常见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_第1页
常见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_第2页
常见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_第3页
常见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_第4页
常见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常见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哈尔滨轻工业学校 王颖一、食品卫生 所谓食品卫生是指“为确保食品安全性和适用性,在食物链的所有阶段必须采取的一切条件和措施”,即食品在它的原料生产、加工或制造直至最后消费的各个阶段都必须是安全的、符合卫生的和有益于健康的。 食品不能含有营养成分以外的、认为添加的、污染的或天然固有的有毒、有害物质或杂质。 1、食品的卫生要求和标准 食品的卫生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第四条指出:“食品应当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具有相应的色、香、味等感官性状”。 食品首先应当是无毒无害的(所谓无毒无害,一般指不造成人急性、慢性疾病,不构成危害而言,或者是某些食物虽含有有毒有

2、害物质,但在正常情况下,不致危害人体健康。 其次, 食品应当具有一定的营养要求。在这里营养要求不仅要包括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素,而且还应包括该种食品的消化吸收率以及人体维持正常生理功能而应发挥的作用。 食品还应具有良好的,相应的色、香、味等感官性状。因为只有具有良好色、香、味等感官性状的食品,才能对消费者产生吸引力,促进食用,因而也才可以从中吸收更多的营养。反之,即使营养再好,也不易被消费者所乐意接受。 当然,食品要符合上述卫生要求,就必须在食品从原料经加工到消费的各个过程严加注意,层层把关。要针对各个不同环节采取相应措施,尽量消除或降低食物中毒物含量,防止寄生虫存在,避免微生物污染,控制有害

3、物质侵入。 食品的卫生标准 食品质量的好坏有一定标准。而食品的卫生标准是检验食品卫生状况的依据。它规定了食品中有可能带入的有毒物质的限量。 在生产实践中,只要我们按照规定的检验方法,对某种食品逐项加以检测,然后与食品卫生标准进行对比,就可判断该种食品卫生状况的好坏程度。 许多国家都对自己国家有关食品制订了食品卫生标准,有些地区、部门还有自己的标准(如国标、部标、省标等),有时由于要求、目的不同,也会有不同卫生标准。 我国也相应制定了某些食品的国家卫生标准,目前为止,正式公布的国家标准共计150余项,此外还有一些试行卫生标准和正在制定的卫生标准。 目前我国制定的食品卫生标准一般包括有三个方面的内

4、容,即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 感官指标 感官指标:是指通过目视、鼻闻、手摸和口尝来检查各种食品外观的指标。一般包括色泽、气味、口感和组织状态等项内容。 食品感官指标的变化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其中之一是由于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造成的。 如有些微生物产生色素或由于其某种代谢产物的作用能够使某些食品的色泽发生变化(假单孢菌属的菌株能够产生荧光素), 所以如果食品污染了这些微生物,很容易发生色变。 有些微生物污染食品,可以改变食品原有的气味,一般情况下,如果闻到难闻的臭味,总是表明食品已经发生腐败变质。这是由于这些食品在腐败变质过程中产生了氨 、三甲胺、胺、硫醇等具有臭味物质的缘故。 另外,食品

5、产生霉味和酸味也易察觉出来。但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气味的改变都是产生难闻的气味。如有些水果在变坏时,会产生特有的芳香味,故在评定食品气味时,不能以难闻气味与芳香味来划分,而应按照正常气味的异常气味来评定。 感官指标的鉴定是评定食品卫生标准的简便、灵敏和准确的方法,它是人民群众长年生活实践对食品特有的认识,具有充分的根据。 人类的感觉器官相当灵敏,一般实验设备难于检出的微量硫醇和胺类等异臭物质,通过人类的嗅觉可以鉴定出来。因此可以这样讲,感官指标在某种意义上比理化指标还要灵敏。 这一点对检查只发生轻微腐败的肉、水产品、蛋类等动物食品显得尤为重要。如果通过感官检查已发现某种食品有明显的腐败变质和

6、霉变等现象,就可以考虑不必再进行其它理化指标或微生物指标检验。 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一般是指食品在原料、生产、加工过程中带入的有毒有害物质以及由于霉变和腐败变质而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 如食品中农药残留,砷、汞、铅等重金属的污染;奶和奶制品、酱油等酸性食品,霉变食品和发酵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B1,浸出油的溶剂残留,酒中甲醇含量,动物性食品中挥发性盐基氮,包装容器及食品中有害物质的残留量等。 不同的食品有不同的理化指标,具体可查阅国家卫生标准理化部分,理化指标的测定表示方法一般有 %、ppm、ppb等。 微生物指标 2、食品卫生标准中的微生物指标 目前,食品卫生标准中的微生物指标一般分为细菌总数、大肠

7、菌群和致病菌三项。(1)细菌总数 食品中细菌总数通常指1g,1ml或1cm2面积食品上的细菌数目而言的,而不考虑其种类。 由于检测计数方法的不同, 一般有两种表示方法(菌落总数和细菌总数)。 一种是在严格规定条件下(样品处理,培养基及其pH培养温度与时间、计数方法等),使适应这些条件的每一个活菌细胞必须而且只能生成一个肉眼可见的菌落,经过计数所获得的结果称为该食品的菌落总数。 另一种是将食品经过适当处理(溶解和稀释)后,在显微镜下对细菌细胞数进行直接计数,这样计数的结果,既包括活菌,也包括尚未被分解的死菌体,因此称为细菌总数。 目前我国食品卫生标准中规定的细菌总数实际上是指菌落总数。即指的是在

8、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上长出的菌落数。检测食品中的细菌总数有何卫生学意义 一方面,它可以作为食品被污染程度的标志。许多实验结果表明,食品中细菌总数能够反映出食品的新鲜程度、是否变质以及生产过程的一般卫生状况等。 一般来讲,食品中细菌总数越多,则表明该食品污染程度越重,腐败变质的可能性越大。 另一方面,它可以用来预测食品可能存放的期限程度。如实验表明,菌数为105cfu/cm2的鱼,在0下可保持6d,而菌数为103cfu/cm2时,保存期可达12d。 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食品都规定细菌指标,如酸乳等。 (2)大肠菌群 由于有时食品中细菌总数很高,但食品不一定会出现腐败现象,故细菌总数指标只有和其

9、它指标配合起来,才能对食品卫生质量作出比较正确的判断。 大肠菌群指一群在37,24hr能够发酵乳糖,并产酸产气,需氧或兼性厌氧生长的G-的无芽孢杆菌。 其中包括大肠杆菌、产气杆菌和一些中间类型的细菌,这群细菌能在含有胆盐的培养基上生长。实际上包括埃希氏菌属、柠檬酸细菌属、肠杆菌属、克雷伯氏菌属等,其中以埃希氏菌属为主,称为典型大肠杆菌,其它三属称为非典型大肠杆菌。 由于大肠菌群都是直接或间接来自人或温血动物的粪便,来自粪便以外的极为罕见,所以大肠菌群作为食品卫生标准有以下两方面的意义。 一方面,它可以作为粪便污染食品的指标菌。如果食品中检出大肠菌群,表明该食品曾受到人或温血动物粪便污染。如有典

10、型大肠杆菌存在,说明该食品受到粪便近期污染。如有非典型大肠杆菌存在,说明该食品受到粪便陈旧污染。 另一方面,它可以作为肠道致病菌污染食品的指标菌。威胁食品安全性的主要是肠道致病菌。 如要对食品逐批或经常检验肠道致病菌有一定困难,特别是当食品中致病菌含量极少时,往往不能检出。 由于大肠菌群在粪便中的数量较大(约占2%),容易检出,与肠道致病菌来源相同,而且一般条件下,在外界环境中生存时间也与主要肠道致病菌相近,故常用来作为肠道致病菌污染食品的指示菌。 当食品检出有大肠菌群时,肠道致病菌有存在的可能,大肠菌群数值愈高,肠道致病菌存在的可能性就愈大,当然也有可能没有致病菌存在,因为两者之间并非一定平

11、行存在。 我国和许多国家的大肠菌群检验结果均采用大肠菌群MPN来表示,即采用每100ml(mg)样品中大肠菌群最近似数来表示。 (3)病原菌 食品中不允许有致病性病原菌存在,这是食品卫生质量指标中必不可少的标准之一。 由于病原菌种类繁多,且食品的加工、贮藏条件各异,因此被病原菌污染情况是不同的,如何检验食品中的病原菌,只有根据不同食品可能污染的情况来针对性的检查。 如禽、蛋、肉类食品必须作沙门氏菌的检查;酸度不高的罐头必须作肉毒梭菌检查;而当发生食物中毒时必须根据当时当地传染病的流行情况,对食品进行有关病原菌检查,如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变形杆菌、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检查,果蔬制品还应进行霉菌计数。 另外,有些病原菌能产生毒素,毒素的检查也是一项不容忽视的指标,因为有时当菌体死亡后,毒素还继续存在。 毒素的检查一般以动物实验法,测定其最小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