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赠友送别_第1页
第五单元赠友送别_第2页
第五单元赠友送别_第3页
第五单元赠友送别_第4页
第五单元赠友送别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五单元 赠友送别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送客归京唐·白居易水陆四千里,何时归到秦? 舟辞三峡雨,马入九衢尘。有酒留行客,无书寄贵人。 唯凭远传语,好在曲江春。东城送客马上宋·贺铸向午孤烟起客樯,一陂春水两鸳鸯。 渔童解唱沧浪曲,应笑尘埃马上郎。【注】九衢(qú):纵横交错的大道;繁华的街市。曲江:唐长安城曲江池,为京都人中和、上巳等盛节游赏胜地,每逢科考放榜,皇帝常于此召集上榜举子举行宴会,饮酒赋诗。沧浪曲,即沧浪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表达“盛世施展才华,乱世独善其身”的思想。1、白诗中颈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作简

2、要分析。(5分)2、两首诗都写了“送客”,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6分)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34题。别薛华王勃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注】诗人原在沛王府任修撰,因事遭唐高宗斥逐,不令入府。此诗写于诗人废职后,入蜀客居剑南之际。3、同为送别诗,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相比,首联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4、诗的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三、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56题。 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苏轼 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破帽多情却恋头。

3、佳节若为酬,但把清尊断送秋。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注】这首词是苏轼贬谪黄州期间,于元丰五年重阳日在涵辉楼宴席上为黄州知州徐君猷而作。若为酬:怎样应付过去。5、请赏析词的开头两句写景的妙处。(5分)6、“破帽多情却恋头”“明日黄花蝶也愁”两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四、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78题。送王汶宰江阴包何郡北乘流去,花间竟日行。海鱼朝满市,江鸟夜喧城。止酒非关病,援琴不在声。应缘五斗米,数日滞渊明。7、本诗在景物描写方面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效果如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 8、本诗一反送别诗的伤感惆怅,语带调侃却愈显情真意切。请结合诗的后两联简析

4、这种特色。(6分) 五、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910题。别宋常侍隋尹式 游人杜陵北,送客汉川东。无论去与住,俱是一飘蓬。秋鬓含霜白,衰颜倚酒红。别有相思处,啼乌杂夜风。留别王维唐孟浩然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注】游人:游宦之人,指宋常侍。据旧唐书·文苑传载,孟浩然“年四十,来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还襄阳”。此诗即行前留别之作。9、尹式诗的最后两句是如何表达作者思念之情的?请简要赏析。(5分)10、这两首诗均写离别,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1、本联运用了对比、反衬手法,(2分)“有”与“无

5、”形成强烈对比,“有”是为了反衬“无”,以此体现自己失意落魄、渴望得到君王赏识重用的复杂心情。(3分)(解析:颈联对仗工整,运用对比、反衬手法,叙写想到自己依旧羁旅在外,虽有美酒为朋友饯行,却没有书信寄给君王,不禁又黯然神伤起来。)2、 白诗既有对友人归京的担忧、欣羡之情,又有对自己失意落魄、渴望得到君王重用,并对友人寄予厚望的期许之情。(3分)贺诗表达了自己对山水风光的热爱,对功名利禄的淡泊,而自己却被束缚不可解、欲归隐田园不可得,因此无奈苦恼。(3分)【对比赏析】送客归京:首联叙写朋友归京,千里迢迢,不知何时才能回到长安;作者对朋友行路的担忧与二人深厚情谊跃然纸上。颔联以轻快笔调,想象朋友

6、在烟雨朦胧的三峡渡口登舟而去,抵达京城时,快马扬鞭,意气风发穿行于繁华街市的情形,无比欣羡。颈联对仗工整,运用对比、反衬手法,叙写想到自己依旧羁旅在外,虽有美酒为朋友饯行,却没有书信寄给君王,不禁又黯然神伤起来。尾联对朋友寄予厚望,希望朋友归京后替他向君王传话,请君王回忆当年科考放榜时君臣一起在曲江池宴饮欢谈的美好情景。东城送客马上:前两句写晌午时分,孤烟袅袅,朋友乘船从城东离开时,诗人远远望见一池春水中双宿双栖的鸳鸯,心中生发出对自然美景的无限热爱。后两句写渔童如果懂得沧浪歌中寄寓的“盛世施展才华,乱世独善其身”的道理,就会嘲笑汲汲于功名利禄的自己,以此抒发了诗人自己被尘世功名利禄束缚,欲归

7、隐而不得的无奈苦恼。3、两首诗表现出的情感不同,一为感伤别离,一为积极进取。本诗的首联以事写情,语义双关。借送友人上路的具体行动,指出人生道路的艰难,前途的悲凉,给全诗定下了深沉、惆怅的基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首联从送别之地入手,气势雄伟,襟怀宽广,视野开阔,虽流露出惜别之意、关切之情,但能给人一种精神上的慰藉和鼓励。(点出情感不同给1分,两诗首联分析各2分) 4、尾联抒发了诗人对现实的感慨,发出如在梦中生活的感叹。“俱是梦中人”的“俱”字,“生涯共苦辛”的共同遭遇,既表明诗人怀友之诚,相思之切,也包含前途难测的意思,彼此都像在梦里一般,由不得自己。(总述2分,分析4分) 

8、 【鉴赏】公元666年(唐乾封元年),王勃17岁,进入沛王府任修撰,奉命撰写平台秘略。写完后,沛王赏给他帛50匹,十分赏识他。王勃少年得志,可惜好景不长。据旧唐书·王勃传记载,公元669年(总章二年),“诸王斗鸡,互有胜负,勃戏为檄英王鸡文。高宗览之,怒曰:据此,是交构之渐。即日斥勃,不令入府。”被逐出沛王府时王勃年仅20岁。他在夏日诸公见寻访诗序中说:“天地不仁,造化无力,授仆以幽忧孤愤之性,禀仆以耿介不平之气。顿忘山岳,坎坷于唐尧之朝,傲想烟霞,憔悴于圣明之代。”对自己的被驱逐,他心中怀着一腔悲愤。当年五月他离开长安南下入蜀,后来客居剑南两年多,遍游汉州、剑州、绵州、益州、彭州、

9、梓州等地。在此过程中,他对现实生活有了新的深切的感受,写下了一些影响深远的诗文。别薛华就是其中一首。 这首送别诗的色彩、风格,和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大相径庭,其中原因,就像公刘所说的:“诗是一种感性经验和主观情感占很大成份的东西。诗人此时的生活环境变了,思想感情也发生很大变化了,写出的诗也就迥然不同。王子安集中有一篇秋夜于绵州群官席别薛升华序,有可能是这首别薛华诗的序。从序言推断,诗人与薛华在绵州相逢,很快又分手。在一个清秋的夜晚,他送走薛华,作下了这首痛彻肺腑的诗篇。 诗的首联“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是以事写情,又以情生景。此联中一个“穷”字、一个“独”字,真乃传神之笔:穷路凄孤送挚友,把悲

10、苦的心情,渲染得十分真切。但是,它又不仅仅是作者,也是远行人薛华心情的真实写照,两句诗,描绘出人生的一幅凄惶场面,一对患难知音跋涉在漫长、曲折、险阻的山道上。他们相送了一程又一程,难舍难分,但最后还是分别了,各自匆忙惶恐地去“问津”。“穷路”,借用的是阮籍穷途而哭的典故,含有“守死善道者,滞涸穷路”的意思。这就促人联想,发人深思。阮籍之所以穷途而哭,是想假作醉酒躲避迫害,时常独自驾车信道而行,走到绝路就痛哭而返,以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汉李固之所以“滞涸穷路”,正因为他“守死善道”,屡次上疏直陈外戚、宦官擅权的害处,后来被梁骥诬告,招致杀身之祸。在此,诗人以阮籍、李固自况,含蓄地指出:凡正直耿介

11、之士,往往很难被当权者所容。这也说明了诗人与其挚友“多穷路”的原因。下句中的“遑遑”,不只是形容凄惶貌,或自嘲“遑遑尔竞一时之虚荣”,还兼取宋玉九辩中“众鸟皆有所登栖兮,凤独遑遑而无所集”的意义,借以表示自己象凤凰一样清高,而不愿象凡鸟一样随处栖登。颔联“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是分别承接首联中“穷路”、“问津”,进一步具体描写道路的险远,设想未来,抒发情怀的。所采用的手法是虚实相生,语义双关。诗人既为朋友颠沛流离于千里道上而感伤,又自伤其远在千里之外的异乡。眼前道路崎岖漫长,展望未来满目悲凉,前程暗淡。这是诗人走上仕途三年来,对社会现实的真切的感受,从心底发出的深沉慨叹,说明了诗人当时内心

12、失望情绪低落。 生活是艰难的,但仍要坚持下去而且要努力使之变好,年轻的诗人虽然沮丧但没有完全绝望。因此诗的颈联写道:“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意思是他们心中所期望的事业、建立功勋的志向与抱负,只能与船只一同在风浪中漂泊不定。正因为风华正茂的诗人,有追求,有希望,因此才对挫折、失败倍感痛苦。这联诗所表现的正是理想与现实矛盾,希望、失望交织的复杂心境。有志之士,不被赏识与重用,又不甘心自暴自弃,执意追求。就是他们“生涯共苦辛”的主客观原因。李东阳在麓堂诗话中曾说过:“薛华与李白并称,而无一字可传,岂非有幸不幸也。”薛华也是才志高远之人,也陷入同样的境遇,可见,怀才不遇并非偶然,也更说明志向的难以

13、实现。 尾联“不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上句承诗题中的“别”字,下句直抒惜别之情。从字面看,这联诗可以理解为王勃对朋友的安慰,表示无论走到天涯海角都会永远相忆。另一方面,“俱是梦中人”包含有“命运之舟”难测的意思,彼此都像在梦里由不得自己。诗人对朋友和自己的前程怀着无限忧虑,而对明天仍抱着美好的希望。这个结尾,是隽永深长的。 别薛华与一般五言律诗借景抒情的方法不同,是以叙事直抒胸臆。语言简练,表达了真挚的情感。可谓“兴象婉然,气骨苍然”。5、这两句写的是眼前所见之景,诗人勾勒出一幅天高气清、明丽开阔的秋景图。(1分)“霜降”点出了深秋时节,“收”字写出了江上水浅给人的感受;(1分)接着诗人又运

14、用比喻的手法写浅碧的江水泛起鱼鳞状的波纹,十分形象;(1分)再以“露远洲”写江水之浅,“远”字体现出是登楼远望所见。(1分)这两句为后面的秋日抒情作了铺垫。(1分)【解析】这是一道景物描写的赏析题目,答题时先答出运用什么手法描绘出什么样的景物特征,然后再分析作用,注意诗歌开头一般有奠定情感基调或为下文作铺垫等作用。6、这两句表达了作者渴望超脱与旷达乐观的情感。(2分)“破帽多情却恋头”,诗人以破帽对他的头很有感情,不管风怎样吹,却不肯离开,来表达自己渴望超脱而又无法真正超脱的情感。(2分)“明日黄花蝶也愁”,诗人以明日之菊,色香均会大减,连迷恋它的蝴蝶,也会为之惆怅,来表达良辰易逝,应乐观地生

15、活的情感。(2分)(其他看法,如果符合诗歌情景,言之有理,亦可。)【赏析】词的上片写楼中远眺情景。“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描绘大江两岸晴秋景象。江上水浅,是深秋霜降季节现象,以“水痕收”表之。“浅碧”承上句江水,“鳞鳞”是水泛微波,似鱼鳞状:“露远洲”,水位下降,露出江心沙洲,“远”字体现的是登楼遥望所见。两句是此时此地即目之景,勾勒出天高气清、明丽雄阔的秋景。“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破帽多情却恋头”,此三句写酒后感受。“酒力渐消”,皮肤敏感,故觉有“风力”。而风本甚微,故觉其“力软”。风力虽“软”,仍觉有“飕飕”凉意。但风力再软,仍不至于落帽。此三句以“风力”为轴心,围绕它来发挥。晋

16、时孟嘉落帽于龙山,是唐宋词常用的典故。苏轼对这一典故加以反用,说破帽对他的头很有感情,不管风怎样吹,抵死不肯离开。“破帽”这里具有象征隐喻意义,指的是世事的纷纷扰扰、官场的勾心斗角。作者说破帽“多情恋头”,不仅不厌恶,反而深表喜悦,这其实是用戏谑的手法,表达自己渴望超脱而又无法真正超脱的无可奈何。下片就涵辉楼上宴席,抒发感慨。“佳节若为酬,但把清尊断送秋”两句,化用杜牧重九齐山登高诗“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怨落晖”句意。“断送”,此即打发走之意。政治上所受重大打击,使他对待世事的态度有所变化,由忧惧转为达观,这乃是他黄州时期所领悟到的安心之法。歇拍三句申说为何要以美酒断送秋。“万事到头都是梦

17、”是化用宋初潘阆“万事到头都是梦,休嗟百计不如人”句意。“明日黄花蝶也愁”反用唐郑谷咏十日菊中“节去蜂愁蝶不知,晓庭还绕折残枝”句意,意谓明日之菊,色香均会大减,已非今日之菊,连迷恋菊花的蝴蝶,也会为之叹惋伤悲。此句以蝶愁喻良辰易逝,好花难久,正因为如此,此时对此盛开之菊,更应开怀畅饮,尽情赏玩。“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这与苏轼别的词中所发出的“人间如梦”、“世事一场大梦”、“未转头时皆梦”、“古今如梦,何曾梦觉”,“君臣一梦,古今虚名”等慨叹异曲同工,表现了苏轼后半生的生活态度。他看来,世间万事,皆是梦境,转眼成空;荣辱得失、富贵贫贱,都是过眼云烟;世事的纷纷扰扰,不必耿耿于怀。如果命运不

18、允许自己有为,就饮酒作乐,终老余生;如有机会一展抱负,就努力为之。这种进取与退隐、积极与消极的矛盾双重心理,在词中得到了集中体现。7、【参考答案】运用了虚实结合(想象、虚写)的手法。(1分)作者送王汶去江阴做官,目送小船顺流而下,(1分)从而联想到友人将整日行于夹岸繁花似锦的碧流中,并通过想象描述了友人即将到达的江阴市景:早上海鱼满市,热闹繁华,晚上几声鸟鸣,更显静谧安宁,(2分)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真挚的祝福。(1分)     【参考答案】运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1分)作者通过想象分别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描绘了一个富庶、宁静的江阴城(1分):早上看到海鱼摆满市场,热闹非凡,晚上一切归于平静,听到的声声鸟鸣更显喧闹。(2分)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真挚的祝福。(1分)     【参考答案】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1分)作者通过想象描绘了入夜的江阴城寂静安谧,江鸟的鸣叫更显喧闹,打破了晚上的宁静。(2分)用鸟鸣声反衬,更显夜之静谧。(1分)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真挚的祝福。(1分) 8、【参考答案】颈联调侃友人戒酒不是因为生病,而是因为贫穷,买不起酒;抚琴不在乎琴音,因为心思在去做官这件事上。(2分)尾联借用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调侃友人迫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