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交际中的语言运用交际中的语言运用 传统语言习俗传统语言习俗一二三四口头称谓语交友称谓语年龄称谓语禁忌称谓语目录进入进入进入进入一 口头称谓语 中国号称文明古国,世人誉之为礼仪之邦、君子之国,即使是在唇枪舌剑的论战中,我们的先人也同样讲究语言美。礼记仪礼道:“言语之美,穆穆皇皇。”穆穆者:敬之和;皇皇者,正而美。就是说,对人说话要尊敬、和气,谈吐文雅。 现在我们称呼对方的代词只有“你”和“您”,而古代,虽然有“汝,尔、若、而、乃”等好几个称法,但是他们无论对长辈、平辈说话时,从来不用这些词,认为如此称呼不礼貌。古人有多种多样表示尊敬的方法,大概有如下数种。敬辞 1、用“道德高尚”的说法称呼对方,
2、如称人为“子、夫子、先生”等等。 2、从辈份上尊称对方,如称人为“父老、父、丈人、母、媪、老伯”等。 3、称对方的字、号。 4、称对方的身份时加上“贤、尊、高”等字眼。如“贤侄”、“贤婿”等。 5、用对方的部下来代称对方,表示由于尊敬的缘故,不敢直接指呼对方。例如,“陛下”代称帝王;“殿下”代称皇后、太子;“阁下”、“足下”等代称一般人。敬辞 称别人的身体为 A.“贵姓、大名、尊讳、尊字”等。称别人的神态、相貌为 B.“贵庚、尊庚、芳龄、高寿”等。称别人年龄为 C.“尊府、府上、尊寓、华居”等。称别人的住处为 D.“风采”等。 称别人的亲属去世为 E.“玉体”等。称别人的姓、名和字 F.“作故
3、人、谢宾客、仙游”等。谦辞1、用“道德不高尚”或“不聪明”的说法来称呼自己。如自称“鄙人、小人、愚、愚弟”等。2、“用辈份低”的说法来称自己。例如自称“小弟、小侄”等。3、用“地位卑*”的说法来称呼。例如自称“臣、仆、在下、牛马、自己下走”等等。4、称自己的身份、职务,有时还加上“卑、小、贫”等字眼。例如自称“弟子、学生、小生、贫僧、卑吏、卑职”等。5、直呼自己的名。例如孔子自称“丘”。谦辞称自己的妻子为“贱内、拙荆”。称自己的孩子为“贱息、犬子”。称自己的朋友为“敝友”。称自己的事情为“贱事”。称自己的意见为“愚见、愚计”。把自己的官叫“待罪”。向别人询问叫“拜问”。回答别人称“上报”等等。
4、二 交友称谓语 君子之交:指道义之交,即在道义上相互支持的朋友。八拜之交:旧时结拜的兄弟、姊妹的交情。【具体指:管鲍之交、知音之交、刎颈之交、舍命之交、胶漆之交、鸡黍之交、忘年之交、生死之交。】竹马之交:幼年相交的朋友。也称总角之交。 贫贱之交:穷困潦倒时结交的朋友。 一面之交:仅仅相识,但不甚了解。 二 交友称谓语 布衣之交:彼此没有作官而结交。金兰之交:指友情契合,如兄弟般的朋友。至交:友谊最深的朋友。世交:称世谊、世好,泛指两家世代交情。故交:故旧、旧交、故人,泛指有旧的交情。神交:指心意相投的朋友。忘年之交后汉书祢衡传:“衡始弱冠,而融年四十,遂与为交友。”南史何逊传:“弱冠州举秀才,
5、南乡范云见其对策,大相称赏,因结忘年交。”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十一回:“陈泰叹服曰:“公料敌如神,蜀兵何足虑哉!于是陈泰与邓艾结为忘年之交。”竹马之交 唐李白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千里,两小无嫌猜。” 世说新语方正:“帝曰:聊故复忆竹马之好不?”神交 三国志诸葛瑾传: 孤与子瑜,可谓神交。 伤友人赋:“余幼好于斯人,乃神交于一顾。” 不论是佛教、道家或是其它宗教派别,都有修炼“精神力”的法门。当人修炼到一定程度,拥有较强的“精神力”时,就能隔空与他人作精神交流,而这种能力被宗教人士称为“神交”。拥有神交能力的人,除了能与人交流之外,还能与其它动物,甚至植物进行精神沟通。
6、君子之交唐贞观年间,薛仁贵尚未得志之前,与妻子住在一个破窑洞中,衣食无着落,全靠王茂生夫妇经常接济。后来,薛仁贵参军,在跟随唐太宗李世民御驾东征时,因薛仁贵平辽功劳特别大,被封为“平辽王”。一登龙门,身价百倍,前来王府送礼祝贺的文武大臣络绎不绝,可都被薛仁贵婉言谢绝了。他唯一收下的是普通老百姓王茂生送来的“美酒两坛”。一打开酒坛,负责启封的执事官吓得面如土色,因为坛中装的不是美酒而是清水!“启禀王爷,此人如此大胆戏弄王爷,请王爷重重地惩罚他!”岂料薛仁贵听了,不但没有生气,而且命令执事官取来大碗,当众饮下三大碗王茂生送来的清水。在场的文武百官不解其意,薛仁贵喝完三大碗清水之后说:“我过去落难时
7、,全靠王兄弟夫妇经常资助,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今天的荣华富贵。如今我美酒不沾,厚礼不收,却偏偏要收下王兄弟送来的清水,因为我知道王兄弟贫寒,送清水也是王兄的一番美意,这就叫君子之交淡 如水。”此后,薛仁贵与王茂生一家关系甚密,“君子之交淡如水”的佳话也就流传了下来。金兰之交 周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嗅如兰”。 汉书韩信传:“足下虽自以为与汉王为金石交,然终为汉王所擒矣。” 世说新语贤媛“山公与嵇、阮一面,契若金兰。” 以前的规矩,义结金兰后,要交换谱贴,叫金兰谱或叫兰谱,因此还有一个说法叫做“换贴”,也是两个人拜把子结金兰的意思。三 年龄称谓 总角:幼年的儿童,头发上绾成小髻
8、髻。礼记内则“拂髻,总角。”郑玄注:“总角,收发结之。”后来就称儿童的幼年时代为“总角”。陶潜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者无成。”这里的“白首”代称老年。 垂髻:也指儿童幼年。古时儿童未成年时,不戴帽子,头发下垂,所以“垂髻”代称儿童的幼年。陶潜桃花源记:“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这里的“黄发”也代称老年。 束发:古代男子成童时把头发束成髻,盘在头顶,后来就把“束发”代称成童的年龄。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归有光项脊轩志:“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三 年龄称谓 成童:古时称男子年达十五为“成童”。礼心内侧:“成童,舞象,学射御。”郑玄注:“成童,十五以上。”后汉书李固
9、传:“固弟子汝南郭亮,年始成童,游学洛阳。”李贤注:“成童,年十五也。”又,谷梁传昭公十九年:“羁贯成童,不就师傅,父之罪也。”范宁注:“成童,八岁以上。” 可见,成童到底是几岁,也有不同的说法。 及笄:古时称女子年在十五为“及笄”,也称“笄年”。笄是簪子,及笄,就是到了可以插簪子的年龄了,仪礼土昏礼:“女子许嫁,笄而醴之,称字。”礼记内则:“女子许嫁,十有五年而笄。”则又指出嫁的年龄。聊斋志异胭脂:“东昌卞氏,业牛医者,有女,小字胭脂,以故及笄未字。” 三 年龄称谓 破瓜:旧时文人把“瓜”字拆开,成为两个“八”字,称16岁为“破瓜”,在诗文中多用于女子。又因八乘八为六十四,也称64岁为“破瓜
10、”。吕岩赠张泊诗:“攻成当在破瓜年。” 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所以主以“弱冠”代称20岁,弱是年少,冠是戴成年人的帽子,还要举行大礼。左思咏友诗:“弱冠弄柔翰,旧荦观群书。” 而立:论语为政有“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之语,后来就以“而立”代称30岁,聊斋志异长清僧:“友人或至其乡,敬造之,见其人默然成笃,年仅而立。” 三 年龄称谓 不惑:代称40岁,应璩答韩文宪书:“足下之年,甫在不惑”; 知命艾:为50岁的代称,潘岳闲居赋序:“自弱冠涉乎知命之年,八徒官而一进阶。” 耳顺耆:为60岁的代称,庾信伯母李氏墓南铭:“
11、夫人年逾耳顺,视听不衰。” 古稀: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来就拿“古稀”为70岁的代称。 三 年龄称谓 耋:诗秦风车邻:“逝者其耋。”毛传:“耋,老也。八十曰耋。” 耄:礼记曲礼上:“八十、九十曰耄。”桓宽盐铁论孝养亦称“八十曰耄。” 期颐:礼心曲礼上:“百年曰期颐。”郑玄注:“期,犹在也;颐,养也。”孔希旦集解:“百年者饮食、居处、动作,无所不待于养。”后来就拿“期颐”代表百岁。 另有“丁年”之说,泛指成丁之年,即壮年,温庭筠苏武庙诗:“回首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可是成丁之年各个朝代规定不同,如惰朝以20岁为成丁,唐玄宗天宝年间以23岁为成丁。四 禁忌称谓语
12、 避讳起源于周代,春秋战国时期由于政局动荡,讳制不一。秦汉时代,随着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和巩固,儒家学说在上层建筑领域中逐渐占据统治地位,避讳制度才渐臻完备。至唐宋两朝,讳制盛行,避讳的禁令日趋严格;而到了清代雍正、乾隆之世,讳禁之严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由于避讳,古代礼俗讲究“入竟(境)而问禁,入国(城)而问俗,入门而问讳。”(礼记曲礼上)这就是说,进入一国境界先要询问禁忌,进入一个城内先要了解风俗,进入一家之门亦要先弄清其家讳,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犯讳而失礼。四 禁忌称谓语 古代对于当代帝王及尊显者的名字,必须采取方法予以避讳。原来为整个社会共同使用的某个汉字,一旦被当代皇帝用为名字,就为其所垄
13、断,臣民再不许使用,这种作法叫作“国讳”或“公讳”。违反了这一条而直呼皇帝名或仍用皇帝避讳的字,就是“犯上”、“大不敬”,即可能引来杀身之祸。 清代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江西举人王锡侯撰成字贯60卷,因凡例中写有康熙、雍正庙讳(本朝君主宗庙里供奉的祖先名字)玄烨、胤祯及乾隆帝名弘历,被仇人告发,处以大逆罪,全家被抄斩。而且江西巡抚海成等官员也因不能查出叛逆,而被牵连从重治罪。 四 禁忌称谓语 另有“家讳”,即子孙不能称呼父祖的名字,这也是尊祖敬宗的体现。在社会活动中,与别人交谈也不能触犯对方的家讳,否则将被视为非礼。 东晋桓玄初任太子洗马时,王大前来祝贺,便设宴款待。王嫌酒冷频频呼唤
14、使者取“温酒”来。因为桓玄的父亲名温,为避父讳,家中不许提到“温”字。 而来客呼喊的“温酒”中就含着个相同的“温”字,便触犯了其家讳。这样,不但使者怕家主责怪不敢去取“温酒”;就是桓玄一再听到来客呼叫“温”字,亦心中不快,但又不便发怒,以至于当场便哭了起来。四 禁忌称谓语 因为避讳,中国古代出现了一些特有的现象。 有的因避讳而改姓换名。 改姓如通志氏族略所说:“籍氏避项羽讳,改为席氏;庄氏避汉明帝讳,改为严氏;师氏避晋景帝讳,改为帅氏。” 还有追改前人姓的,如汉代避宣帝刘询嫌名,将战国时期思想家荀卿称为“孙卿”。 不仅犯了皇帝、亲王的讳要改名,就是贵族家的仆人如犯了主人的讳也要改名。如红楼梦第
15、二十四回说:“原来这小红本姓林,小名红玉,因玉字犯了宝玉、黛玉的名,便改唤他做小红。”四 禁忌称谓语 有的为避讳而改官名、辞官职。 如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六月,唐高宗李治即位,避太宗庙讳,改“民部尚书”为“户部尚书。”七月,避高宗名讳,又改“治书侍御史”为“御史中丞”,各州“治中”改为“司马”,“治礼郎”改为“奉礼郎”。 辞官职如北史叙传载,李延实被授任侍中太保的职位,但因其祖父名“宝”,认为“保”字同音是犯祖讳,所以上表坚决辞去太保官职。这种因避讳而辞官的行为实不足取,但却曾经风行一时,甚至列入了法律条文之内。唐律即规定:“诸府号官称犯祖、父名,而冒荣居之者,徒一年。”四 禁忌称谓语
16、 有的因避讳而改日常用语。 如晋代追尊司马师为景帝,避其庙讳,改称“京师”为“京都”。 唐高祖祖父名虎,因避讳用“兽”或“龙”代替“虎”字,以至出现了“不入兽穴,焉得兽子”,“画龙不成反类狗”的怪语。 因改通常用语也经常闹出笑话。如南宋时的钱良臣教儿子避讳,凡经史书籍中有“良臣”二字,读时都改为“爸爸”。一天,他的儿子读孟子中“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的句子,改读成:“今之所谓爸爸,古之所谓民贼也。”本为尊敬避讳父名,结果反而成了辱骂,这也是对避讳过滥的讽刺。四 禁忌称谓语 有的因避讳改物名。 陆游老学庵笔记记载了一个改物名的典型事例。宋代有一个名叫田登的地方官,“自讳其名”,其管辖的全州境内都把“灯”改称为“火”。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放灯供人们游观,其下属贴出的告示竟为:“本州依例放火三日。”因此还产生了“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成语,并广为流传。四 禁忌称谓语 除了上述直接改字外,还有空字、缺笔、拆字、合字等方法。空字是书写时遇到应避讳的字,留出空白,或作空围(即画),或写作“某”字、“讳”字。 如萧子显著南齐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矿产勘查中的勘查方法选择与优化考核试卷
- 甘肃省2025届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二模)英语试卷(含答案无听力原文及音频)
- 2025年瓦斯防突工职业技能鉴定参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5年合作协议:经营权转让合同书
- 《孔明借箭》课件-2
- 法律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 剖腹产的护理诊断及措施
- 费用报销知识
- 小升初-间隔问题
- 2025年度3月份冷链车辆柴油发电机双备份协议
- 小学生理财小知识主题班会精编ppt
- 钢架桥搭设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 贾宝玉形象分析PPT课件(PPT 30页)
- 遵义会议ppt课件
- 国家开放大学《人文英语3》章节测试参考答案
- 高教类课件:微电影创作教程
- 阿坝州果蔬产业发展现状及展望
- 2022年班主任育人故事一等奖两篇范文
- GMP附录5中药制剂ppt课件
- 德龙自卸车合格证扫描件(原图)
- 北京化工大学物权法课件-第四章 用益物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