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语文前三单元课内专项_第1页
七下语文前三单元课内专项_第2页
七下语文前三单元课内专项_第3页
七下语文前三单元课内专项_第4页
七下语文前三单元课内专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邓稼先学习传记类标题的作用:(1) 设置悬念,引发读者兴趣;(2) 显示传主主要信息;(3) 弘扬精神,表明态度;(4) 突出精神品质,使文章内涵丰富,增加深度;(5) 手法作用(双关、反复、比喻、拟人等)。1、作者为什么要先概述我国近现代一百多年来的屈辱历史?先概述我国一百多年来的屈辱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2、为何连用四个“强占”?租借加引号有何用处?列举1898年列强侵华的罪行,排比段列举加强语势,更突出了历史的屈辱。租借加引号是对列强强盗行径的巨大讽刺,表达了巨大的愤慨和对祖国屈辱

2、历史的痛惜之情。3、第6段中“那”换为“这”好不好?为什么?不好。“那”是远指,表追述中华民族百年屈辱史,作为表现邓稼先的历史背景。4、第7段“一个世纪”删去后,表达效果有何不同?“一个世纪以后”表现了中华民族受屈辱时间之长,更突出了结束这种屈辱史的艰辛奋斗历程。5、第一部分表现邓稼先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巨大贡献”和“鲜为人知”矛盾吗?) 主要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把邓稼先伟大的历史贡献与其默默无闻的品格做对比; 从而突出了邓稼先高尚的情操和博大、深沉、谦逊的品格。6、第12、13段独句成段的作用。这两句独立成段,将两件伟大的历史事件精炼、直接地记叙下来,非常醒目。一方面显示了“两弹”

3、爆炸的成功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彰显了邓稼先的功勋。7、作者为什么要写他与邓稼先亲如兄弟的50年友谊以及与奥本海默17年的同事经历?(重点)是为了说明作者对俩人的情况非常熟悉,使后文的对比显得更加真实可信和富有说服力。8、说说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并说说邓稼先的性格特点。(你认为纯字代表着什么意思?)(重点)对比手法有利于突出两个人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更有利于表现邓稼先作为中国科学家的气质和风度,突出了邓稼先的科学精神和奉献品质。邓稼先的性格特征:是一个忠厚朴实,诚真坦白,他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性格的人。8、文革期间发生在邓稼先先生身上有两件什么事情?作者为

4、什么选取文革期间发生的两件事?这对于表现邓稼先有什么作用?(1) 研究院两派群众组织对吵对打,他说服两派群众,组织开始工作;(2) 在他和他的同事们被四人帮批判围攻时说服军宣队和工宣队。作用:(1) 用这两件别人不可能办成的事,来印证他没有私心;(2) 突出邓稼先的为人和威信,表现邓稼先高尚的人格魅力;(3) 使邓稼先的形象更加完整地呈现出来。9、文中第25、26两段中都使用了“竟”一词,试品析“竟”的表达作用。(1) “竟”有出乎意料的意味,表达作者的惊异、钦佩之情,(2)突出邓稼先的为人和威信,(3)也再次突出邓稼先的品质。10、“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5、。”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含义和作用?(重点)(1) 议论(2) 含义:中国几千年的文化讲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邓稼先正是汲取了这些最优秀的部分,变成自己的气质品格;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邓稼先把这些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因此他是最理想的党员。(3) 作用:这是对邓稼先的高度评价,赞扬评价邓稼先的奉献精神和崇高品质。11、“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作者是真的“想不清楚”吗?他为什么这样写?(重点)不是。作者这样写,是为了含蓄地告诉读者,他既为中华民族感到自豪,也为邓稼先领导国内学者和技术人员独立地设计出

6、中国的原子弹而感到骄傲。这样写,语言简练,蕴含丰富,更能给读者回味的余地。12、引用吊古战场文有什么作用?(1) 渲染了悲壮、凄凉的气氛;(2) 侧面描述了邓稼先工作环境的恶劣;(3) 为下文写邓稼先不怕牺牲、身先士卒、忠于职守、执着坚韧的精神品质做铺垫;(4) 含蓄的将研制“两弹”比作一场艰苦的战役,科学家们工作的地方就是不见硝烟的战场。13、“我不能走”体现了邓稼先的什么品质?“我不能走”简朴的话表现了邓稼先在面临生与死的选择时,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的大无畏的献身精神。14、理解“粗估参数的时候又要有稳健的判断。”这组排比句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重点)运用排比句式,突

7、出了邓稼先具有物理的直觉、数学的见地、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突出了邓稼先的大将风度。作者对邓稼先充满了赞扬、佩服之情。15、如何理解“可是理论是否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这句话?(这句话的内在含义)(1) 理论的正确与否是靠实践检验的;(2) 在核武器试验时检验理论;(3) 在核武器试验时危险巨大。16、“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试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重点)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广大人民的利益,奉献自己的一生,这是邓稼先的人生。走这样的人生道路,是邓稼先的性格与品质决定的。所以作者说,如果邓稼先再次选择人还会这么走。这两句话总写出了邓稼先的

8、伟大之处。17、怎样理解标题“永恒的骄傲”的含义?指出它在全文中的作用。这一部分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邓稼先绝不是一个普通的人物,他对祖国对民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全民族的骄傲。 这一部分是全文的最后一部分,是对邓稼先的总体评价,既洋溢着作者对朋友的深情,又总结了全文。 排比,增强了语势,又总结了全文。说和做、课文第一、二段的作用结构上:开门见山、直接点题、设置悬念、引出下文内容上:将闻一多先生和他人形成鲜明对比,更能表现闻一多先生的品质,也是对下文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及做学问精神的概括。二、“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诗兴不作”是文言说法。“作,起。“诗兴不作”

9、就是写诗的兴致减少了。20年代,闻一多写了许多爱国诗篇。从20年代末起,转入对我国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三、赏析: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2、把闻一多先生研究古代典籍比作向地壳寻求宝藏;3、形象生动的写出了闻一多先生钻研学术的务实和执着精神;4、表达了作者对闻一多先生的赞美之情。四、“钻探”可不可以换成“研究”,为什么?1、不可以;2、“钻探”本义为“用钻机向地下钻孔,取出岩心等样品供分析研究”;3、用在这里使叙述由静态变成动态,形象的表明了闻一多先生对古代典籍的钻研;4、如果换成“研究”,则达不到这种效果。五、赏析“仰之弥高钻得越锲而不舍”揣摩并体会其表达

10、效果。化用典故,句式工整,富于感情,表达对闻一多先生的赞美之情。六、说说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句中动词的使用好在哪里?(找准关键词)“吃”、“消化”准确地表达了闻一多先生全身心的投入研究,执著寻求解救民族衰微的文化药方,使文章生动,富于感染力。七、赏析: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济救济的文化药方。1、比喻;2、把闻一多先生寻找使中华民族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比作开一济“文化药方”;3、写出了闻一多先生力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4、表现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八、“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这一句该怎样理解?“望闻问切”是比拟的说法,

11、把我们的民族比成一个病人。意思是闻一多从文化研究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九、“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零乱”“睡得很少”这些细节,表现了闻先生什么精神?连用4个四字词语,描写闻一多先生潜心研究古代典籍时的情形,突出了他钻研学问时的专注,表达了作者对闻一多先生的赞美之情。十、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揣摩并体会其表达效果。(重点)“它”指深夜灯火。深夜只有灯火相伴,本来应感到寂寞,但闻一多则不然,他在灯光的照耀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漂白了四壁”出自闻一多诗静夜,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漂白了四壁”意在表现闻一

12、多深夜从事学术研究的那种怡然自适的情景,与“大开光明之路”的意趣一脉相承。H一、解释:群蚁排衙?(重点)这里使用的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蝇头小楷的四方竹纸本子比作群蚁排衙,生动形象性写出了他字写得多而工整的情状,表现闻先生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十二、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揣摩并体会其表达效果。(重点)“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意思相近,都是用心极专极深,除学术研究之外,别的任何事情不能使他分心。引用别人所称“何妨一下楼主人”,更说明闻一多用心之专。十三、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一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

13、作用?运用了细节描写(或:外貌描写)。“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两个四字短语,极具画面感,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一个从容不迫、大义凛然的革命者的形象,突出了闻一多先生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表达了作者对闻一多先生的赞美与敬佩之情。十四、最后一段:“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的作用。内容上:点明了全文的中心。“口的巨人”“行的高标”高度概括了闻一多先生的优秀品质一一既敢于高声说出真理,又勇于以身殉国,表明先生在“说”和“做”上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光辉榜样;结构上:总结全文,照应开头。十五、从哪两个方面写闻一多的“说”和“做”?围绕这两方面文章写了哪几件事?从中看出闻一多先生是怎样一个人?文章从作为学者和作

14、为革命家两个方面写闻一多的“说”和“做”。围绕这两方面文章写了闻一多十多年来默默钻研,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起草政治传单、在群众大会上演说、参加游行示威共六件事。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位治学严谨、成就卓越的学者,一位言行一致的民主战士。十六、作者选取了哪三件事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在学术上的卓越成就?选择的角度是什么?详略安排有什么不同?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唐诗杂论是从做了再说这个角度选材的,楚辞校补古典新义是从做了也不一定说的角度选材的,其中,第一件事详写,后两件事略写。老山界1、文章写的是翻越老山界,却花了大量笔墨写与瑶民攀谈的事情,是否离题?不离题。作者在这里叙述

15、与瑶民攀谈的事情,一方面突出了山路的难行,表明这是真实叙事;另一方面,通过写红军与瑶民的相处,表现了红军对人民的关怀,充分显示了红军是人民的军队,必然能得到人民的支持,这是红军取得胜利、一往无前的根本原因。2、文章两次提到了“火把”,说说它们在文中各自的作用是什么?第一次:仰视,火把成“之”字形,表明老山界山路曲折迂回,陡峭险峻,可见翻山之艰难;火把“一直连到天上”,显示了老山界的高峻,也表明了红军战士人数之多,队伍之长。第二次:再次写“火把”,立足点从山脚转到山路上,角度先仰视再俯视。从不同的角度展开描绘,使读者身临其境,突出了老山界的“高”“险“陡”。3、怎样理解文中描写的“火把排成许多之

16、字形与星光连接起来,是一种生平没见过的“奇观”?“奇观”在句中突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一奇观的?)(对“之”字奇观的描写有什么作用?)答:“奇观”本来指自然界奇特罕见的景观或景象。“之”字形,表明老山界山路曲折迂回;火与星光连接,写出了山势之高;表明了老山界的险峻。而“许多”一词,既说明山路的曲折和陡峭,又说明有成千上万的红军战士在攀登。人、夜色、高山交织在一起,组成了瑰丽、壮观的景象。作者用赞赏的口吻,抒发了豪迈的情怀,体现了红军队伍的宏伟气势并赞扬了红军坚强的革命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4、12自然段描写了红军夜晚爬山的“奇观”,18自然段为什么还要继续描写红军爬山的景象?

17、删去这段描写行不行?答:不能删。这段描写是前段夜景的补充,它通过作者的动作和感受(“步一步的上去”“向上看.向下看”)进一步写出了山势的险峻陡峭,写活了红军夜晚攀登老山界这一壮丽、宏伟的奇观,反映了红军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5、“横着心”和“酣然入梦”是否矛盾?为什么?答:不矛盾。“横着心”是因为四周环境恶劣,露宿条件差,战士们为了明天能够继续前进,服从命令就地休息,表现了红军不畏困难的坚强气概。又说明红军严明的组织纪律性。“酣然入梦”表现了红军太疲劳,同时也表现了他们置生死于度外的乐观精神,从容镇定、坦然的襟怀。6、赏析:“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

18、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周的山把这山谷包围的像一口井。”答:“缀”字传神而又具立体感,好像人工装点在上面似的,突出夜之深、景之美,表现了作者的乐观主义精神和感受自然景色的丰富情感用巨人立比喻眼前的山峰;用一口井比喻山谷,既突出了山势的险峻和连绵,又暗示了红军的艰难处境。“矗立”,形象的说明困难像拦路虎阻挡在面前,但是直立、高耸的老山界阻挡不了红军北上抗日的决心也改变不了他们的长征必胜的信念。7、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弃驰,像山泉在鸣咽,像波涛在澎湃。”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感受?答:比喻、排比、拟人。形象生动的描绘出瑰丽的山色夜景。

19、像春蚕在咀嚼桑叶”连续不断的细微声音,比喻战士们轻细的话语声,说明战士们被冻醒次数之多;“野马奔驰”写半夜山风之大,又喻寒风刺骨;“山泉鸣咽”用拟人化手法喻山泉时断时续又暗指山势崎岖;“波涛澎湃”形容林木被风刮动的声音。人声和大自然的声音交织在一起,烘托出夜色之深,夜景之美,透露出勃勃生机,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8、.第22段共用了几组比喻?作用是什么?答:七组。把星星比作宝石、把山峰比作巨人、把山谷比作井、把声音比作春蚕咀嚼桑叶、比作野马奔驰,比作山泉鸣咽,比作波涛澎湃。反复的运用比喻非常形象的写出山景之美,表现红军战士的乐观情怀。9、半夜露宿这一部分除了比喻之外,还运用了什么手法?答:这

20、部分运用了对比手法,找出来并说明运用对比的作用。排比、夸张。把山路不适合睡觉和战士们的酣然入睡作对比;把战士们艰苦的行军、夜宿和壮丽的景色作对比。在对比之中突出了红军顽强的意志,乐观的情怀。10、作者前面说“就是寂静”,后面却描述了各种各样的声音,这样写是否矛盾?答:不矛盾。作者这里写声,是为了衬托静,以“无声”村“有声”。作者以形象贴切的比喻,以耳朵听到的声响衬托午夜雷公岩的寂静,使读者如临其境。11、“抢了一碗就吃”中的“抢”字是不是有损红军战士的形象?答:这里的“抢”是“抢先、争先”的意思,并没有“抢夺”的意思,这里用“抢”表现了红军吃饭的迅速,形象地写出了红军战士为完成翻山任务而争分夺

21、秒吃饭的动人场面。12、文章说“老山界是我们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最后却又说老山界的困难“还是小得很”,这样说有什么作用?答:文章最后说老山界的国难“还是小得很”,是与整个长征中遇到的国难相比较而言的,这更能突出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长征胜利的来之不易。13、结尾段作用:将红军翻越老山界一事放到红军长征的全过程中予以回顾。运用对比手法,将翻越老山界的国难与走过全沙江、大波河、雪山、草地的国难相比,表明万里长在征途中有无数艰难险,其国难程度都远远超过了老山界,表现出红军的大无畏和坚忍不拔的精神,升华了主题。主题思想:本文真实、生动地叙述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写出了在中国共

22、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阿长与山海经本文的写作手法:欲扬先抑1、“一到夏天.叫她呢,也不闻”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1) 动作描写。(2) “伸”“摆”“挤”三个动作,以及伸手伸脚摆成“大”字的不雅睡姿,表现出阿长粗俗率性、不拘小节的特点(3) 流露出“我”对阿长的厌烦,既照应前面的“我实在不大佩服她”,又为下文“我”对“她”发生“敬意”做铺垫。2、“梦里也记得元旦的,第二天醒的特别早.我惊异地看她时,只见她惶急地看着我。”结合上下文,想一想加点词语分别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情。“惊异”“惶急”都是神态描写。“惊异”一词写出了大年初一早晨“我”

23、对阿长“一把将我按住”的反常举动感到莫名其妙、惊奇诧异的心情。“惶急”一词恰切地表达了阿长既怕“我”说错、又怕“我”不记得昨夜她教的祝福语的着急和不安的心情,同时也表达了阿长期待美好祝愿的急切心情。3、第19段花大量笔墨写“我”与远房叔祖的交往,是否离题?不离题。(1)因为“我”对绘图的山海经的渴慕正是由远房表叔而起的,详写“我”与远房表叔的交往,也就交代了“我”对绘图的山海经产生兴趣的原因(2) 为后文写“我”渴慕绘图的山海经以及阿长为“我”买绘图的山海经做了铺垫。4、阿长给“我”买的山海经印刻十分粗拙,可作者为什么说“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1) 这四本书是“我”渴慕

24、已久、极力想得到却又无法得到的书,书的内容也深深吸引着“我”;(2) 山海经居然是一个目不识丁的、“我”打心眼儿里有点看不起的阿长买来的,“我”既意外又感动,这四本书,让“我”对阿长产生了感激和“新的敬意”,所以“我”视他们为“最心爱的宝书”。5、最后一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抒情。这句话流露出“我”对长妈妈深切的感激和怀念之情,它凝聚着“我”对长妈妈的全部情思,寄托着“我”对长妈妈衷心祝愿。6、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一个人物?(一) 阿长虽然地位卑微、身世不幸,却乐天安命;虽没有文化、粗俗、好事、迷信,却天性淳朴善良、仁厚慈爱。(二) 作者之所以写这样

25、一个人,是因为阿长毫不计较“我”对她的各种不屑和无礼,真心实意地关心爱护“我”,努力满足“我”的愿望,这让成年之后的“我”深感惭愧,同时也更加感激与怀念她。7、两处“伟大的神力”的含义两处伟大的神力指代的对象以及感情色彩不同。第一处指攻城时抵挡大炮的神力。“伟大的神力”包含着荒诞和调侃的意味,表现了阿长的无知可笑。第二处指没有文化的阿长竟然帮“我”买来绘图的山海经,而这是“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这里的“伟大的神力”虽带夸张的意味,却是作者以孩童的口吻发出的最热烈、最真诚的赞美。8、为什么要用“憎恶”、“谋死”这些词语呢?大词小用,符合儿童心理,表达了“我”对阿长的不满和愤怒。9、然而,我

26、有一时也对她发生过空前的敬意。“空前”来修饰“敬意”,给你什么感觉?你怎样理解“敬意”在文中的具体含义?过去“我”厌恶阿长,但阿长讲了长毛的荒诞故事,儿时的“我”信以为真,相信阿长的确具有抵挡大炮的“伟大的神力”,不仅对她由厌恶转为尊敬,而且这种尊敬达到“空前”的程度。作者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地表现了儿童的天真心理,也包含着成年的“我”在写作时对阿长迷信的调侃。10、夜间的伸开手脚.(作者是否真的认为“情有可原”,“应该我退让?”你的理由是什么?)阿长所说的“脱下裤子”的战法和功效,是童年的“我”所惊叹的,从成年的“我”的角度来看,不免有滑稽之感。用“当然”“倒”这样的词语来表示调侃的语气

27、,可以看出作者不是真的认为“情有可原”,“应该我退让。老王1、文章第一段的作用?(1) 内容上:交待两人的身份一一一个是乘客,一个是拉车人。“常坐”“说着闲话”又表明“我”与老王关系融洽。(2) 结构上:开篇点题,引出下文对老王身世的介绍。2、两个“也许”有什么表达效果? 两个“也许”是“不确定”的意思,表明是作者的推测, 从中可以看出老王的身世无人知晓,他从不被人重视, “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从侧面再现了老王生活的艰辛,有病没钱治,只能承受眼瞎的痛苦。3、在作者的笔下,老王是“苦”命的底层劳动人民。请结合文章第2-4段,概括老王的“苦”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 谋生手段:他是单干户,靠着活

28、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2) 家庭情况:哥哥去世,两个侄儿没出息,没有别的亲人;(3) 生理缺陷: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4) 居住条件:一个荒僻的小胡同里的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4、联系上下文,揣摩加点词表情达意的效果(1) 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半收费。(一般什么情况下说“当然”?“当然”用在这里,流露了“我们”什么样的心情?)顺理成章的情况下说“当然”。这里表明作者一家之前帮助老王是诚心诚意的,并不要求老王回报。作者一家也很同情老王的贫苦生活,从来没有占便宜的念头。(2) 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大概压根儿没想到这点。(“从”和“压根儿”强调的是什

29、么?“大概”同“压根儿”是否矛盾?)“从”强调以前从未发生过,“压根儿”强调一点儿也没有过,“大概”表明这是作者的推测,而“压根儿”表明作者坚信老王的诚实和善良,他绝不会有欺负主顾的念头。5、“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直僵僵”和“镶嵌”分别有什么作用? “直僵僵”表现老王最后一次登门时的身体虚弱,四肢不能灵活活动的样子; “镶嵌”本义是指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此处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将老王因生病瘦弱无力、身体僵直、毫无生气、无法支撑身体的姿态刻画得淋漓尽致,暗示他命不久矣; 也写出了“我”对老王身体的担心。6、“他面色死灰,两只眼睛都结着一层翳打上一

30、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1) 外貌描写。(2) “面色死灰”“僵尸”“干皮”等形象地刻画了老王病入膏肓、行将就木的状态,暗示老王生命将逝,为下文写他第二天去世做铺垫,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老王的同情和关心。7、“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哪个词用得最传神? “直”字用得好; 表现老王的行动之苦,然而,行动如此艰难的老王,还要登“我”的门给“我”送物品; 表现了老王的人性光芒。8、作者接过老王的香油和鸡蛋后,却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这里“强笑”一词有什么作用? “强笑”一词含义是勉强的笑, 由

31、于生活的艰辛、穷苦,老王患上了不知什么病,花钱吃了不知什么药,总不见好,以致病得像一个僵尸,在重病时还不忘来感谢我,所以我认为老王送的香油、鸡蛋是好香油,大鸡蛋。 用词准确、含蓄,透出心理说不出的悲酸和感动。9、揣摩加点字表情达意的效果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一一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我”为什么这么说?)“我知道”重复两次,表明作者对老王的尊重,因为老王强调“我不是要钱”。“不过既然就”的句式,强化了委婉的语气,表明作者怕老王不好意思收钱,以此方式让老王体面的收钱。10、细读课文中老王来送香油鸡蛋的段落,探究下列问题(1) 为什么要详写这部分内容?因为这部分内容记叙的是集中体现作者一家与老王珍贵友情的一幕,也是老王向作者一家表达敬意,令作者感动又愧忤的一幕。(2) 在这部分中为什么要详写老王的肖像、神态以及“我”的心理活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