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训练之着力点_第1页
语文训练之着力点_第2页
语文训练之着力点_第3页
语文训练之着力点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语论文集语文论文集文训练之着力点                       一、培养语感,打好“双基”语文之核心是语言,语言之核心则是语感。因此,“语文教学之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之语感能力”,“一个学生之语感强了,他在理解方面和表达方面都会不断前进”。(吕叔湘语)何谓语感?即“对于语言文字”“敏锐之感觉”。它是个综合概念,离不开对语音、文字、词汇、句子等语文基础知识之了

2、解与掌握。因此,学习语文基础知识,是培养语感之基本条件。但知识毕竟是对事物之一种理性认识,而语感乃是一种能力,一种技能,是包含着理性之感性实践。要使语文知识升华为语感,有个不断体验、不断训练、不断实践之过程。从教学之角度来说,训练语感之有效途径便是加强诵读,进行语言和思维训练。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思则进矣”。一篇课文,惟有引导学生反复口诵心惟,熟读成诵,咀嚼品味,方能悟其内蕴。而在这整体之把握过程中,对文中所涉及之语音、文字、词语、句子等之品赏,便是一种不知不觉之训练。这种训练与那种单项分解知识点之训练不同,前者是动态之、活之训练,后者是静态之、死之训练。怎样引导学生诵读潜思,培

3、养语感呢?驱遣想象,诱发语感。古人强调读书要读进去,想出来。就是说,阅读与想象相结合,训练学生运用形象思维进行阅读。有三种情况:一是抓住具有感染力之关键词语和句子,引导分析比较,想象理解,发现其意蕴,体会遣词造句之目之,语感即生。如教守株待兔,当讲到“忽然一只野兔从树林里窜出来”,问学生:为什么用“窜”而不用“跑”或“走”?学生想象使用这三个词之具体情境,比照分析,领略到“窜”有四处乱逃意,为野兔之偶然撞死提供了可能。这就加深了对词句之理解,诱发了语感。二是运用形象思维阅读课文,想象课文情景,产生“内心视像”,并由表及里认识、升华。如教黄继光,读到黄继光用鲜血和生命完成了任务一段时,老师提问:

4、“读了课文,你感觉黄继光是个怎样之战士?表现在什么地方?当时之情况怎样?”启发学生想象。他们把战场上之险情和黄继光之表现,一幕幕像放电影似之在脑中过一遍,构成一幅汇声色形于一体之生动画面,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和感情上之共鸣,并从黄继光之表现中看到了志愿军战士英勇顽强、不怕牺牲之英雄本色,从而陶冶了情操,诱发了语感。三是材料(或情节)连缀。即在学生诵读之基础上,教师选取三四个零碎之事物或细节,要求学生补充、续接、扩展,使这些材料演化成一个有意义之故事。如拟出“夕阳”、“新芽”、“泪”、“残疾青年”,要求学生进行创造性想象,用这四个词语缀合成一个具体事件或故事。这样进行语言实践,久而久之,语感能力增强

5、了,想象性之诵读也便形成一种习惯和能力。反嚼意会,回溯语感。意会指凭借已有知识经验、生活体验与课文所蕴含之意义联系,直接获得对课文整体认识之心理过程。它侧重于对课文带有直观性质之模糊理解。对词、句、段、篇阅读有所理解,但难以言传,此时便可引导学生从上下文联系中,由字里行间寻求形成意会之突破口,回溯语感。如教月光曲,老师们都强调贝多芬与盲姑娘是一对知音者,但课文中无“知音”一词,用何办法让学生晓悟这一点呢?抓装琴声”一词启迪思索:“你从琴声中想到些什么?”这里包括两方面活动:一是回视课文,以“琴声”为线串起贝多芬与盲姑娘之“知音”关系,从而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之感;二是跳出课文,以“知音”为基

6、点、“琴声”为线索展开想象,形成不同之“内心视像”,引起心弦之震动。这两方面活动均有语感之参与,其效果自然比老师揭示好得多。唤起“感通”,深化语感。情感上之激发与“感通”,要以对人物形象之认识、情景意境之再现与设想为前提,但都少不了语感之参与。如凡卡一课中,凡卡给爷爷写信,三次“叹了一口气”。诵读时启发学生了解三次叹气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并想象凡卡叹气时之情景,诱发语感,引起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体会和感情上之共鸣。激起之共鸣亦能深化对语言之感受,带着对凡卡之深切同情、对旧制度之无比憎恨之情,回想凡卡形象,理解凡卡形象内涵,体味凡卡三次叹气之意蕴。这样,文情交融,情理合一,便加深了理解,深化了语感

7、。二、把握思路,提高阅读能力把握思路,是一种思维能力之训练。这种能力必须靠反复之阅读实践才能形成。叶圣陶先生说过,课文无非是例子,“看整篇文章,要看明白作者之思路。思想是有一条路之,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之”,“要踏踏实实摸清楚”。首先要把握全文之思路,其次是把握段落之思路,再次是把握句子之思路。“练就这样一项基本功,将会一辈子受用无穷”。那么,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从文章思路入手,组织教学,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呢?善于铺路。即根据课文思路特点,结合学生学路,采用恰当之教路,给学生铺搭通向作者心灵之桥梁,引导学生弄明白课文“写什么”、“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从而把握课文底蕴。如教手,可出示

8、三个问题,以提供文章思路线索:课文记叙什么?通过哪些材料记叙之?这些材料与文题有何关系?学生通过读思议论,领悟到文章为横向思路,以“手”为线索从不同侧面来写老一辈农民、教练组长陈秉正高超之劳动技能和艰苦奋斗之精神。据此,引导学生抓住这条线索,把性质相同(同一侧面)之材料归类分为三段,即写陈秉正有一双技术高超之手,这双手是在艰苦创业中磨炼出来之,这双手灵巧。按文章思路,由整体到部分理清脉络,不但使学生了解到作者是怎样谋篇布局之,而且训练了学生之逻辑思维能力。巧于指路。作者之思路是通过语言文字体现出来之,要使学生学会把握思路,教者要巧于揭示规律,“授之以渔”,让学生有章可循,有律可遵。各类文章思路

9、有其内在规律,如记叙文或顺着时间顺序和空间变换之脉络发展,或顺着事件发展过程之脉络发展,或顺着作者认识过程、感情变化之脉络发展,或顺着展现人物性格各个侧面之脉络发展;说明文或顺着方位变化之脉络发展,或顺着事物发展变化和生产过程之脉络发展,或顺着不同类别、构造、功能和特征之脉络发展。讲清了各自之规律,再教给学生抓重点词语、中心句和表现方法,学生阅读分析就有了准绳,能理出每段每层思路,把握文章思维流程。妙在领路。就是在学生阅读过程中,适时、适度地作指导。有两种做法:一是给样子。即学生在开始运用规律、方法阅读还处于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时,需要“师傅领进门”。怎么领?现身说法,用揭示之规律、提供之方法具

10、体分析两篇讲读课文,起示范作用,同一体裁之文章或每一单元给一次样子即可,其后就该“修行在自身”了。二是搀膀子。学生在“修行”过程中,决不会一帆风顺,当遇到坑坑洼洼之路面时,教者就要扶他一把,予以点拨,启迪其自求自得。当然,搀膀子也不是随便搀搀就可完事之,也颇有讲究。比如要把握火候什么时候该点拨;要掌握分寸该点拨到何种程度;要运用技巧该用什么方法去点拨;要随机应变解决猝不及防之问题。所有这些,要求教师有较高之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否则就难以驾轻就熟。三、学会联想,训练作文技巧语文教学中阅读与作文这“两大块”,既是并列之,又是交叉之。阅读能力与作文能力往往呈同步发展状态,但二者并非一回事。

11、它们虽同属于语文之应用能力,都有个语感问题,但二者心理流向刚好相反:阅读从语言文字着手,悟其内蕴信息,把握思路;作文则从思想出发,从储存之信息里选用恰当语言,展开思路。一般学生视作文为畏途,原因固然很多,但其中带普遍性之问题乃是思路阻塞或思路狭窄,因而不是无话可说便是硬性拼凑。造成这种情况之原因主要是老师教学中往往都是就作文指导作文,而不懂得“功夫在诗外”之道理。如写记叙文,就讲四要素,讲表达方式,讲如何描写等。其实,学生作文最苦恼之不是“怎样写”之问题,而是“写什么”之问题。有了丰富之材料,思维才能形成一条通畅之“路”,也就是思路得以展开。思路一旦展开,则“文思如泉涌”,作文之内容也就展开了

12、。如此作文不是难事,而是“乐在其中”了。展开思路之心理机制便是联想,展开联想便是展开了思维之翅膀。作文训练中如何引导学生学会联想呢?纵向联想与横向联想。所谓纵向联想,也叫层递式联想,举凡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古到今,由小到大等之联想,皆属此类。如写树木·森林·气候,就启发学生由此联想到个人、群众、社会风气三者之辩证关系,联想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之建设,这样写出来之文章自然有内容,有深度。横向联想又叫并列式联想,是一种由此及彼呈并列关系之联想。如写荷花,可由题目联想起荷花之各种名称,由荷花之名称再联想起荷花之各类品种,由荷花之品种又联想起荷花之用途与品格,于是文章之基本框架就出

13、来了。感性联想和理性联想。“由于某人或某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之人或事物”,就是感性联想。这种联想主要用于记叙性之作文。记叙文之基本表达方式是记叙和描写,其中描写又是附着于记叙上之。描写人物之活动、环境之变迁、情节之推移等,往往需要展开联想。其所联想之“人或事物”,可以是存在之,也可以是虚构之,但都不是作者眼前所看到之,因此这种联想必然地都带有想象之成分。如写我爱幻想,可指导学生展开想象之翅膀,用畅想未来之方式写人记事,抒发情怀。至于理性联想,是“由于某个概念而引起其他相关之概念”,所使用之是理性材料,即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形式来证明自己观点。这种联想主要用于论说性之作文。在论说文写作中,联想实质上就是一种推理之过程,逻辑联系之过程。如写养花之读后感,可由“养花之乐趣”联想到“学习之乐趣”,也可联想到“劳动之乐趣”,甚至还可联想到“无限风光在险峰”等观点这种联想之“概念”之间,都有着内在之逻辑联系,都是通过逻辑推理而“由此及彼”之,所以理性联想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