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优选全国讲义:第11讲发达的古代农业及手工业的进步含答案_第1页
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优选全国讲义:第11讲发达的古代农业及手工业的进步含答案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六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 11 讲发达的古代农业及手工业的进步鬲考脚彳读GAO KAO JIE DU考纲要求考情分析命题趋势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2017 全国卷川,方式和土地制度。25侧重于不冋时期国2 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2017 全国卷川,家农业政策的变化、 农业特点。26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农业3 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2017 北京卷,12发展的影响;古代手工业本史实。2016 全国卷I,的成就、经营模式及其特4 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25占八、征分值:28 分考点一发达的古代农业极块一考点请单*谦祈查漏1.早期的农业生产原始农业商周农业生产工具主要以

2、石刀、石斧、石犁为主出现了 青铜工具_,但仍以木器和石器为主耕作方式主要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种_耒耜出现,农业生产力得到提高作物种类中国在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西周时期,农作物种类更加丰富,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生活方式人们不得不经常迁徙人们的生活开始走向定居2.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 生产工具1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 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2西汉:赵过推广耦犁,后来又出现犁壁 :发明了播种工具耧车。3东汉:使用耦犁的牛耕方法已推广到珠江流域。4隋唐: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 。至此,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2) 耕作方式:汉朝以后,_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3) 耕作技

3、术1春秋战国:使用当时世界上先进的垄作法_。2汉代:西汉时期出现了二人一牛犁耕法,赵过推行代田法。3魏晋南北朝:北方旱地 耕耙耱技术形成,南方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4) 耕作制度1两汉:以一年一熟为主。2宋代以后,江南形成 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5) 农田水利1水利工程:战国时期出现了 _都江堰汉朝出现了漕渠、白渠、龙首渠等著名水利 工程。2灌溉工具:曹魏时改制翻车, 唐朝时创制筒车_,宋朝时出现高转筒车, 明清时出现风力水车。3.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1) 历史条件1生产力:春秋战国时期, 铁农具_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2生产关系:封建土地私有制的逐渐确立。(2) 主要特

4、点1生产方式:男耕女织,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2生产目的:主要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和缴纳赋税,自给自足。地位、影响1农民具有生产的积极性,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 作出了重要贡献。2小农经济十分脆弱,农民经常破产。归纳总结 I耕作方式与农业经营方式演进的互动关系的小就蜓济JJ1* 刀掛丸种石鬻却轿*钱犁牛稀1小 1 !舉俣桃作一卜務捋士悄鱼_ _ _ _-SEB5适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和自耕农经济三者的关系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和自耕农经济是三个不相同的概念,但三者又有交集,都是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产物。自然经济最本质的属性是物质生产的自给自足,和商品经济相对立;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经济形态均属于

5、自然经济。小农经济最本质的属性是以家庭为基本单位,农业、手工业相结合,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但不是唯一模式。 另外还有田庄经济等其他经营模式。自耕农经济又是小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应检测1. (2018 河北石家庄二中模拟)荆襄地区的水利兴修早在春秋时已经开始了,而两晋南北朝时期水利的兴修更多。刘宋时,张绍为雍州刺史,在襄阳“筑长围修立堤宴,开田数千顷,郡人赖之富赡”。这折射出当时荆襄地区(B )A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B .农业注重精耕细作C.成为中央政府财政倚重D .耕作技术不断提高解析材料只反映了荆襄地区的农业发展状况,因而不能体现荆襄地区对区域经济的带动,故 A 项错误;由

6、材料可知荆襄地区注重水利兴修,说明荆襄地区的农业注重精耕细作,故 B 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荆襄地区经济对中央政府财政收入的影响,故C 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荆襄地区的耕作技术,故D 项错误。2. (2018 河南八市测评)据资料统计,三国两晋南北朝,中国南部诸省水利工程数目增加,而北部数目则有所减少。这表明(B )A .北方水利技术水平落后B .经济发展赖于政治稳定C.南方水利事业异常繁荣D .南方经济水平超越北方解析 魏晋时期北方经济水平更发达,水利技术水平比南方高,故A 项错误;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动乱,影响社会发展,北方修建的维护农业的水利工程数目减少,故B 项正确;材料仅体现南方水利工程数

7、量增加,不能反映出南方水利事业异常繁荣,故 C 项错误;南方经济水平超越北方,出现在南宋以后,故D 项错误。械块二/考块柘展*题型鮮码考法精讲陰一 古代中国小农经济的特点及影响因素1. 特点(1) 分散性: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2) 封闭性: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交换少。(3) 落后性:注重精耕细作,但容易催生满足的社会心态和民族性格。(4) 脆弱性:由于天灾人祸的影响,小农很容易破产。(5) 保守性: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2. 影响因素(1)有利因素1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使用,如铁器、牛耕的普及。2农民自身的因素: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

8、,生产积极性高;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 提高单位面积产量。3封建政府的扶持;采取重农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持小农经济。不利因素1自耕农经济规模小、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抗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十 分薄弱。2由于自耕农经济规模小和条件简陋,古代农业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水平,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3封建政府统治腐朽、剥削沉重及社会动荡。【例题 1】 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代农业拥有土壤整治、田间管理、多熟种植、维持地 力、良种选育、能量循环等众多配套措施的农艺体系。这一“农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A )A .精耕细作B .刀耕火种C.男耕女织D 自给自足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9、,中国古代劳动者发明的这些技术,是在劳动中不断积累经验而得来的,大大推动了中国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反映了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精耕细作的特点,故选 A 项。證庄二 古代中国经济重心的变迁1.古代中国经济发展先后形成过两个重心:黄河流域是我国最早的经济中心,魏晋南北朝时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在南宋至元朝,南方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北方,到明清时期南方经济重心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并在江南的一些地方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2.经济重心处于北方的时期:从先秦时期以来到南宋以前。3. 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1) 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1中原人口的南迁,不仅为南方地区补充了大量劳动力,也带来了较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2南方社会

10、环境相对稳定。3南方自然条件优越,蕴含着发展农耕经济的巨大潜力。(2) 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朝代表现特征魏晋南北朝初步形成稻麦兼种、水陆互补的作物体系,耕 地面积和产量大幅度提高,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 展江南得到初步开发中唐以南方经济继续加速发展,逐渐赶上北方南北经济基本后持平南宋时经济上南强于北的局面完全确立,南方正式成经济重心南移期为古代中国的经济重心完成(3)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对城市交通贸易的影响:推动了南方沿海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运输有了很大 的改善,促进了海上贸易的发展;南宋完成经济重心南移后,元明清时期工商业城市增多, 商品经济发达。2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人口的转移一定程度上使

11、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迁移, 而经济重心的 南移又反过来促使了北方人民进一步南迁。 南方的人口迅速膨胀,导致我国南部、东南部人 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上升。3对人才教育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导致了人才教育的相应变化,推动了教育科举 的发展,也促进了南方地区教育文化的发展。4对民族关系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促进了各民族的融合。北方人民的南迁,使游牧民族和汉族有了更深更广泛的交流和合作,促进了民族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发展。5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经济重心南移,导致南方某些地区的过度开发,如“放火烧 荒”“围湖造田”等,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例题 2】 隋朝开通了京杭大运河,

12、把北方政治同南方经济连接起来,经历五代十国的分裂以后,北宋恢复了这条南北枢纽,京师开封已日益依赖通过运河运来的南方米粮,漕运成为北宋朝廷的生命线。材料观点实际上说明了(D )A 发展京师经济的重要性B 京杭运河是北宋水路交通枢纽C.建设都城防御的急迫性D 国家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南方解析材料观点强调“漕运成为北宋朝廷的生命线”,没有反映出发展京师经济的重要 性,故 A 项错误;B 项是材料的表面现象,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建设都城防御的急迫性, 故 C 项错误;京杭运河是北宋水路交通枢纽,京师开封对南方米粮的依赖,实际上反映出 国家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南方,故D 项正确。递进题组j1 据记载,宋代时,

13、“陈、许、颖、亳等州,止因去秋一次水灾,(农户)遂致骨肉相食,积尸满野”。这说明小农经济(C )A 具有保守性B 缺少防灾意识C.具有脆弱性D 有自给自足性A 项错误;根据材解析 保守性指男耕女织,少与外界发生交换,材料并未涉及,故料“遂致骨肉相食,积尸满野”指水灾过后,小农破产,非强调防灾意识,故B 项错误;根据材料“遂致骨肉相食,积尸满野”,水灾过后,小农经济破产,骨肉相食,体现了小农 经济下对自然灾害抵抗能力弱,具有脆弱性的一面,故C 项正确;自给自足,指依靠自己的生产,满足自己的需要,材料并未涉及,故D 项错误。2.魏晋时期,北方游牧民族逐渐涌入中原,农牧经济格局受到冲击,牧业开始向南

14、推 进;随着西晋的灭亡,游牧民族如潮水般涌入内地,畜牧带大幅度向南推移。由此推断魏晋 时期(B )A .经济重心已转移至南方B .北方生态环境相对恢复C.少数民族接受农耕文明D .南北经济的互补性增强解析 魏晋时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故A 项错误;畜牧带南移,能一定缓解农耕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故 B 项正确;少数民族向南推进,扩展畜牧带而非农业带, 故 C 项错误; 材料未提及南北经济互补关系,故D 项错误。考点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极块一/考点请单*谦前養漏知退梳理1.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1)发展历程1夏、商、西周时期:以 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由官府垄断。2春秋战国时期: 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

15、。3西汉武帝以后:煮盐、冶铁、铸钱等行业都收归官办。(2)行业特点1经营方式: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 生产。2产品质量: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3)发展表现冶金业制瓷业纺织业商周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商朝时已烧制出原始瓷器商朝时已有织机;西周时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秦汉两汉的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东汉杜诗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东汉烧出成熟的一青瓷_西汉设在长安的东西织室,有数千工人魏晋1南北朝时发明灌钢法等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隋唐形成_南青北白_两大系统唐朝吸收波斯织法和图案风格宋元*宋朝时,瓷窑遍 布各地,出现了五大 名窑宋朝织锦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明清1青花

16、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在苏杭等地设织造局2.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类型1家庭手工业:作为农户的副业,产品主要用于_缴纳赋税_和家庭消费。2民营手工业:由民间私人经营,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2) 发展历程1早期状况:经历春秋战国和秦汉的发展后,魏晋南北朝时遭受摧残,到隋唐才得以恢复和发展。2宋元时期:除纺织品外,宋代城乡所需的日常用具和用品,主要出自一民营手工业_。3明清时期:明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明代中后期,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 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萌芽不单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反映,还反映了封建制度的衰落。直到鸦片战争前夕,就全国而言,自然经济仍占据主导地位

17、。3.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1)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远销亚、非、欧许多国家。丝绸远销亚洲、欧洲,西汉时开通“丝绸之路”,中国赢得“丝国誉称。(3) 瓷器大量出口,中国被称为“瓷器大国”。对应检测元朝人曾作木棉歌:“秋阳收尽枝头露,烘绽青囊翻白絮。田妇携筐采棉归,浑家 拮作机中布。大儿来觅襦,小儿来觅袴。”该诗歌能够反映元朝(A )A .家庭手工业的发展B 官营手工业的发展C.农民过着富足的生活D .家庭手工业中出现雇佣关系解析材料不是反映官营手工业发展状况,小农经济并非富足的生活,材料未反映家庭手工业中出现雇佣关系,排除 B、C、D 三项。题干反映了家庭手工业的发展,故选A

18、 项。板按二/考法柘屡-题型解码的工种接受期限不同的技术训练和学习。秦代均工律中就规定“工师善教工, 故工一岁而成,新工二岁而成”。由此可知,古代官营手工业(C )A.注重新技术的研究与传承B .强化了对技术市场的垄断C.注重保证官营产品的质量D 具有严密的产品制作工序解析 材料体现了重视技术的传承,但是不能说明重视技术的研究,故A 项错误;材料没有说明对技术的垄断,故B 项错误;官营手工业产品主要服务于皇室和官府,对生产技术人员注重技能培训,旨在保证官营产品的质量,故C 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对技术人员的技能培训,而不是产品制作工序,故D 项错误。递逬题组1中国传统工艺如蜀锦某些制作工艺在古代

19、就已失传。究其原因,A官营手工业技术的封闭性B 传统制作工艺难教难学C.国家对技术传承重视不够经营形态管理方式产品流通方式地位官营手工业政府直接经营、集中、大作坊军用品和官府贵族生活用品不在市场流通至明代前期占 据主导地位,代表我 国古代手工业发展 水平民营手工业民间私人经营民间消费的产品在市场流通明中叶后期占据主导地位家庭手工业农户的副业供自己消费 和缴纳赋税的产 品剩余部分出售一直存在于社会经济生活中考法古代中国手工业经营形态及特点【例题】 据记载,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作坊多配有专门“技工学校”,工匠要根据不同最有可能是(A )但官营手工业为保持A 项。D 传统工艺品市场需求不足解析 古代手工

20、业分为官营和民营,而官营手工业技术水平最高。其领先地位,相对比较保守,技术不外传,所以其技术容易失传,故选2.据史记记载,汉中期以前,江南“地广人稀”, 百姓“无积聚多贫”,而据 宋 书记载,南朝前期江南已经“地广野丰”,“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C )A.江南优越的自然环境B .经济重心的进一步南移C.先进生产技术的传播D 江南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解析 从材料“南朝前期江南已经 地广野丰,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可知, 江南经济得到发展,江南优越的自然环境是促进因素,但不是主要原因,故A 项错误;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重心开始南移,“进一步”与题干

21、时间不符,故 B项错误;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的主要原因是北人因逃避战乱南迁,带去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技术,故 C 项正确;江南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是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不是主要原因,故 D 项错误。核決三/考患送检规范苓题典例准断【典例 1】(2016 全国卷I)右图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 .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B 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C. 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D .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答题送检】来自阅卷名师报告错误致错原因A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反映的不是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B画像体现的是生产场景,看不出精耕细作的信息C汉代土地制度是地主土地私有制【解析

22、】 由题干中的“汉代画像砖”和画像砖中集体劳作的场景,可 以 判 断 画 像 砖 反映了汉代大地主田庄上的农业生产情况,故选D 项。【规范答题】D【典例 2】(2017 全国卷川)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 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当时()A 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B .朝廷注重提咼工商业者地位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D .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答题送检】来自阅卷名师报告错误致错原因A人们致富并不能说明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B西汉前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与史实不符D材料信息只能说明人们靠努

23、力和智慧致富,并不能说明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 解 析 】从 材 料 信 息 可 知 ,西 汉 前 期 , 从 事 农 牧 业 、 采 矿 业 、手 工 业 和 商 业 的 许 多 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致富,这实际上反映了当时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故选C 项。【规范答题】C规范迁移1. 魏晋时期寺庙庄园经济迅速发展,庄园里的依附农民被称为“佛图户”。他们丧失了原有受政府监管的户籍,世代在庄园里务农,把生产的大部分农副产品上交给佛寺的高级 僧侣,还要为佛寺劳作服役,从事各种杂务,不准随意离开。“佛图户”的大量存在导致了(A )A .政府赋役征发受到影响B .生产耕作方式的改进C.农副业产品逐渐

24、商品化D .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解析根据材料“他们丧失了原有受政府监管的户籍,世代在庄园里务农,把生产的大部分农副产品上交给佛寺的高级僧侣 ”可知,政府失去了对“佛图户”的户籍控制和赋税的 征收,故A 项正确;根据所学,春秋战国以来,农业的主要生产耕作方式一直是铁犁牛耕, 材料并未涉及耕作方式的问题,故B 项错误;商品化即是农产品有市场交换行为发生,根据材料“把生产的大部分农副产品上交给佛寺的高级僧侣”,并未体现出商品化的信息, 故C 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租佃经济形态,依旧是地主与佃户间的关系,并未发生实质性的变化,故 D 项错误。2.下面是摘自柳斌中国近代粮食生产衰落原因分析中的中国古代粮食相

25、关情况统 计表。这表明(A )时期粮食亩产(公斤/亩年)人均占有原粮(公斤/人年)劳动生产率(公斤/劳动力年)战国中晚期180.0460.51 659.0西汉末132.0496.51 759.0唐170.6628.02 262.0宋154.5579.52 087.5明173.0559.02 013.5清中叶183.5314.01 131.0A .封建社会人们生活改善不大B .明清之际耕地抛荒严重C.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停滞D .唐朝时经济发展水平最高解析表格数据反映了从战国到清朝的封建社会粮食亩产总体上变化不大,人均占有原粮和劳动生产率先升后降,说明就整个封建社会而言,人们的生活水平改善不大,故A

26、 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反映出明清之际耕地抛荒的问题,故B 项错误;材料只是关于粮食生产的部分数据,不能等同于农业生产整体,故C 项错误;材料中粮食亩产并不是唐朝最高,而且仅从表格提供的粮食生产数据推广为经济发展水平,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故D 项错误。极块唆/考題集萃*卖战演练1. (2017 北京卷)2016 年,在北京市通州区发掘出汉代渔阳郡路县城址和800 余座战国至汉代墓葬,出土了钱币及大量陶屋、陶仓等随葬品。这些考古发现,有助于研究(A )秦汉时期郡县的设置状况 本区域古代农业发展状况汉代手工业和商业发展 情况大运河对本区域交通的影响A .B .C.D .解析 从题干中“汉代渔阳郡路县城

27、址”可判断符合题意;从题干中“出土了钱币及大量陶屋、陶仓等随葬品”可判断符合题意;中的大运河开通于隋朝, 与题干中的时间信息“汉代”不符。因此 A 项符合题意。2. (2016 江苏卷)无锡道中赋水车咏颂:“翻翻联联衔尾鸦,荦荦确确蜕骨蛇.天公不念老农泣,唤取阿香推雷车。”这里“水车”的使用(B )A 开启农具自动化的先河B 提高了农田抗旱的能力C.标志着灌溉技术的成熟D 使农业摆脱自然的束缚解析 根据材料“唤取阿香推雷车”可知“水车”使用的是人力,不是农具自动化,故A 项错误;“水车”属于灌溉工具,能提高农田抗旱的能力,故B 项正确;“水车”属于简易灌溉工具,标志着灌溉技术成熟的是筒车,故C

28、 项错误;当时的农业生产不可能摆脱自然条件的控制,故 D 项错误。3. (2016 海南卷)北魏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总结出一套个体农户农副兼营的精耕 细作农业模式,反复强调农户不要过度扩大耕种面积,“宁可少好,不可多恶”。这表明(A )A 精耕细作的目的是追求农业收益的最大化B 精耕细作农业遏止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C.个体农户为主体的耕作模式抑制农业的进步D 人口与土地的尖锐矛盾导致耕作模式的转变解析 由“宁可少好,不可多恶”可知贾思勰反对粗放式种植,要求把每一块土地达到最理想的产出,故 A 项正确。B 项与题干材料无关;个体农户为主体的耕作模式适应了当 时农业发展的需要,故 C 项错误;在北

29、魏时期,人地矛盾并不是十分尖锐,故D 项错误。4. (2016 海南卷)江南农业经济在东晋南朝、 唐后期五代及南宋三个时期得到很大发展, 其共同的原因是(D )A 推广普及铁制农具提高生产效率B 官府组织民众屯田扩大耕地面积C.政府改革税制调动农民的积极性D .黄河流域人口因动乱大规模南迁解析 东晋南朝、唐后期五代和南宋时期, 黄河流域人口因动乱大规模南迁,为江南提供了劳动力,也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推动了江南经济的开发,故D 项正确。5. (2016 浙江卷)在古代史家的笔下,大江之南的乡村社会,“家给人足,居则有室,佃则有田,薪则有山,艺则有圃婚媾依时,闾阎安堵,妇人纺织,男子桑蓬,臧获服劳

30、,比邻敦睦。”该材料反映的农业经济状况是(C )A 土地过度集中B 有田者无力可耕C.小农户个体经营D 地权与劳动者契合解析 根据材料中对大江之南的乡村社会的描述“家给人足妇人纺织,男子桑蓬,臧获服劳,比邻敦睦”反映的是自给自足、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故C 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土地的集中现象, 故 A 项错误;材料反映了男耕女织的场景,并不是有田者无力可耕,故 B 项错误;根据材料中“佃则有田”说明当时存在租佃关系,地权并未与劳动者完全契合,故 D 项错误。课时达标(十六)1中国人多地少,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非常发达,以下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的耕作 方法和耕作制度是(B )推行代田法 实行稻麦轮作

31、或一年三熟制实行土地公有 实行集体耕作A .B .C.D .解析代田法是西汉赵过推行的一种适应北方旱作地区的耕作方法,提高了土地利用率,符合题意;实行稻麦轮作或一年三熟制,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符合题意;是土地制度,是劳作方式,都不能提高土地利用率,排除 。故选 B 项。2墨子 鲁问记载:“鲁之南鄙人有吴虑者,冬陶夏耕,自比于舜。”这一史料可 以得出的结论是(B )A 春秋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确立B自耕农经济在当时已经出现C.“礼崩乐坏”的现象向社会下层转移D .生产关系的变革是自下而上的解析 管仲和商鞅的改革承认了土地的私有,但材料与土地私有制确立无关,故A 项错误;“礼崩乐坏”与生产关系的变革

32、在材料中都没有体现, 排除 C、D 两项;“冬陶夏耕” 说明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已经出现,故B 项正确。3 永佃制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后期出现的一种佃农有权永久耕种地主土地的租佃制度。 一般认为,永佃制萌芽于宋代,明代时有所发展,清代时流行于我国东南地区。永佃制的出 现和发展导致了(A )A 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B 农民所受的剥削和压迫加重C.封建小农经济逐渐走向瓦解D 农业集约化发展程度的提高解析永佃起初只是一种佃耕权,后来这种永久耕种权逐渐固定下来,其导致佃农获得长期佃种地主土地的权利,使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加速分离。事实上永佃制下的农民负担相对稳定,B 项错误;小农

33、经济走向瓦解是从近代开始的,C 项错误;D 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选 A 项。4.唐代经济学家陆贽认为“财之所生,必因人力”。他主张:“建官立国,所以养人 也;赋人取财,所以资国也,故立国而不先养人,国固不立矣。”下列措施体现上述观点的 是(B )A 商鞅“重农抑商”B 北魏推行均田制C.北宋“不立田制”D .张居正“田赋征银”解析 材料所揭示的是国家要稳固必须要先养人,即稳定民心,使人民能够安居乐业。北魏至唐所施行的均田制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所采取的经济措施。故选B 项。5下图是封建社会实行的均田制示意图,对均田制理解准确的是A .始于隋唐B .杜绝了土地兼并现象C.确立了农民土地所有制D

34、.农民必须对国家履行义务的兼并,也没有确立农民土地所有制,故 税并承担兵役和徭役,故 D 项正确。6.(2018 黑龙江哈三中验收考试)清朝前期,广东地区“乡民以种稻收薄,故为它种(棉花,甘蔗,桑树)以为利”。这一做法将会导致(A )A .农村经济结构发生变化B .政府放弃传统农业政策C.人多地少矛盾得以解决D .小农经济逐渐走向解体解析 根据材料“乡民以种稻收薄,故为它种(棉花,甘蔗,桑树)以为利”可知,广东 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增加,而粮食作物的种植减少, 这一做法将会导致农村经济结构发生变化,故 A 项正确;清朝政府仍然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故B 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土地上种植何种农作物,这解

35、决不了人地矛盾的问题,故C 项错误;小农经济逐渐走向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故 D 项错误。7.郑学檬指出,宋天圣令与唐田令相比,没有还授田的规定,更无永业、口 分之别,并且要求“诸官人、百姓,并不得将田宅舍施及卖易与寺观。违者,钱物及田宅并 没官”。这一规定(C )A .加强了国家对土地产权的控制力度B. 制约了商品经济的不断提高C. 使私人土地所有制得到充分发展D .推动了小农经济健康发展解析 “没有还授田的规定,更无永业、口分之别”表明国家对土地产权的控制力度在 削弱,“诸官人、百姓,并不得将田宅舍施及卖易与寺观。违者,钱物及田宅并没官”实际解析 均田制最早实行于北魏时期,它使无地农民获得了

36、土地, 但没有杜绝地主对土地A、B、C 三项错误。均田制下的农民需要缴纳赋酸站視團 1上也表明政府强调私人的土地产权,故A 项错误,C 项正确;土地私有和土地买卖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但是不利于小农经济的健康发展,故B、D 两项错误。&吕氏春秋 上农载:“是故丈夫不织而衣,妇人不耕而食,男女贸功以长生,此圣人之制也。故敬时爱日,非老不休,非疾不息,非死不舍。”小农经济的这种形态,主要取决于(C )A 个体分工C.生产能力D .劳动力短缺解析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小农经济和铁器牛耕在古代中国始终相随,故 C 项正确。9.下表为我国夏、商、周时期使用的部分农具简表,从中可以看出当时(C )

37、时期整地工具中耕工具夏朝耒、锛、铲、斧锄、博商朝耒、锛、铲、锸、斧、析铲、博西周耒、锛、铲、锸、斧、析、援铲、罅A .已经出现铁犁牛耕B .木石等原始农具已不复存在C.耕作方式不断进步D .农业管理经验比较丰富解析 铁犁牛耕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材料历史证据不足,故A 项错误;“斧”作为原始生产工具,夏、商、周时期多以石斧作为农业生产基本工具,故B 项错误;夏、商、周时期整地工具和中耕工具种类繁多、层次分明,说明此时期耕作方式注重精细化操作,故C 项正确;农业管理经验材料提供证据不足,故D 项错误。10.晋代傅玄提出:“不务多其顷亩,但务修其功力。”后魏农学家贾思勰进一步提出:“凡人家营田,须量

38、己力。”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的经营思想是(B )A .趋利避害B .精耕细作C.量力而行D .扬长避短解析“不务多其顷亩,但务修其功力”意思是田地不在于多, 而在于是不是在田地上下大工夫;“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意思是经营农业的规模,需要度量自己的力量,因此可以看出我国古代农业的经营思想是精耕细作,反对粗放型农业生产,故B 项正确。11.周礼 考工记载:“矢人为矢,鍭矢,参分。茀矢,参分一在前,二在后。兵矢、 田矢,五分二在前,三在后。杀矢,七分三在前,四在后。参分其长,而杀其一。五分其长, 而羽其一。以其苛厚为之羽深。”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A )A .技术精细,生产标准

39、化B .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D .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解析材料反映了严格按照箭的不同用途区分出不同标准,如鍭矢、茀矢、兵矢、田矢、B .社会制度杀矢等生产标准不同,可见官营手工业技术精细,生产标准化,故A 项正确。12.据记载,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作坊多配有专门“技工学校”,工匠要根据不同的工种接受期限不同的技术训练和学习。秦代均工律中就规定“工师善教工,故工一岁而成, 新工二岁而成”。由此可知,古代官营手工业(C )A.注重新技术的研究与传承B .强化了对技术市场的垄断C.注重保证官营产品的质量D 具有严密的产品制作工序解析 材料体现了官营手工业重视技术的传承,没有体现重

40、视技术的研究,故A 项错误;材料没有说明对技术的垄断,故B 项错误;官营手工业产品主要服务于皇室和官府,对生产技术人员注重技能培训,旨在保证官营产品的质量,故C 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对技术人员的技能培训,而不是产品制作工序,故D 项错误。13.中国古代发明的某种工具, 利用河水的冲力转动机械轮轴,使鼓风皮囊张缩,不断给高炉加氧,“用力少,见功多”。这项发明(C )A 是古代冶铜技术的一大进步B.导致唐代筒车的出现C.推动了当时冶铁技术的发展D 促进了灌钢法的发展解析 从“利用河水的冲力转动机械轮轴, 使鼓风囊张缩,不断给高炉加氧”可知,该 发明是水力鼓风冶铁工具 一一水排,水排可提高炉温,推动

41、了冶铁技术的发展,故C 项正确。14.清代外销瓷一文作者认为:康乾时期大量外销并被西方人作为官窑精品收藏的外销瓷其实并不是官窑产品,而是出自民窑。作者的主要判断依据是(A )A .产品用途B .釉色的区别C.器物纹饰D .产品质量解析官营手工业的产品主要供政府和皇族使用,一般不会用于销售,而民营手工业的产品则主要是用于销售。 根据题干中“大量外销” 一词可知判断依据是产品的用途,故选 A项。15明朝政府禁止民间织造龙凤、蟒、飞鱼、斗牛等图案,违者“工匠处斩,家口发充 边军”;同时也禁止民谣“烧造官样青花白地瓷器”,违者首犯凌迟,籍其家产。以上规定的目的主要是(B )A .抑制民间手工生产B .维护专制统治权威C.确保外贸商品质量D .保证政府利益垄断解析题干中明朝政府禁止民间手工业生产象征统治权威的手工产品,体现出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权威的目的,不能体现出对整个民间手工业的抑制,故A 项错误,B 项正确;题干中“织有龙凤、蟒、飞鱼、斗牛等图案的纺织品”和“官样青花白地瓷器”属于官营手 工业产品,一般不会用于销售,故C 项错误;题干中所提手工业属于官营,不是以盈利为目的,故 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