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01年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全国联考心理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本大题共10分) 1按照一定目的、任务,利用自己以往经验在头脑中独立创造新形象的过程称作 ( ) A。再造想象 B创造想象 C无意想象 D联想 2下列心理现象中只有( )属于认识过程。
2、0; A。情绪 B兴趣 C能力 D思维 3个体对同一物体的凹凸或对不同物体的远近的反映称为( )知觉。 A。深度 B大小 C形状 D
3、面积 4与意志的自觉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 ( ) A。盲从 B任性 C顽固 D优柔寡断 5·一名熟练的汽车驾驭员在开车过程中,一面观察道路的情况,同时操纵方向盘,这种现象属于
4、; ( ) A注意的稳定性 B注意的转移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集中 6解释测验结果的参照指标是 ( ) A。信度 B常模 C效度&
5、#160; D标准 7与追求真理有关的情感体验属于 ( ) A。认识 B理智感 C道德感 D美感 8视觉属于 ( ) A内受感觉
6、160; B本受感觉 C机体觉 。 D外受感觉 9长时间记忆和短时记忆在时间上的划分界限为 ( ) A。1分钟 B10分钟 C1小时D1天 lO强一不平衡的
7、神经类型,对应于( )气质类型。 A。抑郁质 B多血质 C胆汁质 D粘液质 参考答案 1B 2D 3A 4A 5C 6B 7B 8D 9A 10
8、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本大题5分) 1由出乎意料紧张与危险情境所引起的情绪状态称为_。 2已掌握的技能、技巧对以后的技能、技巧的学习产生影响,这种心理现象称作_。 3人脑加工、储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称为_能力。 4动物心理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经历了感觉阶段、知觉阶段和_阶段。 5根据功能特性,神经元可分为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和_神
9、经元。 参考答案 1应激 2技能的迁移 3认知 4思维萌芽 5联络 三、名词解释 1经典性条件反射:是指一个并不能引起某种本能反射的中性刺激物,由于它总是伴随某个能引起该本能反射的刺激物出现,如此多次重复之后,这个中性刺激物也能引起该本能反射。巴甫洛夫称之为条件反射,后人称之为经典性条件反射。
10、60; 2相互诱导:兴奋和抑制紧密结合,其中一种神经过程能够引起或加强另一种神经过程,这种现象称为神经过程的相互诱导。 3.智力技能:又称心智技能,是指借助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认识活动的心智操作方式系统。 4变式:是事物的变换样式。 5一般能力:是指在不同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共同能力,它是从事一切活动所必备的能力的综合。 四、简答题:
11、1简述思维的品质。 答:思维的品质有: 思维的广阔性:是指能全面而细致地考虑问题。 思维的批判性:是指能使自己的思维受到已知客观事物的充分检验。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能深刻人到事物的本质里面去考虑问题。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一个人的思维活动能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 思维的敏捷性:是指能在很快的时间内提出解决问题
12、的正确意见。 2简述运动知觉及种类。 答:运动知觉:是个体对物体在空间位移的反映。运动知觉分为真动知觉和似动知觉。 真动知觉:是对物体本身真正在空间位移和移动速度的知觉。 似动知觉:又叫似运动知觉,是两个静态的物体,按一定时间依次呈现。使人觉得一个动态的物体,即同一物体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位置,这种现象叫做似动知觉。 3简述联想的规律。
13、; 答:联想有如下种规律: (1)接近律:如果两个刺激在人的经验中曾经接近(时空接近),那么当遇到其中一个时往往能回忆起另一个。 (2)类似律:如第一次见到一个人,就想到跟此人面孔相似的另一人。 (3)对比律:如见到一个特别矮小的人,就想到一个个子特别高大的人。虽然两人在经验中并未联系过。 (4)多因律:同样的刺激,接近次数越多,联想越巩固。
14、160; (5)强因律:有关的刺激越强烈,联想越巩固。 (6)近因律:一样的联想,昨天形成的比前天形成的巩固。 4简述荣格的内、外倾说。 答: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把性格类型分为内倾型和外倾型。 从日常经验来说,内倾者是指那类好自己琢磨、莫测高深的人;外倾者则是指什么也装不住,所谓心直口快的那类人。 用心理学的语言来说,外倾者的活动主要是由面临的外界事物引起、影响
15、和支配。这种人随环境而改变其心境,也就是较多地按客观事物本身的情况来活动。内倾者的活动主要针对自己的心理,由自己的心理支配自己的活动,常常倾向于按自己对客观事物的解释来活动。 外倾者的活动以客观事物为起点;而内倾者的活动,则以自己的心理活动为起点。 内、外倾的另一种明显的标志是内倾者喜独处,而外倾者喜社交。 5简述情绪、情感的功能。 答:情绪情感的信号功能是指个体以体验方式表达出自己对周围事物意义的认识,并对他人施加一定出影响。
16、 情绪、情感的信号功能包括以下几层含义: 第一,人的情绪、情感一旦和有关事物结合起来,人就会在头脑中形成该事物的具有情感色彩的记忆映象; 其次,人一旦有了情绪、情感的记忆经验,不仅见到某类事物会引起相应的情绪,而且再度遇到某些表情也能领会它的含义,并对它作出积极的或消极的情绪反应及行为上的趋避动作; 第三,个体对各种信息的意义性的鉴别经常是通过共鸣和移情作用进行的,实验证明,当被试接受到故事讲授者的情绪信号后,也会激起相应的情绪活动或情绪共鸣。
17、0; 情绪情感的调节功能:是指情绪或情感对行为活动具有支配的作用,并指引和维持活动的方向。 第一,某些行为若能引起愉快的情绪体验,就会使境的变化或机体内部的变化来调节行为,以适应新的情况。 6简述如何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答:一方面要经常性的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明确为什么学习、每一部分学习内容的具体要求是什么,目的越明确,注意就越容易集中。 另一方面要合理地组织教学活动,采取具体措施促
18、使学生保持有意注意,如向学生提出问题,在学生刚开始注意分散时给予提示和批评,智力活动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等。 同时还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和坚强的意志品质。 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本大题共45分) 1教师应如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答:教师就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学生的知觉特点,避免先人为主。
19、60; 人的知觉的整体有时会命使人偏离问题解决的方向,使思维陷入困境。特别要注意克制先人为主的倾向。 (2)定势。 定势是指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定势有时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有时不利于问题的解决。知觉定势即先前知觉活动所形成的心理准备状态影响人的当前知觉。思维定势即先前思维活动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成为了解决当前问题的一种准备状态。定势对问题解决的影响突出表现在“功能固定”上,对问题解决是一个很大的障碍。针对定势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克服定热的消极作用。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如通过言
20、语暗示,启发学生从定势中解脱出来;教育学生克服思维的惰性和一些习惯倾向的消极影响。 (3)丰富学生的知识经验与确定适当的动机强度。具备有关问题的丰富知识及运用知识于实践的丰富经验,均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问题解决作为一种活动,人必须具备相应的需要和动机。问题解决的需要和动机使人对问题的解决持积极态度,并使思维处于活动状态。如果缺乏这种需要,动机或这种需要、动机太弱,就会对问题持漠然的态度,思维活动也不会活跃。在解决一般的问题时,要获得最佳的效率,动机强度应适中;在解决比较容易的问题时,动机应偏强一些;
21、在解决很困难的问题时,动机强度反而应偏弱一些。 (4)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发展学生的智力水平。 个性差异问题解决的影响,首先表现在个性倾向性及性格特征上。一个具有远大理想和抱负、意志坚强、勤奋好学及创新进取精神的人,是能够克服困难,有效地解决各种问题的。反之,对问题解决往往持消极态度或容易使其工作半途而废。 其次,要发展学生的智力水平。学生的智力对问题解决也有显著影响。一个智力水平高的学生,在遇到复杂而困难的问题时,善于灵活而综合地运用各种知识促进问题
22、的解决。想象力丰富、创造力强学生,问题解决不仅效率高,还会找出新途径和新方法。一个智力水平较差的学生,则往往容易受定势的消极影响或囿于书本和固定程序,导致问题解决的效率不高。 2联系实际分析影响学生与发展条件。 答: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先天素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实践的经验以及个人主观的努力,都对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不同作用。 (1)先天素质 人的各种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先天秉赋所其有的
23、,只有一定的解剖和生理特点,其中高级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的特点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它们是能力发展的直接物质基础。在心理学上,把这些造成人们之间天生差异的解剖、生理特点,称为素质。素质是能力发展的自然基础,决定着能力发展的潜力。正如一个色盲很难成为一名优秀的画家。 (2)环境和教育 环境包括的范围十分广泛。学前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都会对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尤其是早期环境,对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更有重要影响,越来越多的心理学研究都证明了这一判断的正确性。 学校教育对能力形成和发展所起的作
24、用是系统性的。学生通过系统地接受教育,不仅掌握必备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能力也不断得到发展。对儿童和青少年来说,发展能力是与系统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分不开的。 (3)实践活动的影响 人的各种能力的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最终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虽然,掌握知识对于能力发展是重要的,但越来越多的科学家认识到,个人直接经验的积累在人的能力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人在多大范围内和多深程度上经历和掌握事物,也就在多大范围内和多深程度上形成应对事物的能力,人的最终能力的不同,归根结底是由于实践的性质、广度与深度不同造
25、成的。这正如一个推销员的销售能力往往比一个农民更强,而一个农民的农业生产能力又比一个推销员更强。 (4)主观能动性 个人自身是能力的载体。一个人能力的提高,离不开他的主观努力。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远大,付出的努力越多,经历的范围越广、程度越深,他的能力也就相应地获得越大、越多、越广和越深的发展。一个把夺取冠军作为跑步目标的人,其赛跑能力一定比仅仅把跑步作为其健身目的的人有更大的发展;而一个刻苦训练的人也一定比不参加训练的人有更大的发展。 3根据图示阐述凯农的丘脑情绪理论。
26、60; 答:在本世纪20年代,美国生理学家凯农就提出了丘脑是情绪中枢的看法,其要旨如图。此图表明情绪发生时,关键在于大脑皮层与丘脑之间神经冲动的往返传导。 图中,感受器(R)接受外周刺激后发生的兴奋,沿着神经通道1到达丘脑(Th),再通过D到达大脑皮层(C),引起大脑皮层兴奋,从而形成人们对外界对象的知觉。然后皮层的兴奋经过通路3,使经常处于抑制状态的丘脑中心获得释放,引起一种情绪模式(P)。丘脑的神经冲动经过通路2引起内脏(V)和横纹肌(SKM)的活动,从内脏和横纹肌系统来的内部感觉回到丘脑,并经过通路4再回到大脑皮层,在皮层上和最
27、初发生的知觉相结合,就使人们关于外界对象的知觉获得情绪色彩。2002年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全国联考心理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本大题共10分;将所选答案的序号写在答题纸指定的位置上。) 1研究者根据事先拟好的问题向被调查者提出,并以一问一答的方式进行,藉以了解被试的某些心理特点的方法称之为( )法。 A。问卷 产品分析
28、; C谈话 D个案 2额外刺激物出现,对正在进行的条件反射产生的抑制称为( )抑制。 A。外 B超限 C消退 D分化 3个体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是( )知觉
29、 A。运动 B空间 C方位 D时间 4记忆过程的首要环节是 ( )。 A再现 识记 C回忆 D保
30、持 5看到天上的白云,将它们想象成草原上的羊群,这属于 ( ) A。有意 B再造 C创造 D无意想象 6意志品质的自觉性相反的不良品质是 ( )。
31、; A。盲目性 B散漫性 C顽固性 D果断性 7同一时间内,人们能够清楚地知觉对象的数目是注意的 ( )。 A。范围 B稳定性 C分配
32、; D转移 8在练习曲线上可以看出技能形成过程中工作效率、活动速度和( )的变化。 A。灵活性 B自动化 C准确性 D熟练化 9在信息加工过程中表现出较少依赖文化知识,主要依赖个人先天禀赋的能力称为( )能力。
33、60; A晶体 B流体 c模仿 D创造 10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是 ( )。 A。能力 气质 C性格 D意志
34、60; 参考答案 1C 2A 3D 4B 5D 6A 7A 8C 9·B 10·C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本大题5分;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的位置上。) 1心理过程探讨的是人的心理的共同性,而个性心理特征探讨的是人的心理的_。 2人类心理的发生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劳动,二是_。
35、 3情绪是以_为中介的反映形式。 4意志行动最重要的环节是_。 5古希腊的医生希波克拉特把人的气质类型划分多血质、_、胆汁质、抑郁质四种。 参考答案 1差异性 2语言 3需要 4执行决定 5粘液质 三、名词解释
36、60; 1心理过程:心理过程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具体而言,是指在客观事物的作用下,在一定的时间内大脑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2信号性反应:信号性反应是指能够建立条件反射,是心理发生的标志,当动物能够把一个刺激变成另一个刺激的信号性反应,我们就说它不仅具有生命,而且还有心理。 3·遗忘:就是对识记过程的材料不能回忆或再认,或者表现为错误回忆或再认。
37、0; 4·应激:又称应激状态,是出乎意料的紧张与危险情境所引起的情绪状态。 5·差别感受性:是对两个刺激量强度的差别感觉能力,其大小用差别感觉阈限来量。 四、简答题: 1举例说明什么是感觉对比现象。 答:对比是同一感受接受不同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现象。对比分同时对比与继时对比两种。 同时对比是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而产
38、生的对比现象。视觉的同时对比表现得较为明显。如把明度相同的一个小方块灰纸放在白纸的背景上,就显得比放在黑纸的背景上要暗些,这就是色彩的同时对比。 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产生的对比现象继时对比,如看过放在一张白纸上的一个小黑方块半分钟后,再看一张灰纸,就会看到在这张灰纸上有一个和原先那个黑方块大小、形状相同的浅灰色的影子。继时对比在味觉中表现较明显。如吃了糖以后再接着吃橘子,就会觉得橘子酸:吃了苦的东西后,再喝白开水觉得水也甜。 2什么是记忆。记忆的品质有哪些? 答:记忆是经验的印留,保持和再作
39、用的过程,按信息加工理论的说法,记忆是指对输入信息通过编码、复习而予以贮存,并在一定条件上进行检索和提取的过程。记忆的品质有: (1)识记的敏捷性。识记的材料,有人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有人则可以迅速记住。人们这种识记速度的快慢,即识记的敏捷性。 (2)保持的持久性。识记一个材料后,有人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有人则很快就遗忘了。人们对这种识记材料保持时间的长短性,即保持的持久性。 (3)记忆的正确性是指以对所识记的材料,在再认和回忆时,歪曲、遗漏、增补和
40、臆测。 (4)记忆的准备性。这是指在必要时,能够把记忆中所存储的知识讯速的提取出来,以解决当前的实际问题。 总之,记忆的四种品质有机联系,缺一不可的,我们不能只根据某一方面的品质去评定一个人记忆力好坏。每种品质只有和其他的品质结合起来才有价值。记忆的这些品质都是后天形成和发展的,应该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动来培养。 3简述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主要方法。 答:(1)加强生活目的性教育,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41、0; (2)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取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 (3)根据学生意志品质上的差异,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 (4)加强自我锻炼,从点滴小事做起。 4简述注意的功能。 答:(1)选择功能,即选择有意义的,符合需要的和与前活动相一致的刺激,避开与之无关的,干扰当前活动的各种刺激并抑制对它们的反应。 (2)保持功能,即使注意
42、对象的映像或内容维护在意识中,得到清晰、准确地反映。 (3)调节和监督的功能,即控制心理活动向着一定的方向或目标进行。 注意保证了人们对事物更清晰的认识作用更准确地反映,它是人们获得知识、掌握技能,完成各种智力活动实际操作的很重要的心理条件。 5举例说明促进智力技能形成与发展的条件。 答:学生的智力技能主要是在教学活动形成的。要促进学生智力技能的发展,使它达到灵活掌握的水平,需要创设应用这种技能去解决问题
43、机会与条件。以数学演算技能为例,要求学生应考虑下列三个条件; (1)识别课题类型。(2)把握住全部情况。(3)摆脱旧经验的影响,借已有的经验去把握课题的本质或关系,一般说来对当前课题的了解会起一定的促进作用,会产生正迁移的效果。 6判断能力测验质量的主要指标是什么? 答:能力测验的好坏,主要是以信度两项指标来衡量的,信度是多次测量结果的一致程度,也可称作可靠度,用前后两次测验之间的相关来确定的信度叫重测信度。另一种确定信度的方法是将测验题目按奇偶次序分
44、为两套,分别施测同一群体,两套题上的得分越一致,表明信度高。用这种方法测得的信度叫做折半信度。 效度指测验的结果是不是所要测量的东西,如果测验在程度上正确验证了编制测验的理论构想,就可以说测验有较高的构想度;测验题目着在很在程度代表了所要测量的全部内容或行为,说明测验的预测效度就较高。 能力测验的得分通常与常模相比较来确定其意义。常模就是解释测验结果的参照指标,它是依据测验适用对象总体的平均成绩来确定的。特定测验标准化样本群体的平均分,就是该测验的常模。常见的有年龄常模、年级常模、性别常模等。
45、60; 五、论述题: 1根据你的教育、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答:创造思维是学生学习活动所必不可少的,教师应通过各种活动为采取有效途径,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1)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求知欲,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只对学习活动持主动态度,才会使自己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思维也才能具有创造性。 学习积极态度,主要产生于对学习需要和动
46、机。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学生创造学习不可缺少的内部力量。在强烈的求知欲望驱使下,学生才能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追求新知识,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学生的求知欲望与教师的启发式教学有密切关系。在教学中,特别是在实验结果中,教师中启发学生去同一些新现象,或将寻找解决答案转为独立地提出问题:在解答数学,物理,化学作业题时,启发鼓励学生采取一些新的思路或方案,以此激发学生的积极参性,培养其他造思维。 (2)培养学生发散或思维和聚合式思维能力。在创造思维活动中,发散式思维起主导作用。发攻式思维能力具有灵活性、独特性和流畅性。灵活性能突破习惯思维的限
47、制,使人产生新的构思,提出新的方法。独特性能使思维产生新的成分,对问题提出独特的见解流畅性能使人的思维能力在较短时间内产生较多的联想。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发散式思维。当然,也不以忽视聚合式思维的培养 (3)发展学生创造想象能力。创造思维需要创造想不通象的参与。创造想象对于各种创造活动都极为重要,也是学生的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教师应在课堂教学及其他教育活动中引导学生观察社会与自然现象,并通过作文、绘画、音乐、科技等活动丰富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4)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创造活动,正确评介有创造
48、力的学生。教师应用现代教育理论武装自己;努力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首先,应树立正确评价学生的观点。不仅要评价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成绩和学习态度,还要评价他们的思维品质。改变只看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学生的智力特别是创造能力的片面观点与做法其次,组织多种多样的创造活动,鼓励学生在其中发展自己的创造能力。最后,及时发现具有一定创造性的学生,并为他们创造各种条件,使其创造能力和得到充分的发展与表现。 2论述人类气质及其在生活中的意义。 答:气质指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中表现出的稳定的动力特点。这些特点一般不受个
49、人活动目的、动机、内容影响。它是人们在各种场合中一贯的、比较稳定的行为动力特点气质的差异给人的全部活动涂上一层独特的色彩。气质本身并不直接对个体的行为起推动作用,是外显的动力特点。 气质是个性心理特征中遗传色彩最浓的部分。气质更多地受到神经系统特性的影响,具有先天性,是比较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气质的稳定性表现在各种活动中,具有跨时间、跨情境的特点。 在人的心理特征中,气质并不直接决定人的活动效率,所以它不是完成某种活动的必备心理条件。气质是个体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特点,如强度、速度、灵活性等,它影响个人的能力发展,因为恰当
50、的气质型既可能促进特定能力的发展,也可能妨碍另一种相关能力的发展。 每个人都有一定的气质特征,气质影响着人的实践活动。了解了自己和他人的气质特征,对生活、工作、学习,特别是对因材施教,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气质不决定人的智力水平和社会价值人的气质没有直接的好坏之分。每一种气质都既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比如,多血质的人感情丰富,待人和气、但又易于轻浮、易变和精力分散,所以,任何一种气质都既可以是良好的性格和突出才能的催化剂,也可能成为限制一个人发展的绊脚石。
51、 (2)气质特征是职业选择的依据之一,当前,越来越多的机构开始重视人力资源的合理使用问题,一方面用人单位逐渐开始利用心理学工作都进行人才选拔:另一方面,个人也越来越多地考虑自己的特点及职业要求,进行气质特征与职业之间的合理匹配,迈出时代发展的要求。个体通过了解自己的气质特征,可以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气质优势,同时也克服自己气质特征中不利一面的影响。 (3)气质特征是教育工作的依据之一,对于教师来说,了解学生的气质特点,对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引导学生健康地成长,是十分很需要的,由于气质特点不同,同一种教学方法在不同学生身
52、上实际收到的效果不可能很不一样,这就是要求教育方法有针对性,同时,气质也在可塑性。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克服不同气质类型中的消极面。如帮助抑郁质的学生克服自卑感,提高自信心,帮助粘液质的学生克服迟钝性,提高反应速度;帮助胆汁质的学生克服冲动性,加强稳定性,教师还应积极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气质中的优点,使其在学校生活中得到更好发展。 3联系实际,分析能力形成的条件。 答:能力的形成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先天素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实践的经验以及个人主观的努力,都对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不同作用。
53、60; (1)先天素质,人的各种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先天禀赋所具有一定的解剖和生理特点,其中高级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的特点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它们是能力发展的直接特质基础。在心理学上,把这些造成人们之间天生差异的解剖、生理特点称为素质。素质是能力发展的自然基础,决定着能力发展的潜力。 (2)环境和教育。环境包括的范围十分广泛。学前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都会对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尤其是早期环境,对能力和形成和发展更有重要影响,越来越多的心理学研究都证明了这一判断的正确性。
54、0; 学校教育对能力形成和发展所在地起的作用系统性的。学生通过系统地接受教育,不仅掌握必备和知识和技能,而且能力也不断得到发展期。对儿童和青少年来说,发展能力是与系统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分不开的。 (3)实践活动的影响。人的各种能力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最终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虽然,掌握知识对于能力发展是重要的,但越来越多的科学家认识到,个人直接经验的积累在人的能力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人在多大范围内和多深程度上经验和掌握事物,也就在多大范围内和多深程度上形成应对事物的能力,人的最终能力的不同,归根结底是由于实践的性质、广度和浓度不同造成的。&
55、#160; (4)主观能动性。个人自身是能力的载体。一个人能力的提高,离不开他的主观努力。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远大,付出的努力越多,经历的范围越广、程度越深,他的能力也就相应地获得越大、越多、越广和越深的发展。2003年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全国联考心理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教师以非标准化的测验结果判断学生的智力水平,造成某些学生学习自信心下降,这种做法违背了心理学研究的( )原则。
56、160; A发展性 B整体性 C系统性 D教育性 2下列能力中,( )能力是一般能力。 久运动 绘画 C音乐 D观察 3神经元具有(
57、 )的机能。 A.接受刺激、传递信息和整合信息 B接受刺激、传递信息和发动反应 C接受刺激、整合信息和发动反应 D接受刺激、转换能量和传递信息 4对机体位置、运动状态的反映是( )感觉。 A.外受 B内受 C本受
58、160; D皮肤 5工作记忆的3个组成成分是 ( )。 A.中央执行系统、视空间画板和语音回路 B感觉登记、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C感觉登记、复述系统和中央执行系统 D感觉登记、视空间画板和中央执行系统 6在直观教学过程中,从不同
59、角度和方面变换事物的非本质牲,以揭示事物本质特征,即为 ( ) A.日常概念 B变式 C下定义 D概念获得 7通过检查日光灯零件故障并作修理的思维种类是( )思维。 A.具体形象 &
60、#160; B抽象 C语词逻辑 D动作 8“鱼与熊掌,两者不可兼得”,这种矛盾心态是动机冲突形式中的( )冲突。 A.双避 趋避 C双趋 D单趋
61、; 9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需要的最高层次是 ( )。 A.安全 B爱与归属 C自我实现 D尊重 10人类行为的特征是由( )决定的。 A.性格 气质 &
62、#160; C能力 D人格 参考答案 1D 2D 3A 4C 5A 6B 7D 8C 9C 10B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本大题5分) 1研究学生心理规律就是要查明环境因素、机体因素和因素与心理发生、发展变化的关系。 2心理发展的生物前
63、提是_,没有这个前提相应的心理就不能发展。 3叶克斯一道德生定律说明了_与激奋水平的关系。 4凡是新活动与旧活动刺激相同反应不同时,容易发生_迁移。 5根据思维的创造性,可把思维划分为:_ 思维和创造思维。 参考答案 1心理 2遗传素质 3作业效率 4负 5常规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本大题10分) 1似动知觉:指两个静态的物体,
64、按一定时间依次呈现,使人觉得是一个动态物的现象。 2认识过程:是指人通过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性、联系或关系的过程。 3言语:是个体借助语言传递信息的过程。 4智力技能:指借助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认识活动的心智操作方式系统。 5思维的批判性:指能使自己的思维受到已知客观事物的充分检验。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本大题30分) 1简述注意的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 答:(1)是指注意能够集中在一定对象上的持续
65、时间。(2分) (2)与注意对象的特点有直接关系,(1分)取决于事物的复杂程度和变化程度。(1分) (3)取决于人们有无坚定目的。(1分) 2简述维果斯基关于教学与发展的关系。 · 答:(1)从“最近发展区”的角度注意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儿童现有发展水平和儿童将达到的发展水平(2分) (2)从“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的角度注重教学决定儿童智力的发展、教学要创造最近发展区。 (3)从“学习的最佳
66、期限”的角度注重教学应走在心理机能形成的前面。(1分) 3简述知觉的理解性及其影响因素。 答:(1)指人在知觉事物或现象时,不仅能形成关于它的知觉形象,还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事物加以解释或判断,即从不同方面对它加以理解。(1) (2)与人的已有知识经验有密切关系,(1分)知识经验不同,对知觉对象的理解程度也不同。(1分) ; (3)与语词有着重要影响
67、,语词可以唤起人们以往的知识、经验,促进对知觉对象的理解。(2分) 4简述良好情绪的判断标准。 答:(1)能正确反映一定环境的影响,善于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2分) (2)能对引起情绪的刺激做出适当强度的反应。(1分) (3)应具备情绪反应的转移能力。(1分)
68、 · (4)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1分) 5简述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 答:(1)童年期和少年期是某些能力发展最重要的时期。(1分) (2)人的智力在18-25岁之间达到顶峰,但智力的不同成分达到顶峰的时间是不同的。(1分) (3)液态能力和晶态能力有不同的发展规律,进人成年期液态能力发展有所衰退,晶态能力发展逐渐趋于平缓。(1分)
69、160; (4)成人是各种能力发展相对稳定的时期。(1分) (5)能力发展的趋势存在个体差异。(1分) 6简述韦纳的归因理论。 答:(1)因素源,分为内部的和外部的。(2分) (2)稳定性,分为稳定和不稳定的。(2分) (3)可控性,分为可控和不可控的。(1分) 五、论述题:(每小题15
70、分,本大题共30分) 1阐述遗忘理论并解释下列现象:学习一个由25个双字词组成的词单,开头和结尾部分较为容易记住,而中间部分容易遗忘。 答:(1)遗忘的概念。(2分) (2)衰退理论。(4分) (3)干扰理论。(4分) (4)用干扰理论解释此现象。(5分) 2、
71、结合教学实践。试析学生如何掌握科学概念。 答:(1)过去经验。(2分) (2)变式。(2分)(3)词语的运用。(2分)(4)定义。(2分)(5)结合实际论述。(7分)3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答:(1)加强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1分)(2)及时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1分)(3)充分利用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1分)(4)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1分)(5)依据性格倾向因材施教。(1分)(6)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1分)(7)联系教育教学实际论述。(9分)2004年在
72、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全国联考心理学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本大题共10分) 1对单一对象的某个或某些方面进行广泛深入研究的方法是 ( ) A.个案法 B调查法 C测验法 D实验法 2认为所有复杂的心理活动都是由感觉、意象和感情
73、这些基本元素构成的心理学理论学派是 ( ) A.机能主义心理学 B构造主义心理学 C格式塔心理学 D认知心理学 3反映事物本质属性与共同特征的思维形式是 ( )
74、0; A.概括 B抽象 C概念 D综合 4根据韦纳的归因理论,能力属于( )原因 A不稳定的 B可控的 C外在的 D内在的
75、; 5个体对同一物体的凹凸或对不同物体的远近的反映是 ( ) A.深度知觉 B方位知觉 C大小知觉 D形状知觉 6费希纳提出( )之间关系符合对数定律。 A.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76、60; B心理量与物理量的变化 C心理量与物理量 D心理量的变化与物理量 7受神经系统成熟影响较大,受后天文化和知识影响较小的能力是 ( ) A.特殊能力 B认识能力 C创造能力&
77、#160; D液态能力 8工作记忆具有( )双重功能。 A.提取与存储 B加工与存储 C提取与加I D编码与加工 9美国心理学家阿诺德提出的情绪理论是 ( ) A.机体知觉理论 B丘脑情绪理论
78、 C认知评估说 D机体分化理论 10所有科学概念,关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的各种定理和法则,都是人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 )反映。 A概括 B抽象 C直接 D具体 参考答案
79、 1A 2B 3C 4D 5A 6C 7D 8B 9C 10A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本大题共5分) 1-从学科性质上看,心理学是一门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有关系的
80、 。 2信号性反应是指能够建立。 3沿不同方向去思考,对信息或条件加以重新组合,找出几种可能的答案、结论或假说的思维称为。 4情绪和情感所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本身,而是具有一定需要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 5在复杂技能形成过程中出现的练习成绩暂时停顿的现象称为。 参考答案 1边缘学科(或交叉学科)
81、0; 2条件反射 3发散式思维 4关系 5、高原现象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本大题共10分) 1个性心理特征:是在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点,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2观察:是人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是知觉
82、的高级形式。 3定势:是指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 4内部言语:是非交际性语言,是指借助语言进行思维进程中的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 5技能:是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智力动作方式和肢体动作方式的复杂系统。 四、简答题:(每题5分本大题共30分) 1简述思维的品质。 答:(1)思维的广阔性。(1分) (2)思维的批判性。(1分)
83、60; (3)思维的深刻性。(1分) (4)思维的敏捷性。(1分) (5)思维的灵活性。(1分) 2简述运动知觉及其依赖因素。 答:(1)运动知觉定义。(1分) (2)它是通过视觉、动觉、平衡觉等多种感觉器官的协同活动而实现的。(1分) (3)客观因素。(2分) (4)主观因素。(1分) 3简述经典性条件反射与工具性条件反射的关系。 答:(1)共同点。(2分
84、) (2)不同点。(3分) 4简述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 答:(1)识记的目的与任务。(2分) (2)活动的内容与性质。(1分) (3)识记方法。(1分) (4)材料的数量与性质。(1分) 5简述三元智力理论。 答:(1)人的智力是由相互连接的三边关系组合而成的智力
85、统一体。(1分) (2)成分性智力:元成分、执行成分、知识获得成分。(1分) (3)经验性智力:运用已有知识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改造旧经验创造新经验以解决新问题的能力。(1分) (4)情境性智力:适应环境的能力、改造环境的能力和选择能力。(2分) 6简述注意的双重加工理论。 答:(1)信息加工方式有自动加工和控制加工。(2分)
86、0; (2)是对资源限制理论的有益补充。(2分) (3)控制加工经过充分的练习之后,有可能转化为自动加工。(1分) 五,论述题:(每题15分,本大题共45分) 1结合教育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帮助学生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答:(1)教会学生形成适宜的情绪状态。(3分) (2)丰富学生的情绪体验。(3分)
87、0; (3)培养学生正确地看待问题。(3分) (4)联系实际。(6分) 2根据班都拉的人格社会学习论谈谈为什么身教重于言教。 答:(1)人的行为的获得,是由学习者在社会情境中,经观察别人行为表现的方式以及行为后果间接获得的。将这种理论用于解释人格的形成与发展,就称为人格的社会学习论。(3分) (2)个体任何人格特质,都是在现实生活的社会环境中,经过耳濡目染,向别人模仿学习而形成的。在通过社会学习而形成人格
88、的过程中,个体模仿他所喜欢的榜样人物,模仿后若自己的表现得到社会赞许则获得满足,社会赞许就起着强化的作用,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即使榜样不在场,受到强化的行为仍会出现。(3分) (3)传统的身教重于言教的观念,在原理上与人格的社会学习理论是共通的。(3分) (4)联系实际:(6分) 3结合实际阐述心理发展的条件。 , (1)遗传素质是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和自然条件,没有这个前提和条件,相应的心理就不能发展。(2分)
89、60; (2)环境和教育在心理发展中起决定作用。其中,教育起主导作用。因为,教育对个体心理发展施加有目地,有计划,有系统的影响;教育可以使个体遗传素质得到充分的发展。(3分) (3)心理发展的动力,即心理发展的内因或内部矛盾:关于心理发展的动力问题目前看法是:在个体不断的积极活动过程中,环境和教育向个体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新的需要和个体已有心理水平或心理状态之间的矛盾,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内因或内部矛盾。(3分) (4)联系实际。(6分)2005年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全国联考心理学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地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特殊倾向称为( )。 A习惯 B技能 C能力倾向 D爱好2( )是思维的基本过程。 A比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拆迁原地分配方案
- 担架救护拓展课程设计
- 抽陀螺幼儿园课程设计
- 抽烟危害健康研究报告
- 抽水泵站维修方案
- 报废电缆回收拆除方案
- 报废动车组拆解方案
- 护牙大作战课程设计
- 数字钟课程设计数电
- 数字钟课课程设计 cpld
- 《幼儿攻击行为研究开题报告》
- 《反比例函数图象与性质》第2课时示范课教学设计【数学九年级上册北师大】
- 昆山太仓常熟张家港四市2022~2023 学年第一学期初一数学期中卷
- 安全技术作业指导书
- 初中道德与法治人教八年级上册勇担社会责任《做负责任的人》 PPT
- 劳务作业分包劳务分包技术方案
- 劳动主题作文素材 课件24张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二单元
- 小区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处理方案
- 高三家长会班主任发言稿
- 绘画心理学课件
- 国殇-完整版获奖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