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二章知识点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1 .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恒星、星云、行星、流星、彗星,其中恒星和星云是最基本的天体。 恒星特点: 自身可以发光、发热;体积、质量巨大;距离遥远。彗星哈雷彗星76周年比较: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 体。金星是离地球最近的行星。2 .天体系统:运动中的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河外星系地球3 .天体系统:总星系 J地月系4I太阳系,I月球| L其他行星系1银河系'其他恒星系4 .八大行星名称:水、金、地、火、(小行星带)、木、土、天王、海王星(距日远近)5.二类地行星分类,巨行星口远日行星6.共同特征:
2、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 土星天王星 海王星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13 / 19广日地距离适中,形成了适宜生物生长的温度条件r内部条件 < 体积和质量适中,吸引大气聚集,形成了适宜生命物质呼吸的大气7.存在生命4的行星I外部条件L地球上有液态水 安全的宇宙环境 L稳定的光照条件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 .太阳概况:主要成分是氢和氨,其表面温度约为6000K.2 .太阳能量的来源:太阳内部的 核聚变。3 .太阳辐射的影响: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促进生物生长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煤、石油等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是生活和生产中多种能源的来源注意
3、:地热、核能、潮汐、地震与太阳辐射能无关4 .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分布:从赤道向两极递减5 .太阳的结构:由内向外,分别是 光球层(太阳黑子)、色球层(耀斑和日珥)、日冕层(太阳风)。口全食 R是屋 特IK口累依"TfI /i f色碟层肉里内6 .太阳活动的标志: 黑子-光球层; 耀斑一色球层 太阳活动 最激烈(剧烈)的显示 周期约 为11年7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影响地球的电离层,使 无线电短波通信 受到影响甚至中断影响地球的磁场,产生" 磁暴"现象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影响地球气候,发生异常(主要黑子与降水的关系)。第三节地球的运动1.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绕转
4、中心方向速度周期角速度线速度自转地轴自北 西逆 向南 东顺除南、北极点为零外, 其他各地均相等(15° /时)由赤道向南北两极 递减,南北极点为 令(同一纬度海拔越 高,线速度越大)恒星日(23时56分4 秒)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太阳日(24小时)日 常作息时间公转太阳近似正圆的椭圆,速度大小不等近日点(1月初),角速度、线速度快远日点(7月初),角速度、线速度慢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备注:1.地球自转时,最北端(北极)永远指向北极星附近。2.地球自转方向 自西向东,俯视图中,从 北极上空看为 逆时针,从 南极上空看为 顺时针。3 .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南北纬 60°的线
5、速度约为赤道的1/2。赤道( 1670km/h), 30度1447km/h ,60 度 837km/h4 .南北极点既无角速度,也无线速度。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1)黄赤交角自转一赤道(平)面L黄赤交角 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公转 一 黄道(平)面|(23。26') 限制了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变大,热、寒带面积变大变小,热、寒带面积变小,温带面积变小(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示意图温带面积变大移动方向夏至日一冬至日向南移动冬至日一次年夏至日向北运动2. 直射次数:南北回归线上,一年各只有一次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有两次南北回归线以外的地区,无直射3. 周期:回归年 365日5时48分46秒3.地
6、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交替1 .昼夜产生的原因:地球是一个 既不发光、也不透明 的球体,同一时刻太阳只能照亮半个地球2 .晨昏线:A.判定:顺着地球的 自转方向,如果是由 夜进入昼则为晨线,由昼进入夜则为昏线。B.特点:a.晨昏线(晨昏圈)与太阳光线垂直,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0.b.晨昏线(晨昏圈)把各纬线圈分为昼弧和夜弧两个部分,昼弧代表昼长,夜弧代表夜长,如 果昼弧夜弧一昼长夜短,昼弧夜弧一昼短夜长,昼弧=夜弧一昼夜等长。赤道上终年昼夜等长, 每天6点日出,18点日落。c.只有在二分日时,晨昏线(晨昏圈)与经线圈相重合,全球昼夜等长,全球各地6点日出,18点日落。d.二至日时,晨昏
7、线(晨昏圈)与极圈相切。夏至日时,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圈内出 现极夜现象;冬至日时,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e.运动方向为自东向西。3.昼夜交替的周期:太阳日昼夜交替的时间24时光照图的判读判断南北极,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数递增(或西经度数递减)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为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 若北极圈为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直射点的经纬度确定:纬
8、度由 直射纬线的纬度 确定,经度由 地方时为12点的经线 决定确定地方时 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即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为 12点,夜半球的中 央经线为0点,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为 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为 18点。判断昼夜长短: 昼长=(12日出时间)X 2=(日落时间一12) X2 (昼长夜长的计算)(2)时差1 .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出现的不同时刻。规律:A.经度相差3600,地方时相差24小时;经度相差150,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0,地方 时相差4分钟。B.东早西晚C.东加西减D.东大西小F.同经同时地方时的计算: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两地的经度差/15
9、° (东加西减)2 .区时:时区的划分:全球共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 15° ,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为 同一个时区,每相差一个时区,时间就相差1小时。区时的计算步骤:a.求时区:时区号数=已知经度/15° (余数部分<7.50,取商;余数部分>7.5°,取商+1)b.求时差:同区相减,异区相加。c.求区时: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差(+/-的选择,根据“东加西减”原则) 日界线(1)人为日界线:原则上以 180度经线作为“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把这条分界线叫做“国际日期变更线”现改称“国际日界线”,简称“日界线从东十二区到西十二区,
10、日期减一天;从西十二区到东十二区,日期加一天(2)自然日界线:即地方时为一天开始的经线注意:顺着地球转动,从0点到3 .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的偏移 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4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的变化:0时或24时的那条经线,又称为子夜线,它是前一天的结束和新的180。为新的一天,180。到0点为旧的一天(右图)赤道上不发生偏向。(左右手定则)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3月打H 春分昼夜平分6月夏至 22 B昼最用税至1工月夜最长 2in昼夜平分秋分9月23日赤道水平运动方向.:偏转方向(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书19页)规律: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
11、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太阳高度(角)的计算简便计算:太阳高度=900-两地的纬度差(同半球相减,异半球相加)< 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3) 四季更替和五带1 .四季的划分我国的传统四季划分:四立欧美国家的四季划分:二分二至日气候四季的划分: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次年2月为冬季。2 .五带的划分:以 回归线和极圈为界限 分为: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南寒带。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一、地球的内部圈1.划分依据:地震波波速的变化分类特点传播物质所经物质状态共同点横波(s波)较慢固体都随所通过物质的性 质变化而改变纵波(p波)较快固体、液体、气体2.
12、分层圈层范 围特点地壳莫霍面以 上固态:平均厚度17千米(大陆部分平均厚度约 33千米,海洋部分平均厚 度约为6千米)。地势越高,地壳越厚。臭霍面(在地面以下33km,纵波和横波的波速都明显增加)地幔莫霍与古 登堡面间具有固态特征,主要由含铁、镁的硅酸盐类矿物组成,铁、镁含量由上至 下逐渐增加。古登堡面(距离地表 2900千米深处,纵波减速,横波消失)地核古登堡面 以下组成物质可能是极高温度和高压状态卜的铁和馍。可分为内核和外核;外核物质呈液态或熔融状态 ,内核呈固态。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2 .地震波的波速变化:莫霍界面,横波和纵波都明显增加;古登堡面,纵波
13、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 失。3 .岩石圈=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地壳二、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主要成分是氧和氮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一生物圈 范围为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分层:按大气温度随高度分布的特征,可把大气分成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对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 降低,原因是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云雨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平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 升高,原因是该层的臭氧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适合于高空飞机飞行。1 .受热过程示意图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选择性性。平流
14、层 臭氧吸收紫外线;对流层< 水汽、CO2吸收红外线:I反射: 无诜择性。、散射: 有选择 性,波长较短蓝色光最容易被散射。太阳一削弱作用一地面一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太阳辐射,宇宙空间2.结论: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最重要(最根本)的能量来源 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二、热力环流1 .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2 .成因:地面冷热不均根本原因:地球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3 .形成过程:高空flOrwa.son口 mBC近他画高压低压970叩白- SM hps1000 Mm 斤%E寿上热C冷'示j> ta;*8m压p' lOCOhpB结论:一般而言,近地面热低压,冷
15、高压高空和近地面气压状况正好相反同一地点,海拔越高,气压越低高压低压指同一水平面而言,气流由高压指向低压等压面高压向上弯,低压向下弯4 .几种现象的解释:(注意结合图)海陆风山谷风 城市风三、大气的水平运动1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2 .三种情况:一力: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一致,方向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hPa)1006佰帕)北半喙10081010水平气压梯度力 一风向-地转偏向力 *"第朦力二力:受到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向最终和等压线平行,这种情况只在高空中出现。水平气压梯度力 水
16、平地转偏向力三力:受到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影响。风向最终和等压线斜交,这种情况在彳氐空中出现。3 .风力大小的判断: 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4 .识记: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力大小。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从图上可知:(一)形成:(1)气压带1. 分布规律:共7个气压带,南、北对称相间分布2. 成因:热力原因:赤道低气压带(原因:气体受热膨胀上升) 极地高气压带(原因:气体受冷收缩下沉)动力原因: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2)风带:共6个风带,00-30 0为信风带;300-600为西风带;600-90 0为极地东风带(3)移动规
17、律:气压带、风带移动方向随太阳太阳直射点移动而移动。 就北半球而言,夏季北移,冬季南移。(二)大气环流: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气流状况亚洲大陆北太平洋北美大陆北大西洋1月(冬季)亚洲高压阿留申低压高压冰岛低压7月(夏季)亚洲低压夏威夷茴压低压亚速尔身压备注:1 .总的而言,北半球气压带呈断块状分布的原因在于:北半球海洋与陆地相间分布;而南半球气压带呈条带状分布就在于:南半球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性质比较单一(均匀)。2 .亚洲低压形成的原因:夏季,陆地升温比海洋快,气体受热膨胀上升,形成低压。亚洲高压形成的原因:冬季,陆地降温比海洋快,气体受冷收缩下沉,形成高压补充:
18、季风:1.概念:盛行风向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的,称为季风。2.分布地区夏季冬季成因乐业地区东南风西北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季风形成的重要原因南亚地区西南风东北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全球气候类型:气温带气1®气候特征分布规律分布地区形成原因热带:T 最冷月 >15 1、热带雨 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南、北纬10o之间非洲刚果河流域、亚 洲印度尼西亚等地、 南美亚马孙河流域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下,盛行上升气流。2、热带草 原气候全年高温,干湿 季明显交替,湿 季多雨,干季少 雨南、北纬10o20o之间非洲中、南部、澳大 利亚北部和东部、南 美巴西等地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
19、风带交 替控制。3、热带季 风气候终年局温,雨 季多雨,旱雨 季分明北纬10o25o之间的大陆东岸亚洲中南半岛、 印度半岛等地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和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或受夏 季风和冬季风交替控制)4、热带沙 漠气候全年高温少雨20o30 o大陆内部和西岸非洲北部地区、亚洲 阿拉伯半岛和澳大 利亚大沙漠区终年受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 带控制亚热带T最冷月:0 c 15 c1、亚热带 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低温少雨南、北纬25o35o 间的大陆东岸我国秦岭以南、北美 大陆、南美大陆和澳 大利亚大陆东南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2、地中海 气候夏季高温少雨, 冬季温和多雨南、北纬30o40o之间的
20、大陆西岸地中海沿岸,南、北 美洲大陆西岸,非洲 大陆和澳大利亚 大 陆西南等地受副高和西风的交替控制。 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 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带T最冷月:15 c0 c (温带 海洋性气候 >0)1、温带季 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寒冷干燥北纬35o55o之 间的大陆东岸我国华北、东北,俄 罗斯远东地区,朝鲜 半岛和日本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即 受夏季风和冬季风交替控 制)2、温带大 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稀少南、北纬35o60o之间大陆内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 陆的内陆地区全年受大陆气团控制,距海 远水汽难以到达3、温带海 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南、北纬40o60o大陆西岸西欧、北美
21、大陆和南 美大陆西海岸狭长 地带、新西兰全年受盛行西风控制北纬60。附近亚寒带大 陆性气候冬季漫长严寒, 暖季短促,降水 少且集中夏季北纬50o70o之 间亚欧大陆和北美大 陆的北部受极地大陆气团控制寒带T最热月<10 C1、苔原 气候全年严寒, 降水少分布在极地附近亚欧大陆和北美大 陆的北冰洋沿岸纬度高,太阳辐射弱,受极 地气团和冰原气团控制2、冰原 气候全年酷寒分布在极地南极大陆和格陵兰 内陆地区纬度高,太阳辐射弱,受极 地气团和冰原气团控制高山 气候垂直变化明显分布中、低纬度的 高大山地和高原青藏高原、南美安第 斯山等地地势高,地势起伏大气候类型的判断:根据气温、降水判断气候类型(
22、以温定带、以水定型)特殊气候类型 的成因:从地形、洋流、风是否来自海洋(主要大陆东岸考虑风)。如果形成的特殊气候比理论上的气候降水多,考虑的因素(位于迎风坡、暖流、风来自海洋吹带来丰富水汽);如果形成的特殊气候比理论上的气候降水少,考虑因素(位于背风坡、寒流)+热带草原气候与热带季风气候的区别从全年降水总量看: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为1500毫米2000毫米;热带草原气候年降水量为 750 毫米1000毫米。孟买的雨季月B水量可达 600mm,而巴马科却只有 250mm。从年降水量来看,孟 买大约是巴马科的两倍。从雨季上看:热带季风 气候雨季偏短,为 6月9月,且集中在夏季; 热带草原 气候雨季
23、偏长,为5月10月,干、湿季明显。从降水过程看: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过程具有 突变特点;热带草原气候降水过程具有 渐变特点。从降水的集中程度 来看:热带季风气候降水更为集中,季节变化大。(5)从最少月降水量 上看:热带季风 气候没有为零的月 份,所以,生长乔木;热带草原 气候可能出现为零的月份,所以,生长一年生草本植物。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一、锋与天气(1).气团: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分布比较均一的大范围空气,叫做气团。(2)锋面:当冷暖两种性质不同的气团在移动过程中相遇时,它们之间就会出现一个倾斜的交界面,叫做锋面。.锋线:锋面与地面相交的线。一般把锋面和锋统称为锋。(3)类型:冷锋暖锋
24、准静止锋锋闻不思图暖_暖人团团锋囿符号过境前天气L 晴朗晴朗晴朗过境时天气阴天、刮风、卜两、降温连续性降水连续性降水过境后天气气温、湿度下降,气压升高, 天气转晴气温、湿度升高, 气压降低,天气转晴降水位置锋后锋前降水时间、强度时间短,强度大时间长,强度小代表性天气夏季的暴雨、沙尘暴、寒潮一场春雨,场暖梅雨、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回高压(反气旋)气旋(低压)气压状况气压中心高,四周低气压中心低,四周高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从中心垂直指向四周从四周垂直指向中心气流北半球流向南半球由中心向四周呈顺时针方向辐射下沉由四周向中心呈逆时针方向辐合 上 升由中心向四周呈逆时针方向辐射下沉由四周向中
25、心呈顺时针方向辐合 上 升控制天气晴朗阴雨我国典型天气我国秋季“秋高气爽”的天气 长江流域7、8月份的“伏旱”夏秋季节东南沿海地区经常 出现的“台风”天气、锋面总是出现在 低压槽处。对于锋面气旋而言,东侧一般为暖锋,西侧一般为冷锋(北半球)。掌握锋面气旋的结构、冷暖锋判断方法、降水位置(1)锋面气旋:地面气旋一般和锋面联系在一起,称锋面气旋。气旋是气流辐合上升系统,尤其锋面上气流 上升更强烈,往往产生云、雨、甚至暴雨、雷雨、大风 天气。(2)锋面的位置:锋面出现在低压槽中,与槽线重合。(3)锋面类型的判断:以槽线为界,高纬来的是冷气团,低纬来的是暖气团。标出气旋水平方向气流 的流向(北半球逆时
26、针辐合,南半球顺时针辐合),依据冷暖气团的移动判断冷暖锋面:如果冷气团主动 移向暖气团,形成冷锋;如果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形成暖锋。标出雨区:冷锋降雨在锋后,暖锋降雨 在锋前。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1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二氧化碳浓度的上升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氟利昂)森林的破坏严重火山爆发等2 .全球变暖的影响:海平面上升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影响水循环过程3 .全球变暖可的应对措施:应对措施:多使用清洁能源;植树种草;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一、相互联系的水体1.水圈/I征:连续但不规则2.组成:地球上的水体海洋水
27、、陆地水、大气水,其中海洋水是最主要的陆地水分类河流水、湖泊水、沼泽水、土壤水、地下水、生物水、冰川水(地球上淡水主体是冰川)淡水,理化性质YI咸水(海水)j气态水:数量最少但分布最广形态J液态水:水量最大,分布次之固态水:仅在高纬、高山或特殊条件下存在海洋水:最主要的 96.53% 水圈主体大气水I存在空间“河流水地表水J湖泊水陆地水冰川水 2/3 淡水主体浅层地下水地下水J深层地下水补给 回补给 季节补给 特点我国分 布地区径流量的季节变化(以我国为例)雨水 补给我国以 夏秋两水量变化 大时间集 中不连续普遍,尤 以东部季 风区最典 型径流变化与降水量变化 一致,具有明显的季节变 化和年际
28、变化。季节性 积雪融 水补给季节性水量稳定连续性东北地区东北地区河流有季节 性积雪融水补给形 成的春汛和降水补 给形成的夏汛。冬季 气温低河流封冻冰川融 水补给夏季有明显的 季节、日变 化水量较 稳定西北地区、 青藏局原径流变化与气温变化密切相关。1、2月份径流 出现断流的原因:气温低 于0C, 冰川无融水。湖泊水 补给全年较稳定对径流后 调节作用普遍河流水与湖泊水的相 互补给关系:枯水期湖泊 水补给河流水,丰水期 河流水补给湖泊水 河流水、湖泊水与地下 水间的相互补给关系:当 河流、湖泊水位高于地下 水位时,河流水、湖泊水 补给地下水。反之,地下 水补给河流水、湖泊水。特例:黄河, 卜游为“
29、地上悬河”,河水补给地下水。地下水 补给全年稳定 一般与河 流后互补作 用普遍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1 .概念: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2 .分类:海陆间循环(环节)、海上内循环和陆上内循环3 .过程(图)2.分类:暖流性质4寒流1 风海流i成因密度流补偿流画图(南、北半球,并引出暖流是从低纬到高纬,寒流从高纬到低纬。4 .意义:促进了地球上各种水体的更新,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缓解了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水循环是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1.概念:海洋中的海水,常年
30、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叫做洋流。分析关键词常年 稳定一定方向大规模高温指向低温(低纬朝向高纬)低温指向高温(高纬朝向低纬)洋流的最主要的类型 动力:风力大西洋与地中海之间的洋流秘鲁寒流-上升补偿流3.熟记洋流模式图及各大洋的洋流 (参照课本)4.分布规律洋流形成因素:盛行风是海水运动的主要动力,洋流前进时还受陆地形状的限制和地转偏向力的 影响.表层洋流分布规律:(参看课本P57图3.5 ,掌握各大洋洋流分布及洋流名称)中低纬度以副热 带为中心的大洋环 流北顺南 逆大陆东岸(即大洋西岸)为暖流; 大陆西岸(即大洋东岸)为寒流中高纬度以副极北逆南大陆东岸(即大洋西岸)为寒流;地为中
31、心的大洋环流无大陆西岸(即大洋东岸)为暖流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冬季受东北季风影响,海水向西流,形成逆时针流动的洋流;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海水向东流,形成顺时针流动的洋流。(冬逆夏顺) 5.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参看课本P5860)对气候的影响(参看课本P59案例1)概念对地理环境的 影响举例暖流由低纬流向高 纬,水温比流经 海域高增温增湿北大西洋暖流使西欧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于55。70。N大陆西岸,呈现森林景观,北极圈 内出现不冻港,如俄罗斯的摩尔曼斯克港寒流由高纬流向低 纬,水温比流经 海域低降温减湿受秘鲁寒流影响,南美西海岸形成了狭长的热带 荒漠对海洋生物资源和渔场分布渔场名称成因形成条件北
32、海道渔场 纽芬兰渔场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 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 汇寒暖流交汇处海水受到扰动,将下层营养 盐类带至表层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饵料丰富.两种洋流汇合形成水障,阻碍鱼类游动,鱼群集中北海渔场北大西洋暖流与北冰洋南卜冷水 交汇秘鲁渔场盛行上升流受离岸的东南信风影响,深层海水上涌把营养物质带到表层对海洋航行的影响:顺洋流航行可以节约燃料,加快速度;寒暖流相遇易形成海雾不利航行;洋流 从北极地区携带冰山南下威胁航海.对污染的的影响: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3.洋流流向和性质的判读方法步骤:根据等温线分布判断南北半球水温向北递减为北半球,向南递减为南半球判断寒暖流 依据:暖流流经
33、的海区,海水等温线向高纬凸,寒流流经的海区,海水等温线向低纬凸。(即洋流流向与等温线的弯曲方向相同)由低纬流向高纬的是暖流,有高纬流向低纬的是寒流。例如:右图中,从等温线的分布特点可判断是南半球,流经 AB附近的是暖流(等温线向高纬凸,此海域水温比同纬度相邻海域高;也可根据流向是从低纬流向高纬来判断),流经CD的洋流是寒流。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一、水资源及其分布1 .水资源2 .分布特点:地区差异多年平均径流总量各大洲的分布:亚洲多年平均径流量最多,大洋洲最少各国的分布:巴西多年平均径流量最多,我国居第六位3 .我国,f#况:很不均衡 多南多北少,东多西少一空间措施:跨流域调水L夏秋多,冬春
34、少-时间措施:修建水库4 .我国最缺水的地区-华北平原原因:自然原因:处于我国的半湿润地区,降水量较少;降水集中且分布不均。13 / 19人为原因:人口众多,城市密集,经济发达,需水量大;污染水、浪费水的现象严重。二、水资源与人类社会关系:1 .水资源的数量会影响经济活动规模的大小。2 .水资源的质量也会影响一个地区经济活动的效益。3 .在不同的生产力条件下,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 三、合理利用水资源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合理利用水资源措施自然 原因淡水资源总量有限开源: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修建水库;开渠引 水;海水淡化;人工增雨;植树造林涵养水源 节流:控制人口增长;加
35、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节 水意识;改进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工业用水的重 复利用率.时空分布小均人为 原因人口剧增和工农业生产规模扩大,使水资源需求量增大水资源污染、浪费严重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力量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一、内力作用1.能量来源:地球内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2.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表现形 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对地表 形态的影 响水平运动(为主):形成断裂带和高大的褶皱山 脉,如喜马拉雅山、东非大裂谷、大西洋垂直运动(为辅):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 变迁内力作用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的高低起伏3.影响: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
36、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二、外力作用1.能量来源: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2.表现形式:风化、侵蚀、搬运、堆积作用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分布风化 作用在温度、水、生物等的影响下使 地表的岩石发生崩解和破碎, 形成 许多碎屑物质。如后蛋地形、棒槌 山普遍侵 蚀 作 用流水侵蚀喀斯特地貌、黄土高原千沟方壑的地表形态河流流经的高原、山地风力侵蚀风蚀蘑菇、风蚀柱、干旱、半干旱的沙漠地区冰川侵蚀冰斗、角峰、U形谷有冰川分布的高山;高纬度地 区海浪侵蚀海蚀崖、海蚀柱滨海地带搬 运 作 用流水搬运泥石流湿润、半湿润地区风力搬运沙尘暴干旱、半干旱地区;海滨地区冰川搬运物质迁移有冰川分布的高山;高纬度
37、地 区海浪搬运物质迁移滨海地带堆 积 作 用流水堆积冲积平原(洪积平 原、河漫滩平原、三 角洲)沉积物颗 粒大的先 沉积,颗粒 小的后沉 积,具有一 定的分选 性山口处,河流中下游风力堆积黄土高原、沙丘干旱的内陆及临近地区冰川堆积冰磺地貌,沉积物大小不分杂乱堆 积有冰川分布的高山;高纬度地 区海浪堆积海滨沙滩滨海地带3.影响:削高填低,使地表状况趋于平缓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 .岩石分类岩浆岩岩浆活动 f喷出型:玄武岩 有气孔和流纹结构侵入岩:花岗岩1沉积岩外力作用石灰岩砂岩页岩砾岩-含有“化石”变质岩变质作用大理岩板岩石英岩片麻岩2 .物质循环(图)19 / 19第二节山地的形成一、褶皱山1
38、.褶皱:顺地形:背斜成山如喜、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向上拱起逆地形:背斜成谷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2.褶曲广顺地形:向斜成谷如金沙江谷地、澜沧江谷地向斜:向下弯曲t逆地形:向斜成山向斜槽部因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反而成山岭注:1 .背斜中可以找到石油、天然气;向斜中可以找到地下水2.修建隧道,应在背斜中原因:背斜的岩层走向类似于石拱桥,能保证工程的安全性斜构造不利于地下水储存,不会发生塌方,安全稳定工程建设选址,应避开断层,以免诱发地震、滑坡、渗漏、坍塌等地质灾 害。2.板块构造学说组成:六大板块名称板块相对移动边界类型对地貌的影响举例张裂生长边界裂谷和海洋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碰
39、 撞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碰 撞消亡边界巨大褶皱山系喜马拉雅山(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碰撞)阿尔卑斯山(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 撞)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碰 撞消亡边界海沟、造山带安第斯山、马里亚纳海沟、亚洲东 部岛弧世界两大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二、断块山1 .断层:岩体发生破裂后,如果两侧的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就形成了断层。水平运动错断原有的各种地貌,或在断层附近派生出若干地貌2 .运动方向j上升 地垒 断块山 如华山、庐山、泰山口垂直运动 Y一下降 地堑谷地或低地 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三、火山1 .地貌2 .组成:火山口和火山锥四、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交通运输方式的
40、选择:首选的是公路交通运输线路的分布:主要分布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交通运输线路的分布:主要分布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呈“之”、“8”字形。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 1.河流的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课本 P77图4.17,P78图4.18)作用类 型地貌类型分布成因地貌特点河流侵 蚀 作用V型谷河流上 游问卜和问源头侵蚀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U型谷河流下 游向河谷两岸侵蚀河谷宽而浅洪积山前水流流出山口,由于地势趋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冲河流 堆积 作用冲 积 平 原平原缓,流速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堆积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降低,堆积物颗粒由粗到细河漫滩 平原中下游 地区河流凸岸堆积形成河漫滩,河流改道或继续下蚀,
41、多个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地势平坦三角洲入海口 处河流携带大量泥沙在入海 处堆积地势彳凹,河网密布 2.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河流的作用提供生产、生活用水;交通运输通道,方便对外联系 和运输;提供丰富农副品对聚落规模的影响(课本P80图4.21)河网密布耕地破碎聚洛规模小(我国南方) 河流少耕地连片聚落规模大(我国北方)对聚落分布的影响(课本 P81图4.22)河流中下游城市密集平原低地聚落沿河成线状分布山区河谷中聚落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地带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1 .组成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形成: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大气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 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2 .关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联系3 .联系纽带: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4 .主要方式A.水循环B.生物循环 生物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AC-14 大抓力锚》规范
- 《大麻纱》规范要求
- 热熔胶机相关项目投资计划书范本
- 声学悬浮物监测仪相关行业投资方案范本
- 临床地高辛、西地兰、拟交感胺类等强心苷类、非强心苷类类型药物作用及用药原则
- 肺部感染与抗生素使用课件
- 绒毛膜滑膜炎治疗与护理
- 多吉美治疗肝癌和肾癌课件
- 活动区的类别及需材料投放
- 急诊科护理教学的开展
- 2023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英语-十二选十(专项练习)
- 2024年华为HCIPH31-341 V5传输认证必备考试题库(汇总)
- 项目不可抗力应急预案
- 餐厅财务分析报告
- 价值医疗的概念 实践及其实现路径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工业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
- 护理老人轮椅的正确使用
- 月嫂培训讲师的课件
- 冬季流行性疾病预防
- 不合理检查培训课件
- 《六尺巷的故事》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