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方案】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单元检测评估 北师大版必修2_第1页
【优化方案】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单元检测评估 北师大版必修2_第2页
【优化方案】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单元检测评估 北师大版必修2_第3页
【优化方案】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单元检测评估 北师大版必修2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 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传单写道:“彼得格勒城市及郊区的所有工人、水兵、赤卫队和铁路组织的会议决定,派我们中间的优秀分子加入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的队伍。”这一传单出现的历史背景应是()A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B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C农业集体化运动出现失误D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解析:选B。材料的有效信息是“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可知苏维埃建立后由于国内外敌人对苏维埃的进攻而产生严峻的形势,为了保障战争的胜利,苏俄实行了余粮收集制。2苏维埃政权颁布的法令规定:“必须实行国家的粮食垄断,即绝对禁止任何人的粮食贸易绝对禁止任何人保存和隐藏余粮。”这

2、一措施实行于()A1917年十月革命时期B苏维埃俄国内战时期C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 D苏联农业集体化时期解析:选B。依据材料可判断该政策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余粮收集制),是苏俄政权为战胜国内外敌人于1918年至1921年间实行,为苏俄内战时期。新经济政策于1921年实行,农业集体化在联共(布)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后实行。3列宁曾讲过:“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这里的“尝试”是指()A十月革命 B斯大林模式C新经济政策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解析:选D。题目中列宁所说的“强攻办法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指的是苏维埃俄国试图通过战时共产主义

3、政策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据此判断正确选项为D项。4(2011年高考江苏单科卷)在苏联,1928年1公担稞麦可分别交换35米印花布、75公斤砂糖,到1952年只能分别交换1.5米印花布、0.9公斤砂糖;1953年,谷物的义务交售价格仅为成本的10%,牛肉价格为成本的5%,猪肉价格为成本的6%。这段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的苏联()A农副产品质量差、价格低B农产品过剩造成价格下滑C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够完善D工业化牺牲了农民的利益解析:选D。1929年,联共(布)中央全会通过“全盘集体化”决议,农业集体化运动进入高潮。该运动将农业纳入计划经济体制,通过牺牲农民的利益迅速发展工业化。题干材料中的现象恰好说明了

4、这一点,故D项正确。5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领导人曾在一次演讲时强调:“已经是布尔什维克自己成为专家的时候了技术决定一切。”这主要是着眼于()A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施新经济政策C发展农业集体经济D进行工业化建设解析:选D。解答本题应从材料给出的时间入手,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维埃政府在19181921年春实行的一系列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实施开始于1921年,于1929年逐渐被取消,可以排除A、B两项,而C项也是为D项服务的。联系20世纪30年代苏联在帝国主义包围下,独立自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情况,可以得出D项。6在斯大林模式下,全国是一个统一的“大工厂”,而企业只是这座“大工厂”中的一个“

5、生产车间”甚至“每一双皮鞋或每一件内衣,都要由中央调配”。这表明斯大林模式()A实行指导性的计划管理 B完全排斥市场调节C优先发展重工业 D导致生活物资短缺解析:选B。考查学生理解材料的能力。在斯大林模式下,全国是一个统一的“大工厂”,由此可知,这是指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完全排斥市场调节,而不是指导性的计划管理。7毛泽东曾作过生动的评价:“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它米吃。又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这里批判的主要是()A列宁的新经济政策B斯大林农业集体化C赫鲁晓夫改革D戈尔巴乔夫改革解析:选B。材料中毛泽东的形象比喻是指为了实现工业化,而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斯大

6、林的农业集体化损害了农民利益,工业化的实现是建立在牺牲农业的基础上。8(2010年高考北京文综卷)1971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当然,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这表明苏联政府试图()A废除对企业的指令性计划B由市场决定产品价格C鼓励私营企业发展D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解析:选D。根据材料和所学史实可知:20世纪70年代苏联在勃列日涅夫领导下进行经济改革,在工业上推行以扩大国营企业自主权为核心的新经济体制,但并没有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所以本题应该选择D项。A、B、C三项则是苏联在20

7、世纪80年代进行的经济改革。91958年,如果中国的官员去苏联参观访问,双方就当年的农业建设交流经验教训,中苏双方谈论的主要话题,可能是()中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苏联的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A BC D解析:选C。注意时间“1958年”,当时中国正在进行人民公社化运动,苏联处于赫鲁晓夫统治时期,在农业方面大规模种植玉米。10(2011年高考全国大纲文综卷)1964年到l982年期间,在苏联“完善”社会主义的提法逐渐取代“改革”的提法,随之出现的是()A社会经济发展丧失活力B破坏法制现象得到纠正C社会主义自治制度确立D放松对东欧国家的控制解析:选A。苏联“

8、完善”社会主义的提法逐渐取代了“改革”的提法。意味着不敢从根本上触动斯大林体制,这必然导致社会经济发展丧失活力。B、C、D三项与题干没有直接关系。11某日苏联举行国庆游行,沿着大街开来了炮兵、机械化步兵、坦克、自行火炮、战术导弹、战略导弹,破坏力一个比一个大;队列末尾却是两个带公文包的矮子。在看台上的勃列日涅夫惊讶地说:“这两个人破坏力比核导弹还大?他们是什么人?”苏联总理说:“他们是国家计委的”该笑话暗示()A苏联的武器种类多 B计划经济使苏联的经济一塌糊涂C苏联的综合国力强D勃列日涅夫的精明解析:选B。本题以笑话的形式考查斯大林体制对苏联经济造成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勃列日涅夫改革没有从根

9、本上触及斯大林体制,计划经济体制不仅没有削弱,反而得到强化,致使经济发展进入停滞时期,B项符合题意。A项不能反映笑话的寓意,应排除。勃列日涅夫未能认清计划经济的弊端,D项排除。苏联军事实力强大,但经济实力落后,综合国力不强,C项排除。答案为B。12“新经济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开始平息下去了,城市恢复了生机,市场上的商店又开始有了产品的供应了,物价也随之下降。那时党的口号是学会做生意。”这里的“学会做生意”主要是指()A借助商品、市场的自由调节B宏观调控与计划相结合C恢复和发展私人企业D实行粮食税制度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解题时注意关键词“生意”,“生意”是指买卖,

10、反映了新经济政策鼓励发展商业,借助商品、市场的自由调节发展生产。13列宁说:“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无产阶级同农民的联盟,是先锋队无产阶级和广大农民群众的结合。”下列最能体现这一“实质”内容的是()A实行按劳分配B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C允许自由贸易D实行实物配给制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有利于巩固工农联盟。新经济政策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可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粮食,这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从而缓和了工农矛盾,有利于工农联盟的巩固。14(2010年高考福建文综卷)华盛顿邮报在某一时期陆续刊登了几篇新闻评论,其标题分别是:“莫斯

11、科:是巨大的机会吗?”、“西方的援助应当使苏联实行改造而非改革”、“大都对俄国如何走向资本主义观点不一”。由此推断,该时期是()A赫鲁晓夫执政时期B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C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D普京执政时期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本题是情境再现题,干扰项主要在于D,根据评论可知该时期苏联与西方关系改善,思想活跃,反映了戈尔巴乔夫新思维外交和民主社会主义代替科学社会主义的执政理念和影响。根据“使苏联实行改造”和“俄国如何走向资本主义”等信息可知是发生在巨变前。故正确答案为C。15苏联国旗降下已经20年了,当年苏联最后一位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为了摆脱困境进行了改革,这与1978年后的中国

12、改革相比,其共同点在于()A都首先从经济领域开始B都在经济领域取得巨大成果C都保持了马克思主义方向D都适应了各自的国情解析:选A。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开始改革开放,首先从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苏联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首先从经济领域进行改革,经济改革受挫后,才转向政治改革。二、非选择题(16题20分,17题20分,共40分)16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1:芝加哥学派的经济学家强调自由市场的重要性,认为政府对经济干预越少越好。到1980年,他们的主张被英美等国用以改造二战后的资本主义。英美等国政府通过私有化不断从经济领域撤出,但政府在经济领域中的作用依然重要,其首

13、要责任从财富分配和保障平等转变为激励个人的独创精神及财富创造,同时又采取措施以弥补新政策的缺陷。据耶金等制高点材料2:1999年的最后一天,叶利钦(19911999年任俄罗斯总统)在辞职讲话中说:“我已经完成了我一生的主要任务。俄罗斯将永远不会再回到过去,俄罗斯将永远向前迈进。”陆南泉苏联经济体制改革史论请回答:(1)根据材料1,指出1980年资本主义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2)斯大林时期的经济体制是什么?二战后苏联进行了哪几次经济体制改革?这些改革共同的局限性是什么?(10分)(3)你认为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在“向前迈进”的过程中应当如何处理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简要说明理由。(6分)解析

14、:本题考查美苏两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与调整,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准确描述和阐释历史事物特征的能力。作答时,一要注意对材料信息的解读,最大限度地提取有效信息,二要注意紧扣“经济体制”这个主题,不要节外生枝。第(1)问要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答;第(2)问要结合课本知识回答;第(3)问注意作答的角度: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答案:(1)政府减少对经济的干预;政府的首要责任发生变化。(2)计划经济体制。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没有突破计划经济体制。(3)考生须从政府与市场的角度作答,并言之成理。1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斯大林在论述苏联的工业化时说:“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

15、工业开始只有经过一个长时期的过程,轻工业积累了利润并把这些利润集中于银行,这才轮到重工业,积累才开始逐渐转到重工业中去但这是一个需要数十年之久的长期过程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路。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迟了,那就要失败。”斯大林选集材料2:毛泽东在评论苏联的工业化时说,苏联“片面地注重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因而造成市场上的货物不够,货币不稳定”。毛泽东选集材料3:历史学家评论苏联的工业化时说,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早就提出过:“工业是主导,农业是基础,”“要发展工业就必须从农业开始”的重要论断。他在理论上一再反对把农业作为发展工业的

16、“殖民地”,但实际上把农业作为殖民地了。苏联工业化开始时,农民不但要交纳直接税和间接税,还得通过低价出售农产品和高价买进工业品的价格剪刀差的办法,使资金从农业流向工业。例如,1936年苏联政府从一个地区收购小麦,每公斤付给农民13卢布,而政府出售面粉时,则作价93卢布国家售价比购价高出56倍。结果,使农业生产遭受到严重的破坏。斯大林时期苏联工业化的理论和实践请回答:(1)依据材料1、2回答,通常工业化应按什么途径进行?苏联的工业化又是按什么途径进行的?苏联采取这样的途径有什么必要性?(8分)(2)苏联采取的工业化途径出现了什么问题?(6分)(3)苏联的工业化过程为我们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了怎样的经验和教训?(6分)解析:本题以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主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第(1)问答案从材料1、2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