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4单元 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课件_第1页
【最新】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4单元 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课件_第2页
【最新】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4单元 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课件_第3页
【最新】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4单元 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课件_第4页
【最新】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4单元 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丁肇中有人说中国的孩子“高分低能”“会读书不会研究”,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问题出在哪里呢?丁肇中教授的文章会给我们极大的启发。新课导入【最新】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4单元 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注音:丁肇( )中 不知所措( )2.释词: 格物: 致知: 袖手旁观: 不知所措: zh ozh ocucu推究事物的原理。获得知识。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预习检测【最新】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4单元 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

2、册语文课件丁肇中,1936年出生,美籍华裔物理学家。祖籍山东省日照市,现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曾获得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曾发现一种新的基本粒子,并以和自己中文姓氏“丁”类似的英文字母“J”将那种新粒子命名为“J粒子”。作者简介丁肇中【最新】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4单元 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文题解说“格物”就是推究事物的原理,“致知”就是获得知识,前者是后者的手段,后者是前者的目的。文题既是标题,又是本文的中心论点。【最新】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4单元 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

3、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创作背景本文是作者在被瞭望周刊授予“情系中华”征文特别荣誉奖时的一篇发言稿。丁肇中在这篇演讲中,以一个科学家的身份,对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进行了反思,提倡要以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去探求世界上的未知世界。【最新】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4单元 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精读课文,理解词句1.结合文意,回答问题。(1)“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格”字加引号有什么作用?“格”字加引号,起到讽刺、否定作用,用得活泼、生动、传神,讽刺了王阳明违背实验精神的迂腐行为。(2)“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句中加点的三个词

4、语位置能否颠倒?为什么?不能颠倒。因为一个成功的实验首先要有高瞻远瞩的“眼光”,选择正确的目标,选定目标后,就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百折不挠的“毅力”,这三个步骤是逐步深入的,因此它们的位置不能颠倒。【最新】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4单元 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课件(3)“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探测。”如何理解加点的词语?“消极的观察”是被动的,“积极的探测”是主动的。用“消极”“积极”这一对反义词,语言准确。“不是而是”的句式,否定前者,肯定后者,观点鲜明,重点突出。(4)“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唯一”

5、一词为什么不能去掉?“唯一”一词指出要想寻求真理,只有对事物进行客观的探索,别无他路,强调了实践、探索的重要意义。(5)“起先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遵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用功”为什么加引号?“用功”加引号,表示否定,暗示只埋头读书而轻视动手和实践。【最新】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4单元 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结合文意,赏析下列句子。(1)“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是说,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从中国传统的儒家经典里提出“格物”“致知”,既点明题目,又表明这一观点由来已久,古已

6、有之。(2)我是研究科学的人,所以重视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在结构上,领起下文;在内容上,强调了实验精神的重要性。(3)时至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头脑。指出中国学生重视理论而轻视实验的根源。【最新】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4单元 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课件(5)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得出结论,向青年人提出“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的要求。(4)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研究学术不可缺少,而且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过渡句,承上启

7、下,“不但而且”揭示了各部分之间的递进关系。这句话告诉我们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对研究学术有用,而且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有用的。【最新】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4单元 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速读课文,把握整体 1.本文的论题是什么? 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想 一 想【最新】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4单元 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本文的三要素是什么? 论点: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是从探查物体而得到知识,也就是通过实验得到知识。 论据:中国古代对格物致知的理解;王阳明

8、“格”竹子的事例;实验精神的重 要性;以自己的经验 为证。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正反对比论证。讨论【最新】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4单元 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一部分(1):提出题,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论题)第二部分(212):分析问题,用中国学生存在的问题和作者亲身经验做例子,分析论证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第一层(25):分析中国教育不重视格物致知的社会根源。举例证明王阳明的格物是格己,这种观点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第二层(610):分析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第三层(1112):分析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中国

9、学生的现状,以“我”举例。论证要重视实验。第三部分(13):解决问题,强调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的意义并对我们这一代提出希望。结构:总(1)分(2-12)总(13)3.给本文划分层次,概括大意,明确结构。【最新】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4单元 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课件4.本文的主旨是什么?本文由古代文化典籍中对“格物致知”阐释引出论点,以王阳明“格竹子”和自己的经验实例为论据,针对传统教育下的中国学生,论证了“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号召中国学生应有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即实验精神。【最新】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4单元 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

10、神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研读分析,重点突破1.大学里“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什么?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2.作者所说的真正的格物致知的意义是什么? 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是实地探察,是所谓的实验。3.传统的中国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传统的中国教育有什么弊病? 传统的中国教育的目的是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传统的中国教育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最新】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4单元 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课件4.课文以王阳明为例

11、,有什么作用? 以大哲学家王阳明为例,事例典型,很有说服力。“探察外界”与“探讨自己”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思想活动,而王阳明却在它们之间画上了等号,作者在这里明确指出了他“格物”失败的原因。以王阳明为例,说明中国古代的传统教育没有理解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想一想【最新】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4单元 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课件5.作者举个人的经验为例,目的是什么? 以自己的经验为例,从反面论证中国传统教育重理论、轻实验,重思维、轻动手的弊端,从而说明了实验精神在科学研究上的重要性,使说理更加真实可信,使人无可辩驳。【最新】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4

12、单元 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6.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1)引用古语。如,开头引用大学中的格物致知,指出它的基本意思。第三自然段中引用大学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八条目。(2)摆事实与讲道理有机结合。列举事例时,采用正面事例与反面事例相结合的说理方法。如:反面事例,列举明朝大哲学家王阳明“格”竹子苦思头痛而失败的事例,阐述了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正面事例,通过作者在大学念物理时,因事先没有准备,做研究时发现需要自己做主张出主意而恐慌的亲身经历,阐述了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

13、助的道理。事例论证的好处:说理充分,令人信服。(3)运用对比。如:中国传统教育埋没了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强调知识是通过内心体悟和自我检讨获得,与科学进展的历史说明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得到形成鲜明对比。【最新】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4单元 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课件7.为什么要提倡“格物致知”精神?有何现实意义? 提倡“格物致知”是由于中国传统教育导致的中国学生的弱点决定的;是科学发展的历史和实验过程证明了的;是应付今天世界环境必不可少的。作者提倡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即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这对于今天素质教育中要求培养我们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精神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最新】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4单元 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课件以“做一名有格物致知精神的现代中国人”为题目,写一篇小议论文。布置作业【最新】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4单元 第14课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