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总预习案_第1页
必修二总预习案_第2页
必修二总预习案_第3页
必修二总预习案_第4页
必修二总预习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忻州一中高一化学预习案(必修2) 2010.7§1.1.1 元素周期表编写人 席汾竹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掌握周期表的结构,熟记族与族的编排顺序。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认识周期表的结构。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树立“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唯物主义观点。二预习任务1阅读P4- P5内容,掌握原子序数、周期、族等概念。2在任意原子中,原子序数= = = 。例如氧元素的原子,原子序数=8,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都是 。3精读图1-2,试归纳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 个横行, 个周期)称 周期 第1周期(共 种元素)称 周期第7周期,(目前发现 种元素, 又称不完全周

2、期 第2周期(共 种元素)第3周期(共 种元素)第4周期(共 种元素)第5周期(共 种元素)第6周期(共 种元素)族( 个纵行,_个族)副族( 个;分别用 表示 ) 族( 个,第 列) 列) 族( 个,第 列)主族( 个;分别用 表示 )三自主检测1. 完成课本11页第2、7、10小题。2. 已知某主族元素X、Y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右,判断其位于第几周期,第几族?3. 下列各图若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数字为原子序数),其中正确的是 ( ) 4. 根据下列关系,分别指出B元素与A元素的原子序数差。A、B同主族,分别在第三和第四周期,原子序数差为 ;A、B同周期,分别在A和IIIA族,原子序数差

3、为 ;A、B均在第五周期,分别为IIIB和B,原子序数差为 ;5. 推算原子序数为9、17、33、64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四问题反馈第 13 页 共 62 页§1.1.2 元素周期表编写人 席汾竹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自主探究A族元素原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归纳、比较法总结卤族元素性质;自主探究卤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二预习任务1精读P5,填写有关表格。2碱金属元素 碱金属元素(第 族元素,H除外)原子的最外层都有 个电子,它们的化学性质 ,都能与 等发生化学反应。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碱金属元素原子的

4、电子层数 ,原子半径 ,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 。所以,碱金属按 的顺序,金属性逐渐 。碱金属元素在物理性质上也表现出一些相似性和规律性。除铯外(略带金属光泽),其余的都呈 ,它们都比较 ,有延展性。密度都 ,熔点都 ,导热性和导电性都 。3卤族元素 卤族元素(第 族元素)原子的最外层都有 个电子,它们的化学性质 ,都能与 反应生成氢的卤化物。卤素单质之间能发生置换反应,例如:Cl2+ =2NaCl+Br2 Cl2+2KI = 2KI+ =2KBr+I2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卤族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 ,原子半径 ,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 。所以,卤族元素按 的顺序,非金属性逐渐 。4会写所

5、有碱金属元素的元素符号;会写卤族元素的元素符号并记住卤素单质的颜色与状态。三自主检测1. 完成课本11页第1、3、9小题。2. 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 ( )A得电子能力:F>Cl>Br>I B单质的氧化性: F2>Cl2>Br2>I2 C稳定性: HF<HCl<HBr<HI D沸点: F2<Cl2<Br2<I23. 下列关于Cs描述中,错误的是 ( ) ACsOH是一种可溶性的强碱 BCs在空气中燃烧可生成Cs2O和Cs2O2 CCs与水反应,能发生爆炸,并放出H2 D加热Cs2CO3可生成氧化铯和二氧化碳4. 钠和锂有相

6、似的化学性质,下列说法中能较好地解释这个事实的是( )A都是金属元素 B原子半径相差不大 C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D化合价相同5. 已知X、Y均为1-18号之间的元素,X、Y可形成化合物X2Y、X2Y2,又知Y的原子序数小于X的原子序数,则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为 ( )DA9 B18 C27 D196. 甲、乙、丙三种溶液中各含有一种(X 为Cl,Br或I ),甲中加淀粉溶液和氯水,则溶液变为橙色,再加丙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则甲、乙、丙依次含有( )(已知碘单质遇淀粉变蓝)ABr,Cl,I BBr, I,Cl CI,Br,Cl DCl,I,Br四问题反馈§1.1.3 元素周期表编写人

7、 席汾竹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质量数的概念,熟记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间的关系; 辨析元素、核素、同位素的概念;掌握X的涵义;了解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方法。2过程与方法归纳、比较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分析,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二预习任务1阅读P9内容和下表质量/kg相对质量电性和电量/C质子1673×10-271007+1.602×10-19中子1675×10-2710080电子9109×10-311/1836-1.602×10-19原子的质量数: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都近似为 。将原子核内所有 相加,所得的数值叫做原子的 。

8、质量数(A)= 2核素:把 叫做核素,如氢元素有三种核素,分别为 ;碳元素有三种核素,分别为 。3同位素: 互称为同位数。“同位”即不同种原子在元素周期表占有 ,这种位置的相同是由 所决定的。如 三种核素都是氧的同位素, 三种核素都是铀的同位素。天然存在的同位素相互之间保持 。如无论是Cl2、NaCl还是NaClO,35Cl、37Cl总是分别占 的75.77%和24.23% 。三自主检测1请尝试完成课本第4、5、6、11小题。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同一元素的各核素,质量数不同,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 B任何元素的原子都是由核外电子、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C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变成氖原子 DA

9、r 、k、Ca的质量数相同,它们互为同位素3我国稀土资源丰富。下列有关稀土元素与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与互为同位素 B. 与的质量数相同C.与是同一种核素 D.与的核外电子数和中子数均为624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的原子A,其阳离子An+核外共有x个电子,则A的质量数为()A2(x+n) B2(x-n) C2x Dn+2x A5元素在自然界有两种同位素原子,分别是和。若一个原子的质量 (一个的质量为1.9927×10-26kg) , 则 (1)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多少?(2)若在自然界的含量为7577%,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6966,在自然界的含量为2423,则氯元素相对原子质量是多少?其

10、近似相对原子质量又是多少?四问题反馈§1.2.1 元素周期律编写人 席汾竹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以1-20号元素为例,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掌握元素原子半径和主要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出的周期性变化规律。2过程与方法 归纳法、比较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科学品质。二预习任务1阅读P13第一三段、仔细观察图1-8、分析表1-2,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以下规律:电子首先排布在的 电子层里,只有当能量最低的电子层中排满了电子之后,剩余的电子才依次排入 的电子层里,直至所有的电子都排完。每个电子层所能容纳电子的最大数目为 个。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 个(K层

11、为最外层时不超过 个)电子;次外层电子数不超过 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 个。注意:这些规律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不能孤立的理解。2精读P14P15科学探究内容,分析完成以下内容:熟练写出1-18号元素的元素符号和核外电子排布(用原子结构示意图来表示)。为什么在表中没有稀有气体的半径数据?你知道金属原子的半径是如何测出的吗?1-18号元素的原子半径有什么规律?1-18号元素的化合价有什么规律?氧和氟有正价吗?依照1-18号元素原子半径、化合价的变化规律,你能预测一下18号元素以后的主族元素变化规律吗?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同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元素分类最外层电子

12、数得失电子趋势稀有气体8(He为2 )稳定结构金属元素少于4个易失电子 非金属元素4个以上易得电子三自主检测1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表示的各是什么微粒?+17288+17287+1128+928+12282 2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是否正确?如有错误,指出错误的原因。+16277+1328+14293+8283按核外电子排布规律,预测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排布是( D ) A. 2、8、18、32、58 B. 2、8、18、32、32、8C. 2、8、18、32、50、18、8 D. 2、8、18、32、32、18、84A、B均为原子序数120号的元素,已知A的原子序数为n,A2+ 离

13、子比B2- 离子少8个电子,则B的原子序数为 ()AA. B. C. D. 105完成课本19页第1、8小题。四问题反馈§1.2.2 元素周期律编写人 席汾竹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掌握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实验技能。2过程与方法 自主归纳比较元素周期律;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探究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量变到质变规律。二预习任务1精读P15P16科学探究内容,试完成课本所需填写内容钠、镁可以与水反应,也可以与酸反应,哪个方案好?原因是什么?镁、铝与水反应都比较难,现象不明显,采用什么方案?写出钠、镁、铝、硅、磷、

14、硫、氯的最高价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并熟记。元素周期律是什么? 其实质是什么?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性变化。电子层排列的周期性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原子半径的递变规律2试小结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判断的依据。元素金属性判断的依据元素非金属性判断的依据三自主检测第三周期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规律1完成课本19页第3、4、5、6小题。2X、Y均为元素周期表中前20号元素,其简单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A由mXa与nYb得,ma=nb BX2的还原性一定大于YCX、Y一定不是同周期元素D若X的原子半径大于Y,则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mX一定大于HnY3短周期的三种元素X、Y、

15、Z,原子序数依次变小,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之和是5。X元素原子最外电子层上的电子数是Y和Z两元素原子最外电子层上的电子数的总和;Y元素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的电子数是它的电子层数的2倍,X和Z可以形成XZ3的化合物。请回答: X元素的名称是 ;Y元素的名称是 ;Z元素的名称是: 。 XZ3化合物的分子式是 。 分别写出X、Y的含氧酸的分子式 、 。四问题反馈§1.2.3 元素周期律编写人 席汾竹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了解周期表中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的分区;掌握元素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归纳比较,掌握“位、构、性

16、”的关系;引导自主探究,分析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二预习任务1精读P17第1、2段内容并分析图1-9后试填写下图所需内容:回答课本中<学与问>所提问题。你能总结出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吗?试总结元素“位置、结构、性质”三者间的关系。2精读P17第三段,试归纳元素的化合价与位置、结构的关系标出有下划线元素的化合价:NaCl MgCl2 AlCl3 H2SiO3 H3PO4 H2SO4 HClO4总结最高正化合价与什么有直接关系?得出结论:主族元素最高正化合价 标出有下划线元素的化合价:Na2CO3与CH4 ;H2SO4与

17、H2S ;HCl与HClO4 分析最高正化合价与最低负化合价之间的关系,并解释其原因。得出结论:最低负价数 主族序数 8 最外层电子数 83阅读P18内容,举例说明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三自主检测1完成课本19页第2、7、9、11小题。2下列有关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表述正确的是( )原子序数为15的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3 A族元素是同周期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第二周期A族元素的原子核电荷数和中子数一定为6 原子序数为12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A族 A B C D3X、Y、Z是3种短周期元素,其中X、Y位于同一主族,Y、Z属于同一周期;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

18、数的3倍。Z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比Y少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DA元素非金属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Z<Y<XBY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可表示为H3YO4C3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中,Z的气态氢化物最稳定 D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Z>Y>X四问题反馈§1.3.1 化学键编写人 席汾竹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离子键的概念;掌握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并能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离子键形成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综合概括能力;通过电子式的书写,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能力;通过分子构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3

19、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培养学生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二预习任务1分析预测P21实验1-2可能的实验现象并填写有关内容。2精读P21有关氯化钠的形成过程,试回答以下问题:离子键 定义: 成键微粒: 成键实质阴、阳离子成成 : 成键元素:一般是 与 之间易形成离子键存在于: 定义: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就是离子化合物。活泼的金属元素(IA,IIA)和活泼的非金属元素(VIA,VIIA)之间形成的化合物。阴、阳离子接近到某一定距离时,吸引和排斥力达到平衡,就形成了离子键。3离子化合物:由 通过 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离子化合物。如:KCl、Na2O、Na2S、MgCl2

20、等强碱、大部分金属氧化物 、大部分盐属于离子化合物:如:NaOH、KOH、MgO、Na2O2、 K2SO4、Na2CO3、Mg(NO3)2 NH4Cl (NH4)2SO4 (NH4)2S等。4电子式:原子、离子和离子化合物电子式(1)原子的电子式:常把其最外层电子数用小黑点“.”或小叉“×”来表示。(2)阳离子的电子式:不要求画出离子最外层电子数,只要在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n+”电荷字样。(3)阴离子的电子式:不但要画出最外层电子数,而且还应用于括号“ ”括起来,并在右上角标出“n-”电荷字样。5用电子式表示NaCl的形成过程。三自主检测1写出下列微粒的电子式: S S2- Br

21、Br- KCl MgCl2 2用电子式表示下列物质的形成过程:CaCl2 CaBr2 MgONaFNa2O K2S 四问题反馈§1.3.2 化学键编写人 席汾竹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共价键的概念,初步掌握共价键的形成,加深对电子配对法的理解;较为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分子的形成过程和分子结构;理解极性键、非极性键、化学键的概念。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共价键形成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综合概括能力;通过分子构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二预习任务1阅读P22,通过对Cl2、HCl形成过程的分

22、析,回答下列问题共价键 定义: 成键微粒: 成键实质阴、阳离子成成 : 成键元素: 之间易形成共价键存在于: 共价化合物:以 叫做共价化合物2电子式、结构式、用电子式表示形成过程:熟练掌握H2、N2、H2O、CO2、CH4的电子式、结构式。3精读P23第一自然段内容,能用自己的语言叙述什么叫极性键和非极性键。4试完成思考与交流提问。5什么是化学键?化学反应的本质是什么?三自主检测1共价键是否一定仅存在于共价化合物中?请写出氢氧化钠、过氧化钠的电子式。2He、Ar、Ne、等稀有气体分子中是否存在化学键?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同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种元素的各种微粒,核

23、外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高价阳离子半径小于低价离子半径3请完成课本P2425第1、2、3、4、5、7、8、9小题。4根据表1信息,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表1部分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元素代号LMQRT原子半径nm0.1600.1430.1120.1040.066主要化合价2326、22A氢化物的稳定性为H2TH2R B单质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为LQCM与T形成的化合物具有两性DL2与R2的核外电子数相等四问题反馈§1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编写人 席汾竹一教学目标理解原子的组成及同位素的概念,掌握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

24、相互关系;以1、2、3周期的元素为例,掌握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含义,了解键的极性;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及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第3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以A和A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二知识网络(一)物质结构基本概念 质子(Z个)原子核1原子的结构 中子(A-Z个) 核外电子(Z个)2粒子间的关系:(1)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原子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2)原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核电荷数(3)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电荷数(4)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电荷数(二)主族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1同周期主族元

25、素性质递变规律主族AAAAAAA化合价 +1+2+3+4-4+5-3+6(O除外)-2+7(F除外)-1原子半径大 小单质的还原性与氧化性单质的还原性减弱、氧化性增强金属性与非金属性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最高正价氧化物R2OROR2O3RO2R2O5RO3R2O7气态氢化物及稳定性RH4 RH3 H2R HR稳定性增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碱性碱性减弱,酸性增强2同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周期性质递变规律1234567 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减弱 单 单 质 质 还 氧 原 化 性 性增 减强 弱气态氢化物稳定性减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增强酸性减弱 阳离子氧化性减弱阴离子

26、还原性增强(三)元素周期表结构1元素周期表结构的记忆方法 横行叫周期 周期只有七 四三分长短 第七不完全表中十八竖 共有十六族 七主零七副 三列是族二三分主副 中间是过渡 镧锕各十五 均属B族2同主族元素原子序数的确定对于周期表中A族、A族的元素,上下周期原子序数之差等于上一周期所包含元素的种类数;对于从A族零族的元素,上下周期原子序数之差等于下一周期所包含元素的种类数。从第一周期至第六周期所含元素种类数分别为2、8、8、18、18、32。如已知K为19号元素,则Rb的原子序数为19+18=37(18为K所在的第四周期的元素种类数);再如I为53号元素,则At的原子序数为53+32=85(32

27、为At所在的第六周期的元素种类数)。3同周期元素原子序数的确定 对于同周期元素,其原子序数必须根据该周期中元素的种类及所在族的位置而定。例如:某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为x,则同周期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可以为x+1(第二、三周期)、x+1+10(第四、五周期)、x+1+10+14(第六周期)。4由原子序数确定元素位置的规律 记住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序数(HeRn:2、10、18、36、54、86)是确定主族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的关键。(1)若比相应的稀有气体元素多1个或2个电子,则应处在下周期的A族或A族。(2)若比相应的稀有气体元素少1 5时,则应处在同周期的AA族。(四)元素周期表中位、构、性三者

28、关系1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关系的规律:(1)电子层数=周期数(2)最外层电子数=主族序数=最高正价数=价电子数(3)负价绝对值=8-主族序数2常见原子结构的特殊性(1)族序数等于周期数的元素:H、Be、Al、Ge。族序数等于周期数2倍的元素:C、S。族序数等于周期数3倍的元素:O。(2)周期数是族序数2倍的元素:Li、Ca。 周期数的族序数3倍的元素:Na、Ba。(3)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为零的短周期元素:C、Si。最高正价是最低负价绝对值3倍的短周期元素:S。(4)除H外,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F。短周期中离子半径最大的元素:P。(5)只表现负价的元素是F和O3原子半径、离子半径大小比较规

29、律(1)原子半径:主族元素同一周期原子半径从左到右依次减小(除稀有气体外),同一主族原子半径从上到下依次增大。(2)离子半径:同主族元素形成的离子:从上到下半径依次增大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半径反而越小。(3)质子数相同的简单微粒半径大小为:阳离子<中性原子<阴离子;价态越高的粒子半径越小。如:Fe3+<Fe2+<Fe;Cl<Cl-;H+<H<H-。4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实验标志(1)金属性强弱的实验标志与水或酸反应置换氢的难易。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的强弱。单质的还原性强弱。对应离子的氧化性强弱。相互置换反应。(2)非金属性

30、强弱的实验标志与氢气化合的难易及氢化物的稳定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的强弱。相互置换反应。单质的氧化性强弱。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强弱。5常见元素性质(1)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单质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的元素或气态氢化物中氢的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C(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或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呈碱性的元素:N(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气态氢化物沸点最高的元素或氢化物在通常情况下呈液态的元素:O(4)单质最轻的元素:H 最轻的金属单质的元素:Li(5)单质在常温下呈液态的非金属元素:Br 金属元素:Hg(6) 最高价氧化物及其对应水化物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的中学常见元素:

31、Al (7)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和它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能起化合反应的元素:N;能起氧化还原反应的元素:S(8)元素的单质在常温下能与水反应放出气体的短周期元素:Li、Na、F(9)元素的气态氢化物能和它的氧化物在常温下反应生成该元素单质的元素:S(10)常见的能形成同素异形体的元素:C、P、O、S(11)氢化物分子间能形成氢键的元素:F、O、N(五)等电子粒子1核外有10个电子的粒子:分子:CH4、NH3、H2O、HF、Ne阳离子:Na+、Mg2+、Al3+、NH4+、H3O+阴离子:N3-、O2-、F-、OH-、NH2-2核外有18个电子的粒子:分子:SiH4、PH3、H2S、HCl、Ar

32、、 注:CH3CH3、H2O2、F2、N2H4、CH3F、CH3OH (-CH3、-NH2、-OH、-F等均为9个质子的原子或原子团,每两个粒子间可组成18电子的分子)。阳离子:K+、Ca2+等。阴离子:P3-、S2-、Cl-、HS- 、O22-等。(六)化学键与分子结构1共价键可存在于一些单质分子、共价化合物和离子化合物中。2共价化合物中只有共价键,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3双原子单质分子中的化学键均为非极性键,共价化合物中可存在非极性键,离子化合物中也可存在极性键或非极性键。如H2O2 Na2O24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可形成离子化合物,如铵盐NH4Cl 、NH4NO3 、NH4HCO3(

33、七)化学键的表示方法1电子式(1)阴离子和复杂阳离子(如NH4+、H3O+)要加括号,并注明所带电荷数。(2)重要物质的电子式要熟练掌握。(N2,HCl,H2O,H2O2,NH3,CH4,CCl4, CO2,Na2O2,NaOH,KCl,NH4Cl,MgCl2,Na2S等)2结构式3用电子式表示化学键的形成过程。 左:各原子的电子式(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中间: 右:化合物的电子式三自主检测1下列变化的比较, 不正确的是( )DA酸性强弱:HClO4 > H2SO4 > H3PO4 > H4SiO4 B原子半径大小:Na > S > O C碱性强弱: KO

34、H > NaOH > LiOH D还原性强弱:F- > Cl- > I- 2已知铍的原子序数为。下列对铍及其化合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铍的原子半径大于硼的原子半径 B氯化铍分子中铍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C氢氧化铍的碱性比氢氧化钙的弱 D单质铍跟冷水反应产生氢气3R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m,中子数为,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BCA这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B不能由此确定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C其原子质量与C原子质量之比约为:()12D原子核内中子数为的原子可能是R原子的同位素4完成课本P2829第2、3、7、8、9小题。5写出下列各物质的电子式:(1)Cl2、 N2、 HCl

35、、 H2O、 NH3、 CH4、 CCl4(2)NaCl、 MgO、 MgCl2、 NaOH、 Ca(OH)2、 Na2O2、 NH4Cl四问题反馈 第 47 页 (共 62 页)§2.1.1 化学能与热能编写人 侯美平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之间的关系;在化学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概念,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教材,讨论探究从本质上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建立起科学的能量变化观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二预习任务化学键

36、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1精读P32第一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裂旧键、形成新键时能量怎样变化? 。同一化学键断裂与形成时,能量变化有怎样的关系? 。为什么说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与能量变化同时发生? 。2阅读P32第一自然段,明确: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3阅读P32第二、三自然段,观察 P33图2-1,明确:化学反应过程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取决于: ;当反应物总能量 于生成物总能量时,化学反应放出能量; 当反应物总能量 于生成物总能量时,化学反应吸收能量。三自主检测1要求完成课后第1、2、6、7题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37、;B.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C.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的变化;D.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总是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3已知25、101KPa时,断裂 1 mol HH键吸收436KJ能量、断裂1 molClCl键吸收243KJ能量、形成1 mol HCl键放出431KJ能量。反应物断键吸收的总能量为 KJ。生成物成键放出的总能量为 KJ。判断H2+Cl2=2HCl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 。反应物总能量 于生成物总能量。4在相同的条件下,一定量的氢气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并放出热量。若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Q1kJ;若生成气态水放出的热量为Q2kJ。那么Q1与Q2之

38、间的关系是( )。 AQ1>Q2 BQ1<Q2 CQ1=Q2 D不能确定5下列各图中,表示反应是吸热反应的图是( ):四问题反馈§2.1.2 化学能与热能编写人 侯美平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获得化学能与热能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能设计并完成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化学实验;形成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概念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和感受化学能与热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及其研究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培养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二预习任务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1阅读P33第二部分内容,在课本上标出并记住:能量

39、守恒定律。2阅读P33-34内容,查阅相关资料,试填写实验2-1 2-2 2-3中表格;写出有关反应方程式;通过实验2-3,回答思考与交流中的问题。3标出 P34思考与交流中“中和热”的概念,并记忆、理解。4归纳出你所知道的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有哪些?常见的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 。5阅读P34最下面两段,分别举出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热能转化为化学能的实例。三自主检测1尝试完成课后第4、5、9、10、11题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放热反应发生时不必加热 化学反应发生过程中一定有能量变化吸热反应需要加热后才能发生化学反应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量有关A. B. C. D. 3下列说

40、法中正确的是 ( ) A1molH2S04与lmolBa(OH)2完全中和所放出的热量为中和热B中和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CCO燃烧是吸热反应D氢气燃烧放出大量热,说明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氧气总能量比生成物水的总能量高4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A.Al+稀盐酸B. Ba(OH)2·8H2O+NH4Cl(固体)C.CaCO3受热分解 D.CaO+H2O E. 灼热的炭与二氧化碳反应 F. 木炭的燃烧G.钢铁制品生锈的反应 H.葡萄糖在人体内的氧化反应 I.酸碱中和反应 J.食物氧化腐败 K.炸药爆炸 L.煤和水蒸气高温反应生产水煤气四问题反馈 §2.2.1

41、 化学能与电能编写人 侯美平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获得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能设计并完成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化学实验;形成原电池的概念,探究构成条件。2.过程与方法通过经历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实验探究过程,掌握原电池的概念及构成条件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关注能源问题,逐步形成正确的能源观。二预习任务化学能转化为电能1阅读P39-P40第一自然段,知道火力发电的能量转换过程及弊病。 2精读P40第二、三自然段思考:要想使燃烧(本质是氧化还原反应)释放的能量直接转换为电能,需要设计怎样的装置?3阅读P40-P4

42、1内容,回答下列问题: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和不用导线连接,现象有何不同?为什么?实验2-4(图2-9)中,电子从锌转移到H+经历了哪些途径?铜起了什么作用? 判断锌片和铜片为何种电极?会写两极的电极反应式及总反应。锌片: ; 铜片: 总反应: 电子流动方向?Zn2+和H+在溶液中的移动方向? 学会判断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从材料、电子流向、反应类型等几方面回答)正极: 负极: 4阅读P41内容,记住原电池的概念: 。5完成科学探究,并回答思考与交流提出的问题,归纳原电池的组成条件: ; ; 。三自主检测1完成课后习题1、2、42某学生用下图制作了原电池,其中正确的是( ) 3将反应Fe +

43、Cu2+=Fe 2+ Cu设计成原电池(右图装置 ) 负极:_棒,电极反应:_;发生_反应正极:_棒,电极反应:_;发生_反应导线上电子由_棒流到_棒。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向_极移动。阴离子向 极移动。你还有哪些可行方案(电极材料和电解质溶液还可以换成哪些?)四问题反馈§2.2.2化学能与电能编写人 侯美平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获得原电池概念和组成条件的基础上,能设计出一些原电池实验,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了解常见的化学电源的种类、应用;2.过程与方法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

44、的热情,有将原电池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作出合理的判断。 二预习任务发展中的化学电源1阅读P42内容,了解锌锰干电池的构造;知道正负极材料;会写负极反应式。2阅读P43内容:你了解的充电电池有哪些?知道充电电池的特点;铅蓄电池和锂电池放电时,负极材料是什么?会写负极反应式。3阅读P44内容,了解燃料电池的特点,知道燃料电池与其他电池的区别。4通过对P42-P44的阅读,归纳你所知道的化学电源的种类,并举例说明。5利用所学知识,将反应Cu+2AgNO3=2Ag+Cu(NO3)2设计成原电池,试画出装置图,注明电解质溶液名称和正负极材料,标出电子流动方向;通过本题练习,总结将一个氧化还原反应设计成原电池的思路与方法。三自主检测1尝试完成课后第3、5题。2右图是氢氧燃料电池构造示意图。关于该电池说法不正确的是(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