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教材文言文相关古代文化常识_第1页
人教版必修教材文言文相关古代文化常识_第2页
人教版必修教材文言文相关古代文化常识_第3页
人教版必修教材文言文相关古代文化常识_第4页
人教版必修教材文言文相关古代文化常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教版必修教材文言文相关古代文化常识必修一 (一)烛之武退秦师1.左传左传是春秋末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的中国古代最早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史。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3.晋侯、秦伯围郑。公侯伯子男。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4.是寡人之过也。寡人,即为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5.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行李,出使的人,原写做“行吏”,后习惯写做“行李”。 (二)荆轲刺秦王6.战国策战国策是一

2、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8.则虽欲常侍足下。足下是旧时汉族交际用语,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词。战国时多用以称君主。9.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竖子:童仆   小子,对人的蔑称10.既祖,取道。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11.为变徵之声。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古代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12.乃朝服,设九宾。九宾,宾,同“傧”。九宾是我国古代外交上最为隆重的礼节,有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司仪施礼,并延引上殿。14.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陛下的“陛”指帝王宫殿的台阶。“陛下”原来指的是站在台阶下的侍者。后来“陛下”就敬称。15.北蛮夷之鄙人,未尝

3、见天子。蛮夷,古代泛指华夏民族以外的其他民族,包括南蛮和东夷。礼记王制:“东曰夷、西曰戎、南曰蛮、北曰狄”。16.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郎中属员外级,就是分掌各司事务,其职位仅次于尚书、侍郎、丞相的高级官员。17.箕踞以骂曰。箕踞,两脚张开,两膝微曲地坐着,形状像箕。这是一种不拘礼节的坐法,比喻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三)鸿门宴18.沛公居山东时。山东,指崤山以东。19.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最小的叔叔称“季父”。古代以伯、仲、叔、季来表示兄弟间的排行顺序,伯为老大,仲为老二,叔为老三,季排行最小。20.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为寿,祝颂之辞。向尊长敬酒或馈赠财物,以祈祝健康长

4、寿。婚姻,古时又称“昏姻”或“昏因”。婚姻:一是男娶女嫁结为夫妻这件事情;二是指结婚男女双方的父母。【引申】婚姻六礼六礼,汉族婚姻仪礼。指从议婚至完婚过程中的六种礼节,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21.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河北,黄河以北;河南,黄河以南。22.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古代建筑通常是堂室结构,前堂后室。在堂上举行的礼节活动是南向为尊。皇帝聚会群臣,他的座位一定是坐北向南的。因此,古人常把称王称帝叫做“南面”,称臣叫做“北面”。室东西长而南北窄,因此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坐西面东,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南面北,最卑是坐东面西

5、。23.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参乘,亦作“骖乘”,古时乘车,坐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24.再拜献大王足下。再拜,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拜两次,表达敬意。 必修二(四)孔雀东南飞25.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鸡叫。常指天明之前。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以地支来称其名则为丑时,相当于凌晨13时。与四更、四鼓、丁夜相对应。黄昏,时辰名。这是一昼夜十二时中的第十一个时辰戌时,它指晚上的1921时。人定,是一昼夜十二时中的最末一个时辰,它指夜里的2123时,地支命名是亥时,与二更、二鼓、乙夜相对应。“人定”的意思为:夜已很深,人们已经是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又

6、名定昏、夤夜等。26.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五更,古代汉族民间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作五更、五鼓或五夜。一夜分为五更,即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夜间时辰五更五鼓五夜现代时间黄昏一更一鼓甲夜19-21点人定二更二鼓乙夜21-23点夜半三更三鼓丙夜23-1点鸡鸣四更四鼓丁夜1-3点平旦五更五鼓戊夜3-5点 27.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结发:指束发,古代人成年之后开始束发,因而结发指成年。古代汉族男子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指成婚,古代人新婚夜要男女左右共髻束发。一种象征夫妻结合的仪式。当夫妻成婚时,

7、各取头上一根头发,合而作一结。指妻子。黄泉,在中国道家文化中是指人死后所往之地,也就是阴曹地府。28.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秦罗敷,“秦”是古诗中美女常用的姓,“罗敷”,是古代美女的通称。“秦罗敷”代指美女。29.伏惟启阿母。伏惟,下级对上级或晚辈对长辈说话表示恭敬的习惯用语。30.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初七,指农历七月初七,旧时妇女在这天晚上乞巧。下九,古人以农历每月的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十九为下九,在汉代,每月十九日是妇女欢聚的日子。31.不图子自归。自归,古代女子出嫁后,一定要得到婆家的同意后,娘家派人来接,才能回娘家。32.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适,出嫁。33.说有兰家女,

8、承籍有宦官。宦官,就是官宦,做官的人。35.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主簿,是古代官名,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36.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青庐,青布搭成的帐篷,是举行婚礼的地方。 (五)兰亭集序37.永和九年,岁在癸丑。古人常用“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字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字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引申】古代纪年、纪日、纪时法1.古代纪年法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六种:王公即位年次纪年: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如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

9、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如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琵琶行“元和十年”、石钟山记“元丰七年”。干支纪年法:如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辛亥”指公元1911年。近世还常用干支纪年来表示重大历史事件,如“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庚子赔款”、“辛丑条约”、“辛亥革命”。年号干支兼用法: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如“祭妹文旷乾隆丁亥冬”,“乾隆”是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年号,“丁亥”是干支纪年。星岁纪年(略) 生肖纪年:它是我国民间推行的一种与干支密切相关的纪年方法,用十二肖兽名称作为年名和地支对应。【补充】将公历年换算成干支年的

10、方法先求公元年的天干。凡公元年个位数是4(甲午战争),天干为甲;个位数是5,天干为乙。以此类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4567890123 再求公元年的地支。用公元年数除以12。余数是4的,地支为子;余数是5的,地支为丑。以此类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45678910110123以公元年的尾数找对应天干;然后用公元年除以12,余数找对应地支。例子:1898(戊戌) 1901(辛丑) 1911(辛亥) 2015(乙未)2.古代纪日法我国古代纪日法主要有四种:序数纪日法。如项脊轩志:“三五之夜,明月半墙。”“三五”指农历十五日。干支纪日法。登泰山记“是月丁未”,指这个月的十八日。月相纪

11、日法。指用“朔、朏(fi)、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每月第一天叫朔,每月初三叫“朏”,月中叫望(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晦。如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干支月相兼用法。干支置前,月相列后。如登泰山记:“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3.古代纪时法我国古代纪时法主要有两种:天色纪时法。古人最初是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它们的名称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dié )、晡(b)时、日入、黄昏、人定。地支纪时法。以十二地支来表示一昼夜十二时辰的变化。天色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

12、昏人定地支子时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时间23-1 1-33-55-77-99-1111-1313-1515-1717-1919-2121-23五更三更四更五更一更二更 【补充】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农历以正月、二、三月为春季,分别称作孟春、仲春、季春;以四月、五月、六月为夏季,分别称作孟夏、仲夏、季夏;秋季、冬季以此类推。38.暮春之初。暮春,春天最后一段时间,指农历三月。39.修禊事也。禊事,禊祭之事。指三月上巳临水洗濯、祓除不祥的祭祀活动。40.流觞曲水,列坐其次。流觞曲水,觞:古代酒器;曲水:弯曲的水道。古代的风俗,夏历三月上旬的巳日,在水滨聚会宴

13、饮,以祓除不祥。后泛指在水边宴集。(古人每逢农历三月上巳日于弯曲的水渠旁集会,在上游放置酒杯,杯随水流,流到谁面前,谁就取杯把酒喝下,叫做流觞。)41.齐彭殇为妄作。彭,彭祖,传说中他曾活到八百岁。殇,本意指幼年夭折或为国战死者。今义扩大,亦指巨大的悲痛、悲哀,常用于形容巨大的灾难、事故等。 (六)赤壁赋42.壬戌之秋,七月既望。“望”即“望日”,指阴历每月十五。“既望”就是农历十六日,表示满月后一天。【引申】日期特定名称在古籍文献中,对一个月中某些特殊的日子还有特定的名称。如每月第一日叫“朔”,十五日“望”,十六日“既望”,最后一天为“晦”或“即朔”。43.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

14、登仙。羽化,古代修道士修炼到极致,跳出生死轮回、生老病死,是谓羽化成仙。【引申】古代对于死的不同说法在中国古代等级制度很严的社会中,不同的阶层人的死须依据其不同的身份地位严加区别。因此有了“崩”、“薨”、“卒”、"不禄"、“死”来表示“人死”的意思。根据礼记·曲礼下:“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崩(bng),专用于指帝王、天子、太后之死。电视剧里常有皇帝驾崩的场面。“崩”本义是山倒塌。汉书·五帝纪:“山陵不崩,川谷不塞。”帝王、太后之死,就好象山倒塌了一样。当然了,“拉出去崩了!”不算。薨(hng),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

15、去(唐以后二品以上官职死亦以此称之)。卒(zú),专用于指大夫或相当于大夫及其以上的高级官员的死。不禄(bù lù), 古代称士死为不禄 "不禄,不终其禄."死,专用于庶人,即无官爵的平民百姓和官府的低级官员、差役的死。殇(shng),古代称未成年人死为殇。殒(yn), 古代泛指死亡。缢(yì), 古代称吊死或绞杀。圆寂,专指和尚的死。也叫“坐化”。登仙,专指道士之死。也称“羽化”。44.望美人兮天一方。美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七)游褒禅山记45.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浮图,对佛与佛教徒的称呼;也有

16、和尚(僧人)的意思。46.褒之庐冢也。庐冢,“庐”屋舍;“冢”,坟墓。为尽孝道,古人在服丧期间,于父母或师长坟墓旁搭建的守护的屋舍,叫做“庐冢”。亦作“庐墓”。47.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阳,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多用于地名);阴,山的北面,水的南面。48.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凡人相敬而呼,必称其表德之字。后因称字为表字。父(甫),对有才德的男子的美称,多附缀于表字后面。【引申】姓名字号上古有姓有氏。姓是一种族号,氏是姓的分支。上古同姓不婚,贵族妇女的姓比名更为重要。贵族中女子称姓,男子称氏,这是因为氏是用来

17、“明贵贱”的,姓是用来“别婚姻”的,二者的作用不同。战国以后,人们以氏为姓,姓氏逐渐合而为一,汉代则通谓之姓。古人有名有字。旧说上古婴儿出生三个月后由父亲命名。男子二十岁成人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十五岁许嫁举行笄礼时取字。名和字有意义上的联系。周代贵族男子字的前面加伯仲叔季表示排行,字的后面加“父”或“甫”字表示性别,这样构成男子字的全称。春秋时男子取字最普通的方式是在字的前面加上“子”字,这是因为“子”是男子的尊称。古人尊对卑称名,卑自称也称名;对平辈或尊辈则称字。(称字不是最尊敬的方式,最尊敬的方式是不称名也不称字。)下面简单罗列古人的称谓:【直称姓名】自称姓名或名。用于介绍或作传。称所厌

18、恶、所轻视的人。【称字】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称号】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 【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称籍贯】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故而人称柳河东;北宋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故而人称王临川。 【称郡望】韩愈虽系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但因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称官名】如“孙讨虏聪明仁惠”,“孙讨虏”即孙权,因他曾被授讨虏将军的官职,故称。【称爵名】北宋王安石封爵荆国公,世称王荆公。 【称官

19、地】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如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兼称】如游褒禅山记“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前两人兼称籍贯、姓名及字,后两人先写与作者关系,再称名和字。【谦称】愚,谦称自己不聪明。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窃,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敬称】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阃(对方妻子)、令兄(对方的哥哥)、令郎(对方的儿子)、令爱(对

20、方的女儿)。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称对方父母)、尊府(皆称对方父亲)、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亲戚)、尊驾(称对方)。称谓前面加“先”,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称已死的皇帝为先帝,称已经死去的父亲为先考或先父,称已经死去的母亲为先慈或先妣,称已死去的有才德的人为先贤。 必修三 (八)寡人之于国也49.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粟,俗称小米。【引申】五谷五谷,古代有多种不同说法,最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指稻、黍(黄米)、稷(粘米)、麦、菽(豆);另一种指麻、黍、稷、麦、菽。50.五十者可以衣帛亦。盐铁论中说

21、:古代普通人要到八九十岁才能穿丝绸衣服,在这以前,只能穿麻衣。所以老百姓称为布衣。51.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古代统治者对食肉有严格的限制。周代礼制规定,天子食用牛;诸侯平时食用羊,朔月(每月初一)才能食用牛;大夫平时食用猪、犬,朔月才能食用羊。当时帝王及贵族在每月初一所备食物,较平日丰盛,叫做“朔食”,食物规格也提高一等。此外,在祭祀或天子、诸侯举办宴会时,大夫才得以食用牛。5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孟子·滕文公上:“夏曰校,殷曰庠,周曰序。”孝悌:孝,孝顺父母;悌,敬爱兄长。53.黎民不饥不寒。古代百姓称谓:民、黎民、氓、黔首、白

22、丁、庶人、布衣、野人、丁口、小人。 (九)劝学54.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君子:对统治者和贵族男子的通称,常与“小人”或“野人”对举。古代指地位高的人,后来指人格高尚、道德品行兼好之人。对别人的尊称,犹言先生。55.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古代表示时间短暂的词:少时、少顷、少间、俄顷、俄而、未几、须臾、寻、旋、既而、斯须等,可译为“不久、立刻、随即、一会儿、片刻”等。56.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跬步,古时一举足叫跬(半步);两足各跨一次叫步。 (十)过秦论57.贾谊贾谊(前200前168),西汉初年著名政论家、文学家,世称贾生。贾谊少有才名,十八岁时,以善文为郡人所称。文帝时任博

23、士,迁太中大夫,受大臣周勃、灌婴排挤,谪为长沙王太傅,故后世亦称贾长沙、贾太傅。三年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贾谊深自歉疚,抑郁而亡,时仅33岁。司马迁对屈原、贾谊都寄予同情,为二人写了一篇合传,后世因而往往把贾谊与屈原并称为“屈贾”。58.拥雍州之地。古代中国人将全国划分为九个区域,即所谓的“九州”。根据尚书·禹贡的记载,九州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和雍州。59.外连衡而斗诸侯。连横,也作连衡,张仪提出的外交策略。与“合纵”对应。韩非子说:“纵者,合众弱以攻一强也;横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战国时代,“纵”与“横”的来历,据说是因“南

24、北向”称为“纵”,“东西向”称为“横”。秦国位于西方,六国位于其东。六国结盟为南北向的联合,故称“合纵”;六国分别与秦国结盟为东西向的联合,故称“连横”。60.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合纵又写作“合从”。战国时期,苏秦游说六国诸侯实行纵向联合,一起对抗强大的秦国的政策。但后来被秦国范雎的远交近攻所打断。61.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战国四公子:战国时代末期,秦国越来越强大,各诸侯国贵族为了对付秦国的入侵和挽救本国的灭亡,竭力网罗人才。他们礼贤下士,广招宾客,以扩大自己的势力,因此养“士”(包括学士、方士、策士或术士以及食客)之风盛行。当时,以养“士”著称的有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齐国

25、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因其四人都是王公贵族(一般是国家君王的后代),后人称之为“战国四公子”。62.执敲扑而鞭笞天下。敲扑,刑具,短的叫“敲”,长的叫“扑”。63.百越之君,俯首系颈。系颈,颈上系绳,表示投降。64.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黔首是秦代对百姓的称谓。秦始皇自以为得水德,衣服旄旌节旗皆尚黑。平民以黑巾裹头,故名。【引申】特殊称谓(1) 百姓的称谓。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庶民、黎庶、苍生、氓等。(2) 职业的称谓。对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前面加一个表示他的职业的字眼,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人的职业身份。如庖丁解牛中的“庖丁”,“丁”是名,“庖”是

26、厨师,表明职业。师说中的“师襄”,“师”,意为乐师,表明职业。(3)帝王称谓称谥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如文帝、武帝、灵帝。称庙号。从汉代起,每个朝代的第一个皇帝一般称为太祖、高祖或世祖,以后的嗣君则称为太宗、世宗,等等。(嗣君也有称世祖、太祖的,这有别的原因,这里没必要详细说明,汉代不是每个皇帝都有庙号的,要“有功”“有德”的才被称为“祖”“宗”。南北朝时称“宗”已滥,到唐代就无帝不“宗”了。)称尊号。皇帝还有尊号,这是生前奉上的。尊号可以上好几次,都是尊崇褒美之词,实际上是阿谀奉承。如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受尊号为开元圣文神武皇帝。也有死后上尊号的。这种死后所加的尊号可以

27、说是谥号,这样,谥号的字数就加多了。唐以前对殁世的皇帝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不称庙号;唐以后由于谥号加长,不便称呼,所以改称庙号(如唐玄宗、宋太祖)。称年号。年号是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年号是从汉武帝开始有的,汉武帝即位的一年(公元前140年)称为建元元年。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称为“改元”。同一皇帝在位时也可以改元。明清两代的皇帝基本上不改元,因此有可能用年号来称谓皇帝。(如嘉靖皇帝、乾隆皇帝)65.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殊俗,不同的风俗,指边远的地方。66.才能不及中人。中人:一般人,普通人。宦官。67.山东豪俊遂并起而忘秦族矣。山东,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68.然秦以区区之地,致

28、万乘之势。万乘是万辆兵车的古文写法。指一万辆兵车。周代制度规定,天子地方千里,能出兵车万乘,因以“万乘”指天子、帝王。战国时,诸侯国小的称“千乘”,大的称“万乘”。69.一夫作难而七庙隳。七庙:本指四亲(高祖、曾祖、祖、父)庙、二祧(高祖的父和祖父)庙和始祖庙。礼记·王制:“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后泛指帝王的宗庙。后以“七庙”为王朝的代称。 (十一)师说70.韩愈韩愈,字退之,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

29、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唐宋八大家:又称唐宋古文八大家,是中国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散文家的合称。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三苏等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71.古之学者必有师。学者,求学的人。72.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众人,一般人。73.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句读,古时称文词停顿的地方叫做句或读。连称句读时,句是

30、语意完整的一小段,读是句中语意未完,语气可停的更小的段落。74.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六艺:六种技能:礼、乐、射、御、书、数。【礼:礼节。乐:音乐。射:射箭技术。御:驾驶马车的技术。书:指书法。数:数,指理数、气数(运用方法时的规律),即阴阳五行生克制化的运动规律。】指六经:易书诗礼乐春秋。必修四 (十二)廉颇蔺相如列传75.史记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

31、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同时,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76.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王公即位年次纪年: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如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除此之外,古代纪年法还有:年号

32、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星岁纪年;生肖纪年。77.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宦者令,宦官的头目。舍人,随侍身边的亲近属官的通称。战国及汉初王公贵族都有舍人。78.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斧质,古代一种酷刑。杀人时,置人于铁砧上,以斧斫之。质:铁砧。79.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斋戒,主要用于祭祀、行大礼等严肃庄重的场合,以示虔诚庄敬。斋戒包含了斋和戒两个方面。“斋”来源于“齐”,主要是“整齐”,如沐浴更衣、不饮酒,不吃荤。“戒”主要是指戒游乐,减少娱乐活动。80.大王见臣列观。列观,一般的宫殿。81.召有司案图。有司,官吏的通称。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所以称官吏为“有司”。【引申】六部六部:

33、从东汉到南北朝,部曹(各部司官)尚无定制,隋代始定为吏、民、礼、兵、刑、工六部,属于尚书省。唐避太宗讳,改民部为户部。此后历代相承,作为中央行政机构的六部制基本未变。    (一)吏部,掌官吏的任免、铨叙(政府审查官员的资历,确定级别、职位。)、考绩、升降等。    (二)户部,掌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    (三)礼部,掌典礼、科举、学校等。    (四)兵部,掌全国军政。    (五)刑部,掌刑法、狱讼等。  

34、0; (六)工部,掌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    各部的首长称为尚书,副首长称为侍郎。部下设司,隋唐时每部分为四司,第一司即以本部为名,“佐其长而行政令”,其余三司各以执掌命名。例如,唐代吏部,第一司仍称吏部,其余三司为司封、司勋、考功。后代部司有所调整,名称也不尽相同。司的首长称为郎中,副首长称为员外郎。属官有都事、主事等。82.舍相如广成传。传,招待宾客的馆舍。83.乃使其从者衣褐。褐:粗布或粗布衣服。【补充】被(p)褐怀玉:被,通披。褐,泛指粗布衣服。身穿粗布衣服,怀中却藏着美玉。比喻人有才华而不显露于外。也比喻出身贫贱而有真才实学。褐夫:贫贱者。褐指用

35、粗麻绳织成的粗布或粗布衣服,上古贫民穿褐衣,故称。释褐:脱去褐衣,穿上官服。褐衣:粗布衣。借指平民或贫贱之人。褐衫:粗布衣。借指平民或贫贱之人。褐巾:用粗布缝成的头巾。84.臣请就汤镬。汤镬,古代的一种酷刑,用滚水烹煮。镬,古代的一种大锅。(烹人的大锅古时叫做鼎或镬。都是用铜或铁铸成的,不同的是鼎有三只足,镬无足。)【引申】古代刑罚1.黥( qíng)刑,又名墨刑,刺字。即在犯人的脸上或额头上刺字或图案,再染上墨,作为受刑人的标志。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使用时间最长的一种肉刑,直至清末光绪三十二年修订大清律例时才被彻底废除,前后沿用时间长达数千年。   

36、黥布,原名英布,秦末汉初名将,与韩信、彭越并称汉初三大名将。因受秦律被黥,又称黥布。    2.劓( yì)刑,始于夏朝,被处劓刑的受刑人被割去鼻子。汉文帝时,将应受劓刑的罪改为笞刑。在隋以后,刑典中即不再有劓这种刑罚。    3.笞刑,始于战国时期,是以竹、木板责打犯人背部、臀部或腿部的轻刑,针对轻微犯罪而设,或作为减刑后的刑罚。    4.刖(yuè)刑,又称膑刑、剕(fèi)刑,中国古代一种酷刑,指砍去受罚者的脚或砍去犯人膝盖骨的刑罚。   

37、; 卞和,春秋时和氏璧的发现者卞和即被施以刖刑。    孙膑,原名不详,因受过膑刑故名孙膑。    5.大辟,砍头,隋后泛指一切死刑。    6.炮烙(luò),古代酷刑,用炭火烧热铜柱,将人绑于铜柱上烧死。    7.车裂,就是把人的头和四肢分别绑在五辆车上,套上马匹,分别向不同的方向拉,这样把人的身体硬撕裂为六块,所以名为车裂。有时,执行这种刑罚时不用车,而直接用五条牛或马来拉,所以车裂俗称五牛分尸或五马分尸。    8.汤镬(hu

38、ò )也作“烹”,是把人放入大鼎或大镬,用滚汤将人活活煮死的酷刑。    9.腰斩是用重斧从腰部将犯人砍作两截。这种刑罚周代已经出现,直到雍正年间方被废除。    10.凌迟也称陵迟,即民间所说的“千刀万剐”。凌迟刑最早出现在五代时期,正式定为刑名是在辽,此后,金、元、明、清都规定为法定刑,是最残忍的一种死刑。共需要用3600刀,并且要在最后一刀处死罪犯,方算行刑成功!    11.髡( kn)刑,为将人头发全部或部分剃掉的刑罚,是一种耻辱刑,主要流行于中国古代夏商周到东汉。 

39、0;  12.醢(hi)刑,指将尸体剁成醢(即肉酱)。相传这种刑罚是由商纣王所创,用以对付九侯。但也有对于活人使用者。85.拜相如上大夫。上大夫,先秦官名。战国时期诸侯国中的爵位分为卿、大夫、士三级,大夫比卿低一等。86.则请立太子为王。太子:古代储君称谓,以嫡长子确定继承人。商周时期天子及诸侯的嫡长子,称太子或世子,仅一人得此称谓,一般都是以年龄为长来确立,除废长立幼以外。自秦朝开始,只有皇位的继承者,才能称太子或皇太子,也是从此开始,太子又称皇太子,而诸侯王或藩王的正式继承人只能称“世子”。封建社会的太子,其地位仅次于皇帝,拥有监国与摄政的权利,并拥有类似于朝廷的东宫。据史书记载

40、,中国的第一个太子是商朝的太丁(未即位),而第一个皇太子则是嬴胡亥(秦二世)。87.秦御史前书曰。御史,先秦时期,天子、诸侯、大夫、邑宰皆置“史”,是负责记录的史官、秘书官。国君置御史。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一直延续到清朝。88.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上卿,古代官名。春秋时,周朝及诸侯国都有卿,是高级长官,分为上、中、下三级(即:上卿、中卿、下卿)。战国时作为爵位的称谓,一般授予劳苦功高的大臣或贵族。相当于丞相(宰相)的位置,并且得到王侯、皇帝的青睐。右,上。秦汉以前,以右为尊。89.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上朝礼仪的变化: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

41、相觐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丞相生病了,皇帝还要亲自前去探视。隋唐时期的官员上朝奏事也均有座,到了宋代,官员上朝必须站着奏事。至清朝,大臣奏事连站都不行了,必须跪着。明代自朱元璋起,就明文规定,“大朝仪”须“众官皆跪”。清朝的官僚上朝时跪地时间特别长,以至于大臣们都有特别的护膝。从礼仪上的变化可以看出,自宋代以后,皇帝的权威越来越高,而官僚的地位却不断下降。90.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将军,春秋时诸侯以卿统军,因此卿统称“将军”。战国时“将军”开始作为武官名,而卿仍有“将军”之称。 (十三)苏武传91.汉书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颜师古释注,

42、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汉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万字。92.兄弟并为郎。郎,官名,汉代专指皇帝的侍从官。93.汉天子我丈人行也。丈人:对老人和长辈的尊称。称妻子的父亲为“丈人”,然而魏晋以前,妻子的父亲被叫做“妇翁”。行,辈。94.因厚赂单于。赂:赠送的财物,亦泛指财物。贿赂。单于,匈奴的最高首领。95.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

43、常惠等募斥候百余人俱。假吏,指临时充任使臣属吏。斥候,侦察兵。96.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阏氏,匈奴单于配偶的称号,如同王后。97.召诸贵人议。贵人,贵族。98.左伊秩訾曰。左伊秩訾,匈奴贵族的一种称号。99.副有罪,当相坐。相坐,一人犯法,株连他人同时治罪。100.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廪食:仓储的粮食。公家供给口粮。指公家供给的粮食。101.弋射海上。弋射,用绳系在箭上而射。102.前长君为奉车。长君:成年的公子。泛指公子。对他人长兄的尊称。103.扶辇下除,触柱折辕。除,殿阶。104.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祠,是为纪念伟人名士而修建的供舍(相当于纪念

44、堂)。这点与庙有些相似,因此也常常把同族子孙祭祀祖先的处所叫“祠堂”。祠堂最早出现于汉代,据汉书·循吏传记载,“文翁终于蜀,吏民为立祠堂。及时(指诞辰和忌日)祭礼不绝。”东汉末,社会上兴起建祠抬高家族门第之风,甚至活人也为自己修建“生祠”。由此,祠堂日渐增多。(本文,祠意思为“祀”)后土,后土皇地祇,又称厚土娘娘。源于母系社会自然崇拜中的土地与女性崇拜。全称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祇,是道教尊神“四御/六御”中的第四位天帝,她掌阴阳,滋万物,因此被称为大地之母。相传她是最早的地上之王。后与主持天界的玉皇大帝相配台,为主宰大地山川的的女性神。宦骑,侍卫皇帝的骑马的宦官。黄门驸马,宫中掌

45、管车辆马匹的官。【引申】驸马驸马,中国古代帝王女婿的称谓。又称帝婿、主婿、国婿等。因驸马都尉得名。汉武帝时始置驸(副)马都尉,驸,即副。驸马都尉,掌副车之马。到三国时期,魏国的何晏,以帝婿的身份授官驸马都尉,以后又有晋代杜预娶晋宣帝之女安陆公主,王济娶司马昭(文帝)之女常山公主,都授驸马都尉。魏晋以后,帝婿照例都加驸马都尉称号,简称驸马,非实官。以后驸马即用以称帝婿。清代称额驸。105.来时太夫人已不幸。太夫人,汉制,列侯之母称太夫人。后来凡官僚、豪绅的母亲不论在世与否,均称太夫人。其官职,在家中最大。不幸,对去世的委婉说法。【引申】不同阶层对妻子的称谓礼记中记载:“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

46、大夫曰孺人,士曰妇人,庶人曰妻”。106.加以老母系保宫。保宫,汉代囚禁大臣及其眷属的处所。107.且陛下春秋高。春秋高:年纪老。108.位列将,爵通侯。通侯,爵位名,秦代置爵二十级,最高一级叫彻侯。汉朝继承秦制,后因汉武帝名彻,避讳改为通侯。109.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斧钺,斧钺,是古代酷刑中的一种,意思是用斧钺劈开头颅,使人致死。另外,斧钺在上古代还是用于作战的兵器,而且是军权和国家统治权的象征。 (十四)张衡传110.后汉书后汉书是一部由我国南朝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的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书中分十纪、八十列传和八志(

47、司马彪续作),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东汉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共195年的史事。【引申】史书体例史书体例,主要有六种:    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的有关历史事件,如左传。     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如史记。    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首创于南宋的袁枢。如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    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如战国策。    通史:不间

48、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史记。    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     以上六种史书体例是按不同标准划分的,实际上同一史书可能同时属于多个不同史书体例。如史记属于纪传体、通史;三国志属于纪传体、国别体、断代史。111.游于三辅,因入京师。三辅,汉朝以京兆尹(原为官名,汉朝也作政区名)、左冯翊、右扶风为三辅。112.观太学。太学,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天人三策”,“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于京师长安设立太学。到了汉代,在京师设太学,为中央官学、最高学府,太学祭酒

49、兼掌全国教育行政。隋代以后改为国子监,而国子监内同时也设太学。113.遂通五经。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五部经书。114.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后代,“孝廉”这个称呼,也变成明朝、清朝对举人的雅称。公府,古代官署名。三公(太尉,司徒,司空)的官署,属中央一级的机构。115.安帝雅闻衡善术学。术学,古代关于天文、历法等方面的学问。116.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公车,汉代官署名。因汉代曾用公家车马接送应举的人,后便以“公车”泛指入京应试的举人或代指举人进京应试。如一八九五年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康有为联

50、合各省在京会试举人联名上书,即称“公车上书”。也指入京请愿或上书言事。太史令,也称太史,官职名,相传夏代末已有此职。西周、春秋时太史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编写史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祭祀等,为朝廷大臣。秦汉设太史令,职位渐低。魏晋以后修史的任务划归著作郎,太史仅掌管推算历法。隋改称太史监,唐改称太史局,肃宗时又改为司天台,五代同。宋代有太史局、司天监、天文院等名称。辽称司天监,金称司天台。元代改称为太史院,与司天监并立,但推步测算之事都归太史院,司天监仅余空名。明、清两代,均称钦天监;至于修史之事则归于翰林院,所以对翰林亦有“太史”之称。117.后数日驿至。驿,旧时供传

51、递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换马的地方,亦指供传递公文用的马。118.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帷幄:指室内悬挂的帐幕,帷幔。指帝王。天子居处必设帷幄,故称。借指天子近侧或朝廷。指天子决策之处或将帅的幕府、军帐。指谋臣或谋画之任。119.出为河间相。出,离开(朝廷)。京官外调,多为贬官。相,汉朝王国的相,职权相当于郡的太守。120.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豪右,豪族大户。右,右族,即豪族。秦汉时,豪族住在城市的右边,故称“豪右”。121.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下车,指官吏初到任。122.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视事,旧时指官吏到职办公。多指政事言。乞骸骨,封建社会,大臣老了请求辞职为“乞骸骨”,意思

52、是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引申】移疾移疾,犹移病。旧时官员上书称病。多为居官者求退的婉辞。 必修五 (十五)归去来兮辞123.亲故多劝余为长吏。长吏,地位较高的官员。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秩四百石至二百石,是为长吏。”124.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三径,亦作“三迳”。意为归隐者的家园或是院子里的小路。晋·赵岐三辅决录·逃名:“蒋诩归乡里,荆棘塞门,舍中有三径,不出,唯求仲、羊仲从之游。”后因以“三径”指归隐者的家园。 (十六)滕王阁序125.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分野,古人用天上二十八星宿(列星)的方位来区分地面的区域,某个星宿

53、对着地面的某个区域,叫做某地在某星的分野。126.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徐孺,名稚,字孺子,南昌人,东汉时名士,家贫,常亲自耕种,德行为人所景仰。当时陈蕃为豫章太守,素来不接待宾客,专为徐稚设一榻,平时挂起,只有徐稚来访才放下。因此后世有“下榻”的说法。榻,狭长而低矮的坐卧用具。127.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棨戟,有套的戟,古时官吏出行时用做前导的一种仪仗。128.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十旬休假,古代官员休假制度,最早出现在西汉时期。那时,政府官员也有休息日,叫做“休沐”。这是因为,官员休息那天要沐浴更衣,每五日返家休沐,称作“五日休”。东汉时,这个制度又有了放宽。史记·百万君

54、传载:“官员每五日洗沐归谒亲。”它规定官员不但可以洗澡更衣等,还可以回家看望老小、夫妇团聚。   到了唐代永徽之年,改为“旬休”,官员每10天休息一天,分为上旬、中旬、下旬,当时叫做上浣、中浣、下浣。“浣”也是洗头洗身的意思。129.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闾阎,原指古代里巷内外的门,后泛指平民老百姓。【引申】闾左闾左,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闾,贫者居住闾左,富者居于闾右,秦代指主要由雇农、佃农等构成的贫苦人民。钟鸣鼎食之家,古代豪门贵族吃饭时要奏乐击钟,用鼎盛着各种珍贵食品(敲着钟,列鼎而食)。故用“钟鸣鼎食”形容权贵的豪奢排场,旧时还形容富贵人家生活奢侈豪华。130

55、.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浦,水滨。【引申】南浦南浦,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别之所。屈原九歌·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范成大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131.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响遏行云,出自列子卷五汤问:“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132.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睢园,汉梁孝王刘武营建的游

56、赏廷宾之所,即梁园,又名兔园、修竹园。彭泽,指代陶渊明。【引申】陶渊明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133.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邺(今河北临漳),指曹魏兴起的地方。曹植曾在这里作过公宴诗,诗中有“朱华冒绿池”的句子。朱华,荷花。临川之笔,指谢灵运,他曾任临川内史。【引申】谢灵运谢灵运,原名公义,字灵运,小名客儿,世称谢客,以字行于世。南北朝时期杰出的诗人、文学家、旅行家。出身陈郡谢氏,为东晋名将谢玄之孙、秘书郎谢瑍之子。东晋时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