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新人教版必修3学案:1.3 宋明理学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高二历史新人教版必修3学案:1.3 宋明理学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高二历史新人教版必修3学案:1.3 宋明理学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高二历史新人教版必修3学案:1.3 宋明理学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高二历史新人教版必修3学案:1.3 宋明理学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3课宋明理学目标导航课程标准学习目标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1.依据魏晋南北朝和隋唐两个时期儒学发展历程,了解“三教合一”的背景和过程。2.理解并掌握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内容并比较其异同。3.认识宋明理学对我国封建社会的政治、思想、文化等的深远影响。一、三教合一1背景(1)汉武帝以后,儒学呈现繁盛之势。(2)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道教也在民间广为传播。2表现(1)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佛教吸收儒学精神,渐趋中国本土化。道教也受到儒学影响,主张“贵儒”又“尊道”。(2)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3)唐朝

2、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儒学大师韩愈提出复兴儒学。二、程朱理学1形成(1)背景:北宋时,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2)形成: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2思想主张代表人物时代思想主张程颢、程颐北宋(1)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理先物后(2)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3)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把知识、道德和天理联系起来朱熹南宋(1)天理是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2)“物”指天理、人伦、圣言、世故。“格物致知”的目的是明道德之善3.影响(1)程朱理学成为南宋以后

3、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2)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及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朝鲜形成“朱子学”学派。三、陆王心学1背景(1)明中期以后,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危机。(2)王阳明认为只有通过整治人心,才能挽救统治。(3)王阳明继承和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成为心学的集大成者。2主张南宋陆九渊明朝王阳明哲学观“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心”即“理”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认识论认为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3.影响(1)明朝中期以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2)宋明理学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

4、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易错提醒(1)三教合一并不是三教相互融合: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的地位只是受到佛教、道教的冲击,其统治地位发生动摇,但并未失去。“三教合一”的主张并不是要求“三教”合为“一教”,而是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2)“格物致知”和我们通常所说的“实践出真知”意思不同。“格物致知”认为“理”是先天存在的,接触世间万事万物是为了加深对“理”的体验和理解;“实践出真知”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得出事物发展的规律,即“真知”并不是先天存在的,而是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3)理学真正成为主流思想是从南宋开始的。理学对后世的最大影响并非是“理”“气”等深奥的哲理

5、,而是儒学的普及化、通俗化。汉代儒学强化了君为臣纲,宋代的理学不仅强化了君为臣纲,而且使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深入人心,将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推广到全社会每一个家庭中。(4)理学是儒学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体系,是儒学发展的一个新阶段,而非独立于儒学之外的新的哲学流派;心学是理学的一个流派,也并非独立于理学之外的新哲学。概念阐释“三纲五常”儒家认为,社会是由五种伦常关系组成的:君臣、父子、夫妇、昆弟、朋友。董仲舒从中选出君臣、父子、夫妇三项,提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三种等级规范和仁、义、礼、智、信的五种道德标准后,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它有利于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朱熹认为,道的内

6、涵是“三纲五常”,只有达到仁者境界,将儒学价值化为自己真实的精神支柱,才算得道。轻巧识记1宋明理学2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主题一程朱理学史料一天理云者,这一个道理,更有甚穷已。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二程遗书史料二“未有天地之先,毕竟先有理”,“有理而后有气,虽是一时都有,毕竟以理为主”,“天下未有无理之气,亦未有无气之理”。朱子语类史料三万物皆有此理,理皆同出一源。如为君须仁,为臣须敬,为子须孝,为父须慈,物物各具此理,而物物各异其用,然莫非一理之流行也。朱子语类史料四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二程遗书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朱子语类指:社会发

7、展有其自然、特定的规律,它不会因为尧的圣明而就存在,也不会因为桀的暴虐而就不存在。指: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指:世间万物都源于一个“理”,即天理。指:深刻探究、穷尽。(1)在对“理”的认识上,史料一、二有何共同点?(2)据史料三,分析在伦理观上,朱熹提出了怎样的主张。目的何在?有何积极性?(3)据史料四,分析在认识论上,二程、朱熹提出了怎样的主张。有何进步作用?提示:(1)理是万物的本原,是客观存在的。(2)主张:“三纲五常”即为天理。目的:适应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积极性:有利于协调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3)主张:“格物致知”。作用:对于探究科学知识

8、和规律,由浅入深、去粗取精地认知规律具有科学的指导意义。程朱理学的三大特点(1)进一步思辨化:宋明理学家们一方面吸收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一方面在传统儒学中寻找能够利用的因素,利用这些外来的和传统的文明成果,在消化吸收的同时,他们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富有特色的儒学概念,并给予系统的哲学论证。传统的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了哲学理论体系。这一富于思辨性的理论形态,表现在构建了从宇宙观、认识论、方法论、道德论、人性论到历史观诸方面都能相互统一起来的庞大而又缜密的理论体系。(2)更多地吸收了佛、道因素:宋明理学的佛道化表现为三个方面:其一是吸收借鉴佛教与道教

9、的形而上学,建构儒学伦理道德的形而上学;其二是借鉴佛道两家的传教谱系,创立儒家的传道体系,即儒学的“道统”;其三是把佛、道的禁欲主义思想吸收进来,把它作为理学的核心思想,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主张。(3)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理学家们讲究操守,强调气节,提倡“舍生取义”的精神。他们充分肯定精神生活、道德修养的重要,充分肯定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生的意义,力求达到崇高的精神境界。他们将道德作为本体,重建了人的哲学。主题二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及其影响史料一程朱坚认一草一木皆有理不仅如此,程朱以为须穷究事物内在之理。其说乃不免以物为外在,析心与理为二。王阳明认为其结果是心必将丧失其

10、方向与动力。阳明说,如其理外在于心,则亲没之后,吾心即无孝之理及孝亲之心。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史料二“格,至也。物,犹事也。穷推至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也。”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史料三“良知是天理之昭明灵觉处,故良知即天理。”“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王阳明传习录指:王阳明更强调内心的自省。指:要和事物加以接触,认识事物。指:是存在于人心中的天理,是人所固有的善性。(1)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对“理”的认识上,“程朱”与王阳明有何不同?有本质的区别吗?(2)据史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求“理”的方法

11、上,朱熹与王阳明有何不同?(3)根据上述史料,分析陆王心学与程朱理学关系如何?提示:(1)不同:“程朱”认为理是万物的本原,是客观存在的,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王阳明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理在心中,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没有本质区别。二者都承认理的存在,都为封建统治服务。(2)朱熹主张“格物致知”,深刻探究万物,明道德之善。王阳明主张“致良知”,通过内心自省,恢复良知本性。 (3)二者都属于宋明理学的范畴,是宋明理学发展的两个阶段;陆王心学是对程朱理学的发展和升华;共同为维护封建统治服务。比较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程朱理学陆王心学不同点本体论“理”是世界本原,理在心外“心即理也”,理在心

12、中体验方法格物致知反省内心、致良知哲学范畴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相同点内容都是儒学表现形式,继承孔孟“仁”“礼”思想实质都以儒家纲常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存天理,灭人欲”)影响(1)都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都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2)都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产生了积极影响一、理学对儒家思想的发展1理学家们吸收佛、道思想,以哲学思维考察人伦物理,补孔孟所未备,把儒学推向了一个新阶段。2理学对儒家学说的集大成作用。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融汇了历代学者对儒学的研究成果。3理学家们在思辨学术中的创见,使儒家思想正本清源。(1)

13、宋明理学达到了儒学思想发展史上的新水平。(2)它提出的范畴、命题以及所讨论的问题是新的。(3)它探究的学术理论的广度和深度是前所未有的。(4)这个学派是同政治密切联系的,是以治国安民、经世致用、稳定社会、协调关系、完善人的德性为最终目的的。4强调个人修行,比如“八条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对当今社会有一定道德启示作用。二、宋明理学对中国社会的双重影响1消极影响: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2积极影响(1)具有和谐意识。和平发展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小到家庭,大到民族、国家,都需要和谐的意识。(2)具有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对历代仁人志士胸

14、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的优良传统的形成产生过积极的影响,今天人们依然能从中得到启示。(3)崇尚道德,充分意识到道德对社会和人生的重要性。(4)强调力行。力行意识及其所体现的务实倾向和自强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随堂巩固1韩愈在论佛骨表中说:“夫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据此可知,韩愈主张()A援佛入法 B反佛崇儒 C融佛尊儒 D三教合一解析:选B。由“夫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明显可以看出韩愈反对佛教,大力提倡儒家学说,故

15、本题答案选B项。A项与材料中对佛的态度不符,而且法家思想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中的“融佛”明显与材料不符,D项三教合一与材料主旨不符。2理学的产生,标志着儒家思想已进入了哲理化、思辨化的阶段。下列有关“理”的理解,较为确切的是()A理就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B理是人生来就固有的思想观念C理是维护封建统治的伦理道德D理就是最高统治者的主观意志解析:选C。在社会上理是儒家伦理道德,是唯心主义的,A项错误;理是强加到人身上去的道德观念,并非生来就有,B项错误;宋明理学是维护封建伦理道德的,C项正确;理是最高统治者意志的体现,故D项错误。3朱熹有“扇子之理”说:扇子之物出现之前,已有扇子的道理;据此制作扇

16、子。朱熹以此论证()A三纲五常的合理性B格物致知C道家和儒家相容D理是万物的本原解析:选D。材料的意思是说具体的实物扇子是在制作扇子的理论之后才有的,即理先物后,朱熹在此阐释的是“理是万物的本原”的原理。4(2015·浙江学考)“某今说个知行合一,正是对病的药,又不是某凿空杜撰,知行本体原是如此。”语出一位著名思想家。他生活在()A北宋 B南宋C明代 D清代解析:选C。由材料中“知行合一”可以判断出这位思想家为王阳明,明朝人。故C项符合题意。5(2014·广东学考)“人心本自乐,自将私欲缚。私欲一萌时,良知还自觉。一觉便消除,人心依旧乐”,这首古诗反映了()A孟子的仁政思想

17、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思想C朱熹的理学思想D王阳明的心学思想解析:选D。材料体现克服私欲,通过“良知”实现“人心依旧乐”,可见,这属于王阳明的心学主张。故D项正确。其余各项均与材料不符。6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相比,其重大发展有()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完成了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封建的伦理道德行为规范形成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A BC D解析:选A。宋明理学主张“存天理,灭人欲”,是对人性的扼杀,和人文主义思想背道而驰。故排除带的选项即可。故答案选A项。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他们这一派别认为“理”是永恒的、是先于世界而存在的精神实体,世界万物只能由“理”派生。这一思想主张诞生的社会文化背景是()A君

18、主专制统治不断加强B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C儒学受到佛教、道教思想的冲击并趋向融合D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程朱理学诞生的历史背景。A项是政治背景,B是经济发展状况,均排除;C、D两项属于文化领域的内容,但D项与材料无关,故答案为C。2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中称朱熹是“新儒家”的代表。这个“新”在思想上具体表现在()A“天人感应”和“大一统”B“水则载舟,水则覆舟”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把天理与人性有机结合,“存天理,灭人欲”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对理学进行了进一步的发展。A项是董仲舒的思想;B项是荀子的主张;C项是孟子的学说;D项是理学

19、的重要观点,符合题干要求。3南宋理学集大成者朱熹说:“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其所要表达的核心意思是()A“理”是世界构成的本原B三纲五常是先天存在的衡量标准C“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D“理”在社会实践中就是三纲五常 解析:选D。“宇宙之间一理而已”说明“理”是世界构成的本原,但这只是作为立论的基础而非核心,故A项错误;“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说明三纲五常是“理”的体现,故B项错误;“各得之以为性”说明“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但这只是为后面的结论做铺垫,故C项错误;“其张之为

20、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说明“理”在社会实践中就表现为三纲五常,故D项正确。4下面是某同学总结的宋代理学示意图,表格空白处应填写为()A致良知 B存天理,灭人欲C三纲五常 D格物致知解析:选D。致良知属于王阳明的主张,而示意图空白处属于程朱理学,故A项错误;读示意图,“反省内心”为陆王心学探求理的方法,所以空白处应为程朱理学探求理的方法,“存天理,灭人欲”不属于求理的方法,故B项错误;三纲五常是汉代董仲舒提出的,与示意图不符,故C项错误;“格物致知”是程朱理学求理的方法,故D项正确。5王阳明在传习录中载“人须在事上磨炼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这

21、一主张()A完全否定内心自省的认知途径 B强调以实践促进良知的发展C片面强调用良知指导实践D强调实践是实现良知的唯一途径解析:选B。由材料“若只好静,遇事便乱”,可知王阳明反对的是单凭内心自省的认知途径,但并非完全否定内心自省,故A项错误;由材料“人须在事上磨炼做功夫,乃有益”分析可知,王阳明强调以实践促进良知的发展,故B项正确;王阳明强调“在事上磨炼做功夫”,意在突出实践的作用,故C项错误;王阳明虽强调“在事上磨炼做功夫”,但未否定其他认知途径,故D项错误。6提出“致良知”“知行合一”的思想家是()A黄宗羲 B王阳明(守仁)C朱熹 D董仲舒解析:选B。明代思想家王阳明(守仁)提出了“致良知”

22、“知行合一”的主张,选择B项符合题意。7河南大学教授程民生说:“程朱理学把自然、社会、人生融为一体,使中国传统思维中有了很强的思辨色彩,这是一个了不得的成就,对后世有重大影响。”推动这种成就形成的主要因素是()A“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B把握“理”的方法主要是“格物致知”C“存天理,灭人欲” D“人天生具有良知,天理就在自己心中”解析:选A。本题需抓住关键句“程朱理学把自然、社会、人生融为一体”,A符合材料主旨。B、C无法体现此说法。D属于陆王心学,明显错误。综上,A符合题意。8“尔未看此花时,此花与尔心同归于寂。尔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

23、不在尔的心外。”这段话属于()A“天人感应” B“心学” C程朱理学 D朴素辩证法解析:选B。本题考查宋明理学王阳明心学。董仲舒提出了“天人感应”学说,认为天是万物的主宰,天子受命于天,与材料中“尔来看此花”不符,故A项错误;王阳明宣扬“心外无物”,与材料中“此花与尔心同归于寂”“便知此花,不在尔的心外”相符,故B项正确;程朱理学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与材料中“便知此花,不在尔的心外”不符,故C项错误;陆王心学认为“心”是万物的本原,材料中“便知此花,不在尔的心外”是唯心主义,没有涉及辩证法,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9中华文明灿烂辉煌,对保持国家的稳定和统一发挥了积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材

24、料一中国文化的精髓是什么?据我的看法,中国文化的精髓就是“和谐”。自古以来,中国就主张“和谐”。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季羡林说和谐人生材料二秦皇汉武统一中国,建立南北统一的文化,以诗经为代表的黄河文化和以楚辞为代表的长江文化互相融合为一,构成我们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主体,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文化进一步系统化,成为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并经过长期的积累、叠加、发展而成为汉民族的文化传统,决定着我们民族精神状况的内容和活动方向。到了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与中原文化和长江文化的交融是依赖于政治的统一不同,佛学的传入则是纯粹的文化运动。它与汉文化区别如此

25、之大,以致从佛教与儒家的冲突直到合一,其间经历了近千年。 张国光在历史的地平线上 材料三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理学家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约束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理学专求“内圣”的经世路线以及“尚礼义而不尚权谋”的致思趋向,将传统儒学的先义后利发展成为片面的重义轻利观念。应该看到,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张载庄严宣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顾炎武在明清易代之际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慷慨呼号;文天祥、东林党人在

26、异族强权或腐朽政治势力面前,正气浩然,风骨铮铮,无不浸润了理学的精神价值与道德理想。张岱年、方立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材料四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这是两汉的粗糙儒学所无法比拟的。理学家以儒家“圣人”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它摒弃佛道所宣扬的彼岸世界,不相信灵魂不灭、轮回转世之说,而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想,所以它是一种理性主义的哲学。马克垚世界文明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以诸子百家思想为例说明传统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地方。(2)

27、材料二中反映了中国古代两次文化融合分别在什么时期?各产生什么结果?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理学的新特点,并分析理学“重义轻利观”对中国社会的影响。(4)据材料四,指出理学的积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儒学由“粗糙”趋向“精微”的原因。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自古以来,中国就主张和谐。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再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即可。第(2)题第一小问由材料“秦皇汉武统一中国,建立南北统一的文化,以诗经为代表的黄河文化和以楚辞为代表的长江文化互相融合为一,构成我们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主体”“佛学的传入则是纯粹的文化运动。其间经历了近千年”进行

28、总结。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到汉武帝时儒家思想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到宋代,儒学和佛、道融合形成理学。第(3)题第一小问通过材料“理学家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约束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应该看到,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可知理学的新特点是把天理和人欲绝对割裂对立,提倡重义轻利,同时结合所学,可知理学也是儒、佛、道三位一体的。第二小问影响,应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进行概括。第(4)题第一小问从材料“理学家以儒家圣人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而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想”可知理学具有引导人们关注现实和有利于培养道德品质的作用,第二小问通过材料“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