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第13课4《树和天空》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2套.docx_第1页
统编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第13课4《树和天空》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2套.docx_第2页
统编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第13课4《树和天空》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2套.docx_第3页
统编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第13课4《树和天空》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2套.docx_第4页
统编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第13课4《树和天空》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2套.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课教案授课内容 :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第13.4课树和天 空授课班级:指导教师:授课教师:学 校:验。【思考6】有人认为树和天空中融会了宇宙间互相谐和与默 契的情怀。请谈谈你的看法。明确 这种看法有一定道理。树的意象不只是匆忙的人生和对 美的期待,还传达了诗人的感悟:宇宙间事物是互相谐和与默契的。 树在“灰色”的雨中也依然可以“汲取生命”,黑鹏也在园子里乐观、 欢愉地生活。在这里,雨天与晴天,春夏与秋冬,事物间没有冲突的 理由。阳光或者雨露,阴晴还是雨雪,物类间并没有相互冲突的必然 理由,因为默认了这是一种宇宙规律。甚至,对此还应持有迎取的态 度,迎取象征严冬的雨雪、迎取顽

2、强精神、迎取纯美。这正是宇宙间 的谐和与默契。【思考7】拓展阅读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名字(瑞典)特朗斯特罗姆我开着车,睡意袭来,停在路边一棵树下。蜷缩在后座,很快睡着了。多久?数小时。黑暗降临。突然惊醒,不知道我是谁。完全清醒,却不知我是何人。我在哪?我是谁?我只是在后座沉睡的那件东西,像布袋里的猫, 惊慌失措。我是谁?很久以后我才回过神来。我的名字回到我身边,像天使回到天空。一把小号,在城堡的高墙外吹响莱奥诺拉序曲(注),拯救我的脚步,沿着长长的楼梯奔来。我来了!是我!我至死也忘不了那十五秒,那地狱般的虚无。几英尺外的公路上, 汽车飞奔而过,车灯大开。(注)莱奥诺拉序曲是贝多芬为

3、歌剧菲岱里奥创作的序 曲,曲子结尾号声响起,自由的光辉照在主人公身上,代表着剧中人 物的解放。我的名字对你有什么意义(俄)普希金我的名字对你有什么意义?它会死去,像大海拍击海堤,发出的忧郁的汩汩涛声,像密林中幽幽的夜声。它会在纪念册的黄页上留下暗淡的印痕,就像用无人能懂的语言在墓碑上刻下的花纹。它有什么意义?它早已被忘记。在新的激烈的风浪里,它不会给你的心灵带来纯洁、温柔的回忆。但是在你孤独、悲伤的日子,请你悄悄地念一念我的名字,并且说:有人在思念我,在世间我活在一个人的心里。(有删改)问题:结合这两首诗歌,谈谈你对“名字”意义的理解。明确 对自己来说,名字是一种身份认同。它的存在相当于 在抚

4、慰人类的一个永恒的追问:我是谁?但一个人的名字也会被忘记, 自己一旦忘记名字。就会变成一个与自我无关的客体,就会生出恐惧。 就如名字里“那十五秒”对于“我”而言是地狱般的虚无。对他人来说“我”的名字就是一个符号,或是一道暗淡的印痕, 就像我的名字对你有什么意义中说的,不会给人“带来纯洁、温 柔的回忆”最多在他人“孤独、悲伤的日子”给他人带来些许的心灵 安慰。五、技法点拨一隐喻手法的运用【技法指引】探析隐喻手法能够较好地理解诗歌主旨。巧妙地使 用隐喻,对表现手法的生动、简洁、加重等方面起重要作用,比明喻 更加灵活、形象。树和天空即运用了隐喻手法。【本文分析】树立足于大地同时又指向天空,它诠释了生

5、命的深度与高度。但 是人们埋头于对土地的耕耘与掘进,却渐渐忽略了头顶上那片令人震 撼和心悸的星空,忘记了对未知的渴望、对神秘的欣赏、驻足静观与 默想,比如对宇宙一声纯粹而又唯美的惊叹!【迁移运用】半个多世纪前,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非常推 崇并常用来教育学生的一句名言是:“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 块去换一朵水仙花。”这里的“水仙花”是一种隐喻,那它比喻了什 么呢?请以“换一朵水仙花”为话题,写一段文字,300字左右。明确 用面包换一朵水仙花,可以使人抛却许多杂念,感悟人生 的真谛,得到精神境界的升华。尤其是一些富人,他们拥有享用不尽的 面包。倘若他们能拿出一些来换取水仙花,帮助那些需要帮

6、助的人, 也使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美国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便是如此。卡 内基梅隆大学和卡内基音乐厅则是他生命中两朵盛开的最艳丽的水 仙花。在卡内基功成名就之后,他便不再追逐名利,而是投入到慈善事 业中去。为了发展美国的科学、文学和美术事业,他创立卡内基协会; 为了使匹兹堡的工人阶级子女能得到良好的职业培训,他建立卡内基 梅隆大学;为了使普通百姓也能接受高雅艺术的熏陶,他投资建造卡 内基音乐厅他一生捐款4亿多美元,始终坚持着他的人生信条: 生意人的生涯应由两方面构成,一方面是为自己和家庭挣到足够的线, 另一方面是用额外的财产为社会服务。卡内基的经历是面包与水仙花 之间权衡的典范。在有了足够面包的

7、同时,不妨停下来看看周边的风 景,用一些面包来换取水仙花,将金钱化为无私的大爱;闻闻水仙花的 芬芳,感受帮助他人、奉献社会的喜悦;并把水仙花的香气传向人间, 让世间溢满真爱。六、明晰主旨这首诗歌主要探讨自我与周围世界的关系。“树与天空”的关系, 也就寓示着存在与无限、与永恒的关系。“我们”相互关爱与扶持着, 既在“天空”下积极地承受它的所有赐予和挑战,同时又对“天空” 怀抱着最虔诚的爱、敬畏以及等待。第四单元第13.4树和天空教案 第二篇教学目标1. 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及其在世界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2. 通过朗读全诗,感受诗歌丰富奇特的想象和朦胧的意境。3. 揣摩诗句的含意,通过想象,尝试进入

8、作者在诗歌中所创造的 那个奇异的世界。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特朗斯特罗姆的创作成就及其在世界文学 史上的地位。思维发展与提升:体会诗歌的写作特色,如奇特的想象、鲜明的 意象、朦胧的意境等。审美鉴赏与创造:鉴赏诗歌的意境美、想象美。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诗歌的多元主题,如自然的生生不息、人 与自然的关系、生命的奇迹等。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朗读全诗,感受诗歌丰富奇特的想象和朦胧的意境。难点:揣摩诗句的含义,通过想象,尝试进入作者在诗歌中所创 造的那个神奇的世界。课前准备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2、制作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生活如海,执着作舟,乘舟泛海,方知海之广阔。生活如山,执 着作径,循径登山

9、,方知山之高远。生活如歌,执着作曲,依曲而歌, 方知歌之美妙。山高不碍白云飞,虽海枯石烂,而此身尚存,此心永 不灭,因为我坚信:唯执着,方能造就最美风景。唯其执着,才会精益求精,才会马到成功。你看,那个奥地利的 卡夫卡,只是个银行职员,却笔耕不辍,创作了蜚声世界的变形记, 创作成了他活着的唯一目的,人生的唯一意义,那城堡变形记 中的主人公,其实就是他自己呀。瑞典诗人特朗斯特罗姆写作长诗画 廊时几乎花尽了十年光阴,就连诗有太阳的风景也断断续 续 用了七年的时光才创作完成,正是凭借这种执着的精神,他才摘取了 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二、写作背景1931年4月15 B,特朗斯特罗姆出生于斯德哥尔摩。三岁

10、时, 父母离婚,和母亲一起在斯德哥尔摩长大。而斯德哥尔摩群岛上的环 境是他诗歌的一个重要起点。他很早就对地理和科学,特别是昆虫学 产生了兴趣。十几岁时,对艺术表现出兴趣,开始弹钢琴,并很快接 触诗歌。在他的诗中,生活世界与大自然向来关系密切,无须附加理 智的连接,生活世界本身就是自发地发生的、具有大自然特征的显现 过程;自然本身就需要一个世界才能来照面,自然立足于存在的实体, 共在于人们生存的世界,与人们神秘的想象力。三、作者介绍20世纪最后一位诗歌巨匠一一特朗斯特罗姆特朗斯特罗姆(1931-2015),瑞典诗人,1954年发表诗集17 首诗,轰动诗坛,他一生共发表诗歌200余首,在2011年

11、获得诺 贝尔文学奖,理由是“他以凝炼、简洁的形象,以全新视角带我们接 触现实”。他善于从日常生活入手,把有机物和科学结合到诗中,把 激烈的情感寄于平静的文字里,被誉为当代欧洲诗坛最杰出的象征主 义和超现实主义大师。四、题目解说标题运用了隐喻手法。树立足于大地的同时又指向天空,它诠释 了生命的深度与高度。但是人们埋头于对土地的耕耘与掘进,却渐渐 忽略了头顶上还有着的那片令人震撼和心悸的星空,忘记了对未知的 渴望、对神秘的欣赏、驻足静观与默想等,更忘记了对宇宙纯美的惊 叹。五、层次结构本文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节:描写、感受一棵在雨中走动的树。第二节:描写、感受一棵夜晚静穆的树。六、全文分析1、请用

12、“/”给全诗标明朗读节奏。明确:一 棵树/在雨中/走动在倾洒的灰色中/匆匆走过/我们身边它有急事。/它汲取/雨中的生命就像/果园里的/黑鹏雨停歌。/树/停下脚步它/在晴朗的夜晚/挺拔地静闪和我们一样/它/在等待/那瞬息当雪花/在空中/绽开2、树和天空中,作者说“在倾洒的灰色中匆匆走过我们的 身边”,“我们”是谁?在诗中有什么存在意义?明确:“我们”是旁观者、见证人、陈述者,是自然生命律动的记录员。见证了树“在雨中走动” “有急事” “汲取雨中的生命” “停 下脚步”和“等待”的情形。即便在“灰色”中也依然可以“汲取雨 中的生命”,而那“果园里的黑鹏”更是一个关于生命的积极乐观又 欢愉的精灵。真

13、正健全的生命懂得享受自然的每一种赐予,于是在 “晴朗的夜晚”才有了它们“挺拔”的身姿。而支撑这一切的,除了 对宇宙规律的默认,更多的应该还是对那个雪花绽开的瞬息最为坚执 的等待! “雪花”在这里有着丰富的内涵,作为冬天的象征,它不可 避免地预示着寒冷,然而它又恰恰使强力的意志得到了最充分的凸显。 承续前文,它又是万物对宇宙规律一次充满自信的认可与迎取。3、特朗斯特罗姆的树和天空中,诗人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 树及其自然界,对此应如何理解?明确:诗人与树的视角有了转移,树的走动其实是诗人在树林里走动。 树在这里犹如无言的智者,通过写树把诗人的瞬间感受表达出来。诗 人感觉到了匆忙的人生,又好像黑鹏在树

14、下为“生命”躲雨。雨后天 晴,林子静谧。这优美情景,让诗人内心更宁静,焕发了诗人对美好 生活的期待。4、有人认为树和天空中融会了宇宙间互相谐和与默契的情 怀。请谈谈你的看法。明确:这种看法有一定道理。树的意象不只是匆忙的人生和对美的期待, 还传达了诗人的感悟:宇宙间事物是互相谐和与默契的。树在“灰色” 的雨中也依然可以“汲取生命”,黑鹏也在园子里乐观、欢愉地生活。 在这里,雨天与晴天,春夏与秋冬,事物间没有冲突的理由。阳光或 者雨露,阴晴还是雨雪,物类间并没有相互冲突的必然理由,因为默 认了这是一种宇宙规律。甚至,对此还应持有迎取的态度,迎取象征 严冬的雨雪、迎取顽强精神、迎取纯美。这正是宇宙

15、间的谐和与默契。5、在古今中外多如牛毛写“树”的诗作里,特朗斯特罗姆的这 首树和天空不得不令人叹为观止。特朗斯特罗姆是营造意境的大 师。树和天空的意境似乎也有点儿朦胧,仿佛关联着多方面的主 题,对此,你如何理解?明确:观点一:树是诗中的意象,它立足于大地,同时又指向天空,它 诠释了生命的深度与高度第13. 4课树和天空教学设计 第一篇【教材定位】树和天空是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第二课 的第四篇文章。这首诗歌想象十分奇特,意境似乎也有点儿朦胧,仿 佛关联着多方面的主题,如自然的生生不息、人与自然的关系、生命 的奇迹等;但又很难解读,不好把握。在阅读这首诗歌的时候,不要逐字逐句推敲索

16、解,而要运用想象, 尝试进入诗歌所创造的那个奇异的世界。尝试感悟“在雨中走动”的 树,“在空中展开”的雪花,所营造特殊意境。【教学目标】1. 了解特朗斯特罗姆的生平及其创作风格,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2. 鉴赏诗歌选取的独特意象,以及诗歌朦胧的意境。3. 思考诗歌所探索的自然、人、生命等主题。【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特朗斯特罗姆的创作成就及其在世界文学 史上的地位。思维发展与提升:体会诗歌的写作特色,如奇特的想象、鲜明的 意象、朦胧的意境等。审美鉴赏与创造:鉴赏诗歌的意境美、想象美。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诗歌的多元主题,如自然的生生不息、人 与自然的关系、生命的奇迹等。【教学重难点】观点二

17、:这里运用了隐喻,人们埋头于对土地的耕耘与掘进,却 渐渐忽略了头顶上还有着那片令人震撼和心悸的星空,忘记了对未知 的渴望、对神秘的欣赏,忘记了驻足静观与默想,更忘记了对宇宙纯 美的惊叹!七、中心思想树和天空主要探讨自我与周围世界的关系。诗歌中,“树和 天空”的关系,寓示着存在(人与自然)与无限、与永恒的关系。诗歌 通过对树和雨的描写,构成了朦胧、优美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对生命 的生生不息、人与自然的关系、生命的奇迹等多层次的思考,给读者 以启迪。八、写作特点1. 以简单的意象构建微妙的意境。构建起或动态十足或宁静神秘的意境。2. 以独特的视角展示深刻的思索。这首诗的视角,虽从“树”落脚,却又能反

18、诸人类自身,体现着 人类更深刻的关怀意识。3. 以凝练的语言呈现广阔的世界。诗歌虽然短,却有着广阔的容量,植物的魔幻力,灵魂的丰富性, 以及音乐的魅力,使读者在灰色的秋雨中领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九、补充资料诺贝尔奖诺贝尔奖,是以瑞典的著名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 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3100万瑞典克朗)作为基金 在1895年创立的奖项。在世界范围内,诺贝尔奖通常被认为是所有 颁奖领域内最重要的奖项。诺贝尔奖最初分设物理、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等五 个奖项,于1901年首次颁发。1968年,瑞典国家银行在成立300周 年之际,捐出大额资金给诺贝尔基金,增设“瑞典国家银

19、行纪念诺贝 尔经济科学奖”;该奖于1969年首次颁发,人们习惯上称这个额外 的奖项为诺贝尔经济学奖。诺贝尔奖以“诺贝尔奖基金会”每年的利息或投资收益授予世 界上在这六个领域对人类做出最重大贡献的人。截止至2019年,诺 贝尔奖共授予了 919位个人和24个团体,这其中4位个人以及1个 团体(联合国难民署)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1个团体(红十字会)曾三 次获得诺贝尔奖,故总计923次授予个人、27次授予团体。诺贝尔 奖包括金质奖章、证书和奖金。十、总结全文诗歌通过对树和雨的描写,构成了朦胧、优美的意境,表达了作 者对自然的生生不息、人与自然的关系、生命的奇迹等多层次的思考, 给读者以启迪。布置作业

20、请以树和天空为意象,运用象征或想象的手法,写一段250字左 右的抒情片段。鉴赏诗歌选取的独特意象,思考诗歌所探索的自然、人、生命等 主题。【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你见过在雨中行走的树吗?你看到过雪花在空中绽放吗?你对这 个世界的想象,开始于什么时候?又在何时,停止了?也许,这种思 考,本应贯穿我们的一生。今天,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思考,走近特朗 斯特罗姆的树和天空。二、知人论世1. 了解作者特朗斯特罗姆(1931-2015),瑞典诗人,1954年发表诗集妇7 首诗,轰动诗坛。共发表诗歌200余首。在2011年10月6日获得 诺贝尔文学奖,理由是“他以凝炼、简洁的形象

21、,以全新视角带我们 接触现实”。善于从日常生活入手,把有机物和科学结合到诗中,把 激烈的情感寄于平静的文字里,被誉为当代欧洲诗坛最杰出的象征主 义和超现实主义大师。2. 相关背景树和天空出自诗集完成一半的天堂。诗集完成一半的 天堂发表于1962年。在1960年到1966年期间,特朗斯特罗姆的事 业被分为鲜明的两部分:一面是心理医生,另一面则是年轻而富有名 气的诗人。特朗斯特罗姆所处的时代,虽然在他的近邻以至整个世界 发生了许多惊天动地的事情,但瑞典是一个中立国家,长期以来政治 稳定,社会经济发展平稳,人们过着悠闲的“福利生活”。他有足够的 时间面对大自然一一波罗的海的岛屿、落日、船帆,瑞典的车

22、站、村 庄、树林、雪橇等等一一沉思,因而他的诗歌有着某种东方式的顿悟 色彩,而意象的新奇,来自他的难度写作理念和在艺术上不懈的努力。3. 解题 树、天空,诗歌中的主要意象。4. 自然观念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诗歌用平凡的意象展示神秘性与生命力,描 绘了一幅至幻至美的宇宙世界图景。他诗中的世界图景有印记着北欧 奇异怪美的自然图景,也有工业文明入侵之下的工业图景,还有在现 代主义社会浪潮下的展现出来的社会图景。在对每一个图景的描绘中, 都体现着诗人面对现代社会做出的深刻思考与抵抗救败。藉由诗歌, 诗人试图做一个祛魅社会的“返魅者”。5. 人物评价 通过凝练、透彻的意象,为我们提供了通向现实的新途径。(

23、瑞 典文学院评) 他的作品语言风格简洁凝练,意象奇特而精准,带有禅意,有 中国唐诗的意蕴。(翻译家李笠评) 特朗斯特罗姆把象征主义、表现主义、印象主义与传统的欧洲 抒情诗结合了起来,并体现了他的宗教信仰所带来的某种宁静。(诗人北岛评)三、初读感悟(一) 预习检查1. 明确字音。汲取(jl) 黑鹏(11) 瞬息(shun) 绽开(zhan)2. 解释词语。汲取:吸收;摄取。瞬息:一眨眼一呼吸的短时间。(二) 初读课文。【思考1】阅读这首诗,将下面图中处填写完整。树雨中走动雨停静静地闪现明确汲取生命停下脚步等待雪花四、文本研究【思考1】分析意象,理解内容1. 树和天空一诗中,所选取的意象“树” “

24、天空”“我们”, 有怎样的象征义?明确 (1) “树”是立足于大地同时又指向天空的最隆重和充 分的表示,是生命的主体,是积极向上、蓬勃生长的生命的代表。(2) “天空”是“树”(自然生物)和“我们”(人类)存在共同的 家,代表着自然界。所有生物既在“天空”下积极地承受它的所有赐 予和挑战,同时又对天空怀抱着最虔诚的爱、敬畏以及等待。(3) “我们”在这里代表人类与自然等存在,“我们”既是自然 的旁观者和见证者,也是自然的参与者和存在者,“我们”相互关爱 与扶持着。2. 这首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谁?有什么特点? “我们”起什么 作用?明确(1)抒情主人公是树。(2)诗中的树有超越了人的自觉和主动性

25、。在雨中,树在“走动”“有急事”“汲取生命”;雨停后, 树“停下脚步”和“等待”,它有对生命自觉自为的争取与充盈。(3) “我们”在这里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见证人、陈述者,是目睹 了自然生命律动的一个记录员。3. 诗的最后写树与“我们”都在等待“雪花在空中绽开”,那 么,“雪花”在这里有什么寓意?明确 “雪花”在这里有着丰富的蕴涵。作为冬天的象征,它 预示着寒冷,然而它又恰恰突显生命的强大意志。另外,“雪花”也 象征着一个洁白澄净的纯美境界,一种超越了世俗功利、摆脱了欲望 和俗物的牵绊、万物融和无间、和谐共存的世界。4. 这首诗的前后两节营造的意境有何不同?在内容上有怎样的 关系?明确 第一节

26、写“雨中走动”“匆匆走过”“有急事” “汲取 雨中的生命”的树,“倾洒的灰色”,充满生命的搏击、忙碌、成长 的感觉,营造出一种动感十足的意境。第二节写雨停树静,营造出一 种朦胧、静谧的意境,以静为特征。这首诗的前后两节有着层次与境界上的相承与递进。前者充溢着 生命的搏击与律动,代表着自然间一种积极向上的活力。而当“雨停 歇”,世界便进入一种行动后的安宁、强力后的静谧。那曾因为“有 急事”而“匆匆走过”的躯体,也终于有了夜空下神圣而静穆的“挺 拔”闪现。经历过生命的奔波与成长,心中对未来又充满一种美好的 期待。【思考2】分析艺术手法1. 树和天空想象奇特,意境朦胧,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明确 树在

27、这里被作为生命主体,取得了超越于人的自觉性和 主动性。虽同处雨中,但是“走动”“有急事”“汲取雨中的生 命”“停下脚步”和“等待”的却首先是树而不是人。“我们”在这 里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见证人、陈述者一一一个同路人。而“我”(如果可以这样推测诗人的话)则更是仅仅作为“我们”的一个代言 人而已,仅仅是目睹了自然生命律动的一个记录员。(然而这里并不 是要走向另一个极端去重树轻人,只是因为自然只以其存在表示自己, 而人还有使用文字的能力)树在这里有行动(“走”)、有计划(“有 急事”)、有对生命自觉自为的争取与充盈。甚至还有着它的宗教般 的静观和对于未来一种唯美的期待。2. 树和天空这首诗最显著的

28、修辞手法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明确 拟人。作者将一切都拟人化了。树怎么会走动,怎么会停止脚步?其实明明是人在走动,人在某一刻停住了脚步。这样写, 就让整个林子披上了一层神秘的罩纱,一下子,将夜雨中林子的寂静 及一种看不见的生长(树木在雨中汲取生命),都呈现在我们的眼前。【思考3】诗题为“树和天空”,而“树”在诗中体现的比较突 出,“天空”是怎样体现出来的?怎样联想和理解“树和天空”之间 的关系?明确 诗中“树”这一意象是突出的,而“天空”其实也是 无处不在的。除了第二节末句中直接提及“天空”夕卜,第一节中的 “雨”“倾洒的灰色” “果园”“黑鹏”、第二节中的“晴朗的夜 晚”“静闪”等意象或词语,都代表着“天空”的存在。其实,“树” 本身就扎根大地而指向“天空”。“树”和“天空之间的关系:自我与周围世界的关系;存在(人 与自然)与无限、永恒的关系。“树”是和“我们” 一样的生命个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