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十四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1.图1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团长乔冠华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开怀大笑的情景。他开怀大笑是因为( )A.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苏联建交B.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C.中美联合公报在上海发表D.中日邦交正常化实现2.下图被称作是20世纪70年代初“两位历史巨人之间的握手”,其中“握手”的原因正确的是(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苏关系恶化的加剧美国遏制中国政策的失败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中国借鉴美国的管理经验 A.
2、 B.
3、0;C. D. 3.由中央新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共十二集,每一集的标题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外交特点。其中能够反映新中国20世纪70年代外交特点的标题是 A. “另起炉灶”“分道扬镳”“播种友谊”
4、0; B. “斗智斗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转”C. “另起炉灶”“跨洋握手”“扬眉吐气” D. “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4.下图为1972年毛泽东主席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这一历史事件表明( )A. 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5、160; B. 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C. 中美两国从此消除分歧达成一致
6、160; D. 两极格局从此结束5.20世纪70年代,反映中国政府重视并恰当处理大国关系,使中国外交出现重大突破和转机的历史事件是( ) 中国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正式建交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帮助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双方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A. &
7、#160; B.
8、; C. D. 6.新中国成立后,面对错综
9、复杂的国际形势,叶剑英援引历史典故说:“魏、蜀、吴三国鼎立,诸葛亮的战略方针是东联孙吴,北拒曹魏,可以参考。”这一外交思路最有可能出现在20世纪( ) A. 50年代初期 B. 60年代初期
10、0; C. 70年代初期 D. 80年代末期7.1969年,中国元帅们在讨论国际局势时,认为中国可以参考魏、蜀、吴三国鼎立时诸葛亮的战略方针“东联孙吴,
11、北拒曹魏”。他们的认识( ) A. 是“一边倒”政策的延续 B. 符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C. 是基于“
12、中苏美三分天下势均力敌”的判断 D. 与70年代中国外交政策的理念一致8.尼克松在其对外政策的报告中说:“中国人是一个传统的生气勃勃的民族,不应该继续孤立在国际大家庭之外,从长远来说,如果没有这个拥有7亿多人民的国家的力量,要建立稳定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他讲这番话的主要目的是: A. 歌颂中华民族的伟大
13、160; B. 说明美国与中国发展关系的必要性C. 主张建立和平相处的国际关系
14、 D. 阐明中国对稳定国际秩序的重要性9.40年前,法新社曾这样评论某事件,说它是“改变世界的一周”。同时埃及开罗金字塔报也评论说:“西方帝国封锁新中国的神话破灭了,这是亚非人民的伟大胜利!”这些评论针对的事件最可有能是 A. 苏联第一个与中国建交
15、; B. 中美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C. 中日正式建交
16、 D. 中美正式建交10.下图是1972年4月美国“关心亚洲学者委员会”(CCAS)友好访华代表团制发的纪念章,对其解读正确的有( )它鼓舞了中国的抗美援朝战争
17、 反映了中美两国间关系的解冻体现出该组织鲜明的政治倾向 成为中关两国正式建交的标志 A.B.C.D.11.1972年,中日关系实现正常化的直接原因是( ) A.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18、 B. 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C. 中国放弃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D. 受中美关系改善的影响12.奥巴马执政百日一文对
19、中美关系的概述:美国是中国之民国立宪的榜样、二战抗日的盟军、朝鲜战争的对手、七十年代制衡苏联的新盟友、改革开放的模仿对象,九十年代制裁中国的牵头人,世贸组织的介绍者,台湾现状的维持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总统制朝鲜战争是冷战背景下的局部“热战”制衡苏联是中美关系正常化的重要因素美日的干涉是中国分裂的重要国际因素 A.
20、; B. C. &
21、#160; D. 13.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说:“尽管从我的愿望来讲,希望加紧实现日中两国邦交正常化,但根据以往的历史经验,如果时机不成熟,这种愿望也是不容易实现的。”1972年中日建交的时机“成熟”不包括( )
22、 A. 日本对二战的深刻反思B.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C. 中日民间交往的推动D. 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影响14.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华,周恩来在机场接机时说:“你的手伸过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啊!”有媒体曾对比撰文说:“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这次握手表明( ) A.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23、; B. 中国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
24、#160; D. 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15.1970年4月,一些日本商社接受了中国政府宣布的“四项贸易原则”;1973年3月,日本外务大臣福田赳夫表示,我们必须对九一八事变和19371945年中日战争期间所犯的一切错误“进行反省并向中国道歉”。这些行为( ) A. 有利于促进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
25、60; B. 是对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响应C. 表明中日两国积极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D. 受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
26、影响二、材料分析题(共1题;共20分)16.在风云变幻的世界政治舞台上,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中美关系历尽风雨,曲折前进。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新中国在建国初期所遇到的国际环境,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国家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和善意,一方面是美国为首的反动势力的敌视和侵略。新中国作为一个新型的国家,要为抛弃旧中国的外交传统,建立新中国独立、自主、平等的对外关系而努力。中国外交史材料二:当基辛格在中国执行第二次波罗行动时,联合国大会正在就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成员国的问题进行表决。早在8月,我们支持“两个中国”的想法。不过我早在春天就了解到,反对接纳北京的传统投票集团无可挽回地
27、瓦解了。尼克松回忆录材料三:1972年2月21日,周恩来总理与尼克松总统的握手,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1)材料一中“新中国在建国初期所遇到的国际环境”的突出特点是什么?新中国“抛弃旧中国的外交传统”制定了怎样的外交方针(政策)?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反对接纳北京的传统投票集团无可挽回地瓦解了”的原因。 (3)材料三周恩来总理与尼克松总统的“握手”的背景是什么?对中美关系有何重要意义?此后我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具体表现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并指出导致中美关系变化的决定性因素。 三、综合题(共2题;共40分)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28、; 1969年1月,共和党人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当时正值美国面临着自二战结束以来最为严峻的形势。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危机的加深。使美国在苏联争霸中,日益处于不利的地位。1971年6月尼克松又在堪萨斯的一次讲话中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的看法。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并改善美国同苏联争霸中的不利处境,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一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摘编自方连庆战后国际关系史材料二 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跨出了改善中美关系的第一步。2月28日,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这是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标
29、志着中美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这对世界形势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后,双方的贸易、科技和文化往来逐渐增多。与此同时,为进一步促进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中美双方政府官员也在进行不断接触。摘编自谢益罡中国外交史材料三 二战结束后,日本政府长期执行追随美国、歧视中国的政策。50年代以来,随着中日两国民间贸易和人员往来的增多,日本各界人士要求恢复中日邦交的呼声越来越高。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对日本产生极大的震动。日本把美国的这种举动视为“越顶外交”。1972年9月29日,中日两国建立外交关系。摘编自王圣心当代国际关系 材料四 田中首相来我国访问,解
30、开了中日关系史上新的一页。在我们两国的历史上,有着两千年来的油耗往来和文化交流值得我们珍视。但是,自从1894年以来的半个世纪中,由于日本军国主义者侵略中国,使得中国人民遭受重大灾难,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样的经验教训,我们应该牢牢记住摘自周恩来政论选 (1)据材料一,概括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一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关键问题是什么?怎样理解联合公报的发表是中美关系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3)就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日本对美国“越顶外交”的举动作何反应?分析日本对华政策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重大改变? (4
31、)综合材料三、四并结合甲午战争以来中国百年史,试从日、中两方面解释周恩来所指出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含义。 18.外交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加强对外交往有利于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朝贡外交是中国古代王朝特有的一种外交体系自商周以来,中原王朝都直认为自己居天人之中,是“天朝上国”,凡要与中原王朝建立关系、展开外交者,必须以朝贡方式进行朝贡外交走进历史博物馆同列强将不平等条约强加在中国头上分不开,也就是说,是不平等条约迫使当时的中国政府不情愿地接受了现代外交。不平等条约的另一面:推进中国融人全球化历史进程材料二
32、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与毛泽东、周恩来等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一起,共同打破了中美两国关系的“坚冰”,成为20世纪影响国际关系格局的最深远事件之 周正平、刘东凯冀朝铸:见证中美关系史上关键时刻国方面分析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中国领导人开始接受国际贸易中“国际分工”的理念,认识到在国际市场上开发自身“比较优势”的重要性。东亚“四小龙”的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为中国提供了效仿的榜样。中国几乎同时与所有的国家改善关系,加强了与世界市场的交往和联系。摘编自郝雨凡中国对外经济政策50年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朝贡外交
33、的特点。简要分析近代前期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与建国初期相比,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美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80年代以来“中国几乎同时与所有的国家改善关系”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就如何处理国与国间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B 【解析】【分析】材料“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恢复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合法席位的提案得以通过,是中国外交史上的重大突破,所以乔团长要开怀大笑;A项是1949年,排除;CD项是1972年,排除。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
34、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恢复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合法席位的提案得以通过,进而得出结论,难度较小。2.【答案】A 【解析】【分析】结合20世纪70年代的时代背景分析,都符合当时的特点。借鉴美国的管理经验,应该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事情了。故选A。3.【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建国初期中国积极倡导推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并一直坚持至今,“另起炉灶”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中国外交的具体方针,“分道扬镳”反映出60年代与苏联关系的破裂,20世纪70年代随着中美关系的正常化,出现了建国后的第二次建交热潮,“扬眉吐
35、气”“跨洋握手”和“冰释雪融”能准确反映出这一时期的特征,所以答案选D,A B C三项与题意特征不符。【点评】新中国20世纪70年代外交取得重大突破,这些外交成就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中美建交;中日建交,当然外交成就也折射出当时国际政治力量的对比。如“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包括共产党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材料中被称为“转折点”的事件发生在 (A)A1971年 B1972年
36、0; C1978年 D1955年4.【答案】A 【解析】【分析】B不对, 1978年中美两国发表了中美建交公报:“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1979年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C不对,中美两国仍有分歧和矛盾,中美关系在曲折中发展。D不对,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是1991年苏联解体。A符合题意。【点评】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访问中国, 28日在上海发表中美联合公报,宣布中美双方依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美国承认“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的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
37、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样中美两国开始走向关系正常化。5.【答案】C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20世纪70年代”“处理大国关系”“重大突破和转机”和所学知识判断。20世纪70年代的中日建交、中美关系正常化属于处理与大国的关系,并使得中国外交出现重大突破和转机,故,正确,应选C项。中国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属于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外交政策;日内瓦会议召开于1954年,这些与题干中“20世纪70年代”不符,故,错误。【点评】试题主要考查中美、中日关系,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注意把握中美、中日关系改善的历史影响。6.【答案】C 【解析】【分析】1969年初,由于美国实力下
38、降,尼克松想通过改善中美关系,开展“均势外交”,调整其亚洲政策。当时中苏关系恶化,中国北部面临苏联军事威胁。中国从调整中、美、苏大三角关系的外交战略需要出发,在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形成了 “美要利用中苏矛盾,苏要利用中美矛盾,我应有意识地利用美苏矛盾”的外交新思路,以缓和中美关系,牵制苏联。所以材料中的“东吴”指美国,而“曹魏”指苏联。故选C。50年代初期我国的外交特点是“一边倒”,不符合题意,排除A;60年代初期我国外交的特点是“一大片”,不符合题意,排除B;80年代末期我国外交政策的特点是不结盟,不符合题意,排除D。故选C。【点评】外交政策以国家利益为转移,深受国内外形势的影响。本题的关
39、键信息是“北拒曹魏”,实际暗示我国与苏联的关系交恶,以此为突破口,容易判断选C。7.【答案】D 【解析】【分析】据材料提到,1969年,中国可以参考魏、蜀、吴三国鼎立时诸葛亮的战略方针“东联孙吴,北拒曹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中苏关系恶化,中美关系有缓和的趋势,这与70年代中国外交政策的理念一致,故D正确。“一边倒”政策是与苏联结盟,不符合材料信息,故A排除。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在两极格局结束后,故B排除。当时国际格局不能说“中苏美三分天下势均力敌”,故C错误。【点评】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头三十年中,美国并没有正式承认这个政府。美国继续与在台湾的中华民国政府保持外交关系,并
40、承认中华民国政府是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美国建交的可能性也随之完全破灭。1960年代末,美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导人都意识到,改善双边关系符合两国的共同利益。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尼克松返国前中美共同签署了上海公报,在1979年1月1日的中美建立外交关系联合公报中,美国宣布断绝与台北的外交关系,转而承认北京。美国再次重申上海公报中所提到的一个中国政策,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8.【答案】B 【解析】【分析】分析题干,注意联系所学史实,理解题干主旨,在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劣势的情况下,美国急需改变中美关系,所以这段话主要是在强调美国应该与中国发
41、展正常关系,其它选项与题干没有直接关系,答案为B。9.【答案】B 【解析】【分析】提取材料当中的关键信息,“西方帝国封锁新中国的神话破灭了”,联系所学的知识可知,中美关系的改善,打破了长期以来美国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我国外交出现了新局面;促使更多国家和地区与中国建交,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揭开了中美关系的历史新篇章,对亚洲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重要意义。故此题应选B项。【点评】此题为程度型选择题(最佳选择题)。选项与题干隐含着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在各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其他选项虽有一定道理,但因不够全面或处于次要地位或不合题意而不能成为最佳选项。题干求答项前后,多有“
42、最主要”、“最重要”、“主要”、“根本”等表示程度的副词或形容词。先根据题干要求,确定好题目的逻辑思维关系。题干与选项之间不是一种正、误关系或有、无关系,而是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确定“最佳”标准,进行判断。在此基础上,运用优选法,逐个比较、分析备选项,找出最佳答案。谨防以偏概全的错误,或者只见树木,不见森林。10.【答案】C 【解析】【分析】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材料徽章中“美帝国主义人民万岁”说明中美关系的解冻,徽章显然明显赞同美国的立场,故正确,选择C符合题意;抗美援朝是1950-1953年;中美正式建交是1979年,故排除。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读
43、图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图上的信息“美帝国主义人民万岁”,结合70年代中国的外交成就的相关知识,即可得出结论,难度不大。11.【答案】D 【解析】【分析】1972年,中美关系缓和化给日本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日本对美国越顶外交的震撼使得加快了与中国建交的过程;故选D。而A项是重要的原因,不是直接的原因;B项是在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后;C项错误,和中日建交无直接关系。【点评】新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取得了一些列的外交的突破:1971年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中国同美国关系正常化,1979年建立了外交关系;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等。中国逐渐是以大国的身份更加积极的参与国际事务。12.【答案】D 【
44、解析】【分析】依据所学,朝鲜战争属于“热战”的表现之一;题干所给材料中“七十年代制衡苏联的新盟友”表明制衡苏联是中美关系正常化的重要因素;题干所给材料中“台湾现状的维持国”表明美日的干涉是中国分裂的重要国际因素,故,正确,应选D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故错误。【点评】试题主要考查中美关系,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注意把握影响中美关系的因素。13.【答案】A 【解析】【分析】A由于日本国内对二战的反思不够,没有真正认识到应当承担的罪责,因此A项不是时机“成熟”的表现,符合题意。B1972年中日建交是由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C中日民间交往的推动,D特别是197
45、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B、C、D属于时机“成熟”的表现,但不符合题意,均排除。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说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和现实状况可知二战以来日本并未对战争进行深刻反思,迄今这仍 是日本与邻国关系不能深入发展的重要原因,难度一般。14.【答案】A 【解析】【分析】A题干里的“1972年2月”是解题的关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准确理解与运用。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72年尼克松访华之后,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故选A选项。B选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已经提出;C选项错误,1979年中
46、美才正式建交;D选项与此无关。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1972年2月是关键信息。15.【答案】A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中中日间经济贸易往来加强,同时日本对侵华战争进行了反思和道歉,正视历史,这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中日关系的正常化,故A项正确。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中日两国积极推进新型区域合作;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在题干所给材料中均没有涉及,故B,C,D项错误。【点评】试题主要考查中日关系,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二、材料分析题16.【答案】(1)两大阵营对峙局面逐步形成(美苏冷战对峙、两极格局形成)。独立自主和
47、平外交政策;实行“一边倒”方针。(2)第三世界的支持;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3)美国霸权地位面临苏联挑战;中苏关系恶化。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日建交;中美建交。(4)由对抗走向合作;国家利益。 【解析】【分析】第(1)问,由材料一“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国家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和善意,一方面是美国为首的反动势力的敌视和侵略”可得出“新中国在建国初期所遇到的国际环境”的突出特点是两大阵营对峙局面逐步形成。“外交方针”由所学知识得出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实行“一边倒”方针。第(2)问,依据所学知识得知,“反对接纳北京的传统投票集团无可挽回地瓦解了”指的是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其“原因”有第三世界的支持
48、、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等。第(3)问,“背景”,由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美国霸权地位面临苏联挑战、中苏关系的恶化等。“意义”是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表现”,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是中日邦交正常化。第(4)问,由材料一到材料三可以概括得出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是由对抗走向合作。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致中美关系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国家利益。故答案为:(1)两大阵营对峙局面逐步形成(美苏冷战对峙、两极格局形成)。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实行“一边倒”方针。(2)第三世界的支持;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3)美国霸权地位面临苏联挑战;中苏关系恶化。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日建交;中美建交。(4)由对抗走向合作;国家利益。【点评
49、】(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国家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和善意,一方面是美国为首的反动势力的敌视和侵略是关键信息。(2)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联合国会议,反对接纳北京的传统投票集团无可挽回地瓦解了等信息的归纳可以分析出原因,难度一般。(3)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1972年2月21日,周恩来总理与尼克松总统的握手说明中美关系的缓和,难度一般。(4)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答题时需要结合材料,避免泛泛而谈。三、综合题17.【答案】(1)原因: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危机加深;美苏争霸正处于不利阶段;世界向多极化趋势发展;中国成为世界
50、五个力量中心之一。(答对其中四点即可)(2)关键问题:台湾问题。转折点:中美两国结束长期敌对状态;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两国官方与民间往来逐渐增多。(答对其中三点即可)(3)反应:日本赶在美国之前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重大改变:中美两国关系的缓和;中日民间往来增多;日本各界要求恢复中日邦交;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4)日本:甲午战争及30年代的侵华战争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应深刻反省侵略历史;以史为鉴,珍爱和平。中国:甲午战争以来,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长期的反侵略斗争;铭记历史,开创未来。(言之有酌情给分)【解析】【分析】(1)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一中“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危机的加深。使美国在苏联争霸中,日益处于不利的地位”“为了适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我的社区个人工作计划
- 内部工程项目承包合同样本
- 出售车库定金合同样本
- 公司收押金合同样本
- 农村房顶维修安全合同标准文本
- 农村建房钢材合同样本
- 中介房产抵押合同标准文本
- 劳动教育贯穿计划
- 冰箱转让合同标准文本
- 农村大队部修建合同标准文本
- 2022年电子元器件贴片及插件焊接检验规范
- 周口市医疗保障门诊特定药品保险申请表
- 可下载打印的公司章程
- 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课件-水果拼盘 全国通用(共15张PPT)
- 污水池内防腐施工方案
- 海南省省直辖县级各县区乡镇行政村村庄村名明细居民村民委员会
- 简约喜庆元宵节介绍模板 教学课件
- 西藏林芝嘉园小区项目可研(可研发)
- summary-writing-概要写作-优质课件
- T∕CIC 049-2021 水泥窑用固体替代燃料
-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八单元《单元导读》教学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