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国家》随堂练习_第1页
新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国家》随堂练习_第2页
新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国家》随堂练习_第3页
新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国家》随堂练习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新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国家随堂练习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选择题1 .考古学家在西安半坡遗址中发现大量农具和贮藏食物的窖穴。窖穴中有碳化了的粟,粟为耐旱作物,适合在黄土地带生长。据此可以判断 ()当时我国已经出现原始农业先民能够因地制宜地种植作物半坡居民修建大量水利工程南方湿润气候有利于农业生产B.A.C.D.解析:选A依据题干关键词“窖穴中有碳化了的粟”可知已经出现原始农业,西安半坡遗址位于黄河流域, 黄河流域降水较少,气候干旱,半坡人最早种植粟,结合题干中“粟为耐旱作物,适合在黄土地带生长”得出因地 制宜种植农作物。不符合史实;半坡遗址位于我国北

2、方,错误。的历史信息是2. 后人根据神话传说绘制了大禹治水像(右图),通过图片能得到印证A.大禹治水,多次过家门而不入B.大禹用疏导法将洪水引入大海C.大禹建立夏朝,早期国家产生避D.耒相是当时重要的生产工具SWL解析:选D图片描述的是大禹手拿耒相,不能直接反映A、B、C三一 项。通过图片只能印证耒相是当时重要的生产工具,故选D项。3. 在商代内外服制度下商王与方国之间没有直接的隶属关系。周初封邦建国后,各封国视周王为“天下共主”并根据规定定期朝觐周王和缴纳贡赋。这表明()A.西周时期已经是官僚政治B.古代早期政治制度趋向成熟C.中央集权体制逐步形成D.商周遗留原始部族政治色彩解析:选B据材料

3、“周初封邦建国”可知推行分封制,是贵族政治而不是官僚政治, 故A项错误;从材料“商代内外服制度下商王与方国之间没有直接的隶属关系”到“各封国视周王为天下共主”可知古代早期政治制度趋向成熟,故 B项正确;中央集权制从秦朝建立,从材料“周初封邦建国”得出不是中央集权,故C项错误;D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排除。4. “天命”是商周时期的重要观念,商人认为“天命”不可转移,而周人则以为“皇天无亲,唯德是辅”, 故统治者为了获得“天命”,必须“敬天保民”。这表明周代()A.王权与神权相分离B.德治思想逐步形成C.天子权力有所下降D.对天的认识理性化解析:选B由“天命”可知商周时期王权具有神秘色彩,故A项错

4、误;由材料“皇天无亲,唯德是辅” “敬天保民”可知周代具有爱惜百姓的德治思想,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爱惜民力的德治思想而非天子权力及对天的理性认识,故C D两项错误。5. 1982年,北京人遗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通过如图可以判-1 - / 4新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国家随堂练习断北京人()北京人射空电!象图A.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C.会制造工具和种植水稻B.结成群体,共同劳动D.会建房屋和纺织缭丝解析:选B根据所学,北京人从事渔猎和采集,过着群居生活,与图片信息相符,故选B项。6.我国水稻栽培历史悠久,水稻作为

5、重要的粮食作物被列为五谷之首。袁隆平先生成功培育出优质杂交水稻,为人类解决“温饱”问题作出重大贡献。目前已知水稻种植最早出现于下列哪一地区?()A.黄河中游B.长江下游C.珠江三角洲D.辽河流域解析:选B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生活在距今约7 000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而河姆渡文化位于长江下游,我国由此成为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故选 B项。7 .传说中蕴含真实的历史信息。传说中“黄帝发明了陶器,炎帝发在距今约4 000多年的山东龙山文化遗址发现了一个陶杯(见右图),这说中的历史信息是()A.炎黄二帝热衷发明8 .中华文明起源于山东C.该陶器是黄帝作品D.先民已掌握制陶和酿酒技术思脂双耳杯

6、(酒器)明了酿酒”。考古学家一考古发现可以印证传解析:选D根据题干图片信息可知,在山东龙山文化遗址发现的陶杯属于酒器,这印证传说时代的先民已掌握制陶和酿酒技术,D项符合题意。8.我们知道“神农尝百草” “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宫室、车船,平定蚩尤乱”,主要是依据A.推理B.考古C.想象D.传说解析:选D在古史传说中,炎帝、黄帝是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相传,炎帝“尝遍百草”,黄帝“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宫室、车船,平定蚩尤乱”,故选 D项。9 . “芒芒禹迹,划为九州”;“夏有乱政, 而作禹刑”;“稣作城郭”。上述信息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禅让制形成B.王的出现C.早期国家诞生D.世袭制的确

7、立解析:选C “禹刑” “城郭”所指的法律和城墙等被看作国家机器,按地域而不是血缘关系划分版图是国家 区别于氏族的地方,因此上述信息主要反映了早期国家的诞生。10 .殷墟考古发掘中,曾经在一个坑内集中出土一千多把石刀,另有坑内出土440把石镰和78件蚌器,由此可推测商朝()(7分)-5 - / 4A.尚未进入青铜时代B.家庭手工业很发达C.农业采取集体劳作D.开始出现贫富分化解析:选C农具的集中保管反映了当时集体劳作的生产方式,故 C项正确;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出现青 铜器和贫富分化,故 A、D两项均不正确;家庭手工业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B项错误。11. “夏桀本是亡国君,夏朝历时四百七。商

8、纣暴虐施酷刑,引来武王正义师。周王无道国人起,西周灭在前 771。”上述历史歌谣主要反映了 ()A.奴隶制国家的建立B.暴政导致亡国的规律C.社会等级制度的确立D.世袭制取代禅让制解析:选B根据所学知识,夏桀、商纣王、周幽王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都因为自己的暴政导致了国 家的灭亡,故选B项。12-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请你判断,在西周的封国一一燕国的宗法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 的是()A.周王B.燕国国君C.卿大夫D. 士解析:选B周王是天下大宗,但题干有限定条件“燕国的宗法体系”,故A项错误;宗法制有一定的范围要求,在天下范围内,燕王是小宗,但在自己的领地内是大宗,故B项正确

9、;卿大夫、士在燕国的宗法体系中,属于小宗,故C D两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13.尽管“夏商周断代工程”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已经证明了夏朝的存在,但国外和国内仍有相当的历史 学者怀疑夏朝的存在,因为至今尚未发现像商周那样用甲骨文、金文来记录的当时的史实史料。阅读下列材料,回 答问题。材料一 自禹至桀十七世,有王与无王,用岁四百七十一。摘自竹书纪年 惟文王尚克修和我有夏。摘自尚书君窕 夏后启之臣曰孟涂,是司神于巴。摘自山海经海经海内南经 材料二二里头遗址M址理而诂界 » r AIR忖庄 9种m(1)你认为夏朝是否存在?请说明你的理由。(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考古史料和历史文献

10、在上古历史研究中的认识。(7分)解析:第(1)问,先表明观点,认为存在,就从文献资料和考古成果两方面说明存在的理由;认为不存在,就 从史料角度说明不存在的理由。第(2)问,先说明考古史料和历史文献各自的优劣点,然后指出二者结合才能全面了解历史。答案:(1)存在。夏的核心区域就在今豫西和晋东南部。首先,在文献资料方面,竹书纪年尚书和山海经里均有记载。与此同时,在考古成果方面,河南二里头遗址也很有可能被证明是夏文化遗存。根本不存在。至今尚未发现像商周那样用甲骨文、金文来记录的当时的史实史料。(2)考古史料作为第一手史料直接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活动和思想,对于了解上古历史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但 通常是散

11、乱和零碎的。历史文献大都是后人的追述和概括,都带有感情色彩,史料价值不免要打折扣。考古史料和 历史文献相结合,才是深入和全面了解上古历史的基本途径。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除了军事与经济资源的互为挹注,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缗礼仪,以朝贡、觐见、馈赠、通婚、封赏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亲缘网络的伦理要求,是敦睦亲戚的孝道。于是,周人统治的机制,取得了道德的意义。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材料二 我将我享(祭献),维羊维牛,维天其右(保佑)之。仪式刑(效法)文王之典,日靖四方。伊嘏 (伟大)文 王,既右飨(祭献)之。我其夙夜,畏天之威,于时保之。摘自诗经周颂我将(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人统治的机制”是什么。概括这种机制在当时的积极作用。(7分)(2)结合所学,概括材料二诗经周颂我将所蕴含的主要意义,概括指出材料一、二所反映的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白特点。(7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周人统治的机制”是分封制和宗法制;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宗法制和分封制的积极作用是稳定统治秩序,维护政治联系。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