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必修II经济成长历程第一轮复习教案第四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考点扫描】考纲内容课标要求苏联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熟悉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会主义济政策政策转变的必要性.经济体“斯大林模式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熟悉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制的建立及改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根本历程,熟悉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革乔夫改革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罗斯福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熟悉罗新政与界经济危机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资本主罗斯福新政列举罗斯福新政的
2、主要内容,熟悉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义运行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机制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调节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单元导航】本单元主要讲述了现代西方各国经济体制创新和调整的史实,复习过程中应突出一个主题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两个方面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主要内容线索:1十月革命后至1991年苏联解体前苏联苏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及改革,重点掌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的根本内容、特点、成效等和二战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等人的改革概况.2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
3、调节:重点掌握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原因、特点、影响、罗斯福新政背景、内容、特点、作用、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复习思路上,应着眼于对各国经济体制调整的具体背景、特征、影响等方面的分析,并同世界史中的自由主义、垄断资本主义以及当今中国经济改革相联系;注意与社会热点的结合,着重点可放在罗斯福新政的借鉴意义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政策调整以及苏联社会主义改革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考点概要】一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及改革考点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年1背景:内忧:国内战争爆发,苏俄政治经济形势严峻.外患:十月革命后,列强
4、对苏俄进行武装干预.2目的:为了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战胜敌人,并意图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3内容:农业:实行余粮征集制,余粮低价交售国家.工业: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大中企业收归国有,对小企业监督.商业:取消商品贸易,生活必需品由国家集中分配.分配: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那么.4特点与实质:特点:A.适应遗时需要,是“一切为了前线的非常举措;B.具备共产主义某些特征,如余粮收归国有、配给制等.实质:在社会生活中排斥商品货币关系,用军事和行政手段限制社会的运转,进而直接进入共产主义.5评价:它是在战争环境和经济被破坏的条件下被迫采取的非常举措,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人力、财力、物
5、力,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保卫了苏维埃政权.许多举措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苏俄梦想以此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战争结束后给经济和社会带来严重负面影响.2,新经济政策192120世纪20年代末1背景:经济危机:国内战争结束后,亟须恢复遭到战争破坏的经济,但国家无力直接领导和组织所有企业的生产.政治危机: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日益不满,出现农民暴动和兵变.(2)目的与标志:目的:解决国内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稳固政权,最终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标志:1921年3月,俄共(布)十大决定以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由此开始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过渡.(3)主要内容:农业: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6、,税后余粮由农民自由支配.工业: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仍归国有,由国家经营;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兴办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恢复私人小企业.商业:由产品交换转为允许自由贸.(新经济政策“新在何处?重视商品经济、开放市场、允许自由贸易和货币流通.)(4)特点与实质:特点:利用商品、市场、货币关系,恢复开展国民经济(国家资本主义方式).实质:在无产阶级政权掌握经济命脉的情况下,通过一定限度内开展资本主义,恢复国民经济,进而使社会主义成分战胜资本主义成分,建立社会主义经济根底.(5)成效&意义:现实意义:增强了工农联盟,恢复开展了国民经济,稳固了苏维埃政权.理论意义:说明俄共放
7、弃了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实践,找到了一条小农占优势的落后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斯大林模式是在外部存在帝国主义包围和威胁,内部存在落后的经济文化条件下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这一体制形成于斯大林执政时期,故称.【自主归纳】比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工程、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背景目的内容农业工业商业取消商品贸易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贸易分配实行配给制废除配给制,实行工资制分配原那么强制劳动,“不劳动者不得食按劳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绝对公有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实质经济运行机制取消商品和货币,实行方案调节把方案调节和市场调节相结合成效L思维拓展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
8、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及启示(1)必要性: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集中全国的人力、财力、物力战胜敌人、保卫新政权方面功不可没,但政策自身存在严重的弊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两大特点是“战时和“共产主义,国内战争结束后,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甚至出现农民暴动和兵变.所以为了从根本上稳固无产阶级政权,建立社会主义经济根底,就必须取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2)启示:市场与商品货币关系在开展社会主义经济方面也有其积极作用.制定经济政策要遵循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开展的规律.经济建设要走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任何政策都要以人民的利益为重.经济政策要与时俱进、实事求是、不断创新.改革是一项
9、艰巨而又长期的任务,不能急于求成.马克思主义理论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开展.考点2:“斯大林模式1.形成背景&原因(1)外国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和战争威胁.(2)国内相对落后的经济文化与历史传统制约.(3)斯大林个人因素也起到某种作用.2.形成(1)工业化:1925年开始,优先开展重工业.(2)实行农业集体化,取消新经济政策.(3)实施国民经济开展五年方案,1928年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方案.(4)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公布.3.经济方面的表现/特点:(1)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2)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治理体制.(3)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方案经济.(4)主要
10、以行政手段4.评价:(1)积极: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突出成就,通过两个五年方案迅速实现了国家工业化,形成了比拟齐全的工业体系;1940年,苏联的工业生产总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苏联国民文化素质普遍得到提升,不但扫除了文盲,而且培养了大批各方面的专家.苏联实力的迅速增长,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根底.这一模式的某些做法也为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对本国经济实行一定程度的宏观调控提供了借鉴.(2)弊端:超越了苏联生产力开展的水平,逐渐僵化,阻碍经济的进一步开展.在经济建设中,由于片面开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由于无视消费品生产,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升
11、;国家为了积累资金,从农民身上拿走的东西太多,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长期僵化地执行方案指令,压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大都照搬这种经济模式,产生了消极影响,成为后来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历史根源考点3:从赫鲁暗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1(1)背景:二战后,斯大林体制弊端日益暴露;农业集体化制约了工业的开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2)举措:农业:经济改革的重瓦.a.用收购制代替农产品义务交售制,允许集体农庄庄员拥有一定数量的自留地和饲养牲畜;b.开垦荒地,扩大谷物生产;c.开展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d.将拖拉机等卖给集体农庄.工业:a.下放局部企业治理权
12、;b.给予企业调整局部工资等权力;c.尝试推行物质利益原那么.(3)评价:积极:一定程度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局限:在理论上没有突破,只是维持原有经济体制的根底上进行局部改革;改革目标不切实际且盲目,加上个人作风急躁,反复无常,最终失败.2 .勃列日涅夫改革(1)背景:赫鲁晓夫改革造成混乱,赫鲁晓夫下台,勃列日涅夫上台.(2)举措:农业:扩大农场和农庄的自主权,降低农产品收购指标,提升农产品价格,放松对个人副业等限制.工业:经济改革皿.推行新经济体制,注意运用价值规律,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3)评价:积极:前期取得一定成效,经济有所提升,军事工业开展迅速.局限:没有突破旧体制
13、束缚,后期趋于保守,改革陷于停滞;与美国军备竞赛加剧,20世纪80年代初,经济全面滑坡.3 .戈尔巴乔夫改革(1)背景:苏美军备竞赛加剧,苏联经济全面滑坡,苏联陷入危机边缘.戈尔巴乔夫上台执政,并提出“加速开展战略,把重点放在重工业上.(2)内容:首先开始经济改革,对经济体制进行根本性变革:成认企业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用经济方法治理经济,打破单一公有制形式,允许个体经济存在.后期把改革重点转向政治体制改革.(3)评价:积极:突破了旧体制,进行了根本性变革.局限:没有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改革陷入困境,经济继续滑坡;政治改革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国内局势失控,导致1991年苏联解体.【自主归纳】苏联
14、的经济改革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背景措施农业经济改革:工业政治改革:评价积极局限【易错扫描】1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前者是苏俄在特定环境下采取的军事性非常举措,适应了战时需要,具有必要性;同时它又是苏俄直接过共产主义的设想和实践,着眼点放在生产关系的变革,但违背了经济开展规律.后者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促进生产开展的,着眼点放在开展生产力,以建立社会主义经济根底,是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2 .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在前期是必要的,而且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只是到了后期,因苏联领导人没有坚持实事求是的原那么调整生产关系,此体制越来越阻碍生产力的开展.3
15、.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局部调整,而戈尔巴乔夫改革并非局部改革,而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彻底否认,即放弃社会主义制度.三者从根本上来说,都是失败的,但前二者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没有突破原有的经济体制,而戈氏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那么在于缺乏配套举措,政治改革偏离方向.4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只能说明斯大林模式的失败,而不能说明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思维拓展】从苏联经济改革中,你能得到哪些启示?(1)社会主义建设不能违背客观开展规律,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走符合本国国情的道路.(2)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在开展中自我完善,社会主义改革势在必行.(3)社会主义改革是
16、一场崭新、复杂、艰苦的历史任务,不可能一帆风顺.(4)改革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央,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开展;同时,努力建设政治文明,建立和建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稳固练习】1. .列宁说:“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升,而这一点在我们的党纲里却被认为是刻不容缓的任务.材料中的“经济政策是指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优先开展重工业政策D.农业集体化政策2. 在三年内战结束的假设干年后,列宁说:“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拄着拐杖走路了.这里的“拐杖指的是A.苏维埃政权B.新生的苏联C.新经济政策D.方案经济体制3.
17、1921年苏俄实行固定的粮食税,1933年美国政府规定由政府收购剩余农产品.两者的相似之处是A.消除了阶级予盾B.调整了工农关系C.制约了农业开展D.增强了宏观调控4. 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领导人曾在一次演讲时强调:“已经是布尔什维克自己成为专家的时候了技术决定一切.这主要是着眼于A.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施新经济政策C.开展农业集体经济D.进行工业化建设5. 1931年初,苏联接受外国技术援助的工程达124项,大局部是美、德两国提供的;同年,苏联向外国购置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设备总出口量的1/3o其背景原因是A.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B.西方放弃了对社会主义的敌视政策C.苏联制造社会主义
18、世界经济危机D.开始出现经济全球化趋势大举措是A.余粮收集制C.农业集体化7.丘吉尔曾说过:6. 2006全国文综n苏联工业化资金的重要来源是农业.苏联采取的与工业化相配合的重B.征收粮食税D.农产品自由贸易“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专制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苏联之所以能取得如丘吉尔所说的这一重大成就,主要是由于A.充分调动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B.适时纠正了经济政策中存在的弊端C.合理地吸收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建设经验D.开创并实行了高度集中的方案经济体制8.有人认为,苏联创造了“在落后的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靠人力劳动投资,迅速跨过工业化阶段
19、的无情的国家公式O这一观点A.充分肯定了农业集体化运动8 .指出了新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C.较客观地评价了斯大林模式D.揭露了赫鲁晓夫改革的本质属性9 .有的史学家认为: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有一半是失败的,但也说明另一半是成功的.述观点说明赫鲁晓夫的改革A.彻底冲破了苏联原有模式的束缚B.抛弃了以方案经济为主导的模式C.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D.大力开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0 .就苏联改革,有人评述说:“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死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说“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的主要论据可能涉及戈氏A.没有在经济领域进行消除斯大林模式弊端的改革B.与美国进行剧烈的军
20、备竞赛加剧了国内的经济危机C.实行政治多元化和意识形态多元化将改革引向了歧途D.缺乏丰富的从政经验、灵活的应对政策,个人独断专行“令人费解11 .2021绍兴质量调研测试在俄罗斯长篇小说?切温古尔?中有这样一段话:的是,红军来了,分了土地,却又把每一粒粮食收走了,你倒是自己去尝尝这样的土地的滋味吧!如按上述材料进行情景解读,正确的选项是:背景: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陷于国内外反动势力的包围,形势非常不利内容:苏维埃政府采取了余粮收集制,导致农民的不满后果:促使苏维埃政府运用国家权力,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结论:农民是落后生产力的代表,无产阶级的领导是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前提A.B.C.D.二西方资本主义
21、经济体制的调整考点4:19291933年资本丰义世界经济危机1 .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激化.(2)具体原因:生产与销售的矛盾日益突出.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人民相对贫困,供需矛盾锋利.分期付款、银行贷款、股票过度投机,加剧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各国长期推行自由放任政策,造成市场虚假繁荣,无法阻止危机大规模爆发.2 .爆发(1)开始标志:美国纽约华尔街股票市场崩溃.(2)表现:股价暴跌,银行纷纷倒加业大量破产,市场萧条,农产品价格猛跌,失业人数剧增.3 .特点:涉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特别长,破坏性特别大.4 .影响:经济:资本主义世界损失沉
22、重,经济萧条;推动资本主义各国增强对经济的干预.政治:引发政治危机,社会动乱不安,法西斯主义开始泛滥,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国际关系: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以邻为壑,转嫁危机,提升过也,实行货币贬值,争夺国际市场,不仅加深了危机,而且使国际关系日趋恶化,大战迫在眉睫.考点5:罗斯福新政1 .背景:(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打击.(2)胡佛政府采取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危机不断恶化.(3)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总统,首要任务是尽快摆脱危机.2 .举措(1)整顿财政金融:整顿皿,统制货亘,改革银行体系和税制等,重建银行信誉.(2)调整工业生产(中央举措):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增强对经济的管制
23、;发起其暨运动,公平竞争,以资鼓励;签署?全国劳工关系法?,规定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标准,承认劳动者有组织起来与雇主集体谈判的权利,缓解劳资矛盾.(3)调节农业生产:减少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政府收购剩余农产品以限制市场价格.(4)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通过?社会保证法,进行社会救济和保证;兴办公共工运,增加就业时机,刺激生产和消费,稳定社会秩序.3 .核心:用国家力量扩大消费,调整供应与需求的矛盾.4 ,新特点:增强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5 .实质: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6 .影响:(1)对美国: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危机,但成效显著,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工
24、商业和国民经济状况显著改善;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维护了美国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2)对世界: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标志着资本主义辞别自由放任时代,进入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即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7 .凯恩斯主义(1)背景:经济大危机暴露出自由放任政策的弊端,冲击了传统的经济理论.(2)内容:国家应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3)评价: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经济学的观念,它的提出被称为“凯恩斯革命:成为二战后西方各国制定经济政策的主要依据,推动了经济开展;20世纪70年代后,它在经济学中的主流地位被其他学派取代.8 .罗斯福新政的启示: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改革需依照国情,
25、制定可持续开展战略,大力发展生产力.方案与市场都是经济调节的手段,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贸易保护主义只会加剧危机,各国政府应承提国际责任和义务,增强合作,消除危机.9 .建议:如何应对2007年以来的世界经济危机?大力开展生产力,增强国际竞争水平.将政府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拉动内需,刺激消费,如中国政府四万亿主要用于根底建设,家电下乡等.鼓励出口,如政府实施出口退税政策.增强国际合作【归纳总结1比拟罗斯福新政与苏俄新经济政策比拟工程苏俄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不同点目的稳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尽快摆脱危机,通过调整局部生产关系来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统治侧重点农业对工业的调整手段减
26、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增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特点及本质在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占主导前提下,强调市场调节,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在保证私有制前提下强调运用方案手段开展资本主义相同点都取得了显著成效;都对以后世界经济的建设和开展提供了成功的模式.【归纳总结】罗斯福新政与斯大林模式的比拟比拟工程斯大林模式罗斯福新政不同点实施目的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尽快摆脱危机,通过调整局部生产关系来维护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并为资本主义的开展开辟更为广阔的空间实施效果存在很多弊端,给苏联造成了社会危机,后经历届政府改革仍然没有改变国家干预经济的做法为二战后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并得到增强实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实践
27、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相同点都是在社会出现危机的背景下实行的;都利用国家政权力量直接干预经济;都暂时解决了危机,经济得到快速恢复和开展.【归纳总结】对罗斯福新政的“新的熟悉(1)新的理论:从经济指导政策看,放弃了自由放任政策,转向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2)新的特点:尽量预防国有化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同时,也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社会弱势群体)的举措,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3)新的模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开展的新模式,二战后被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继承和借鉴.(4)新的起点:新政是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把美国的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推向美国式的、非法西斯式的国家垄
28、断资本主义.这种模式在二战后被西方国家普遍采纳,资本主义制度由此获得了新的生命力,成为继续开展的新起点.考点6:二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国家大力干预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展(1)背景:二战后西方兴旺国家吸取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教训,普遍放弃自由放任政H,接受凯恩斯主义,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2)方式: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制定经济方案,指导经济开展,代表:日本.通过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利用税收等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代表:美国.(3)特点:在不同的国家,政府干预的重点不同.(4)评价:积极:一定程度上预防了私人资本生产的盲目性,保证了生产的社会性.局限:国营企业
29、普遍存在经营不善、效益低下的弊端.2 .调整企业经营方式:(1)人民资本主义:股票分散化,起到缓和社会矛盾和大量吸收资金的作用,使资本社会化.(2)经营者革命: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别离,使治理社会化,提升了企业的经营治理水平,“新中间阶层迅速壮大.3 .出现福利国家,建立完善的社会保证制度(1)原因:财富分配不均引发社会动乱,政府提供福利符合人道主义要求,是应尽的义务.(2)目的:缩小贫富差距,维护社会稳定.(3)特点:资金来源于U、企业和国家补帖;种类繁多;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是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20世纪80年代后,规模缩小.(4)实质:是由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
30、的一种形式,是分配领域社会化的反映.(5)评价:积极:反映了分配社会化的趋势,使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得到根本保证,缓和了社会矛盾,扩大了社会消费,拉动了经济开展.消极:降低工作积极性,增加企业本钱,造成普遍的国家财政赤字.4 .调整产业结构:第三产业蓬勃开展,成为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部门.其产值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就业人数在总劳动力中所占比重都迅速上升.5 .新经济的兴起:(1)概念:一种以知识经济为根底,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兴起于20世纪90_年代,代表:美国.(2)作用:推动了经济的可持续增长.6.二战后调整和改革的成效:(1)兴旺国家经济高速增长,20世纪5060年代进入“
31、黄金时期,预防大的经济波动.(2)1973年,“黄金时期结束,兴旺国家出现经济“滞胀现象.为了走出困境,兴旺国家纷纷调整政策,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出售局部国有企业,削减社会福利开支;英美等国逐渐形成一种将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归纳总结】世界历史上三大开展模式的比拟斯大林模式西方模式(英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资料公有制生产资料私有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工业化道路优先开展重工业先轻工业,后重工业农、轻、重协调开展农业制度集体化农庄资本主义大农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体制高度集中的方案经济体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制政
32、治制度苏维埃体制高度集权、一党制、终身制假设主立宪制、内阁制、两党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易错扫描】1 .各国解决经济危机的方式大致是相同的,即国家干预经济,美国是全面干预经济,而德、日那么是将国民经济纳入军事化轨道.2 .罗斯福新政只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即“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3 .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中的“新:1从新理论方面来看,前者利用商品市场理念;后者利用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凯恩斯主义.2从新特点方面来看,前者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社会主义;后者为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举措.4 .人民资本主义并不等于资本家放弃了所有股票,企业
33、的决定权仍掌握在少数资本家手中.5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既不是指垄断资本日益排挤中小企业,也不是指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而是指国家对经济的限制增强.6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制定经济方案,但不是方案经济体制,经济方案只是开展经济的手段.7 .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三者分别是工场手工业时期、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资本主义经济思想.它们的核心内容分别是:开展工商业,鼓励对外贸易,多储备金银;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政府从信贷、投资、生产、销售各方面干预经济.8 .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加大了对经济的干预力度,1973年经济危机后那么是普遍减少对经济的干预.这种差异仅
34、仅是程度上的差异,本质上是相同的,即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归纳总结】二战后至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开展概况(1) 20世纪5070年代初:高速开展,黄金时期.原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开展;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革新技术,开展新兴产业;大力拓展世界市场.(2) 20世纪70年代:滞胀.原因:石油危机(直接);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矛盾(根本),产销矛盾日益突出;西欧、日本同美国的竞争.(3) 20世纪80年代:复苏,低速增长.原因:里根总统采取减少政府开支,紧缩通货,削减税收,以刺激投资,并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4) 20世纪90年代:繁荣,空前持续增长.原因:克林顿总统执政后,实施宏观调
35、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把平衡预算、消灭赤字、归还国债作为重要目标;扶持高新产业,开展知识经济.(5) 2001年后至今:衰退.【稳固练习】1. .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经济繁荣时期,大街小巷密密麻麻的布满了小车,状如长龙,当时流行着“一美元首付,一美元月供的谚语.由此可见A.汽车产业成为支柱产业B.汽车工业始现衰兆C.分期付款隐藏着危机D.股票投机活动盛行2. 19291933经济危机首先爆发于美国,但很快演变成世界经济危机,这说明A.世界存在共同的根本矛盾B.资本主义各国都是美国市场C.世界各国都在进行工业化D.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提升3. 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说:“只要国家仍处在危急存亡的关头,我就要求国会授予我应付危机的那种唯一最后手段一一广泛的行政权,使我可以向紧急状态宣战,就像真正有外敌入侵时一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自行车专用马鞍包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2024年度出国派遣务工人员住宿安排合同
- 照明设备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灯座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 2024年度版权质押合同的质押权利与质押期限
- 计量仪器市场发展预测和趋势分析
- 2024年度服装行业网络安全保障合同
- 软梯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2024年度成都二手房产买卖合同规范格式
- 2024年度医疗机构搬迁及信息系统迁移合同
- 温度传感器单片机实训
- 51单片机P0口工作原理详细讲解
- 企业高校项目合作协议
- 二手车交易合同书与协议书大全(共6页)
- 2022年新入团考试试卷及答案
- 浅议周记在班务工作中妙用
- 生物、地理会考背诵计划表
- U-Map:欧洲版本的高等教育分类体系
-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句子或段落作用PPT课件
- 体育科学研究方法(第三版)第07章实验法
- 北斗系统在应急物流信息化中的应用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