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3-2014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014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考试时间:150 分钟满分150 分)本试卷分为第i卷(阅读题)和第n卷(表达题)两部分。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在试卷上答题视为无效。第I卷(阅读题共66分)一、(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之一,中国书法的发展应当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纪元。那么,这应是一条怎样的发展路径?中国书法已经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其保护和传承,已经不仅仅是我们对自己民族文化艺术的责任,而且是对人类文化多样性、人类文化杰出样式的保存、发展、传承的责任。这种遗产的破坏、扭曲、损
2、害与灭绝,不仅仅是对一国文化的伤害,也是对人类文明的亵渎。中国书法的发展有责任加大向世界人民的传播、交流和共享的进程。“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身份使中国书法的对外传播获得了更便利、更高端的平台。积极推介、传播中国书法,特别是在海外传播中国书法,是后申遗时代中国书法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同时,我 们一定要维护书法的历史传承,绝对不能离开自身的历 史,而应该强调和强化与历史的一脉相承。坚持“非遗” 原则,并不是完全排斥书法的艺术创新,而强调的是, 当书法作为“遗产”时,它的主体必须是从传统中来的。 没有任何传统根基的书法,不能称之为“人类非物质文 化遗产代表作”,而只能称之为别的什么“艺术”。
3、 当然,中国书法的传承必须是动态的。这包括两层意义: 一是传统的真草隶篆诸种书体必须依然存活于当代书家 的书写中,书法诸体的历史沿袭传承有序、代有传人、 代代相传;二是当代书家人才辈生,书法活在当下,书 法流传不绝,书法依然为人书写,一切机器的、印刷的、 电脑的、设计的、制作的、制造的“书法”或“书法式 书写”都不是真正的可以作为“非遗”的书法,至少不 是书法的主体。因此,书法史的整理、研究、书写必须 得到高度重视,书法史中的体裁史、人物史、书风史、 书论史、断代史、通史、简史、专史(碑史、帖史)等,都应有专门的研究汇聚。应当认识到:我们已经进入一个钢笔和电脑的时代,毛 笔的实用性书写被普遍放
4、弃,书法的传承遭遇了釜底抽 薪式的环境变异。可是,在当下社会中,许多非大家非 名手的书法作品被抬到很高的地位,使当代书法史黯然 无光,使当代书法家贻笑历史鱼龙混杂。书法一百年间 遭遇的变局比任何一种中国艺术形式都更加剧烈。在文 化断层尚未填补的当下,书法最容易在全民性放弃、全 民性喜新厌旧中失落,从而全面衰败。这就是书法艺术 的独特的历史悲喜剧。那些急于让中国书法走向世界的人们,往往对中国书法 不能轻易地在中西之间广泛交流交往而自卑、自责,甚 至自嘲自贱。他们没有看到的是,这一点恰恰体现了中 国书法最可贵的文化品质和品性,是中国书法特立独行 的标志之一,是中国书法将来为中国文化争得最大荣誉 和
5、最广泛尊崇的文化个性。中国书法的文化光荣不仅在 于它几千年的文明史,更在于它今后几百年几千年对全 世界的文化吸引力、征服力。所以,中国书法今后的发展,并不是屈尊低就外人的好 奇和满足的粗糙粗鄙的书写与书写表演,而是坚守它的 文化个性,保持它的文化尊贵与高贵品性,维护它的文 化神圣神奇神秘和博大精深。(原文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A. 我们保护中国书法,传承中国书法,创新中国书法, 就是在保护、传承、创新人类文化。B. 中国书法是人类非文化物质遗产代表作之一,它的保 护、传承、发展是人类的共同责任。C. 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是向海外传播中国书法,这也是中 国书法
6、走发展创新之路的必然选择。D. 对中国书法的动态传承可以这样理解:各种书体都必 须代有传承且依然活在当代人笔下。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呼吁要高度重视书法史的整理、研究与书写,对 当代书法作品有准确的评价,以期使当代书法获得其应 有的地位。B. 从书法发展角度看,机器的、印刷的、电脑制作的 “书法”或“书法式书写”虽不是书法主体,但也是书 法的一种创新。C. 中国书法一百年来的遭遇,其变化程度远远超出其他 任何一种中国艺术形式,其未来命运还将会是难以把握 的。D. 倘若以满足他人好奇心理为目的,把书法作为一种粗 糙的书写和表演,那么它本身所具有的独特个性将会
7、丧 失。3、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第一自然段根据当前中国书法的文化地位以及发展的 新形势提出了问题,既引人思考,也引出了话题。B. 文章的二、三两段从正反两个方面阐述了中国书法在新形势下既要保持历史传统也要进行动态的传承。C. 文章最后两段既指出了当前中国书法发展的现实困境,也指出应在坚持文化个性的基础上传承与发展。D. 本文按照引、析、结的思路,阐述了中国书法在后申遗时代应如何传承发展及向世界推介传播的观点。二、(33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 题。传是楼记清汪琬昆山徐健庵先生,筑楼于所居之后,凡七楹。间命工断木为橱,贮书若干万卷,区为经史子集四种。经则传注义
8、疏之书附焉;史则日录、家乘、山经、野史之书附焉;子则附以卜筮、医药之书;集则附以乐府、诗余之书。凡为橱者七十有二,部居类汇,各以其次,素标缃帙,启钥灿然。于是先生召诸子登斯楼而诏之曰:“吾何以传女曹哉?吾徐先世,故以清白起家,吾耳目濡染旧矣。盖尝慨夫为人之父祖者,每欲传其土田货财,而子孙未必能世富也;欲传其金玉珍玩、鼎彝尊斝之物,而又未必能世宝也;欲传其园池台榭、舞歌舆马之具,而又未必能世享其娱乐也。吾方以此为鉴。然则吾何以传女曹哉?”因指书而欣然笑曰:“所传者惟是矣!”遂名其 楼为“传是”,而问记于琬。琬衰病不及为,则先生屡书督之,最后复于先生曰:甚矣,书之多厄也!由汉氏以来,人主往往重官赏
9、以购之,其下名公贵卿,又往往厚金帛以易之,或亲操翰墨,及分命笔吏以缮录之。然且裒聚未几,而辄至于散佚,以是知藏书之难也。琬顾谓藏之之难不若守之之难,守之之难不若读之之难,尤不若躬体而心得之之难。是故藏而弗守,犹勿藏也;守而弗读,犹勿守也。夫既已读之矣,而或口与躬违,心与迹忤,采其华而忘其实,是则呻估记诵之学所为哗众而窃名者也,与弗读奚以异哉!古之善读书者,始乎博,终乎约,博之而非夸多斗靡也,约之而非保残安陋也。善读书者根柢于性命而究极于事功:沿流以溯源,无不探也;明体以适用,无不达也。尊所闻,行所知,非善读书者而能如是乎!(有删改)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10、 各以其次,素标缃帙次:次数B. 盖尝慨夫为人之父祖者慨:叹息C. 又往往厚金帛以易之易:交换D. 或口与躬违,心与迹忤迹:行为5、下列加点的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A. 故以清白起家舟遥遥以轻飏B.集则附以乐府、诗余之书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C.最后复于先生日俨修麟于上路D.采其华而忘其实举世非之而不加沮6、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作者描述徐健庵造楼藏书的言行,交代了“传是楼的来历。B. 娄主任认为把书传给子孙更有价值,因此汪琬将楼命名为“传是楼”。C. 文章由藏书写到守书,再写到读树,由表及里,思想有深度,启人深思。D. 因为生病,为楼主人写记的
11、事一拖再拖,最后在楼主人的催促下才完成。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吾方以此为鉴。然则吾何以传女曹哉?因指书而欣然笑曰:“所传者惟是矣!”( 5 分)( 2)琬顾谓藏之之难不若守之之难,守之之难不若读之之难,尤不若躬体而心得之之难。(5 分)阅读诗歌,完成8-9 题。鹧鸪天陆游懒向青门学种瓜,只将渔钓送年华。双双新燕飞春岸, 片片轻鸥落晚沙。歌缥缈,虏呕哑,酒如清露鲜如花。逢人问道归何处,笑指船儿此是家。【注】乾道元年(1165)夏,陆游调任隆兴(治所在今江西南昌)通判;二年春,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被免职归家。这首词就是这一年归家初期写的
12、。“青门学种瓜”指学汉初的邵平在长安青门外种瓜。指隐居不当官,以示清高。8、这首词的上片在写景抒情上有什么特点?结合具体内容简要赏析。(4 分)9、词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主人公形象?结合全词内容进行赏析。(4 分)10、补写下列名句中空缺部分。(八句中任选六句;如果八句全写,则按前六句计分)(6 分)( 1)登东皋以舒啸,。归去来兮辞并序( 2),控蛮荆而引瓯越。滕王阁序( 3)山原旷其盈视,。滕王阁序( 4)野马也,尘埃也,。逍遥游( 5)外无期功强劲之亲,。陈情表( 6)其间旦暮闻何物?。琵琶行( 7),余独好修以为常。离骚( 8),塞上风云接地阴。秋兴八首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
13、 题。(24 分)铁圈俄索洛杜布一天清晨,一位妇人带着一个4 岁的小男孩在郊区的街道上散步。那孩子天真活泼,面色绯红。那妇人年龄不大,穿着考究。她一边幸福地微笑着,一边细心地照看着自己的儿子。孩子正在滚着一个黄色的大铁圈,他穿着短裤,挥动着棍棒欢快地笑着,跟在铁圈后面跑。他把棒子举得高高的,本来没有那种必要,可他就是那么做的。真开心!方才他还没有铁圈,可是现在有了,真叫人高兴!一个双手粗糙、衣服褴褛的老头,身体紧靠栅栏站在十字路口,好让那女人和小孩走过去。老头用那昏花的两眼凝视着孩子,脸上露出呆痴的笑容。“一个富户人家的公子”,老头心里思忖道,“是个好孩子,你看他多么天真可爱,毕竟是阔人家的孩
14、子!”当他这个老头儿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过的是苦难的日子。即使现在,他虽然不再挨打受饿了,但生活还谈不上美好。在他的孩提时代,他过的是挨打受骂、饥寒交迫的生活。那时,他没有铁圈,也没有其他这类阔少爷的玩具。他整个一生都是在艰辛困苦中度过的。他没有什么值得回忆的事,也没有一件让人高兴的事。他咧开没有牙齿的嘴朝那小孩微笑着,心里不禁产生了嫉妒。心想:“这种玩艺没有意思。”嫉妒又转而变成 了烦恼。于是他回到工作的地方一一一家他从幼年起一 直工作到现在的工厂。那小孩边跑边笑追逐铁圈的情景萦绕在他的脑际,不管 机器声多么嘈杂,他都忘不了那个孩子和铁圈,晚上也 总梦见他们。第二天早晨,他又做起白日梦来。机
15、器隆隆的响,工作 机械单调,没有必要过多操心,再说他已干惯了这种活 厂房里的空气充满了灰尘,传送带平稳地运转着,远处 各个角落声音嘈杂,光线晦暗。人们像鬼魂一样地走来 走去,人的说话声淹没在机器声里。这个老头仿佛觉得自己也变成了一个小男孩,他的母亲 也是一位贵妇人,他也有一个铁圈和滚铁圈的棒子,他 也在穿着白裤衩滚着铁圈玩耍。天天干着同样的活,做着同样的梦。一天晚上下班回家时,老头在街上看见一个从旧木桶上 掉下来的又大又脏的铁箍。老头高兴得发抖,昏花的老 眼流下了泪水。一种意外的,几乎没有想过的愿望进入 了他的心灵。他小心地四面张望了一下,然后弯下腰哆 哆嗦嗦地捡起那个圆箍,虽然他面带笑容,但
16、还是不大 好意思地把它拿回家去。没人看见他,也没有人问他。这与别人有什么相干? 一 个小穷老头捡了一个无论对谁都没有用处的旧箍,谁会 管呢?可他还是提心吊胆地偷偷把它拿走了。他为什么 要拣,为什么要把它拿回家,他自己也说不清。只是由 于它像那个男孩的玩具,所以他才把它带回家来。圆箍在老头家破旧的房子里放了几天,闲着没事的时候, 他就把它拿由来看看,因为这个肮脏的铁箍对他是个安 慰,使那个经常由现在他梦境中的幸福的小男孩,终于 变得更加真实了。一个晴朗、温暖的早晨,当城里树上的鸟正叫得比往常 更加欢快的时候,老头早早起了床,洗漱完毕,便拿着 他捡来的铁箍由了城。他一路咳嗽,穿过了枝叶茂密的森林。
17、他不明白这些阴 暗的树木为何这样寂静,还散发着奇特的香气,那些昆 虫也令他惊奇。露水正像童话中描述的那样。那里既没 有嘈杂声,也没有灰尘,树林后面是一片柔和、奇妙而 暗淡的景色。老头折下一根干树枝穿上圆箍。他眼前展现由一片明亮寂静的田野,青草叶上的露珠闪 闪发光。老头突然用那根树枝做成的木棒滚起铁箍来, 铁箍轻松地在田野里滚动,老头跟在后面跑,他笑逐颜 开,像那个跟着铁圈跑的小男孩一样,有时也将棒高高 地举过头去。他仿佛觉得自己再一次变成了一个有教养的幸福的小孩,并且好像感到母亲慈祥地微笑着跟在后面。灰白的胡须在憔悴的脸庞上颤抖着,不住的笑声和咳嗽声同时从他那没有牙齿的嘴里迸发出来。老头喜欢早
18、晨到树林里来滚铁箍,有时他也怕人看见笑话他,一想到这里,他便感到有一种难堪的羞愧。羞愧又进而发展为恐惧,致使双腿开始发软,他一面滚圈,一面警惕地看着四周。可是没人看见他,也没人听见他。他尽情地玩够了之后,平安无事地走回城去,嘴角上流露出轻松愉快的笑容。由于没出什么事,他太太平平的一连玩了好几天。可是有一天清早他着了凉,好长时间竟卧病不起。在工厂的医院里,当他在陌生的人们中间咽下最后一口气的时候,脸上还是堆着宁静的微笑。他感到欣慰,因为在他的想象中,自己也曾一度做了小孩,由亲爱的妈妈照看着,在树阴下的青草地上嬉戏笑闹。1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 分)A.看
19、到孩子快乐游戏的情景,老人有着复杂的心情。既有被天真感染的快乐,也有联想自己身世而产生的辛酸和嫉妒,还有对当时社会制度的痛恨。B. “天天干着同样的活,做着同样的梦”中的两个“同样”表达作用不同。第一个突出生活的单调和机械,第二个突出滚铁圈对他内心造成的持久影响和愿望的强烈,为下文做铺垫。C.写老人去滚铁圈,三次描写环境,有力地衬托了人物内心的欣喜之情,同时与上文的环境描写形成强烈反差,突出人物心理的变化。D.小说中的老人是一个善良、勤劳而不安于现状,胆怯、谨慎而乐于遐想并付诸实践,衰老、孱弱而浑身充满朝气的具有矛盾意义的典型形象。E.小说结尾一段富有深意。首先是揭示了人性中普遍存在的对亲情温
20、暖的渴望,其次是表现了下层劳动者对和谐温馨的社会生活的憧憬,最后是暗示了老人即将摆脱人生苦难的轻松。12 、小说中多次描写老人的笑容来表现他丰富的内心世界,请分别分析画线句。(6 分)13 、文中在写老人做“白日梦”时,比较详细地描写了工厂里的环境,这样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联系全文简要分析。(6 分)14、作者用“铁圈”作为小说的标题,自有妙处。请从主题思想、情节结构、人物塑造三方面中任选两个方面,简要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8 分)第n卷(表达题共84分)四、(24 分)1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 分)A. 迤逦尴尬战战惊惊安然无恙B. 怂恿撮合筋疲力尽兴高彩烈C. 泅水睥睨
21、矫首遐观涉园成趣D. 迁徙逋慢学富五车材高八斗16 、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使用恰当对的一句是( 3 分)A. 风,不停地吹;雪,不停地下。他在这寒冷的街头茕茕孑立了两个小时后,还是朝着温暖的家的方向迈开了脚步。B. 沈从文放弃了文学创作,但在古代服饰研究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也算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吧。C. 在他乡萍水相逢的这一刻,他们忘记了彼此伤过、恨过,各自哭过、痛过,唯一记起的是他们曾经爱过。D. 城市交通拥挤的情况日益严重,许多人认为采取货车在规定时间不准进入城区的措施未免不是一个好办法。17 、下列选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 分)A.林冲是一个安分守己、忍辱负重、随遇而安的人,他的出
22、身和地位决定了他对黑暗政治的妥协性和软弱性。林冲最终的反抗,体现了水浒 的主题是“官逼民反”。B.契诃夫是世界著名短篇小说大师,他的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用夸张和讽刺的手法塑造了性格孤僻、保守僵化、恐惧变革的别里科夫,这个人物是专制制度的维护者,也是一个受害者。C.现代小说家沈从文的边城,以湘西生活为背景,用华美绚丽的语言,熔生动丰富的社会风俗画和优美清新的风情风景画于一炉,展示了人性的粗犷强悍和民俗的淳厚善良。D.李密在陈情表中不是直陈其事,而是凄切婉转地表明心意,围绕“情”“孝”二字反复陈述自身家庭的不幸,和祖母相依为命的亲情,表达对新朝宠遇的感激泣零及孝顺祖母的哀哀衷情。18 、仿照示例,自
23、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4 分)当碧绿苍翠的树叶变黄飘落后,我们却收获了累累的硕果;当圣洁壮丽的雪野悄然消失后,我们却迎来了生机盎然的春天;,;,。19 、下面是关于亚运藤球项目的资料,请提取主要信息,为藤球运动提供一段简介。(不超过60 字,含标点符号) ( 5 分)藤球是用9 11 根细藤条编制而成的黄色空心圆球。藤球运动是两队隔网竞赛的运动,是一项观赏性、竞技性很强的项目。藤球的体积小、重量轻,要用脚去支配和控制球,技术动作比足球更加精确、高难。每支球队上场 2 3 人。击球过网,并使球落到对方场地内,或使对方球员接球出界。藤球是流行于东南亚地区的一种独特的古
24、老体育运动项目。藤球在“传”球时要运用特殊的技术。藤球运动员不许用手触球。在比赛中,他们可以用脚、腿、肩膀和头来触球。藤球跟排球比赛有些类似,所不同的是以脚代手,又叫“脚踢的排球”。藤球是一种介于排球、篮球、足球之间的运动。1990 年第十一届亚运会(北京)上藤球首次成为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20、仔细观察左图,按要求作答。( 1)用鲜明生动的语言描述漫画内容。(3 分)( 2)用简明准确的语言表述其寓意。(3 分)五、(60 分)作文。21 、请认真揣摩下面的这两句名言警句,以“曾经这样走过”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不少于 800 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走得最慢的人,只要他不丧失目标,也比
25、漫无目的地徘徊的人走得快。”“用最少的悔恨面对过去,用最少的浪费面对现在,用最多的梦想面对未来。”参考答案1、 D2、 B3、 B4、 A5、 D6、 B7、 ( 1) 我正把这些事例看作鉴戒。那么我拿什么东西来传给你们呢?这时他指着书高兴地笑着说:“我传给你们的,就是这些了!”( 2)不过,我以为藏书之难还比不上守书之难,守书之难又比不上读书之难,更比不上亲身去实行了而有所体会之难。8、主要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承接上句的渔钓二字,为词人“渔钓”营造了美好的氛围,描写了湖边的双飞燕在生机勃勃的水岸边飞舞,沙鸥在岸上的沙滩上闲适地休憩这样一幅优美的春日景色。词人置身其间,自在、快乐。词人通过富
26、有典型意义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乐于“渔隐”的思想情感。(意对即可)9、这首词塑造了一位表面上享受渔钓生活、而内心却藏着苦闷的隐者形象。从诗歌内容来看,词人似乎很享受渔钓生活,但开头两句则已透露出了词人的无可奈何,“送年华”显示出了词人的无聊和苦闷。(意对即可)10 、临清流而赋诗襟三江而带五湖川泽纡其骇瞩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内无应门五尺之僮江间波浪兼天涌民生各有所乐兮杜鹃啼血猿哀鸣11、(4分)BC (A项对社会制度的痛恨”不当。D项表述有误。老人是一个善良单纯又内向胆小,辛劳一辈子却精神空虚的普通人,他的可贵之处在于,虽然自卑却勇于追求精神幸福。E 项“暗示了老人即将摆脱人生苦难的轻松”不当)1
27、2、(6分)一直生活在艰难困苦之中,从未拥有过快乐的老人,受到那孩子的天真快乐的感染,目光久久不愿离开。反映了他羡慕、高兴、沉醉其中的内心活动。老人由原来的心有顾忌到不再恐惧,内心的愿望也得以实现,因此感到轻松愉快。反映了老人临终时内心的欣慰,因为他终于玩了一次幸福孩子才有的游戏,又为自己想象了一个幸福的童年。一个“堆”字,表现了他内心的极大满足。13、(6分)反映了嘈杂、晦暗的现实生活环境,和老人单调、麻木的生活状态。反衬生铁圈给老人精神和生活带来的变化,他有了自己的快乐和精神追求。与下文老人滚铁圈时轻松明快的环境描写构成鲜明对比,进而突出主题。14、(8 分)主题思想铁圈是老人快乐梦想的象
28、征。是童年的幸福,是亲情的温暖,是富贵的愉悦。情节结构铁圈是贯穿全文的线索:看玩铁圈想玩铁圈捡旧铁圈自玩铁圈人物塑造铁圈是构成老人行为心理变化的手段:激起了长期生活在单调、麻木状态下的老人的内心对幸福的渴望,并促使他摆脱胆怯和恐惧,完成了内心的愿望。15、C16、B17、C语言清新平实18、示例:当一轮辉煌的太阳隐退后,我们却欣赏了充满诗意的月亮;当天真无邪的童年远去后,我们却拥抱了朝气蓬勃的青春。19、藤球运动是两队使用藤制小球隔网竞赛的运动,它禁止球用手触;它流行于东南亚,北京亚运会上首次正式成为亚运比赛项目。20、(1)略( 2)每个人不应该只想着去改造(影响)他人,而应该认真打造自己。或:我无意改变他人,我只想打造真实的自我。(大概意思对即可)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合同变更备注说明
- 保教常规培训
- 商品质量纠纷处理协议(2篇)
- 保洁仓库管理制度
- 2025年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我们的衣食之源》说课课件
- 2025年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我们有新玩法》说课课件
- 会议视频制作服务合同
- 施工现场材料耗损责任协议
- 德育主题教育
- 剖宫产疤痕憩室护理查房
- 马工程版《中国经济史》各章思考题答题要点及详解
-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材解读解读与集体备课课件
- SWITCH 勇者斗恶龙11S 金手指 版本:v1.0.3 最大金币 最大迷你奖章 32倍经验 最大攻击 所有材料
- 台湾大学欧丽娟老师的中国文学史讲义
- 存货盘点安排通知盘点工作计划书物资盘点计划方案
- 客服电话服务标准
- 药店保健食品管理制度
- R老年人老年人如何保持适宜体重
- 黑龙江省铁矿分布情况
- 光伏组件技术规范书
- 文件盒侧面标签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