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第3课 宋明理学.PPT_第1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3课 宋明理学.PPT_第2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3课 宋明理学.PPT_第3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3课 宋明理学.PPT_第4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3课 宋明理学.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第第3 3课课 宋明理学宋明理学.5一、兴起的背景:一、兴起的背景:1 1、魏晋南北朝,佛教和道教迅速传播,、魏晋南北朝,佛教和道教迅速传播,儒学独尊的统治地位动摇儒学独尊的统治地位动摇2 2、隋隋唐时期,三教合一唐时期,三教合一的形势出现,的形势出现,从韩愈开始提出儒学复兴运动从韩愈开始提出儒学复兴运动僧言佛子在西空,僧言佛子在西空,道说蓬莱在海东道说蓬莱在海东唯有孔门真实事唯有孔门真实事眼前无日不春风眼前无日不春风.6.7二、程朱理学二、程朱理学1 1、含义:、含义: 宋代出现的新的儒学体系,是儒、道、宋代出现的新的儒学体系,是儒、道、佛三家融合的产物。儒学从佛、道之中汲佛三家融合的产

2、物。儒学从佛、道之中汲取了有益的内容,完成了更为取了有益的内容,完成了更为理论化理论化、思思辩化辩化的过程,成为新兴的儒学。所谓的的过程,成为新兴的儒学。所谓的 “ “理理”,既是指自然的普遍法则,也是指人,既是指自然的普遍法则,也是指人类社会的当然原则。类社会的当然原则。.8 “理学理学”一词,早在宋代就被用来概括当时的一词,早在宋代就被用来概括当时的儒学。朱熹和二程都说过儒学。朱熹和二程都说过“理理”。程颢曾说过。程颢曾说过:“吾学虽有所受,吾学虽有所受,天理天理二字却是自家体二字却是自家体贴出来。贴出来。”“”“理理”因此成为二程哲学的核心,因此成为二程哲学的核心,宋明理学也就从此得名。

3、二程兄弟所谓的宋明理学也就从此得名。二程兄弟所谓的“理理”,既是指自然的普遍法则,也是指人类社会,既是指自然的普遍法则,也是指人类社会的当然原则,它适用于自然、社会和一切具体的当然原则,它适用于自然、社会和一切具体事物。这就把儒家传统的事物。这就把儒家传统的“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思想,思想,用用“天人一理天人一理”的形式表达了出来,中国上古的形式表达了出来,中国上古哲学中哲学中“天天”所具有的本体地位,现在开始用所具有的本体地位,现在开始用“理理”来代替了,这是二程对中国哲学的一大来代替了,这是二程对中国哲学的一大贡献。贡献。.9 程颐程颐北宋思想家,理学北宋思想家,理学创立者之一创立者之一 朱

4、熹朱熹理学集大成者理学集大成者 程颢程颢北宋思想家,理北宋思想家,理学创立者之一学创立者之一2 2、宋朝儒家的代表人物:、宋朝儒家的代表人物:.10.113 3、二程(程颢、程颐)的思想:、二程(程颢、程颐)的思想:“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发挥孔子发挥孔子“仁仁”的学说的学说 ,认为仁是与万物俱生,认为仁是与万物俱生的,有了仁就有了义、礼、智、信。的,有了仁就有了义、礼、智、信。要识仁,就必须尊敬别人,否则会误入歧途。要识仁,就必须尊敬别人,否则会误入歧途。提出提出“格物致知格

5、物致知”的认识论的认识论 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是继孔孟之后中国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是继孔孟之后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儒学思想家。古代最重要的儒学思想家。.14.15.16.17.18程程朱朱理理学学代表人物:代表人物:“二程二程”、朱熹、朱熹主要主要思想思想“理理”是世界的本原是世界的本原(宇宙观)(宇宙观)把握把握“理理”的方法的方法 -“-“格物致知格物致知”(方法论)(方法论)三纲五常三纲五常就是天理就是天理(“存天理存天理, ,灭人欲灭人欲”) 朱熹编著朱熹编著四书章句集注四书章句集注元朝将其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元朝将其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程朱理学在思想界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程朱理学在思想界长期居于

6、统治地位影响影响.19三、理学的发展三、理学的发展心学心学心学的基本特征:心学的基本特征:(1 1) 强调学问的目的在于做人强调学问的目的在于做人(2 2) 主张扫除细枝末节,直奔主题主张扫除细枝末节,直奔主题1陆九渊陆九渊(1)(1)简介:南宋人,简介:南宋人,是心学的开创者是心学的开创者 (2)(2)思想:思想:核心命题是核心命题是“心即理也心即理也”,意思是本心即天理,意思是本心即天理.202 2、王阳明的心学、王阳明的心学 背景:明中叶,明朝背景:明中叶,明朝的封建统治出现了严的封建统治出现了严重的政治危机,王阳重的政治危机,王阳明认为程朱理学崇尚明认为程朱理学崇尚空谈,不务实际,遂空

7、谈,不务实际,遂创立心学,以克服人创立心学,以克服人们心中的们心中的“私欲私欲”,挽救封建社会的政治挽救封建社会的政治危机。心学蔚然形成危机。心学蔚然形成一代学术思潮。一代学术思潮。.21.23 .24.25“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 王阳王阳明明.26.27王阳明的心学对儒学有什么新的发展?王阳明的心学对儒学有什么新的发展? 思想主张:心即理,认为人心便是世界万物的思想主张:心即理,认为人心便是世界万物的本原,本原,“心外无物心外无物”,是一种主观唯心论的宇宙,是一种主观唯心论的宇宙观;致良知,

8、认为观;致良知,认为“良知良知”是人固有的善性,发是人固有的善性,发挥了儒家挥了儒家“仁仁”的思想。的思想。 其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将一切合法性与合理性的其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将一切合法性与合理性的根源从外在的天理转化为内在的良知,以后者所根源从外在的天理转化为内在的良知,以后者所代表的道德主体性取代前者的权威。代表的道德主体性取代前者的权威。 由程朱理学的由程朱理学的客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转变为阳明心学的转变为阳明心学的主主观唯心主义观唯心主义。 心学四诀心学四诀无善无恶心之体,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为善去恶是格物。.2

9、8陆陆王王心心学学陆陆九九渊渊心是万物本原(心是万物本原(“心即理也心即理也”)求求“理理”的方法的方法 -内心反省内心反省反对反对“格物致知格物致知” 王守仁王守仁 思想核心:思想核心:“致良知致良知”强调自我主动,鼓励奋发立志强调自我主动,鼓励奋发立志赏花赏花活学活用活学活用.30探究:探究: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有什么异同?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有什么异同? 同:程朱理学和王的心学都承认同:程朱理学和王的心学都承认“理理”的的存在,都是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两者的思想存在,都是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两者的思想实质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维护实质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

10、,遏制人的自然欲求。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 异:认为世界的本原不同:程朱理学认为异:认为世界的本原不同:程朱理学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理在心外;而王的心学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理在心外;而王的心学认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源,理在心中;心是世界万物的本源,理在心中;.31内容内容目的目的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异异理是外在的,独理是外在的,独立于人而存在的立于人而存在的格物致知格物致知内心反省内心反省客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32.33.34.35贞节牌坊的背后是血泪贞节牌坊的背后是血泪.36.37四四、对理学的对理学的评价:评价:1 1、实质:、实质:3 3、积极

11、作用:、积极作用:理学是对儒学的更新与丰富理学是对儒学的更新与丰富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2 2、消极影响:、消极影响:理学重视理学重视主观意志主观意志力量,注重力量,注重气节气节、品德品德,强调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和历史使命感历史使命感,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38 知识知识梳理梳理.39应运而生应运而生蔚然大宗蔚然大宗春秋春秋演变线索演变线索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正统思想正统思想遭到打击遭到打击西汉武帝西汉武帝秦朝秦朝战国战国宋明宋明面临挑战面临挑战隋唐隋唐新发展新

12、发展新体系新体系理学理学.41.42 1 1、儒、道、佛三教合一形成于(、儒、道、佛三教合一形成于( ) A A、两汉时期、两汉时期 B B、魏晋时期、魏晋时期 C C、南北朝时期、南北朝时期 D D、唐宋时期、唐宋时期 2 2、面对儒家思想受到道、佛两教的冲击,唐宋、面对儒家思想受到道、佛两教的冲击,唐宋 儒学大师的态度是(儒学大师的态度是( ) A A、放弃儒家思想、放弃儒家思想 B B、对儒、道、佛三教平等对待、对儒、道、佛三教平等对待 C C、坚持以儒家思想为本,吸收道、佛两教思想、坚持以儒家思想为本,吸收道、佛两教思想 加以完善加以完善 D D、以佛学为主,吸收儒、道思想,形成一种、

13、以佛学为主,吸收儒、道思想,形成一种 新思想新思想巩固练习:巩固练习:.43 3 3、如果有人向陆九渊请教为学的方法和态度,他、如果有人向陆九渊请教为学的方法和态度,他 应该会回答下列哪一叙述?(应该会回答下列哪一叙述?( ) A A、学问要求是尚实,方有助于国计民生、学问要求是尚实,方有助于国计民生 B B、学习先圣先贤的经验和心得、学习先圣先贤的经验和心得 C C、要注重人内心的涵养工夫、要注重人内心的涵养工夫 D D、要勤于读书研究,努力用功、要勤于读书研究,努力用功 4 4、孔子、孟子、程颐、朱熹、王阳明等人的思想共同点是、孔子、孟子、程颐、朱熹、王阳明等人的思想共同点是 A A“仁仁

14、” ” B B“心外无物心外无物” ” C C“理理” ” D D“格物致格物致知知” 5 5、某思想家强调孝、悌、慈等伦理道德均源于人之自然本、某思想家强调孝、悌、慈等伦理道德均源于人之自然本 性,这位思想家是性,这位思想家是 A. A.孔子孔子 B.B.董仲舒董仲舒 C.C.朱熹朱熹 D.D.王阳明王阳明.446 6、佛教能在中国广为流传,但始终没以取代儒、佛教能在中国广为流传,但始终没以取代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其根本原因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其根本原因是是 A A、儒家思想是整个封建社会最进步的思想、儒家思想是整个封建社会最进步的思想 B B、历代都有信奉儒家思想的人

15、做大官、历代都有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大官 C C、儒家思想不断改造完善,一直能够适应加、儒家思想不断改造完善,一直能够适应加 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D D、儒家宣扬的仁政思想得到了人民的拥护、儒家宣扬的仁政思想得到了人民的拥护.457 7、对宋明理学地位及影响的评述,不正确的、对宋明理学地位及影响的评述,不正确的 是(是( ) A A、是宋明时期儒学的主流、是宋明时期儒学的主流 B B、将儒家思想发展成为集政治、哲学、伦理、将儒家思想发展成为集政治、哲学、伦理 道德等于一身的庞大的思想体系道德等于一身的庞大的思想体系 C C、宋明理学的适应新时期维护君主专制的需要、宋明理学的

16、适应新时期维护君主专制的需要 而形成的而形成的 D D、对中华民族性格和人的发展没有积极作用、对中华民族性格和人的发展没有积极作用.468 8、朱熹说:、朱熹说:“.“.天得之(理)而为天,地得之(理)而天得之(理)而为天,地得之(理)而为地,凡生于天地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为地,凡生于天地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纪之为五常.”.”此话主要是(此话主要是( ) A A、从统治者的角度阐述封建伦理道德,规范、从统治者的角度阐述封建伦理道德,规范 人们的言行,压制人民的反抗人们的言行,压制人民的反抗 B B、阐述了君主专制的道理、阐述了君主专制的道理 C C

17、、阐述了自然界的法则、阐述了自然界的法则 D D、为了规范普通人之间的人际关系、为了规范普通人之间的人际关系9 9、汉武帝倡导、汉武帝倡导“独尊儒术独尊儒术”,后来,汉宣帝反对专任儒生时,后来,汉宣帝反对专任儒生时说:说:“汉家自有制度,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汉家自有制度,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乎。”此处所谓此处所谓“周政周政”主要是指周代的主要是指周代的 A.A.分封制度分封制度 B.B.井田制度井田制度 C.C.宗法制度宗法制度 D.D.礼乐制度礼乐制度 .47阅读不同时期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的观点:阅读不同时期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的观点:材料材料1 1:程颐:程颐:“

18、天下只是一个理天下只是一个理”“”“万物皆只有一万物皆只有一个理个理”; 朱熹:朱熹:“存天理,去人欲存天理,去人欲”材料材料2 2:朱熹:朱熹:“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不格 ,则阙了一物道理,则阙了一物道理”。材料材料3 3:王守仁:王守仁:“心即理心即理”“”“知行合一知行合一” “” “致良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材料材料4 4:朱熹:朱熹:“人之异于禽兽,是父子有亲,君臣人之异于禽兽,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材料材料5 5:程颐:程颐:“饿死事小,失节事大饿死事

19、小,失节事大”材料材料6 6:张载: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事开太平继绝学,为万事开太平”;顾炎武:;顾炎武:“天下兴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匹夫有责”.481 1、材料、材料1 1中的中的“天理天理”指什么?他们认指什么?他们认为为“天理天理”与与“人欲人欲”是什么关系?是什么关系?回答:回答:“理理”指儒家伦理道德;是对立关系指儒家伦理道德;是对立关系。.492 2、材料、材料2 2和材料和材料3 3朱、王关于贯通明理的朱、王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异?途径有何差异?程、朱主张程、朱主张“格物致知格物致知”,即通过实践、,即通过实践、学习明事理;学习明事理;陆王主张陆王主张“致良知致良知”,即通过自我反思,即通过自我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