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建模部分概念 期末复习_第1页
数学建模部分概念 期末复习_第2页
数学建模部分概念 期末复习_第3页
数学建模部分概念 期末复习_第4页
数学建模部分概念 期末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数学建模局部定义概念第一章1.1 实践、数学与数学模型一、相关概念特定对象 特定目的 特有内在规律1.原型:客观存在的各种研究对象。既包括有形的对象,也包括无形的、思维中的对象,还包括各种系统和过程等2.模型:为了某个特定的目的,将原型的某一局部信息简缩,提炼而构造的整个原型或其局部或其某一层面的替代物。3.原型与模型的关系:原型是模型的前提与根底,模型是原型的提炼与升华。原型有各个方面和各个层次的特征,而模型只要求反映与某些目的有关的那些方面和层次。二、什么是数学模型Mathematical Model 对于现实世界中的一个特定对象,为了一个特定的目的,根据特有的内在规律,做出一些必要的简化

2、假设,运用适当的数学工具,得到的一个数学结构。 广义上讲,数学模型是指但凡以相应的客观原型作为背景,加以一级抽象或多级抽象的数学概念、数学式子、数学理论等都叫数学模型。 狭义上讲,数学模型是指那些反映特定问题或特定事物的数学符号系统。我们所指的数学模型是指狭义上的数学模型 数学模型不是原型的复制品,而是为了一定的目的,对原型所作的一种抽象模拟。它用数学算式、数学符号、程序、图表等刻画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与内在关系,是对现实世界的抽象、简化而有本质的描述,它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 三、什么是数学建模数学建模是指应用数学的方法解决某一实际问题的全过程。包括: 1对实际问题的较详细的了解、分析和判断;

3、2为解决问题所需相关数学方法的选择; 3针对实际问题的数学描述,建立数学模型; 4对数学模型的求解和必要的计算; 5数学结果在实际问题中的验证; 6将合理的数学结果应用于实际问题之中,从而解决问题。 四 数学建模流程图参见教材上册P141实际问题2抽象、简化、假设,确定变量和参数3 根据某种“定律或“规律建立变量和参数间的一个明确 的数学关系,即在此简化阶段上构造数学模型4解析地或近似地求解该数学模型5用实际问题的实测数据等来解释、验证该数学模型假设不通过,返回第2步6投入使用,从而可产生经济、社会效益完美的图画-黄金分割 黄金分割又称黄金律,是指事物各局部间一定的数学比例关系,即将整体一分为

4、二,较大局部与较小局部之比等于整体与较大局部之比,其比值为或1.618:1,即长段为全段的。 所谓黄金分割,指的是把长为L的线段分为两局部,使其中一局部对于全部之比,等于另一局部对于该局部之比。 计算黄金分割最简单的方法: 计算斐波那契数列 1,1,2,3,5,8,13,21,. 从第二位起相邻两数之比,1/2,2/3,3/5,5/8,8/13,13/21,.的近似值。1.2 八步建模法1. 问题提出2.量的分析3. 模型假设4. 模型建立5. 模型求解6. 模型分析7. 模型检验8. 模型应用数学建模采用的方法详见教材P111. 机理分析法: 在对研究对象内部机理分析的根底上, 利用建模假设

5、所给出的建模信息或前提条件及相关领域知识、相应的数学工具来构造模型。 2. 系统识别建模法: 对系统内部机理不清楚的情况下, 利用建模假设或实际对系统的测试数据所给的系统的输入输出信息及数据, 用纯粹的数学方法确定模型形式,借助于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来辨识参数构造模型。3. 仿真建模法: 利用各种仿真方法建立数学模型。4. 相似类比建模法: 借助于相似原理和事物之间的类比关系进行建模的方法,是根据不同研究对象之间的某些相似性数学相似、物理相似和其他相似借用移植领域的数学模型老构造数学模型的方法。 1.3 数学模型的分类参见教材上册P15 1、按建模的数学方法划分:初等模型、数学规划模型、微分方程模

6、型、差分方程模型、概率统计模型、图论模型、模糊模型和灰色模型等;2、按建模中变量特点划分:确定性模型与随机性模型、静态模型与动态模型、线性模型与非线性模型、离散模型与连续模型;3、按应用领域划分:人口模型、交通模型、环境模型、规划模型、生态模型、资源模型等;4、按建模的目的划分:描述模型、预测模型、优化模型、决策模型、控制模型等; 5、按对问题的了解程度划分:白箱模型、灰箱模型、黑箱模型等;分类5的具体解释:1白箱模型(White Box) 对系统相当了解,利用系统的机理方程建立起来的数学模型,通常采用机理建模。2黑箱(Black Box)模型 对系统并不了解,利用实验得到的输入输出数据来构建

7、系统的等价模型,通常采用统计建模。3灰箱(Gray Box)模型介于白箱模型和黑箱模型之间的模型。1.4 数学模型特点与建模能力培养 一、数学模型的特点1、逼真性和可行性:模型越逼真就越复杂,应用起来费用越高,常与取得的效益不成正比。所以需要对逼真性与可行性进行折衷。2、渐进性:数学模型通常不会是一次就成功的,往往需要反复修正,逐渐完善。3、强健性: 对于已建好的数学模型,当观测数据有微小的改变或者模型结构及参数发生微小变化时,模型求解的结果也随之发生微小的变化。 4、可转移(移植)性:数学模型是现实对象抽象化产物,它可能与其它领域其它事物有共性。常常好多领域不同事物却共有几乎相同数学模型。5

8、、非预制性:大千世界变化莫测,千姿百态,不能要求把所有的模型做成预制品供我们使用。建镆时遇到的问题往往事先没有答案, 因此必须创新,产生新方法、新概念。 6、条理性:从建模角度出发,人们对现实对象分析应该全面、深入,更具有条理性。即使建模失败,对解决研究实际问题也是有利的7、技艺性: 建模与其说使一门技术,不如说是一种技艺很强的技巧艺术。期间经验、想象力、洞察力、判断力以及直觉灵感起的作用往往比数学知识更大。人的知识是有限的,想象力是无限的。 8、局限性: 由于建模时往往会把现实对象简化、近似、假设,因此当模型应用到实际时就必须考虑被忽略的简化因素。于是结论往往是相对的、近似的。另外,由于人类

9、认识能力受科学技术以及数学本身开展水平的限制,至今还有不少实际问题没有建立出有价值的实用的数学模型,如中医诊断等。 二、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教材上册P161数学知识的积累; 2学好数学模型课,多看、多学数学建模案例; 3留心各样事物,培养观察能力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思想; 4需要丰富的想象力与敏锐、深刻的洞察力; 5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努力培养建模兴趣; 6与计算机的紧密关联,学会使用相关软件; 7虚心学习,注重团队意识和团结协作; 8学会类比,做到“由此及彼和由彼及此,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9培养自学能力,能快速获取新知识,并能学以致用; 10学会从杂乱无章的各种信息中快速挑选收集有用信息,利用图书

10、馆、网络查找相关资料。第二章 初等数学模型 2.1 比例分析法建模比例是一个总体中各个局部的数量占总体数量的比重,用于反映总体的构成或者结构。数学上表示两个比值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叫做比例的根本性质。求比例的未知项的过程,叫做解比例。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商一定,两种量就叫做正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的关系。如果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反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比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比例是最根本、最初等的数学概念之一,日常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

11、题所指向的对象都蕴含着比例关系,运用比例关系可以建立数学模型,对实际问题进行描述与求解。 例如:假设两个物体的特征长度之比为1:,那么其外表积的比例为1:2,其体积的比例是1: 3。这反映了一些实际对象中包含的变量之间满足的内在规律。详见教材上册P18 本节研究“商品包装本钱确实定问题的数学建模问题。、2.6 图论方法在数学模型中的运用一、图论的起源 图论是组合数学的一个分支,起源于1736年欧拉的第一篇关于图论的论文, 这篇论文解决了著名的哥尼斯堡七桥问题,从而使欧拉成为图论的创始人。 在图中,用点代表各个事物,用边代表各个事物之间的二元关系。因此图是研究集合上二元关系的工具,图论给含有二元

12、关系的系统提供了数学模型,是建立数学模型的重要手段。由于计算机的迅速开展, 有力推动了图论的开展,使得图论成为数学领域里开展最快的分支之一。二、相关的图论知识 定义(图) 图是一个有序二元组GV(G),E(G),其中V(G)vi为顶点集, E(G)ek为边集, VV(G)中的元素vi称为顶点,EE(G)中的元素ek叫做边。顶点总数记为|V(G)|, 边的总数记为|E(G)|。假设|V(G)|=n,那么称G为n阶图假设|V(G)|与|E(G)|均为有限数,,那么称G为有限图三、最短轨道问题 给定连接假设干个城市的铁路网,寻找从指定的某城市到其余城市的最短路。解决该问题的数学模型如下 设 w: E

13、(G)R, w(e)叫做图G中的边e的权。对任意的AV(G), 寻找轨道P(A0 , A),使得 w(P(A0 , A)=minw(A), A, 其中是从A0到轨道的集合,w(A)是轨道A上各边权之和。 求解该最短路问题的迪克斯 设d(A)表示A到A0的距离。 (1) 令d(A0)=0, d(A)=+, A0A ; S0=A0, i=0; (2) 对每个A Si , 用mind(A) , d(Ai)+w(AiA)代替d(A), 假设 Ai+1是使d(A)取最小值的 中的顶点( 是Si 的补集), 令Si+1=Sivi+1; (3) 假设i=-1, 停止; 假设i-1, 那么由i+1代替i, 转

14、(2)。第四章非对称形式的对偶线性规划的对偶原那么1如果在原规划问题中,第k个约束条件为等式,那么在其对偶问题中第k个对偶变量无非负限制;反之,如果原规划问题的第k个决策变量无非负限制,那么其对偶问题的第k个约束条件应该为等式。2如果原规划问题是求最大值,且第k个约束条件为“形式,那么在其对偶问题中,第k个对偶变量yk0;如果原规划问题是求最大值,且第k个决策变量xk0,那么其对偶问题中,第k个约束条件为“形式3如果原规划问题是求最小值,且第k个约束条件为“形式,那么在其对偶问题中,第k个对偶变量yk0;如果原规划问题是求最小值,且第k个决策变量xk0,那么其对偶问题中,第k个约束条件为“形式

15、。 动态规划模型动态规划 是求解决策过程的一种最优化的数学方法。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数学家等人在研究多阶段决策过程的优化问题时,提出了著名的最正确原理 把多阶段决策求解问题转化为逐个求解一系列单阶段决策问题, 这种求解最优化问题的方法叫动态规划方法 动态规划方法主要用于求解以时间划分阶段的动态决策过程的优化问题。但是对于某些与时间无关的静态规划问题,如果可以人为地引入时间因素,把它视为多阶段决策过程的问题,那么也可以用动态规划方法方便地求解。二、动态规划方法的根本原理-最正确原理最正确原理 一个最优策略有这样的特性,不管初始状态和初始决策如何,相对于第一个决策所形成的状态来说,余下的决策必

16、定构成一个最优策略。即:每个最正确策略只能由最正确子策略组成三、动态规划方法的重要性质-无后效性原 所谓无后效性原那么:指的是这样一种性质:某阶段的状态一旦确定,那么在这个阶段以后过程的开展与演变不再受此前各状态及决策的影响。即“未来与过去无关。这个性质称为无后效性,又称为马尔科夫性。 具体地说:如果一个问题被划分为假设干个阶段,那么阶段k+1中的状态只能通过阶段k中的状态经由状态转移方程得到,与其他状态没有关系,特别是与尚未发生的状态没有关系。四、动态规划问题的研究内容1. 最短路径问题 2. 资源分配问题3. 投资决策问题 4. 生产方案与库存问题5. 排序问题 6. 货物装载问题7. 生

17、产过程中的最优控制问题 五、动态规划模型的种 按照决策过程的演变是确定的还是随机的,动态规划模型分为以下两种类型:1、确定性动态规划2、随机性动态规划 按照决策变量的取值是连续的还是离散的,动态规划模型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1、连续性动态规划2、离散性动态规划六、动态规划模型的根本概念1. 多阶段决策问题 多阶段决策问题,是指这样的一类特殊的活动过程,它们可以按 照时间和空间依次划分为假设干个相互联系的阶段,在每一个阶段中, 都需要做出一定的决策备选方案,全部过程的决策集形成一个决 策序列,这种考虑整个决策过程中各个阶段决策的全体又称为一个策 略,这类问题就是多阶段决策问题。2. 动态规划问题的

18、根本概念 (1)阶段 (2)状态 (3)决策 (4)策略 (5)状态转移方程 (6)指标函数 七、动态规划的求解的两种方法1逆序递推法2顺序递推法第五章 对策模型 对策的分类:对策从不同的角度可分以下几种类型1按局中人的数量多少:二人对策、多人对策。 2按策略的数目:有限对策、无限对策。 3按赢得函数的特点:零和对策、非零和对策。 4按局中人是否结盟:结盟对策、不结盟对策。决策的分类1、确定型决策:当状态只有一种时的决策问题是确定型决策。 2、风险型决策:当未来情况和条件不完全确定,但这些状态出现的概率,这种条件下所作的决策具有一定的风险性,所以此类决策称为风险型决策。 3、不确定型决策:在未来情况和条件不完全清楚、又无法估计其出现的概率,在此情况下所进行的决策为不确定型决策。 一般的决策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