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透视的基本认识_第1页
第一课透视的基本认识_第2页
第一课透视的基本认识_第3页
第一课透视的基本认识_第4页
第一课透视的基本认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绘画透视规律与表现技法 huihua toushi gui lv yu biao xian jifa 绘画透视规律与表现技法 透视的基本认识导师:龙凤 (2) 透视的起源与发展 15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中,透视图法诞生了。 透视发展的代表人物:达芬奇、丢勒 (2) 透视的起源与发展 绘画艺术的时空状态: 一次元、二次元、三次元、四次元 一次元是指点和线的状态,二次元是指平面状态,三次元是指立体的状态,四次元是指立体加上时间的状态。人类的绘画艺术是逐步由一次元状态进步到四次元状态的,其中,由二次元平面上表现三次元立体的透视图法是这一进步的关键。透视的起源与发展透视的起源与发展透视的起源与发展

2、 (4) 中国传统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空间观绘画中的空间观念念 中国有着优久的绘画历史,古代的画论中曾论述过画风景要注意“远山无石、远树无枝、远水无波、远人无目”、浓淡虚实以及“三远法”等纵深空间的问题。 虽然中国的画家只停留在这种近大远小的感觉上,没有像西方学者那样运用科学的方法加以论证。但由于中国人重主观感知,认为绘画是艺术而非科学,重主观、求本质、讲艺术。强调依靠对物体的感知、记忆、想像)将物像通过“似与不似”之间艺术地反映出来。 这是由于中国人的文化传统、绘画观念、思谁方式所决定的,不能用已知的西方焦点透视。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空间观念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空间观念(5) 透视学的运用 透视学作为表

3、现设计思想,追求最后效果的一种最佳手段,被广泛运用于插画、电脑动画、电子游戏、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工业设计、展示设计等多种领域。绘画透视规律与表现技法 huihua toushi gui lv yu biao xian jifahuihua toushi gui lv yu biao xian jifa 透视学的运用 插画创作电子游戏中的场景设计绘画透视规律与表现技法 huihua toushi gui lv yu biao xian jifa建筑设计建筑设计 透视的基本概念透视的基本概念 视点:观察者眼睛所处的固定位置。 画面:画图的层面。假设是一种透明的平面,置于观察者和物体之间,各种透明

4、现象就会在画面上被反映出来。 物体:存在于空间的实际物。 视平线:视点高度所在的水平线。 地平线:地平面远处天地相交的水平线。 2、透视学中的常用术语 心点:画者中视线与画面垂直相交点。 视高:视点的高度。 原线:和画面平行的线。 变线:不与画面平行的线都是变线。 灭点:与画面成角度的平行线所消失的点。灭点包括心点,天点,地点和余点。 基线:地面与画面的交线。 2、透视学中的常用术语 (1)视点视点 视平线视平线 距距点点 视点视点:观画者眼睛的位置。 视平线视平线:当观画者注视前方,中视线与画面垂直相交的一点叫主点(心点),通过主点的水平线。 距点距点:由观画者的视点到画面的距离叫视距,从主

5、点到左右两边距离各等于视距的两点。 2、透视学中的常用术语 (2) (2) 视域视域 普通透视是以人眼为视点的,头部不转普通透视是以人眼为视点的,头部不转动,目光向前看所能见到的范围称为可见视域。动,目光向前看所能见到的范围称为可见视域。而人眼正常观察范围是以而人眼正常观察范围是以 60视角所构成的视角所构成的视锥,这个视锥被画面相截后所获得的视圈就视锥,这个视锥被画面相截后所获得的视圈就是是60视圈。视圈。 在在 60视圈内,物体处于常态透视变化视圈内,物体处于常态透视变化中,超出了这个范围,物体透视形状就会超常中,超出了这个范围,物体透视形状就会超常失态。大于失态。大于 60视角的视域称非正常视域。视角的视域称非正常视域。 平视时,地平线与视平线重合,地平线即是视平线。 俯视时地平线在视平线的上方,仰视时地平线在视平线的下方。 平视状态 俯视状态 仰视状态消失点消失点BA(6)原线原线 凡是与画面平行的直线都是原线,原线在透视方向和分段比例上不发生变化,原来是水平看上去仍然是水平;原来垂直,看去仍然垂直。在透视长度上是越远越短。(7)变线变线 凡是与画面不平行的直线都是变线,相互平行的变线,都向同一个灭点集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