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新版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望庐山瀑布》教案、说课评课_第1页
2017新版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望庐山瀑布》教案、说课评课_第2页
2017新版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望庐山瀑布》教案、说课评课_第3页
2017新版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望庐山瀑布》教案、说课评课_第4页
2017新版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望庐山瀑布》教案、说课评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案课程名称 :望庐山瀑布(授课对象 :小学二年级学生教学课时 :1 1 学时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是小学二年级学生, 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 大胆且独立, 喜欢读 书和表演,但语言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欠佳,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这首古 诗语言琅琅上口,便于记诵,也可能多数同学已会背,但诗意不一定理解,教师 必须在教学时进行点拨,之后让学生去读悟,去体会,去感受,去理解,最后让 他们串讲诗意。要求不宜过高,不搞字字落实,只要能说出诗意即可。教学目标 :1.1.能正确、流利并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且背诵课文。2.2. 学会本课三个生字,理解古诗的含义,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古诗中的 景象。3.3.

2、体会该诗的意境,受到美的熏陶,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热 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重点 :1.1.掌握古诗中的生字,并能正确拼读写2.2.指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背诵课文。3.3.把握古诗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感受美的意境,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激发兴趣1 1简要叙述李白的生平事迹,提问学生所知道的李白的诗作,以此引入新课。师:众所周知,李白是古代唐朝的大诗人,创作了许多首风格飘逸、豪放, 想象丰富、气势雄伟的诗作,其中有许多诗更是家喻户晓,耳熟能详。那么,同 学们你们知道的有哪些诗呢?提示:静夜诗、夜宿山寺、送孟浩然之广陵、早发白帝城等。师:

3、嗯,对,今天我们要学习李白的另外一首诗望庐山瀑布2 2简要说明此诗的背景,并用 pptppt 展示庐山瀑布的风景图。师:同学们,庐山是我国名山之一,在现今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区境内。大家看 pptppt 上的瀑布图,这就是李白这首诗中所提到的庐山瀑布,这瀑布十分壮观吧?生:是师:好,那我们来看看李白是如何描绘这幅壮观美景吧!二、紧扣题眼,品析诗句1 1范读全诗,全班跟读。师:望庐山瀑布,李白 ,2 2学习生字,“庐、瀑、炉”,辨别生字读音。分析生字之后,提问学生,加以 巩固。板书: 户h h u暴 b b ao o 发庐I I U 山瀑 p pu布炉I IU师: : 户字大家都已经学过,今天要学其

4、中两个生字都是在户字的基础上,加了偏旁部首。庐山的庐字加了广字头念 I I 香炉的炉加了火字旁也念 I I U, 这两个字大家要加以区别。另外一个生字是暴发的 bebe,加了三点水念 p p U,注意,瀑字右下部的水字的笔划。师:那么,认识了几个生字以后,有哪个同学可以自告奋勇将这几个生字念 两遍呢? ,3.3. 读古诗题目,解释题目含义。师:接下来我们就开始正式学习这首诗的内容, 大家看题目是望庐山瀑布, 顾名思义,描写的是庐山瀑布的风景。首先, “望”字是远看的意思, 即说明了诗人只能远看,才能完全将瀑布收入眼帘。4.4.利用 2 2 分钟时间同桌讨论 : :“日”、“香炉”、“紫烟”、“

5、挂前川”、“疑”、“九天”等词含义。师:大家看 pptppt,老师列下了以下几个词,同学们利用 2 2 分钟时间讨论这几 个词的含义。2 2 分钟过后 ,师:时间到了,有哪个同学愿意回答?J J提示 :日:太阳香炉:指香炉峰,是因形似香炉而得名紫烟:紫色的烟云生:升腾起(变成了)挂前川:瀑布远看就像悬挂在山峰前面的一条大河流。疑:怀疑九天:指极高的天空5.45.4 分钟小组讨论(前后桌 4 4 人为一组):提问学生,根据以上词语含义,试着分句解释四句诗的意思。师:刚刚同学们已经很好的解释了“日” 、“香炉”等几个词的含义,那同学们根据以上词语的含义,进行 4 4 分钟的小组讨论,前后桌 4 4

6、 人为一组,试着分句解释全诗的意思。, 4 4 分钟过后 ,师:好了, 讨论结束了吧?第一句诗的翻译, 有哪个同学愿意分享下讨论结果呢?(逐句提问)提示:第一句:阳光照耀下的香炉峰紫色的云烟缭绕,第二句:远看瀑布犹如一条长长的白练高高悬挂于山川之间第三句:那激越的水柱从峭壁上一泻千尺, 第四句:恍惚间好像银河从云端坠落。三、感情升华,总结思想。提问学生,发表读诗后对诗人写该诗的目的(即思想感情)的意见。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该诗所含的思想感情。师:同学们,这首诗描写了红日、青峰、紫烟、白色瀑布等景物,整个画面 可谓是壮观, 那作者有什么目的或是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呢?有哪位 同学愿意回答下?提示

7、:这首诗有静有动,有声有色,有景有情,作者写出了红日、青峰、紫 烟、白色瀑布等景物,形象地描写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 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2.2. 课文:望庐山瀑布热爱。四、布置作业。1.1. 默写生字,掌握字形与读音。2.2. 朗读古诗并能背诵故事。3.3. 根据古诗描写意境画一幅观瀑图 。附录:1.1.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 “诗仙 ”之称,最伟大的浪漫主 义诗人。存世诗文千余篇, 代表作有 蜀道难、将进酒 等诗篇, 有李太白集传世。李白(唐)日照香炉生紫烟,要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3.3. 字词含义:日:太阳香炉:指香炉峰,是因形似

8、香炉而得名紫烟:紫色的烟云生:升腾起(变成了)挂前川:瀑布远看就像悬挂在山峰前面的一条大河流。疑:怀疑九天:指极高的天空4.4. 全诗解释:阳光照耀下的香炉峰紫色的云烟缭绕,远看瀑布犹如一条长长的白练高高悬挂于山川之间。那激越的水柱从峭壁上一泻千尺,恍惚间好像银 河从云端坠落。说 课我要讲授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四 册第五单元第 1717 课古诗两首中的一首望庐山瀑布。 这一单元都是围绕自然现象、自然景观来编排的,内容十分 丰富。这节课要学习的望庐山瀑布就是描写自然景观的 古代诗歌,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在5050 岁时隐居庐山望见庐山瀑布时有感而发所作的一首诗。诗中由近到远的顺

9、 序,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的手法描绘了庐山 瀑布的雄奇壮观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之情。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简洁,用词精当。 全诗采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仅用了2828 个字就将一幅有山、有水、有声、有色,可以说是一幅气势恢弘的 写意山水图展现世人眼前。针对诗文的以上特点,在教学中我是这样来设计教学目 标的:1 1、 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庐、瀑、炉”个生字。2 2、有感情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3 3、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在学习望庐山瀑布时,我会按照知诗人- -解诗题-明诗意 悟

10、诗情的教授过程来学习文本的。让学生 在读、想、悟”的综合阅读活动中充分自主、有效的合作、积极的探究,解读古诗的意思,感受古诗的意蕴,品味古诗 的物质,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同时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 极性,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在授课的过程中 我打算创设多种有效的教学情境, 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设计了多种激励性的评价语言,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 识,还给学生独立思考、发挥想象的空间,为学习其他的古 诗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样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既能积累丰富 的语言,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还可以汲取自然科学知识的琼浆,开阔视野,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趣评课由于还没实践过本课, 所以先忽略评课标准中的

11、表达这一 方面。在思路方面,教学过程按照知诗人 -解诗题- 明诗意- 悟诗情的顺序来把握整个课堂。首先,用“诗仙”李白引入,并积极联想李白的诗作,以此带入学习新课。再利 用瀑布图吸引学生兴趣; 在跟读诗文之后, 开始学习生字词, 强调生字的音形;然后,解读古诗题目,通过对诗中“日” 、 “香炉”、“紫烟”等词的讨论学习,再进一步明诗意,在此 基础上,最后是对全诗思想感情的认识与把握。在总体上, 思路相对比较清晰。本文问题是, 可以进一步抓住小学二年级学生的学习情况 特征,多利用图片、影像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另外通过多 读多背,加强对诗文的学习和理解。在教学设计中,相对与 读与背这方面, 强调的少了,应该加强这方面的比例。 另外, 在课堂中,学生的自主讨论虽然是考虑到学生的自主性,但 是有点高估了学生的能力。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