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声光显示听诊器的研制_第1页
一种声光显示听诊器的研制_第2页
一种声光显示听诊器的研制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种声光显示听诊器的研制摘要:本文介绍了一种声光显示的听诊器。该听诊器的工作电路主要由放大、整形、驱动电路三部分构成,通过采用压电传感器和信号放大器,可将心脏的跳动转化为声光信号,并通过放大器进行放大处理,声音清晰,发光显示明显。声信号与光信号同时作用,有助于医生的诊断。关键词:声光显示听诊器压电传感器信号放大器随着现代社会高速发展,各行各业对工作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医学诊断中,面对错综复杂的病理问题,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快速准确地做出诊断结果,是医学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其中,听诊器在日常医疗诊断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传统的听诊器由于拾音效果差,对杂音的辨析能力较弱,且不具有可视功能,已

2、远远无法满足当前医学快速发展的需求15。鉴于此,本文研制了一种既可以听见又可以看见信号的声光显示听诊器。与目前医生所使用的传统胶管式听诊器相比较,本装置采用压电传感器和信号放大器,将心脏的跳动转变为声光信号,操作简单安全,高效精确,有着明显的优势与进步。1电路工作原理压电陶瓷片HTD作为传感器,由一块六反相器集成电路外接少量元件组成了放大、整形、驱动电路。该听诊器工作时耗电量非常小,如当电源为4.5V时,静态电流约为1mA,动态平均电流小于4mA。并且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声音清晰,发光显示明显。其中CD4069是CMOS通用数字集成电路,由它的一个反向器F外接电阻R1、电容C1组成一个具有负反馈

3、作用的高增放大器,其作用是将传感器HTD输入的微弱电压信号进行放大。F1的输出信号通过耦合电容C2送至F2的输出端(3脚),无信号时F2关断(输出为高电平)。电阻R2、R3组成直流分压电路,使F2输入端直流电压总是等于电源电压。因F2的输出端(4脚)与F3的输入端(5脚)相接,所以无信号时F3的输出端(6脚)为低电平,此时红色发光二极管组成的HR不发光。信号再经过反相器F4后,输出为高电平(8脚),而8脚与反相器F5、F6的输入端(11、13脚)相接,因此F5、F6的输出端(10、12脚)为低电平,从而导致讯响器B不发声。当传感器HTD受到跳动的压力作用时,传感器HTD就把此压力信号转化成电压

4、信号,电压信号比较微弱,经F1、R1、C1组成的放大器放大后,由电容耦合至反相器F2的输入端,由F2进行整形。只有当输入信号的峰值大于F2的输入电平时,F2输出才是低电平,而F3输出为高电平。于是,红色发光二极管HR将跟随着脉搏跳动一闪一闪地发光。与此同时,F3输出的电压信号经过F4反相后送至F5、F6的输入端,使F5、F6输出电平也跟随着心脏跳动而呈现一高一低的变化,导致讯响器B跟随脉搏跳动而间歇发声。电路中R4对HR起限流作用,同时减轻反相器F3的输出负载。R5起降压作用,使F5、F6的输出为高电平时的负载。C3为保证B正常工作而设置的交流电路,C4对直流电源E起交流旁路作用,特别在电池用

5、旧导致内阻显著增加时,C4能改善电路的工作状况。2元器件的选择作为传感器的压电陶瓷片HTD,带有配套的共鸣腔用塑料盖,其外部直径29mm,中心开口直径为4mm,高为3.5mm。IC用CD4069型CMOS六反相器集成电路,其内部方框及引脚排列如图2所示也可用MC14069、CC4069等代替,它们的功能和引脚排列完全相同。R1R5用1/8W金属或碳膜电阻,具体阻值如图1中所示。C1为1000pF/63V,用瓷介电容或涤纶电容均可,C2C4可用普通CD11铝电解电容,其耐压大于10V,其中C2为0.1卩F,C为47卩F,C4为100尸。此外,HR用直径为3mm或5mm的红色LED发光二极管。B用

6、直径为12mm的微型扬声器,SB用1X1的微型开关,E用3节1.5V的电池串联3制作调试注意事项(1) 制作时应将直径为27mm的压电陶瓷片分别从背电极和陶瓷镀银面焊接好引出线,最好采用较细而柔软的屏蔽线,金属屏蔽层接背电极,芯线接陶瓷镀银面。(2) 只要元器件性能良好,电路连接正确无误,则接通电源后不需要调节就能正常工作。测试时,可以用手指轻轻触碰传感器HTD,HR红色LED也跟随着闪动,同时B也跟随着发出滴滴”的声响,则说明电路工作正常。4结语本文研制了一种新型的声光显示听诊器,主要使用对象包括心脏科专家、内科医、儿科医生、家庭医生、专业护士、一般护理人员、医学院学生或其他需要人士,适用范围广。在对患者的诊治过程中,通过声音信号及光信号的显示进行分析整合,医护人员可以准确地判断出病理问题或医疗效果。整个仪器具有制作简单、价格低廉、使用安全、声光显示同时具备、精确高效的优点,值得大范围推广使用,有望为医疗诊断提供全新的诊断途径。参考文献1 骆懿,吴颖便携式蓝牙电子听诊器的研究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报,2010,30(4).李丕丁,周翔宇.便携式无线电子听诊器的研制J.博士论坛,2010,26(12).2 沈雷鸣.电子听诊器的设计与制作J.护理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