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上物理实验报告(无答案)_第1页
人教版八上物理实验报告(无答案)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班级:姓名:实验名称科学之旅实验过程实验现象1 1.水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水会。2 2.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停止沸腾的水,浇上冷水后会3.3.用硬纸片把一个喇叭糊起来,做成一个“舞台”音乐停止小人就停止跳舞的原因疋台上一个小人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4 4.用放大镜贴近手指看自己的指纹指纹被5.5.伸直手臂用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看到窗外物体是立、的像6.6.在倒置的漏斗里放一个乒乓球,用手指托住乒乓球会下落吗?球。然后从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气并将手指移开冰棒“冒”出的“白气”向上飘还是向下飘?实验名称探九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探究过程实验现象提出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2、能听到声音吗?此时橡皮筋处于什么状态?猜想与假设:可能是物体振动产生?进行实验:做各种活动,使物体发声当橡皮筋停止振动的时候,还能听到声音吗?1.1.两人一组,一人将橡皮筋拉长拉紧,另一用手拨动橡皮筋,观察橡皮筋。能听到声音吗?此时尺子处于什么状态?2.2.使刻度尺二分之一伸出桌边,一手将其另三分之一紧压在桌边上,另当尺子停止振动的时候,还能听到声音吗?一手拨动伸出端,观察尺子。3.3.先将纸屑放在不发声的鼓面上,纸屑敲击鼓面,纸屑在鼓面上鼓面停止发声,纸屑4.4.将悬吊着的乒乓球接触不发声音叉球将音叉敲响,再使球接触音叉球讨论交流生活中有关的现象和体验纸屑和球在什么情况下跳动?在什么情况下停

3、止跳分析与论证:动?尸音疋由产生的,振动,物体就停止。在探究声音产生的过程,应注意渗透科学研究万法:.、一*Mr-t t r、亠.r .、 -t . , t t-fr / . ft./ 、, z、一1. 运用比较的万 法。如 比较物体在发声与木发声时的区别。2 2.运用转化的方法。如由于人眼不容易直接观察到某些发声体的振动,探究时可借助其他物体(如纸屑、乒乓球等)来感觉发声体的振动。亠、krnnt t rt / . r.上r./一、p 、t.trt / .r. r i=t八、f-rrr宀. 、-rt-rt f r3.3. 运用归纳的方法。如通过归纳大量发声现象,发现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八年级物

4、理实验报告班级:姓名:学习物理,要用自己的眼睛仔细周围的世界,从中问题,提岀,甚至是异想天的;要善于,只有,才能证明或是否正确,也才能最终发现事物发展变化的。科学探究的主要要素为、 、 、 。某一个具体探究中,可以是其中的几个要素。在科学探究中,大家要学会问,学会猜, 学会做,学会想,还应学会相互合作。实验名称探究声音的传播探究过程实验现象提出问题:声怎样从发声的物体传播到远处? 猜想:声要传播出去,可能需要什么东西来作媒介。 实验探究:1.1.两位同学一组,甲将一只耳朵贴在桌子上,堵上另 一只耳朵,乙在甲看不到动作的情况下轻敲甲的桌 底或桌腿。2.2.在玻璃钟罩内放一个小电铃。接通电源。 用

5、抽气机抽取钟罩内的空气。猜想,如果把钟罩中的空气完全抽出来,我们还能 听见声音吗3.3.在鱼缸旁拍手 评估分析结论:甲听到乙敲桌的声音说明此时你能听到电铃声吗在抽气的过程中,你听到电铃声有 什么变化说明自然游动的鱼被说明实验名称探究影响声音响度大小的因素探究过程提出问题:声音的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实验目的:探究影响声音响度大小的因素实验器材:铁架台,细线,乒乓球,音叉,橡胶锤实验步骤:1 1.将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拴在铁架台上2 2用橡胶锤轻敲音叉,使乒乓球轻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3 3.用小锤敲击音叉使音叉发出不冋响度的声音,重做上面的实验。分析讨论:响

6、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实验结论:声音的响度与有关,物体的越大,产生声音的越大。声音的响度与离有关。实验名称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探究要素实验探究过程实验目的: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器材:平面镜,可转折的白纸板,直尺, _ ,_实验步骤:1.1.把一个平面镜放在_,在白纸板上画出两条入射光线,并把白纸板 ENFENF 竖直地立在 _上,纸板上的直线 ONON 垂直于_。2.2.用激光笔沿一条入射光线射入,找到反射光线并画在纸板上。3.3.用激光笔沿另一条入射光线射入,找到反射光线也画在纸板上。4.4.把接收反射光的那侧纸板,向前折,再向后折,观察接收反射光情况 填入表 1 1。5.5.取下纸板,用量角

7、器测量每一次的入射角i i 和反射角 r r,填入表 2 2 中。记录数据表格:接收反射光的白纸板的位置能否接收反射光向前转与入射光的白纸板在冋一平面向后转角 i i角 r r第一次第二次实验结论: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_注意事项:1 1 在白纸板上画出两条入射光线,一条不能说明共性,三条以 上光线较乱。2 2 分析猜测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可能存在的位置关系。再通过实验验证。思考题:1 1 漫反射是否遵循反射定律? _2 2 如果你在一块平面镜中看到了另一同学的眼睛,另一同学能否在平面镜中看到你的眼睛。_,因为光是_ 。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和进行 实验:分析和论证:八年级物理实

8、验报告班级:姓名:物到平面的距离/cm/cm像到平面镜的距离/cm/cm像与物大小比较(放大或 缩小或等大)第一次第二次实验结论:平面镜所成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到镜面的距离_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的大小 _ ,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_平面镜所成的是 _ 像。注意事项:1 1 平面镜用玻璃板替代。原因 _2.2._ 玻璃板与白纸一定垂直。原因 _3 3 两支蜡烛一定大小相等。原因 _思考题:1 1 平面镜为什么用玻璃板替代?玻璃板为什么不能用厚玻璃板?实验名称实验探究要素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和进行 实验: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班级:姓名: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探究过程平面镜成像有何特点或 实验目的:实验器材

9、:_实验步骤:将一张白纸对折,展开铺在桌面上,把玻璃板竖在在纸上折线们直, 且玻璃板与纸面垂直。把一支点燃的蜡烛入在玻璃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的 _ _ 拿一支没有点燃的同样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 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全。在纸上记下这两个位置。并注意观察蜡烛和它的像的大小是否相同。 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做实验。用直线把每次实验中蜡烛和它的像的位置连起来, 到平面镜的距离。并把测量和观察到的现象填表。记录数据表格:1 1.2 2.3.3.4 4.5.5.6.6.用刻度尺测量它们分析和论证:2 2 凸面镜使平行先束 _ ,应用:如 _、_而凹面镜使平行光束 _ 。应用:

10、如 _ 、_3.3._岸边的树木和房屋在水中的像看上去都是 _立的,因为平静的水面象_镜一样,对光发生 _射,可以成 _像。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班级:姓名:探究光的折射现象思考题:1.为了探究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小明设计并进行了如上图所示实验:把一束激光从某种玻璃中向空气,改变入射角(每次增加5),观察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方向变化,并记录了入射角a、反射角B、折射角Y。实验过程中小明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当他把入射角增大到45时发现折射光线突然消失了,把入射角减小为40折射光线又出现了。他以为是仪器发生了什么问题,经检查仪器等一切正常。又试了几次,结果还是一样,但又有了新的发现:当折射光线消失后

11、反射光线的亮度比有折射光线时明显增强。这 是怎么一回事呢?小明请教了物理老师。老师告诉他:光从玻璃、水等介质射向空气且当入射角大于某一个值时确实会发生这种现象, 发生这种现象时的入射角叫做临界角入。听了老师的话,小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还想知道:这种玻璃的临界角是多少呢?玻璃和水的临界角相等吗?于是他重新进行了实验(从40开始,入射角每次增加0.2)。下面是小明的实验数据。表1:光从玻璃射向空气时入射角与反射角、折射角的关系a/度0102030404141.241.441.641.8423/度0102030404141.241.441.641.842丫/度015.230.948.674.679

12、.881.182.784.890?表 2 2:光从水射向空气时入射角与反射角、折射角的关系a/度0102030404141.241.441.641.8423/度0102030404141.241.441.641.842Y/度015.230.948.674.679.881.182.784.890?实验名称实验探究要素提岀问题: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分析与论证:实验探究过程光在折射时遵循什么规律?也就是说,折射光沿什么方向射岀?在一透明水槽中注入一定量的水,取一塑料白板(可绕中间 轴转动)直立于水槽中,让一束光沿左侧白板设到空气和水 的交界面,观察折射光的方向及折射角的大小(与入射角相 比较)。让入

13、射光线靠拢法线,观察折射光线转动情况。当入射光线垂直界面时,折射光线怎样传播。让光从水中射入空气中,观察折射光线及折射角的大小。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 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 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当光垂 直射到界面时,折射光线沿原路传播。实验现象折射角_入射角。折射光线与入射光在法线_侧折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空气V玻璃折射角,入射角。/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班级:实验名称 实验探究要素 提出问题 猜想姓名: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过程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分析和论证实 验 目 的实 验 器 材探究过程1 1.2 2.3

14、.3.4 4.5.5.使手电筒正对凸透镜,在镜后用光屏承接折射光,前后移动光屏直到屏上 出现,量出_ 的距离,记录在表格上方的 f f 处。(此数值为焦距)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调整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使 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在同高度。(目的是使烛焰在光屏上成完整的像)调整蜡烛、光屏的位置,使屏上出现清晰缩小的像,观察像的正倒,分析 像的虚实,测出物理u u 和像距 v v 记录在表格中。调整_、_ 的位置,使屏上出现 _ 放大的像,观察像的正倒,分析像的虚实,测出物理 u u 和像距 v v 记录在表格中。调整_、_ 的位置,使屏上出现_ 等大的像,观察像的正倒, 分析

15、像的虚实,测出物理 u u 和像距 v v 记录在表格中。移动蜡烛,使物距 ufuf,前后移动光屏,屏上能找到像吗?6.6.怎样移观察到蜡烛的像? _观察像的大小、正倒、虚实情况填在表格中。能测出像距吗? 7 7分析物距和焦距的关系填在表格的第一列中。记录数据表格:凸透镜焦距f=_cm物距与焦 距关系物距u/cm像的性质像距v/cm大小正倒实虚缩小n缩小放大放大等大ufuf实验结论:1 1.当 u u时,成缩小、的 像。应用在2 2.当 u u时,成等大、 倒立的像。3.3.当时, 成放大、倒立的像。应用在4 4.当 u u时,成、正立的虚像。应用在5.5.当 u u时,不成像。注意事项:1.

16、1.中心、中心、中心在。2.2.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接收不到像是什么原因?3.3. 实验时若凸透镜上有小虫,光屏上是否有小虫的像?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班级:姓名:实验名称探究近视眼与远视眼的视力矫正实验探究要素实验探究过程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班级:姓名:设计实验和进 行实验:分析和论证:正常人的眼睛自我调节能力很强,能通过调节的曲度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眼睛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3物体距离眼睛越近,进入眼睛的光线越发散,越不容易会聚;4透镜越凸,会聚能力越强。5近视眼看远处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6老花眼和远视睛看近处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实验目的:实验器材:蜡烛、火柴、光屏、底座

17、若干、实验纸两张、不冋焦距的凸透和凹透镜若干。近视眼矫正步骤:1.1.用 5cm5cm 的凸透镜当近视眼的晶状体, 让蜡烛成像,记下像点的位置为 A A ;2.2.保持蜡烛位置不动,戴上凹透镜让原来的蜡烛成像,记下像点的位置为 B B ;. .3.3.如果像向移,说明镜可以矫正近视眼。远视眼矫正步骤:1.1.用 10cm10cm 的凸透镜当远视眼的晶状体, 让蜡烛成像,记下像点的位置为 A A ;2.2.保持蜡烛位置不动,戴上凸透镜让原来的蜡烛成像,记下像点的位置为 B B ;. .3.3.如果像向移,说明 镜可以矫远近视眼。畅所欲言:1 1怎样保护视力?2 2.某人看远处的物体清晰,看不清近

18、处的物体,当看近处物体时应戴什么 镜?若某人看近处的物体清晰,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当看远处物体时应戴 什么镜?3 3 用放大镜看血ZC自己放大纹看窗外放大体看隔着放大镜看J电吿祸物体总是放大尸書 1 1一一-一 乙疋洱的吗?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班级:姓名:实验探究要素实验探究过程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 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 集证据:你有什么方法来鉴别一些物质?1 1相同体积的不同种物质,其质量是否相等? 2 2相同体积的同种物质,其质量是否相等?3 3在不注明哪杯是纯水,哪杯是盐水的情况下,如果不允许品尝味道,如 何区别?从以上三个问题出发,取不同物质的物体作为研究对象,并选用天平、 量筒等测量工具分别测出它们的质量与体积,然后再取它们单位体积的质 量作比较。实验器材:天平、量筒、纯水、清水、铁、铜、铝块若干 实验步骤:测出若干杯体积不同的纯水的质量与体积; 测出若干个体积不同的铁块的质量与体积; 测出若干个体积不同的铜块的质量与体积; 测出若干个体积不同的铝块的质量与体积; 分别算出纯水、铁、铜、铝四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比值。1 1.2 2.3 3.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