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生物冲刺复习专题十九种群与群落_第1页
2017高考生物冲刺复习专题十九种群与群落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专题十九种群与群落1.(2016 全国课标卷n,5)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中正确的疋()A. 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B. 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C. 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D. 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 密度2.(2016 浙江卷,5)下列是表示蝉在夏季的年龄结构示意图 和生殖后期),其中正确的是()3.(2016 天津卷,3)在丝瓜地生态系统中,丝瓜

2、、昆虫甲、昆虫乙存在捕食关系。下图为某年度调查 甲、乙两种昆虫种群数量变化的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该丝瓜地的碳循环在丝瓜、昆虫与无机环境之间完成B. 依据随机取样原则统计成虫数量可计算出昆虫种群密度c乙与甲的数量比值代表两种昆虫间的能量传递效率D乙数量的增加会减少甲种群对丝瓜的摄食量4. (2015 江苏卷,13)血细胞计数板是对细胞进行计数的重要工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每块血细胞计数板的正中央有1 个计数室B. 计数室的容积为 1 mrnK1 mrnK0.1 mmC. 盖盖玻片之前,应用吸管直接向计数室滴加样液D. 计数时,不应统计压在小方格角上的细胞(甲、乙、丙分别代表生

3、殖前期、生殖期我二山探KJKJ103(|103(|药10100 0m12Hm12H 4 4 O O(式-L-L 三XiXi二.r.r沛廿5. (2015 四川卷,7)某放牧草地有一些占地约 1 ni的石头。有人于石头不同距离处,调查了蜥蜴个体3数、蝗虫种群密度和植物生物量(干重),结果见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植物之间的竞争将会加剧B. 蜥蜴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被天敌捕食的风险就越大C. 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D. 草地上放置适量石头,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6.(2015 北京卷,4)大蚂蚁和小蚂蚁生活在某地相邻的两个区域。研究者

4、在这两个蚂蚁种群生活区域的接触地带设 4 种处理区,各处理区均设7 个 10 mx10 m 的观测点,每个观测点中设有均匀分布的25处小蚂蚁诱饵投放点。在开始实验后的第1 天和第 85 天时分别统计诱饵上小蚂蚁的出现率并进行比较,结果见表。处理区小蚂蚁出现率的变化/%定时灌溉不驱走大蚂蚁增加 35驱走大蚂蚁增加 70不灌溉不驱走大蚂蚁减少 10驱走大蚂蚁减少 2对本研究的实验方法和结果分析,表述错误的是()A. 小蚂蚁抑制大蚂蚁的数量增长B. 采集实验数据的方法是样方法C. 大蚂蚁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D. 土壤含水量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7.(2015 浙江卷,5)在沙漠的一个灌木群落中,某种基

5、于种子繁殖的灌木,其分布型随着生长进程会发生改变,幼小和小灌木呈集群分布,中灌木呈随机分布,大灌木呈均匀分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这种改变使群落的水平结构发生变化B. 这种改变是群落演替所引起的结果IW-IW-那T T1 1主辱韶鏗毎亠鶴6464 2020 8686 4242 O O5 m4C.均匀分布的形成原因主要是种内竞争5D.集群分布主要是由于种子不能远离母株所致8.(2015 课标卷I,4)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D.草本阶段为灌木

6、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9.(2015 海南卷,22)关于森林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碳可在森林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循环B.森林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没有明显的分层现象C.互利共生、捕食和竞争等可以出现在森林群落中D.群落中植物放出的氧气可被动物、植物及微生物利用 10.(2014 浙江卷,4)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的最大数量B.种群的内源性调节因素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C.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D.植食动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一年四季的环境容纳量以冬季最大11.(2014 福建卷,3)研究人员用样方法调查了某地北点地梅A.19

7、72 年北点地梅个体间生存斗争程度较 1975 年低B.1971 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死亡率高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C. 统计种群密度时,应去掉采集数据中最大、最小值后取平均值(一年生草本植物)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北点地梅 5 年间种榔数至变化卷、黑輦-杞往曙6D. 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5 年间该种群数量呈“ S”型增长712. (2014 江苏卷,5)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B. 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C. 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D. 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

8、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13. ( 2014 广东卷,6)在一稳定生态系统中,灰线小卷蛾幼虫以落叶松松针为食,幼虫摄食对松树的代谢活动有一定影响,进而影响下一 年幼虫食物的质和量。幼虫密度与最大松针长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以 下叙述错误的是()A.幼虫密度呈周期性波动B. 幼虫摄食改变了洛叶松的丰富度C. 可利用样方法调查幼虫的密度D. 幼虫摄食对松针长度的影响具滞后性14. (2014 课标卷I,6)某种植物病毒 V 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B. 水稻与青蛙是竞争关系C. 病毒 V

9、与青蛙是寄生关系D. 水稻和病毒 V 是互利共生关系15. (2014 课标卷I,30)请回答关于群落演替的问题:(1)在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和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中,哪个属于初生演替,哪个属于次生演替?(2)一般来说,若要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上述两个演替中次生演替所需的时间短,分析其主要原因。(3)据调查,近 5 万年以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这也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近 50 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该现象表明,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类的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_(填“未发生改变”、“变-證垂冒电

10、S S駐是呆8慢”或“变快”),演替的方向 _(填“发生改变”或“未发生改变”)。16. (2014 四川卷,9)将某稻田等分为互不干扰的若干小区,均种上水稻苗(28 株/m2)和 3 种杂草(均9为 1 株/m2 3 4 5),随机向不同小区引入不同密度的福寿螺(取食水生植物)。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种日均密度增长率如下图所示。5040200 -20-40 -602稻田生态系统中的福寿螺属于 _,它和鸭舌草之间构成 _关系。3实验期间,中密度处理小区福寿螺种群的出生率 _死亡率,高密度处理小区的水花生种群数量呈_ 型增长。4若实验结束后停止人工管理,低密度处理小区将经历 _演替,时间足够长,最

11、可能演替为以_为主的水生植物群落。5若实验结束后除去福寿螺和杂草,该生态系统的 _ 稳定性将降低。B 组 两年模拟精选(20162015 年)1.(2016 山东潍坊期末)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A. 种群密度能准确地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B.沙丘和冰川泥上开始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C.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的最大数量D.群落中的物种组成是区分群落的重要依据2.(2016 山东潍坊期末)下列调查内容与调查方法对应关系错误的是()A. 调查土壤中蚯蚓的种群密度样方法B.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一一显微计数法C.调查湖泊中鲫鱼的种群密度标志重捕法D.探究培养液中大肠杆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12、一一抽样检测法3.(2016 东北三省联考)“烧芭”(焚烧芭蕉树)是一种传统的农耕文化,在巴西等热带国家盛行,火山喷发是一种自然现象,喷出的岩浆所到之处寸草不生,甲地发生过“烧芭”现象,乙地发生过火山喷发现象,之后两地均发生了群落的自然演替。下列关于甲、乙两地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用样方法调查水花生种群密度时,常用的取样方法有口对般小区m低嶠度冲区 田中罄度小区高席度小区水稻水花生 鸭舌車孤址草10A.甲地和乙地两个位置发生的自然演替类型相同B. 人为的干扰也不能使甲地恢复到焚烧前的地貌C. 苔藓会比地衣更早地出现在乙地的火山岩之上D. 随时间推移甲、乙两地生物多样性都

13、逐渐增多4.(2016 广东湛江检测)环保工作者对某地区最主要的草食动物某野兔种群数量进行连年监测,得到如图所示的数量增长变化(入)曲线,入=t年种群数量/(t 1)年种群数量。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B.在第 4 年初至第 5 年末,种群数量先增后减C.第 3 年末种群数量与第 5 年中期种群数量相等D.野兔的种群数量在第 4 年末达到最大5. (2016 山东德州模拟)科学工作者为了监测和预报某草原鼠害的发生情况,对田鼠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进行调查,发现在最初的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5%,据此分析错误的是()A. 研究者通常采用标志重捕法估算该地区田鼠的种群数量B. 最初一个月内,田鼠

14、的生存环境是空间条件充裕、食物充足、气候适宜C. 最初一个月内,田鼠种群增长模型可构建为N=N入七,其中入为 1.015D. 数月之后,当田鼠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时,是防治鼠害的最佳时期6. (2016 江西南昌检测)科学研究表明,生物种群的数量增长曲线如图所示,可分为指数增长和逻辑斯蒂增长,且逻辑斯蒂增长曲线通常又分为5 个时期:开始期(如A)、加速期(如B)、转折期(如Q、减速期(个体超过K/2 以后,如D)、饱和期(如E)。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第 1 年至第 3 年期间种群呈“ J”-二一潘啟-11A.逻辑斯蒂增长曲线的加速期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大12B.指数增长的种群数量增长率

15、不变C.环境阻力开始于减速期D.应将有害生物数量控制在加速期7.(2016 安徽合肥质量检测)为解决合肥市民饮用水源而建设的大房郢水库已经是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下列关于大房郢水库的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 水库中所有的鲫鱼是一个种群,可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B. 水库中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阶段后,群落内的物种组成不再发生变化C. 水库浅水区域和深水区域有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D. 不同水层分布的动物不同,与群落中植物垂直结构造成多样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有关& (2015 江西红色六校第一次联考)下列有关动物丰富度的研究方法,正确的是()A. 调査土壤动物丰富

16、度一一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B. 观察肉眼难识别的小动物一一高倍显微镜观察C. 统计土壤动物丰富度一一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D. 调査水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一一生态缸进行培养9. (2015 九江市七校高三联考)下列关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 当种群的数量超过K/2 时,易导致该种群的丰富度降低B. 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同化量可以用生产者的干重积累量表示C. 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若标志物部分脱落,则计算出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值偏大D. 捕食者的存在会降低物种的多样性,外来物种入侵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0 . (2015 全国重点中学冲刺卷)一弃耕农田经若干年演替成为森林。下图

17、中不能正确体现该过程发)某弃耕农田植物种类 40 年间的变化情况见表。有关该地群落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11. (2015 浙江温州十校期中联考13物种数量植物类另7r年数14152540草本2827263034灌木0341219乔木0001423总计2830305676A. 群落对光能的利用能力降低B. 该地群落发生了次生演替C. 物种多样性趋于增加D. 群落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发生了变化12.(2015 山东淄博高三期末)下列关于群落空间结构的特征及生态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A. 群落空间结构的特征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B. 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利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缓解种间竞争C. 影响群落

18、空间结构不同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温度和水分D. 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13. (2016 山东泰安期末)下表是某河流干涸后,群落经历草本、灌木、乔木的演替过程中,部分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情况。回答下列问题:艾蒿/(株m2)白杨鼠株21(100 m )只21(100 m )第 1 年500第 2 年1011第 3 年622第 4 年344第 5 年188第 6 年1816(1)判断该群落演替为次生演替的依据是_。 从 第3 年 起 , 艾 蒿 种 群 密 度 下 降 的 原 因 是 白杨林的出现既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又为动物创造了_,物种丰富度进一

19、步提高。14(3)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鼠的种群密度时,由于鼠对捕鼠器有记忆,重捕获的机会减少,则所得数据比实际结果_ 。几年后,鼠害日益猖獗,有效降低鼠种群密度的措施有 _。(4)下图表示该生态系统第6 年植物被植食动物利用的有关情况。图中数据表示各部分有机物中的含碳量,单位 kg/(hm2 a)。15若将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折合为葡萄糖进行计算,已知1 kg 葡萄糖储存的能量为该生态系统总面积为 100 hm2,则第 6 年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 _ ,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间能量传递效率是 _。中的“不可利用”部分是指 _ 中的含碳量。14.(2016 广东统测)下图为兔种群迁入到澳大利

20、亚后,该种群在一个时期内,种群随时间的变化曲 线,根据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兔在刚引入澳大利亚最初一段时间,种群数量呈现指数增长,会形成急剧上升的_曲线,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_;然而,这种情况在自然界是不可能长期存在的。当种群数量越来越多,增长就会慢下来,并稳定在一个环境能承受的水平上。这样的种群数量曲线就呈现出 _型,即对数增长曲线。稳定的种群会以一种有规律的方式在_(K值、K/2 值)上下波动。(2)引入新物种可能会对当地其他生物的环境容纳量产生的影响:引入新物种后,该生物种群的迅速增长可能会导致许多资源衰竭,使其他生物的K值_ 。但是,如果在沙漠某地区成功引种某些植物,会_(提高、

21、降低、不影响)当地动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15.(2016 山东荷泽一模)种群密度能够明显影响布氏田鼠的内分泌水平且种群密度高会抑制种群的增 长,为确定种群密度是否对高原鼠兔的内分泌和种群数量变化造成同样影响,某研究团队进行了专门研究。实验简要过程如下:取地形特征和植被类型基本一致的两样地(距离约 30 km),样地 1 高原鼠兔繁殖初期密度为 35 只/hm2,样地 2 高原鼠兔繁殖初期密度为12 只/hm2。在高原鼠兔的不同繁殖时期各合柞用制逬附有机 ttf6200披植直 _植仕动 动樹摄人 r 厂樹同牝诳12JO 930耒戡摄人耒同化蜃杭負动物 TT机物枳累肚372鲫齋动物呼41.6X10

22、 kJ,可利 Jlp I860不可利川吋间16F 表为不同密度种群高原鼠兔血浆皮质酮水平/(ug mL1)样地内,从其颈部取血17繁殖时期种群I种群n种群川繁殖初期0.090.110.09繁殖盛期0.100.080.09繁殖中期0.060.060.06繁殖末期0.070.080.08根据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1)_请补充实验简要过程:(3)为实验需要,另增加面积为10 hmf的样地 3,在繁殖初期首次捕获高原鼠兔26 只,全部做好标记,适当时间间隔后再次捕获到17 只,其中 2 只带有标记,则该样地高原鼠兔密度约为 _ (取整数),样地 3 对应图中的曲线为_,增加样地 3 的目的是(4)_

23、 根据以上研究可得出的结论有 _16 . (2015 湖南常德模拟)自然界中种群的数量特征是种群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下图表示某动物种群 在不同条件下数量变化情况的数学模型,请回答以下问题。(1) 该模型属于数学模型的的表现形式之一的 _ ,该形式较为直观形象。(2) 图中 A 段种群增长近似于 _型曲线。该模型需要满足的条件是 _。(3) 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 _ (填“K”或“K)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很多,分析图中曲线,与D 段相比,影响 C 段的因素最可能是 _。A.食物和天敌B.气候和传染病(5)在 D 阶段,若该动物的栖息地遭到破坏后,由于食物的减少和活动范围的缩小,其_会变样地 1

24、和样地 2 的高原鼠兔_(填“是”或“不是”)同一种群,原因是18小。17 . (2015 襄阳市高中调研统一测试)请根据下图所示“种群生长”的坐标曲线,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马缨丹是一种生活于热带地区的有毒植物,为达到观赏目的人们把它引种到夏威夷,一段时间后,马缨丹大量繁殖,对夏威夷的畜牧业造成严重威胁,图中曲线 _符合马缨丹疯狂蔓延的趋势。根据生态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图中曲线 _ ,若出现_ 段则表明人口出现了负增长。曲线I和曲线n代表的种群进化速度较快的是 _,其进化过程中基因频率 _ (填“一定”或“不一定”)会发生改变。(4) 太湖蓝藻事件使太湖美丽的形象大打折扣,若曲线n

25、表示太湖中蓝藻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_点后,增长速率为 0。(5) 依据自然界“种群增长”的特点,人们在进行狩猎或海洋捕捞作业时,应把握在_点后进行,原因是_18 . (2015 盐城高三调研模拟)某弃置耕地的主要食物链由植物T田鼠T鼬构成。生态学家对此食物链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表,单位是J/(hm2 a)。植物田鼠鼬固定的太阳能摄入量同化量呼吸量摄入量同化量呼吸量2.45X10111.05X1097.50X1087.15X1082.44X1072.25X1072.18X107(1) 此地形成的群落是_ 演替的结果。2(2) 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在1hm 范围内,第一次捕获

26、并标记30 只田鼠,第二次捕获20只,其中有标记的 10 只,则该种群密度是 _ 只/hm2。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_ (填“偏小”“偏大”)。能量沿“植物T田鼠T鼬”的流动是单向的,而且是_,从田鼠到鼬的能量传递效率是田鼠和鼬都是恒温动物,同化的能量中只有劄,5%用于自身的 _ ,其余在呼吸作用中以_的形式散失。19(5)鼬能够依据田鼠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后者,田鼠同样也能够依据鼬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可见,信息能够调节_ ,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合案精析1.C 估算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样方法:在被调查种群分布的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 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

27、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内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内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 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综上所述, A、B D 三项均错误,C 项正确。2. A 蝉基本上无生殖后期, C、 D 错误;蝉在地下生存多年在夏季羽化后只能生存一个夏季,所以在夏季时,蝉种群中生殖前期所占的比例大,A 正确、B 错误。3. D 碳循环发生范围为“生物圈”并非一个小生态系统,A 错误,进行种群密度调查时应统计所有的同种昆虫,不能只统计成虫, B 错误;能量传递效率是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同化量之比,不是两 种生物之间的数量比值, C 错误;图示信息表明乙为甲的天敌,则乙增多,甲会减少,因此,甲对丝瓜摄食将减少,D 正

28、确。4. B 本题主要考查血球计数板的使用,意在考查考生识记、理解与运用能力。难度适中。1 mm 1mm 0.1 mm 方格的计数板,有两个计数室A 项错,B 项对;C 项错,滴加样液时,采用的是渗入法”,滴之前,先将盖片盖住计数室; D 项错,计数时对压在方格四条线上的细胞只计数相邻两边及 其夹角上的细胞。 5. A 本题考查了群落的种间关系、空间结构和能量流动的相关知识,考查综合分析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识图能力,难度适中。由坐标曲线图分析可知,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加,禾草植物的生物 量变化不大,而非禾草植物的生物量明显下降,有利于禾草植物的生长,禾草植物与非禾草植物之间 的竞争将减弱,

29、A 错误;由坐标柱形图分析可知,距离石头越远蜥蜴的个体平均数越小,可推测出蜥 蜴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越不便于隐蔽,而被天敌捕食的风险就越大,B 正确;距离石头的远近属于群落水平结构, C 正确;草地上的石头越多蜥蜴就越多,蝗虫数量越少,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更有 益的部分,D正确。6. A 不驱走大蚂蚁比驱走大蚂蚁,在定时灌溉或不灌溉的情况下,小蚂蚁出现率都有所降低,可以得出大蚂蚁和小蚂蚁在食物上的竞争较强,进而可以得出大蚂蚁抑制小蚂蚁数量的增长,大蚂蚁影响 小蚂蚁的活动范围, A 错误,C 正确。驱走大蚂蚁,定时灌溉,小蚂蚁出现率增加,不灌溉,小蚂蚁出 现率减少,可以得出土壤含水量影响小蚂蚁的

30、活动范围,D 正确。本实验对实验数据的采集方法是“720个 10 mx10 m 的观测点”、“每个观测点中设有均匀分布的25 处小蚂蚁诱饵投放点”属于样方法,B正确。 7. B 本题主要考查种群的特征和群落演替等知识点,意在考查基本概念理解和逻辑分析推理能力。难度较小。沙漠上的一个灌木群落在生长进程中的分布型改变会导致群落的水平结构发生变化,A 正确;这种改变过程中没有涉及一种生物取代另一种生物,一种群落类型取代另一种群落类型,不属于群落演替,B 错误;均匀分布的形成原因主要是种内竞争引起的,C 正确;幼小和小灌木的集群分布,与种子不能远离母株有关,D 正确。 8. D 本题考查的是群落演替,

31、考查识别和理解能力,难度较低。灌木阶段中灌木的生长起到了遮阴、避风等作用,同时提供了更为丰富的食物,所以灌木阶段的物种的丰富度要大于草本阶段的丰富 度,故 A 错误;由于灌木比草本植物更为高大,因此无论从垂直结构上还是从水平结构上看,灌木阶 段比草本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更复杂, B 错误;灌木阶段比草本阶段物种更加多样化使得群落结构较 为稳定,群落自我调节能力更强, C 错误;草本阶段在动植物的共同作用下,土壤中的有机物越来越 丰富,土壤的通气性越来越好,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D 正确。9. B 本题考查群落,物质循环的相关知识,考查知识的识记,难度小。组成生物体的C、H、O、N、

32、P、S 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A 正确;森林群落在垂直结构上至上而下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B 错误;森林群落在物种丰富,食物链食物网复杂,具有互利共生、捕食、竞争等种间关系,C 正确;群落中,植物作为生产者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供给动植物及微生物利用,D 正确。10. B 环境容纳量是指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也就是说环境中的种群数量有可能超过环境容纳量,故 A 错误;环境条件若改变,环境容纳量也会改变,而内源 性调节因素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B 正确;理想条件下为“ J”型增

33、长,无环境容纳量,C 项错误;自然条件下,冬季植食动物的食物减少,其环境容纳量会变小,故D 错误。11. B 分析图示曲线可知,1972 年北点地梅种群密度比 1975 年的大,个体间生存斗争也剧烈,A 错误; 1971 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种群数量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幼苗至成熟植物阶段,即前一阶段的死亡率高于后一阶段的死亡率,B 正确;统计种群密度时,不应舍弃所得数据,C 错误;从 5 年数据可看到,种群密度每年都在下降,D 错误。12. C 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为一个种群,A 正确。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B 正确。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

34、,群落内物种的组成仍处 在动态变化中,C 错误。由于外界条件的不同及生物自身生长特点,人和动物的影响等因素不同,往 往会在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21种群,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D 正确。13. B 据图可知,幼虫密度随时间出现周期性波动,A 正确;幼虫摄食改变了落叶松松针的长度和松树的代谢活动,不能确定摄食是否改变落叶松的丰富度,B 错误;由于灰线小卷蛾幼虫以落叶松松针为食,活动能力较弱,活动范围较小,可采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C 正确;据图可知幼虫先增后减,而松针长度先减后增,表明幼虫对松针的长度的影响有滞后性,D 正确。14. A 稻田中青蛙增加抑制病毒传播,原因是青蛙捕食稻飞虱,青蛙与稻飞

35、虱是捕食关系,A 项正确;水稻和青蛙并不利用共同的资源,两者不是竞争关系,B 项错误;病毒 V 和水稻之间是寄生的关系,与青蛙无直接关系,C、D 项错误。15. 解析 (1) 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 灭了的地方发生;而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 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2) 次生演替有土壤条件,保留了种子,有利于植物的繁 殖,演替速度快,而初生演替植物生活条件贫瘠不利于繁殖,演替速度较慢。故人的作用会加速演替 的速度。 (3) 群落之外的环境条件,诸如气候、地貌、土壤和火等,常

36、可成为引起演替的重要条件。由 于人类过度开垦,破坏了土壤表土层及耕作层的结构,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使得该地区群落 的演替速度变快,自然环境本身变得干燥,会向荒漠化方向演替,所以演替的方向未发生改变。答案 (1) 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为初生演替,从森林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为次生演替(2)形成森林需要一定的土壤条件,上述次生演替起始时即具备该条件,而从裸岩开始的演替要达到该条 件需要漫长的时间(3) 变快 未发生改变16. 解析 (1) 根据题干和图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福寿螺的密度,因变量是几种生物的日均增长率,水花生属于植物,其种群密度的调查所用的取样方法常用的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

37、样法。(2) 福寿螺以水生植物为食,属于第二营养级,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由图可知,福寿螺的种群密度越大, 鸭舌草的日均增长率越小,因此推测它们之间是捕食关系。(3) 中密度的福寿螺日均增长率为正值,处于增长状态,因此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高密度的水花生存在天敌,其种群数量呈现“S”型增长。(4)实验结束后停止人工管理,此时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由数据可知狐尾草的增长率最大,最可能成为优势种。 (5) 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由其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来决定,除去福寿螺和杂草,群落的物种 丰富度下降,此时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变简单,抵抗力稳定性将降低。答案 (1) 福寿螺的密度 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22(

38、2) 消费者 捕食 (3) 大于 S (4) 次生 狐尾草 (5) 抵抗力B 组1. D 种群密度只能反映单位空间中种群数量,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2. B 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需采用取样器取样法。 3. D 甲地进行的是次生演替,乙地进行的是初生演替,两地演替类型不同,A 错误;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人为的干扰可使甲地恢复到焚烧前的地貌, 错误:裸岩上群落的演替过程中先驱物种是地衣,地衣分泌有机酸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并积累有机物,这为其他生物的生长提供了条件,C 错误;演替的趋势是生物数量越来越多,种类越来越丰富,群落的结构也越来越复杂,稳

39、定性增强,D 正确。4. B 图中显示第 1 年到第 3 年期间入值约为 1,“ J”型曲线其 入值应大于 1 且恒定,故不属“ J” 型增长,A错误;第 3 年末到第 5 年中期入始终大于 1,种群数量一直增加,从第 5 年中期到第 5 年末 入小于 1,种群数量减少,B 正确,C 错误;该野兔种群在第 5 年中期达到数量最大, D 错误。5. D 当种群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时,田鼠的种群密度已达最大,防治鼠害的最佳时期已过去很久,防治鼠害应在其种群数量快速增长前进行。6. B 根据曲线可知,指数增长曲线呈“ J”型、逻辑斯蒂增长曲线呈“ S”型,即E点对应的个体数量为K值,在K/2( C转折期

40、)时增长速率最大,A 错误;对于指数增长(“J”型曲线)来说,增长率是 不变的,增长速率是增加的,B 正确;两条曲线从一开始就出现差异,说明环境阻力开始于起点,而在减速期时环境阻力加大,C 错误;应将有害生物的数量控制在开始期,而不是加速期,D 错误。7. B 即使演替到相对稳定阶段,群落内物种组成也会发生变化。& C 调查土壤动物丰富度采用取样器取样法,样方法用于调查植物的丰富度,A 错误;观察肉眼难识别的小动物使用放大镜, B 错误;统计土壤动物丰富度采用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C 正确;调查水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采用取样调查, D 错误。K9. C 当种群的数量超过 2 时,种内斗

41、争加剧,而物种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A 错误;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同化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B 错误;种群中的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X第二次捕获数十重捕标志个体数,标志物部分脱落,则计算出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值偏大,C 正确;捕食者的存在会增加物种的多样性,外来物种入侵或引种不当(如引入我国的水葫芦、食人鱼等),会减少当地的物种,从而破坏当地的生物多样性(主要通过破坏食物链的方式造成其他物种消失或者是濒危),降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 错误。2310 . B 群落的自然演替过程中,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物种丰富度先增加后趋稳定,总光合量、呼 吸量亦如此。随着物种丰富度的增加, 系统营养

42、结构的复杂化, 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增强, 恢复力 稳定性减弱, 故选项 B 错误。 11 . A 由于植物种类在增加,群落结构复杂化,对光能的利用能力逐渐提高,A 错误;由于该演替是在弃耕农田发生的,演替过程中,土壤条件未变化,且原有的物种仍然得到保留,所以属于次生演替,B 正确;从总计的物种数量看一直在增加,由28 种增加到 76 种,所以物种多样性趋于增加,C 正确;在次生演替过程中,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均发生了改变,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与光照强度 密切相关,水平结构与阳光、水等生态因素密切相关, D 正确。 12 C 群落空间结构的特征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故 A 正确;群落的空间结

43、构有利于对资源的充 分利用,缓解种间竞争,故 B 正确;陆地群落垂直分布主要受光的影响,水生群落的层次性主要是由 光的穿透、温度和氧气的垂直分布决定的,故 C 错误;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 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故 D 正确。 13.答案 (1)在原有土壤条件保留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灌木和乔木繁殖遮挡了艾蒿的阳光 (2)多种多 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3)大 增加鼠的天敌(4)2.48X1010kJ 15%植物自身呼吸消耗的有机物及植物遗体、残枝败叶等14. 答案 (1)J 型 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足、没有天敌、气候适宜等S K 值(2) 降低 提高15. 解析 (1) 对照实验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种群密度是否对高原鼠兔的内分泌 和种群数量变化造成影响,所以自变量是种群密度,对照实验中各组的无关变量要相同且适宜,所以在高原鼠兔的不同繁殖时期各样地内应随机捕捉高原鼠兔若干只,从其颈部取血4 mL 进行皮质酮水平的测定。 (2) 由于两样地高原鼠兔存在地理隔离,样地 1 和样地 2 的高原鼠兔不是同一种群。 (3) 用标志 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根据公式N:M= n:m则有 N:26= 1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