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必修1《诗三首》优秀课件_第1页
人教版高一必修1《诗三首》优秀课件_第2页
人教版高一必修1《诗三首》优秀课件_第3页
人教版高一必修1《诗三首》优秀课件_第4页
人教版高一必修1《诗三首》优秀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新课导入新课导入 钟嵘钟嵘在在诗品诗品中曾评中曾评古诗古诗十九首十九首说:说:“惊心动魄,可谓几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乎一字千金。”它指的是它指的是古诗十古诗十九首九首的语言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的语言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了。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其中程度了。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其中的一首的一首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体味,体味一下这一下这“一字千金一字千金”的语言魅力。的语言魅力。 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最早载于最早载于梁代梁代萧统萧统编的编的文选文选,它是,它是文选文选“杂诗杂诗”类的一个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标题,包括汉代汉代无名氏无名氏所作的所作的1919首首五言诗,五言诗,

2、它们并非一人一时之作,也不是一个有机构它们并非一人一时之作,也不是一个有机构成的组诗。成的组诗。 “古诗古诗”的原意是古代人所作的诗,约的原意是古代人所作的诗,约在魏末晋初,流传着一批魏、晋以前文人所在魏末晋初,流传着一批魏、晋以前文人所作的五言诗,既无题目,也不知作者,所以作的五言诗,既无题目,也不知作者,所以文选文选的编者把它们编集在一起,总题为的编者把它们编集在一起,总题为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后世遂沿用这一名称。后世遂沿用这一名称。知识导读知识导读 从从内容上内容上看,主要抒写游子失志无成和看,主要抒写游子失志无成和思妇离别之情,突出地表现了当时中下层士思妇离别之情,突出地表现了当时中

3、下层士子的不满不平以至玩世不恭、颓唐享乐的思子的不满不平以至玩世不恭、颓唐享乐的思想情绪,真实地从这一侧面反映出东汉后期想情绪,真实地从这一侧面反映出东汉后期政治混乱、败坏、没落的时代面貌。政治混乱、败坏、没落的时代面貌。 艺术上艺术上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统,吸收了汉乐府的营养,创造出一种独特统,吸收了汉乐府的营养,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被称为的艺术风格,被称为“五言之冠冕五言之冠冕”。 萧统萧统(501531)南朝梁代文学家,南朝梁代文学家,梁武帝萧衍长子。萧统梁武帝萧衍长子。萧统2岁被立为太子,岁被立为太子,未及即位而卒,谥昭明,世称昭明太子。未及即位而卒,谥昭明,

4、世称昭明太子。萧统对文学颇有研究,招集文人学士,萧统对文学颇有研究,招集文人学士,广集古今书籍广集古今书籍3万卷,编集成万卷,编集成文选文选30卷。卷。文选文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文学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文学作品选集作品选集,选编了先秦至梁以前的各种,选编了先秦至梁以前的各种文体代表作品,对后世有较大影响。旧文体代表作品,对后世有较大影响。旧时读书人有时读书人有“文选文选烂,秀才半烂,秀才半”的的说法。为后世推崇。说法。为后世推崇。文选封面文选文选书影书影 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涉江采芙蓉芙蓉, 兰泽兰泽多芳草。多芳草。 采之欲采之欲遗遗谁?谁? 所思在所思在远道远道。 还顾望还顾望旧乡旧乡,

5、长路长路漫浩浩漫浩浩。 同心同心而离居,而离居, 忧伤以忧伤以终老终老。 芙蓉芙蓉:荷花的别名。:荷花的别名。 兰泽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生有兰草的沼泽。 遗(遗(w wi i):赠。):赠。 远道远道:犹言:犹言“远方远方”。 旧乡旧乡:故乡。:故乡。 漫浩浩漫浩浩:犹:犹“漫漫浩浩漫漫浩浩”,形容路途,形容路途的遥远无尽头。的遥远无尽头。 同心同心:古代习用的成语,多用于男女:古代习用的成语,多用于男女之间的爱情或夫妇感情融洽。之间的爱情或夫妇感情融洽。 终老终老:终生。:终生。 译文译文 踏过江水去采芙蓉,美丽的水踏过江水去采芙蓉,美丽的水泽中长满香草。泽中长满香草。 采了荷花要送给谁

6、呢?想要送采了荷花要送给谁呢?想要送给那远方的爱人。给那远方的爱人。 回望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长回望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长路漫漫而又四野茫茫。路漫漫而又四野茫茫。 两心相爱却又各在一方,愁苦两心相爱却又各在一方,愁苦忧伤以至终老异乡。忧伤以至终老异乡。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诗意图诗意图1 1、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表达感情、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表达感情的方式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的方式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 方式方式是试图采摘芙蓉。是试图采摘芙蓉。 目的目的是是“遗遗”远方的远方的“同心同心”者者。诗歌赏析诗歌赏析 2、诗歌中写诗歌中写“采芙蓉采芙蓉”赠给所思之赠给所思之人,这对全诗在营造意境上有什么

7、人,这对全诗在营造意境上有什么作用?怎样理解作用?怎样理解“赠花赠花”的行为?的行为? 芙蓉,即荷花芙蓉,即荷花. .给人以给人以清幽、高洁清幽、高洁之之感。起首句,营造了清幽、高洁的意境。感。起首句,营造了清幽、高洁的意境。 花草娇嫩美丽花草娇嫩美丽, ,又给人欣欣向荣的感又给人欣欣向荣的感觉,以花草赠亲朋觉,以花草赠亲朋, ,既有关怀、思念,既有关怀、思念,也有表达了美好祝愿也有表达了美好祝愿. . 3.3.诗歌描写诗歌描写“多芳草多芳草”和和“兰兰泽泽”有什么艺术作用?有什么艺术作用? 这是环境描写,意在从侧面烘这是环境描写,意在从侧面烘托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和所表达感情托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和

8、所表达感情的纯洁和美好的纯洁和美好。 4.4.三、四句一问一答三、四句一问一答, ,在诗歌在诗歌中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中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诗歌讲究诗歌讲究“起、承、转、起、承、转、合合”,这两句在结构上是,这两句在结构上是暗转过暗转过渡渡,为为表现主人公的情绪由欢欣表现主人公的情绪由欢欣洋溢转变为下面的黯然销魂洋溢转变为下面的黯然销魂作铺作铺垫垫。. .五、六句的五、六句的“还顾还顾”、“漫浩浩漫浩浩”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还顾还顾”一词,动作性和画面感很强,一词,动作性和画面感很强,清晰地表现了主人公孤独、忧愁、怅惘的形清晰地表现了主人公孤独、忧愁、怅惘的形象和心情

9、。象和心情。“漫浩浩漫浩浩”一词是写主人公环顾一词是写主人公环顾所见所见“旧乡旧乡”的距离,给人以路途绵延无尽的距离,给人以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的感觉。这两个词这两个词含蓄地传达了主人公极度含蓄地传达了主人公极度痛苦的心情,可是又没有直接点明主人公的痛苦的心情,可是又没有直接点明主人公的痛苦,这样就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痛苦,这样就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具有含蓄不尽的艺术效果。具有含蓄不尽的艺术效果。 、最后两句除了表达主人公、最后两句除了表达主人公黯然痛苦的心情,还能体会到黯然痛苦的心情,还能体会到什么?什么? 还能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两个彼还能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两个彼此相爱的人的真挚

10、笃厚的感情。因此相爱的人的真挚笃厚的感情。因爱之深才思之深,因爱之长久才有爱之深才思之深,因爱之长久才有“终老终老”之之“忧伤忧伤”。 7 7、这首诗有什么艺术特点?、这首诗有什么艺术特点? 可以从两个方面看:可以从两个方面看:一是一是意境高洁、清幽;意境高洁、清幽;二二是是含蓄不尽,余味悠长。含蓄不尽,余味悠长。采莲图采莲图 有人认为抒情主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男性,人公是男性,“涉江涉江”者和者和“环顾环顾”者都是者都是男子;也有人认为抒男子;也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情主人公是女性,“涉江涉江”者是女子,者是女子,“还顾还顾”者则是者则是“所所思思”的男子,你怎么的男子,你怎么看?看?问

11、题探究问题探究归 园 田 居 (其一)陶陶 渊渊 明明24陶渊明陶渊明又名:又名:字:字:自号:自号:谥号:谥号:(时代)最杰出的诗人,他(时代)最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情感真实,诗味醇厚,风格的诗情感真实,诗味醇厚,风格平淡,语言清新自然。平淡,语言清新自然。开创开创诗一派诗一派,为古典诗,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潜潜元亮元亮五柳先生五柳先生靖节先生靖节先生东晋东晋田园田园陶诗今存陶诗今存125125首首 ,多为五言诗。从内,多为五言诗。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容上可分为饮酒诗 、咏怀诗和田园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三大类 。而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而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

12、高。高。陶诗的风格:陶诗的风格:质朴质朴、平实平实、清新清新、自自然然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诗人及其所处时代背知识与能力:了解诗人及其所处时代背景,背诵本诗。景,背诵本诗。2.过程与方法:学会用诗眼来解读诗歌内过程与方法:学会用诗眼来解读诗歌内容;掌握田园诗的鉴赏方法。容;掌握田园诗的鉴赏方法。3.情感与态度:体会诗歌的情感。情感与态度:体会诗歌的情感。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羁鸟恋旧林鸟恋旧林, , 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拙归园田。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方宅十

13、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荫后檐,桃李后檐,桃李罗罗堂前。堂前。暧暧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笼里,复得返自然。jzhu y nifn听录音,正音,整体感知听录音,正音,整体感知一一、解读诗歌内容、解读诗歌内容(一)请找出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字(一)请找出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字?“归归”(二)带着以下几个问题朗读诗歌:(二)带着以下几个问题朗读诗歌: 1.从何而归?从何而归?2.为何而归?为何而归? 3.归向何处?归向何处?4.归去如何?归去如何?(1)少无

14、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2)羁鸟羁鸟恋恋旧林旧林,池鱼池鱼思思故渊故渊。开荒南野际,。开荒南野际,守拙守拙归园田归园田。为什么要为什么要“守拙守拙”?远离官场中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根本原因:保持自己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品诗意用比喻形象地写出对官场的厌恶及回归田园的迫切心情。2.2.从何而归?从何而归?误落误落尘网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中,一去三十年久在久在樊笼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里,复得返自然官场官场 (“尘网尘网”、“樊笼樊笼”比喻)比喻)为什么要如此比喻?表达了诗人怎样为什么要如此比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的情感?(1)对官场生活的厌恶。(2)“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是

15、作者对自己整个前半生的摇摆、痴迷表示深沉的忏悔。 “三十年”实应为“十三年”夸大了数字,说明了时间之长,痛苦之深。“尘网”、“樊笼”足见他对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极端厌恶,归向园田归向园田方宅十余亩, 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诗人的描写角度是否有变化?诗人的描写角度是否有变化?方宅、草屋、榆柳、桃李 (近景)村落、炊烟(远景)(色彩)柳绿、桃红鸡鸣、狗吠(声音)有动有静,有声有动有静,有声有色,宁静、闲有色,宁静、闲适、恬淡的田园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生活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融情于景、以动写静、远近结合、视听结

16、合、白描找出蕴含作者情感的诗句词语。找出蕴含作者情感的诗句词语。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安逸、闲适、自由、安逸、闲适、自由、平静、喜悦平静、喜悦从中可见作者的人格倾向和精神追求是怎样的?从中可见作者的人格倾向和精神追求是怎样的?厌恶官场,热爱田园,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厌恶官场,热爱田园,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和独立。二、体会田园景色之美二、体会田园景色之美请结合诗中描写田园景色的诗句思考以下请结合诗中描写田园景色的诗句思考以下两个问题:两个问题:1、请抓住诗中几组意象,分析诗人笔下、请抓住诗中几组意象,分析诗人笔下的田园景色有何特点?的田园景色有何特点?2、诗人在写田园景

17、色时用了什么表达技、诗人在写田园景色时用了什么表达技巧?巧?.方宅草屋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榆柳桃李远人村远人村墟里烟墟里烟深巷狗吠声深巷狗吠声桑树鸡鸣声桑树鸡鸣声近景近景远景远景以动以动衬静衬静追求自由追求自由保持高洁保持高洁淡泊恬静淡泊恬静返璞归真返璞归真安谧纯朴安谧纯朴自然田园之美自然田园之美精神田园之美精神田园之美简朴幽雅朦胧安闲宁静平和特点特点.意象意象手法手法情景交融情景交融情感情感手法手法 内容内容(归)(归)1.从何而归?从何而归? 2.为何而归?为何而归?3.归向何处?归向何处?4.归去如何?归去如何?厌恶官场厌恶官场热爱田园热爱田园1.远近结合远近结合 2.以动衬静以动衬静3.情景交融情景交融小结小结情情1 1了解作者、背景了解作者、背景2 2分析景象物象特点,体会诗歌意境之美分析景象物象特点,体会诗歌意境之美3明主旨明主旨: 厌恶官场厌恶官场 向往田园向往田园 远离尘俗远离尘俗 渴望归隐渴望归隐 4看表达技巧看表达技巧写景技巧写景技巧抒情方式抒情方式语言特点语言特点鉴赏田园诗方法鉴赏田园诗方法拓展练习拓展练习村村居居张舜民张舜民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1)第一句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第一句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心境?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