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单元综合一:专题串讲: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_第1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单元综合一:专题串讲: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_第2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单元综合一:专题串讲: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_第3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单元综合一:专题串讲: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_第4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单元综合一:专题串讲: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目录目录CONTENTS第3讲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0101020203030404历史解释:古代政治制度的开明性历史解释:古代政治制度的开明性刘芃、朱汉国:明清政治制度利弊刘芃、朱汉国:明清政治制度利弊明清政治制度的特点、影响;国家统一;明清政治制度的特点、影响;国家统一;古代官僚政治特点等古代官僚政治特点等考点一考点一 废宰相、设内阁废宰相、设内阁考点二考点二 军机处的设立军机处的设立2目录自主学习3目录考点一考点一 废宰相,设内阁废宰相,设内阁2.选择历史学家钱穆曾说:“故中国政制之废宰相,统政府于王室之下,其事乃起于明而完成于清,则相沿亦已六百年之久。”据此,可以得出的合理推断是(

2、)A明以前政府权力完全被丞相掌控B废除丞相后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C明以前实行皇帝与丞相分权制度D丞相制度经过六百多年才被废除1. 明史记载,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朱元璋这么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案 吸取元丞相专权的教训,加强皇权。B胡惟庸案4目录考点一考点一 废宰相,设内阁废宰相,设内阁4.填空中国古代某机构的主要职责是“掌献替可否,奉陈规晦,点检题奏,票拟批答,以平允庶政”。这一机构是( )你得出答案的依据是( )3.右图体现了明代内阁制的什么特点?答案 内阁没有法定地位,不是正式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5.史料阁臣)夫中外之责,孰大于票拟?有汉、唐宰相之名而更代天言柄用专且重者莫如今日

3、。”判断史料反映出明末内阁权大等同于汉唐宰相。( )内阁关键词“票拟批答”简析 史料只是反映明内阁权力和地位日益提高,内阁只是皇帝的内侍机构,不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5目录考点一考点一 废宰相,设内阁废宰相,设内阁6.完成表格,体会中国古代宰相与明代内阁首辅的不同?项目宰相制内阁制地位“百官之首”,地位巩固仅是顾问侍从,权力源于皇帝个人信任职权 总领行政,参与决策,有属官侍从咨询,无决策权,无属官性质国家法定中央机构始终不是中央正式行政机构影响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对皇权无约束力7.明史职官志载,“(自景泰后)六部承奉旨意,靡所不领,而阁权益重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六部由原来的政府

4、最高职能部门,而沦为内阁属曹。这一变化反映了( )A.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 B.六部职能的衰退C.内阁成为最高权力机关 D.宰相权力的反弹 A A 6目录考点二考点二 军机处的设立军机处的设立1.史料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以内阁在太和门外,直(连日值班)者多虑漏泄军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引自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填空材料显示军机处设置的直接原因是为用兵西北,防止( );军机处设立及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军机大臣的主要职权是( )。泄漏军事机密加强专制皇权承旨、出政

5、2.右图体现军机处的基本职能是什么?其本质说明了什么?答案 基本职能是备皇帝咨询之用,上传下达,跪受笔录;反映军机处使皇权真正成为绝对的最高权威,君臣成了彻底的主仆关系,君主专制达到顶峰。7目录考点二考点二 军机处的设立军机处的设立3.(雍正年间)军机大臣任命谕旨通常说,命某人“在军机大臣上行走”体现军机处什么性质?答案 军机大臣军机大臣非固定的中央机构的官职,多为临时差遣性质。4.嘉庆五年(公元1800年)朝廷规定:自王以下满、汉文武大臣,都不准到军机处找军机大臣谈话,“违者重处不赦”。这一规定的根本目的是( )A.防止军机泄露 B.维护君主权威C.提高行政效率 D.减少决策失误B 5.问题

6、右侧图示明清政治“三极端”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答案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封建制度走向衰落。8目录对接高考(2014课标全国,27)明代内阁制(2017课标全国,27)明朝宦官参政及专制主义的强化(2016课标全国,27)明代地方行政管理体制的变化9目录【例1】 (2017课标全国,27)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 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知识定位明清君主专制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素养解读以明朝中后期宦官教育为切入点,

7、考查学科素养之唯物史观、历史解释。考查素养 点拨说明 唯物史观从题干明朝宦官读书识字现象的本质反映了对宦官专权的客观认识历史解释明初禁宦官读书识字到明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等现象的历史阐释。Ap 对接高考对接高考4848分选择题分选择题10目录【例2】 (2016课标全国,27)福建各地族谱中有大量关于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记载,此类现象在清乾隆年间骤然增多。这说明乾隆年间()A族谱编修顺应了移民的需求 B大陆移民已在台湾安居繁衍C内地宗族开始整体迁移台湾 D两岸居民正常往来受到阻碍知识定位明清海峡两岸的交流。素养解读从史料实证和家国情怀角度考查明清入台族裔祭请祖先的本质。考查素养

8、 点拨说明 史料实证福建各地族谱中有大量关于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记载,此类现象在清乾隆年间骤然增多。家国情怀从大陆居民去台湾繁衍生息、定居,并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反映了海峡两岸一家亲的民族情怀。Bp 对接高考对接高考4848分选择题分选择题11目录【例3】 (2012全国卷)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惟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这反映出当时()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 B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C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 D皇帝个人独裁官员唯命是从知识定位清朝政治体制的演变特点。素养解

9、读从清朝政治体制的僵化角度考查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考查素养 点拨说明 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由“清代内阁样本为急”说明材料现象出现在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的清代,这一时期君主专制导致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B史论链接内阁制和军机处的特点 见创新设计p 对接高考对接高考4848分选择题分选择题12目录1.(2016课标全国,27)明初改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削弱六部的权限 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B2. (2014全国新课标,27)明初废

10、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 )A皇权渐趋衰弱 B君主集权加强C内阁取代六部 D首辅权力失控B13目录【例4】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加强及影响史料一由于君主制是一个权力封闭系统,不允许人民享有参加国家管理的权利,由于君主制是一个权力封闭系统,不允许人民享有参加国家管理的权利,其结果是民众对国家政治的隔膜与漠不关心。两千余年来中国民众其结果是民众对国家政治的隔膜与漠不关心。两千余年来中国民众“只知有家不知只知有家不知有国有国”的悲剧,正是皇权专制下的权力垄断所造就的必然结果;而要维护的悲剧,正是皇权专制下的权力垄断所造就的必然结

11、果;而要维护“家天下家天下”之下的一盘散沙,只能依靠更加强化的暴力之下的一盘散沙,只能依靠更加强化的暴力武力上的残酷镇压和思想上的严酷武力上的残酷镇压和思想上的严酷钳制,从而使政治更加黑暗,统治更加残暴与血腥。中国皇权专制从秦朝至明、清钳制,从而使政治更加黑暗,统治更加残暴与血腥。中国皇权专制从秦朝至明、清一路变得愈加严酷、畸形一路变得愈加严酷、畸形文字狱的日渐强化是其表现之一。文字狱的日渐强化是其表现之一。学会读史史料一认为是中国古代君主制阻碍了社会文明的发展。学会用史(1)根据史料一,归纳古代君主专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消极影响。提示人民没有参加国家管理的权力;缺乏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易导致

12、暴政和思想文化专制。p 对接高考对接高考2525分综合题分综合题14目录史料二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国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而变得更为凶暴。因此,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而变得更为凶暴。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在最初的那些朝代,疆域没有这么辽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在最初的那些朝代,疆域没有这么辽阔,政府的专制的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正好相反。阔,政府的专制的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正好相反。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学会用史结合明清史实说明史料二中“但是今天的情况正好相反”?对此你如何评价?学会读史史料二中孟德斯鸠认为中国是一个专制国家,充满

13、凶暴、恐怖。提示明朝废除丞相,设置内阁,专制皇权发展到新高度;清朝设置军机处,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明清之际专制皇权的不断强化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稳定社会秩序,提高决策效率;但皇权的极度膨胀,又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最终导致中国落后于西方。史论链接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强化的特点及影响见创新设计【例4】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加强及影响p 对接高考对接高考2525分综合题分综合题15目录【例5】中国古代官僚政治的评价史料 钱穆认为,中国过去的政治纵要说它是专制,也不能不认为还是一种比较钱穆认为,中国过去的政治纵要说它是专制,也不能不认为还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开明的专制。它也自有制度,自有法律,并不

14、全由皇帝一人的意志来决定合理的开明的专制。它也自有制度,自有法律,并不全由皇帝一人的意志来决定一切的。按照他的叙述,唐朝的中央政府组织则更较汉代进步,它影响了以后一一切的。按照他的叙述,唐朝的中央政府组织则更较汉代进步,它影响了以后一千多年的政治制度建设。体制、观念上的进步不仅体现在此,更是有把政权开放千多年的政治制度建设。体制、观念上的进步不仅体现在此,更是有把政权开放给全国各地,不断奖励知识分子加入仕途。而王亚南则认为是完全的君主专制。给全国各地,不断奖励知识分子加入仕途。而王亚南则认为是完全的君主专制。他指出,中国的官僚政治是建立在地主经济基础上的专制政治的产物。他指出,中国的官僚政治是

15、建立在地主经济基础上的专制政治的产物。毛凯贤中国官僚政治的历史评价:钱穆与王亚南的分歧读史用史史料主要阐述了钱穆与王亚南对古代中国官僚政治的认识。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二人的观点加以论述。(12分)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字左右)思维提示题目要求:知识来源:二人观点(钱穆:合理的开明专制;王亚南:完全的君主专制)中国古代官僚政治下决策特点、皇权的制约与发展、影响等p 对接高考对接高考1212分开放题分开放题16目录案例分析观点1主要从对皇帝决策权力的制约方面思考,如考生论证的朝议制度、三省六部制,但没有涉及到官吏的选拔与任命问题。观点2主要从皇权的不断加强和

16、专断方面思考,如考生对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论述较为充分。审明观点链接史实敲定思路【例5】中国古代官僚政治的评价p 对接高考对接高考1212分开放题分开放题17目录答题提示论点方面论点方面论据方面论据方面论证方面论证方面钱穆认为中国古钱穆认为中国古代政治是一种开代政治是一种开明的专制明的专制,政务政务不全由皇帝一人不全由皇帝一人意志决定意志决定秦汉时期的三公九卿制秦汉时期的三公九卿制,重视朝议重视朝议,强调相互配合;强调相互配合;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制,强调分工明确强调分工明确,权责清晰;,权责清晰;隋唐隋唐时期施行科举制时期施行科举制,把任命官吏和选拔人,把任命官吏和选拔人才结

17、合起来才结合起来表述成文;层次表述成文;层次分明;史论结合;分明;史论结合;逻辑严密;只列逻辑严密;只列举制度举制度,没有阐没有阐释不得分释不得分王亚南认为中国王亚南认为中国古代政治就是完古代政治就是完全的专制政治全的专制政治明朝废丞相明朝废丞相,设内阁设内阁,全国政务都由全国政务都由皇帝决断;皇帝决断;清朝设立军机处清朝设立军机处,将军政将军政大权完全集中皇帝手中大权完全集中皇帝手中18目录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开明性例 (2018广西桂林模拟)伏尔泰尽力称赞中国的开明君主制。他认为,中国的君主制度不是独裁。他给“独裁”下了一个定义:“君主可以不遵循一定形式,只凭个人意志,毫无

18、理由地剥夺臣民的财产或生命而不触犯法律。”下列史实不能佐证此观点的是()A皇帝所下的敕令,必须加盖“中书门下”印才是合法的B选官任官标准由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来共同完成C重视民意,以民为本成为君主治国的核心D皇帝金口玉言,具有超越法律的属性D19目录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开明性命题突破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是不可只用“黑暗专制”四字一笔抹杀的。在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统治之下存在着开明性。从中国古代政府的组织和职权分配制度、选官任官的制度等制度的设置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政治在君主专制下有明显的开明性,即君主也要按照一定的法理、传统政治理念实行统治,而不能完全凭借自己的意志去行事。除去制度设置

19、的保障,儒家思想中的政治思想和其对君主的道德修养的要求也一定程度制约君主不能实行绝对的独裁专制,而要在统治中注重民意,在专制下实行一定程度的开明统治。20目录新史料选读中国自秦以来的古代政治并不仅仅只有君主专制,并不能仅用“黑暗专制”四字来抹杀,在古代君主专制制度下还存在着很大的空间,这就是古代的政治中的开明性。1.相权制约下君主专制统治的开明 皇帝是国家的元首,象征国家统一。宰相是政府领袖。皇帝实际上不能管理全国的一切事,便要宰相来协助管理,即宰相负政治上的一切实际责任。这一种君主专制制度下的开明,最明显体现的是在唐朝。2. 谏议制度下君主专制统治的开明 在中国古代政府官职中,监察皇帝的官叫

20、做谏官。在汉代,谏官有谏议大夫之属。谏议大夫的职责是追随皇帝,专门在皇帝身边谏诤和讽议皇帝的言行因此在这种谏议制度之下,皇帝是不可为所欲为的。如果皇帝想要做臣民眼中的明君,对这些意见是不可不理会。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开明性21目录新史料选读3. 中国古代选官任官制度中体现的开明在中国的选官制度下,选官任官的权力并不完全掌握在皇帝手中,都是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完成的,这便是君主专制统治下的开明。无论是汉代的察举制,还是后来的九品中正制,其标准都是依据地方舆论和公共意见,而不是皇帝个人的意志,这就体现出一种开明性。4. 儒家思想广泛影响下君主专制统治中的开明

21、民本作为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历代君主统治的基本治国方略。国以民为本,君以安民为道,治国应爱民、重民、保民、足民、富民,这是君主实施“德治”和“仁政”的核心政治诉求。如轻徭薄赋、抑制土地兼并、改革赋税土地制度,放松对人口的控制、兴修水利等等。这种重视民意,以民为本的统治应该是君主专制下开明统治的最好体现。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下的开明性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开明性22目录【命题素材】中国明清政治制度的利弊 在明朝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基础上,清朝的专制主义君权强化到了极点。清在明朝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基础上,清朝的专制主义君权强化到了极点。清朝的各位皇帝,个人素质都比较高,而且勤于政事,

22、一直都大权独揽。康熙皇帝朝的各位皇帝,个人素质都比较高,而且勤于政事,一直都大权独揽。康熙皇帝认为,认为,“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身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人,则断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身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制不可行。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制”。雍正皇帝在位十三年,全国大小政务。雍正皇帝在位十三年,全国大小政务主要由他一人批办,自称主要由他一人批办,自称“朕自朝至夕,凝坐殿室,批览各处章奏,目不停视,朕自朝至夕,凝坐殿室,批览各处章奏,目不停视,手不停批,训谕诸臣,日不下数千百言手不停批,训谕诸臣,日不下数千百言”。传说雍正最后是累死在批阅章奏的书。传说雍正最后是累死在批阅章奏的书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