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苔丝的自然人性美和对工业文明的抗争_第1页
论苔丝的自然人性美和对工业文明的抗争_第2页
论苔丝的自然人性美和对工业文明的抗争_第3页
论苔丝的自然人性美和对工业文明的抗争_第4页
论苔丝的自然人性美和对工业文明的抗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论苔丝的自然人性美和对工业文明的抗争摘要:哈代在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中塑造了苔丝这样一位被侮辱被毁灭的农村少女的形象,通过小说中对自然美景的描写和农村人情美、人性美的展现,讴歌了传统的农业文明和乡村淳朴的民风。苔丝在小说中通过对自然的亲近和喜爱显示了对自然乡村生活的留恋,对虚伪道德和社会环境的逃避和反叛显示了对工业文明的抗争。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之所以表现出强烈的农业文明情结和18世纪末期英国的社会背景有关,表现了工业资本主义对农村社会的解构和社会道德的冲击。小说中的农业文明情结和哈代的生活经历以及批判社会虚伪道德的创作心理有着深刻的关系。关键词:德伯家的苔丝 苔丝 自然人性美 工业文明On the

2、beauty of human nature and Tess to industrial civilization.Abstract: Hardy in the novel"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in the shape of the Tess such an insult was destroyed the rural girl images in the novel, through the natural beauty of the description and rural human beauty, human beau

3、ty show, sing the praises of the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civilization and rustic simplicity. Tess in the novel through the nature and love showed up on the natural village life and nostalgia, the hypocrisy of moral and social environment to escape and rebellion showed up on the industrial civilizat

4、ion. The novel"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has shown strong agricultural civilization complex and late eighteenth Century British social background, performance of industrial capitalism to rural social deconstruction of moral and social impact. In the novel the agricultural civilizatio

5、n complex and Hardy's life experiences and critical social moral hypocrisy creation psychology has a deep relationship.Key words:"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her beauty of human nature industrial civilization;一、绪论(一)选题意义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著名小说家和诗人托马斯.哈代创作的代表作之一,展示了英国农村工业和农业文明冲突的社会百科全书。小说描述了下

6、层劳动女子面对资本主义和工业文明压榨下的不幸命运。主人公苔丝是一位美丽善良的农家少女,因为家庭的原因而步入了代表资本主义和强权政治的亚历克的圈套,苔丝被诱迫而失身怀孕后回到了生活的故土,在乡村宁谧安详中抚慰着受伤的心灵。苔丝被伤害和遗弃是农业文明受工业文明冲突的象征,她后来做奶牛场的挤奶工和安奇尔相爱结婚,也象征了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交融,在苔丝坦白了自己的遭遇后,丈夫毅然无情地离她而去。迫于生计,苔丝又沦为当了牧师的亚历克的情妇,最后在历经了爱与恨的抉择后,苔丝为了自己真正的爱选择了反抗和毁灭,杀死同居的少爷,与丈夫在荒漠中体验了爱与自由之后,最后还是被擒处以绞刑。小说通过苔丝的悲惨命运展示

7、了19世纪末期在英国工业化、城市化大发展的阶段中,英国农村价值体系的蜕变,通过对女主人公悲惨命运的描写揭示了资本主义和强权势力对下层人民的压榨和吞噬,赞美了乡村的自然人性,公开地向维多利亚时代虚伪的社会道德挑战,作品中对乡村自然风情的展示和对美好人性的描写映射出作者浓郁的乡村之情和对传统农业文明的赞美和凭吊式的挽叹。苔丝本是生活在乡村自然中一位纯洁美丽勤劳善良的农村姑娘,她的身上带有自然的清醇和美丽,向往人生的真和善,但因为生活的压力而不得不自投强权势力布下的罗网,被亚历克骗取贞操,也成为后来被丈夫克莱遗弃的原因。苔丝不幸被侮辱和欺凌非但不能得到周围人的同情反而受到社会舆论的非议,把她看成不贞

8、洁的罪人,社会的不公让绝望的苔丝愤而走上了毁灭的道路,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来反抗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对传统人性的压榨和吞噬。德伯家的苔丝中显示了作者哈代在英国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交替进程中对乡村自然美景和美好人性的赞美,反映了他对欧洲农业文明的留恋和哀悼,因而探究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自然情结对于深刻理解哈代的感情世界和创作心理具有积极的研究价值。(二)研究现状关于德伯家的苔丝的研究历来是学术界的热点之一,学者专家们从小说的自然景物描写和人性美的角度来探究了哈代对农业文明的悼亡情结。余勤、敖国恒在<德伯家的苔丝>场景描写的绘画艺术(理论月刊 2003 第3期 )中从德伯家的苔丝中场景描写着手,将作

9、者对绘画手段的运用加以分析,分析小说中绘画艺术的运用所产生的艺术效果以及对人物形象、作品主题的影响,探索了哈代对农业文明的缅怀和对工业文明的反叛。王瑛琦在动荡与变革的社会缩影读<德伯家的苔丝>(北方论丛 2002 第6期 )中认为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哈代的代表作,哈代把自己的一部分最好的小说称为“性格和环境的小说”,德伯家的苔丝鲜明地体现了哈代的艺术风格,小说以自然美和人性美歌颂了没落的欧洲农耕文明。潘红丽、陈丽霞在苔丝:传统与现代撞击成的悲剧人物(江西社会科学)中认为托马斯·哈代的小说德伯家的苔丝弥漫着命运和宗教道德所带来的悲怆气氛,文章从西方小说中悲

10、剧意识的角度入手,深刻分析了苔丝这一矛盾的集合体,认为她是性格的悲剧,命运的悲剧,更是时代的悲剧,反映了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的冲击。上述专家学者们的研究从不同侧面分析了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自然情结,但缺乏系统的综合研究,这些成果对于本文的写作都具有积极的启发意义。(三)研究思路本文以托马斯·哈代代表作品德伯家的苔丝为研究对象,主要从文本研究出发探究小说中对自然美景的描写和美好人性的展示,分析作品中女主人公苔丝对农耕理想社会的追求以及对现实社会的抗争和灭亡,从社会背景和作家哈代的创作心理的角度探究德伯家的苔丝中欧洲农业文明情结的深层原因,揭示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人与社会的冲突,探讨苔丝悲

11、剧命运的根源,探析哈代对欧洲文明的悼亡情结。二、哈代对农耕文明的留恋和对工业文明的反叛思想哈代是英国著名作家,生活在农村没落贵族家庭,目睹了英国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如何一步步消融和瓦解传统农业文明的进程。李明滨主编:世界文学简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第2版,第136页.面对工业文明带来的后果,哈代作为一个人道主义着者,心灵受到强烈冲击,在感情上深深地依恋古老的宗法文明,对传统的农业文明有着深厚的依恋,痛恨工业文明对人们和谐生存状态的摧毁和道德的沦丧。哈代的乡土小说关注着时代变迁下的社会悲剧意识,立足于故乡的社会背景,以工业文明与宗法文明的冲突为切入点,以小说人物的代表视角深入地表现

12、人们的生存困境,展示着工业文明欺压下人民的悲惨生活和社会道德的畸形,突出地反映了人物性格与自然环境的冲突以及人物与命运抗争的无奈和弱小,通过被压迫人物的反抗和毁灭来控诉吃人的社会。哈代对欧洲农业文明和自然人性的礼赞离不开当时的时代背景,和欧洲的工业文明兴起有着密切的关系,由此带来了作者对工业文明的抵触和对农业文明的留恋。(一)哈代对欧洲农业文明的留恋心理哈代受当时自然主义的影响,对自然怀有深厚的敬畏和喜爱之情,以灵性的观点看待自然,他笔下的自然神奇、美丽且充满灵性,显示了人类与自然的依存和关系。在哈代的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中,大自然始终和人融为一体,景物描写比比皆是,如宁静的布蕾谷及其周围一带的山

13、林、草地、低谷和河流,美丽的塔布篱和荒凉苦寒的棱窟槐,展示了自然的美丽和多彩。哈代对景物的描摹重点揭示景物的原始特色和自然之美,“布莱克莫尔谷四周环山,是一片幽僻的区域,虽然离伦敦只有不到四个小时的路程,但是直到现在它的大部分地区都还不曾有过旅游者或风景画家的足迹。”哈代沉浸于故乡威塞克斯那种强烈的乡土感情,那里的自然山水是清丽淳朴的,不仅仅是由于他喜欢那里美景如画,更由于他对他所熟悉和热爱的土地具有原始的淳朴之美。在德伯家的苔丝中哈代不是单纯描写自然风光,还往往用自然季节的变化来烘托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心理的变化,将环境作为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之一,使自然美景也带有了灵性之美。苔丝所诞生和成长

14、生活的地方马勒村就坐落于布莱谷中,“是一处群山环抱、幽深僻静的地方,虽然离伦敦不过四个钟头的路程,但是它的大部分,却还不曾有过游历家和风景画家的足迹。”作者将苔丝和神奇而又充满生命力的大自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显示了苔丝正如这片自然风景一般,从未受过外物的“污染”、是一片还未被开拓被破坏的净土。苔丝在经历了屈辱和伤害之后,她在自然美景中抚慰了受伤的身心,第二次离开了家去牛奶场做了一名挤奶工。作者在描绘牛奶场的这个地方的风光时烘托了苔丝的舒畅心理,因而景物也呈现出自然开阔的气韵。“这儿的世界,是按照一种更广阔显敞的图样描绘的”“牛群点缀在那一片青绿的草地上,密札札地和凡·阿思露或者沙雷尔

15、的画上画的市民一样。红牛和黄牛身上浓重的色调,都和夕阳的光线融合为一,但是披着白色外衣的牛,却把光线反射到人的眼里,把人弄得几乎眼花缭乱”在这开阔欢畅的景物展示中,给人以畅快爽朗之感。在奶牛场空气清新、生机勃勃的的景物描写中烘托了苔丝忘却心灵的伤害,获得新生后的愉悦和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在小说中,作家哈代不是简单地再现着自然界,“并不是直接由眼睛,而是由想象力通过眼睛去发现。通过人为的或自然的符号就可以在我们的想象里重新唤起同实物一样的意象”。德伯家的苔丝中哈代以绘画方式融合了丰富的视觉元素,在景物的描摹中塑造着人物的形象,揭示着作品的主题,在艺术实践中运用色彩与景物勾勒为人物塑造和情节发展提供

16、了生动的场景。(二)欧洲工业文明的兴起和哈代的心理抵触19世纪中期,随着英国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兴起,工业文明开始侵入农村,哈代的故乡农耕经济也遭到强大的冲击,表现为统治农村的宗法社会迅速解体,个体农民在经济上陷入失业、贫困的悲惨境地,心理上开始出现多元化的价值取向。面对工业文明带来的后果,哈代作为一个人道主义者,心灵受到强烈冲击,在感情上深深地依恋古老的宗法文明,痛恨工业文明对人们和谐生存状态的摧毁。哈代乡土小说的社会悲剧意识开始和当时的社会背景相吻合,立足于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工业文明与宗法文明的冲突为切入点,采用由全景到局部、由面到点的客观描述笔法,通过对农村社会的细致观察,深入地表现人们的

17、生存困境。如卡斯特桥市长,小说对当时人们经济的贫困状况进行了直接全面地描写。亨察尔被伐尔伏雷打败的过程反映了资本主义经营方式对宗法制的胜利,亨察尔最后的悲惨境地体现了广大小农经济的状况。苔丝中,哈代对当时工业文明对乡村的冲击进行了全景式描绘,然后以苔丝家作为个体农民的缩影,深入展现人们在物质困境中的痛苦挣扎。通过小说中对农村社会人们心理的把握,哈代还深刻地表现了处在新旧文明撞击中人们心灵的痛苦。三、苔丝的自然人性赞美和挽歌哈代一直没有丢弃农耕文明的社会理想,在优美的文字描述中表达着对农业文明的赞美和追求,也显示了内心对工业文明的抵触和反抗。(一)德伯家的苔丝中展示的人情美、人性美哈代在德伯家的

18、苔丝中不但描摹了秀丽淳朴的自然美景,还生动展示了女主人公苔丝所代表的威塞克斯人的美丽、纯洁、善良、质朴、仁爱和容忍等优秀品质,描写和展示了富有地域特色的人性美、人情美,表达了对乡村人情的赞美,通过对人情美和人性美的赞美表达了对欧洲农业文明的留恋和悼亡心理。苔丝是哈代在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中塑造的典型形象,她善良、美丽,向往自由幸福的生活,敢于自我牺牲,勇于自我牺牲和自我反抗,女性的温柔和勇敢在她身上融成了一体,成为女性美的化身。哈代在小说中赞美了苔丝的美丽和女人气质,“她是一个娟秀俊俏的姑娘同有些别的姑娘比起来,也许不是更俊俏但是她那生动的艳若牡丹的嘴,加上一双天真无邪的大眼睛,就为她的容貌和形象

19、增添了动人之处。她的头发上系一根红色的发带,在一群穿白色衣服的队伍里,她是唯一能以这种引人注目的装饰而感到自豪的人”。作家将苔丝的淳朴和自然描写得比容貌的动人更为优美,代表着威塞克斯人的正直忠实和自然纯朴,“苔丝·德北菲尔德在她人生的这个时候,满腔的纯情还没有带上人生的经验”、“她的童年的各个阶段的特征,现在仍然还留在她的身上。在她今天一路走着的时候,就她全部的一个漂亮健壮妇女的丰韵来说,有时候你在她的双颊上能够看到她十二岁时的影子,或者从她的眼睛里看到她九岁时的神情,在她的嘴角的曲线上,甚至有时候还能够看到她五岁时的模样”。苔丝身上还有坚强的意志和热烈的感情,尽管家庭生活窘迫,但少

20、女时代的苔丝已经开始为家庭分忧了,随着工业文明的入侵,农村长久以来赖以维持生计的小农经济逐渐瓦解,苔丝为了家庭的生计而到德伯家做工,开始了悲惨的人生。在惨遭蹂躏和遗弃后,苔丝再次遇到了做了牧师的亚雷后,虽然胸中还满是悲痛与憎恨,但为了救助家庭毅然再次向亚雷妥协,正如亚雷所说“苔丝,让我用男女之间的善良和强烈的感情起誓,相信我吧!我的钱足够你摆脱苦恼,足够你、你的父母和弟妹生活用的,而且还绰绰有余。只要你信任我,我就能让他们都过得舒舒服服的。”为了摆脱被奴役的生活和家庭的幸福,苔丝最后又沦为亚雷的情妇。最后,苔丝愤然向侮辱和奴役底层人民的社会强权发起了最决绝的反抗,用匕首结束了亚雷的生命,用自己

21、的生命代价向吃人的工业文明发起了勇敢的抗争。(二)苔丝对自然人性的追求小说主人公苔丝是自然的化身,对传统的乡村生活有着深厚的感情,她与自然之间的密切联系体现在和土地、动物的和谐关系中。哈代经常将女主人公置身于自然环境中,使大自然和苔丝和谐地融为一体,自然环境和女主人公之间相互感应,息息相通。“她在这些孤寂的山上和小谷里悄悄走着,每走到一地,她就同周围的环境融为了一体。她那躲躲闪闪的柔弱身体,也变成了那片景物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有时候,她的离奇幻想会强化周围的自然程序,直到它们似乎变成她的历史中的一部分。它们岂止是变成了她的历史的一部分,简直就是她自己的历史;因为世界只是一种心理现象,表面看起

22、来像什么,它实际上就是什么。午夜的冷风和寒气,在冬天树枝上还紧紧包裹着的苞芽和树皮中间呜咽着,变成了苦苦责备苔丝的言语”。大自然不仅仅是苔丝活动的场所,同时也是她抚慰心灵的场所,是苔丝感到最亲近的地方,“苔丝唯一的活动是在天色黄昏以后;她走出屋外,来到树林里,那时候她似乎才不感到孤独。她知道怎样抓住傍晚时分极短的那个时刻,那时候,光明和黑暗恰到好处地得到平衡,白昼的拘束和黑夜的紧张相互得到中和,留下来的只是心灵上的绝对自由。只是在那个时候,活着的苦恼才被减少到最小的可能程度。她并不害怕黑夜;她唯一的念头就是避开人类或者不如说是被称作世界的冷酷的生命群体,它作为整体是如此令人可怕,而作为个体却又

23、不那样令人害怕,甚至是可怜的”。苔丝作为自然女儿最明显的特征是她的命运变化完全遵循着自然界自然交替的规律,与大自然的时令更替相互呼应,相辅相成,在春夏天时来运转,在秋冬季失意衰落,自然成为她的命运所托,随着自然的枯荣交替命运也坎坷起伏。在哈代的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中,作家善于运用绘画艺术来描摹自然美景,善于用光线和色彩来营造自然美的具象情感,利用有限的文字媒介展示广阔的大自然的景色。在小说的开始,哈代就用画家的笔触展示了群山环抱、幽深僻静的布莱克莫尔谷,“从环绕在谷地周围的山峦的顶上往下看,这个山谷可以看得最清楚不过也许夏天的干旱天气要除开不算。天气不好的时候,没有向导带路而独自漫游到谷内幽深之处

24、的人,容易对蜿蜒其间的狭窄的泥泞小道产生不满情绪。” 原文引文均出自:张若谷译本,德伯家的苔丝,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纯粹自然的山间景物展示了浓郁的乡村风情,描绘了空旷的山谷、灰白崎岖的篱笆小路,“树篱低矮盘结,大气无颜无色,太阳明晃晃地照耀的那些块田地。这是一片远离尘嚣的肥沃原野,泉水从不干涸,土地永不枯黄,一道陡峭的石灰岩山岭在南边形成界线,把汉伯顿山、野牛坟、荨麻岗、道格伯利堡、上斯托利高地和巴布草原环绕其间。”作家用大手笔描绘了山谷的地貌和整体风情,“从这个高岗上看来,一行一行纵横交错的树篱,好像是一张用深绿色的线结成的网,伸展在浅绿色的草地之上。”在作家的笔下,满目是绿色的景物

25、,浓墨重彩地描摹了自然景物的特色。哈代在小说中善于从画家的视角来描摹自然美景,注重画面的层次和立体效果,运用色彩的描绘来展示多彩的世界。在小说中从“大气无颜无色”、“深绿色的树篱”、“浅绿色的草地”、“浓重的蔚蓝的山下的大气”、“远处天边最深的群青”,作者哈代都在用色彩来营造富丽多彩的自然世界,颜色由淡到浓地营造各种色调,把景物总的色调突出为一个凸出的整体,将色彩的搭配作为描绘自然的艺术特色。在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中,哈代还善于勾勒自然景物的立体感,通过层次展示和色彩浓淡来营造立体感的自然景物。“大山抱小山,大谷套小谷,而那些小山和小谷上,盖着一片连绵、丰茂的草和树。”作者运用透视视角展示了山谷自

26、然画面的立体感,层次鲜明地描摹了威塞克斯乡村的田园风貌。当苔丝第一次到德伯家的宅第时,通过苔丝的眼睛领略了庄园的美景,作者对景物的展示显示出层次感,最先看见的是红砖门房和长满了冬夏长青的蔓藤,然后是深红色的新院落,再往后是呈现出一片飘渺清淡的蔚蓝景色的围场,这些富有层次感的景物结合在一起构成一种自然和谐、充满韵味的乡村生活场景。“哈代描写乡间就像亲身经历过的,不仅是被动参与,更引用了绘画中的光、色彩和气氛。”运用绘画技巧,哈代在小说中勾勒出了绮丽的自然风光。作为自然的女儿,苔丝表现出来的又一个显著特征是她与文明社会的格格不入,表现为对机器和工业的反叛。宁晓燕.从苔丝管窥哈代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J

27、.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她不惧怕野外的东西,不惧怕黑暗,“她唯一的念头是回避人类,或者是那个被称作社会的群体。”、“她无故感到害怕的道德魔怪的迷雾,和实际世界格格不入的正是这些道德魔怪”。苔丝对社会的逃避和反叛显示了作者哈代对现代工业文明的怒斥和反感,作者借苔丝的人物形象表达了对欧洲农耕文明的深深留恋。(三)苔丝对现实社会的抗争和灭亡苔丝热爱生活、敢于面对一切困难,面对现实社会的压榨和吞噬表现出了强烈的抗争意识。苔丝第一次去德伯家是为了维持家庭生计、为了弥补自己将马弄死的过失,为了一家人的生活,苔丝只好带着胆怯和羞愧的心情,去德伯家作帮工,从而落入了亚雷设下的圈套而惨遭

28、蹂躏,毁坏了自己少女的贞洁和一生的幸福。哈代在德伯家的苔丝中花费大量笔墨描绘了威塞克斯的风土人情,展示了富有地方特色的自然民俗,在生活场景的描绘中赞美的乡村的人情美。“在从前的时代里,这个谷被叫作白鹿苑。名字来自国王亨利三世治下的一段离奇传说。据说国王追上了一只美丽的白鹿后把它放了,却被一个名叫托玛斯·德·拉·林的人把白鹿杀了,因此他被国王处罚了一大笔罚金。在那个时代,一直到比较近些的时代,这个地方到处都长着茂密的森林。即使到了现在,从山坡上残存下来的古老的橡树林和错落不齐的树林带上,从为牧场遮荫的许多空心树上,都找得到当年情形的痕迹。”作家饶有兴致地讲述了这个地

29、方的历史传说,通过白鹿苑的由来增强了地方的传说魅力。“对马洛特村稍为年轻的居民来说,会社游行是一件使他们感兴趣的事件,尽管参加游行的人看不出它的真正趣味。它的特点主要不在于它保留了每年排队游行和跳舞的古风,而在于参加游行的人全是妇女。在男子会社里,这类庆祝虽然逐渐消失,但还不算特别;但是,由于软弱女子天性羞涩和男性家属方面的讥笑态度,已经把残留下来的妇女会社(如果还有其它会社的话)的荣耀和隆盛剥夺干净了。现在只有马洛特村的妇女会社残存下来,保留着庆祝赛丽斯节的古风。它已经延续了好几白年,如果算不上共济会,它也是一种供奉上帝的姐妹会;而且它还要继续存在下去。”在小说中,哈代对每年一度的会社游行进

30、行了仔细的诉说,对妇女会社的传统描述展示了对乡村传统人性美的讴歌和赞扬。苔丝面对虚伪奸诈的亚雷的欺骗和压迫,她选择的抗争,“到了山崖的边上,她向前面那个她所熟悉的绿色世界望去,只见它在雾霭中半隐半现。从这儿望去,它总是美丽的;今天在苔丝看来它极其美丽,因为自从上一次看见它以来,她已经懂得,在可爱的鸟儿歌唱的地方,也会有毒蛇咝叫,因为这次教训,她的人生观已经被完全改变了”。受到伤害的苔丝毅然选择了离去,不顾亚雷的哄骗和逼迫毅然离开了他的庄园。后来即使亚雷做了牧师,苔丝仍是看透了这个身着道袍的牧师的灵魂:“象你这种人本来都是拿我这样人开心作乐的,只顾自己乐个够,至于我怎么受罪你就管不着啦;你作完了

31、乐,开够了心,就又说你悟了道了,预备死后再到天堂上去享乐;天下的便宜都叫你占了去了。”苔丝一针见血地揭穿了亚雷皈依宗教的虚伪,对亚雷的轻薄和无情无义表示愤慨,亚雷行为的本身也表明作者对宗教力量的怀疑,作恶的人可以逍遥自在,而被欺压的人却要遭受奴役的痛苦,从苔丝的口中作家发出了对不合理社会的质疑和反抗的呼声。苔丝即使遭到丈夫无情的遗弃,但宁可继续留在棱窟槐富农葛露卑的农场里忍受残酷的剥削和压榨,承受超负荷的重体力劳动,也不愿意屈服于亚雷,并接受他的帮助。因为苔丝对社会强权的虚伪和无情看得非常清楚,然而父亲病死,母亲身体不好,弟妹失学,房子租赁到期,一家人被撵出村子无处安身。生活的痛苦和家人的生存

32、再次触动了她的神经,为了一家人的活命,苔丝不得不忍辱含垢,接受了亚雷的帮助,作了他的情妇。最后丈夫的回心转意又使苔丝激起了反抗的决心,使得绝望的苔丝愤而举起了复仇的利刃,终于成了一个杀人犯,最后宁愿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导致“象游丝一样敏感,象雪一样洁白”的苔丝最后终被完全毁灭。苔丝的抗争是对社会强权欺凌下无情命运的反抗,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反抗着工业文明代表的资本主义的入侵和压迫,最后在社会强权的欺压下终于走上了彻底反叛的毁灭道路。四、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自然人性情结的原因探析哈代之所以在德伯家的苔丝中让苔丝表现出强烈的自然人性情结,这和当时两种文明的更替社会背景和作家的创作经历和艺术心理有着密切的关

33、系。(一)两种文明更替的社会背景哈代之所以在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中表现出强烈的农业文明的情结,这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有着深刻的关系。苔丝的悲剧首先是社会悲剧,是19世纪中期英国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侵入农村带来的社会悲剧。当时英国经济正发生着巨大而复杂的转变。随着工业和现代文明的入侵,农业遭受重创。失业和贫困困扰着农民,农村自然经济正在经历解体和毁灭。在工业资本主义入侵下,英国资本主义不仅在都市长足发展,资本主义大规模的经营方式在农村也开始萌芽,哈代的故乡也遭到强大的冲击,农村的自然经济迅速解体,宗法社会也受到冲击,随着资本主义的侵入,家长制统治下的英国农村一步步趋向崩溃,造成个体农民的破产,走向贫困,个体

34、农民在经济上陷入失业、贫困的悲惨境地,农村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苔丝生活在19世纪后半期,英国工业资本主义经济侵袭到农村并逐渐消融农业文明的维多利亚时代。苔丝作为农村没落贵族的代表,尽管聪明美丽,勤劳善良,但家贫如洗、经济拮据,家庭沉重的负担使她不得不过早地为生计而抛头露面,迫于家庭经济压力,四处打工谋生。正是苔丝的经济和社会地位,才造成了她遭受资本主义暴发户代表亚雷的欺凌,成为他的不幸的玩弄对象。苔丝的悲剧是社会造成了,遭受侮辱后却受到同村邻友甚至家人冷遇,家庭为了攀高枝不惜将她作为牺牲品,亚雷和克雷代表了把苔丝推向深渊的两种不同的客观社会势力,代表着社会强权和资本主义的压榨欺凌,他们直接地共同造成了苔丝的社会悲剧。(二)作家的生活经历和创作心理德伯家的苔丝中显示出的对传统农业文明强烈的悼亡情结,这其中和作家托马斯·哈代的生活经历和创作心理有关。德伯家的苔丝是哈代的代表力作,在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