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日本的特殊文化内容摘要:日本是一个高自杀率的国家,其自杀行为有深层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含义,本文从五个方面来探讨日本的自杀文化:日本的传统价值观与自杀;源远流长的“武士道”精神;日本语言是自杀的文化载体;日本民族审美意识中对血腥的渲染与崇尚;“内疚感”与自杀。关键词: “自杀”“价值观”“ 武士道”“ 语言”“ 审美” 内疚.目 目录引言4一、日本的传统价值观与自杀4二、日本自杀文化的探究4(一)源远流长的“武士道”精神4(二)日本语言是自杀的文化载体5(三)日本民族审美意识中对血腥的渲染与崇尚5(四)名人自杀引发连锁效应6(五)“内疚感”与自杀6结论6参考文献7引言自杀,是人类社会自古以来就有的
2、一种现象。生活和死亡是人类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两种对立的自主选择权利。日本更是一个高自杀率的国家,自古至今,自杀行为伴随着日本民族进步发展的步步脚印。更加突出的是,日本人的自杀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内涵。杜尔凯姆(E·Durkheim)认为:“自杀主要取决于支配着个人行为的外在原因即外部环境及带有某些共性的既成社会思潮和道德标准” (法)爱米尔·杜尔凯姆,自杀论,钟旭辉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 ,这一观点至今仍被社会学家所广泛接受。日本一名学者加藤周一指出:“自杀的主题,在日本文化中有其特殊的重要性。” 叶渭渠,川端康成评传.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9
3、一、日本的传统价值观与自杀日本的传统历史文化对国家自杀率高的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由于历史文化背景的不同,自杀行为的道德属性在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和不同的时代下有着不同的外在表征与内在含义。美国文化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Ruth Benedict)分析了日本人的自杀行为及其深藏于行为之中的文化思维方式,他认为日本文化不同于欧美的“罪恶感文化”,是“耻辱感文化”,并用“菊花与刀”来喻日本民族性格 (美)本尼迪克特,菊花与刀日本文化的诸模式,孙志民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8。历史上,每一个日本人都必须履行其“義務”与“義理”。“義務”主要包括“忠”、“孝”和“任务”;而“義理”虽然是一个汉字
4、词汇,但它却完全概括了日本人的行为准则。“義理”是一个含义相当复杂的概念。日本著名心理学家南博将其解释为:“是在社会中,自己对于他人处于怎样的关系,遵循这一关系自己应当怎样行动的约束。这种约束与义务不同,没有权利的佐证。” (日)南博,日本人的心理刘延洲译,上海:文汇出版社, 1991 履行“義務”与“義理”在日本人看来是天经地义与生俱来的,“背离了義理准则人就丢了荣誉,被看成耻辱” (苏)弗·普罗宁可夫、伊·拉达诺夫,日本人赵永穆等译,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991 。但是,在履行“義務”、“義理”的过程中各项责任间不可避免地产生不协调和相互冲突,例如“忠与孝”难以
5、两全;“義理”与感情不能兼得;“義理”与“義務”之间的抵触;履行“義理”就不能躬行正义;“義理”与家庭之间的冲突等等。如果经过努力的协调之后还是不得兼顾,不能面面俱到,那么他们就只能选择自杀作为最后的解决办法。根据日本人的民族信条,自杀若以合适的方式进行,就可以洗清自己的污秽,赢得名誉,所以如本人崇尚自杀。他们认为自杀是一种为了达到目标而进行的高尚行为,在一些场合,为了履行“義理”、“義務”,自杀是理所应当采取的最高尚行为,在贡献生命之际,他们能体验到一种道德的升华和满足。学者布施丰正指出,日本的自杀现象有一个突出的特征,那就是引咎自杀。直到现在,一旦日本国内发生政治、社会丑闻或渎职事件时,必
6、须有人自杀,来承担责任。例如,日本企业中发生渎职事件后,自杀者会留下“相信公司永存”的遗书,这与二战中日本军人自杀后留下“相信皇国日本永存”的遗书如出一辙。战后,日本由一个高度集权的法西斯专制体制转向举国一致高速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日本的公司、集团强迫职员向公司尽忠,把职员变成“经济动物”,公司、集团里一旦发生危机,都会坦然地将职员个人牺牲掉。二、日本自杀文化的探究(一)源远流长的“武士道”精神日本著名的武士修身书叶隐闻书中有一句名言,“武士道即通向死亡之道。”精辟地概括了武士对武士道和死亡的理解与感悟。武士的哲学即是死亡哲学。自杀,是武士的一项义务。而且,武士道精神已经深入日本人的灵魂当中,是
7、日本人思维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社会,从表面上看,武士道已彻底衰落,并且永远不可能从形式到内涵的真正复活。但是,我们必须看到,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它依然深刻地影响着日本人的行为方式。武士,以忠诚、荣誉、尚武为精神规范。自古以来,日本就有崇尚武术的传统,有一种强烈的向往,和“武”和“武士道”有关的道德价值也有很高的评价。武士文化具有很高的地位。武士的忠诚和荣誉高于生命,最怕就是耻辱、羞愧的强烈恐惧,甚至病态的进一步增加。因为一些微不足道的芝麻小事,动辄杀人或自杀。日本学者新渡户稻造在武士道一书中说:“武士道即对自己的良心要负起耻的责任。”武士以被俘虏或死于他人刀下为耻辱,而“切腹”是武士尽“忠”
8、的最高体现,成为武士的传统。“玉碎”(集体自杀),被誉为“武士道的精粹”。自古以来,日本的统治阶级都十分推崇“武士道”精神。在军国主义时更是大肆渲染。在1941年,二战甲级战犯东条英机发出的“战争”在本训二“惜名”中说:“多么坚强,一定要记得他们的房子的尊严,不懈的奋斗,生活中没有的囚徒受苦,死后没留下的耻辱的罪,“义”高于山上,死亡比羽毛还轻。” (日)笠原良三,军阀的野心胡立品译,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1988 这就是日本所谓的“鸿毛之训”。日本士兵被灌输这样的思想,死亡本身就是精神的一种胜利。所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没有一支训练有素的救护队,也没有完备的医疗后备体系,在危急情形下,
9、伤兵甚至被屠杀或授命自杀。二战后期,在军国主义和“武士道”精神的驱动下,出现了大规模自杀性的军事行动,如日军“神风”特攻队的“肉弹”,日本军民的集体“玉碎”、“一亿玉碎”等等。一代代日本人在对先辈悲壮的自杀崇尚中,自己也迷乱、冲动地选择了死亡的结局。(二)日本语言是自杀的文化载体一个民族的语言是其民族的文化和精神载体,语言对一个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产生世世代代的影响。日本民族悠久的自杀历史,培育了日语繁多庞杂的自杀语汇。日本词汇中存在大量的自杀词汇,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源于汉语,而一些自杀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被延用,而日语却一直使用至今。日语中自杀词汇数量之多是当今世界其他任何一种民族语言都不可比
10、肩的。据StuartD·B·Picken的统计,日本目前使用的自杀专用词汇有60多个,这些词汇可分为4类:与一人自杀有关的词汇;与二人自杀有关的词汇;与战争有关的自杀用语;有关自杀未遂的用语。大量的自杀用语从侧面反映出自杀文化的影响是何等深远,也反映了日本自古以来对自杀行为的高度评价,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高频率自杀现象的继续出现。(三)日本民族审美意识中对血腥的渲染与崇尚用审美的眼光来看待死亡,便可以用纯粹的主观绝对精神来超越生死的时空界限。从古到今,日本人标榜、渲染自杀,作为民族榜样的自杀史不绝于书。日本的艺术作品也执着地近似疯狂地渲染、标榜自杀。日本著名画家古贺春江
11、说:“再没有比死亡更高的艺术了,死就是生。” 叶渭渠,川端康成小说选叶渭渠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5 日本文学也形成了诸如“物哀之美”、“虚无之美”、“毁灭之美”等独特的传统美学观念。而且日本的文学家们对自杀也是情有独钟,认为忠勇壮烈的自杀具有永恒的审美价值。日本作家川端康成以辉煌的艺术成就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但是,在荣誉与鲜花的包围中,他却演绎了其作品中反复描述的人生结局以自杀了结自己的生命。据统计,川端康成第一版“全集”中竟然有34篇作品开头里含有“死”或与死亡直接相关的话语意象,占了全集作品的十分之三还要多。在川端康成的生活中,读者经常会“嗅到死亡的气息”。名人中的主人公秀哉名
12、人在棋艺大赛中结束了生命;雪国中,行男的生命被病魔夺走,叶子也葬身火海。川端康成作品中的主人公被设置死亡的结局,应该说是出于他个人的文学审美情趣的。川端将死亡看作是最高的艺术,是美的升华,死是生的再延续。川端的自杀应该也是试图保持这种“死就是生”的完美。川端康成的“自杀”是他的生命和死亡意识的体现,表现了他试图用死来唤醒学生的理解:从死亡的生命的继续发展,从而延续精神生命。加藤周一说:“自杀的定义是:在面对死亡的图像逼近来维持生命,这是正常的”与佛教的“生死轮回的概念不朽”崇拜的心理会死”作为一个文学幻想的尊重”,他取得了“文学殿堂中找到解决人生的不灭和超越死亡的希望”。芥川龙之介在他的遗书给
13、一个旧的笔记中写道:“我什么时候能毅然自杀?这是一个问题。只有大自然总是比我变得更加美丽。日本的传统审美价值取向中,也带有强烈毁灭之美、寂灭之美的崇尚倾向。日本的文人们认为,观赏樱花,较之含苞待放、满树绽开,落英缤纷更具美感。他们更钟情于赞美飘零的樱花、随风而逝的红叶和转瞬即逝的晨露。(四)名人自杀引发连锁效应近代以来,日本杰出的文学家像川端康成、芥川龙之介、牧野信一、太宰治、有岛五郎、北村透谷、田中光英、原民喜、加藤道夫、久保荣、火野苇平等人都是以自杀的形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几乎形成了一种传统,震撼着世界文坛。(五)“内疚感”与自杀由武士的“義務”和“義理”衍生而出的“内疚感”也是日本人自杀
14、行为的一种潜在动因。美国的罗伯特·C·克里斯托弗认为,“内疚感”是日本人际关系中最强有力的杠杆,由此产生一些特殊的后果,比如自杀。他认为,日本在与人相处方式的方面,若想把他人陷入犯罪的境地,并且让别人自责和受到道德的谴责,以自杀是最极端的手段。对于克里斯托弗来说,作家三岛由纪夫在众目睽睽之下切腹自杀,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是使那些嘲笑他的民族主义宣扬日本自卫队的士兵一辈子愧疚。在二战期间,有一张长长的自杀身亡的校长名单,这些人都是因为学校遭到美军空袭起火,烧毁了校舍内的天皇画像而自杀的。对于战争中发生的火灾,官方不会责难,他们也不必承担损失责任,他们的自杀是出于内疚感。日本武士的
15、切腹自杀,除显示忠勇壮烈之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要让敌人愧疚。在日本,施恩惠于他人诚然是件好事,但也必须考虑到,受到恩惠的人很可能会感到欠下了恩,因此而存有内疚感,这是非常可怕的。结论在日本的历史文化核心中,存在着一种自杀的民族文化传统。现代日本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日本的国民仍然摆脱不了他们血液中流淌的传统文化基因。他们从民族先辈那里继承下来的生命价值、思维习惯、情感方式和行为规范仍然潜移默化地支配着日本现代人的生存方式和行为方式。通过对日本自杀文化的研究,能够更全面的了解到日本的国家文化和日本人的意识形态,意义非常重大。参考文献1、(法)爱米尔·杜尔凯姆,自杀论M,钟旭辉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2、叶渭渠,川端康成评传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93、(美)本尼迪克特,菊花与刀日本文化的诸模式M,孙志民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84、(日)南博,日本人的心理M,刘延洲译,上海:文汇出版社, 19915、(苏)弗·普罗宁可夫、伊·拉达诺夫,日本人M,赵永穆等译,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9916、(日)笠原良三,军阀的野心M,胡立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计算机系统服务项目建议书
- 2025年工程项目管理服务项目合作计划书
- 城镇污水管网建设工程投标书(范文)
- 乡镇流动人口工作计划
- 2025年碳交易市场项目建议书
- 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三年高职)
- 乌苏市文职辅警招聘考试真题
- 2025年车载空气净化器合作协议书
- 2021年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笔试科目三《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卷2-高中历史答案解析
- 跨境电商物流服务行业物流金融创新与竞争格局研究报告
- 小米智能家居解决方案
- 心脑血管预防科普课件
- 2024年中国自动焊线机市场分析报告
- 人工智能讲座
- 建设工程造价咨询成果文件质量标准(word)
- 中建八局分包入场安全指导手册v2.0
- 施工方案总体思路
- RH精炼工艺培训教材
- 甲醛的生产-生产工艺流程的组织
- 安全生产内业管理
- GB/T 42567.3-2023工业过程测量变送器试验的参比条件和程序第3部分:温度变送器的特定程序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