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纳兰性的词思想内容形成的原因_第1页
浅析纳兰性的词思想内容形成的原因_第2页
浅析纳兰性的词思想内容形成的原因_第3页
浅析纳兰性的词思想内容形成的原因_第4页
浅析纳兰性的词思想内容形成的原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西安培华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引 言纳兰性德是清代最为杰出的词人之一,也被誉为“国初第一词人”,晚清词家况周颐曾经这么评价过他,认为是“作词至于成就,良非易言凡成就者,非必较优于未成就者。若纳兰容若,未成就者也,年龄限之矣” 引自蕙风词话卷五。纳兰性德英年早去,只活了三十一岁,却留下了众多动人的诗歌,一共有三百多篇。因为年龄的关系,纳兰性德并没有给我们留下多少的词论,自己的创作理论也都是简单的在一些不成系统的诗文里出现,所以发掘这些词的思想和意义,对于纳兰性德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从清代以来,人们大多认为纳兰词的风格主要是以清新自然、哀感玩艳为主,纳兰性德的老师徐乾学认为:“清新隽秀,自然超

2、逸。”况周颐说:“其所为词纯任性灵,纤尘不染。”王国维也说:“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陈维松在他的词评中说:“饮水词哀感玩艳”。魏东朝在善制凄凉曲的圣手试论纳兰性德词的表现艺术一文中,认为纳兰词情调凄凉哀惋,除了自身的生活经历以外,还在于他采取了比较有效的艺术手段。近年来,关于对纳兰性德词作的主要思想内容,已经有了不少的作品研究。中国科学院文研所中国文学史说纳兰词的内容“多抒写离别相思以及个人的闲愁和哀怨。”“有的过于哀感,因之流露出来了一些不健康的情绪。”刘大杰的中国文学发展史说“他的词内容是贫乏的”,“多写个人情致,流于感伤。其悼一亡诸词,颇为凄婉。”十三所高校中国文学史(

3、江西人民出版社)说他的词“题材狭窄,大多写离别相思之情和对爱妻的悼念。”“只是感伤气氛太浓,情调过于低沉”。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说纳兰词内容“多写离情别绪及个人闲愁哀怨,含有浓厚的消极情绪。”综上所述,历史上对纳兰性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词作的思想内容上,以及风格研究上,而对形成其风格和思想内容的原因较少涉及,这也是本论文的研究重点。1纳兰性德词的思想内容通过阅读纳兰性德的诗歌创作我们可以发现,在他那短短的一生之中,内心是多么的汹涌澎湃,又是充满着挣扎和无奈的,一个有着崇高理想的文士要在现实面前被迫的进行妥协,这些在他的诗歌创作中都得到了体现,纳兰性德诗歌的思想内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对于恋情的忧伤,对于山河的热爱,对羁旅和送别的感触等等。1.1对于恋情的忧思这个主题的书写在纳兰性德的很多诗词创作中是占主要地位的,有人认为纳兰性德多是一种无谓的感伤,其实情况并不是如此,纳兰性德是一个至情至性之人,对于生命的过客和爱人都是有着一种天生的多情,他无法忘记自己生命中的那些印记,会反反复复的出现在自己的思路之中。纳兰性德的原配卢氏,是史光祖之女,夫妻举案齐眉,情深意长,但是卢氏早亡成为了他心目中回不去的阴影,在纳兰性德的很多创作中都是有着这种悲痛的的影子,像沁园春中有着这样的感念:“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记绣榻闲时,并吹戏雨;雕阑曲处,同倚斜阳。梦好难留,诗残莫续,赢得更

5、深哭一场。遗容在,只灵飙一转,未许端详。重寻碧落茫茫。料短发、朝来定有霜。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春花秋叶,触绪还伤。欲结绸缪,翻惊摇落,减尽荀衣昨日香。真无奈,倩声声邻笛,谱出回肠。”这是作者在梦中梦见的分别,夫妻临别,生死相望的那种无奈和眷恋栩栩如生,但是一逛一别,音容难见,让作者悲愤不已,从这里我们可以听见一个男人对于妻子的喃喃低诉,哀婉动人而又情真意切,表现了那种生死相隔的万般无奈。“纳兰词中最令人心动神摇、最足以代表词人思想风格的,是为纪念亡妻卢氏所赋的数十首悼亡词。虽说悼亡词并不始于纳兰,然而在我国词学史上,在悼亡题材的开拓方面成就最突出的当为清代满族词人纳兰性德。”黄士吉论纳兰性德

6、的悼亡词,社会科学辑刊,1992年第一期。纳兰容若写的多是贵族青年的爱情生活,因此,他写的那种吞吞吐吐的神态别有一种沉深的美。他曾写过一首减字木兰花相逢不语,一朵芙蓉着秋雨。小晕红潮,斜溜钗心只凤翘。 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欲诉幽情,转过回廊叩玉钗。它表现的是有情人相遇的心理状态。开头四字便扣住了人们的心弦,相爱者偶然遇着,他们本来有多少知心话要说,然而他们只是四目交投便默默地走开。这种神态,反应出人物内心的矛盾,表现出青年男女爱情的苦闷。第二句写女主人公的美貌,她美的像一朵芙蓉,那淹润的泪痕让人想到鲜花着雨,突然她脸上起了红晕,一句"斜溜钗心只凤翘"写的是玉钗抖动,而

7、女主人公步履含愁的形象宛然在目。词写得颇有特色,作者抓住了人物极其细微的举动和表情变化,含蓄的表达出青年人无法言传的心境,写出了青年人为"人言"所阻隔那种情意绵绵中的苦涩,刻画出这种若既若离,苦乐交织的情景。正是纳兰容若爱情词之所长,形成了他所谓"哀感顽艳"的格调。1.2对于山河的热爱纳兰性德笔下的景物都是充满着柔情蜜意的,都是一种沟通了物我的,景物总是带有着人的感情,这些感情都是偏向于哀婉化,表现了纳兰性德内心的那种较为孤寂的心态,和冷静中对逝去的美的向往。像九日:“深秋绝塞谁相忆,木叶萧萧。乡路迢迢。六曲屏山和梦遥。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只觉魂销

8、。南雁归时更寂寥。”“深秋”、“绝塞”“木叶”、“乡路”这些景象在中国的诗词当中,无一都充满了悲凉。而这些词语属性的添加,都是因为这些词人所赐的。具体到这首词而言,纳兰性德的风格非常明显。那种淡淡的忧伤、悲凉蔓延在词作当中,反映出心底孤寂的心态。景物都不单单是景物了,而是承载情感抒发的载体。1.3对羁旅和送别的感触纳兰性德出身高贵,任康熙的侍卫多年,东奔西走之中浏览了祖国的大好山河,“巡幸西苑、南海子、沙河、及登医巫闾山,东出关至乌喇,南巡上泰山,过祀阙里,渡江以临吴会”。清姜宸英:通议大夫一等侍卫进士纳腊君墓表,饮水词笺校,中华书局出版社2008年4月,第499页。可以说这些风景在他的诗作里

9、都得到了很好地体现,也充实了他的诗歌创作。在纳兰性德笔下的祖国山河既有着多情与缠绵还有着雄奇和豪迈。像最为人乐道的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这首词便是一首描写军旅体验的生活,融豪情和柔媚与一体,“夜深千帐灯”军旅生活的描写一下跃然纸上,整首词缠绵但是并不颓废,柔情和慷慨成为了他表现的重要内容。纳兰性德曾随康熙幸游“八大处”宝珠洞。他扈从玄烨凭高远望,写下望海潮·宝珠洞:“漠陵风雨、寒烟衰草,江山满目兴亡。白日空山,夜深清呗,算来别是凄凉。往事最堪伤,想铜骆巷陌,金谷风光。几处离宫,至今童子牧牛羊。荒沙一片茫茫

10、,有桑干一线,雪冷雕翔。一道炊烟,三分梦雨,忍看林表斜阳。归雁两三行,见乱云低水,铁骑荒冈。僧饭黄昏,松门凉月拂衣裳。”站在平坡山巅宝珠洞眺远亭上,宜南向、东向眺望。南望,永定河一线漂渺如带似纱由它千万年泛滥冲刷形成的西山洪积扇,不但形成北京平原,在北京古地理上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且至今在其两岸仍可见大片荒沙,累累土岗。山下不远是八宝山、老山、田村山、石景山,两千年前的汉墓早以少为人知,山脚下元代翠微公主的陵墓湮没无寻,明代贵戚葬地已被清朝王公坟茔逐渐取代。东南望,辽金残毁的城垣尤在,元大都址上的明清北京城紫气东来。辽宋于会城门北、紫竹院一带进行了“高梁河会战”辽军铁骑的驰援,使宋军大崩溃

11、。金兵攻陷辽幽州城,在其上建中都城。元人将金中都付之一炬后,东移城廓建大都城。历史变迁,王朝更迭,都邑兴废,引发了纳兰性德的无限感慨。纳兰性德在表现山河的时候总是与个人的情感体悟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关注人在征途中的那种独特的感受,虽然词调较为哀婉,但是总体上体现着对于景物的那种美的欣赏和眷恋。2纳兰性德词思想内容形成的原因2.1 对词的本体功能的推崇我们知道,宋代词为最盛,但是蒙古入主中原以后,曲开始盛行起来,词的地位开始渐渐的旁落了,词在不同程度上开始表现出了俗化、柔靡化趋势较为严重。明代词的地位还是先对较低,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我朝才人文土,鲜工南词。间有作者,病其赋情遣思,殊乏圆妙。甚则

12、音律失谐,又甚则语句尘俗。一求所谓清楚流丽,绔靡蕴藉,不多见也。”引自明人陈霆清山堂词话.到了清代以后一些词人开始和足以摆脱这种现实状况,开始重振词学,纳兰性德也是其中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纳兰性德非常推崇词的这种文学形式,他在一首七古填词中道出了自己对词的看法:“诗亡词乃盛,比兴此焉托。往往欢娱工,不如忧患作。冬郎一生极憔悴,判与三阎共醒醉。美人香草可怜春,风蜡红巾无限泪。芒鞋。事杜陵知,只今惟赏杜陵诗。古人且失风人旨,何怪俗眼轻填词。词源远过诗律近,拟古乐府特加润。不见句读参差三百篇,已自换头兼转韵。”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纳兰性德对词这种文学形式是非常的看中的,认为词得渊源是非常长的,可以追溯

13、到古老的诗经时代,而且在一些诗经中的“句读参差”“换头转韵”等语言现象和词是非常类似的,词有着良好的基础和形式,是可以和其他文体并行的这也就是变相的反击了那些以词为“诗余”的看法。2.2 清代诗歌影响在清代前期诗坛上,陈维崧被奉为为阳羡词派一代宗主,他的词选序则是阳羡派的宣言和理论纲领。他对于词是非常看中的,高扬词的旗帜,并把词这个形式推崇到了经史的地位上,对于词的语言、题材和形式等他都做出了一定程度的革新来适应时代的变化发展。他认为“天之生才不尽,文章之体格亦不尽”,也就是说文章的形式应该事多样的。如果只是“为经为史,曰诗曰词,闭门造车,谅无异辙也”,“选词所以存词,其即所以存经存史也夫”。

14、陈维裕:迎陵文集,徐中玉主编:中国古典词学理论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204页。不仅仅是在理论上提倡,他还落实到实践中进行大量的创作,这些都对纳兰性德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后来者朱彝尊也是有着类似的呼声,他的词综·发凡等都是进行专门的词论著的,他对于明代以后的词的创作弊病进行批判认为明代中期以后社会腐化,词坛不振,作词唯花间、草堂,严重限制了词的发展。他还亲自选编了词综艺术,把自己的观点落实到这本书中,将自己的主张和作品来源、选词标准等做了交待也就集中体现了他对词的重视,他比较看重词的抒情功能,在陈纬云<红盐词>序中认为:“词虽小技,昔之通儒拒公,往往为之

15、。盖有诗之所难言者,委曲倚之于倚声,其词愈微,而其旨愈远。盖善言词者,假闺房儿女之言,通之于离骚、变雅之义。此尤不得志于时者所宜寄情焉耳。”朱彝尊:词综·发凡,施蛰存:词集序跋萃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389页。由此,三人都不约而同的推尊词体,相互呼应,为词的发展和革新进行了努力。纳兰性德对于当时文坛上的创作流弊有着清醒地认识,对于那些千篇一律的抄袭模仿感到深恶痛绝,他曾经有过这样的评价:“世道江河,动成积习,风雅之道而有高髻广额之忧。十年前之诗人,皆唐之诗人也,盛嗤点夫宋。近年来之诗人,皆宋之诗人也,必嗤点夫唐。万户同声,千车一辙。其始,亦因一=聪明才智之士深

16、恶积习,欲辟新机,意见孤行,排众独出。”对于纳兰性德而言,所创作的不但有词作,还多很多的诗篇。用自己的创作实践和努力,为清代的诗词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2.3独特的个人体悟在纳兰性德看来词是个人心智的代言物,必须立足于自己的内心的真实感受,词的创作之理就是要从自己出发,写出自己的独特的个性,追求不同于其他人的创作风格,否则那种“万户同声,千车一辙”的写作,又有什么意义呢?又能有多少是真正的好作品呢?纳兰性德针这些弊病提出了要在继承前人的诗歌创作的原则上进行创新写作的思路,他认为继承和创新是同步的缺一不可,只有多师,兼容并蓄,才能实现独具风格。他在原诗中认为:“然则,诗可无师承乎?”日:“何可无

17、也。杜老不云乎: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凡骚、雅以来,皆汝师也。夸之为唐、为宋者,皆伪体也,能刺裁之而不为所误,则师承得矣。”纳兰性德一生当中仕途是比较顺畅的,而他所生活的环境也是“国泰民安”之时。相比古代文人的怀才不遇的失意和“国家不幸诗家幸”的遭遇,纳兰性德的诗词有另外的魅力。这种魅力就在于他对生命的把握。纳兰性德因为妻子的缘故,一直是一种悲凉的心态,这也和他本身的性格和贵族气质有关。也赋予了他锻造诗词的能力和基础。对于情感的表达而言,诗的整齐的韵律、词的长短不一的层次感,都各有魅力。2.4对词的寄托功能的新论在纳兰性德的眼中,词是一种非常独特的文学体裁,词是诗亡之后的发展出来的

18、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在赋论中他认为:“诗变而为骚,骚变而为赋,赋变而为乐府,乐词既为诗之后继而非诗之余绪。” 引自通志堂集卷十四词也必须发扬先前的诗经中那种文学书写传统,讲究寄托和抒怀,所以我们从这里看一看出,他开始有意的将词和先前的文学传统结合起来,从词的功能上来进行革新。在渌水亭杂识中说:“雅、颂多赋,国风多比兴,楚辞从国风出,纯是比兴,赋义绝少。唐人诗宗风骚,多比兴。宋诗比兴已少,明人诗皆赋也,便觉板腐少味。”所以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纳兰性德对以前负载着较强的写实精神的传统非常看重,并极力的往词这种文学形式上渗透,他标榜一种“优患”意识,希望是个的创作中能够带着较强的现实意味,和生活发生关

19、联。他最为欣赏的就是屈原和杜甫的那种充满着悲伤意识的现实抒怀,主张以比兴之法寄托作者追求理想、个性性情等,他注重词的这些精神的追求无疑对于提升词的地位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3纳兰性德词的创作原则和实践3.1注重境界 纳兰性德在诗歌的创作实践中最为欣赏的就是花间派的那种温婉、柔情的诗歌意境,非常赞赏这些花间词的审美风格。他认为:“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贵重。李后主兼有其美,更饶烟水迷离之致川。” 纳兰性德与梁药亭书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纳兰性的对于花间词的赞同,并提出了“贵重”“适用”等词应该达到的标准,那么这究竟是一种怎么样的意境呢?其实也就是一种既能有着较为真实的情感氛

20、围,还能不过度的沉迷在这些香艳和媚俗之中的一种美学意境,在这方面他最为推崇的就是李煜,他认为李煜是这两个方面绝好的代表,“适用”“贵重”兼而有之。他并从实践上积极的模仿李煜的那些小令,学习李煜的那种白描的创作手法,但是又不是简单的描摹,而是融入一种清新的自然的意境美,在美中再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从而是形成一种浓的化不开的情绪和风景美,如那些梦江南:江南好,城阙尚嵯峨。故物陵前惟石马,遗踪陌上有铜驼。玉树夜深歌。江南好,怀古意谁传?燕子矶头红蓼月,乌衣巷口绿杨烟。风景忆当年。江南好,虎阜晚秋天。山水总归诗格秀,笙箫恰称语音圆。谁在木兰船。江南好,真个到梁溪。一幅云林高士画,数行泉石故人题。还似梦

21、游非?江南好,水是二泉清。味永出山那得浊,名高有锡更谁争,何必让中泠。这些词都是通过风景映衬来营造江南的美,这种美是一种结合了时间的伤感美,在这两者的结合中表现了纳兰性德那种独特的意境美学。3.2讲究真实前文我们论述过纳兰性德在词上反对那种模仿,要求写出独特的个人感受,结合到创作实践中就是一种真情实感的抒发,通过情之深、情之真来打动读者和自己,纳兰性德创作是他真实的个人情感的记录,在读他的诗歌的时候我们常常会感受到一种至情至性的表达,让人无法抗拒和抵挡。个人的情感是她的诗歌创作中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那种真挚、浓郁、深沉、缠绵的情感,不经意间给人以深深的震撼和感染。在他的诗歌创作中既有“身世悠悠

22、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那种对于自己的英雄无路的慨叹也有“我自中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待结个、他生知已。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怪、剩月零风里”的那种悼亡感怀,还有“信道痴儿多厚福,谁遣偏生明慧”的身世之感。总之纳兰性德的词创作中的真实才会对当时产生重大的影响,笑啼歌哭很好的交融在了一起,而且有感而发,更有着现实性的土壤,没有丝毫的做作之气,充沛的情感流于笔端。纳兰性德的生活圈子较为狭小,但是他总是能够从这些狭小中走出来,将自己的离愁别绪寄托在对于浩渺宇宙、历史兴亡、茫茫人世之中,把自己的真实的人生思路融入创作中,从而使词重新焕发出自身所具有的那种的最本真的特质。3.3探究语言在纳兰性德创作中,对

23、于语言的使用也是非常的讲究的,最重要的就是所谓的“致语”,就是在语言的御用之中要有动人的意态和情趣故也。通过“致语”能够提升语言的表现效果,带来意想不到效果。如词眼儿媚:“重见星峨碧海槎,忍笑却盘鸦。寻常多少,月明星细,今夜偏佳。休笼彩笔闲题字,街鼓已三挝。烟丝欲袅,露光微泫,春在桃花。”在这首诗歌之中,诗人远游而来。心中自豪之情流于言表,觉得一切事物都是那么的美好,“露光微法,春在桃花”就是一种“致语”,语带双关的表现了那种伊人的动人姿态,情致绵绵,风致嫣然,不觉得让人心向往之。再如蝶恋花·出塞之中末云:“一往情深探几许?探山夕照深秋雨。”“一往情深”也是收到了一种别致语言效果,用

24、它们来作多愁感者的形象化比喻,语言的效果十分吸引人,也别出精彩,折射除了许多的动人的自然情致。不仅仅是用典和浓墨重彩才有这效果,白话一样可以表达,如“当时只道是寻常”“梦也不分明,又何必、催教梦醒”等用于虽然极为平淡,但是却一样带来别致的韵味。纳兰性德的词用语深长,在语言艺术的运用方面取得了前人达不到效果。结 论 总之,纳兰性德词学思想无论是在对恋情的表达还是对羁旅情感的抒发,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它的词作不仅是有着传统的古诗词的优良传统的影响,而且与他的政治理想以及切身遭遇的感慨相一致,促成了其独有的风格和魅力。而在他的写作实践中,也努力实施自己的词学理论,致力于改变元明以来词道甚弊的局面。他走的是另树一帜的路子,在词的创作上注重境界,讲究真实并且加强对语言的锤炼,使他的词在清代词坛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些卓越的识见标志着这位年轻词人艺术上的成熟,也使他能够独立于清初词坛各种流派之外。参考文献1中国文学史明清文学史/李中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