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期末测试卷三(word版 无答案)_第1页
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期末测试卷三(word版 无答案)_第2页
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期末测试卷三(word版 无答案)_第3页
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期末测试卷三(word版 无答案)_第4页
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期末测试卷三(word版 无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测试卷(三)(范围:第一到七单元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使用新技术、改革工艺和改变习惯可以大量节约工农业和生活用水。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 ( ) A刷牙时将不间断放水改成口杯接水B将不间断注水的洗衣机换成分时段注水的洗衣机C农田灌溉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或滴灌D将对污水的处理再使用改为对地下水的大量开采使用2生活中处处有变化。下图所示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衣服晾晒 B水的净化 C蜡烛燃烧 D灯泡发光 3将点燃的镁条伸入充满二氧化碳或氮

2、气的集气瓶中,镁条能继续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2MgCO2 2MgOC,3MgN2 Mg3N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或氮气也能助燃B在“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中不能用镁代替红磷C镁在氮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读法为:镁和氮气反应生成氮化镁D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现象是发光放热、有白色固体和黑色固体生成4从化学视角看“烟”、“雾”、“光”和“焰”是有区别的。下列实验现象错误的是 ( ) A加热试管中的水至沸腾,试管口产生白雾 B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C石蜡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5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离子和元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3、)A干冰升华体积变大的原因是二氧化碳分子的体积增大 B阳离子一定是金属离子C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电子数 D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变成离子6建立宏观与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有误的是 ( )A汞和酒精都可以用来填充温度计,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间的间隔越大B水黾可以在水面上跳跃,与水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有关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7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 A加热液体 B验纯氢气 C溶解氯化钠 DO2验满8下列各组物质按照单质、氧化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A水

4、银、蒸馏水、米酒B冰、干冰、冰红茶C氮气、沼气、空气 D金刚石、大理石、生石灰9掌握好化学用语,有利于化学学习。下列化学用语中对数字、符号、示意图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 和 两种粒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BFe2和Fe3是铁原子形成的同种离子C2N和N2中数字“2”均表示两个氮原子D.H4O3中“3”和“5”表示硝酸铵中氮元素的化合价10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都合理的是 ( )选项需区分的物质方法一方法二A硬水和软水观察颜色分别加入肥皂水搅拌并观察B空气和呼出的气体带火星的木条分别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并观察C金刚石和石墨比较硬度观察颜色D氢气和一氧化碳点燃观察是否燃烧闻

5、气味11科学家曾用射电望远镜在星际云中发现了甲醛气体。甲醛分子的模型如右图所示,对甲醛气体从宏观到微观进行分析时,其中正确的是 ( )A甲醛可能是氧化物B甲醛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和1个水分子构成的C甲醛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18D甲醛气体是由C、H、O三种原子构成的12一氧化碳也能还原氧化铜,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都发生了改变C反应中可观察到红色固体逐渐变为黑色D实验结束后既要防止液体倒吸又要防止所得产物重新被氧化13酒精监测仪中的反应原理为:C2H5OH4X(红棕色)6H2SO4=2Cr2(SO4)3(绿色)9H2O2CO

6、2,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 )ACrO3 BCr2O3CCr2S3DCrSO314某化学小组利用如右图所示实验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部分固定装置已略去)。关于该实验有下列说法:向烧杯中加水是为了提高烧杯内的温度;白磷燃烧会放出大量的白雾;白磷的量不足,会使测定的结果偏大;实验中可观察到,注射器的活塞先向右移动,后向左移动;若白磷的量充足,试管内净容积为50 mL,反应后冷却至室温,活塞停止在40 mL附近。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15在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定相关数据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x2.9B该反应中甲、

7、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485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D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17分)16(9分)水是生命之源,水的用途特别多。(1)自然界的水都不是纯水,利用沉淀、_过滤 _、_吸 附_和蒸馏等方法可以净化水。有些村庄打深井取用地下水,可用加_肥皂水_的方法区分地下水是软水还是硬水,生活中常用煮沸_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2)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中放少许水的目的是_防止高温融熔物溅落瓶底使集气瓶炸裂_。(3)某同学在完成电解水实验时,发现正极产生了10 mL气体,则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是_20_mL。该实验中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2H2O _2H2O2_

8、。(4)用高压水枪向着火处喷水,其灭火的原理是_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_ _。17(8分)(1)用适当的数字和符号填空:2个氯原子_2Cl_;硝酸铵中显3价的氮元素_ H4NO3_;3个氢氧根离子_3OH_;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_N2_。(2)根据右图,填空: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22.99_;化学反应中钠原子易_失_(选填“得”或“失”)电子;当x_<_(选填“>”“<”或“”)10y时,该微粒是阴离子;当x19,y8时,该微粒的符号为_K_。三、实验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22分)18(6分)科学探究常用控制实验条件(控制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方法。已知白磷和红磷都是

9、可燃物。某同学利用白磷和红磷进行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中(如右图),运用了两个对比实验的方法。(1) 烧杯a的作用是_防止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污染空气_。(2)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是把_着火点(温度)_作为控制变量的一个对比实验,实验的现象是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实验的结果证明_燃烧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_。(3)铜片上的白磷和热水中的白磷是把空气(氧气)_作为控制变量的一个对比实验,实验的现象是_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热水里的白磷不燃烧_。实验的结果证明_燃烧要与氧气(或空气)接触_。19(16分)如图为制取气体的装置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编号仪器的名称:_酒精灯_。(2)我们常在实验室制取

10、和检验气体,如:在实验室用氯酸钾来制取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_B_(填序号),请写出发生的化学方程式_;在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来制取氧气,请写出发生的化学方程式_ _,若用F装置来收集氧气,氧气应从_a_(选填“a”或“b”)端通入;在实验室制取并检验二氧化碳,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为_D_(填序号,“F”装置不纳入选择范围),请写出检验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 _。(3)氢气是无色、无臭、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是自然界密度最小的气体。实验室常用锌粒与稀硫酸反应来制取氢气,请写出发生的化学方程式_ZnH2SO4= =ZnSO4H2_,制取氢气的发生装置为_A_(填序号),若要收集较纯的氢气选择的

11、收集装置为_E_(填序号),用该装置收集氢气判断已收集满的方法是_气泡从集气瓶口向外冒出_。四、综合能力题(本大题包括1小题,共8分)20(8分)下图表示某些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各反应物均无剩余)。A为黑色粉末,且A在该化学反应前后的化学性质和质量均不改变,F为能导致“温室效应”的无色气体;A、B、C、F均为氧化物;D、E、H均为单质;D和H为无色气体、E为黑色固体。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B_H2O2_、H_H2_。(2)反应中A物质的作用是_催化_,操作X的名称是_过滤_。(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H2O2 _2H2OO2_。(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H2OCO2= =_H2CO3_。五、计算题(本大题包括1小题,共8分)21南海是我国的固有领域,蕴藏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