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丁芒先生七言绝句之美_第1页
欣赏丁芒先生七言绝句之美_第2页
欣赏丁芒先生七言绝句之美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https:/欣赏丁芒先生七言绝句之美欣赏丁芒先生七言绝句之美我喜欢丁芒先生的自由曲,也欣赏他的格律诗词。最近,我再一次拜读了丁老的诗词曲精选本和一些文学理论著作,觉得如果把他的自由曲比作带刺的玫瑰,那他的格律诗词,则如可读、可品、可赋、可歌、可画的雪里红梅,美得令人依依不舍,不忍离去。本篇先就丁老的几首七绝佳作谈谈读后感。在丁老大弟子程运生主编、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丁芒诗词曲精选一书中,开篇一首题为石桥暮归:南石桥高挹落霞,苍茫寺角晚烟斜。暮钟撞碎轻波月,邀得清风到我家。这是诗人 15 岁时写的作品。一天暮色将临时,诗人游览经过南石桥,被他收入眼帘的除了暮色,还有石桥、落霞、佛寺、晚烟、水波

2、、月亮,这时寺内钟声响起,一阵凉风拂面而来如此良辰美景,怎能无诗?于是,一首七绝脱口而出。诗中有声、有色、有物、有感、有远景、有近景,层次分明,美得如梦如画。“桥高挹落霞”,一个“挹”,用得生动而贴切。在词典上,“挹”是舀的意思,这里可引申作“捧起”之解。“石桥”和“落霞”都倒映在水中,好像石桥拱手捧起水中的落霞,既是客观现象,也是诗人的主观想象。如果有人认为这“落霞”是天上的“落霞”,那这个“挹”用在这里就太勉强。而今诗人用“挹”字,是含蓄地告诉我们,这“落霞”是水中的“落霞”,而“桥”也包括水中倒映的“桥”。只有在水中,才可以用勺“舀”,用手“捧”。同时因为倒映的缘故,所以视角上感到桥“高

3、”。诗第三句“暮钟撞碎轻波月”,按字面解,声音怎么会把月亮撞碎呢?正如首句,石桥怎会捧起落霞呢?实际情景是:月光照在水上,波光粼粼,这时正好寺中的晚钟敲响,仿佛是钟声撞碎了月亮,将光洒在水波上。“撞碎”一词链接了“暮钟”和“轻波月”这两种本不相关的物象,用得奇而妥帖,鲜而合理。这是新诗中常用的“嫁接思维”,或叫“跳跃思维”。尾句“邀得清风到我家”,采用了拟人手法。“邀请”一词,日常生活中总是邀请人,不可能邀人以外的风物。如今诗人要邀请清风,说明这“清风”使人特别感到凉爽,感到心旷神怡。也说明,天色已晚,诗人归心似箭:我不能逗留此处陪你玩了,但又舍不得抛下如此醉人的美景,我还是请你到我家来吧!此

4、为点睛之笔,既突出南石桥晚景之美的魅力,又呼应题目“暮归”。清朝李渔在窥词管见中说:琢句炼字,虽贵新奇,亦须新而妥,奇而确。妥与确总不越一理字,欲望句之惊人,先求理之服众。时贤勿论,古人多工于此技。丁先生虽非古人,但尤工遣词造句。正是用词的新奇、工稳、准https:/确,运用比兴修辞的合理、贴切,才使诗句灵动,诗意飞翔。再看咏春芽:北地春芽破雪苔,嫩烟浮绿趁风来。寒侵冻土成芳久,诗入红梅次第开。首先,这题目就充满诗意。“春芽”是什么?什么神来之物能冲破厚厚的积雪,升起淡淡的岚气,浮动浅浅的绿韵呢?我猜,只有梅花。其实不用猜,结句“诗入红梅次第开”已点明题意。诗的首句写“春芽”生长的典型环境,在

5、“北地”,满“雪苔”。第二句写诗人所见所感,烟是“嫩”的,绿能“浮”的,这里面不仅有他见到的,应该还有感受、想象的层面。第三句转得巧妙,“寒侵冻土成芳久”使人想起“不是一夜寒彻骨,哪有梅花扑鼻香”的诗句,但是,在丁先生看来,“梅花扑鼻香”不全是“一夜寒彻骨”的缘故,而是“诗入红梅”才“次第开”。这里的“诗”是什么?诗是揭露本质的载体,这里的诗应该是指红梅的坚贞品质,红梅的脱俗风骨,红梅的傲雪本性,红梅的俏不争春精神。此诗不仅在写作上体现完美的“起承转合”的技巧,而且颠覆了千百年来诗家对梅花的绝唱:“不是一夜寒彻骨,哪有梅花扑鼻香。”在意境上更深层次的赞美了红梅。像人一样,思想观念决定行为,内因

6、是主要的。红梅的绽放是本性起决定作用,天时乃外因而已。常言道,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我说,红梅开了,百花还不醒吗?所以,将“红梅”说成“春芽”,妙趣横生。在传统诗词中,一般都说“梅影入诗来”,但在新诗中,常用倒装:“诗入红梅”。更何况“此诗”不是“彼诗”,而是比“彼诗”更诗化的妙语。古人说,诗难达诂。意思是说,好诗难以百分之百地诠释和解读。对于丁老的诗就是这样,限于水平,学生我难以分析得十全十美,但感觉得到,他的诗给人以美的享受。上述两首,一写晚景,一写红梅,状景咏物,形象生动,美轮美奂。它们的共同之处:一是诗句中没有直接溢美之词,却句句是景,情在其中,意在其中,美在其中。不作“裸赞”,尽得

7、风流。二是结句闪闪发光,笔到意丰,领军全诗。犹如点亮的孔明灯引领读者仰望星空。用丁老自己的话说就是结尾“翘高”整首作品。三是启动新诗思维,巧用当代词语,鲜活易懂,雅而耐读,如坐春风,如对佳人。下面再选读两首不同题材的七言绝句,让我们共同品味:劳顿一生无土埋,伤筋动骨未消灾。世间虽颂夕阳好,梦里犹惊鞭影来。https:/悲剧形象 老牛图好一句“梦里犹惊鞭影来”!不用解释,老牛的悲剧形象跃然纸上,令人拍案叫绝。丁老生肖属牛,诗中老牛的形象正是他自己的写照。短短四句,写尽人生。一臂远伸扼海喉,奔涛止步乱风收。舷梯送上迎宾曲,万国欢声进九州。平湖乍浦大港“奔涛止步乱风收”“万国欢声进九州”!丁老笔下的大港,简直就是大国的缩影。这种政绩形的题材不容易写,搞不好会写成老干体,但丁老挥笔,同样写得鲜活感人。丁老的律诗和词,花开两枝,妩媚壮美兼备,极富感染力,学习心得将另篇阐述,本文不再涉及。一位文学大师说,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