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诗歌中的虚词_第1页
读懂诗歌中的虚词_第2页
读懂诗歌中的虚词_第3页
读懂诗歌中的虚词_第4页
读懂诗歌中的虚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读懂诗歌中的虚词20190423了解诗歌中虚词的作用醉花阴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声声慢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作用:作用:一是让诗句顺畅易懂。如声声慢中的“正”“却”“怎”“怎生”。二是舒缓音节,如声声慢中的“也”。三是传情达意,深化意境。虚词总说谈道:“虚词者,所以传其声

2、,声传而情见焉。”如醉花阴中的“又”字。关注传情达意(深化意境)的虚词 1.直接考查直接考查(2006年江苏卷)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元)魏初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注:室人降日,妻子生日。(1)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补充:第一句中的“却”) 对比手法(1分)。未说“今年”,先忆“去岁”,词的前两句通过对比,写出去年妻子生日之时自己还在家里,现在却在天涯与之相望,不能团聚,从而表达了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的心情(2分)。“又”字含蓄

3、地暗示了频繁地离家漂泊的无奈;“却”是“才”的意思,形象深刻地写出了漂泊之久的愁苦与无奈。关注传情达意(深化意境)的虚词2.间接考查间接考查(2018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011题。寄和州刘使君寄和州刘使君张籍别离已久犹为郡,闲向春风倒酒瓶。送客特过沙口堰,看花多上水心亭。晓来江气连城白,雨后山光满郭青。到此诗情应更远,醉中高咏有谁听?注刘使君,指唐代诗人刘禹锡,时任和州刺史。诗中沙口堰、水心亭,均在和州。1.根据前两联,概括刘禹锡“闲”的表现,并分析他如此表现的原因。(5分)表现:把酒当春,绕道送客,常去赏花。原因:长期得不到升迁,怀才不遇;喜欢自然山水。2.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

4、情感?(6分)对刘禹锡诗歌艺术的钦佩之情;对刘禹锡目前境况的同情之感;对自己能感知对方心意的知音之许。关注传情达意(深化意境)的虚词2.间接考查间接考查(2018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011题。寄和州刘使君寄和州刘使君张籍别离已久犹为郡,闲向春风倒酒瓶。送客特过沙口堰,看花多上水心亭。晓来江气连城白,雨后山光满郭青。到此诗情应更远,醉中高咏有谁听?注刘使君,指唐代诗人刘禹锡,时任和州刺史。诗中沙口堰、水心亭,均在和州。1.根据前两联,概括刘禹锡“闲”的表现,并分析他如此表现的原因。(5分)表现:把酒当春,绕道送客,常去赏花。原因:长期得不到升迁,怀才不遇;喜欢自然山水。2.尾联表达了

5、作者什么样的情感?(6分)对刘禹锡诗歌艺术的钦佩之情;对刘禹锡目前境况的同情之感;对自己能感知对方心意的知音之许。关注传情达意(深化意境)的虚词 2.间接考查间接考查(2017年江苏卷) 秋兴 陆游 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 醉凭高阁乾坤迮,病入中年日月遒。 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 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 【注】迮:狭窄。 1.根据中间两联,概括作者“愁”的原因。(6分) 参考答案:壮志未酬,怀抱未展;体弱多病,时光日迫;国土沦丧,战事未宁 2.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5分) 以“丹枫”照应“秋”;寓情于景,想象自己将来烟雨垂钓的画面,表达了自己隐逸的愿望,也暗含

6、无奈和苦闷之情。关注传情达意(深化意境)的虚词 2.间接考查间接考查(2017年江苏卷) 秋兴 陆游 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 醉凭高阁乾坤迮,病入中年日月遒。 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 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 【注】迮:狭窄。 1.根据中间两联,概括作者“愁”的原因。(6分) 参考答案:壮志未酬,怀抱未展;体弱多病,时光日迫;国土沦丧,战事未宁 2.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5分) 以“丹枫”照应“秋”;寓情于景,想象自己将来烟雨垂钓的画面,表达了自己隐逸的愿望,也暗含无奈和苦闷之情。牛刀小试 蜀相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

7、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颔联中哪两个字用得最好,试分析。 自和空最好。这两个字巧妙地衬托了祠堂的荒凉冷落,碧草映阶,足见草深,茂盛的草独自欣赏春色,表明祠堂缺人管理和修葺,游人也很少来这里。黄鹂隔叶,足见树茂;黄鹂空作好音,无人欣赏。一空一自足以表明后人已把武侯呕心沥血缔造的一切遗忘,同时还含有碧草与黄鹂并不理解人事的变迁和朝代的更替这层意思。这两个字使颔联含意更加丰富。 通过虚词“自”以及“空”的运用,渲染涂抹出情感层次,将自然美景同失落怅惘的情感对立起来,抒情效果极为突出。与台阶相映的草再碧也没有人欣赏,隔着树叶传过来的黄鹂的叫声再动听

8、也没有人听。这不仅写出了诸葛亮死后的寂寞,表现了杜甫对一代伟人死后寂寥的不平,而且也间接地写出了杜甫自己当时的失落惆怅之感,他是由诸葛亮的身世想到自身的境遇,从而产生共鸣。 柳 【唐】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释】断肠天:指繁花似锦的春日。 赏析尾句的虚词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虚词为“已”“又”二字,它们不仅串联起前后两个意象“斜阳”与“蝉”,又深化了诗人对秋柳稀疏衰弱的悲叹之情。“已”“又”二字使诗句的嗟叹之意顿重,情亦转深。陆游小园诗中的两句“卧读陶诗未终卷,又乘微雨去锄瓜”,“陶诗”“微雨”“锄瓜”通过“未”“又”两个

9、虚词串联起。卷何须终,随意翻读,起止由心,一个“未”字,诗人闲适之情顿显,“微雨锄瓜”紧承而来,一个“又”字,便将诗人惬意恬适的情怀活画出。 金陵晚望高蟾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请简要分析“曾”和“犹”好在哪里? 高蟾的金陵远望:“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诗人高蟾于日暮时分登上了金陵城头,看到了“浮云归晚翠”“落日泛秋声”的情景。浮云向晚,落日斜照,暮山翠色深深,寒蝉凄恻声声,曾经的帝王之都在这样一派苍茫而浓重的暮色的包围之下,也同样显得暮气沉沉,萧条凄清。诗境暮色浓重,萧瑟颓败。而“曾”“犹”二虚词,则将这些情景带入更宏阔的背景之中,诗人并没有将这些景观放置于眼前的一时一地中,而是将之融入广袤的时空里:金陵城曾经伴着“浮云晚翠”,现在还叨陪着“落日秋声”,曾经现在,古今交织,六朝旧事,繁华几何,而今萧条不堪,一如往昔,“曾”“犹”二词使金陵城平添了几多道不尽的历史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