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拉延模的设计拉延模的设计与拉延模板的使用第一章、综述 第一节、拉延模的概念拉延模是保证制成合格覆盖件最主要的装备。其作用是通过压床、凸模、压边圈、凹模的联合作用使平板状毛料经过拉延工序使之成型为立体空间工件。第一章、综述 第二节、拉延模的种类根据是设备的不同类型拉延模可分为单动拉延模和双动拉延模。第一章、综述 其中单动拉延模又可分为以下多种形式: 1、按下模铸造结构特点分:分体,整体; 2、按压边圈与凸模的导向形式特点分:内导向, 外导向; 3、按制件形状特点分:沿形,不沿形; 4、按凸模轮廓线封闭与否分:开口,闭口; 分体、整体内导向外导向沿形不沿形开口第一章、综述第三节、拉延模的设计要点根
2、据制件的大小、形状、受力情况确定采用哪种形式的结构确定数模中心、压床中心、模具中心三者之间的关系,尽量使三心重合确定压边圈的行程确定气垫顶杆的数量、位置以及长度第二章、单动拉延模的设计 第一节、单动拉延模的基本结构第二章、单动拉延模的设计 第二节、单动拉延模的行程计算一、压料行程第二章、单动拉延模的设计二、拉延工作行程第二章、单动拉延模的设计第三节、单动拉延模气垫顶杆的选取一、从工艺数模中调取数模中心和凸模轮廓线,从资料调取 所需的甲方、乙方的压床平面图及相关参数二、确定模具中心 模具中心一般取工件的压力中心,若工件的压力中心与 几何中心相差太大,则倾向于去工件的几何中心,以便 使模具看上去协
3、调、紧凑。第二章、单动拉延模的设计第二章、单动拉延模的设计三、气垫顶杆的布置在工具软件中将调取的数模中心、凸模轮廓线按数模中心与压床中心重合的关系对应到一起,遵循以下原则选择气垫顶杆:垫顶杆的布置应尽可能使气垫受力均匀,避免偏载,若偏载则偏载量必须小于或等于压床顶杆间距的一半(75mm)。垫顶杆应布置在凸模轮廓线以外,并尽量围绕轮廓线均匀布置。垫顶杆的间距一般取150-300mm。模座应做出相应的气垫顶杆的过孔(直径60/80/100mm),压边圈上应有相对应的加强筋确保顶杆能顶实,加强筋与顶杆的位置偏移应小于顶杆直径的1/3。第二章、单动拉延模的设计第二章、单动拉延模的设计第二章、单动拉延模
4、的设计四、循以上的原则,尽量使数模中心、模具中心、压床中心三者重合,保证压床不偏载;但必须偏载时,尽量沿Y向偏载,且偏载量必须小于或等于压床顶杆间距的一半(75mm)。(注意:偏载量必须是整0或整5)第二章、单动拉延模的设计第四节、单动拉延模压边圈的设计一、确定实际压料面积一般取工艺数模中的坯料线外扩15-20mm即可得到实际所需的压料面积。第二章、单动拉延模的设计二、根据凸模轮廓线的形状确定压边圈与凸模的导向方式第二章、单动拉延模的设计内导向:适用范围、导板的选取、安装定义:压边圈在其内侧与凸模导向称内导向。适用范围:适合制件较宽、形状较规则,凸模轮廓线变化较小以及压边圈侧向力较小的情况。第
5、二章、单动拉延模的设计外导向:适用范围、导板的选取、安装 定义:压边圈外部与下模座铸起的立柱(通常在模具的四角处)导向称外导向。适用范围:适用制件的形状太不规则导致压边圈不便于使用内导向(如细长梁类件)的情况,或者拉延行程很大造成压边圈不便于使用内导向的情况。 第二章、单动拉延模的设计导板的选取、安装首先要满足导板高度(h)拉延工作行程(st)+50mm,其次导板宽度应与所在导滑边总长相协调。具体参见模具设计规范导板在凸模上安装高度(H)75mm,以方便数控加工。导板在凸模上的安装在保证铸造壁厚的情况下,尽量不要超出或缩进凸模边界太多,且压边圈上的相应导滑面在保证正常导滑的情况下,尽量做出相应
6、的避让,一般避让20mm以上以免与下模干涉。具体参见模具设计规范在导板规格或模具闭合高度的限制下,压边圈上的导滑面可以向下做一定的延长,若延长超过30mm时,下模就需要做出相应的避让。见图:第二章、单动拉延模的设计第二章、单动拉延模的设计1.定位方式:上节已经确定了压料面积,即压边圈上的压料面边界。一般采用8点定位的方式,即选用8个定位标准件将方形板料的四边,每边定位2点以保证板料在拉延过程中不会窜动。(其他形状的板料参照8点定位)三、制件定位装置的设计第二章、单动拉延模的设计2.定位标准件一般有三类:板状定位装置,此为最常用定位标准件,分前后、左右2种标准。柱状定位装置,此种定位标准件较之板
7、状标准件其安装面积较小,适用于压边圈上空间不足的情况。带导轮的定位装置,此种定位装置是在普通定位标准件上安装了一个橡胶导轮,主要用于外板件的定位,防止制件被划伤。气动翻转的定位装置,适用于大型外板类拉延的出料方向的板料定位。第二章、单动拉延模的设计3.定位标准件的布置 原则同一方向上的2个定位标准件的间距应尽可能的大,确保定位的平衡,其定位面或点应与工艺坯料线相齐;定位标准件的定位部分高度至少要超出板料20mm以上。第二章、单动拉延模的设计4.对于大型零件定 位的特殊要求当压料面形状不规则变化较大,板料无法水平放置且容易窜动,此时就需要根据模具的实际情况对定位标准件做必要的改造。如:行李箱盖的
8、拉延板料定位,可以采用倾斜定位,也可采用采用水平定位,这2种定位方式所采用的定位装置就有所区别:见图第二章、单动拉延模的设计第二章、单动拉延模的设计5.非标挡料块第二章、单动拉延模的设计四、上、下调整垫块的设计第二章、单动拉延模的设计1.上调整垫块的设计作用:调整凸、凹模间隙控制走料,保证拉延出合格的制件。布置原则:压边圈沿形时,上调整垫块高度随压料面的起伏作相应改变,若手工取件或气缸侧推自动取件时,出件方向的垫块上平面应低于压料面。垫块间距最好是300-500mm,且下面应有立筋支撑。为了便于加工,垫块的安装面边界距离压料面边缘应大于或等于30mm。第二章、单动拉延模的设计二、下调整垫块的设
9、计作用:当模具需要墩实时,下调整垫块用来承受机床加载在模具上的压力。布置原则:垫块间距最好是300-500mm,且下面应有立筋支撑。模具需要墩实时,下调整垫块应尽量多,尽量靠近凸模轮廓线布置。第二章、单动拉延模的设计三、墩实与不墩实的条件当制件的修边线位于凸模轮廓线以内时,模具不用墩实,即模具闭合时下调整垫块与压边圈之间空开5mm;反之,则需要墩实。注意:有些情况下,第2序的修边线并不完全被凸模轮廓线包围,但是产品件的轮廓位于凸模轮廓线以内,这时模具也不需要墩实。第二章、单动拉延模的设计四、调整垫块的选取一般常用垫块的规格为:60和80,参考许用压力为:20吨和40吨,具体根据模具的大小、压床
10、的公称压力来确定选用规格,模具墩实时最好使垫块的叠加承载力达到压床公称压力的80%。第二章、单动拉延模的设计五、行程限位装置 的设计 1.退料螺钉的选用根据拉延工作行程来选择螺钉,保证螺钉长度比拉延工作行程大15-20mm。当螺钉长度不够时,可以选用相应规格的加长器与之配合使用。第二章、单动拉延模的设计第二章、单动拉延模的设计2.布置原则尽量往压边圈的外围处布置,一般在四角对称布置。下模座起安装面,压边圈加工过孔和避让孔。第二章、单动拉延模的设计六、压边圈的结构尺寸(长宽高)的确定确定压边圈的高度:保证与上、下模导滑面的长度,保证合理的导板避让空间,保证足够的铸件强度后,即可得到大致的压边圈高
11、度。确定压边圈的长宽:在调整定位板、卸垫块、料螺钉、气垫顶杆等都合理的布置完成后,结合与上模的导向部分尺寸,即可确定压边圈的大致长宽。合理的减轻:为了节约成本、提高强度、美观模具,需要对压边圈进行合理的减轻,使之成为一个协调、牢固的框架结构,减轻原则如下:第二章、单动拉延模的设计一般对压边圈采用前后侧掏、左右下掏的减轻方法。(相对送料方向)保证所有调整垫块下都有立筋,保证所有气顶接柱上都有立筋,立筋与垫块或接柱的位置偏移应小于顶杆直径的1/3。若不能保证有立筋,也可做单个柱状加强筋来保证强度。减轻的结构尺寸、筋厚等尺寸请参见模具设计规范。在与下模干涉或可能干涉处要尽量做出避让,一般避让20mm
12、以上,但必须保证合理的壁厚。第二章、单动拉延模的设计七、切角拉延1.定义板料拉延成型时,因局部材料流动困难、易破裂,需要去除局余料,为了节约一套落料模,而把此项冲裁工序结合到拉延工序上称切角拉延。废料斜溜,角度15当料厚t 1.2mm时,压边圈与上模之间必须加导柱导向。当料厚t 1.2mm时,可不加导柱导向。第二章、单动拉延模的设计2.切刀的设计据料厚确定镶块的材料,根据修边线的长度确定镶块的分界。下切边镶块按安装在压边圈上,上、下切边镶块刃入量为6-8mm,根据工艺分析确定何时开始刃入。注意镶块的防侧,加键或者起靠墙。第二章、单动拉延模的设计3.废料的处理,根据甲方要求确定废料的处理方式:存
13、料空间的设计:甲方若要求废料回收,则在切角处设计一尺寸大于废料的凹槽状结构,深度要保证大概能存住15-20片废料。溜料空间的设计:甲方若无特殊要求时,一般采用斜溜方式将废料排出模具外,这时就需再压边圈上做出15的斜面。4.导向的变化当料厚t 1.2mm时,压边圈与上模之间必须加导柱导向。当料厚t 1.2mm时,可不加导柱导向。第二章、单动拉延模的设计八、拉延筋处弹顶销的设计为了方便取件,在拉延筋中设置顶销合件:测量出拉延筋的半径r ,顶销合件的直径要满足d2r 。(推荐规格M10 x5x30)顶销合件沿拉延筋均布,间距200-250mm。第二章、单动拉延模的设计第二章、单动拉延模的设计九、压边
14、圈的完善、起吊、翻转装置在实际生产、制造过程中,压边圈设置起吊、翻转装置是非常有必要的,一般在压边圈的前后方向(相对送料方向)各设计处标准起重棒,规格根据压边圈的重量确定;如有特殊要求,起重棒也可设计在压边圈的左右端。无论是哪种情况,压边圈的翻转均可通过所设计的起重棒来实现。、安全区的设计一般情况下,安全区都设计在下模座和上模座上,这时压边圈就需要做出相应的避让,一般每边10mm;但有些时候,下安全区设计在压边圈上,分布在压边圈的四角,尺寸为150 x150 x10mm,在模具闭合时与上安全区的距离为110mm。第二章、单动拉延模的设计 第五节、单动拉延模下模的设计一、结构形式第二章、单动拉延
15、模的设计二、确定下模结构尺寸(长宽高)核对压床台面对照所需压床的尺寸,确定压板槽、快速定位的位置,调整下模的长、宽尺寸。下模座的厚度根据模具的大小会有适当的变化。具体参见模具设计规范参考压边圈的尺寸,一般压边圈的长度尺寸与上、下模是一致的,宽度尺寸比上、下模少了2倍的压板台宽(240mm)。第二章、单动拉延模的设计三、结合上一章的内容设计气垫顶杆接柱 1. 上一章中我们已经确定了气垫顶杆的具体位置,在此只需根据拉延行程,压床气垫行程和配套顶杆尺寸来确定顶杆模内长度。顶杆模内长度(L)=拉延工作行程(st)+模具闭合时底面到顶杆接柱面的距离(h) 顶杆模内长度要小于所使用的压床的气垫行程10mm
16、以上。 对顶杆模内长度有特殊要求时请参见甲方的设计要求或压床资料。第二章、单动拉延模的设计2.气顶接柱的设计1)结构形式气顶接柱一般与压边圈铸为一体,也有少数情况下采用装配形式;当对模具有一定寿命要求时,则要在接柱上加钢垫。2)强度要求保证接柱的高宽比H/D2.5,当超出此范围而接柱又不能缩短时,可将接柱的后部直径加粗来弥补强度的不足。3)下模座过孔尺寸接柱的直径一般有(50、60、80mm)三种规格,而下模座上的过孔则对应为(60、80、100mm)。具体根据模具的大小来选用。第二章、单动拉延模的设计四、下模座的完善1.压板槽、快速定位的设计依据压床平面图或垫板平面图确定压板槽和快速定位顶杆
17、的具体位置,设计尺寸详见模具设计规范。2.导板窥视孔的设计在压边圈和凸模内导向时,为了使钳工在模具装配时能直接观察到导板导滑情况,就需要在下模座上开导板窥视孔,一般开孔尺寸大于(40 x40mm)即可;若开孔位置与气顶过孔距离太近,可以将窥视孔和气顶过孔连通。注意:导板窥视孔不能开在立筋上,若导板下刚好有立筋,窥视孔可避开立筋,开在导板的一侧,只要保 证能看到导板即可。3.起吊、翻转的设计在实际生产、制造过程中,下模设置起吊、翻转装置是非常有必要的,一般在下模座的前后方向(相对送料方向)各设计处标准起重棒,规格根据下模座的重量确定;如有特殊要求,起重棒也可设计在下模座的左右端。无论是哪种情况,
18、下模座的翻转均可通过所设计的起重棒来实现。注意:下模座的起重装置要按可以承载3套模具的规格来选取。4.定位键槽,V形中心线的设计定位键槽:利用安放在压床中心槽内的键定位模具,故要在模具上开与之相对应的键槽,对应 的是模具中心。 V型中心线:是模具对准压床中心位置的V字型开槽,对应的是压床中心。具体见模具设计规范第二章、单动拉延模的设计第二章、单动拉延模的设计第六节、单动拉延模凹模的设计一、确定上模的结构尺寸(长宽高)核对压床台面尺寸最大闭合高参考压边圈和上模的尺寸,长、宽方向和下模一致。对照所需压床的尺寸,确定压板槽位置。上模座的厚度根据模具的大小会有适当的变化,原则是保证凹模的强度且要考虑压
19、床的最大装模高度的限制,拉延模具的闭合高(H)与压床最大装模高(Hz)的关系是:HHz-10 。具体参见模具设计规范第二章、单动拉延模的设计二、上模与压边圈的导向设计1.上模座与压边圈是通过导腿导向的,只是用来导正压边圈与上模的,与压边圈和凸模的导向无直接的联系。2.导腿的具体尺寸,与模具的大小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具体见模具设计规范3.在导板的高度选取上要参考模具的压料行程,一般导板要先模具压料前导入50mm。4.导板安装在导腿和压边圈上时,要考虑加工刀具的大小、安装面是否能加工。第二章、单动拉延模的设计三、移动工作台,上滑块有垫板时 快速定位孔的设计实际生产中,存在一部分的压床上滑块加垫板的
20、情况,为了使上模座更好更快地被安装上,常常使用到快速定位孔。第二章、单动拉延模的设计四、上模退料的设计在拉延深度较深或其他制件有可能卡在凹模里时,需要在上模设计弹簧+顶销的退料装置,顶销应尽量顶在制件的后序要切除处或靠近拉延模口处。第二章、单动拉延模的设计五、上模座的完善1.压板槽的设计依据压床平面图或垫板平面图确定压板槽和快速定位孔的具体位置,设计尺寸详见模具设计规范。2.起吊翻转的设计在实际生产、制造过程中,上模设置起吊、翻转装置是非常有必要的,一般在上模座的前后方向(相对送料方向)各设计处标准起重棒,规格根据上模座的重量确定;如有特殊要求,起重棒也可设计在上模座的左右端。上模座的翻转是通
21、过设计在模座2端的翻转孔来实现的。3.定位避让的设计模具闭合时,上模和压边圈间的距离一般小于压边圈上定位装置的高度,这时就需要在上模座上开避让孔,为了减小因铸件收缩引发的干涉,避让孔一般比定位装置的安装面每边大20mm。所以上模减轻时,立筋尽量避开避让孔;若避让孔上有立筋经过,则避让孔就不能打通了,采用折衷的办法,深度满足避让需要后还要保证立筋有一定的高度。见图4.定位键槽,V形中心线的设计参见第五节下模座定位键槽、V 型中心线的设计。5.导板窥视孔的设计参见第五节下模座导板窥视孔的设计。注意只是导腿内侧的导板需要窥视孔。第二章、单动拉延模的设计第二章、单动拉延模的设计 第七节、单动拉延模其他
22、设计项一、送出料架的设计在一些大型模具上,制件的尺寸也比较大,如果单要靠工人手工取送、取件就变得非常吃力,所以在模具的前后方向上加装送、出料架。内板时,只需选择刚性送、出料架即可。外板时,需选择带滚轮的柔性送、出料架 第二章、单动拉延模的设计二、运输连接板的设计为保证模具在运输过程中不会窜动,需要在模具的2端安装运输连接板。一般有35mm和50mm宽2种规格,根据模具大小来选取,连接板的长度则取决于上、下紧固螺钉的间距:L=2xC+S 第二章、单动拉延模的设计三、拉延护板的设计拉延模为了保证压边圈的上下运动不受干扰而发生意外,需在模具的前后2侧安装护板,一般为2.5mm厚的钢板,由钳工打磨 后
23、安装在下模座上。护板高度要保证在压边圈顶到最高时护板还能护住它50mm以上。第二章、单动拉延模的设计四、排气孔的设计原则上设置在凸模和凹模的凹角及最后成形墩死部位,保证每200200mm2上有一个。外覆盖件4-6,内覆盖件6-8。上模排气孔设置时需考虑防尘,应加聚乙烯排 气管或出气孔上方整体加盖板。第二章、单动拉延模的设计五、CH孔的设计为了研模,需要在制件上设置2处CH孔。CH 孔应尽量设置在平面上(在斜面上最大不超过5)。所有序CH孔按拉延序冲压方向加工结构尺寸按图: 第二章、单动拉延模的设计六、到底标记的设计到底标记:为了验证拉延的充分程度,需要在凹模上安装到底标记销,结构简图如下:第二
24、章、单动拉延模的设计原则上设置于废料处,并与板料较晚接触的平面部位;外板件应设置于非产品处;原则上每制件设置2 点,且距离不宜太近。第二章、单动拉延模的设计第八节、单动拉延模带破裂刀时, 切刀结构的设计第二章、单动拉延模的设计拉延切口位置和切口时机按工艺设计要求进行设计,并注意留出一定调整量。 第二章、单动拉延模的设计一、当切口位置处于凸模较高处时,下模切口模块形面与凸模形面一致,上模切口模块高出上模形面,并保证提前切入量。(如图一)第二章、单动拉延模的设计二、当切口位置在凸模较低处或切口周围区域有高出的形状时,下模切口模块应高出凸模形面,该中情况又可分为3类:1.切口处形面低于周围的形面2mm以下时 切口下模形面可按凸模形面,不必高出。(如图一)第二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