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T 2324-2021 高压电缆高频局部放电带电检测技术导则_第1页
DL-T 2324-2021 高压电缆高频局部放电带电检测技术导则_第2页
DL-T 2324-2021 高压电缆高频局部放电带电检测技术导则_第3页
DL-T 2324-2021 高压电缆高频局部放电带电检测技术导则_第4页
DL-T 2324-2021 高压电缆高频局部放电带电检测技术导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压电缆高频局部放电带电检测技术导则国家能源局发布DL/T2324—2021 Ⅱ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 24.1环境要求 24.2装置要求 24.3人员要求 24.4安全要求 24.5检测周期 25检测方法 35.1传感器安装 35.2检测接线 35.3检测步骤 36数据分析与定位方法 46.1干扰识别与排除 46.2放电信号识别 46.3放电信号定位 47数据记录 5附录A(资料性)高频法局部放电带电检测技术原理和接线 6附录B(资料性)高频局部放电带电检测典型干扰信号 附录C(资料性)高频法局部放电带电检测典型谱图 附录D(资料性)典型局部放电缺陷案例 附录E(资料性)高频局部放电带电检测定位方法 21附录F(资料性)检测报告 23I本文件适用于额定电压110(66)kV~500kV交流电缆高频法局部放电带电检测,35kV及以下GB/T3048.12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第12部分:局部放电试验GB/T7354高电压试验技术局部放电测量GB26859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电力线路部分统计和描述在一段时间内局部放电信号的幅值、频次和相位关系的二维谱图。本文件中简称1b)环境相对湿度:5%~100%(无冷凝)。236.2.1放电相位谱图具有明显的工频或半工频相位特征,在信号在参考电压相位中的第一和第三象限周期性出现,即正负半周均有放电。呈现放电脉冲较密的两个聚团中心大多相差180°分布(PRPD谱图)等特征的信号,初步判定为绝缘内部局部放电456线芯绝缘环7a)电容臂+HFCT传感器安装在电缆金属尾管端子与接地金属架间言c)电缆本体取信号的电流耦合型传感器安装方式b)金属箔电极+HFCT传感器安装在电缆本体与接地金属架间d)从接地回路取信号的电流耦合型传感器安装方式8电缆无线相位信号装置b)电缆本体上直接安装HFCT传感器言a)电容臂+HFCI传感器安装1相支b)电容臂+HFCT传感器安装各相9(芯线)c)HFCT传感器安装在交叉互联箱三相感器d)从电缆本体取信号感器地箱◎ob)HFCT传感器安装在直接接地箱三相上下端子上传感器吉0相角(")o外部金属毛刺或尖端,由于电场集中,产生的表面电晕放电。放电脉冲簇总叠加于电压峰值的位0外部金属毛刺或尖端,由于电场集中,产生的表面电晕放电。放电脉冲簇总叠加于电压峰值的位0相角(")线路内部或测试回路中导电部分的接触不良产生的干扰脉冲。脉冲簇团呈现不规则干扰脉冲,放电量值与电压成比例,有时接触处完全导通时会使干扰自动消除。接触不良随机干扰的典型相位谱图如图B.5所示。o相角(°)簋0(资料性)0相角(")0相角(“)0相角()0相角()00C.6终端伞裙表面污秽放电缺陷终端伞裙表面污秽放电缺陷典型谱图如图C.6所示。o0图C.6终端伞裙表面污秽放电缺陷典型谱图(资料性)电缆本体外半导电层放电缺陷典型谱图及缺陷解体照片如图D.1所0a)典型谱图b)缺陷解体照片0D.3电缆本体气隙放电缺陷电缆本体气隙放电缺陷典型谱图及缺陷解体照片如图D.3所示。0图D.3电缆本体气隙放电缺陷D.4电缆终端漏油引发的局部放电缺陷电缆终端漏油引发的局部放电缺陷典型谱图及缺陷解体照片如图D.4所示。图D.4电缆终端漏油引发的局部放电缺陷D.5电缆终端应力锥内部裂痕引发的局部放电缺陷电缆终端应力锥内部裂痕引发的局部放电缺陷典型谱图及缺陷解体照片如图D.5所示。D.6电缆套筒残留杂质引发的局部放电缺陷电缆套筒残留杂质引发的局部放电缺陷典型谱图及缺陷解体照片如图D.6所示。00相角(“)(资料性)高频局部放电带电检测定位方法E.1光纤双端同步时差定位法光纤双端同步时差定位法是在一段电缆线路上相邻的中间接头处安装HFCT,并以光纤传输实现同时采光纤式到达时间差法局放定位系统及定位原理如图E.1所示。通过测量局部放电电磁波信号到达两个测量点的时间差来计算局部放电位置,计算公式为:L——相邻两个测试点间的距离;l、I₂——局部放电点分别与两个测试点的距离;tM、tN₁——局部放电信号到达两个测试点的时间;V——局部放电信号在电缆的传播速度。图E.1光纤式到达时间差法局放定位系统及定位原理E.2双端异步时间补偿定位法双端异步时间补偿定位法是一种高压电缆局部放电的定位方法,它在电缆两端分别放置一个高频电流互感器传感器,再在电缆的一端放置一个放电触发单元和一个脉冲发生器,然后利用放电触发单元探测到一个小的脉冲后,再利用脉冲发生器注入一个大的脉冲,这样便可确保在电缆的测量端能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