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在一片河坡上,早先有过一个很像样的小村庄。村里住着几十户人家。家家都有一两把很锋利的斧头。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去,把树木一棵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树木变成了各家各户一间间一栋栋的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了。不管怎样,河坡上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然而,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8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向了何处。什么
2、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教学现场】一、初读全文,练习朗读,了解故事结构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课书,(板书课题)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我们读一读课文,一边了解这个故事,一边练习朗读。课文一共几个自然段?生:一共六个自然段。师:围绕着这个小村庄,故事开头是怎样讲的?(一生读第一自然段,但落掉了一个字。)师:你可能是因为紧张落掉了一个字,这次你再读,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读好。(一生读第一自然段,全班读第一自然段。)师:开头讲“有过一个很像样的小村庄”(板书:很像样),对应着这个“有过”,课文最后讲了这个小村庄哪去了?第几自然段讲的?生:(读第五、六自然段。)小村庄被河水冲走了
3、。师:课文可没有说“冲”走了,而是用了一个什么词?生:“卷”。师:被谁卷走了?生:咆哮的洪水。师:“咆哮”是口字旁。从哪儿发声?(从嘴里。)从谁的嘴里?(猛兽。)从猛兽嘴里发出声音,我们就说猛兽在咆哮。课文里可不是说猛兽,是说什么?生:(齐)洪水。师:洪水发出的声音非常可怕,像猛兽叫一样。所以我们也说洪水在咆哮。有一个成语形容非常可怕的事物叫洪水猛兽。师:这里还剩下什么?什么都没有了。(板书:什么都没有了)你看,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说这里有一个很像样的小村庄,课文的第五、六自然段说这里什么都没有了。那么很自然,课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会写什么?生:会写这个小村庄是怎么没有的。师:好我们读课文的第二
4、至第四自然段。(生读第二自然段。教师指导“裸露”一词的读音。出示投影片讲解“犁”的意思。)(生读第三自然段。教师范读“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了”一句,指导如何断句。学生练习。)(生齐读第四自然段。)师:谁能用村民的一个动作来概括小村庄是怎么没有的?生:砍树。师:(板书:1、有过,很像样2、3、4、砍树5、6、什么都没有了)这样读课文,一边读一遍思考归纳,课文读完了,课文的结构就在脑子里清晰的呈现出来。二、细读课文,感受村庄的美丽和毁灭1出示小村庄图片,学生欣赏并描述小村庄的景色。师:被卷走的小村庄到底是什么样的,课文没有具体描绘,只有一个词语说他是“很像样。”能想象出来吗
5、?我们看一看。(出示小村庄图片,配乐请学生欣赏描述小村庄的景色)哪儿美,用心去体会。小村庄的前面是什么?一条小河,看看河水是什么样的;村庄的后面是什么?一片山坡,看看山坡上的树林是什么样的;你再去感受,这里的空气是什么样的,如果你置身其中,一定会心旷神怡。师:这个小村庄美吗?请你用三五句话描绘一下你感受到的小村庄,山坡上的树林,村前的河水,这里的天空,这里的空气,还可以写一写你感受到的其他的景物,给你三五分钟,好,写吧。(学生听着音乐写话三分钟。教师纠正学生写字的姿势。)生:早先的小村庄,河水清澈见底,山坡上的树木很多,就像一片绿色的海洋,那里的空气很新鲜。生:村前有一条小河,河面碧波粼粼,河
6、堤上的绿树荫在了水面上,美丽极了。村后有一片山坡,山坡上是一片片茂密的树木,放眼望去,一片绿树红花的好景象。生:早先的小村庄,河水清澈,绿树成荫,空气清新,天空晴朗,使人心旷神怡。2深入品读,感受村庄被毁的原因师:这样美的小村庄。最后被毁灭了。你们概括的原因,是村民们砍树。可是我有些困惑:村民们要在这里生存,要种庄稼养活自己,上山去砍一棵树,制作一些农具,不行吗?村民们要在这里居住,上山砍几棵树给自己盖一间房子,不可以吗?要生活好,需要几件必要的家具,砍一棵树造家具,可以理解吧?你看,不砍树,村民们就没法生存,砍树本身有错吗?生:没有。师:那“砍树”的行为怎么会把小村庄毁了呢?这不矛盾吗?生:
7、大家都去砍树,就把小村庄毁了。生:砍得越来越多了,就把小村庄毁了。师:砍树造房造农具本身是没有错的,我们要生存就要利用自然资源,但是砍树确实又毁了这个小村庄。这个矛盾我们通过阅读课文来解决。现在我们就来品读课文,看看小村庄的村民是怎么砍树的,是一种怎样的砍伐才把整个村庄毁掉?(板书:品读)品读,就是像喝茶一样,喝一口品一品滋味再咽下去,你读一句也要细细地品一品,重点的地方画一画,体会它的意思。这样去读课文的第二至四自然段,一句一句地去品,看看小村庄的村民们是怎么砍树的。朗读、默读、思考,也可以画下来你认为重要的句子、重点词语,同学们之间可以讨论,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开始。(学生独自或三五人组
8、成小组研讨、读书。持续五分钟。)师:很多同学向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生:我找的是第三自然段的第一句话:“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我的理解是,树木不断地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地扩大,这个“不断”说明村民们是一年到头不停地砍树,世世代代,从没有间断过。(生齐读这句话。)师:你从“不断”一词品味出小村庄毁掉的原因,请你把原因写到黑板上。(生板书:不间断地砍树。)生:“一年年,一代代”,说明他们砍树的时间很长,每一年都要砍,每一代都要砍。师:时间很长。用一个词语来说,叫什么?“世世代代”。(学生板书:世世代代。)生:我找的也是第三自然段中的:“树木变成了各家各户一间间一栋
9、栋的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了。”我觉得他们砍树看得很过分,因为他们想要的是应有尽有的家具,您刚才说的做家具是做必备的家具,而他们是必备的要做,没必要作的也去做,只要想到的就去做,“应有尽有”,这就很过分。师:你抓住“应有尽有”这个词语品味出村民们砍树很过分。那么你总结的原因就是什么?生:很过分。(生板书:很过分。)(教师出示这段文字,全班齐读。)生:我也是找的这句话,我读到“树木变成了各家各户一间间一栋栋的房子”,我想,山上的应该有上亿棵树,而小村庄只有几十户人家,一家盖一栋房子根本不会砍掉那么多树木,他们肯定是没完没了地盖了很
10、多房子,才毁掉了整个山坡上的树木。生:我从“一间间、一栋栋”感受到村民们不是每家盖一间房,而是每家盖三间五间很多的房子。师:你的语感也很敏锐,感受到村民们盖房子也很过分。生:我说的是这段话的最后一句:“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了。”我感到,柴烟消失得很快,树木也跟着柴烟快速地消失。生:这里“大量”这个词说明他们不是适量地砍,而是砍的树木很多,当成柴火烧掉,太过分了。(学生板书:大量)生:我从“一间间、一栋栋”感受到,每间房子都要烧柴火,房子越多,冒出的柴烟越多,砍的树也就越多。师:你把前后两个分句之间的联系建立起来去感受,真好。师:(出示文字投影片: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
11、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了。还有大量的树木被当作柴火烧掉了。)同学们的语感很敏锐,你对比着读,想象一下第一句话描绘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你有什么感受。生:我觉得,大量的树木被当作柴火烧掉,太可惜了。师:为了烧火做饭烧掉大量的树木,太不值得了。生:我对比着读发现,上面的句子让我感受到那个柴烟消失的样子,觉得很可惜;而下面的句子就没有这种感觉。师:对了,下面的句子只是叙述,上面的句子是形象地去描写,你读起来感受就很强烈。这个句子还写出砍树是天天进行,因为生火做饭是每天都要进行的。我们一起来读一下上面的句子,感受小村庄的村民是怎么砍树的。(生齐读这段话。)生:我找的是第四自然段:“不管怎样,河坡上家家户
12、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靠着锋利的斧头生活,就是靠着砍树来生活,就是他们生活中总要砍树。师:砍树已经成了他们的生活方式。生:我补充一点。“锋利的斧头”这个词语,让我感到他们砍树时,对树木毫不留情,以砍树就倒下了。我读这心里就特别难受。师:看到“锋利”一词,你有这种感受,这是多么的可贵。生:我也补充,他们每天都大量的砍树,就靠这个,日子过得还都不错。师:(出示文字:“不管,河坡上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想一想:人们只管砍树过日子,有哪些现象人们视而不见?生:山坡上出现裸露的土地,他们根本不在乎。师:土地裸露,他们根本不管。你来造这个句子:“不管,河坡上家家户户
13、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生:不管山坡上裸露的土地有多少,河坡上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生:不管柴烟怎么污染天空,河坡上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生:不管山坡上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河坡上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幸福安康。师:是幸福安康吗?看课文原句“日子过得还都不错”,体户体会,怎么理解?生:天空被污染,土地被裸露,树木被砍伐,这不可能是很好的生活,只能说是还可以。师:对,课文没说他们日子过得不错,而是在不错前面加了一个字“还”,你再读,味道就不一样了。表示什么?生:还都不错,表示他们的日子一般般。师:你再读这句,体会体会。生齐:“不管怎样,
14、河坡上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生:我觉得,村民只管砍树,不去种树,毁掉了小村庄。师:说得好。我们在看课文的三四两段。(出示课文三四自然段文字)刚才,我们把这两段联系起来体会。发现,看到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他们管吗?(不管)看到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他们管吗?(不管)看到柴烟污染天空,他们管吗?(不管)他们只管什么?生:只管过自己的日子。师:这样联系起来阅读思考叫“品读”。还有什么感受,继续说。生:我读第二自然段:“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去,把树木一棵棵砍下来。”我觉得,他们砍树很随便,很随意,一点不觉得可惜。(学生板书:很随意。)生:我体会,“谁家想盖房
15、”,谁愿意盖房就可以去砍树,谁愿意造犁就可以去砍棵树,很随便,乱砍树。师:随意砍伐,一点计划都没有,用一个词语来概括。生:叫“乱砍滥伐”。(学生板书:乱砍滥伐)生:我该他们补充,我觉得,他们感到砍树是毫不犹豫的。师:体会得好。你体会这个句子,“想盖房、想造犁”和“就拎起斧头”中间有没有空隙,又没有犹豫?生:没有。一想了马上就砍,而且没有想一想后果。师:都形成了一种生活习惯了,形成了一种生活的方式了。你们这样读课文,品味出自己的感受,在读课文的时候,把我们的感受再放入课文中去,课文的内涵就丰富了,我们的课堂也就丰富了,是谁丰富了课文、丰富了课堂?是你们,是你们的品读。小结:师:(手指学生写下的板
16、书)你们认为小村庄村民,世世代代不间断地砍树,很过分地砍树,随意砍树,乱砍滥伐,这样毁了小村庄。(看到学生讲“滥”字写错)“滥”字怎么写?谁来写给大家看。(一生上来写下一个大大的“滥”字。)师:(指导学生认识“滥”字,齐读“乱砍滥伐”一词。)3品读结尾,感受村庄被毁师:这样的砍伐小村庄能不消失吗?我们读课文第五自然段。(生齐读课文第五自然段。)师:(出示文字: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向了何处。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向了何处。)读一读,感受一下,有什么不同?生:第二句话“小村庄”后面有一个逗号。师:有逗号一般就要停顿。听老师读。(范读这句话。)中间那个停顿,让你想到了什么?生
17、:我想起小村庄的村民,为他们担心。(指导朗读这句话。)师: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生:“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师:“什么都没有了”后面一个破折号,解释都是什么没有了。各家各户一间间一栋栋的房子还有吗?(没有了。)各式各样的工具还有吗?(没有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吗?(没有了。)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师:老师有个问题,“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已经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了,可是后面还要写“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这有必要吗?生:没必要,这样写就重复了。生:有必要,这是强调。强调就是因为这个锋利的斧头,所以小村庄被毁灭了。师:这里的“锋利的斧头”代表了什么?生:代表村民
18、们的乱砍滥伐、只砍树不管种树的行为。师:这是在告诉人们,小村庄被卷走了,村民们那种乱砍滥伐、只砍树不管种树的生活方式也宣告结束,这样生活只能管一时,不能持续长久。(指导学生读好最后一段话。)三、设置情境,表达认识师:原先的那个美丽的小村庄没有了,河坡上空空荡荡。后人为纪念这件事,要在这片空旷的河坡上立一块木牌,上面要写一句话,让所有经过这里的人看到这句话,引发思考,为之震撼。这句话写什么?生:不要乱砍滥伐,要多种树。生:乱砍滥伐的后果就是这样。生:你怎样对待大自然,大自然就会怎样对待你。生:如果你只知道向大自然索取,而不保护大自然,大自然会惩罚你的。生: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一棵树至
19、少需要十年,这片森利有可能已经存活了百年、千年、甚至万年,但人类将它毁灭,却只是一瞬间的功夫。生:要超越自然,必须爱护自然。(教师引导修改为:“要想拥有自然,必须爱护自然。”)师:老师出个主意:从课文中找一句话写上去,找哪一句?生:我选课文第一句话:“在一片河坡上,早先有一个很像样的小村庄。”我改为:“在这片河坡上,早先有一个很像样的小村庄。”师:好。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在一片空旷的河坡上立着一块木牌。你念这块木牌上的字。生齐:“在这片河坡上,早先有一个很像样的小村庄。”四、拓展实践,进一步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师:这节课就上到这儿。老师留一个作业:过了一段时间,这片河坡上又来了一批村民,看到了木
20、牌上的句子。他们在这里住了下来,他们会怎样在这里生活?请你写一篇小故事,设想一下这些村民应该怎样生活,篇幅与这篇课文相当就行。下课。【教后浅说】“小学语文感悟式教学”追求引导实践、指导练习、引发感悟三者结合的阅读教学过程。教师应多方设法引导学生用全部心智思考语言文字的内涵、去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去体验文字的感情,去感受语文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本课教学中,我在引导阅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字词,品味句子,理解句段关系,学习品味咀嚼语言的技能和方法,感受故事展现的情景,领悟课文说明的道理。学习的字词包括:犁、裸露、咆哮等;品味的句子包括:“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去,把树木一棵棵砍
21、下来”(重点) “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了”“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向了何处”“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重点、难点);理解的句段关系包括:第三与第四自然段中的句子之间的关系等。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实践、指导练习、引发感悟三者充分结合,引导学生深入体味课文言语的内涵,培养学生的语感。例如,原文没有描写小村庄的景色,而用一个“很像样”的词语一笔带过。在教学中,我抓住“很像样”这个词语进行补白,让学生想象、描写、朗读,融听说读写的训练于一炉,为后面感受乱砍滥伐给环境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灾害进行铺垫。这种即兴的片段写作练习是学生当时感受的真实
22、表达。在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处理上,先提出问题,是什么毁灭了小村庄?合理地砍伐并没有什么错,那么错在哪里?引导学生深入地品读课文,用抓住重点词语、结合上下文等方式,揣摩、体会乱砍滥伐的行为和后果,走进课文言语,感知语文学习的过程、方法。再比如,在对课文言语情味的品味中,我让学生比较: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向了何处。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向了何处。感受一下,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中间那个停顿,让你想到了什么?这样的比较性阅读,使课文言语中的情味充分展现出来,使学生的阅读技巧和经验得以提高和丰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实录 今天,研修组的老师们再次对我执教的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进行了
23、观课, 并将授课情况进行了录像,根据授课情况,将自己的教学实录整理如下:【教材内容】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27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材分析】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组课文的主题是“保护环境”。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是这组课文的第三篇精读课文。整组课文都是围绕着“保护周围环境”为主题进行编排,以一把斧头为线索,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小村庄由美丽走向毁灭的过程。文字浅显却寓意深刻:保护环境、爱护绿色家园。文章时代感强,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课堂教学中通过质朴、深蕴的语言,配上教师精心设计的课件演示,将学生带入了一个全新的视野窗口,从这个窗口里他们看到了历史环境的巨大变迁,激发了他们
24、内心强烈的的情感共鸣,深深感受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从而深化了主题。 这篇课文篇幅短小,语言朴实,它的意图是向我们讲述了山谷中一座环境优美的小村庄,周围是郁郁葱葱的森林,人们靠着手中锋利的斧头,将树木一棵棵砍下来,建造房子、制造工具、打造家具,过上了不错的日子。由于人们肆意的乱砍乱伐,致使土地裸露,致使大地失去了森林的防洪能力,终于在一场连续的大雨之后,咆哮的洪水将小村庄卷走。本文没有一处谴责人们滥砍乱伐树木的行为,却把抽象的含义化为具体的物象,其隐含的道理非常深刻,让我们从这些可视可感的画面中去领悟、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它呼吁人们应该爱护树木,保护周围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学情分析】三年级
25、的小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愿意了解身边的事物,希望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取新的知识。本课学习会让他们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去了解善待环境就是善待我们人类自己,乱砍滥伐树木造成土地裸露,必然带给人类灾难。但文章中也有含义很深的句子,与学生的人生体验有些距离,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学中,教师主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学会主动探究学习,让学生结合体会,谈感受,教师适当点拔,再通过交流让他们体会到破坏环境带来的危害,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为建设和拥有一个绿色的家园做出自己的努力的情感,培养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本组课文训练的主要意图
26、以及学生实际,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正确读写本课生字词。借助图片体会并积累“郁郁葱葱、咆哮”等词语。会写“葱”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小村庄原来的美以及后来消失的原因,从而树立环保意识。3、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通过批注阅读,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在读中品词析句,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形象。【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读中品词析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化的原因。教学难点: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教学准备】1、让学生自读课文,搜集与保护环境、破坏环境有关的图片与文字资料。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
27、前演讲:师:同学们,首先我们来进行课前演讲。谁先来?生1: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是环保小卫士今天放学出门的时候,我看见前方有两个小纸团,心想:“老师和爸爸妈妈都曾经告诉过我,地球是我们的家,我们要爱护它,不能乱扔垃圾。”于是走到那里的时候,我弯下腰,飞快地捡起来两个小纸球。又飞快的跑向垃圾桶,把纸球扔了进去。爸爸来接我了,我把捡纸团的事告诉了爸爸,爸爸高兴地说:“你这样做很对。”后来爸爸还给我讲了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的区别,像易拉罐、废纸等是可回收垃圾,它们经过再次加工可以继续使用。今天,我很高兴,因为我为爱护环境做了一件小事。,我会继续这样做。希望每个人都能爱护环境,
28、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不乱扔垃圾,少制造垃圾,我们的环境就能越来越好。师:谁来评价一下,周溆演讲的怎么样?生:她告诉我们易拉罐和废纸是可回收垃圾。师:你能从她的演讲中知道一些知识。生:她告诉我们要爱护环境。师:是啊,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要爱护环境。还有谁来演讲?生2: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在我们的身边就有很多污染环境的污染物,比如说:易拉罐、一次性饭盒、果皮纸屑等等。污染物对环境来说,毫无疑问,肯定有很大的危害。就拿我们学校来说吧,学校里有些学生经常乱扔纸屑,不仅影响了环境,更糟糕的是别人一不小心踩到了,就有可能滑倒;在班里,有些同学的椅子上还有些瓜子壳
29、、铅笔屑。还有爱吃糖的同学经常往地上吐泡泡糖,别人要是踩上,粘在脚底下取不掉多伤情绪啊。还有些调皮的同学,用蜡笔在门上和墙壁上乱写乱画,破坏了教室的清洁。我真想对大家说:“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爱护我们身边的一草一木,为保护环境建设,我们美好的的家园作出自己的贡献。师:谁来点评一下他的演讲?生:他的演讲语言很流畅。他告诉我们要保护环境。师:是的,丁睿同学在用自己的观察告诉我们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你们听出来了吗?他的演讲有两个字的读音读错了,第一个是“纸屑”的“屑”,应该读“xie”第二个字是“踩”,这个字应该读“cai”。伴随着大家饱含激情的演讲,我们开
30、始上课吧!【设计意图:结合课文主题,选择了“环保”主题的演讲,既落实莱州阳光母语工程,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能为学生学习课文铺垫好感情基础。】一、导入课题,质疑课题。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个令人深思、发人深省的故事。请大 家跟着老师一起认真地板书课题。板书课题: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师:请同学们响亮地齐读课题。生:读课题师:同学们,在你第一次读课题的时候,你都想知道什么?生:我想知道这个小村庄是什么样子的。生:我想知道这个小村庄美不美。生:我想知道这个小村庄的空气是否清新。生:这个小村庄最后怎么样了?【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提问,让他们学会质疑问难,学会带着问题学习。
31、】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师: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很有价值,课前大家都预习了课文,现在就请几名同学认真读课文,其他同学要认真倾听,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个小村庄什么样的故事?生:分自然段郎读课文。师:同学们读得很熟练,谁来完整地说说课文讲了一个小村庄怎样的故事?生:人们不断破坏大自然,受到了大自然的惩罚。生:小村庄以前是个很美的地方,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家家有了锋利的斧头,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砍树,就这样,山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树木不断减少,空气也不在清新了,河水也不再清澈见底,他们受到了大自然的惩罚。【设计意图:通过读课文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三、品
32、析句段,强化感受。(一)学习课文第一段,感受小村庄曾经的美丽。1、看插图,交流村庄的美丽。师:这个小村庄原来是一个怎样的?请大家仔细观察课文插图,谁能用几句话来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村庄?(课件播放课文插图,背景音乐:鸟语花香)生:这是一个美丽的小村庄。生:这是一个空气甜润,树木茂盛的小村庄。生:这是一个生机勃勃、美丽的小村庄。生:这是一个树木茂盛、河水清澈见底,空气清新甜润的小村庄。师:是,这是一个美丽的小村庄。(板书:美丽)2、透过文字,赏美丽。师:你是从哪些词句感受到小村庄的美丽的?生:树木郁郁葱葱、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3、理解“郁郁葱葱”意思。师:课件展示第一自然段:
33、问“郁郁葱葱”是什么意思?生:“郁郁葱葱”是什么意思?师:之前我们也学过一个形容树木茂盛的成语,是什么?生:葱葱茏茏4、指导写“葱”字。师:出示“葱”,问,写这个字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什么?生:交流略。师生集体数空写“葱”字。5、指导朗读第一段。师:多么美丽的小村庄啊,你能试着把小村庄的美丽读出来吗?(课件第一段内容)生:点评朗读。【设计意图:创设教学情境,抓住儿童的心理特征,利用课文插图,激活了课堂教学气氛;让学生积极地融入角色,走进文本。学生在交流中,也使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二)学习四五自然段,感受变化,对比感受1、找出写小村庄结果的句子。师:这么美丽的小村庄,最后怎样了呢?请大
34、家自由朗读课文四五自然段,找出写小村庄结果的句子。生:朗读找出相关句子。2、交流句子;师:美丽的小村庄后来怎么样了?你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谁来说说?生:“然而,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天,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生: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3、抓住重点词句交流第一句感受:师:刚才大家找到了这句话,(课件出示:然而,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天,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你能抓住文
35、中的重点词句谈一谈自己的体会?预设:生:我从“雨水奇多”感受到雨水非常多。生:我觉得“没喘气”形象的说明了大雨连续不断,几天没停。生:“咆哮”是说洪水像一头狮子,在后面追赶着人们,咆哮的声音,就像狮子的吼叫声。水流的奔腾轰鸣。生:从“卷”字我觉得洪水把房屋、树木等连根拔起,洪水就像千军万马一样,突出了洪水的凶猛。4、师范读课文,引发想象。师:请大家听老师朗读这段话。大家边听边想象,在你脑海中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配音乐)师:听完老师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什么?生:我听到了人们在喊救命。生:我看到了大雨在哗哗地下着。生:我听到了大雨哗哗地下着,大雨把小村庄连根拔起,又重重地
36、摔在地上。我还听到了人们在哭喊救命的声音。生:我看到了小村庄被冲毁的情景。生:我仿佛看到小村庄被咆哮的洪水卷的看不到原来的样子,我还听到了人们在哭泣的声音,人们喊救命的声音,我也感受到了如果他们没有过度砍伐树木,他们还是与一丝生机的。师:那你能读出自己的感受吗?生:能师:现在请同学们齐读这个自然段。【设计意图:课堂中最多的时间属于学习的主体,即学生通过自由读,全班朗读,配乐齐读、想象画面读等。老师启发学生读中理解,读中评议,读中体会,读中悟情,层层深入,逐步提高。在学习中,抓住“没喘气儿、咆哮、卷”理解体会,欣赏语言,培养语感,同时领悟到小村庄变化的结果。学生通过想象画面,加深了理解,升华了情
37、感】5、交流第二句感受出示课件“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师:刚才大家还找到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生:所有靠斧头得到的房子、家具、工具,还有不错的生活,都没有了。师:美丽的,仙境般的小村庄就这样没有了。(板书:消失)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怎样?生:我很伤心。生:我感到惋惜。师:谁能读出这种悲伤、惋惜之情?生:读6、连读第一段和四五段。师:现在让我们连起来读第一段和第四五段。读出我们对美丽小村庄的怀念和村庄消失的难过。师生合作读。(出示课件展示第一段和四五段文字,配音乐)【设计意图:通过朗读想象再现小村庄被洪水冲走的场景,强烈撞击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产生想要学习
38、村庄消失原因的强烈欲望。】(三)学习二三自然段,感悟小村庄的变化原因1、过渡到二三段:师:孩子们,读到这里,你心里又产生了什么疑问?生:小村庄到哪里去了?生:小村庄的人们过得好吗?生:为什么一场大雨就让小村庄毁灭?师:是啊,这么美丽的小村庄怎么就变成这样了呢?小村庄的人也许从未思考过这个问题,也许还没有来得及思考就被洪水卷走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帮他们找找原因吧!2、批注式阅读课件出示学习提示: 1、默读课文二、三自然段,找出能表现小村庄消失原因的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2、圈出句子中的重点词句,在旁边简单地标注自己的读书感受,然后小组成员之间交流自己的感受。3、交流汇报:师:小村庄
39、到底为什么会消失呢?他的消失到底和斧头有没有关系呢? 谁来汇报?生:读“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从这句话,我看出,村民们连想都没想,就把树木砍下来了。师:还有谁想谈谈这句话的体会?生:我是这样理解这句话的,“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是说每家每户想盖房,想造犁,就想都没想就去砍树。渐渐地,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就是出现了不长树木的土地。师:是啊,每个人都行,想去就去,没人阻止。多么自由啊!就这样,村民们毫无节制地想怎么砍就怎么砍,想砍多少就砍多少。师:“裸露的土地”是什么样的土地?(课件:图片)生:就是没有树木,什么都没有的光秃秃的土地。师:同学们
40、注意这个“裸露”的读音,跟老师读。师:还有谁继续交流?生:读“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我是这样理解这句话的:很多年很多年,人们还是肆无忌惮的砍树,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我还注意到了句子中的“,说明环境还在继续的恶化。在这句话中,还有反义词“减少”和“扩大”。师:从这对反义词,你读出了什么?生:我读出了人们砍树肆无忌惮,环境不断恶化。师:丁睿说的多好,还用了“肆无忌惮”这个成语。环境在逐渐的恶化,谁来试着读出自己的感受?生:读,点评朗读。生:读齐读。师:还有谁继续交流?生读:“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师:你体会到了什么?生:我体会到人们砍伐了大量的树木,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人们把树木变成了柴火烧掉了。师:大家看,在这个句子中,“变成了”连用了几次?生:三次师:为了突出树木被大量的砍伐,我们读的时候要用心读好这些词。【设计意图:“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批注式阅读,让学生更入情入景,学生在读中领悟到文本字、词、句的含义,理解文本蕴涵的深刻道理。通过批注体验,淋漓尽致地挥洒自己的情感,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智慧农业园区开发与运营合作协议
- 事业单位工会活动方案
- 税务顾问服务协议书
- 云计算服务平台建设合同
- 桩基工程施工专业分包规定合同
- 合同付款补充协议书
- 烟草产品购销合同
- 公司商铺租赁合同书
- 独家代理销售合同
- 办公效率提升解决方案实践
- 砥砺前行决心谱写华章
- 2025年开学教导处发言稿(5篇)
- 机电设备安装旁站监理方案
- 2025年度民政局离婚协议书范本模板官方修订2篇
- 《百达翡丽名表介绍》课件
- 《集装箱标识辨识》课件
- 2024年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年终的工作总结
- 2025版《VOCs废气处理设施安全检查表》(全)
- 整形医院客户管理培训
- 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完整课件(部编版)
- (投资管理)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