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货币供给_第1页
第八章货币供给_第2页
第八章货币供给_第3页
第八章货币供给_第4页
第八章货币供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l第一节第一节 货币供给及其理论货币供给及其理论l第二节第二节 货币供给的形成机制货币供给的形成机制l第三节第三节 货币供给的运行机制货币供给的运行机制l第四节第四节 货币供给的决定机制货币供给的决定机制l第五节第五节 货币供给的调控机制货币供给的调控机制l第六节第六节 货币供给与相关经济范畴的联系货币供给与相关经济范畴的联系l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目的与要求: :货币供给及其理论、货币供给及其理论、l教学内容:货币供给及其理论、教学内容:货币供给及其理论、l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与难点: :货币供给的运行机制和货币供给货币供给的运行机制和货币供给的决定的决定l教学时数教学时数:6:6课时课时l一

2、、货币供给和货币供给理论的主要一、货币供给和货币供给理论的主要内容内容l二、货币供给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二、货币供给理论的产生和发展l三、货币供给理论在中国三、货币供给理论在中国l一、货币供给和货币供给理论的主要内容一、货币供给和货币供给理论的主要内容l1.1.货币供给的含义货币供给的含义l是指一国在某一时点上为社会经济运行服务的货币是指一国在某一时点上为社会经济运行服务的货币量,它由包括中央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供给的存款量,它由包括中央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供给的存款货币和现金货币组成。货币和现金货币组成。 几点说明:几点说明:u必须进一步弄清货币供给的定义和包含的内容。必须进一步弄清货币供给的定义和

3、包含的内容。u货币供给是一个现实的存量概念。而货币需要量毕货币供给是一个现实的存量概念。而货币需要量毕竟是一个预测量。竟是一个预测量。u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是合理的货币供给量。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是合理的货币供给量。u货币供给量首先是一个外生变量货币供给量首先是一个外生变量, ,同时又是一个内生同时又是一个内生变量。变量。l(1)(1)货币供给的定义货币供给的定义l(2)(2)货币供给的形成和传导轨迹货币供给的形成和传导轨迹, ,中央银行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之间资产负债的账户关系,以与商业银行之间资产负债的账户关系,以及派生存款的形成;及派生存款的形成;l(3)(3)货币供给的三因素货币供给的三因素

4、, ,即基础货币、货币即基础货币、货币乘数和货币供给量以及货币供给量的决定;乘数和货币供给量以及货币供给量的决定;l(4)(4)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的调控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的调控, ,不同经济不同经济模式下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给量的可能程模式下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给量的可能程度及其操作。度及其操作。l1 1、货币供给理论产生的宏观背景、货币供给理论产生的宏观背景l中央银行对货币发行权的垄断。中央银行对货币发行权的垄断。l1 1)货币发行多少适宜)货币发行多少适宜 2 2)对货币量的调节)对货币量的调节l2 2、信用创造、信用创造货币供给理论的基础货币供给理论的基础l 信用创造学说认为银行的功能在于为

5、社会创造信信用创造学说认为银行的功能在于为社会创造信用。用。l 信用创造学说的先驱者是信用创造学说的先驱者是1818世纪的约翰世纪的约翰劳劳(John LawJohn Law),信用创造学说的另一杰出代表是),信用创造学说的另一杰出代表是阿伯特阿伯特韩(韩(Albert HahnAlbert Hahn)。)。u(1(1)萌芽期萌芽期(2020世纪世纪2020年代):菲利普斯年代):菲利普斯(C. A. (C. A. Phillips) 1921Phillips) 1921年出版的年出版的银行信用银行信用一书中最先一书中最先使用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这一对概念。使用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这一对概念。 u

6、(2(2)成长期成长期(2020世纪世纪6060年代):将实证研究方法引年代):将实证研究方法引进货币供给理论。进货币供给理论。l 米德在米德在货币数量与银行制度货币数量与银行制度一文中阐述了在各一文中阐述了在各种银行制度下货币数量如何决定的问题。种银行制度下货币数量如何决定的问题。l 丁百根在研究美国丁百根在研究美国1919193219191932年的经济循环年的经济循环时,推导出了一个货币供给方程式。时,推导出了一个货币供给方程式。 l 弗里德曼和施瓦兹在二人合著的弗里德曼和施瓦兹在二人合著的1867186719601960年的美国货币史年的美国货币史一书中对货币供给决一书中对货币供给决定

7、因素进行了分析。定因素进行了分析。l 卡甘在深入研究了美国卡甘在深入研究了美国1875196018751960年货币存年货币存量变动的决定性因素后,得出了以下结论:量变动的决定性因素后,得出了以下结论:长期的和周期性的货币存量变动取决于高能长期的和周期性的货币存量变动取决于高能货币、通货比率和准备金比率这三个因素。货币、通货比率和准备金比率这三个因素。l19841984年才有学者开始触及货币供给理论年才有学者开始触及货币供给理论l原因:原因:l1 1、没有货币供给理论产生并付诸实践的条件、没有货币供给理论产生并付诸实践的条件l2 2、没有研究货币供给理论的客观要求、没有研究货币供给理论的客观要

8、求l近近2020年来,货币供给理论及其供求平衡理论已成年来,货币供给理论及其供求平衡理论已成为我国的一门新兴学科,我国金融理论界以及经为我国的一门新兴学科,我国金融理论界以及经济理论界的学者们就这门新学科作了大量有益的济理论界的学者们就这门新学科作了大量有益的探索,获得了一批成果。现在对货币供给理论的探索,获得了一批成果。现在对货币供给理论的研究已经成为当务之急。研究已经成为当务之急。l一、货币出自银行一、货币出自银行l二、出自银行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二、出自银行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l三、流通中的货币主要由银行贷款三、流通中的货币主要由银行贷款渠道注入渠道注入l四、对四、对”贷款引出存款贷款引出存

9、款”质疑的解质疑的解析析l一、货币出自银行一、货币出自银行l1 1、个人手持货币的来源、个人手持货币的来源: :个人手持的货币最终只个人手持的货币最终只可能来源于银行和金融机构。可能来源于银行和金融机构。l2 2、社会各单位所持货币的来源、社会各单位所持货币的来源: :社会各单位的货社会各单位的货币最终就只有一个来源币最终就只有一个来源银行,从而全部流通银行,从而全部流通中的货币也就只有一个出口中的货币也就只有一个出口银行。银行。 l对个人和社会各单位货币收入来源的对个人和社会各单位货币收入来源的分析说明分析说明,现实生活中的货币都出自银行,财政、企业单位、现实生活中的货币都出自银行,财政、企

10、业单位、机关团体以及个人等只是货币的运用者,不得发机关团体以及个人等只是货币的运用者,不得发行货币,货币只能由银行发行又不断回归银行,行货币,货币只能由银行发行又不断回归银行,所以,银行是整个货币流通的中心环节。所以,银行是整个货币流通的中心环节。l图示图示 货币供给量的来源货币供给量的来源l3.3.两点修正两点修正l 对流通中的货币或者说货币供给总量都出自银行这对流通中的货币或者说货币供给总量都出自银行这一命题还须作以下两方面的修正:一命题还须作以下两方面的修正: u这一结论仅适用于近代银行。这是由于:这一结论仅适用于近代银行。这是由于: 银行体银行体系中产生了中央银行;系中产生了中央银行;

11、 国家把中央银行收归国有;国家把中央银行收归国有; 国家委托中央银行发行货币;国家委托中央银行发行货币; 纸币信用货币化纸币信用货币化和信用货币纸币化等情况的出现,才使银行垄断了货和信用货币纸币化等情况的出现,才使银行垄断了货币发行权币发行权 。u流通中的货币主要但并不唯一出自银行。在有些国流通中的货币主要但并不唯一出自银行。在有些国家,铸币或硬币的发行权归属于财政部或政府其他部家,铸币或硬币的发行权归属于财政部或政府其他部门。门。l1.1.银行的负债和货币银行的负债和货币l从广义上讲,在信用经济条件下,现实流通中的从广义上讲,在信用经济条件下,现实流通中的各种形态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因为它们

12、无不体各种形态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因为它们无不体现为银行的负债,即体现着信用关系。现为银行的负债,即体现着信用关系。 l2.2.银行负债的表现形式银行负债的表现形式 l 现金。现金。在我国谓之在我国谓之“现钞现钞”,实质上它是银行的,实质上它是银行的一种负债,债权人是现金持有者(个人和单位)。一种负债,债权人是现金持有者(个人和单位)。这种负债有两个特点这种负债有两个特点无须支付利息和市场流无须支付利息和市场流通最低需要的部分无须返还。通最低需要的部分无须返还。l 各种存款。各种存款。不管其流动程度和使用方向如何,都不管其流动程度和使用方向如何,都是银行对存款者的负债。是银行对存款者的负债。l

13、 银行自有资金。银行自有资金。它包括国家财政历年拨给的信贷它包括国家财政历年拨给的信贷基金(基金(19841984年我国银行统管企业流动资金以来,年我国银行统管企业流动资金以来,财政已停止拨付这项基金)和银行历年留用的利财政已停止拨付这项基金)和银行历年留用的利润积累两大部分。这是银行对国家的负债。润积累两大部分。这是银行对国家的负债。l 银行结算中的资金。银行结算中的资金。它是银行对在收付双方清算它是银行对在收付双方清算时因时间差所造成的货币资金的暂时利用。显然,时因时间差所造成的货币资金的暂时利用。显然,这应视作一种负债关系这应视作一种负债关系。l中国所有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汇总及简化表中国所

14、有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汇总及简化表资金来源(负债)甲资金来源(负债)甲资金运用(资产)乙资金运用(资产)乙A A1 1各项存款各项存款L L1 1各项贷款各项贷款A A2 2银行自有资金银行自有资金L L2 2金银库存占款金银库存占款 其中:当年结益其中:当年结益L L3 3外汇库存占款外汇库存占款A A3 3流通中货币流通中货币L L4 4上缴财政款上缴财政款A A4 4其他其他L L5 5财政透支财政透支合合 计计合合 计计l 根据资金平衡表原理,有如下公式:根据资金平衡表原理,有如下公式:l A A1 1+A+A2 2+A+A3 3+A+A4 4=L=L1 1+L+L2 2+L+L3 3+L

15、+L4 4+L+L5 5l (1 1)资金运用(资产)不增加,资金来源(负债)资金运用(资产)不增加,资金来源(负债)不会增加。因为增加信贷资金来源,至少要构成信不会增加。因为增加信贷资金来源,至少要构成信贷资金来源的某一项资金增加。贷资金来源的某一项资金增加。l (2 2)资金运用(资产)发生变动,资金来源(负)资金运用(资产)发生变动,资金来源(负债)会相应变动。债)会相应变动。 l 根据以上分析,再将原有的资产负债表加以简化,根据以上分析,再将原有的资产负债表加以简化,即可得出即可得出“贷款贷款= =存款存款+ +现金现金”这一恒等式。这一恒等式。l 当然,在具体操作中,可以通过贷款和其

16、他方式向当然,在具体操作中,可以通过贷款和其他方式向流通中注入货币,但是这些方式最终还是由贷款所流通中注入货币,但是这些方式最终还是由贷款所引起的。所以笼统地说,流通中的货币大多数是由引起的。所以笼统地说,流通中的货币大多数是由银行通过贷款这一渠道注入的这一结论应该是正确银行通过贷款这一渠道注入的这一结论应该是正确的。的。l1 1、“贷款决定存款贷款决定存款”与与“多存多贷多存多贷”l2 2、“贷款决定存款贷款决定存款”与与“具有最重具有最重要意义的始终是存款要意义的始终是存款”l3 3、“贷款决定存款贷款决定存款”与与“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在信用创造中的作用在信用创造中的作用”l4 4、“贷款决

17、定存款贷款决定存款”与与“信贷失控信贷失控”l5 5、“贷款决定存款贷款决定存款”与与“组织存款组织存款”l一、现金运行机制一、现金运行机制l二、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二、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l三、存款货币的创造与消减过程三、存款货币的创造与消减过程l四、存款货币创造在量上的限制因素四、存款货币创造在量上的限制因素l一、现金运行机制一、现金运行机制l中央银行(发行库)中央银行(发行库)-商业银行(业务库)商业银行(业务库)-市场货币流通量(企业、个人)市场货币流通量(企业、个人)u(1 1)现金主要在银行之外流通,进入银行体系之)现金主要在银行之外流通,进入银行体系之后或走出银行体系之前,现金都不是

18、流通中的,尽后或走出银行体系之前,现金都不是流通中的,尽管它仍然以现金形态存在。管它仍然以现金形态存在。 u(2 2)如果银行体系既不增加现金投入,也不组织)如果银行体系既不增加现金投入,也不组织现金回笼,那么,无论现金如何流通,它只会发生现金回笼,那么,无论现金如何流通,它只会发生持有人结构的变化,而不会有数量上的增减。持有人结构的变化,而不会有数量上的增减。u(3 3)现金流通一般主要对应于小宗商品即消费品)现金流通一般主要对应于小宗商品即消费品的交易的交易l与现金运行相比,存款运行具有两个明显特点:与现金运行相比,存款运行具有两个明显特点:u(1 1)存款运行都在银行体系内进行。)存款运

19、行都在银行体系内进行。 u(2 2)存款在运行过程中能够自行扩大。)存款在运行过程中能够自行扩大。u所谓所谓原始存款原始存款(Primary DepositPrimary Deposit),是指银),是指银行吸收的现金存款或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贷款行吸收的现金存款或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贷款所形成的存款。所形成的存款。 u所谓所谓派生存款派生存款(Derivative DepositDerivative Deposit),它是),它是相对于原始存款而言的,是指由商业银行以原相对于原始存款而言的,是指由商业银行以原始存款为基础发放贷款而引申出的超过最初部始存款为基础发放贷款而引申出的超过最初部分存款的

20、存款。具体可从以下三方面来理解:分存款的存款。具体可从以下三方面来理解:u(1 1)派生存款必须以一定量的原始存款为基础。)派生存款必须以一定量的原始存款为基础。 u(2 2)派生存款是在商业银行(或称存款货币银行)派生存款是在商业银行(或称存款货币银行)内直接形成的。内直接形成的。 u(3 3)以原始存款为基础,通过商业银行内的存贷)以原始存款为基础,通过商业银行内的存贷活动形成的派生存款量,应是由贷款引申出的超活动形成的派生存款量,应是由贷款引申出的超过最初部分的存款。过最初部分的存款。 u 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还存在有相互转化的关系,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还存在有相互转化的关系,但必须以贷款作

21、为条件。但必须以贷款作为条件。l1 1、不能创造存款货币的两个特例、不能创造存款货币的两个特例l第一个特例是全额现金准备制度,即以法律的形式第一个特例是全额现金准备制度,即以法律的形式要求银行对存款保持要求银行对存款保持100%100%的准备金。在这种情况下,的准备金。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某一客户存入如果某一客户存入10 00010 000元现金,则此时银行的简元现金,则此时银行的简化资产负债表用化资产负债表用T T形账户表示为形账户表示为 ( (单位:元):单位:元): 这里没有多倍的存款创造,产生出的这里没有多倍的存款创造,产生出的10 00010 000元元存款正好用作存款正好用作10 0

22、0010 000元的现金准备,这时的比率是元的现金准备,这时的比率是1:11:1,并没有扩大任何倍数。,并没有扩大任何倍数。 资资 产产负负 债债现金准备现金准备10 000 存存 款款10 000资资 产产负负 债债现金准备现金准备放放 款款2 0008 000 存存 款款10 000该银行的资产负债仍处于平衡状态,它正好持有该银行的资产负债仍处于平衡状态,它正好持有了法定的现金准备,其余的用作了贷款生息。这时仍了法定的现金准备,其余的用作了贷款生息。这时仍没有多倍的存款创造,存款与现金之比仍是没有多倍的存款创造,存款与现金之比仍是1:11:1。 u第二个特例是现金放款。即在部分准备金条件下

23、,第二个特例是现金放款。即在部分准备金条件下,借款获得的贷款完全以现金取出,并长期持有这些借款获得的贷款完全以现金取出,并长期持有这些现金。在这种情况下,上述现金。在这种情况下,上述T T形账户中保留形账户中保留2 0002 000元元的存款准备金后,其余的存款准备金后,其余8 0008 000元用于贷款或投资。元用于贷款或投资。T T形账户可作如下表示(单位:元):形账户可作如下表示(单位:元):l2.2.产生多倍存款的过程产生多倍存款的过程l为分析简便起见,我们拟作如下假设:为分析简便起见,我们拟作如下假设:l(1 1)银行体系由中央银行及至少两家以上的商业)银行体系由中央银行及至少两家以

24、上的商业银行所构成;银行所构成;l(2 2)法定准备率为)法定准备率为20%20%; l(3 3)存款准备金由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及其存于)存款准备金由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及其存于中央银行的存款所组成;中央银行的存款所组成;l(4 4)银行客户将其一切收入均存入银行体系。)银行客户将其一切收入均存入银行体系。资资 产产负负 债债现金准备现金准备放放 款款200 000800 000 存存 款款1 000 000 合计合计1 000 000 合合 计计1 000 000上表说明,甲银行的准备率为(上表说明,甲银行的准备率为(20/10020/100)100% =20%100% =20%,符合法律规定

25、,其余,符合法律规定,其余8080万元用于放款,万元用于放款,至此,甲银行便处于均衡状态,无超额准备金,不至此,甲银行便处于均衡状态,无超额准备金,不能继续扩大贷款。能继续扩大贷款。 l 设甲银行在开始时的设甲银行在开始时的T T形账户为(单位:元):形账户为(单位:元):资资 产产负负 债债现金准备现金准备放放 款款300 000800 000 存存 款款1 100 000 合计合计1 100 000 合合 计计1 100 000 此时,甲银行的准备率为(此时,甲银行的准备率为(30/11030/110)100%=27.3 100%=27.3 % %,高于法定准备率,拥有超额准备金,高于法定

26、准备率,拥有超额准备金8 8万元万元(30(3011011020%)20%)。这意味着甲银行的均衡被打破了。由于。这意味着甲银行的均衡被打破了。由于超额准备金不会给甲银行带来任何收益,所以,从盈超额准备金不会给甲银行带来任何收益,所以,从盈利出发,甲银行势必将超额准备金用于放款。利出发,甲银行势必将超额准备金用于放款。 l假设,有一客户将其现金假设,有一客户将其现金1010万元存入甲银行,那么万元存入甲银行,那么甲银行的原始存款增加了甲银行的原始存款增加了1010万元,现金准备也增加了万元,现金准备也增加了1010万元,甲银行的万元,甲银行的T T形账户变为账户形账户变为账户B B(单位:元)

27、:(单位:元):资资 产产负负 债债现金准备现金准备放放 款款220 000880 000 存存 款款1 100 000 合计合计1 100 000 合合 计计1 100 000 在账户在账户C C中,甲银行的准备率为(中,甲银行的准备率为(22/11022/110)100% =20%100% =20%,符合法律规定,超额准备金消失,符合法律规定,超额准备金消失,银行又处于均衡状态。银行又处于均衡状态。 u假设,甲银行决定将假设,甲银行决定将8 8万超额准备金用于放款,万超额准备金用于放款,甲银行的形账户则变为账户甲银行的形账户则变为账户C C(单位:元):(单位:元):资资 产产负负 债债现

28、金准备现金准备放放 款款150 000150 000600 000600 000 存存 款款750 000750 000 合计合计750 000750 000 合合 计计750 000750 000 此时,乙银行的准备率为(此时,乙银行的准备率为(15/7515/75)100%=20%100%=20%,符合法律规定,无超额准备金,处于均衡状态。符合法律规定,无超额准备金,处于均衡状态。 u 由甲银行贷款出来的由甲银行贷款出来的8 8万元仍然流通于银行体系,假万元仍然流通于银行体系,假定流入乙银行。定流入乙银行。u 设乙银行在设乙银行在8 8万元未流入前的情况为(单位:元):万元未流入前的情况为

29、(单位:元):资资 产产负负 债债现金准备现金准备放放 款款230 000230 000600 000600 000 存存 款款830 000830 000 合计合计830 000830 000 合合 计计830 000830 000 此时,乙银行的准备率为(此时,乙银行的准备率为(23/8323/83)100%= 100%= 27.7 %27.7 %,高于法定准备率,拥有超额准备金,高于法定准备率,拥有超额准备金6.46.4万元万元(2323838320%20%),均衡被打破。基于同一理由,乙),均衡被打破。基于同一理由,乙银行从盈利出发,也势必会将超额准备金贷放出去,银行从盈利出发,也势必

30、会将超额准备金贷放出去,则乙银行账户变为(单位:元):则乙银行账户变为(单位:元): 当甲银行流出的当甲银行流出的8 8万元存入乙银行后,乙银行的万元存入乙银行后,乙银行的账户变为(单位:元):账户变为(单位:元):资资 产产负负 债债现金准备现金准备放款放款166 000166 000664 000664 000 存存 款款830 000 830 000 合计合计830 000830 000 合合 计计830 000830 000u乙银行贷出的乙银行贷出的6.46.4万元又流入丙银行,丙银行在保万元又流入丙银行,丙银行在保留留20%20%的准备金以后,同样又将其余的的准备金以后,同样又将其余

31、的5.125.12万元贷放万元贷放出去出去如此辗转存贷,直到超额准备金在整个银行如此辗转存贷,直到超额准备金在整个银行体系中消失。结果最初由客户存入甲银行的体系中消失。结果最初由客户存入甲银行的1010万元现万元现金,经过银行体系的反复使用,将扩张至金,经过银行体系的反复使用,将扩张至5050万元,用万元,用几何级数来表示,这一扩张过程为:几何级数来表示,这一扩张过程为: 100 000+80 000+64 000+100 000+80 000+64 000+= 100 000= 100 0001+(4/5)+(4/5)1+(4/5)+(4/5)2 2+= 100 000= 100 0001/

32、1-(4/5)1/1-(4/5)= 500 000 = 500 000 l 这一过程可用这一过程可用“多倍存款的创造过程示意表多倍存款的创造过程示意表”来表示。来表示。银行银行增加存款增加存款法定准备金法定准备金增加放款增加放款第一家银行第一家银行第二家银行第二家银行第三家银行第三家银行第四家银行第四家银行第五家银行第五家银行第六家银行第六家银行: : :100 000100 00080 00080 00064 00064 00051 20051 20040 96040 960 : : :20 00020 00016 00016 00012 80012 80010 24010 24081928

33、192 : : :80 00080 00064 00064 00051 20051 20040 96040 96032 76832 768 : : :总总 计计500 000500 000100 000100 000400 000400 000u 上表表明,在部分准备金制度下,一笔原始存款由整上表表明,在部分准备金制度下,一笔原始存款由整个银行体系运用扩张信用的结果,可产生大于原始存款若干个银行体系运用扩张信用的结果,可产生大于原始存款若干倍的存款货币。此一扩张的数额,主要决定于两大因素:一倍的存款货币。此一扩张的数额,主要决定于两大因素:一是原始存款量的大小;二是法定准备率的高低。原始存款量

34、是原始存款量的大小;二是法定准备率的高低。原始存款量越多,创造的存款货币量越多;反之,越少。法定准备率越越多,创造的存款货币量越多;反之,越少。法定准备率越高,扩张的数额越小;反之,则越大。此一关系高,扩张的数额越小;反之,则越大。此一关系, ,如以如以D D代表代表存款货币最大扩张额存款货币最大扩张额, ,A A代表原始存款量代表原始存款量,r r 代表法定准备金代表法定准备金比率,可用公式表示如下比率,可用公式表示如下:D= A:D= A* *1/r1/ru如把上例代入公式,则为:如把上例代入公式,则为: u D D=100 000=100 0001/20% = 500 0001/20%

35、= 500 000u显然,这里的存款乘数是显然,这里的存款乘数是1 1/ /r r = =5 5,即包括原始存款在内的派,即包括原始存款在内的派生存款是原始存款的生存款是原始存款的5 5倍。存款乘数的含义是每一元准备金倍。存款乘数的含义是每一元准备金的变动所能引起的存款变动。的变动所能引起的存款变动。u3.3.多倍紧缩存款的过程多倍紧缩存款的过程 u 其原理和前述的累积扩张过程完全相同,所不同者仅在于:其原理和前述的累积扩张过程完全相同,所不同者仅在于:在扩张过程中,存款的变动为正数;在紧缩的过程中,存款在扩张过程中,存款的变动为正数;在紧缩的过程中,存款的变动为负数。的变动为负数。 存款货币

36、创造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其一是客观经济过程存款货币创造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其一是客观经济过程对货币的需求;其二是商业银行的存款创造要受多种因素对货币的需求;其二是商业银行的存款创造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限制因素主要有的影响。其限制因素主要有: : 1.1.法定存款准备率法定存款准备率( (r r ):):r r 越高,商业银行创造存款的倍数越高,商业银行创造存款的倍数越小越小; ;反之,越大。反之,越大。2.2.现金漏损率现金漏损率( (c c ):):现金外流,银行可用于放款部分的资金现金外流,银行可用于放款部分的资金减少,因而削弱了银行体系创造存款货币的能力。减少,因而削弱了银行体系创造存

37、款货币的能力。3.3.超额准备率超额准备率( (e e ):):超额准备率大,则银行信用扩张的能力超额准备率大,则银行信用扩张的能力缩小;反之,则提高。缩小;反之,则提高。 4. 4.定期存款准备金定期存款准备金: :rtt rtt 提高,银行信用扩张能力缩小;提高,银行信用扩张能力缩小;反之,则提高。反之,则提高。 综合四个因素的影响,存款乘数(综合四个因素的影响,存款乘数(K K)的公式可修正为:)的公式可修正为: 1 1K K= = r r+ +c c+ +e e+ +rttrttl一、由存款派生引出的货币供给模型一、由存款派生引出的货币供给模型l二、基础货币的二、基础货币的“质质”和和

38、“量量”的规定的规定性性l三、基础货币变动与中央银行控制三、基础货币变动与中央银行控制l四、货币乘数四、货币乘数l一、由存款派生引出的货币供给模型一、由存款派生引出的货币供给模型l1.1.货币乘数与信用扩张乘数的区别货币乘数与信用扩张乘数的区别l 货币乘数说明增加一个单位基础货币的供给可货币乘数说明增加一个单位基础货币的供给可相应引起商业银行存款货币的增加,而信用扩相应引起商业银行存款货币的增加,而信用扩张乘数通常指商业银行存款与法定存款准备金张乘数通常指商业银行存款与法定存款准备金的比率。的比率。l 货币乘数是包括商业银行缴存中央银行的存款货币乘数是包括商业银行缴存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和流通

39、中包括现金在内的中央银行对社准备金和流通中包括现金在内的中央银行对社会总负债的改变量;而信用扩张乘数只反映中会总负债的改变量;而信用扩张乘数只反映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负债的改变量,是中央银行央银行对商业银行负债的改变量,是中央银行全部负债量的一部分。全部负债量的一部分。l要从总体上找出存款派生的初始点,必须换一个角要从总体上找出存款派生的初始点,必须换一个角度。度。l如果作一次理论的抽象,从整个中央银行系统考察,如果作一次理论的抽象,从整个中央银行系统考察,设设M Ms s 为货币供给量,为货币供给量,m m 表示货币乘数,表示货币乘数,B B 是基础是基础货币,那么,整个货币供给计量模型为:货

40、币,那么,整个货币供给计量模型为:lM Ms s = = m m B Bl从动态看,基础货币增量从动态看,基础货币增量B B与货币乘数决定着即与货币乘数决定着即将增加的货币供给量将增加的货币供给量M M,用公式表示为:,用公式表示为:lM M = = m m B Bl如以如以M M代表前期货币供给量,代表前期货币供给量,M M代表计划期货币供代表计划期货币供给总量,用公式表示为:给总量,用公式表示为:lM M= M M + + m m B Bl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法定存款准备率一定的情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法定存款准备率一定的情况下,如果增加基础货币,则表示放松银根,货币况下,如果增加基础货

41、币,则表示放松银根,货币政策趋于扩张;反之,减少基础货币,则表示收缩政策趋于扩张;反之,减少基础货币,则表示收缩银根,货币政策趋于紧缩。银根,货币政策趋于紧缩。1 1、基础货币、基础货币“质质” ” 的规定性的规定性 基础货币亦称货币基数(基础货币亦称货币基数(Monetary BaseMonetary Base),又),又称高能货币或强力货币(称高能货币或强力货币(High Powered MoneyHigh Powered Money)。)。 (1)(1)杰丽杰丽M.M.罗斯伯里在罗斯伯里在银行金融词典银行金融词典中说,基础中说,基础货币是银行、社会公众持有的基金以及会员银行在货币是银行、

42、社会公众持有的基金以及会员银行在各家联邦储备银行的存款所组成的货币量。各家联邦储备银行的存款所组成的货币量。(2)(2)弗弗伊伊佩里在佩里在金融术语选编金融术语选编中说,一般把基中说,一般把基础货币定义为银行的现金余额(础货币定义为银行的现金余额(Cash BaseCash Base)通通常指普通银行在英格兰银行的存款余额加上保险柜常指普通银行在英格兰银行的存款余额加上保险柜里的钞票和硬币里的钞票和硬币与银行存款总额之间的关系。与银行存款总额之间的关系。(3)(3)朱利安朱利安沃姆斯利在沃姆斯利在国际金融词典国际金融词典中说,中说,强力货币是流通中的现金总量(钞票与硬币之强力货币是流通中的现金

43、总量(钞票与硬币之和)加上商业银行持有的在中央银行的法定储和)加上商业银行持有的在中央银行的法定储备。备。(4)(4)借鉴学者们使用借鉴学者们使用“基础货币基础货币”这一概念时的这一概念时的语言环境和含义,我们把基础货币通俗地定义语言环境和含义,我们把基础货币通俗地定义为:金融体系能够以其为基础创造出更多货币为:金融体系能够以其为基础创造出更多货币的货币。的货币。(5)(5)基础货币有如下五个显著特点:基础货币有如下五个显著特点: 它是中央它是中央银行的负债;银行的负债; 流通性很强;流通性很强; 具有派生性;具有派生性; 与货币供给的各相关层次有较高的相关度;与货币供给的各相关层次有较高的相

44、关度; 具有可控性。基础货币最本质的特征是具有可控性。基础货币最本质的特征是和和两点。两点。(1)(1)根据西方学者们的不同意见,可以把基础货币计算根据西方学者们的不同意见,可以把基础货币计算口径由窄到宽依次排列如下:口径由窄到宽依次排列如下: 基础货币基础货币= =银行准备金;银行准备金; 基础货币基础货币= =社会公众手持现金社会公众手持现金+ +商业银行的法定商业银行的法定储备;储备; 基础货币基础货币= =社会公众手持现金社会公众手持现金+ +商业银行的库存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现金+ +法定储备;法定储备; 基础货币基础货币= =手持现金手持现金+ +库存现金库存现金+ +法定储备法定储

45、备+ +超额超额储备。储备。(2)(2)在分析基础货币时,西方学者习惯于用一个方程式,在分析基础货币时,西方学者习惯于用一个方程式,即基础货币方程式来表示。即基础货币方程式来表示。因为因为L=AL=A,即:,即:L L1 1+L+L2 2+L+L3 3+L+L4 4= A= A1 1+A+A2 2+A+A3 3+A+A4 4又因为,又因为,B=LB=L1 1+L+L2 2 ,而,而L L1 1+L+L2 2= =(A A1 1+A+A2 2+A+A3 3+A+A4 4)(L L3 3+L+L4 4),则,则 B=B=(A A1 1+A+A2 2+A+A3 3+A+A4 4)()(L L3 3+

46、L+L4 4)l基础货币基础货币“量量”的组成通常用公式表示为:的组成通常用公式表示为:l B=R+CB=R+Cl B B基础货币;基础货币;l R R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以及超额存款准备金;以及超额存款准备金;l C C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通货。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通货。 l3.3.对基础货币的再探讨对基础货币的再探讨l(1 1)基础货币是不是货币?)基础货币是不是货币?l(2 2)为什么将公众手持的现金看作是基础货币?)为什么将公众手持的现金看作是基础货币? l(3 3)为什么将超额准备金纳入基础货币?)为什么将超额准备金纳入基础货币? l1

47、 1、影响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变动的因素、影响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变动的因素l(1 1)存款准备金比率)存款准备金比率: :显而易见的是:如果中央银显而易见的是:如果中央银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的比率,商业银行上交存款准备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的比率,商业银行上交存款准备金则多,基础货币量增加;反之,中央银行降低存金则多,基础货币量增加;反之,中央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的比率,商业银行上交存款准备金则少,款准备金的比率,商业银行上交存款准备金则少,基础货币量就减少。基础货币量就减少。 l 不同区间存款准备率对不同区间存款准备率对M Ms s的影响不同,由下表可的影响不同,由下表可见。存款准备率位于低水平区间,法定

48、存款准备率见。存款准备率位于低水平区间,法定存款准备率r r的轻微变动,会引起货币供给量的轻微变动,会引起货币供给量M Ms s的剧烈波动;存的剧烈波动;存款准备率位于高水平区间,款准备率位于高水平区间,r r大幅度变动,大幅度变动,M Ms s则徐徐则徐徐增减。增减。 l不同区间存款准备率对不同区间存款准备率对M Ms s的影响的影响1 1低水平状态下低水平状态下r r的调整效应的调整效应r rr rM Ms sM Ms s101010.510.511111515+0.5+0.5+1+1+5+510 00010 0009 523.89 523.89 090.99 090.96 666.76

49、666.7-476.2-476.2-989.1-989.1-3 333.3-3 333.32 2高水平状态下高水平状态下r r的调整效应的调整效应404040.540.5414145455050+0.5+0.5+1+1+5+5101010 00010 0009 876.59 876.59 756.19 756.18 888.98 888.98 0008 000-123.5-123.5-243.9-243.9-1 111.1-1 111.1-2 000-2 000(2)(2)流通中的现金量。流通中的现金量。流通中的现金流入银行系统的流通中的现金流入银行系统的数量增加,能使商业银行的再贷款,也就是

50、整个数量增加,能使商业银行的再贷款,也就是整个金融体系的原始资金来源增加。金融体系的原始资金来源增加。(3)(3)中央银行买卖信用证券的数量。中央银行买卖信用证券的数量。中央银行通过公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买进有价证券,就能使商业银行的上开市场业务买进有价证券,就能使商业银行的上缴存款准备金增加;反之,中央银行卖出有价证缴存款准备金增加;反之,中央银行卖出有价证券,会减少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券,会减少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 (4)(4)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放款、贴现的松紧。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放款、贴现的松紧。中央银中央银行扩大或放松对商业银行的放款、贴现,商业银行扩大或放松对商业银行的放款、

51、贴现,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增加;反之,会使商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增加;反之,会使商业银行的上缴存款准备金减少。业银行的上缴存款准备金减少。 l(1 1)公众收入增加和消费倾向)公众收入增加和消费倾向l(2 2)物价变动状况)物价变动状况l(3 3)经济发展和体制变动情况)经济发展和体制变动情况l(4 4)存款和现金比例的变化)存款和现金比例的变化l(5 5)信用开展程度)信用开展程度3.3.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的控制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的控制 一方面,中央银行可以充分发挥其直接掌握和一方面,中央银行可以充分发挥其直接掌握和操纵的调控工具,如买卖信用证券、调整存款准操纵的调控工具,如买

52、卖信用证券、调整存款准备率和对商业银行贴现率等的作用,达到减少或备率和对商业银行贴现率等的作用,达到减少或增加基础货币的目的。增加基础货币的目的。 另一方面,中央银行还可以通过对来自非银行另一方面,中央银行还可以通过对来自非银行部门的外部因素的变动进行预测,然后运用它所部门的外部因素的变动进行预测,然后运用它所能控制的项目采取防御性措施,如提高储蓄利率、能控制的项目采取防御性措施,如提高储蓄利率、改变财政向银行透支等,以抵消外部因素对基础改变财政向银行透支等,以抵消外部因素对基础货币的影响。货币的影响。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的控制: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的控制:是央行的一项基本任务;是央行的一项基本任

53、务;重要性:是调控信用以保持合理的倾向供给量。重要性:是调控信用以保持合理的倾向供给量。困难性:困难性:(1)实际上抵消了存款准备率的部分作用;实际上抵消了存款准备率的部分作用;(2)调整存款准备率往往会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调整存款准备率往往会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 (3)调整存款准备率是一副调整存款准备率是一副“烈药烈药”,作用面大、,作用面大、影响也大。影响也大。 同时,影响基础货币的诸因素,并非都是由同时,影响基础货币的诸因素,并非都是由中央银行决定。中央银行决定。l1、货币乘数的原理货币乘数的原理l乘数一词,最早是由英国经济学家乘数一词,最早是由英国经济学家R.F.R.F.卡卡恩于恩于1

54、9311931年提出的,后被凯恩斯用来研究年提出的,后被凯恩斯用来研究投资对总收入的倍增原理。概括地讲,乘投资对总收入的倍增原理。概括地讲,乘数就是指某一经济变量的变动对另一经济数就是指某一经济变量的变动对另一经济变量的影响或比率。变量的影响或比率。l所谓货币乘数所谓货币乘数(Monetary Multiple)(Monetary Multiple),是指,是指一定量的基础货币发挥作用的倍数。一定量的基础货币发挥作用的倍数。l2.2.货币乘数模型货币乘数模型:M=M:M=MS S/B/Bl正如货币供给模型正如货币供给模型M Ms s=mB=mB是一个高度抽象的表是一个高度抽象的表达式一样,货币

55、乘数模型达式一样,货币乘数模型m m= =M Ms s/ /B B也只是一个一般也只是一个一般的表达式,在实际运用时还需将它具体化。的表达式,在实际运用时还需将它具体化。CRDC C现金现金; ; R R存款准备金存款准备金; ; D D由由R R引起倍数增引起倍数增加的存款货币。加的存款货币。 基础货币与货币供给量关系图基础货币与货币供给量关系图3.3.影响货币乘数的诸因素影响货币乘数的诸因素(1 1)法定存款比率)法定存款比率( (r r) )。在经济运行中,。在经济运行中,r r 主要受三主要受三类因素影响:类因素影响: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意向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意向(p)(p)。当。当p

56、 p放松,则放松,则r r 低;低;当当p p紧缩,则紧缩,则r r 高;当高;当p p平衡,则平衡,则r r不变。不变。 商业银行存款负债的结构(商业银行存款负债的结构(S S)。当定期存款比例)。当定期存款比例高,则高,则r r 低;当活期存款比例高,则低;当活期存款比例高,则r r 高。高。 商业银行的经营规模和处所。中央银行根据不同商业银行的经营规模和处所。中央银行根据不同商业银行在这些方面的差别,实行差别的商业银行在这些方面的差别,实行差别的r r 政策。政策。(2 2)现金比率()现金比率(h h)。)。所谓现金比率是指非银行部门所谓现金比率是指非银行部门所持有的中央银行现金负债(

57、所持有的中央银行现金负债(C C)与非银行部门所)与非银行部门所持有的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负债(持有的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负债(D D)之间的比例)之间的比例关系。关系。 在经济运行中,在经济运行中,h h的高低主要受以下因素影的高低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响: 非银行部门的可支配收入(非银行部门的可支配收入(Y Y),应该说),应该说h h是是Y Y的递的递增函数;增函数; 非银行部门持有的机会成本(非银行部门持有的机会成本(P Pn n),应该说),应该说h h是是P Pn n的递减函数;的递减函数; 金融市场的完善程度(金融市场的完善程度(F Fm m),应该说),应该说h h是是F Fm m的

58、递减的递减函数;函数; 其他非经济因素(其他非经济因素(u u)。一般情况下,社会不稳定,)。一般情况下,社会不稳定,h h上升;社会稳定,上升;社会稳定,h h平稳。平稳。 (3 3)定期存款比率()定期存款比率(t t)。)。定期存款比率是指非定期存款比率是指非银行部门所持有的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负债与银行部门所持有的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负债与活期存款负债的比例关系。活期存款负债的比例关系。在经济运行中,在经济运行中,t t的高低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的高低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 非银行部门的可支配收入(非银行部门的可支配收入(Y Y),应该说),应该说t t是是Y Y的递增函数;的递增函数; 持

59、有定期存款的机会成本(持有定期存款的机会成本(P Pt t),应该说),应该说t t是是P Pt t的递减函数;的递减函数; 定期存款的利率(定期存款的利率(i i),应该说),应该说t t是是i i的递增函的递增函数。数。 (4 4)超额准备比率()超额准备比率(e e)。)。所谓超额准备比率是指商业银行所谓超额准备比率是指商业银行持有的超额准备金(实际持有的持有的超额准备金(实际持有的r r 超过应当保留的超过应当保留的r r部分)部分)与非银行部门所持有的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负债之间的比与非银行部门所持有的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负债之间的比例关系。例关系。 在经济运行中,在经济运行中,e e主

60、要受以下因素影响: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 商业银行持有商业银行持有e e的机会成本(的机会成本(P Pe e),应该说),应该说P Pe e是是e e的递减的递减函数;函数; 商业银行借入准备金的代价(商业银行借入准备金的代价(i ie e),应该说),应该说i ie e是是e e的递减的递减函数;函数; 非银行部门对现金的偏好(非银行部门对现金的偏好(C Ce e),应该说),应该说C Ce e是是e e的递增函的递增函数;数; 非银行部门对定期存款的偏好(非银行部门对定期存款的偏好(T Te e),应该说),应该说T Te e是是e e的递的递减函数;减函数;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意向(中央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