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式圆孔拉刀设计_第1页
综合式圆孔拉刀设计_第2页
综合式圆孔拉刀设计_第3页
综合式圆孔拉刀设计_第4页
综合式圆孔拉刀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芜湖职业技术学院课程设计(论文)题目:综合式圆孔拉刀设计学院:机械工程系专业:机械设计与制造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老师: 目录目一、已知条件. 3 1.1:零件图. .31.2:工件材料31.3:零件尺寸. .31.4:使用设备3二、设计计算过程.42.1:确定直径方向拉屑余量A42.2:选取齿升量fz42.3:确定齿数Z42.4:直径Dx. 52.5:几何参数.52.6:齿距P. 52.7:检验同时工作齿数 Ze.52.8:容屑槽深度h.52.9:容屑槽形式和尺寸52.10. 分屑槽尺寸. 62.11.检验. .62.12. 前柄7 2.13. 过渡锥与颈部7 2.14. 前导部与

2、后导部.72.15. 长度 L.72.16中心孔.72.17.材料与热处理硬度72.18.技术条件. .82.19. 绘图.8三、设计总结.8四、参考文献.8一、 已知条件:1、零件图(如下图)。2、工件材料:45钢,b=0.735GPa ,硬度:220HBS,毛坯为钻孔坯。3、零件尺寸:拉前孔径:DW=29,上偏差为0,下偏差为-0.12,拉后孔径:DM=30 ,上偏差为+0.024,下偏差为0,Lo=36,上偏差为0,下偏差为-0.15。4、使用设备:L6110型卧式拉床。二、设计计算过程:1. 确定直径方向拉削余量A:A等于毛坯拉削前孔径的最大极限尺寸减去拉削后孔径的最小极限尺寸,即:A

3、=Dmmax-Dwmin=30.024-28.88=1.1442. 选取齿升量fz:粗切:fzI=0.04.过渡:fzII=0.032、0.028、0.024、0.02、0.016.精切:fzIII=0.01.校正:fzIV=0.3.确定齿数Z:初选ZII=5,ZIII=3,ZIV=6,则:ZI =A(A ZII+A ZIII)(2*fzI)=1.144-2*(0.032+0.028+0.024+0.02+0.016)-3*0.01/(2*0.04)=10.925取ZI=10余下未切除余量为:=1.144-10*2*0.04+2*(0.032+0.028+0.024+0.02+0.016)+3

4、*2*0.01=0.044将0.044未切除的余量分配给过渡齿切,在保持初选过渡齿数不变的情况下,即过渡齿数ZII=5,调整过渡齿齿升量为:fzII=0.036、0.032、0.028、0.024、0.02.最终选定齿数ZI =10+1,ZII =5,ZIII =3+1,ZIV =6,Z=11+5+4+6=26.4. 直径Dx:粗切齿:D1Dwmin =28.88,Dx Dx-1+2fzID2 D1128.96、29.04、29.12、29.20、29.28、29.36、29.44、29.52、29.60、29.68.过渡齿:D12D1629.752、29.816、29.872、29.92、2

5、9.96.精切齿:D17D20=29.98、30.00、30.02、30.024.校准齿:D21D26=30.024.5. 几何参数:o=15°,o=2.5°,b1=0.16.齿距P/mm: P=1.5* L0.5 =1.5 *360.5=9选取P=97. 检验同时工作齿数 Ze :Ze= L / P1 =4+1=5>38. 容屑槽深度h:h = 1.13 * (k L hD )0.5 = 1.13 * (3*36*0.08 )0.5 = 3.32.9. 容屑槽形式和尺寸:形式:圆弧齿背形(如下图) 粗切齿:9、 g=3、h=3.5、 r=1.8、 R=5;精切齿、校

6、准齿:P=7、g=2.5、h=2.5、 r=1.3、R=410. 分屑槽尺寸:弧形槽:n=8、 R=25角度槽:n=16、 bn=7 、=90°槽底后角;=5°11.检验:检验拉削力:Fc< FQ Fc = Fc * bD *Ze *k =231*D/2 *Ze *k=231*3.14 *30/2 *5 *103=54.4KNFQ =Ftk=100*0.8=80KN.比较可知:FC < FQ检验拉刀强度: < =350 Mpa= Fc / Amin Amin =(Dz12h)2/4 =375.8 Mpa=54400/375.8=145 Mpa比较可知:&l

7、t; 12. 前柄:D1=25,D2=19,L1=20+25=45.13. 过渡锥与颈部:过渡锥长:l3 =20颈部:D2=24.5 l2 =8514. 前导部与后导部:前导部: D4= d wmin=f7=29 ,l4=50后导部:D7=Dmmin=f7=30 , l6=2515. 长度 L:L 前柄过渡锥颈部前导部刀齿部后导部 45+20+85+50+16*9+10*7+25 439440mm16中心孔:选用B型带护锥中心孔d=2、 d1=6.3、 t1=2.54、 t=2.17. 材料与热处理硬度:材料:高速刚刀齿与后导部:6366HRC 前导部:6066HRC柄部:4052HRC 18

8、.技术条件:拉刀各项技术条件参考国标确定。19. 绘图:绘制工作图(AutoCAD绘制二维图一份,Ug绘制三维图一份),见附件。三、 设计总结: 经过了这段时间的刀具课程设计,我感觉通过设计能学到很多的东西,更重要是培养我们全面思维的思考方式,在设计过程,设计所需的专业知识广泛,计算量也较大,有时需要不断的查阅资料,本次拉刀设计时间短暂也比较辛苦,但我同时也是对自己所学知识掌握及理解程度一次综合测验和对设计流程更深入了解,同时也体会到自身再设计过程中对于所学知识任存在疑问及理解不够清晰,仍需学习。四、参考文献: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P158-P163 教师见习报告总结期待已久的见习已经结束了,在龙

9、岩三中高中部见习听课,虽然只是短短的两个星期,但感触还是蛮深的,以前作为一名学生坐在课室听课,和现在作为一名准教师坐在课室听课是完全不同的感受,感觉自己学到了一些在平时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在这里,我获得的不仅是经验上的收获,更多是教学管理,课堂教学等的理念,以及他们带给我的种种思考。教育见习实践过程:听课。教育见习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指导教师的引导下,观摩教师上课方法、技巧等。听课是教育见习的主要内容。我院规定在一周的见习中需完成至少6课的见习任务。我在教师的安排指导下,分别对高一、高二物理专业课型为主,其他课型齐头的方式,积极主动的完成了听课任务,收到良好的效果。我听的第一节课是高二(8)班

10、,这是一个平衡班,水平不如实验班高。在上课前。科任老师已经跟我说了这个班的纪律是比较差的,而且成绩也不是很好。在我听课期间,确实有几个学生在课堂上说话,但是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这个现象我在往后的几个班都发现了,就是绝大部分的学生的学习热情都好高涨,积极举手发言,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我跟老师们提起这个现象的时候,科任老师就跟我说,一个班里不可能所有的学生都能全神贯注地听完一节课,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想办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的积极性,比如可以以小组为单位,以抢答计分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课堂气氛就会活跃起来了。在为期两周的见习工作中,我真的有很大的感触,我第一次感受到自己已经从一名学

11、生向一名教师靠近,走在校园里,每当有学生叫我一声老师,我在感到无比自豪的同时,还感受到了自己的责任。见习工作结束了,我要回到学校继续我的学习了,但是我会好好记住我从*中学学到的一切,并应用于我的专业学习中去。一、教学管理理念 在龙岩三中,从领导阶层到一位普通的科任老师,都秉承以学生为主体的宗旨进行学校的管理,进行教学工作的开展。作为一个课程改革的示范学校,一个教育实验基地。这所学校鼓励着老师做各种研究,各种改革。每个班主任都有着自己的管理经验与管理宗旨。有了这种思想的自由,自然这里也就充满着探索与尝试,从而有所创造与进步。在我见习的班集体中,班主任对他的学生说:“我要让你们成为学习型

12、的管理者,也是管理型的学习者。”这样一句简单的话,让我感到这里老师进行班级管理的良苦用心。他们关心的不只是学生的学习,更多的是从一个完整的人的概念出发,去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质。二、教学理念 在见习期间,借着录课的机会,我听了很多的市级,校级的公开棵,还有理科实验班的课。在这些课堂上,让我看到教学改革正在悄然进行,有意识的老师正在努力体会“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模式。学生的创造也逐步成为教师追求的教学效果。其次,这里的老师也都在适应着多媒体教学,信息化教学,使得课堂更加生动,资源更加丰富,学生获取学习资源的渠道也就更多。尽管,这种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的推广仍然有很长的路,但似乎也并不遥远,

13、相信,这股改革的浪潮会给教育领域带来很大的冲击。 三、实际工作经验 在上面,是我在这所学校感受最深刻,也是认为最有意义的收获。实际工作经验上,由于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也获取了许多。 在班主任工作上,我认识到了一个老师的表率作用是很大的,学生时刻看老师,作为一个老师,应该从自己严格要求,并影响感染学生。这就要求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必须是贴心的,也是带有希望的。见习期间,班主任老师教给了我许多的班级管理经验。我想这些经验是宝贵的,更为宝贵的是老师的主动精神。在他的言谈中,看出一个老师对于班级管理的深度认识。所以我想:一个好的班主任不应只是从学习上给学生帮助,而是从一种“

14、管理”的角度上去让班级受益,让班级体的每个成员成长。 教学工作上,由于指导老师的认真指导,我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同时,与合作伙伴一同对各种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尝试。尽管,有的时候没有达到我们理想的效果,但也获取了很多的教学经验。在上了6节课后,我深刻体会到了了解学生学习水平,性格特征的重要性。一个老师在上课时,一定要围绕着“学生能否学得更好,能否真正掌握方法”的主题,而不是从怎么上好我的一堂课出发。可见,一个优秀的老师需要具备很多方面的素质:扎实的专业知识,娴熟的教学技能,正确的教学理念这次的见习,让我从实践中去思考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也对于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其说在这里工作,不如说在这里学习。我接触一个学校较完备的电教设备,了解了一个学校信息中心的大致运作。电教工作有很多繁琐的细节工作,但它是一个学校信息化教学的基础,或者说推动者与宣传者。我想,在以后工作中,有了这些经验,我会更加容易上手,也能更好地把握工作。见习,是师范生重要的一课,付出了便有收获。我很幸运地在大三就参加了教育见习,通过一个月来和大四的师兄师姐的合作,让我对于教师职业的认识迈进了一步,同时,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我也体会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