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备课资料_第1页
归去来兮辞备课资料_第2页
归去来兮辞备课资料_第3页
归去来兮辞备课资料_第4页
归去来兮辞备课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4 归去来兮辞 并序【备课资料】一、归去含凄凉,欢歌有余痛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并序赏析归去来兮辞 并序是一篇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豪迈宣言,展示了诗人崇尚自然、追求自由的浪漫情怀,也反映出诗人厌恶官场、远离世俗的孤傲之态。人们谈论归去来兮辞 并序习惯于称道陶渊明的田园之乐和隐逸之欢,而忽视了潜藏在字里行间的人生悲凉。我在研读文本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在诗人抒写欢快喜乐的同时,总是有意无意地使用一些容易引发人们联想到他的心酸隐痛的词句,揣摩、品味这些词句的深层内涵,归去来兮辞 并序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篇吐露隐痛,舒展苦闷的心灵悲歌。下面结合文章内容对此稍作分析。 心为形役之悲。文章第一段交代

2、诗人归隐的原因和决心。陶渊明是晋安帝义熙元年(405)归隐的。关于归隐的原因,宋书·陶潜传说是“郡遣督邮至县,吏自应束带见之。潜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印绶去职,赋归去来。”陶渊明自己说的,则与此略有不同。他在归去来兮辞 并序小序中说是“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 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在亲友劝告下,“脱然有怀”,入于仕途,求得彭泽县令一职。但未过多久,便“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但他仍打算做一年官再“敛裳宵逝”。恰恰这时,他的一位妹妹去世,他也就“自免去

3、职”,写了这篇归去来兮辞 并序。不管是他传还是自序,都不难看出,陶渊明归隐田园的真正原因是“心为形役”,即心志被形体役使,做了许多违心悖情而又无可奈何的事情,想做的却不能做,不想做的却又不能不做。结合宋书和小序来分析,“心为形役”含义有二:一是诗人为口腹之计,羁身宦海,折腰事人,寄人篱下,仰人鼻息,遭遇了冷眼和歧视,深感屈辱和厌倦;二是诗人质性自然,与俗相违,矫厉不得,不容于世。逆情悖性,违心违己,在诗人看来是玷污心性,扭曲灵魂,因而深感惭愧,惆怅悲伤。一旦醒悟,便觉得“已往之不谏”而“来者之可追”;觉得“迷途其未远”“今是而昨非”,因而决计弃官归田。这中间固然有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的庆幸,更有

4、陷身官场、铸成大错的沉痛。大梦初醒、了然彻悟的“归田”宣言中更有痛彻心肺、追悔莫及的自责自悔。 居家涉园之痛。文章第二段直写自己的归途情景和归隐后闲适自在的家园生活。这中间,有“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的焦急迫切,也有终于冲破“尘网”、挣脱“樊篱”的欢欣鼓舞;有久别重逢、安享天伦的欢畅喜悦,也有闲庭信步、触目成趣的宁静安逸;有饮酒寄傲、与世隔绝的孤高自许,也有策杖流憩、矫首遐观的自然情趣。总之,一句话,宁静淡泊的日常生活,温馨朴实的家乡亲情和清新素雅的自然景观令诗人流连忘返,沉醉不醒。我们品读文章,也会感同身受,灵犀相通。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自然段中也出现了一些刺人眼目、动人心魄的词句,逼

5、人沉思,耐人寻味。“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写蓝天白云,高蹈尘外,任意东西,天马行空,无拘无束。“无心”喻指白云飘浮不定,了无心机,自自然然,顺顺当当。写山林飞鸟,朝出暮归,远近觅食,行于当行,止于所止。“倦飞”暗示飞鸟奔波劳碌,归林投巢,安于静谧,自得其乐。无论是白云还是归鸟,它们都自由自在,无忧无虑,逍遥闲适,生意盎然,这实际上反衬出诗人沦落尘网,陷身官场,与世沉浮,受人羁绊的不自由不自在,这份扭曲心灵,压抑性情,失去自由而又无可奈何的痛苦是深刻的,也是沉重的,只是不易觉察罢了。诗人在另一首诗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中写道:“目倦川途异,心念山泽居。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也表达了相同

6、的感受。“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写夕阳晚照,光景黯淡,渲染悲凉情怀;写苍松兀立,孤独无靠,更隐喻诗人孤高傲世、形影相吊的落寞和悲怆。一个人孤独到像李白看山一样,“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其内心的寂寞、痛楚是可想而知的,真可谓“知音世所稀,抚松独徘徊”啊!“引壶觞以自酌”流露出诗人自斟自酌,无以为伴的孤独和苦闷。“倚南窗以寄傲”颇有几分出尘傲世,孤愤不平之意。“门虽设而常关”更是直截了当地揭示出诗人与世隔绝,独立自足的清高和冷寂。这些文句,貌似逍遥闲淡,实则忧愤满怀,我们读到了陶渊明隐隐作痛的心。 交往出游之忧。文章第三段描写陶渊明的田园之乐。纵读诗文,我们不难体会诗人身体力行、躬耕陇

7、亩的舒心惬意,游山玩水、搜奇览胜的幽雅闲适和琴书相伴、情话相谈的融洽欢快,不过,深入思考就会发现,这些文字全是“欢乐其表,忧痛其里”的曲折暗示。先说诗人的交往对象。亲戚农人,诗人可以和他们“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谈天说地,家长里短,有远离官场的淡泊,有共享亲情的温馨。可是,诗人心性高洁,与世相违,风流雅致、高标独步,这远不是一般凡夫俗子、市井小民所能理解、所能认同的,和乐欢悦的交谈之中饱含着世无知音的隐忧。文中“乐琴书以消忧”无疑又暗示了一点,只有诗书琴韵才可以寓情传志,消愁解忧,而一般的“亲戚”“农人”则只可形交,不可神往。再说诗人的出游方式。“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

8、经丘。”孤舟独往,自娱自乐,有时探寻幽深曲折的沟壑,有时翻越崎岖不平的山丘,瑰怪之观,人迹罕至,诗人情有独钟,乐而忘返,这又何尝不是诗人隐而不发、深藏不露的遗世情怀呢?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诗人就是一位遗弃世人也被世人遗弃的山林隐士。特立独行,遗世独立,诗人是自由的,也是痛苦的。最后看看诗人的所见所感。“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看到万物复苏,生机勃发的景象,诗人不是欢欣鼓舞,诗性大发,而是悲愁叹老,自伤自悼,这份敏感与哀伤决不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偶尔一泄,绝对是诗人久积于心,郁闷难展的苦痛隐忧的自然流露。一个年迈体衰、生命苦短的诗人,面对欣欣向荣的大好春光,除了喟叹

9、,还能有什么呢?由上述分析不难看出,诗人貌似平和欢乐的田园生活之下,其实充满更多的是世无知音的苦痛、遗世独立的绝望和生命流逝的无奈,我们读陶文,切不可乐而忘忧啊。委心乘化之愤。文章第四段卒章显志,抒发诗人委心乘化,乐天安命的情志。我们固然强化了对诗人崇尚自然,追求自由,返璞归真,守节养性的人生理念的理解,不过,强烈的感叹和接二连三的反问又使我们分明意识到诗人去留难定、取舍难决的矛盾和苦闷。“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感叹人生苦短,余生不多,强调委心任运,顺其自然,其实是表达去留难定,心力不及的无奈和痛苦。“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否定了忧心忡忡,心神不定的犹豫不决,其实正暗示出平日里心有所

10、求,志有所得的煎熬难耐。“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说自己乐天安命,坚信不疑,正折射出何去何从、取舍难定的怀疑和忧虑。“聊”是姑且之意,是不是也暗示出诗人这种选择也仅仅是一种权宜之计呢?事实上,归隐田园之后的陶渊明并不能够做到真正的归隐,因为他总有不忘尘世,感时伤怀的时候。“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写自己醉情山水,逍遥自在,其实也是对现实的一种谴责和抗议,陶渊明既不想迷恋世俗以获取功名富贵,又不屑逃脱人世去飞临仙境,为了保持纯真质朴的天性,他只好到自然山水中去寻求心灵的解脱和情感的寄托了。这些文句,字里行间我们都能感觉到诗人否定官

11、场,抗争世俗的孤愤和决绝。 综上所述,我认为归去来兮辞 并序是一篇孤愤难平、忧乐相生的心灵之歌,有诗人返璞归真、颐养天年的自足自安,也有时光易逝、人生苦短的悲愁苦叹;有纵浪大化、逍遥浮世的自由自在,也有误入官场、心性扭曲的懊悔痛心;有家人团聚、琴书相伴的宁静淡泊,也有世乏知音、心曲难诉的郁闷孤寂一句话,诚如清代诗人龚自珍说的“莫信诗人竟平淡,二分梁甫一分骚”(己亥杂诗),品读陶文,沉浸在山水田园之中,切不可忽略了诗人的隐痛衷曲。 二、与世有争的陶渊明读归去来兮辞 并序,我读到了陶渊明的“田园将芜胡不归”的决绝,但更多地读到的却是陶渊明的无奈与忧伤,孤独与痛苦。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陶渊

12、明真的彻底与官场的朋友形同陌路,老死不相往来了吗?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陶渊明真的对那个曾经熟悉的官场一无所求了吗?“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陶渊明真的能从天伦之乐中获得他在人世间所需要的一切温暖吗?陶渊明真的能借酒完全排遣他内心的忧伤吗?陶渊明又真的能从琴与书的世界中获得他所希望的慰藉吗? 陶渊明,其实是一位尴尬而又孤独的隐士。 陶渊明,归隐田园的陶渊明,其实仍是一位与世有争的隐士。 阳光会让树木投下倩影,清风会让江河泛起波浪,空谷会让鸟鸣留下回响。 人非草木,他怎能对这个世界无动于衷,即使是隐士也不能例外。 正如“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一样,隐士仍然是人,他仍生

13、活在帝王的疆土之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封建帝王即使是出于标榜自己的目的,也要装扮出一副礼待天下贤士的样子,要让天下人说他所统治的王朝做到了野无遗贤。 因此,每一位皇帝都不会允许他的任期内有大量的隐士出现,也正因为如此,陶渊明回到柴桑之后不久,朝廷就派出官吏征召他任著作郎。 历史没有记载陶渊明是怎样应对这次征召的,但可以想象陶渊明是不敢或不能硬着脖子说一个“不”字的,他必须拿出不去赴任的充足理由,或父亲年老病笃啊,或自己抱病在身啦。另外,恐怕还得托托人情,走走后门,否则朝廷加一抗旨不遵的“大不敬”的罪名,陶渊明就恐怕得吃不了兜着走。 这样的判断不是没有道理的。陶渊明辞去彭泽县令时,的确说了

14、一句让人肃然起敬了一千多年的话“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但不要忘记陶渊明说的这句话是向谁说的,他是说给他的下属听的。读梁代萧统的陶渊明传,我们就会明白这个语境,当时地方巡察官“督邮大人”将要巡察他的彭泽县,要对地方官进行年终的政绩考查品评,陶渊明身边的人说陶大人“应束带见之”,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要穿西装打领带即着正装去迎接这位督邮大人,于是陶渊明就有了上面所说的那一声长叹。但陶渊明辞官的理由是什么呢?读归去来兮辞 并序,我们知道陶渊明辞官的堂而皇之的理由是“奔丧”,因为他的“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当然啦,或许还有其他的理由,为妹妹奔丧还不是最充足的理由。再读比陶渊明更早的李密的

15、陈情表,我们就会更加理解陶渊明的尴尬。李密被晋武帝征召为太子洗马,他是怎么推脱的呢?不也是以要为祖母尽孝为由才得以摆脱征召的吗?中国的帝制时代,永远都是一个难做真隐士的时代。 因此我们完全可以想象,陶渊明之所以能得以顺利辞官,虽然没有向督邮低头折腰,但至少也曾向一位他喜欢的长官弯过腰的。所以我们说他是一位争取了官方批准,得以比较顺利地回归田园的隐士! 读“请息交以绝游”,如果不能读出陶渊明的内心伤感与无奈,就没有真正读懂陶渊明的心。 一个“请”字,其中有挣扎,有矛盾,这是诗人的内心独白正因为难以摆脱官场的交际,才需要自己对自己盟誓,才需要告诫自己一定要摆脱那些自己看不顺眼的追名逐利之徒、尔虞我

16、诈之辈。 但是你能放弃那些值得以心相托的知己吗?而且这样的朋友恰恰又奔波于仕途,这样的朋友又让你躲也无法躲避,那又该怎么办呢? 陶渊明就遭遇到了这样的尴尬! 朝廷征召陶渊明赴京城就任著作郎被陶渊明婉拒之后,江州刺史王弘仰慕陶渊明的大名,千方百计想结识他,但苦于没有介绍人。王弘最后还是想出了一个绝招,陶渊明一次出游庐山,王弘委托陶渊明的老朋友庞通在半路上设下酒宴先接待陶渊明,并吩咐庞通不要暴露是刺史大人的主意,要做得不露声色。等到庞通与陶渊明把盏共酌聊得正欢的时候,王弘就露面。我想王弘露面的那一刻,该是一个很尴尬的场面吧。不过陶渊明惊讶之余,并没有给王弘难堪,也没有对王弘表现出丝毫的不尊重,但就

17、是不肯与王弘再有深交。 王弘这样的刺史大人陶渊明可以不理会,可以不再有深交,但另一位朋友颜延之,就是一位陶渊明想躲也躲不掉的朋友。颜延之曾于刘裕军中任职,刘裕何许人也?刘裕就是后来废晋恭帝自立为帝的宋武帝。其实,陶渊明在辞去彭泽县令之前也曾在刘裕军中任过参军。总之,颜延之与陶渊明的私交极为深厚。后来颜延之忤逆了刘裕,转任始安郡守,赴任途经浔阳,颜延之每天都去拜访陶渊明,而且每天都醉。最后离开浔阳时,颜延之还“留二万钱与渊明”当酒钱,陶渊明也没有嫌人家的钱肮脏,他“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也就是说,他把人家的钱悉数收下了,这些钱成了他陶渊明分期至酒店喝酒的开销。此刻,江州刺史王弘也借机邀陶渊明去

18、他的衙门赴宴,却屡屡请不到陶渊明。 由此可见,陶渊明隐居田园之后,并不是真正做到了与官场中人彻底断绝交往,只不过是有选择性地交往罢了。 陶渊明,是诗人,诗人是最容易受伤的。慰藉一颗受伤的心,有多种药方,友情就是疗效最佳的药方之一。 鲁迅先生曾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狂狷傲岸的鲁迅,不也特别珍重友情吗?鲁迅与瞿秋白的友谊真可以称得上是一段佳话。 颜延之与陶渊明也是这样一对知音,陶渊明辞世后,颜延之写下了一篇饱含深情的诔文。从年龄上说,颜延之虽然较陶渊明为晚辈,但南朝刘宋时代,颜延之却是文坛的领袖啊,有了颜延之的推崇,陶渊明不想不朽都难啊。 这样的惺惺相惜的友情,这样的彼此知心

19、的相交,难道不正是陶渊明所珍重的吗?如果陶渊明真正做到了如他自己所说的“息交以绝游”,让颜延之一次次吃闭门羹,让颜延之一次次受冷落,能有后来颜延之对陶渊明的深情而又沉重的追悼吗? 陶渊明不是无所求,也不是无所珍重,他并非无所争,他争得了弥足珍贵的友情。 有人说陶渊明性情清淡平和,诗风也如此,这的确没错。 陶渊明的确没有东汉末年的祢衡那样击鼓骂曹的表现,也没有嵇康那样断然与朋友山巨源绝交的愤激,更没有像阮籍那样佯狂扮出一副穷途之哭的癫态。陶渊明将自己的双脚深深地立于田园之中,他陶醉于“亲戚之情话”,他“乐琴书以消忧”,但是他的心仍关注着时代的变化,他的心仍表现出对儒家礼教的十二分尊崇。既然如此,

20、谁又能说陶渊明真正与世无争呢? 这也有事实为证。 隐居柴桑的时候,又有江州刺史檀韶苦苦劝陶渊明出仕,遭陶渊明拒绝。不过,当檀韶组织一场讲礼大会,邀请当时著名的周续及祖企、谢响然讲学时,陶渊明对这件事还是有所反应的。陶渊明写下了一首诗:“周生述孔业,祖、谢响然臻;马队非讲肆,校书亦已勤。”表达了自己对上述三人的敬重,并将这首诗传阅于朋友。陶渊明怎能说创作诗文全是为了“娱己”呢?他仍在朋友间寻求同类、寻求回声啊! 孔学成为宗教,其对人的影响是深入骨髓的,孔教的“忠君”思想自然也深深地影响着陶渊明。后来刘裕代晋,做了开国皇帝,对此陶渊明也表现了自己的不满! 宋书·陶渊明传记载“(陶渊明)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陶渊明的曾祖父陶侃曾为东晋立下赫赫战功,最后官至“大将军”,谥封为大司马,生前享受“剑履上殿,入朝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