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第一轮复习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分析_第1页
高考第一轮复习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分析_第2页
高考第一轮复习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分析_第3页
高考第一轮复习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分析_第4页
高考第一轮复习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辨证辨证唯物唯物(7-107-10课)课)辨证唯物主义辨证唯物主义(6 6课)课) (1111、1212课)课)(唯物论、认识论唯物论、认识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知识提要自然观历史观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运动的含义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运动与静止的关系探究世界的本质规律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按规律办事运动是有规律的考纲考点考情分析2、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哲学的物质概念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2)哲学的运动概念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3)物质运动的规律规律的概念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1.从考查内容上看,本课考查的重点主要有: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

2、。2.从考查形式上看,前五个考点多以前五个考点多以选择题形式考查,规律的客观性和选择题形式考查,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则各种题型均有考查普遍性则各种题型均有考查。特别是通过对著名哲学家的观点、漫画和最新的科技成果事例的分析,考查哲学的基本观点。3.在能力考查上,突出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课基础知识掌握本课基础知识掌握 考点考点1 1:哲学的物质概念:哲学的物质概念(1)(1)理解理解:“:“物质物质”的内涵(含义、唯一特征、与具体物质形态的内涵(含义、唯一特征、与具体物质形态的关系)的关系) 【特别注意特别注意】区别区别“客观实在客观实在”和和“客观存在客观存在”(2)

3、(2)从哪些角度理解从哪些角度理解“世界的物质性世界的物质性” ” 考点考点2 2:哲学的运动概念:哲学的运动概念(1)(1)理解:运动与物质的关系理解:运动与物质的关系 【特别注意特别注意】物质的物质的“唯一特性唯一特性”和和“固有的根本属性固有的根本属性”各各指什么指什么(2)(2)识记:识记: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特别注意特别注意】“运动运动”与与“静止静止”的各自特征的各自特征考点考点3 3:物质运动的规律:物质运动的规律(1)(1)重点掌握:重点掌握:规律的相关知识规律的相关知识 (2)(2)识记识记1 1个原理:个原理: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

4、考点一、哲学的物质概念P29 物质物质是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的客观实在。客观实在。是指物质的客观性,是指物质的客观性,不以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的意识为转移( (与唯心主与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义划清了界限) )是指物质具有是指物质具有可知性可知性,能被人,能被人们所认识、所反映(与不可知们所认识、所反映(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论划清了界限)物质的唯一特性、根本特性、物质的唯一特性、根本特性、本质属性本质属性 提示提示: :(1)(1)物质的内涵物质的内涵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所

5、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外延物质的外延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万事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万事万物的总和。万物的总和。(2)(2)区分物质的区分物质的“唯一特性唯一特性”与物质的与物质的“根本属性根本属性”。物质的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而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而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1 1、物质的含义:、物质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客观实在。注意:注意:1. 1. 客观实在性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根本特性、本质唯一特性、根本特性、本质属性;属性;而物质的而物质的根本属性根本属性

6、是是运动运动;2. 2. 客观性客观性即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物质可离开人的即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物质可离开人的意识单独存在。意识单独存在。3. 3. 可知性可知性即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即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4. 4. 哲学上的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的关系是哲学上的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的关系是一般和个一般和个别、普遍性与特殊性、抽象与具体别、普遍性与特殊性、抽象与具体的关系;的关系;而不是而不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5. 5. 客观实在客观实在不等于不等于客观存在。客观存在。客观实在和客观存在的区别与联系1 1区别:区别:客观实在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客观实在是相对

7、于意识而言的。指不管人们指不管人们承认不承认、喜欢不喜欢、知道不知道,它都不依赖于承认不承认、喜欢不喜欢、知道不知道,它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实实在在存在着的特性。人的意识而实实在在存在着的特性。它不包括精神、意它不包括精神、意识现象。识现象。 客观存在客观存在是相对于自己的主观意识而言的。是相对于自己的主观意识而言的。对于具对于具体的人来说,客观存在除包括物质现象,还包括其他人体的人来说,客观存在除包括物质现象,还包括其他人的意识。的意识。它既可以指具体的物质形态,也可以指具体的它既可以指具体的物质形态,也可以指具体的思想。思想。2 2联系:联系: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客观存在的东西客观实在

8、是一种客观存在。客观存在的东西不一定客观实在。不一定客观实在。客客观存在不仅包括具有客观实在性的观存在不仅包括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现象,还包括不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精神、意识现象。物质现象,还包括不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精神、意识现象。1.1.下列关于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下列关于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物质具有可知性物质具有可知性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A.A. B. B. C. C. D. D.2.2.下列属于物质范畴的是下列属于物质范畴的是人脑人脑

9、基本路线基本路线生产关系生产关系 思想观念思想观念国家国家 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A A. . B B. .C C. . D D. .命题点物质概念命题点物质概念典例典例1 1(2010(2010海南高考海南高考) )在哲学讨论课上,一位同学在哲学讨论课上,一位同学说说“物质是永恒的物质是永恒的”,另一位同学说,另一位同学说“一切事物都是一切事物都是有生有灭的有生有灭的”。这两种说法并不矛盾,是因为他们所。这两种说法并不矛盾,是因为他们所说的说的“物质物质”和和“事物事物”是是( () )抽象与具体的关系普遍与特殊的关系抽象与具体的关系普遍与特殊的关系客观与具体的关系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客观与具

10、体的关系整体与部分的关系A A B B C C D D解析解析“物质物质”和和“事物事物”即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即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 ,他们都是客观的,不选;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是抽他们都是客观的,不选;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是抽象与具体、普遍与特殊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象与具体、普遍与特殊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系。考点考点2.2. 世界的物质性世界的物质性 (1)(1)自然界自然界是物质的:是物质的:(2)(2)人类社会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是物质的(3)(3)世界是世界是物质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1)自然界的物质性: 自然界的一

11、切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自然界的一切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它们,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它们都是统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什么上帝,当然也不会有上帝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什么上帝,当然也不会有上帝和诸神创造世界的活动。和诸神创造世界的活动。【联系实际联系实际】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就人类社会的就人类社会的产生产生来说,来说,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期发展的产物。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劳动

12、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就人类社会的就人类社会的本质本质来说,来说,人类社会在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本质上是一是一个个客观的物质体系,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素: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关系)。它们的形成、存在、发展并非由人左右,。它们的形成、存在、发展并非由人左右,这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要素,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要素,这些些要素的客观性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集中体现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方法论】反对把人们的主观动机或某种神秘的力量看成是社反对把人们的主观动机或某种神秘的

13、力量看成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反对否定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英雄史观。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反对否定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英雄史观。3 3、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主观主义。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主观主义。注意:关于世界的物质性,有以下几种说法: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是物质的。都具有客都具有客观的物质性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它是在劳动中伴随人和人它是在劳动中伴随人和人类社

14、会一起产生的。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因此,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于它的物质性。(小结)命题点命题点2 2世界是物质的世界是物质的典例典例2 2(2011(2011江苏高考江苏高考) )荀子说:荀子说:“天不为人之恶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这句话表明这句话表明( () )A A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B B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C C自然界的事物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的自然界的事物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的D

15、 D万事万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万事万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解析解析题干的意思是天不会因为人们厌恶寒冷就停止题干的意思是天不会因为人们厌恶寒冷就停止冬天的到来,地不会因为人们厌恶辽远就缩小它的面冬天的到来,地不会因为人们厌恶辽远就缩小它的面积,这说明事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积,这说明事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A A、B B说法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干的主旨;正确,但不符合题干的主旨;C C错误,错误,客观事物客观事物本身本身没有意志,只有没有意志,只有人人才有意志。才有意志。命题点命题点2 2世界是物质的世界是物质的典例典例3 3 (20122012浙江高考)浙江高考)我国地质地貌复杂

16、,气我国地质地貌复杂,气候类型多样,自然灾害频发。因此,科学防灾减灾对候类型多样,自然灾害频发。因此,科学防灾减灾对经济社会发展极为重要。这里包含的道理有经济社会发展极为重要。这里包含的道理有( () )地理环境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地理环境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地质气候变化虽然复杂但一定有内在规律地质气候变化虽然复杂但一定有内在规律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就可以防灾减灾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就可以防灾减灾顺从自然是防灾减灾的根本出路顺从自然是防灾减灾的根本出路A AB B C C D D【解析解析】自然灾害属于自然界的客观现象,不以人的意志为自然灾害属于自然界的客观现象,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17、,说法错误;同时防灾减灾工作的关键在于充分发挥转移,说法错误;同时防灾减灾工作的关键在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自然规律、尊重客观规律,利用自然规律,主观能动性,认识自然规律、尊重客观规律,利用自然规律,而不是一味顺从自然,说法错误。而不是一味顺从自然,说法错误。考点二、哲学的运动概念考点二、哲学的运动概念 1、运动的含义 哲学上讲的哲学上讲的运动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变化和过程。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和运动是物质的和。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运动是的运动,运动是的运

18、动,是运动的主体或承是运动的主体或承担者,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可见,物质与运动不可分。既要反对可见,物质与运动不可分。既要反对离开物质谈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又要反对,又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而上学观点。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运动运动静止静止区区别别含含义义哲学上所讲的运动,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过程一方面,一方面,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

19、另一方面另一方面,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特殊的运动的运动特特征征运动是运动是无条件的、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永恒的、绝对的静止是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联系联系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上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一; 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的,二者相互依赖、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的,

20、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割裂二者的关系割裂二者的关系会陷入会陷入形而上学或相对主义、诡辩论形而上学或相对主义、诡辩论的错误的错误议一议议一议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流”。 赫拉克利特赫拉克利特 “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河流”。克拉底鲁克拉底鲁这两种观点正确吗?这两种观点正确吗?(1 1)赫拉克利特的观点是正确的,)赫拉克利特的观点是正确的,它符合物质它符合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相统一的原理。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相统一的原理。辩证唯物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

21、相对的,绝对不运动、主义认为,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绝对不运动、根本不变化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处于相对静止的河流,根本不变化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处于相对静止的河流,实际上不仅水在流动,而且河岸、河床每时每刻都在发实际上不仅水在流动,而且河岸、河床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因此,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生变化。因此,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2 2)克拉底鲁的观点是错误的。它借口)克拉底鲁的观点是错误的。它借口物质运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否认事物有质的稳动的绝对性,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否认事物有质的稳定性定性,把事物看成是不可捉摸的东西。否认了相对静止,把事物看成是不可捉摸的东

22、西。否认了相对静止,就无从区别事物,就必然导致不可知论。就无从区别事物,就必然导致不可知论。(3 3)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无论是否认绝对运动,还是否无论是否认绝对运动,还是否认相对静止,都割裂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都是错认相对静止,都割裂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都是错误的。误的。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静止是运动的特殊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状态,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任何事物都

23、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我们用运动、变化、发展的我们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观点看问题, ,又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又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错误倾向:错误倾向:反对割裂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统一性的观反对割裂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统一性的观点。只承认静止而否定运动,是点。只承认静止而否定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是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小结)考点二、哲学的运动概念 命题点命题点1 1运动和物质的关系运动和物质的关系典例典例4 4(2011(2011浙江高考浙江高考) )每天都会有新的盐分

24、进入海水,每天都会有新的盐分进入海水,海水中也会有一些盐分进入海床沉积层。新注入的盐分海水中也会有一些盐分进入海床沉积层。新注入的盐分数量与海水里跑掉的盐分数量互相抵消,海水的平均溶数量与海水里跑掉的盐分数量互相抵消,海水的平均溶盐度保持稳定。这表明盐度保持稳定。这表明 ( ()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物质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物质A A B B C C D D解析材料旨在表明海水与海床沉积层之间每天都有盐分流动,解析材料旨在表明海水与海床沉积层之间每天都有盐分流动,但海水平均溶盐度保持稳定。

25、每天都有盐分流动表明运动的绝但海水平均溶盐度保持稳定。每天都有盐分流动表明运动的绝对性,物质是运动的物质,对性,物质是运动的物质,当选;海水平均溶盐度保持稳定当选;海水平均溶盐度保持稳定即其性质保持不变,这是绝对运动中的相对静止,表明静止是即其性质保持不变,这是绝对运动中的相对静止,表明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当选。当选。命题点命题点2 2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典例典例5 5(2012(2012江苏高考江苏高考) )英国诗人雪莱在英国诗人雪莱在无常无常中中吟唱道,吟唱道,“今天,花儿喜爱欢悦今天,花儿喜爱欢悦/ /明天,就会凋谢明天,就会凋谢/

26、/我我们希望长驻一切们希望长驻一切/ /诱惑你,然后飞逸诱惑你,然后飞逸/ /什么是人间的欢什么是人间的欢乐乐/ /那是戏弄黑夜的电火那是戏弄黑夜的电火/ /像闪光一样短促像闪光一样短促”。下列与。下列与诗中的哲理相近的是诗中的哲理相近的是( () )A A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B B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C C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D D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解析题干信息主要告诉我们事物处于不停的运动变解析题干信息主要告诉我们事物处于

27、不停的运动变化之中,否认相对静止,化之中,否认相对静止,B B项强调了事物运动的绝对项强调了事物运动的绝对性,入选。性,入选。A A、C C两项都是唯心主义观点,不符合题意;两项都是唯心主义观点,不符合题意;D D项强调了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不符合题目要求。项强调了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不符合题目要求。1.规律的含义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然的、稳定的联系。联系。固有的固有的 不是主观臆造的不是主观臆造的( (如乌鸦报丧)如乌鸦报丧)本质的本质的 不是现象的不是现象的( (如苹果落地)如苹果落地)必然的必然的 不是偶然的不是偶然的( (如守株待兔)如守

28、株待兔)稳定的稳定的 不是不是易变的易变的( (如价格波动)如价格波动)考点三、物质运动的规律 判断下列哪些是规律:1 1、喜鹊叫喜,乌鸦叫丧、喜鹊叫喜,乌鸦叫丧 2 2、新陈代谢、新陈代谢3 3、阶级斗争规律、阶级斗争规律 4 4、红灯停,绿灯行、红灯停,绿灯行5 5、春夏秋冬四季更替、春夏秋冬四季更替 6 6、水往低处流、水往低处流7 7、苹果落地、苹果落地 8 8、万有引力规律、万有引力规律9 9、月亮绕地球转动、月亮绕地球转动 1010、守株待兔、守株待兔111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121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规律规律

29、规则规则定律定律区区别别含含义义事物运动过程中固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的、稳定的联系 按照人们的需按照人们的需要制定的、大要制定的、大家共同遵守的家共同遵守的具体规定具体规定 科学上对某种客观科学上对某种客观规律的概括,反映规律的概括,反映事物在一定条件下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一定变化过程发生一定变化过程的必然关系的必然关系 性性质质规律是客观的,规律是客观的,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不能被消灭 规则是主观的规则是主观的,人们可以制定人们可以制定它、废除它或它、废除它或者修改它者修改它 定律是主观的

30、,定律是主观的,它它是人们的认识能力是人们的认识能力达到一定程度后才达到一定程度后才得出的一种认识得出的一种认识 联联系系一个正确的规则总是根据客观规律制定的,它是对客观规一个正确的规则总是根据客观规律制定的,它是对客观规律的反映;律的反映;定律离不开规律,没有规律就没有定律,定律是某种客观定律离不开规律,没有规律就没有定律,定律是某种客观规律的主观映象规律的主观映象 规律与规则、定律的区别和联系 (3 3)规律不等于规律现象,规律不等于规律现象,后者是前者的表现。后者是前者的表现。 (4)(4)规律不等于规则规律不等于规则, ,规律是客观的规律是客观的, ,规则是主观的规则是主观的, ,正确

31、正确的规则是根据规律制定的的规则是根据规律制定的. . (5 5)规律的客观性,说明)规律的客观性,说明规律规律无好坏之分。无好坏之分。虽人不能创虽人不能创造、消灭、改变规律;造、消灭、改变规律;但可认识和利用规律。但可认识和利用规律。在规律上在规律上不能用不能用改变、修改、消灭、创造等改变、修改、消灭、创造等词语词语 (6 6)规律)规律并非永恒的并非永恒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有条件的。的。 (1 1)规律是一种)规律是一种(固有、本质、必然的)(固有、本质、必然的)联系,但联联系,但联系未必是规律。系未必是规律。(2 2)哲学上讲的规律)哲学上讲的规律具体规律

32、具体规律,二者是共性与个性、,二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原理内容】(1 1)规律)规律定义定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2 2)规律)规律特征特征:规律是规律是客观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规律是普遍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运动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运动变化发展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变化发展过程中都遵循其固

33、有的规律。 【方法论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一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非无能为力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非无能为力, ,可以认识和利用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规律, ,改造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 ,造福于人类。造福于人类。2.2. (2014 (2014江苏卷江苏卷) ) 2013 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的发现表明,生物体中的每一医学奖获得者的发现表明,生物体中的每

34、一个细胞都像一个工厂,会生产和输出许多物个细胞都像一个工厂,会生产和输出许多物质,这些物质被包裹在囊泡内运输到细胞周质,这些物质被包裹在囊泡内运输到细胞周围和细胞外。细胞内囊泡运输调控机制的发围和细胞外。细胞内囊泡运输调控机制的发现,特别适用于解释一些疾病发生的原理,现,特别适用于解释一些疾病发生的原理,并研发药物以用于治疗。这说明并研发药物以用于治疗。这说明( () )A A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B B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C C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D D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A3.3. (2014 (20

35、14重庆卷重庆卷) ) 李克强总理说,向雾霾等污染宣李克强总理说,向雾霾等污染宣战,不是说向老天爷宣战,而是要向我们自身粗放的战,不是说向老天爷宣战,而是要向我们自身粗放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宣战。这表明生产和生活方式宣战。这表明( () )A A顺应社会发展规律就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顺应社会发展规律就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相处B B向污染宣战需要从根本上变革物质生活的向污染宣战需要从根本上变革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生产方式C C改善生产与生活方式有助于消除人与自然改善生产与生活方式有助于消除人与自然的斗争性的斗争性D D尊重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是治污尊重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是治污成功的关键成

36、功的关键D世界的物质性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哲学的物质概念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物质运动的规律规律的概念规律的普遍性原理及其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原理及其方法论人能认识和利用规律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探究世界的本质温故知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符合坚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承认相对静止要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尊重客观规律尊重客观规律和和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原理内容: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必要条件;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