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三地理微专题复习训练——土壤_第1页
2021届高三地理微专题复习训练——土壤_第2页
2021届高三地理微专题复习训练——土壤_第3页
2021届高三地理微专题复习训练——土壤_第4页
2021届高三地理微专题复习训练——土壤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1届高三地理微专题复习训练一一土壤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土壤是由气候、植被、人类活动等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在一定地域空间形成了气候一植被一土壤相对应的整体性分布特征。高黎贡山位于青藏高原南部,横断山脉西部断块带,下图是高黎贡山土壤垂直分耽加土单轨%布”小意图。读下图,完成13题。地澧丛草由土&正热亭希树草M土IfL电1 .导致高黎贡山两坡黄棕壤、黄壤分布下限不同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B.坡度C.海拔D.坡向2 .图中褐红壤地带分布范围较广的自然植被是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温带落叶阔叶林C.短刺灌丛或草本植物D.温带针阔混交林3 .高黎贡山西坡

2、的黄壤分布地A.降水量最大B.土壤肥力最高C.气候最适宜D.应防止水土流失【答案】1.D2.C3.D【解析】1 .根据图示信息,高黎贡山两坡黄棕壤、黄壤分布下限东西方向有明显不同,图中显示该山体东西两侧纬度接近、海拔接近、坡度差距小,但东西坡向不同受夏季风的影响程度不同,水热条件不同,导致了黄棕壤、黄壤两种土壤分布下限的不同,选Do2 .图中山体处于亚热带区域,褐红壤地带位于山体内部的河谷地带或较低海拔的坡地,降水较少,难以发育森林,故该地分布范围较广的自然植被是灌丛或草类植物,选Co3 .高黎贡山西坡的黄壤分布地处于河谷一侧岸边,地形抬升不明显,降水量不可能最大;这里海拔高,地表起伏大,土层

3、薄,土壤肥力较低;降水变率大,温差大,气候条件较差,由于坡度大,地势高,应注意防止水土流失。据此分析选Do富铝土是指土壤形成过程中由于淋溶作用强烈,铁、铝氧化物因流动性小而相对积累起来的一类土壤的总称。其在我国分布广,包含多种土壤类型,并具有下图所示的过渡关系。据此完成46题。相对干旱相对湿泄4 .影响富铝土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成土母质B.气候5 .下列土壤类型中,铁、铝相对含量最高的是A.赤红壤B.穆红壤6 .有关土壤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A.气候和地形是比较稳定的影响因素C.陡峭的山坡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答案】4.B5.B6.C【解析】考查土壤形成的影响因素。C.生物D.地形C.红壤D

4、.黄壤B.成土母质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D.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风化物逐渐加厚4 .富铝土是在强烈的淋溶作用形成的,铁、铝氧化物因流动性小而相对积累起起来的一类土壤的总称说明富铝土形成是强烈的淋溶作用的结果,淋溶作用强的地区,气候湿热,故B正确。成土母质是土壤矿物质的重要来源,但对铁、铝氧化物因流动性小而相对积累”影响不大,因此不是富铝土形成的主要成因,故A错误。生物因素参与不同类型土壤形成的影响差不多,故C错误。富铝土分布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形因素会影响其形成,但不是主因,故D错误。5 .富铝土是我国热带、亚热带湿润地区具有明显脱硅富铝化特征的土壤系列,包括热带的醇红壤、南亚热带的赤红壤、中亚热带的

5、红壤和黄壤等4个类型。其中热带的穆红壤所在地区水热条件最好,淋溶作用最强,因此铁、铝的相对含量最高,故B正确。湿热气候促进矿物分解,更易形成富铝土。红壤、赤红壤分布区,热量较低,气候干燥,土壤中铁、铝含量较少,故A、C两项错。黄壤分布的纬度较高热量较低铁、铝含量较少,故D项错。6 .气候和地形是不稳定的影响因素,不同地区气候和地形不同,发育土壤类型都不同,A错误。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不是成土母质,它是形成土壤的基础,B错误。陡峭的山坡极易水土流失,难以留住养分,因此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C正确,选Co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风化物逐渐加厚再变薄,再中纬度地区风化能力最强,到高纬度又减弱,因此D错

6、误。富铝土是土墩在湿热气候条件下,土体中铝硅酸盐矿物受强烈分解,使得氧化铝在土壤中残留和聚集,其形成的最主要自然因素是气候。卜图是我国土壤分布模式图,读图完成78题。漠土琮慢I蔽钙土土橡照制据关中1堰带东7 .据图可知黑坤土主要分布在:A.东北平原B.华北平原8 .青藏高原东南部形成红黄壤的原因是:A.较低纬度谷地,水热充足C.海拔低,光照充足【答案】7.C8.A【解析】7 .根据图中分布位置,黑坤土分布纬度在秦岭C.黄土高原D.长江中下游平原8 .海拔高,热量充足D.河流谷地,水源条件好-淮河以北地区,从沿海向内陆,华北平原对应的土壤是棕壤褐土,黄土高原对应的是黑结土,C对,B错。东北平原是

7、黑土分布区,A错。长江中下游平原对应的主要是红壤,D错。8.青藏高原东南部形成红黄壤的原因是分布在较低纬度谷地,水热充足,有机质分解较快,A对。海拔高,气温低,光照充足,降水少,不是红黄壤的形成条件,B、C错。河流谷地,水源条件好,不能体现热量条件,D错。干旱地区土壤的湿度一般由表层向深层逐渐增加,但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在浅层土壤出现逆湿现象。某年8月,我国西北一处无人为干扰的戈壁天气晴好。下图示意该月连续两日当地不同深度的土壤湿度变化。据此完成911题。匕端湿度(%)-LQ身米如母如耀*一即W米048121620244812162024北京时间(时)9 .该地区土壤逆湿现象发生的主要时段是A.1

8、6时B.612时10 .导致10cm深度土壤湿度变化的水分来源于A.凝结水B.河流水C.1218时D.1824时C生物水D.地下水11.80cm深度的土壤湿度在48小时内变化的最可能原因是A.蒸发减弱B.气温日较差变小C下渗累积D.蒸腾减弱【答案】9.A10.A11.C【解析】9 .本题主要考查土壤湿度图的判读。根据图示可知,在1-6时,该地区10cm深度土壤湿度大于20cm深度土壤湿度,出现逆湿现象,其他时段都是随着深度增加;湿度增大,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o10 .本题主要考查土壤逆湿现象产生的原因。由于戈壁地区昼夜温差大;1-6时气温较低,空气中的水汽容易凝结,但量小,只能下渗至浅

9、层土壤中,因此出现逆湿现象,A正确。该地河流水主要靠高山冰雪融水补给,白天中午至下午时分融水量大,补给量大,若与河流水有关,逆湿现象不会出现于1-6时,且河流水量大,会下渗至深层土壤中,B错误。戈壁地区植物根系较深,且越向下根系越发达,若与生物水有关,则越向下湿度越大,不会出现逆湿现象,C错误。若受地下水影响,则土壤越深湿度越大,不会出现逆湿现象,D错误。故选Ao11 .本题主要考查土壤湿度变化的原因。根据图示可知,80cm深度的土壤湿度在48小时内呈上升趋势。该深度较大,受外界气温变化影响较小,蒸发量、温差变化不大,A、B错误。由于土壤上层水分是逐层向下渗透的,因此下层水分不断累积,湿度持续

10、增大,C正确。随着时间的变化,植被的蒸腾作用在一天内会发生较大变化,因此湿度也应有大小变化,而不是持续上升,D错误。故选Co、综合题。12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3不'意某优质黑黑土是大量枯枝落叶或草本植物难以腐化、分解,历经长时间演化形成的肥沃土壤。图土区。20世纪30年代以来,该区域农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黑土侵蚀严重。60年代起,该区域采取了滴灌等一系列措施,黑土侵蚀明显减少。II*w(1)说明该地区气候条件对黑土形成的影响。(4分)(2)分析20世纪30年代以来该地区黑土侵蚀严重的原因。(5分)(3)说明滴灌对减轻该地区黑土侵蚀的作用。(4分)(4)简述该地区土壤侵蚀

11、减轻所产生的生态效益。(3分)【答案】(1)夏季雨热同期,利于植被生长(1分);冬季较长,寒冷干燥,枯枝落叶多(1分);微生物活动弱,枯枝落叶分解缓慢(2分)。(2)种植面积扩大,导致森林、草地破坏,加剧黑土退化(2分);黑土区深居内陆,年降水较少,地势平坦,多大风天气,风力侵蚀作用显著(2分);初夏汛期流水侵蚀作用较强(1分)。(3)保持黑土水分,防止旱季因土壤过度干燥,减轻风力对土壤的侵蚀(2分);防止过度灌溉造成水土流失(2分)。(4)减少大气中的扬尘(1分);改善水质(1分);保护生物的栖息地,有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1分)。【解析】(1)该地夏季雨热同期,冬季较长,寒冷干燥,枯枝落叶多

12、,有利于黑土的形成。(2)该地区黑土侵蚀严重的原因,可以从草地破坏、风力侵蚀等方面回答。(3)滴灌有利于保持黑土水分、减轻风力对土壤的侵蚀。(4)土填侵蚀减轻所产生的生态效益,可以从改善水质、保护土填肥力、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回答。13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黑土在我国东北地区广泛分布,多分布在地势平缓辽阔的漫岗。黑土土层深厚,结构良好,腐殖质含量较高。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对黑土地的大规模开垦以及农业生产中频繁翻耕,土壤结构发生变化,耕作层下方形成一层紧实的犁底层”下图),黑土肥力下降明显。有专家建议,采用少耕深松”的耕作方式有利于保护黑土。(1)说明东北地区黑土腐殖质含量较高

13、的气候原因。(2)分析东北黑土肥力下降的人为原因。(3)分析少耕深松”对保持黑土肥力的作用。【答案】(1)雨热同期,植物生长量大;冬季冷湿(或温度低),有机质分解慢。(2)坡地开垦(或者频繁翻耕)造成黑土流失;连续(或长期)耕种,肥力消耗多;长期使用化肥,导致土壤板结(或者土壤结构发生变化/理化性质发生变化);(犁底层导致)土壤通透性(或透气性或透水性)变差。(3)减少土壤表层扰动(或表层紧实),减轻肥力流失(或水土流失);深层疏松(或消除犁底层),增强透气性(或透水性)。【解析】东北地区的黑土众所周知肥力优越,但伴随着高强度的农业生产,黑土退化已成为东北地区重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本题提出了少耕深松”的生产方式来保护黑土,学生需要对黑土退化的原因以及缓解黑土退化的措施进行分析,综合能力较强。(1)从气候角度来说,腐殖质来源于有机质,而有机质多来源于枯枝落叶,枯枝落叶丰富,又是由于植物生产量较大。因此东北地区腐殖质较为丰富主要的原因在于其气候为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植物生长量大,枯枝落叶丰富,且冬季气温低,有机质分解较慢,利于腐殖质的积累。(2)由材料可知东北黑土肥力下降源于大规模农垦以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