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剂的活性评价和宏观物性表征_第1页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和宏观物性表征_第2页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和宏观物性表征_第3页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和宏观物性表征_第4页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和宏观物性表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关于催化剂的活性评价和宏观物性表征现在学习的是第一页,共26页51 催化剂活性测试52 催化剂的宏观物性及其测定目录目录现在学习的是第二页,共26页 51. 催化剂活性测试一、实验室活性测试反应器的类型及应用一、实验室活性测试反应器的类型及应用 实验室催化反应器实验室催化反应器非稳态非稳态稳态稳态间歇间歇半间歇半间歇暂态(脉冲)暂态(脉冲)连续的连续的活塞流动活塞流动PFRPFR流化床流化床返混(返混(STR)STR)积分的积分的微分的微分的单程单程循环循环内循环内循环外循环外循环 注:现在学习的是第三页,共26页 选择试验反应器最合适的类型,主要决定于反应选择试验反应器最合适的类型,主要决定

2、于反应物系的物理性质,反应速率,热性质过程的条件所需物系的物理性质,反应速率,热性质过程的条件所需信息的种类和可得到的资金。实验室各种反应器间最信息的种类和可得到的资金。实验室各种反应器间最本质的差别是间歇式和连续体系之间的差异。目前,本质的差别是间歇式和连续体系之间的差异。目前,在催化研究中用得最多的是连续反应器。在催化研究中用得最多的是连续反应器。 催化剂的活性,通常直接按给定的反应条催化剂的活性,通常直接按给定的反应条件和反应时间下的转化率来评价。件和反应时间下的转化率来评价。现在学习的是第四页,共26页a.当当 dT/dg12 时,可消除管壁效应。时,可消除管壁效应。b.对热效应不很小

3、的反应,对热效应不很小的反应, dT/dg12 时,对床层散热带来困难。时,对床层散热带来困难。二、影响催化剂活性测定的因素二、影响催化剂活性测定的因素 流动法(积分反应器)是广泛采用测定活性的方法,其与实际流程接流动法(积分反应器)是广泛采用测定活性的方法,其与实际流程接近,测试装置简单。近,测试装置简单。催化剂颗粒直径与反应直径的关系催化剂颗粒直径与反应直径的关系 用流动法测定催化剂活性时,要考虑气体在反应器中流动状况和扩散现象,利用用流动法测定催化剂活性时,要考虑气体在反应器中流动状况和扩散现象,利用该法,要将宏观因素对测定活性和对研究动力学的影响减小到最低限度,其中为消除该法,要将宏观

4、因素对测定活性和对研究动力学的影响减小到最低限度,其中为消除气流的管壁效应和床层过热,反应管直径气流的管壁效应和床层过热,反应管直径(dT)和催化剂颗粒直径和催化剂颗粒直径(dg)之比为:之比为:126gTdd现在学习的是第五页,共26页因催化剂床层横截面中心与其径向之间的温度差由下式决定:因催化剂床层横截面中心与其径向之间的温度差由下式决定:1620TQdt 由上可知,温度差与反应速率,热效应和反应器管径平方成正比,由上可知,温度差与反应速率,热效应和反应器管径平方成正比,与有效传热系数成反比。由于与有效传热系数成反比。由于*随颗粒减小而下降,故随颗粒减小而下降,故t0随粒径减小随粒径减小而

5、增加。所以为消除内扩散对反应影响而降低粒径时,则增加温度而增加。所以为消除内扩散对反应影响而降低粒径时,则增加温度升高的因素。此外,温度差随反应器直径升高的因素。此外,温度差随反应器直径dT的增加而迅速升高。的增加而迅速升高。因此,要权衡几个方面的因素,以确定合适的催化剂粒径和反因此,要权衡几个方面的因素,以确定合适的催化剂粒径和反应管的直径。应管的直径。 单位催化剂体积的反应速率。Q 反应的热效应。dT 反应管的直径。*催化剂床层的有效传热系数。现在学习的是第六页,共26页内表面利用率与内扩散限制的消除:内表面利用率与内扩散限制的消除: 内扩散阻力和催化剂宏观结构(颗粒度,孔径分布,比表面等

6、)内扩散阻力和催化剂宏观结构(颗粒度,孔径分布,比表面等)密切相关。由于反应体系和微孔结构的不同,粒内各点浓度和温密切相关。由于反应体系和微孔结构的不同,粒内各点浓度和温度的不均匀程度也不同,反应速率是催化剂内各点浓度和温度的度的不均匀程度也不同,反应速率是催化剂内各点浓度和温度的函数,如果没有内扩散阻力,则催化剂内外各点浓函数,如果没有内扩散阻力,则催化剂内外各点浓 度、温度均相度、温度均相等,反应速率为消除内扩散影响的等,反应速率为消除内扩散影响的s(本征活性)(本征活性), 因存在内扩因存在内扩散阻散阻 力,则测得反应速率力,则测得反应速率p一般低于一般低于s,利用催化剂效率因子,利用催

7、化剂效率因子或内表面利用率(或内表面利用率() 就可求得有内扩散效应时的就可求得有内扩散效应时的p(表观活(表观活性)。性)。外扩散限制的消除外扩散限制的消除 为避免外扩散的影响,应当使气流处于湍流条件,因为避免外扩散的影响,应当使气流处于湍流条件,因为层流容易产生外扩散对过为层流容易产生外扩散对过 程速率的障碍。程速率的障碍。现在学习的是第七页,共26页hs无因次模数,梯勒模数。工业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可用三个参数的乘积表示:工业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可用三个参数的乘积表示:saAstAt单位体积催化剂的催化活性。as单位体积催化剂的总表面积。s单位表面积催化剂的比活性。催化剂的内表面利用率。当反应级

8、数为当反应级数为n,对球形催化剂,对球形催化剂,用下式表示:用下式表示:ssshhh31)3tanh(11当当n=1时,有时,有Drkdhss3d表示颗粒直径。ks表示以单位表面积催化剂表示的速率常数 表示孔隙近似平均孔半径。D 表示单位孔截面的扩散系数。 r现在学习的是第八页,共26页 由上可以看出:颗粒直径由上可以看出:颗粒直径d大,则大,则hs大,即内表面利用率降低。大,即内表面利用率降低。 对于小孔,快反应(对于小孔,快反应(k大),则大),则hs大而内表面利用率低,内扩散大而内表面利用率低,内扩散限制显著,而当颗粒直径限制显著,而当颗粒直径d小,大孔,慢反应(小,大孔,慢反应(k小)

9、,内表面利用率小),内表面利用率提提高,当高,当=1时,可忽略内扩散限制,是化学动力学区。时,可忽略内扩散限制,是化学动力学区。综上所述:多孔催化剂的活性与催化剂的内表面利用率成正比。即与催综上所述:多孔催化剂的活性与催化剂的内表面利用率成正比。即与催化剂颗粒半径成反比,与有效扩散系数平方根成正比。化剂颗粒半径成反比,与有效扩散系数平方根成正比。 对于实践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要想提高催化剂的生产能力,减对于实践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要想提高催化剂的生产能力,减小内扩散阻力,就必须减小催化剂的粒径,或改变催化剂的孔结构(大小内扩散阻力,就必须减小催化剂的粒径,或改变催化剂的孔结构(大孔)以便最

10、大限度的增大有效扩散系数,又不降低比表面。孔)以便最大限度的增大有效扩散系数,又不降低比表面。现在学习的是第九页,共26页三、测定活性的实验方法:三、测定活性的实验方法: 在实验室里使用的管式反应器,通常随温度和压力条件的不同,采在实验室里使用的管式反应器,通常随温度和压力条件的不同,采用硬质玻璃,石英玻璃或金属材料,将催化剂样品放进反应管中,催化用硬质玻璃,石英玻璃或金属材料,将催化剂样品放进反应管中,催化剂层中的温度,用安装的热电偶测量。剂层中的温度,用安装的热电偶测量。 原料加入的方式,根据原料性状和实验目的不同也各有不同,原料加入的方式,根据原料性状和实验目的不同也各有不同,常用气体(

11、常用气体(H2、N2、O2等)可直接用钢瓶,不常用气体,要增加等)可直接用钢瓶,不常用气体,要增加发生装置,若反应组分中有液体发生装置,若反应组分中有液体 时,可用鼓泡法,蒸发法和微型时,可用鼓泡法,蒸发法和微型加料装置,将液体反应组分加入到反应系统。加料装置,将液体反应组分加入到反应系统。 根据分析反应产物的组成,可算出本征催化剂活性的转化率。在许多根据分析反应产物的组成,可算出本征催化剂活性的转化率。在许多情况下,只需要分析反应后混合物中一种未反应组分或一种产物的浓度。情况下,只需要分析反应后混合物中一种未反应组分或一种产物的浓度。混合物的分析可采用各种化学或物理化学方法。混合物的分析可采

12、用各种化学或物理化学方法。实验方法实验方法现在学习的是第十页,共26页5 52 2 催化剂的宏观物性及其测定:催化剂的宏观物性及其测定: A. A. 化学组成和结构化学组成和结构 包括元素的组成,结构,含量,表面的组成,可能出现的功能基的性质和含量。包括元素的组成,结构,含量,表面的组成,可能出现的功能基的性质和含量。通过表征催化剂,可以得到如下信息:通过表征催化剂,可以得到如下信息:C. C. 催化活性:催化活性: 在给定的条件下,定量的测定一种催化剂,促进某种化学转变的能力。在给定的条件下,定量的测定一种催化剂,促进某种化学转变的能力。 在小规模的装置中,评价的活性用来估价大规模装置上的催

13、化性能。在小规模的装置中,评价的活性用来估价大规模装置上的催化性能。 存在偏差必须将两种规模下获得的数据加以关联。存在偏差必须将两种规模下获得的数据加以关联。B. B. 纹理组织和机械性质纹理组织和机械性质 纹理组织纹理组织宏观尺寸:颗粒大小和形状,比表面积,密度,孔结构。宏观尺寸:颗粒大小和形状,比表面积,密度,孔结构。微观尺寸:物相结构,活性表面晶粒大小,分散度。微观尺寸:物相结构,活性表面晶粒大小,分散度。现在学习的是第十一页,共26页一、催化剂的表面积及其测定一、催化剂的表面积及其测定 催化剂表面是提供反应中心的场所。一般而言,催化剂表面积愈大,其活性催化剂表面是提供反应中心的场所。一

14、般而言,催化剂表面积愈大,其活性愈高。愈高。 催化剂具有高比表面积,主要是孔的表面积,而不是靠减少粒度获得。催化剂具有高比表面积,主要是孔的表面积,而不是靠减少粒度获得。表面积与活性表面积与活性: 有的活性与催化剂比表面呈正比,有的与催化剂比表面不呈简单的正比关系。有的活性与催化剂比表面呈正比,有的与催化剂比表面不呈简单的正比关系。 BET等温式等温式比表面测定原理:比表面测定原理: 常用方法:吸附法常用方法:吸附法化学吸附法:选择性吸附来测各组分的表面积。化学吸附法:选择性吸附来测各组分的表面积。物理吸附法:非选择性吸附来测定比表面积。物理吸附法:非选择性吸附来测定比表面积。 (BET法,气

15、相色谱法)法,气相色谱法)现在学习的是第十二页,共26页BET等温式等温式0011)(PPCVCCVPPVPmmC与吸附热有关的常数与吸附热有关的常数 P0吸附气体在给定吸附气体在给定T 下的饱和蒸汽压下的饱和蒸汽压V吸附量吸附量 P吸附平衡压力吸附平衡压力 Vm表面形成单分子层所需要的体积表面形成单分子层所需要的体积 测出测出 对应下的对应下的V,由,由 对对 作图,可得到一直线。截距为作图,可得到一直线。截距为 , 斜率为斜率为0pp)(0ppVp0ppCVm1CVCm1截距斜率1mV现在学习的是第十三页,共26页计算催化剂总表面积公式:计算催化剂总表面积公式:WVNASmmg22400S

16、gm2/gVmcm3,mlN阿佛伽德罗常数,阿佛伽德罗常数,6.021023Am吸附质分子横截面积,吸附质分子横截面积,1018m2W样品重量。样品重量。若吸附质为若吸附质为N2,则,则Am=0.162(nm)2现在学习的是第十四页,共26页 比表面积的试验测定比表面积的试验测定 吸附质的选择:吸附质的选择: 吸附质,吸附剂之间彼此只有分子作用力。(物理吸附)吸附质,吸附剂之间彼此只有分子作用力。(物理吸附) 吸附质分子必须小到足够进入所有孔中,如吸附质分子必须小到足够进入所有孔中,如N2、Ar、Kr等。等。 吸附剂的预处理:在吸附剂的预处理:在1.3102Pa真空度下脱气至少真空度下脱气至少

17、1小时。小时。 吸附等温线的测定吸附等温线的测定: 容量法,重量法,流动吸附色谱法。容量法,重量法,流动吸附色谱法。现在学习的是第十五页,共26页二、催化剂的孔结构及其测定二、催化剂的孔结构及其测定 反应物在孔中的扩散情况及表面利用率都因孔结构不同而发反应物在孔中的扩散情况及表面利用率都因孔结构不同而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反应速率。孔结构对催化剂的选择性,寿命和生改变,从而影响反应速率。孔结构对催化剂的选择性,寿命和机械强度也有很大影响。机械强度也有很大影响。 孔结构与活性选择性关系。孔结构与活性选择性关系。 催化剂孔结构的测定:催化剂孔结构的测定: 催化剂密度的大小反映出催化剂的孔结构与化学组成

18、,晶相组成催化剂密度的大小反映出催化剂的孔结构与化学组成,晶相组成之间的关系。之间的关系。催化剂的密度测定催化剂的密度测定 催化剂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含有催化剂的质量。催化剂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含有催化剂的质量。Vm现在学习的是第十六页,共26页 a. 堆密度:用量筒测量催化剂的体积时,所得的密度称为堆密度。堆密度:用量筒测量催化剂的体积时,所得的密度称为堆密度。 V堆V隙V孔V真真孔隙堆堆VVVmVm b.颗粒密度:单位催化剂的质量与其几何体积之比。颗粒密度:单位催化剂的质量与其几何体积之比。汞置换密度汞置换密度 V = V堆V隙 = V孔V真真孔隙堆颗VVmVVmHgVVm即堆颗VHg=V

19、隙V隙隙采用汞置换法,汞在常压下只能进入孔半径大于采用汞置换法,汞在常压下只能进入孔半径大于5000nm的孔。的孔。密度测定现在学习的是第十七页,共26页密度测定 c.真空度:当测量的体积仅为催化剂的实际固体骨架时的体积,测得密度为真密真空度:当测量的体积仅为催化剂的实际固体骨架时的体积,测得密度为真密 度,又称骨架密度。度,又称骨架密度。真真VmV真采用氦气置换法,氦气能进入颗粒内所有细孔。真采用氦气置换法,氦气能进入颗粒内所有细孔。VHe = V隙V孔HeVVm即堆真现在学习的是第十八页,共26页比孔容,孔隙率,平均孔半径和孔长比孔容,孔隙率,平均孔半径和孔长a.比孔容的测定:每比孔容的测

20、定:每g 催化剂颗粒内所有孔的体积总和称为比孔体积,又称比孔容催化剂颗粒内所有孔的体积总和称为比孔体积,又称比孔容 或孔体积(孔容)。或孔体积(孔容)。真颗比孔容11VV孔= VHeVHgWVWVVVHgHe孔比孔容1/颗颗每每g 催化剂的骨架和颗粒内孔所占的催化剂的骨架和颗粒内孔所占的 体积。体积。1/真真每每g 催化剂中骨架的体积。催化剂中骨架的体积。现在学习的是第十九页,共26页 b.孔隙率孔隙率 每克催化剂内孔体积与催化剂颗粒体积之比,用每克催化剂内孔体积与催化剂颗粒体积之比,用表示表示 有:有:颗真颗111HgHgHeVVVVVVVV即真孔孔颗比孔容现在学习的是第二十页,共26页孔隙

21、分布:孔隙分布是指催化剂的孔容积随孔径的变化。孔隙分布:孔隙分布是指催化剂的孔容积随孔径的变化。粗孔:粗孔:d100nm 颗粒与颗粒之间颗粒与颗粒之间细孔:细孔:d10nm 晶粒与晶粒之间形成的孔晶粒与晶粒之间形成的孔过渡孔:过渡孔:10nmd100nm测定方法:大孔可用光学显微镜直接观察和用压汞法测定。测定方法:大孔可用光学显微镜直接观察和用压汞法测定。 小孔可用气体吸附法。小孔可用气体吸附法。压汞法:气体吸附法不能测定较大的孔隙,而压汞法可测压汞法:气体吸附法不能测定较大的孔隙,而压汞法可测 7.57500nm的孔分布,的孔分布, 因而弥补了吸附法的不足。因而弥补了吸附法的不足。现在学习的

22、是第二十一页,共26页prcos2即: 汞对多数固体是非润湿的,接触角大于汞对多数固体是非润湿的,接触角大于9090o o,需加外力,需加外力才能进入固体孔中,汞进入半径为才能进入固体孔中,汞进入半径为r r的孔需加压力为的孔需加压力为P P,以,以表示汞的表面张力,汞与固体接触角为表示汞的表面张力,汞与固体接触角为,则孔截面上受到,则孔截面上受到的力为的力为rr2 2 p p,而由表面张力产生的反方向张力为,而由表面张力产生的反方向张力为2r2r. . coscos。当平衡时,二力相等,则:。当平衡时,二力相等,则:rr2 2 p p 2r2r. . CosCos测定原理测定原理意义:表示压力为意义:表示压力为P时,汞能进入孔内的最小半径。时,汞能进入孔内的最小半径。现在学习的是第二十二页,共26页三、催化剂机械强度的测定三、催化剂机械强度的测定对于固定床催化剂常用抗压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