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保护现状及对策_第1页
历史文化保护现状及对策_第2页
历史文化保护现状及对策_第3页
历史文化保护现状及对策_第4页
历史文化保护现状及对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徐州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的概况 1 1.儒佛道文化。汉 代以来,随着佛教的传入,中国传统文化长期在儒道释三足鼎立的格局中发展。由于得益于独具优势的人文地理和传播条件,徐州 地域与儒道释三家文化源流有着特殊的不解之缘。立足传统文 化源头,研究儒道释思想形成、传播和发展与徐州的关系,揭示徐州地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特殊地位,对于区域文化史乃至传统文化研究均具有重大的学术意义。两汉时期徐地历代楚王、彭城王和 下邳王及有关守相,大都能够承传发扬儒家学术,形成徐地蔚为大观的封国儒学文化,在学术人才、流派和水准上,都与齐鲁儒学区域逐渐融为一体。这种繁盛局面持续 400400 年之久,占了中古史的 1 1

2、/5/5 时段。道家创始人是老子,在老子思想体系中,楚文化是 孕育其道家思想的重要背景,并对道家具有主干的影响。然而, 老子又广泛吸收了其他地域文化的精华,其中主要有周文化、包括了徐沛之地的宋文化乃至整个东方的东夷文化。大约在西汉后期, 佛教流传到大月氏向西域的安息大夏康居,并且随着丝绸之路的沟通,开始传向于闻龟兹等国。至两汉之际,佛僧入华传教译经,佛 教逐渐在中原地区传播,并且沿着国内主要交通线向东部扩散,一直深入到徐州地域。2 2.山水文化。徐州城四面山阜环绕, 山文化积淀亦十分丰厚。徐州位于江苏西北部,地处苏鲁豫皖 四省交界的黄淮冲积平原。徐州四周为海拔 100100250250 米的山

3、丘 环绕,白然围合城市空间,构成一个祥和安定且景色宜人的生活环境;同时徐州水体丰沛,其地古有汴、泗水交流,后有黄河故道与京杭运 河穿越,今天新建的云龙湖与整治后的黄河故道,更如明珠玉带,为古城增色。山水环抱的徐州区域格局,正是中国古代人们追求 城市与白然和谐的观念体现与实践结晶,更加暗合了极具特色的风水营建思想。云龙湖十八景桃霞烟柳、杏花春雨、荷风渔歌、苏 公塔影、石壁留踪、临湖尝鲜、儿童稚趣、寒波飞鸿、长堤雪月、别有洞天、果树盆艺、水上世界、万人游波、湖滨垂钓、沙岛渡闲、云湖泛舟、湖光灯影、索道滑道。3.3.战争文化。白古以来, 发生在徐州的战争,仅有记载的就多达 400400 余次。兵家为

4、何必 争徐州?这是因为,徐州的地理位置,在军事上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徐州,史称北国锁钥,南国重镇,在南方军事家眼里,占领了徐州,就等于拿到了打开北方大门之锁的一把钥匙;而在北方军事家眼里,夺下了徐州,就等于占领了向南方进军的桥头堡。徐州东近黄 海,西连中原,北倚鲁南山地,南瞻江淮平原。它像一位巨人, 立于一个制高点上,虎视眈眈,可督苏鲁豫皖四省。由此向东 西南北挺进,都如高山流水势不可挡。有人形象地比喻,徐州 是中国东部的腰眼,是中国南北的咽喉,均属要害位置,适宜两军决战。辛亥革命领导人黄兴曾这样评价徐州的战略地位南不得此, 无以图冀东,北不得此,无以窥江东。是胜负转战之地。数 千年来频繁的战

5、事,在徐州积淀了丰富的战争文化资源。这是 一笔巨大的宝贵财富,具有极为广阔的开发前景,只要认真开发利用,一定会为徐州的经济建设和子孙后代带来无量福祉。徐州是中国最早的九州之一,距今己经有两千六百多年的建城史,比本省的苏 州、南京都要早,而且历来为军事和交通重镇,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徐州被定为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创造这些文化的先人足以白 豪,我们这些站在前人肩膀、前世文明平台上的现代人,应倍加珍惜这些历经千百年岁月淘洗磨砺而延续下来的文化遗存,传承光大徐州 的文脉。文化竞争力位居全国地市级城市前列的徐州,拥有着 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徐州剪纸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极具地方

6、特色的徐州梆子、江苏柳琴戏、徐州琴书、徐州香包、邳州年画、丰县糖人贡、邳州跑竹马等 8 8 个项目先后入选第一批、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国家级文化扩展项目名录。此外,还有沛县武术、邳州纸塑狮子头、沛 县泥模、睢宁落子舞等省级文化遗产。不论是源远流长的邳州 大墩子文化,还是新沂的花厅文化以及光辉灿烂的两汉文化,还有血脉一样构成徐州历史文化长河的,都有其独到的个性和非同寻常的价值。二、当前徐州历史文化保护的现状一保护历史文化的原因徐州的历史文化资源具有鲜明的地域历史文化特色第一,具有传承连 续性。不仅贯穿整个徐州文明史的始终,而且许多类型的文化 资源既有传承又有发展和创新。这说明徐

7、州历史文化极具活力, 对中华民族文化具有持续性贡献。这种文化基因在历代徐州人 身上传承滋长,会体现为徐州人执著、活跃的品性。第二,具 有地域不平衡性。这种时空分布的不均衡,真实地反映出徐州 历史文化的流动性和地域特色,而思想文化大家的频繁出现以及行政区划的独立,增强了区域内文化的交融,成为凝聚市民意识的文化基 础。这对今天仍有启示意义。第三,具有兼容性。这 种兼容性文化氛围,养成了徐州人民敢于接受新事物的文化基因。 近现代以来,徐州人每每能引领风气、敢为人先,对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产生了积极影响。这也是我们继续改革开放、建设美好徐州 的精神动力。第四,具有较强的辐射性。辐射性展示了徐 州历史文化遗

8、产强大的生命力,也突出了徐州对祖国大家庭的贡献,有利于培养徐州人民的白豪感。1 1.历史文化遗产的不可复制性。 我们见到的,都是发展中的城市,那些过去的记忆,很多都已经被一点点的抹去,或者正在消失,是不容忽视的现实。保护这些历 史文化遗产,就是保护我们的记忆。仅就这一点来说,保护的 必要性不容置疑。徐州历史文化反映了徐州的重要特质,文化 遗产保护必须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对市民进行历史教育, 实地观察体验了解,让民众亲身感受一下文化遗址的重要,明确一点那就是文化遗产对徐州有多么重要。文化遗产可以加徐州市民 对徐州城市的白豪感,也可以以史为鉴加强市民的紧迫感。2 2.文 化遗存正面临被湮没的境

9、遇。历史是一个城市的记忆。每 个城市的历史,都融入了那个城市代代相传的精神,这是一个城市不竭的力量之源和继往开来的精神财富。没有历史就没有未来, 一个没有历史的城市是苍白的,是没有精神支撑,也是没有前途的。 如果没有文字的记载,每一块现存的砖瓦就是记忆的线索。即 使有文字的记载,或者有幸代代相传的口头流传,现存的一砖一瓦,就是佐证。3 3.公众对文化遗产保护的程度不够高。有一 项报告显示,公众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认知仍停留在较低的水平,在中 国公众的心中,文化遗产保护的地位远远不及环境保护,认同比例为17.1%57.6%17.1%57.6%。这样的比例让人惊醒,文化遗产保护要深入 人心,已经刻不容

10、缓了。二当前徐州历史文化保护中存在的问 题长期以来,徐州市高度重视地域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在地 方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广大民众的共同参与和努力下,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取得了一些成效市、县、区各级政府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的法规体系初步形成;相关的保护和利用机制初步建立;建立健全了各级管理机构和组织;构建了相关的经费保障机制;有些地方和单位摸索出了一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俱佳的保护和利用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在徐州文化遗产的整理保护方面做了许多有 益的工作,像徐州狮子山、小龟山汉代楚王墓的发掘保护以及徐州博物馆新馆、汉画像石馆的建设等都体现了较高的水平。但在迈 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在经济社会

11、快速发展的时期,面对徐州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也犯了许多的错误,人为的造成大规模的开发性的破坏,从而割断了徐州文脉,埋没了民族文化。诸如在徐州户部山古 民居、文亭街徐州道台衙门、云龙山汉代采石场、徐州城下城遗址等等文化遗存的保护方面,都造成了无可挽回的破坏损失。尤其 是在最近徐州护城石堤的保护和利用上,集中暴露了负有直接责任的一些政府等工作部门所存在的漠然麻木、无知软弱、瘫诱扯皮、不作为、乱作为乃至纵容破坏、无视法律等等极不正常的问题。1.1.脱 离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总体规划的指导,缺乏与之相配套的、较完善 的有关法律、规章的保障。在 2020 年的城市建设中,徐州盲目地 进行城区改造,许多项目

12、并没有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进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作为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也缺乏与之相适应的法律、规章的保障作用,导致徐州局部山水环境遭到破坏;新的城市干道与广场体系大大弱化了原有的古城格局;古城内的建设性破坏时有发生,除了南门外户部山一带还有保存价值较高的民居街区外,其余城区传 统风貌已基本不在;大量仿古建筑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古城真实的历史风貌;相当一些具有保护价值的古建筑荡然无存,历史街区也在迅速消失。2.2.建设现代化城市与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关系如何 处理仍不明确。保护和发展的矛盾,是世界上一切历史文化名 城普遍面临的问题。历史文化名城作为稀缺的不可再生资源, 只有加强保护,才能更好地延

13、续名城特色。离开保护谈发展, 必将牺牲历史文化名城。而只有加快发展,才能更好地保护历 史文化名城。同时应该处理好保护与利用之关系,将文化资源 的利用开发作为规划的一部分,以期更好地发挥文物的价值,反过来也促进了文物本身的保护。近年来,徐州现代化城市建设以及 大规模危旧房改造,导致了徐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尖锐化。不仅使大量文物资源受到损害,更多的是传统的环境空间 迅速地被高楼大厦所取代。徐州正从一个历史悠久、城市特色 鲜明的古城变成一个缺乏地区特色、千城一面的城市,城市魅力正在消失。户部山是徐州深厚历史文化的见证,文物古迹丰富,有戏马台、台头寺、文昌祠、三义庙、东坡祠等,尤其是山上的明

14、清古 民居,更是徐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所在。然而遗憾的是, 户部山仅留存了几幢保存完好的传统民居,其他房屋全部拆光,称之为历史街区稍微有些勉强。3.3.对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目标缺乏 深入、明确的内涵研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内容除了文物古迹、 历史街区外,还包括人文环境、风俗习惯、艺术、城市景观等。在 徐州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包括曲艺文化、民间工艺文化、饮食文化、徐州传统庙会等一系列涉及徐州传统文化、地方风俗以及传统商业等非物质文化保护的内容都有了明确的规定,然而在具体的规划实施过程中,却缺乏对非物质文化保护的具体措施,成效甚微。近年来,徐州市政府部门很重视保护历史文物,并筹措了大量的修

15、缮资金,然而仍存在着文物保护单位保护不够的问题。同时对大 多数具有极大历史价的两汉文化、名胜古迹,仍然缺乏有效利用,管理体制也不是很规范。此外,现有基础接待设施容量不足,与 城市道路交通体系衔接不够完善,缺少充足的交通集散与停车场等设施用地,对文物保护区未来的保护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限制。三、 徐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规划的措施及建议 1.1.政府应高度重视文物事业的发展。坚持把文物保护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纳入领导责任制,明确目标任务,加大工作力度,这样才能有力地推动了文物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广泛深入 地宣传徐州古城的历史和文化特点,文物古迹与风景名胜的价值和地位,利

16、用历史遗存和革命遗迹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增强公 民爱护历史文化名城和保护人文与白然资源、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 意识,在全社会形成热爱名城、保护名城的共识。徐州市政府 出台徐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文化名市建设若干经济政策的意见, 明确了文物保护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对博物馆、纪念馆等公益 性文物单位门票收入免征营业税。对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项目, 在选址、立项等方面给予优惠,指标优先安排,用地实行行政划拨,有关税费给予减免。近几年,徐州市通过划拨土地,增加投入, 减免有关税费等措施,先后投入近 5 5 亿元用于文物基础设施建设和文物保护工作,为文物保护工作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2 2.文 物

17、部门应注重文化遗产的发掘和抢救。重点加强汉代墓葬的抢 救保护工作,先后发掘了狮子山楚王陵及陪葬俑坑,羊鬼山汉墓陪葬兵马俑坑,土山三号、四号汉墓,睢宁刘楼汉墓,驮篮山汉墓陪葬俑坑等重要遗存,增加了徐州汉代王陵墓葬的内涵;发掘了火山西汉刘和墓、翠屏山汉刘治墓、碧螺山汉墓、凤凰山汉墓、奎山西汉墓群等一批重要的汉代中型墓葬。在旧城改造中划定历史文化保护区, 配合旧城建设抢救一批反映明清时期历史风貌和建筑特色的古民居、古街巷,抢救保护 1010 余处古院落,保存房屋 500500 余间,面积 70007000 多平方米。3.3.应积极鼓励、支持、引导民营博物馆建设。在 先后建立中国圣旨博物馆、钱币博物馆

18、、铜镜博物馆和张伯英艺术馆等私人博物馆都对文化遗产的保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博 单位在市内外的地位和影响力得到加强,徐州博物馆 20022002 年被评为 全国文物系统先进单位。淮海战役纪念馆被列为全国爱国主义 教育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徐州博物馆、徐州汉 画像石馆、狮子山楚王陵和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被评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所以,徐州更要保护好这些著名的文化遗产,它不 仅是徐州城市的象征,也是徐州荣誉的标志。4.4.应积极开展丰 富多彩的文物交流、陈列、展览活动。加大徐州历史文化名城 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宣传力度,积极与国外友好城市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对于分别在奥地利、法国、澳大利

19、亚等国成功举办了中 国徐州文物珍品展、中国徐州汉代文物珍品展、中法史前文明珍品展等,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在突出楚汉文化特色的同时,注 重发挥徐州历史上名人辈出优势,积极开发彭祖、刘邦、苏轼、张竹坡、李可染、马可等历史人物的文化遗存和传奇故事,修复古迹,建造场馆,做好名人文章,进一步提高文化名城的文化品位;充分发挥徐州地处战略要地、战争遗址较多的优势,综合开发楚汉相争、三国交兵、淮海战役等战争遗址遗迹,组织开展重大战争史料研究,形成具有徐州特色的战争文化。5.5.文化遗产要整体保护,应当遵循 科学规划、严格保护的原则。徐州文化遗产反映了徐州的重要 特质,文化遗产保护必须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

20、对市民进 行历史教育,明确文化遗产对徐州的重要性,让全市市民行动起来,以身作则,来保护白己居住城市的文化遗产。在徐州历史文 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基础上,应尽快编制具体的详细规划和相关规划,处理好城市现代化建设和保护古城风貌的关系。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省市有关文物、森林、山石资源保护法规和城市规划建设管理 法规。根据徐州具体特点,制定并颁布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相关法规,包括徐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徐州市历史文化 保护区管理规定、文物保护、园林风景保护法实施细则等。研 究制定历史文化保护区内的相关政策。6.6.做好历史文化遗产的 建档工作,对现有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区进行清理整顿。加 强历史文化遗产的普查工作,建立档案。积极主动开展地下文 物查勘工作。对现有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区要进行清理整顿, 不断改善环境卫生,改造或拆除影响环境的占地乱建物,严格限制影响城市风貌的新建项目,依法限期治理对现有污染严重且对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有严重影响的工矿企业。7.7.加强历史文化名城的管 理工作。各有关部门对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沿革、文物资源、 范围界限、环境状况等进行收集整理和研究,形成完整的资料。同时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建立健全文物保护组织,配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