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探索_第1页
高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探索_第2页
高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探索_第3页
高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探索_第4页
高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探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信息技术)高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探索高中数学教学和信息技术整合的探索记数学教学“整合”实验二例浙大附中陈金康姚绮壹、问题的提出随着社会资源信息化进程的推进,中学的数学教学呈现了壹个新的领域数学教学和信息技术的整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于数学学习中,有算式,算理的运算和推理,有对事物的数量、形状、运动状态的分析;仍有用数学概念进行的“数”“形”的转化。学生于学习中思维状态要对很多事物进行归纳、探究、验证。学生于学习中需要和教师交流,学生之间也需要交流,甚至有学生之间的解题比赛。这些操作、思考和交流中若和信息技术整合起来,可较大地提高教学的效果。那么,数学教学和信息技术整合需要哪些准备呢?1

2、 、整合的教学理念是什么。2 、整合的教学条件是什么。二、整合的教学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构建教学的情境。让学生于壹定的条件下去思考,操作和交流。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科学素养。就是说,让学生于壹种积极主动的状态下学习,通过有目的的,自觉的数学思维和操作学习数学,成为整合课的关键。而这种整合主要依靠教师的教学整合设计和教学过程的调控,使学生发现数学的内于规律,形成内于联系。达到对数学本质的理解和应用。这就是整合的全过程。信息技术为创设这种情境提供了可能。信息技术为“多元联系表示”提供了较为有力的工具。信息技术为复杂、重复的运算、制图,提供了简洁、快速的工具。“多元联系表示“就

3、是使用多种方法来表示同壹数学的概念,其中不同的表示方法有不同的侧重。于直线和圆位置关系这壹堂公开课中:直线和圆相交俩个公共点直线和圆相切壹个公共点直线和圆相离无公共点距离d,圆半径r当d=r时,直线和圆相切当d<r时,直线和圆相交当d>r时,直线和圆相离直线的平行移动方程系数的不同赋值。于线性规划的应用问题这堂公开课中:二元壹次不等式组平面区域直线方程的斜率,截距直线的倾斜角、直线和y轴的交点目标函数直线不等式的变化不等式系数的不同赋值。学生通过对这些数学概念内涵的不同侧重面的理解和表达,了解了同壹个数学概念有“数”和“形”俩种不同的意义。它能够帮助学生把握数学概念、法则于不同情况

4、下的特征。扩大了他们思考的空间,从而大大地增强了他们对事物特征的理解和把握。信息技术仍为“数学实验”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于直线和圆位置关系中,学生能够用于圆周上取任意壹点,验证圆周上点和直线的距离d和圆半径r的关系,使学生掌握“事物是运动着的”这壹重要的哲学思想。于线性规划的应用问题中同样学生可对目标函数的系数赋不同的值来反复探究哪壹条表示目标函数的直线能使我们找到最值。这种“验证”和“探究”使学生慢慢提升科学求证的素养。信息技术的运用比只靠纸和笔的反复运算作图不知提高了多少倍的效率。使“验证”和“探究”于中学教学成为壹种可能。信息技术仍为师生、生生交流提供了壹个舞台。这俩堂课教师能够通过监控随

5、时了解每位学生操作的过程,也为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提供了条件。教师能够随时打开某位学生操作的显示屏供大家评价。让学生之间互相借鉴,取长补短,也能欣赏和品尝别人和自己的学习成果。信息技术仍能使学习环境变得丰富多彩。于这俩堂课中,很多学生于“显示直线”、“显示平面区域”中采用了自己喜欢的不同色彩,使显示屏中的图线漂亮且引人注目,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果。于整合过程中,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了充分展示。于直线和圆位置关系这堂课中,圆周上不同点的验证,直线的反复移动,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壹般的结论。然后又用这壹般的结论去解决类似的其他问题。归纳、验证-壹般结论-演绎-解决具体问题。这样的思维轨迹比传统的套用公式和结论

6、丰富得多,深刻得多。这样的思维轨迹若能不断地演习,能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方面起到极大的作用。三、整合的教学条件当然,硬件是壹个必要的条件,这几年教育投入的加大为学校于电脑等设备的配置上提供了保障。仍有更可喜的是社会,特别是家庭大均配置了电脑,很多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是校外学会和提高的。学校开设的信息技术课更是让每壹位学生得到了平等的教育。但从目前的情况来见,要把数学教学和信息技术整合起来,对师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能熟练地操作电脑,仍要能很合理地把数学概念、法则于信息技术中构建多元联系的表示,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这个有力的工具。譬如,直线和圆位置关系和线性规划的应用问题这俩堂课中所使用的几何

7、画板和线性规划模块要靠几位教师自己去开发肯定是不行的。最好能有专门的人员从事这类问题的制作。任何壹种教学不能缺少的是评价机制。目前阶段我校的实验也仅仅是初创阶段,只局限于壹些感性的评价。我们想于继续进行整合实验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整合教学的评价体系。总之,整合教学的条件是:1、硬件的配置;2、数学教学多元联系的构建和设计;3、基础软件的开发;4、评价体系的建立。目前仍存于的问题,教师建议信息技术课程也必须进行配套的改革。譬如,壹些数学及其他学科常用的壹些基本模块的使用,如几何画板等的使用应该于信息技术课程中实施教学。实际上整合教学应该是中学教学中的系统工程。仍有于整合教学中师生的情感交流往往会显得

8、比较缺乏,整合教学中有机机对话,人机对话;缺少人和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会使得课堂缺乏生气和活力。这也是我们下阶段于实验中有待研究的壹个主要问题。数学教学和信息技术的整合毕竟是大势所趋,不管困难有多大,只要有心去研究肯定会给中学数学教学带来革命性的变化。附俩课例:数学教学和信息技术整合课例壹用几何画板辅助进行直线和圆位置关系的教学壹、教学目标:1 、掌握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及其判定方法。2 、掌握利用数形结合解决和直线、圆有关问题的思想方法。3 、会利用“几何画板”形象地展示问题,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且探寻解题的思路。4 、会使用“几何画板”求解壹些简单的数形结合问题。5 、培养学生观察、探究、动手能

9、力以及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如何求解“圆上到直线距离为a(a>0)的点的个数”问题。解决方法:利用“几何画板”求解(让学生有壹个感性的认识):作出圆和直线的图形,于圆上取壹点,度量出点到直线的距离,然后让点于圆上移动,观察满足条件的点的个数。利用“几何画板”探寻解题思路,通过“几何画板”的演示,启发和引导学生将问题逐渐转化:点到直线的距离f俩平行直线间距离圆上壹点P到直线l的距离的最值问题f过P点的直线和圆相切的问题圆上到直线距离为a(a>0)的点的个数f到直线的距离为a的俩条平行线和圆的交点个数通过具体问题的分析、讲解,由学生归纳出壹般结论,

10、最后用于指导具体问题的操作。于该问题的解决过程中,采用“几何画板”求解和常规方法求解相结合,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动手能力和学生的基本技能以及解题能力。2 、教学难点:学生能熟练使用“几何画板”,对于壹些简单的问题会设计过程、寻找思路且解得答案。解决方法:事先通过培训使学生掌握壹些基本的操作方法,了解“几何画板”所能解决的问题。于课堂上通过例题的讲解和示范,使学生对如何将壹个数学问题中的条件于“几何画板”中呈现出来,对问题答案的求解又能够通过“几何画板”中的什么操作来完成这整壹个过程有壹个清晰的认识;然后于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对类似问题的求解进行操练且且不断深化,使学生基本掌握使用“几何画板”

11、求解壹些简单的数形结合问题的方法和过程。三、教学过程1、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按直线和圆的交点个数分:相交(俩个公共点)、相切(壹个公共点)、相离(无公共点)判别方法(根据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和半径r之间的大小关系):相交(d<r )相切(d=r )相离(d>r )2、直线和圆位置关系的应用(数形结合问题)分析借助“几何画板”,于圆上取壹点P,度量出它到直线的距离,通过动态演示,对所求点的位置给学生壹个直观印象。将点到直线的距离转化为俩条平行线(过P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间的距离,而当俩条平行线间距离最大时,过P点的直线和圆刚好相切,此时距离为r+d (其中d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O进壹步

12、将结论推广:直线截圆所得的劣弧上的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最大值为r-d (该结论由学生自己得出)例1的结论为后续应用作了铺垫。例2、的点的个数。分析利用“几何画板”求解:作出圆和直线的图形,于圆上取壹点,度量出点到直线的距离,然后让点于圆上动,观察满足条件的点的个数。另解:到直线的距离为1/2的点的轨迹是俩条平行线,这俩条平行线和圆的交点就是满足条件的点。(该结论为利用常规方法解此类型问题提供了思路。)巩固练习(于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利用“几何画板”对类似问题的求解进行操练,增强动手能力):(该练习由学生作图、求解,然后让壹位同学演示结果)将上述问题壹般化,提出:已知圆C和直线1,讨论圆上到直线

13、距离为a(a>0)的点的个数。为降低难度,先考虑问题:已知圆C和直线1相交(设直线不过圆心)圆半径为r,圆心C到直线1的距离为d(d>0),讨论圆上到直线距离为a(a>0)的点的个数。考虑到到直线的距离为a的点的轨迹是俩条平行线,因此这俩条平行线和圆的交点,个数即满足条件的点的个数。制作动画,让俩条平行线从和直线1重合的位置向俩侧平移,通过该/动画让学生观察这俩条平行线和圆的交点个数和a、r以及d的关系,最后由学生自己总结出壹般结论:当0<a<r-d时,4个(每段弧上各俩个);当a=r-d时,3个(其中1个是点B,另俩个点于优弧上);当r-d<a<r+

14、d时,2个(均于优弧上);当a=r+d时,1个(即点A);当a>r+d时,0个。通过这壹结论的得出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和归纳总结的能力。这壹结论又为我们提供了利用常规方法解决该类问题的壹种具体操作模式和求解方法。作为该方法的壹个具体应用,再见下面壹个练习:略解满足条件的点有4个。对该问题的讨论我们最先由壹个具体例子引出,然后归纳出壹般结论,最后用于指导具体问题的操作,是壹个从归纳到演绎的过程。同时该问题又能够进壹步深化和推广:当圆和直线l相切或相离时,讨论圆上到直线距离为a的点的个数。(此问题留给学生课后思考)四、教学特点:1 、该课是对信息技术和数学课堂教学相结合的尝试,着重

15、培养学生利用“几何画板”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且且兼顾常规的基本技能的培养。2 、整个教学过程师生共同完成,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同时学会探究问题,贯彻启发式教学,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整合课例二用线性规划作图模板学习线性规划的应用问题一、教学目标:1掌握用二元壹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2 学会用线性规划作图模板做简单的线性规划式题和简单的实际应用问题。3 了解生活中的线性规划。4 理解线性规划中“数”和“形”结合的思想。5 培养学生探究动手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二元壹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解决方法:1 )通过老师于教师机上演示用线性规划作图模板作图,

16、使得学生对用二元壹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有个感性的认识。(同时,通过老师演示教学生如何使用此作图工具)2 )让学生利用线性规划作图模板自己动手于电脑上作图,进壹步增强对此的理解。2 教学难点:把实际问题转化成线性规划问题,且给出解答。解决方法:1 )老师先做壹个应用问题给学生,指出解决线性规划应用问题的壹般步骤:根据题意列表设出变量,找出目标函数列规划作图模板作出可行域,得到目标函数值。2 )学生自己于教师题库中找题应用。教学准备:线性规划作图模板,线性规划教师题库(网上共享),网络教室。教学流程:学习目标朝花夕拾简单式题应用问题实践壹刻数学生活作业教学过程:1 、提出学习目标:线性规划简单式题

17、应用;线性规划实际应用问题;生活中的线性规划。2 、朝花夕拾:直线划分平面区域:使学生明白:二元壹次不等式组平面区域直线方程的斜率、截距直线的倾斜角、直线和y轴的交点目标函数直线不等式的变化不等式系数的不同赋值3 、简单式题:2x3y24xy7例1、求z3xy的最大值,其中x,y满足y6x0y0实践壹刻:(学生利用多媒体师生互动平台和线性规划模板实践)练习1:已知目标函数z2xy,且变量满足下列条件x4y33x5y25,求z的最大值和最小值x14、应用问题:例:某基金会准备进行俩种组合投资,稳健型组合投资每份是由金融投资70万元,房地产投资90万元,电脑投资75万元组成。进取型组合投资每份是由

18、金融投资40万元,房地产投资90万元,电脑投资150万元组成。已知每份稳健型组合投资每年获利25万元,每份进取型投资每年获利30万元,若可用资金中,金融资金不超过290万元,房地产资金不超过450万元,电脑资金不超过600万元,那么这俩种组合投资各投入多少份,能使壹年获利总额最多?分析:先根据题意列表再设变量,确定目标函数用线性规划作图模板作出线性约束条件表示下的可行域一一用平移直线的方法找到目标函数的最优解。再次实践:练习:北京华欣公司计划于今年内同时出售“夜莺牌多功能”电子琴和“OK智能型”洗衣机,由于俩种产品的市场需求量非常大,有多少就能销售多少,因此该公司要根据实际情况(如资金、劳动力

19、)确定产品的月供应量,以使得总利润达到最大。已知对这俩种产品有直接限制的因素是资金和劳动力,通过调查,得到关于俩种产品有关数据如下表:资金单位产品所需资金(百元)洗衣机月资金供应量(百试问:t讣羊确31好货的供立量,才能使总不301润最大,好彳1润是多少?300之上实能:壹颗网践啊安?非:5101101、讯洞、.一一,6,一、一一、.811在越:世人夜师越炸,万组选题,组k/E/tMo2、组内实践:每位同学分别实践,组长快速完成后检查组员答题情况,且确定同学进行展示。3、交流结果:每组选壹位同学通过互动平台用自己的计算机展示过程和结果,其它同学核对和质疑。5、数学生活:迟到所引起的焦虑能够规划吗?迟到的经验似乎已成为不少均市人生活的壹部分。但对于壹个有责任感赴约者迟到始终会引起焦虑不安的感觉。利用线形规划(linearprogramming)把这种焦虑更具体地描绘出来,或许有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