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城管系列行业标准培训之管理部件和事件信息采集_第1页
数字城管系列行业标准培训之管理部件和事件信息采集_第2页
数字城管系列行业标准培训之管理部件和事件信息采集_第3页
数字城管系列行业标准培训之管理部件和事件信息采集_第4页
数字城管系列行业标准培训之管理部件和事件信息采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数字城管系列行业标准培训之管理部件和事件信息采集杭州数字城管 李圣权2022年3月17日提纲标准编制背景编制情况说明主要条文内容杭州地区实践数字城管在全国的蓬勃发展数字城管在全国的蓬勃发展截止2011年,全国665个城市中已有100多个城市建立了数字化城管平台,新型的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正在各地推广普及。“有的非常好,但也有的相当糟糕,有的就是形式主义。”(摘自仇保兴副部长2010年6月22日在全国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总结交流会上的讲话)。编制背景编制背景 在那些“相当糟糕”的数字化城管平台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重硬件建设,轻运行实效,信息采集缺乏标准,上报的管理部件和事件问题信息数量少,质量差,系

2、统运行绩效低下。完善数字城管的运行管理体系完善数字城管的运行管理体系数字城管系统运行有三个关键环节:一是信息由谁采集、如何采集;二是信息采集上报后由谁处置、如何处置;三是处置后由谁核查、如何核查。本标准需要解决的问题:即如何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部件和事件信息采集,以及问题信息处置后的案卷核查。编制背景编制背景杭州地方标准的出台杭州地方标准的出台2010年年底,数字城管信息采集规范由杭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正式发布。给杭州数字城管信息采集带来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一)信息采集流程和操作规范化。(二)评价和考核标准化。(三)信息采集公司逐渐适应标准。(四)扩大了信息采集业务范围。(五)信息采集的

3、绩效得到持续提升。编制背景在数字城管标准编制方面,也是建设方面的标准多,管理和运行方面的标准少,不利于全面推广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因此,制定和发布管理部件和事件信息采集标准,对于总结成功做法,完善数字城管标准体系,提高管理部件和事件信息采集质量,全面提升数字城管运行实效,稳步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提纲标准编制背景编制情况说明主要条文内容杭州地区实践编制情况任务来源任务来源 根据住建部关于印发2011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归口工业产品行业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116号)文件要求,城镇建设行业标准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管理部件和事件信息采集由杭州牵头主编。编制情

4、况参编单位参编单位 杭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杭州市数字城管信息处置中心、北京市东城区城市管理监督中心、烟台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中心、成都市城市管理局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常州市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石家庄市市容管理考评办公室、乌鲁木齐市城市管理指挥中心、昆明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办公室、杭州巾帼西丽服务管理有限公司、 杭州帮德数码技术有限公司、杭州越秀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数字政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途锐数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烟台顺通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编制情况指导思想指导思想1、提升实效。制定一个可供大家共同遵守的、比较高的标准来提高管理部件和事件信息采集质量,提升数字城管运行实效。2、引领全国。把先进

5、城市经过反复实践、行之有效的做法进行整理提炼,并通过一定的程序提升为标准,以标准作为某种形式的话语权,对先进城市的做法进行推广宣传,引领全国各地数字城管系统的管理部件和事件信息采集。3、完善体系。通过制定管理部件和事件信息采集标准,使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系列标准更趋完善,成为比较完整的体系。编制情况基本原则基本原则1、协调性:与现有的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系列标准保持整体协调,特别是有关条款、术语和定义、基本指标等应与业已发布、实施的系列标准保持一致。2、普适性:注意标准的普遍适用性,注意各地实际情况和数字城管发展水平的差异,能统一的、能标准化的、符合多数地方实际情况的、符合标准编制要求

6、的内容纳入标准;反之就不纳入。3、引领性:在注意标准普适性的同时,还要注意标准的引领性和先进性。普适性和引领性是标准编制过程中经常碰到的一对矛盾。普适性不是迁就落后,不是以最差,或者说相当糟糕的数字城管为标准。普适性应该是经过努力可以做到,是平均偏上,不是高不可攀。引领性和先进性则强调以数字城管先进城市为导向,在全国各地逐步实现标准化高质量的信息采集。4、可验证性:标准的各项流程、要求、指标从实践中来,按标准起草要求经过梳理、提升,具有可验证性和可操作性,易于各地实施和推广。编制情况编制经过编制经过2011.4标准编制工作启动会2011.5-2011.6收集资料、调研,讨论和制定编制大纲201

7、1.6-2011.7完成工作组讨论稿2011.7召开工作组讨论稿研讨会2011.8-2011.9完成征求意见稿初稿2011.10召开征求意见稿初稿研讨会2011.11-2011.12完成征求意见稿2012.2上网公示,征求各地意见2012.3-2012.4在整理和吸纳各地意见的基础上,完成送审讨论稿2012.4召开送审讨论稿研讨会2012.5完成送审稿和编制说明2012.6-2012.7完成送审准备工作,召开标准审查会2012.7-2012.8完成报批稿,报批编制情况标准名称调整标准名称调整计划名称: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管理部件和事件信息采集技术要求最终命名: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管

8、理部件和事件信息采集 这个名称比原来的名称涵盖面广,能比较准确地概括本标准内容,同时,能与本标准系列中其他标准名称协调、统一起来。 2012年6月部标准定额司批准本标准名称的修改。编制情况标准的可操作性标准的可操作性作为本标准编制单位的各地数字城管监督指挥中心,在业内有良好运行业绩和实践经验;作为标准参编单位的6家采集公司,承担了全国65个市、区(县)的数字城管信息采集业务,约占全国数字城管信息采集市场份额的80以上( 2012年统计数据),因此,本标准在全国各地具有广泛的可操作性。编制情况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以及强制性标准的关系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以及强制性标准的关系 本标准依据现行法律

9、法规、现行行业标准以及GB/T 1.1规定的标准起草规则制定。本标准在编制过程中多次征求各地数字城管监督中心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在国家工程建设标准化信息网经过公示,送审稿对各地反馈意见进行了妥善处理,报批稿根据专家在审查会上提出的意见进行了修改完善,程序符合相关规定。本标准中无强制性条款。提纲标准编制背景编制情况说明主要条文内容杭州地区实践主要条文标准全文结构标准全文结构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一般规定5、业务流程与操作要求6、管理控制要求7、质量评价附录A(资料性附录):专项普查示例附录B(资料性附录):信息采集质量评价示例主要条文3、术语和定义、术语和定义在引用CJT 2

10、14、 CJT 292、 CJT 293、 CJ/T 315、CJJT 106标准定义的术语的基础上,新增定义了以下术语:信息采集:信息采集监督员在指定责任网格内巡查,或执行监督中心的核实、核查、专项普查指令,按要求对管理部件或事件信息进行收集、整理、核对并上传的过程。信息采集责任单位:根据授权或合同,组织人员在规定区域进行管理部件和事件信息采集的负责单位。案件核查:信息采集监督员对专业部门反馈的已处置案件,按监督中心指令到实地核查处置情况,判断处置是否符合要求,并将结果信息上传的过程。信息核实:信息采集监督员对公众举报的管理部件或事件问题,按监督中心指令到实地进行核对,判断问题是否属实,并将

11、结果上传的过程。专项普查:根据监督中心的指令,信息采集监督员在规定时间内对指定的管理部件、事件或其他特定管理内容的现状进行全面调查,并对相关信息上报、收集、统计和分析。主要条文4、一般规定、一般规定4.1信息采集组织方式:采集人员和采集服务的组织方式4.2信息采集监督员:专职人员、技能、作业质量4.3信息采集区域:与数字城管覆盖区域一致;合理划分工作网格4.4信息采集内容:明确采集的对象和数据描述的内容4.5信息表达方式:图、文为基础,可增加声、像内容。主要条文5、业务流程和操作要求、业务流程和操作要求规定了四类流程:巡查流程、采集上报流程、信息核实流程、案件核查流程。明确了信息采集过程中的9

12、项具体操作要求:巡查流程主要条文采集上报流程主要条文信息核实流程主要条文案件核查流程主要条文操作要求操作要求1、一事一报2、描述与定位的要求3、照片拍摄的要求4、录音的要求5、巡查的要求6、核实核查的要求7、专项普查的实施8、紧急案卷9、落实举手之劳主要条文主要条文6、管理制度、管理制度1、明确了制度建设的内容、制度落实的对象和方式;2、明确了信息采集监督检查的内容、方式及确认;3、明确了工作考核的内容和要求。主要条文7、质量评价、质量评价1、评价要求:对象(单位和个人)、数据源(系统和现场检查)、评价周期2、评价指标:15项基本指标和8项比率指标序号指标名称评价内容1上报基数监督中心根据管理

13、部件和事件相关标准,结合本地区城市管理实际需要,按照全面发现问题的要求,所确定的在规定区域和规定期限内有效信息上报总数2有效上报数信息采集监督员上报信息中,经监督中心审核立案的案件数3平均有效上报数评价范围内全体信息采集监督员平均有效上报数4漏报件数经信息核实确认的的公众举报而信息采集监督员未上报案件数+检查发现并确认信息采集监督员未上报案件数5校核基数经信息核实的公众举报数+检查发现并确认的案件数6上报数信息采集监督员巡查上报的案件数7应核实回复数公众举报案件中,应由信息采集监督员现场核实并回复的案件数8应核查回复数专业部门完成处置后应由信息采集监督员进行现场核查并回复的案件数9核实回复数信

14、息采集监督员完成现场核实并回复的公众举报案件数10核查回复数信息采集监督员完成现场核查并回复的案件数11按时核实回复数信息采集监督员在规定核实时限内完成核实并回复的案件数12按时核查回复数信息采集监督员在规定核查期限内完成核查并回复的案件数13上报差错件数信息采集上报无效件数14核查差错件数核查回复无效件数15核实差错件数核实回复无效件数序号指标名称计算公式1上报基数完成率有效上报数/上报基数2平均有效上报数完成率有效上报数/平均有效上报数3巡查区域覆盖率巡查路线长度/巡查应覆盖路线长度4检查漏报率漏报件数/校核基数5有效上报率有效上报数/上报数6核实差错率核实回复无效数/核实回复数7核查差错

15、率核查回复无效数/核查回复数8按时核实核查回复率(按时核实回复数+按时核查回复数)/(应核实回复数+应核查回复数)提纲标准编制背景编制情况说明主要条文内容杭州地区实践杭州实践杭州采集管理的情况杭州的采集评价模型关于若干事项的说明杭州实践杭州市信息采集工作的基本情况1、组织方式2、人员配备3、队伍建设4、采集检查5、行业培育6、运行成效指标大类(100分)序号指标小类评价内容计分标准结果指标 (60分) 1信息采集完整性检查漏报率和漏报件检查漏报率。检查漏报率以5为基数,每超出1扣1分。媒体曝光、领导批示并经确认的漏报件。 每件扣0.3-1.5分。市民投诉、社区反映的问题,并经确认的漏报件。每件

16、扣0.15分。类别覆盖率上报问题信息类别覆盖全部管理部件和事件的类别情况。类别覆盖率以80%为基数,每下降1%扣0.15分。上报基数完成率有效上报数是否达到合同规定的上报基数要求。未达到合同规定基数,按合同计扣。2信息采集准确性差错率差错率发生情况。差错率以2为基数,每超出1扣0.5分。重大差错件因采集上报差错,造成重大负面影响的案件。每件扣0.03分。3专项普查错报和漏报。专项普查错报、漏报按普查量每件扣0.03-0.15分。是否在规定时限内完成普查任务。未在规定时限内完成专项普查任务,每次扣0.3-1.5分。4回复及时性核实核查回复率信息核实和案件核查回复情况。核实核查回复率以98为基数,

17、每下降1扣0.3分。按时核实核查回复率信息核实和案件核查按时回复情况。按时核实核查回复率以95基数,每降1扣0.3分。重大超时回复件未在规定时间内回复信息核实、案件核查指令,且造成较大负面后果。每件扣0.03分杭州实践过程指标 (25分) 5人员管理人员配置按合同规定足额配备人员。抽查发现,比规定额度每少1人(次),扣0.5分。信息采集监督员年龄和学历结构 是否符合合同要求。符合率以70%为基数,每下降1%扣0.3分。现场管理控制持证上岗。无证上岗,每人次扣0.5分。巡查区域覆盖情况。检查每发现一处未达标,扣0.03-0.05分。员工迟到、早退、溜岗等。每人次扣0.05-0.15分。培训合格率

18、培训合格率(培训考试通过数/参加培训人员总数)100。以85为基数,未通过培训考试每人次扣0.06分。利益规避信息采集监督员及其亲属在工作区域内不得与被采集对象权属单位有利益关系。发现有利益关系,每人次扣0.3-1.5分。定区采集未经允许变更员工巡查区域。每次扣0.15分执行指令重要核实、核查、普查或应急保障指令执行不力,造成严重后果。每次扣0.3-2.5分6设备管理规范使用 “城管通”GPS功能的开启和使用。工作时间内未开启的或未按要求正常使用,每次扣0.3-1分。规范维护 “城管通”的维护。发生私自拆解、人为损坏、私自送修、擅自修改配置、挪作他用(游戏、影音、换卡打私人电话)等情况,每次扣

19、0.3-1分。杭州实践诚信指标(15分)7诚信管理职业道德是否存在“吃、拿、卡、要”,上报虚假信息。每次扣1.53.5分。合同期内第三次(含)发生此类事件,甲方有权中止合同,并罚没乙方履约保证金。社会评价受到公众和新闻媒体正面评价。 每次加0.05-0.3分。受到公众和新闻媒体负面评价。 每次扣0.3-1分。轻微问题将轻微问题按一般部件、事件问题信息上报。每件扣 0.05-0.15分。未消除轻微问题。每件扣0.1-0.3分。8文明经营依法用工无故拖欠员工工资、克扣员工福利或其他违法经营行为每人次扣0.3分。未按规定交纳或未按时交纳相关保险。每人次扣5分。情况通报开除违规人员不报或逾期通报。按合同规定,每人次扣0.3-1.5分。杭州实践杭州实践序号 流程要求1上报 按规定流程进行信息采集上报。2确认 立即电话联系监督中心,确认信息上报成功。3通知 将案件上报、确认情况电话通知信息采集责任单位。4等候 1)在事发地点等候处置人员到来。2)如处置人员半小时内未到达事发地点,应电话请示监督中心,并按电话答复办理。5离开 处置人员到来后可离开现场,继续进行例行巡查。6跟踪 1)事发后每隔半小时,到事发地点对案件处置情况进行跟踪,并将相关信息反馈上报,直至案件处置完毕并结案。2)如专业部门对紧急监管案件实施分步解决,应对解决情况进行连续跟踪反馈,直至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