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_第1页
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_第2页
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_第3页
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_第4页
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朱俊哲航海学院03041001班【摘要】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这是社会、经济、历史等多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文章从就业总量、就业观念、就业体制、社会用人环境、学科专业结构和办学模式、就业指导等方面分析了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建议和对策,如对接需求、调整结构、畅通渠道、完善体制、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转变就业观念、摆正就业心态等。每年的年底,社会上各种类型的招聘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全国的各大城市和各个高校中,并且招聘会在规模上、参会单位数量上、参加大学毕业生数量上也与时俱进。然而,在这些种类繁多的招聘会背景下,求职的大学生是否能真

2、正找适合自己的位置,开拓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呢?事实上,他们的前途还是不容乐的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由于高校多年急速扩招,大学生的数量急剧加大。尽管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逐年扩大,但就业难的问题依然牵动着所有人的心。而且就业又是民生之本,高等学校的主要功能是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合格人才。对社会而言,如果培养的人才不能就业,就无法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对于高校来说,学生没有就业,就不能说高校很好地贯彻了教育要为实现现代化建设服务及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方针,不能说高校对学生尽到了应有的责任。由于就业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不是高校一方面就能全部做好的。因此,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义不容辞、责无旁

3、贷必须做好的事,需要动员全社会的一切力量共同关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一一.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一客观方面1、普通高等院校逐年扩招,大学毕业生供需不平衡自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后,我国的高等院校开始大幅度扩大招生规模,短短几年内招生人数增加了一倍以上。随着2003年首批扩招后的大学毕业生涌向市场,使得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同时也对大城市形成巨大压力。2O02年进入就业市场的高校毕业生总数为145万人; 2003年毕业生人数达到212万人,比前一年增加67万人;2004年毕业生人数将进一步达到280万人,比前一年净增68万人,增幅达32%。2005年将达到350万.人;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

4、业生数413万人;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495万人;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559万人;2008年高校毕业生达到559万,到2008年底,有100万多名大学生不能如期就业。而全国高校毕业生总量压力继续增加, 2009年高校毕业生规模到611万人,比2008年增加52万人.2010年高校毕业人数达630万2、大部分院校的人才培养结构不合理,没有根据市场所需设置专业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资源不是一种经济资源,而是一种政治资源。改革开放几十年来,高等教育无论从招生规模还是从专业设置上,都是由政府统一安排。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资基本还属于计划经济模式,投资哪一所学校,开设什么专

5、业,甚至连各专业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师要求等都仍然是按计划进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在高等教育的出口,即毕业生的就业上,不得不采取市场经济的办法,即“以市场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机制来促进毕业生就业。因此,高等教育入口和教育过程的计划性质与出口的市场性质产生了严重对立,市场所需.学生,而在其他行业都处于弱势。从就业层次上看,女大学生担任企业高层治理者、机关事业单位领导者的人数较男大学生少得多,而担任教师与企业一般职员的比例则要远远高于男大学生。(二主观方面(1实践能力不高。据统计,应届大学生到岗工作,对所学专业实际知识应用率不足4JD%,而且多

6、数学生表现出所学过的知识根本无法转化成自己在岗的实际能力。而企业招聘大都需要有工作经验的,更需要有一定实际技能的,他们不想再花费大量的时间、资金、人力、物力培养一个新手。企业仿佛对今天的大学毕业生有一定的抵触心理,反过来也说明目前大部分学校的招生、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培养模式等基本上仍然按计划体制的模式运作,没有从就业市场、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出发。加上一些地区和学校又盲目招生、盲目设置专业等问题,以致毕业生就业供需失衡,专业结构失衡。以致我们培养的大学生好像不太适合直接到企业工作。(2就业理念滞后。很多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还没有转变,他们不是立足于选择景能发挥自己的作用,实现自我价值的岗位,而是盲

7、目追求高工资、大单位,挤在大城市、大企业。很多人缺乏自主择业、自谋职业、积极创业的观念,仍然等待学校来安排工作,等待用人单位来招聘。有些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缺乏自信心,把希望寄托在拉关系、走后门上,有的甚至由家长出面与用人单位洽谈。殊不知,这样做的结果恰恰让用人单位对这些毕业生产生缺乏开拓能力、独立生活能力和工作能力差的印象。(3综合素质不高。综合素质可归类为专业素质和非专业素质两方面。有调查显示,在招聘过程中,在专业素质相似的情况下,企业往往更看重一个人的非专业素质,如毕业生的组织管理能力、职业道德、团队精神、心理承受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应变能力等方面的素质。而许多大学生在校期间不擅长与人交流

8、,缺少社会实践,导致应聘落选。(4传统就业观念急待改变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国家人才资源奇缺,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统分统配”主导高校毕业生的分配制度。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的价值观和择业观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择业过程中急功近利,就业时向往东部和沿海的大城市,不愿到小城镇、农村基层及边远地区;对工商、税务、金融等职业趋之若鹜;对待工资及住房条件更是越高越好。这些传统的就业观念还在当代大学生中影响很大,很多毕业生对自己未来的工作单位在地域、待遇、环境等方面都存在过高期望,而这些恰恰给用人单位留下不良印象,严重影响用人单位录用人才。因此,这些就业观念必须及时改变.树立全新的就业观念,即流动职业

9、、自主创业、终身学习等观念,只有这样才能改变现有就业难的问题。二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对策(一政府与高校方面1 高校要改革培养模式,加强学生实践能力锻炼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知识经济向更广阔领域的延伸,高校必须更紧地联系社会,找到一条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途径,拓展新的育人机制,推进适应社会需要的素质教育建设。在抓好学生各门功课的同时,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个人素质,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适应社会能力和创业能力。当前,在高等教育工作重点已经由完全的精英教育向普及的大众化教育转变,大学生就业状况也势必随之发生根本性变化,“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现象已经一去不复返,越来越多

10、的人可以享受高等教育,大学生不再是计划经济体制下“不愁嫁的宝贝儿”。大学毕业生必须放下姿态,实现与社会需求的完全对接,因为二者的关系已经由“供不应求”转为“供大于求”,大学生就业趋向于理性化、自由化和市场化。在面对激烈竞争同一个岗位的时候,不同层次、同一专业的大学毕业生要想在竞争中拔得头筹,所在院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特色将成为他们竞聘成功最有效推动力。因此,我国高校应在挖掘自身能力和素质上多下功夫,不断加强学生的实践工作能力锻炼,以积极的心态应对社会给高校带来的压力和挑战。2.建立健全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强化就业队伍建设各个高校应成立由“一把手”牵头领导的就业指导办公室,把就业工作放在学校各项工

11、作的中心位置。过去高校收集毕业生需求信息,主要是通过发邀请函、收集报刊杂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等渠道,其最大的缺点就是时效性较差、信息面过于狭窄、关注度较小,用人单位发布需求信息与毕业生获取就业信息时间不对称,往往在刚获得的需求信息时,用人单位招聘的职位已经结束。随着信息的全球化进程不断发展,高校应通过网络加大就业的对外宣传力度。因此,建立大学生就业、创业信息服务平台变得迫在眉睫,信息服务平台的建立将成为毕业生获取择业信息的重要途径,由于信息发布量大,而且相对集中,提供的岗位种类繁多,毕业生可以更为广泛地了解最新的就业动态以及国家制定关于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法规,给毕业生提供更多的择业机会。高校

12、还要把今后几年各专业的毕业生人数和各专业的办学特色及时地发布在网上,供用人单位参考,并充分利用校园局域网、BBS、QQ 群、校广播站、校园公告栏等媒介尽可能快地发布就业信息和政策法规。在新形势下,高校的就业工作已不再是一项临时陛、阶段性、局部性的工作,而是要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涉及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因此,高校加强就业队伍建设,保证就业队伍的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做到加大对就业工作的投入,保证就业工作经费充足。建立适应新时期、新形势需要的就业工作运行机制,由学校领导亲自领导,就业管理部门牵头,学校各职能部门相互配合,各院系层层落实的就业工作运行机制,使就业工作更加高效、合理地发挥作用

13、,工作出发点要以人为本、保证学生的充分就业,建设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二大学生个体方面1、了解社会需求,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这句话不仅道出了高校应根据社会需求来设置专业,有目的培养人才外,也暗示了大学生在学期间应根据社会所需人才类型对自己,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培养自己某方面的特长以便在竞争激烈的择业中能先胜一筹。除了自身综合素质外,在面试前应聘者应充分了解所应聘公司的情况,以便能做到有备而来,满载而归。那么,社会需要哪些方面的人才呢?一般来说,思想政治素质好、有事业心和责任感、知识面广、具有较强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能熟练操作计算机、能吃苦耐劳、动手能力强、有创新

14、精神的毕业生是最受欢迎的。对于正要步入社会的毕业生,他们虽然具有一定的知识积累能力,但并不等于能够完全胜任各类工作,它们只有将合理的知识结构和适应社会需要的各种能力统一起来,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才能在求职择业中立于不败之地。2、转变就业观念,调整择业心态,开展终身学习在传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都是“统招统分”,大学生毕业后都喜欢分配在国有企业、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等被认为是“铁饭碗”的单位。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已经不再有终身职业,人们需要有新的就业观念。由于现代人力资源具有流动性、多元化和市场化的特点,劳动者应根据个人爱好、能力等来轮换职业,应在就业中完善自我,并在此基础上再择业。此外

15、,九届全国二次会议把非公有制企业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固定下来以后,这使长期争论不休和模糊不清的问题得到了澄清。这对于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拓宽就业途径,寻找新的就业空间起到很好的作用。其次,西部大开发,边远山区的建设,都要求毕业生能够到这些地方贡献一份力量,转变只有到党政机关、科研院所、大中专院校和大公司大企业就业才会成才的观念,到西部边远地区去,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到能实现个人价值和发挥个人能力的地方去就业。因此,大学生毕业后初次就业应从自身条件出发。不应期望值太高,应树立“先就业,后择业,自主创业”、“到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就业新观念,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技术

16、能力和适应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四总结人们传统地认为工作就是为了满足自身生存需要,但是对于现代社会的人来说,职业对个体的意义已经远不是那么简单,职业可以满足人们从低层次到高层次的多方面需要。大学毕业生要想找到满意的工作,必须冲破多重误区。毕业生如果在择业时盲目考虑工作的经济收入、工作条件、地点等因素,虽然从表面上看还算不错,但是这个工作本身是否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是否会让自己满意,的确让人深思。与其将来后悔,不如现在就改变自己,建立适应我国当前市场经济发展、人才需求规律的合理的职业价值观,更要考虑职业对自我一生发展的影响与作用,应看重职业能否帮助实现自我价值。以此指导自己正确择业。对于那些虽然现在工作条件不怎么样,但发展空间较大,能让自己充分发挥作用的单位要优先考虑;对于那些现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太高,但发展潜力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