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典跟名师做临床的体会_第1页
读经典跟名师做临床的体会_第2页
读经典跟名师做临床的体会_第3页
读经典跟名师做临床的体会_第4页
读经典跟名师做临床的体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为什么学?为什么学? 怎么学?学什么?怎么学?学什么? 读经典读经典 精读,泛读,查阅,谈点看法。精读,泛读,查阅,谈点看法。 关注关注(相关才会注意):白术散、资生方。(相关才会注意):白术散、资生方。 理解理解(角度不同,理解各异):阳微阴弦(阳(角度不同,理解各异):阳微阴弦(阳虚阴盛、阴虚血涩)。虚阴盛、阴虚血涩)。 指导临床:理、法、方、药,各取所宜。指导临床:理、法、方、药,各取所宜。 “春秋冬夏,四时阴阳,生病起于春秋冬夏,四时阴阳,生病起于过用过用,此为常也此为常也”(素问素问经脉别论经脉别论)。)。 “饮食饮食自倍自倍,肠胃乃伤,肠胃乃伤”(素问素问痹论痹论)。)。 “五疫

2、之至,皆相染易五疫之至,皆相染易,不相染者,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避其毒气其毒气”;“邪邪之所凑,其气必之所凑,其气必虚虚”(素问素问评热病论评热病论)。)。 “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灵枢灵枢百病始生论百病始生论)。)。 “清凉治温,通下治疫清凉治温,通下治疫”( 刘河间刘河间素问病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机气宜保命集)。)。 对于湿热病证,薛生白(对于湿热病证,薛生白(湿热病篇湿热病篇)认为)认为“太阴内伤,湿饮停聚,客邪再至,内外太阴内伤,湿饮停聚,客邪再至,内外相引,故病湿热相引,故病湿热”。 吴鞠通主张湿温初期吴鞠通主张

3、湿温初期“轻开上焦肺气,盖肺轻开上焦肺气,盖肺主一身之气,气化则湿亦化主一身之气,气化则湿亦化”;认为认为“湿温湿温较诸温,病势虽缓而实重,上焦最少,病较诸温,病势虽缓而实重,上焦最少,病势不甚显张,中焦病最多势不甚显张,中焦病最多”。 “有故无陨,亦无陨也有故无陨,亦无陨也”(素问素问六元六元正纪大论正纪大论)。)。 “故圣人故圣人杂合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故以治,各得其所宜。故治所以异而病皆愈者,得病之情知治治所以异而病皆愈者,得病之情知治之大体也之大体也”(素问素问异法方宜论异法方宜论)。)。 跟名师跟名师 全盘接受?全盘接受? 拓展思路?拓展思路? 学缘众家,择采精法学缘众家,择采精法

4、 1.师法邢须林,以脉求病,顾护中州师法邢须林,以脉求病,顾护中州 诊病强调四诊合参,尤重舌、脉二诊:诊病强调四诊合参,尤重舌、脉二诊: 诊脉主张以诊脉主张以“缓脉缓脉”来权衡诸类病脉,认来权衡诸类病脉,认为:生理性为:生理性“缓脉缓脉”来去从容和缓,有胃来去从容和缓,有胃有神,病理性有神,病理性“缓脉缓脉”来去怠缓,缺乏生来去怠缓,缺乏生机。布指先察各脉有无生理之机。布指先察各脉有无生理之“缓缓”象,象,再验脉来至数之快慢,最后体察具体脉象,再验脉来至数之快慢,最后体察具体脉象,以定病位、病性。以定病位、病性。 治病强调明确脏腑病位,注重养肝、调肝、治病强调明确脏腑病位,注重养肝、调肝、用药

5、顾护脾胃。认为大凡机体脏腑气机失用药顾护脾胃。认为大凡机体脏腑气机失调、血运失常、诸窍不利、腠理开合失司调、血运失常、诸窍不利、腠理开合失司都与肝主疏泄功能失常有关。肝之疏泄不都与肝主疏泄功能失常有关。肝之疏泄不及责之肝血虚、肝气郁;疏泄太过因于肝及责之肝血虚、肝气郁;疏泄太过因于肝气旺、肝火盛。将补肝血、疏肝气、抑肝气旺、肝火盛。将补肝血、疏肝气、抑肝火之法,用于治疗多种疑难杂症。它如培火之法,用于治疗多种疑难杂症。它如培土生金、滋水涵木、扶土抑木等法亦常被土生金、滋水涵木、扶土抑木等法亦常被老师所采用。老师所采用。 诊疗特色:诊疗特色:“观色辨脉,以定病变所在;观色辨脉,以定病变所在;治病

6、求本,首重顾护脾胃治病求本,首重顾护脾胃”。 2.效法李士懋,识脉起疴,巧辩火郁效法李士懋,识脉起疴,巧辩火郁 重视脉诊:重视脉诊: 脉诊既可用于疾病诊断,又可用于判断疾脉诊既可用于疾病诊断,又可用于判断疾病的转归及预后。推崇张景岳提出的虚实病的转归及预后。推崇张景岳提出的虚实分类。认为脉的虚实,当以沉取有力无力分类。认为脉的虚实,当以沉取有力无力为辨。沉候为本,沉候为根,沉取有力为为辨。沉候为本,沉候为根,沉取有力为实,沉取无力为虚。实,沉取无力为虚。 关于关于“火郁火郁”:“温病有表证无表邪温病有表证无表邪”。郁热在里之候,由于致郁因素不同,所郁郁热在里之候,由于致郁因素不同,所郁部位有异

7、,郁闭程度不等,正气强弱之别,部位有异,郁闭程度不等,正气强弱之别,兼杂邪气之殊,表现纷纭繁杂。但因同具兼杂邪气之殊,表现纷纭繁杂。但因同具火郁于内病理基础,故临床表现有共性可火郁于内病理基础,故临床表现有共性可循。火郁于内,内现一派热象;阳郁不达,循。火郁于内,内现一派热象;阳郁不达,失于温煦,外现一派寒象。脉沉而躁,为失于温煦,外现一派寒象。脉沉而躁,为火郁证典型脉象。火郁证典型脉象。 火郁发之火郁发之,在于宣畅气机,使得所郁之,在于宣畅气机,使得所郁之火发越透达。善用升降散,并视为治疗火发越透达。善用升降散,并视为治疗郁热总方。郁热总方。 经治判断郁热外透标志:一是脉由沉伏经治判断郁热外

8、透标志:一是脉由沉伏渐转浮起,由细小迟涩转洪滑数大且兼渐转浮起,由细小迟涩转洪滑数大且兼和缓之象;二是舌由绛紫干敛转为红活和缓之象;二是舌由绛紫干敛转为红活而润;三是四肢逆冷转温;四是神识由而润;三是四肢逆冷转温;四是神识由昏转清;五是由无汗转周身漐漐汗出。昏转清;五是由无汗转周身漐漐汗出。 3.“心脑心脑”秉薛芳,妙法妙方,融通中西秉薛芳,妙法妙方,融通中西 阴虚火旺成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阴虚火旺成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年老体弱,肾气渐亏,精微不固,阴精亡失,年老体弱,肾气渐亏,精微不固,阴精亡失,阴不制阳,导致阴虚火旺。阴不制阳,导致阴虚火旺。 情志所伤,气机不畅,久郁

9、化火,气火内炽,情志所伤,气机不畅,久郁化火,气火内炽,劫伤阴液,阴伤不能制阳,导致阴虚火旺。劫伤阴液,阴伤不能制阳,导致阴虚火旺。 不良饮食嗜欲。平素过食辛辣刺激之品、饮酒不良饮食嗜欲。平素过食辛辣刺激之品、饮酒过度,容易助热化火伤阴,亦致阴虚火旺。过度,容易助热化火伤阴,亦致阴虚火旺。 它如温热性疾病或慢性消耗性疾病久延而不愈,它如温热性疾病或慢性消耗性疾病久延而不愈,日久伤阴。日久伤阴。 阴虚火旺病机一旦形成,则对多个脏腑器官功能阴虚火旺病机一旦形成,则对多个脏腑器官功能产生不利影响。例如,心脑血管疾患。产生不利影响。例如,心脑血管疾患。 善以滋阴降火之法,治疗多种疑难杂症。善以滋阴降火

10、之法,治疗多种疑难杂症。 滋阴降火、平肝潜阳治疗高血压病;滋阴降火、滋阴降火、平肝潜阳治疗高血压病;滋阴降火、行气活血治疗心血管病;滋补肝肾、益气养血、行气活血治疗心血管病;滋补肝肾、益气养血、活血通络治疗脑血管病;滋阴降火、养心安神治活血通络治疗脑血管病;滋阴降火、养心安神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滋阴降火、补肾固涩治疗糖尿疗病毒性心肌炎;滋阴降火、补肾固涩治疗糖尿病;滋阴降火、凉血解毒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病;滋阴降火、凉血解毒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滋阴降火、化痰降浊治疗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滋阴降火、化痰降浊治疗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做临床做临床 宗法数家,悟透医理,疏为己论。宗法数家,悟透医理,

11、疏为己论。 1.儿病百端,脾胃为先儿病百端,脾胃为先 小儿小儿“脾常不足脾常不足”,诸疾常与脾运失健相关。,诸疾常与脾运失健相关。 一为一为脾不运化水谷精微脾不运化水谷精微,厌食、脾虚泄泻、气血亏虚诸,厌食、脾虚泄泻、气血亏虚诸证,常以黄芪建中汤、白术散,健运中焦。证,常以黄芪建中汤、白术散,健运中焦。 二为二为脾不运化水湿脾不运化水湿,湿浊、湿热中阻,泄泻、黄疸诸疾。,湿浊、湿热中阻,泄泻、黄疸诸疾。湿浊困脾泄泻以平胃散加味;湿热泄泻,以平胃散合葛湿浊困脾泄泻以平胃散加味;湿热泄泻,以平胃散合葛根芩连汤加白芍、木香、槟榔等,清利胃肠湿热同时,根芩连汤加白芍、木香、槟榔等,清利胃肠湿热同时,化

12、湿运脾,以防寒凉伤中。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以平胃化湿运脾,以防寒凉伤中。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以平胃散合茵陈蒿汤加丹参、连翘等药,透化湿热。散合茵陈蒿汤加丹参、连翘等药,透化湿热。 三为三为脾胃升降失职脾胃升降失职,食积、便秘、腹痛等证,常为因虚,食积、便秘、腹痛等证,常为因虚致实,积而化热,常成反复感冒之因。治疗补疏并用,致实,积而化热,常成反复感冒之因。治疗补疏并用,透发郁热,切忌苦寒伤中。常以保和丸、平胃散、三仁透发郁热,切忌苦寒伤中。常以保和丸、平胃散、三仁汤、四逆散、资生方、升降散加减以治。汤、四逆散、资生方、升降散加减以治。 2.小儿外感,重透远寒小儿外感,重透远寒 3.“内风内风”为患

13、,滋肾平肝为患,滋肾平肝 常以滋肾平肝、化痰息风、醒脑止抽为法,常以滋肾平肝、化痰息风、醒脑止抽为法,选用中药谷精草、草决明、石决明、生石膏、选用中药谷精草、草决明、石决明、生石膏、酒黄芩、山茱萸、玄参、川芎、石菖蒲、郁酒黄芩、山茱萸、玄参、川芎、石菖蒲、郁金、瓜蒌、远志等药物,组成金、瓜蒌、远志等药物,组成“谷精草汤谷精草汤”,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注意力缺陷多动症。 举案例- 育阴通阳治癃闭育阴通阳治癃闭 刘某,女,刘某,女,80岁。岁。 初诊(初诊(2011年年5月月19日):主因术后二便不通半月就诊。日):主因术后二便不通半月就诊。患者半个月前外

14、出时被撞伤,左侧大腿骨折,术前插上导患者半个月前外出时被撞伤,左侧大腿骨折,术前插上导尿管并保留,术后尿管并保留,术后3天拔除导尿管后,数法(贴敷、推拿、天拔除导尿管后,数法(贴敷、推拿、针灸、水声诱导)并用,仍不能使其自行排尿,腹胀难忍,针灸、水声诱导)并用,仍不能使其自行排尿,腹胀难忍,又再次插上导尿管并保留导尿至今。患者平素便秘,经常又再次插上导尿管并保留导尿至今。患者平素便秘,经常二、三日一行,甚至间隔时间更长,术后至今未能自行排二、三日一行,甚至间隔时间更长,术后至今未能自行排便,已灌肠便,已灌肠3次。伴有口干、纳呆食少、头晕等症,时时次。伴有口干、纳呆食少、头晕等症,时时以舌舔唇,

15、精神尚好,思维清晰,语言流利。舌红少苔欠以舌舔唇,精神尚好,思维清晰,语言流利。舌红少苔欠润,脉细弦缓。既往有糖尿病、高血压史。中医诊断癃闭,润,脉细弦缓。既往有糖尿病、高血压史。中医诊断癃闭,证属气阴不足。阴津不泽,阳失气化,故而二便不通。脾证属气阴不足。阴津不泽,阳失气化,故而二便不通。脾虚不运,故纳呆食少;津不上承则口干;清阳不升故致眩虚不运,故纳呆食少;津不上承则口干;清阳不升故致眩晕。治宜育阴生津,益气通阳为法。晕。治宜育阴生津,益气通阳为法。 处方:处方: 生地生地10克,玄参克,玄参10克,麦冬克,麦冬10克,知母克,知母10克,克,当归当归10克,白芍克,白芍10克,酒大黄克,

16、酒大黄6克,枳实克,枳实6克,克,厚朴厚朴6克,白术克,白术10克,茯苓克,茯苓10克,山药克,山药10克,克,黄芪黄芪10克,桂枝克,桂枝6克,泽泻克,泽泻10克,车前子克,车前子10克。克。 5剂免煎中药,每日剂免煎中药,每日1剂,热水化开,分剂,热水化开,分2次服。次服。 当日上午当日上午8时考虑避免感染等问题,拔除导时考虑避免感染等问题,拔除导尿管;之后例行针灸治疗;尿管;之后例行针灸治疗;9时服用半剂中时服用半剂中药,药,11时护工将老人扶坐床上,正在按摩八时护工将老人扶坐床上,正在按摩八髎穴时,老人自行排出尿来,大概百余毫升;髎穴时,老人自行排出尿来,大概百余毫升;下午继续服完剩余

17、半剂中药;晚上老人欣喜下午继续服完剩余半剂中药;晚上老人欣喜告知,已经恢复自行正常排尿。告知,已经恢复自行正常排尿。 二诊(二诊(2011年年5月月25日):患者自述,服完日):患者自述,服完5剂中药,已不需要灌肠,能够自行排便,大剂中药,已不需要灌肠,能够自行排便,大便较前间隔时间缩短。便较前间隔时间缩短。 按:按:80岁老人,摔伤术后卧床,深受二便不通之苦。老岁老人,摔伤术后卧床,深受二便不通之苦。老人惧药之苦,后辈未强其难,先与它法求效,及至均未人惧药之苦,后辈未强其难,先与它法求效,及至均未凑效,方与中药治之。诊其证属气阴两虚,考虑小便不凑效,方与中药治之。诊其证属气阴两虚,考虑小便不

18、通,大便不行,应为阴津不泽,阳失气化所致;另外,通,大便不行,应为阴津不泽,阳失气化所致;另外,大便不下,肠腑不通,郁闭肺气,肺不布津,亦影响小大便不下,肠腑不通,郁闭肺气,肺不布津,亦影响小便之通利。处方融入多个经方加减变通而成:承气养营便之通利。处方融入多个经方加减变通而成:承气养营汤、增液承气汤、黄芪建中汤、苓桂术甘汤、泽泻白术汤、增液承气汤、黄芪建中汤、苓桂术甘汤、泽泻白术汤等。承气养营汤中,小承气汤泻热通便,生地、知母、汤等。承气养营汤中,小承气汤泻热通便,生地、知母、白芍、当归滋阴润燥,对于素体阴血不足之人患阳明腑白芍、当归滋阴润燥,对于素体阴血不足之人患阳明腑实,唇燥口干,腹硬满

19、而大便不通比较适宜;加玄参、实,唇燥口干,腹硬满而大便不通比较适宜;加玄参、麦冬,寓增液承气汤意。黄芪建中汤益气养营,健中助麦冬,寓增液承气汤意。黄芪建中汤益气养营,健中助运;苓桂术甘汤健脾利水,桂枝又能通阳,以助气化;运;苓桂术甘汤健脾利水,桂枝又能通阳,以助气化;加泽泻又有五苓散之意;同时泽泻、白术又能缓解脾虚加泽泻又有五苓散之意;同时泽泻、白术又能缓解脾虚清阳不升所致眩晕。山药既补脾气,又益脾阴,合白术、清阳不升所致眩晕。山药既补脾气,又益脾阴,合白术、玄参,又有资生汤意。合而共凑育阴生津,益气通阳之玄参,又有资生汤意。合而共凑育阴生津,益气通阳之效,二便得通而愈。效,二便得通而愈。 内

20、伤发热甘温除内伤发热甘温除 曾治一曾治一80多岁老人,男性,低热多岁老人,男性,低热2月有余,月有余,前胸烦热,背微恶寒,他医均以前胸烦热,背微恶寒,他医均以“滋阴降滋阴降火火”为治未效。本人综合老人年事已高;为治未效。本人综合老人年事已高;活动不便;纳呆食少,素有便秘;形体瘦活动不便;纳呆食少,素有便秘;形体瘦弱倦怠,面色萎黄少华,舌质淡红,苔白弱倦怠,面色萎黄少华,舌质淡红,苔白欠润,脉细濡缓,诊为中气不足,阳郁发欠润,脉细濡缓,诊为中气不足,阳郁发热。谨遵热。谨遵“甘温除大热甘温除大热”之旨,给予之旨,给予“补补中益气汤中益气汤”加味而愈。加味而愈。 宣透郁热疗肺疾宣透郁热疗肺疾 田某,

21、男,田某,男,4岁,家住石家庄市桥西区。岁,家住石家庄市桥西区。 初诊(初诊(2011年年1月月15日):主因发热日):主因发热1周来诊。周来诊。1周周前患儿无明显原因出现发热,在某医院就诊,诊为前患儿无明显原因出现发热,在某医院就诊,诊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曾予,曾予“清热解毒中药清热解毒中药”、“拔罐拔罐”治疗,热退复升,每于午后、夜间热甚,治疗,热退复升,每于午后、夜间热甚,最高最高40。诊时发热,头痛,烦哭,干咳,腹痛。诊时发热,头痛,烦哭,干咳,腹痛。询知其询知其2日未解大便,不欲饮食,手足不温,咽红,日未解大便,不欲饮食,手足不温,咽红,舌红,无苔而干,脉弦细数。

22、诊为感冒,证属郁热舌红,无苔而干,脉弦细数。诊为感冒,证属郁热伤阴。治宜健脾润肺,清透郁热。方以资生方、升伤阴。治宜健脾润肺,清透郁热。方以资生方、升降散及四逆散、栀子豉汤合方加减。降散及四逆散、栀子豉汤合方加减。 处方:处方: 白术白术9g,山药,山药12g,玄参,玄参12g,炒牛蒡子,炒牛蒡子12g,僵蚕,僵蚕12g,蝉蜕,蝉蜕9g,姜黄,姜黄6g,牡丹皮,牡丹皮9g,炒栀子,炒栀子12g,淡豆豉淡豆豉9g,炒白芍,炒白芍12g,炒枳实,炒枳实9g,柴胡,柴胡9g,大青,大青叶叶15g,甘草,甘草6g。2剂。剂。 二诊(二诊(2011年年1月月17日):家长代述:药后体温渐降,日):家长代

23、述:药后体温渐降,昨日体温未再超过昨日体温未再超过37.1度,今诊体温度,今诊体温36.8,头痛消,头痛消失,腹已不痛,大便已解稍粘,微咳,痰不多能咯失,腹已不痛,大便已解稍粘,微咳,痰不多能咯出,舌质稍红,苔薄白略腻,脉濡滑略数。既往有出,舌质稍红,苔薄白略腻,脉濡滑略数。既往有哮喘史,咽充血已减轻,有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哮喘史,咽充血已减轻,有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听诊呼吸音稍粗糙,无干湿性罗音。阴伤已复,因听诊呼吸音稍粗糙,无干湿性罗音。阴伤已复,因其素体脾虚,恐其生湿酿痰,故宜健脾化湿,清透其素体脾虚,恐其生湿酿痰,故宜健脾化湿,清透郁热,宣肺止咳。调整处方如下:郁热,宣肺止咳。调整处方

24、如下: 炒杏仁炒杏仁9g,薏苡仁,薏苡仁9g,玄参,玄参12g,炒牛蒡子,炒牛蒡子12g,僵,僵蚕蚕12g,蝉蜕,蝉蜕9g,姜黄,姜黄6g,芦根,芦根15g,炒栀子,炒栀子12g,清半夏清半夏9g,连翘,连翘12g,地龙,地龙9克,桑白皮克,桑白皮12g,浙贝,浙贝母母12g,甘草,甘草6。4剂。剂。 三诊(三诊(2011年年1月月21日):咳嗽已不明显,偶有日):咳嗽已不明显,偶有晨咳,纳可,大便有时稍干,唇干,舌质偏红,晨咳,纳可,大便有时稍干,唇干,舌质偏红,苔少,脉濡细滑。咽充血已不明显,咽后壁淋巴苔少,脉濡细滑。咽充血已不明显,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心肺听诊(滤泡增生,心肺听诊(-)。

25、治以健脾润肺,化痰)。治以健脾润肺,化痰散结。调整处方如下:散结。调整处方如下: 白术白术12g,山药,山药12g,茯苓,茯苓12g,玄参,玄参12g,炒牛,炒牛蒡子蒡子12g,僵蚕,僵蚕12g,蝉蜕,蝉蜕9g,姜黄,姜黄6g,牡丹皮,牡丹皮9g,炒栀子,炒栀子12g,桑白皮,桑白皮12g,夏枯草,夏枯草12g,浙贝,浙贝母母12g,清半夏,清半夏9克,甘草克,甘草6g。5剂。剂。 四诊(四诊(2011年年1月月26日):已无自觉不适,改服日):已无自觉不适,改服二黄颗粒调理脾胃。二黄颗粒调理脾胃。 按按 张锡纯资生方健脾润肺,原书用治劳瘵羸张锡纯资生方健脾润肺,原书用治劳瘵羸弱已甚,饮食减少

26、,喘促咳嗽,身热脉虚数者,弱已甚,饮食减少,喘促咳嗽,身热脉虚数者,亦治女子血枯不月。笔者常以此方治疗热病后亦治女子血枯不月。笔者常以此方治疗热病后期,肺脾两虚纳呆、便秘、微咳等症。杨栗山期,肺脾两虚纳呆、便秘、微咳等症。杨栗山升降散升降散“僵蚕,蝉蜕升阳中之清阳,姜黄、大僵蚕,蝉蜕升阳中之清阳,姜黄、大黄降阴中之浊阴,一升一降,内外通和黄降阴中之浊阴,一升一降,内外通和”,宣,宣郁清热之力卓著。郁清热之力卓著。伤寒论伤寒论四逆散,为疏肝四逆散,为疏肝解郁、调和肝脾的祖方,柴胡既可疏解肝郁,解郁、调和肝脾的祖方,柴胡既可疏解肝郁,又可升发清阳以使郁热外透;芍药养血敛阴,又可升发清阳以使郁热外透

27、;芍药养血敛阴,与柴胡相配,一升一敛,使郁热透解而不伤阴;与柴胡相配,一升一敛,使郁热透解而不伤阴;枳实行气散结,以增强疏畅气机功效;炙甘草枳实行气散结,以增强疏畅气机功效;炙甘草缓急和中,调和诸药,临床用治阳郁厥逆及肝缓急和中,调和诸药,临床用治阳郁厥逆及肝脾气郁证。栀子豉汤亦为透解郁热之常用方。脾气郁证。栀子豉汤亦为透解郁热之常用方。 本案发热已经本案发热已经1周,舌红,无苔而干,脉弦细数。周,舌红,无苔而干,脉弦细数。表明邪热未透,气阴已伤。再与清热解毒,恐表明邪热未透,气阴已伤。再与清热解毒,恐伤脾胃,凉遏其热,加重其郁,故与健脾润肺,伤脾胃,凉遏其热,加重其郁,故与健脾润肺,清透郁热

28、。方以资生方、升降散及四逆散、栀清透郁热。方以资生方、升降散及四逆散、栀子豉汤合方加减,祛邪而不伤正,药进热退。子豉汤合方加减,祛邪而不伤正,药进热退。二诊阴伤已复,因其素体脾虚,恐其生湿酿痰,二诊阴伤已复,因其素体脾虚,恐其生湿酿痰,故宜健脾化湿,清透余热,宣肺止咳为治。三故宜健脾化湿,清透余热,宣肺止咳为治。三诊咳嗽已不明显,偶有晨咳,纳可,大便有时诊咳嗽已不明显,偶有晨咳,纳可,大便有时稍干,唇干,舌质偏红,苔少,脉濡细滑。咽稍干,唇干,舌质偏红,苔少,脉濡细滑。咽充血已不明显,因有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故充血已不明显,因有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故以健脾润肺,化痰散结,以治余症,巩固疗效。以

29、健脾润肺,化痰散结,以治余症,巩固疗效。四诊已无自觉不适,改服成药调理脾胃,以做四诊已无自觉不适,改服成药调理脾胃,以做善后。善后。 透化湿热愈肠病透化湿热愈肠病 裴某,男,裴某,男,22岁,大学三年级学生。岁,大学三年级学生。 初诊(初诊(2011年年3月月12日):主因腹泻日):主因腹泻2天来诊。天来诊。自述自述2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泻,排便后发现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泻,排便后发现卫生纸带血。在肛肠科检查,诊断卫生纸带血。在肛肠科检查,诊断“结肠、直结肠、直肠炎症肠炎症”;化验大便常规;化验大便常规“未见异常未见异常”。现症:。现症:大便稀薄,每日大便稀薄,每日35次,便后肛门有灼热感,次

30、,便后肛门有灼热感,轻微腹痛,偶有恶心,食欲不振。诊其面色萎轻微腹痛,偶有恶心,食欲不振。诊其面色萎黄少华,舌苔白腻,舌边齿痕,脉弦濡滑。询黄少华,舌苔白腻,舌边齿痕,脉弦濡滑。询知素体脾胃虚弱,稍食不慎即易腹泻。中医诊知素体脾胃虚弱,稍食不慎即易腹泻。中医诊断:泄泻,证属脾虚,胃肠湿热。治宜:化湿断:泄泻,证属脾虚,胃肠湿热。治宜:化湿清热,运脾止泻。方取平胃散合葛根芩连汤加清热,运脾止泻。方取平胃散合葛根芩连汤加减。减。 处方:处方: 苍术苍术9克,厚朴克,厚朴9克,陈皮克,陈皮9克,炒槟榔克,炒槟榔12克,克,木香木香6克,葛根克,葛根15克,姜黄连克,姜黄连6克,黄芩克,黄芩9克,克,

31、酒大黄酒大黄6克,炒谷芽克,炒谷芽30克,炒白芍克,炒白芍18克,石克,石菖蒲菖蒲9克,竹茹克,竹茹12克,清半夏克,清半夏9克,炙甘草克,炙甘草6克。克。 2剂。剂。 二诊(二诊(2011年年3月月14日):药后大便每日日):药后大便每日23次,次,肛门灼热感已明显减轻,偶有轻微腹痛,自觉体肛门灼热感已明显减轻,偶有轻微腹痛,自觉体倦乏力,食欲欠佳,已无恶心,脉象濡缓。证属倦乏力,食欲欠佳,已无恶心,脉象濡缓。证属脾虚湿阻。治宜健脾化湿止泻。予七味白术散加脾虚湿阻。治宜健脾化湿止泻。予七味白术散加味治疗。味治疗。 处方:处方: 太子参太子参15克,炒白术克,炒白术10克,茯苓克,茯苓10克,

32、炙甘草克,炙甘草3克,藿香克,藿香10克,木香克,木香6克,葛根克,葛根15克,黄芪克,黄芪10克,克,白扁豆白扁豆15克,炒谷芽克,炒谷芽15克,炒白芍克,炒白芍10克,桂枝克,桂枝6克,蒲公英克,蒲公英10克,槟榔克,槟榔10克,陈皮克,陈皮6克。克。5剂。剂。 药后电话告知,大便每日药后电话告知,大便每日12次,成形,已无明次,成形,已无明显不适,食欲较前稍好。显不适,食欲较前稍好。 按:本患虽已成年,询知素体脾胃虚弱,稍食不按:本患虽已成年,询知素体脾胃虚弱,稍食不慎即易腹泻。脾虚不运,则致湿滞胃肠,湿郁化慎即易腹泻。脾虚不运,则致湿滞胃肠,湿郁化热,湿热壅滞肠中,则发湿热泄泻,腹痛,

33、便后热,湿热壅滞肠中,则发湿热泄泻,腹痛,便后肛门灼热。葛根芩连汤出自肛门灼热。葛根芩连汤出自伤寒论伤寒论,由葛根、,由葛根、黄芩、黄连、炙甘草组成。功能清泄湿热,解肌黄芩、黄连、炙甘草组成。功能清泄湿热,解肌散邪,临床用治湿热泻痢。平胃散方出自散邪,临床用治湿热泻痢。平胃散方出自太平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惠民和剂局方,由苍术、厚朴、陈皮、炙甘,由苍术、厚朴、陈皮、炙甘草组成,另加姜枣同煎,具有燥湿运脾、行气和草组成,另加姜枣同煎,具有燥湿运脾、行气和胃功效,主治湿滞脾胃之证。方中苍术燥湿健脾,胃功效,主治湿滞脾胃之证。方中苍术燥湿健脾,厚朴除湿散满,陈皮理气化痰,甘草、姜、枣调厚朴除湿散满,陈皮理

34、气化痰,甘草、姜、枣调和脾胃。和脾胃。 本患病初虽属湿热,但要顾其素体脾胃虚弱之本,故本患病初虽属湿热,但要顾其素体脾胃虚弱之本,故以葛根芩连汤、平胃散合方加减而治。笔者体会,凡以葛根芩连汤、平胃散合方加减而治。笔者体会,凡属脾胃湿滞,呈现胸腹胀满、口淡食少、舌苔白厚而属脾胃湿滞,呈现胸腹胀满、口淡食少、舌苔白厚而腻,都可用它来治,古人称苍术为腻,都可用它来治,古人称苍术为“治脾圣药治脾圣药”。经。经治,肛门灼热明显减轻,说明热象已减,湿阻仍存,治,肛门灼热明显减轻,说明热象已减,湿阻仍存,故改以七味白术散加味治疗。白术散出自宋钱乙故改以七味白术散加味治疗。白术散出自宋钱乙小小儿药证直诀儿药证

35、直诀,由人参,茯苓,炒白术,藿香叶,葛,由人参,茯苓,炒白术,藿香叶,葛根,木香,甘草七味药组成。方中四君补中,木香、根,木香,甘草七味药组成。方中四君补中,木香、藿香芳香悦脾健胃,葛根升清止泻,又能解渴,全方藿香芳香悦脾健胃,葛根升清止泻,又能解渴,全方功能健脾益气,和胃生津。主治脾胃虚弱,津虚内热功能健脾益气,和胃生津。主治脾胃虚弱,津虚内热所致呕吐泄泻,肌热烦渴。其融补、运、升、降法为所致呕吐泄泻,肌热烦渴。其融补、运、升、降法为一体,补而不滞,针对腹泻的脾运不足,容易耗伤阴一体,补而不滞,针对腹泻的脾运不足,容易耗伤阴液的特点,起到了标本兼顾的治疗效果。液的特点,起到了标本兼顾的治疗效

36、果。 化浊开窍治眩晕化浊开窍治眩晕 卜某,女,卜某,女,10岁,家住河北定州。岁,家住河北定州。 初诊(初诊(2009年年12月月14日):主诉头晕头痛月余。患儿日):主诉头晕头痛月余。患儿1个多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头痛,晕甚不能站立,个多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头痛,晕甚不能站立,不能睁眼,纳呆,恶心欲吐。曾在定州人民医院拍不能睁眼,纳呆,恶心欲吐。曾在定州人民医院拍X光片,诊断光片,诊断“双侧上颌窦炎双侧上颌窦炎”;胸片;胸片“未见异常未见异常”;血常规无异常;脑电图有轻度异常(神清,闭目受检,血常规无异常;脑电图有轻度异常(神清,闭目受检,基本波动基本波动8-10HZ,节律高幅对称,广泛

37、可见;,节律高幅对称,广泛可见;4-6HZ波动中幅对称;睁眼波幅降低)。后在省二院检查,波动中幅对称;睁眼波幅降低)。后在省二院检查,否认否认“鼻窦炎鼻窦炎”。曾经。曾经“抗生素抗生素”治疗无效果。诊时治疗无效果。诊时家长背患儿入诊室,头晕不能睁眼,不能站立,不能家长背患儿入诊室,头晕不能睁眼,不能站立,不能自坐,(需有家长扶持),头痛昏蒙,恶心欲吐。舌自坐,(需有家长扶持),头痛昏蒙,恶心欲吐。舌苔厚腻满布,脉濡弦滑略数。苔厚腻满布,脉濡弦滑略数。 中医诊断:眩晕,证属湿热中阻,痰热上蒙中医诊断:眩晕,证属湿热中阻,痰热上蒙清窍。清窍。 治宜化湿清热,化痰开窍。治宜化湿清热,化痰开窍。 处方

38、:处方: 炒杏仁炒杏仁10g,苍术,苍术10g,玄参,玄参10g,姜半夏,姜半夏10g,瓜蒌瓜蒌10g,槟榔,槟榔10g,僵蚕,僵蚕10g,蝉蜕,蝉蜕12g,白,白芷芷6g,连翘,连翘10g,炒栀子,炒栀子10g,远志,远志6g,郁金,郁金10g,石菖蒲,石菖蒲6g,甘草,甘草3g。6剂。剂。 二诊(二诊(2009年年12月月20日):药后诸症基本消失,日):药后诸症基本消失,随其父亲自行步入诊室。舌苔转为薄腻,脉弦濡随其父亲自行步入诊室。舌苔转为薄腻,脉弦濡滑。上方去苍术,减蝉蜕为滑。上方去苍术,减蝉蜕为6g,薏苡仁,薏苡仁15g,7剂。剂。 三诊(三诊(2009年年12月月27日):头痛头

39、晕已愈,偶日):头痛头晕已愈,偶有轻微咳嗽,便干,隔日有轻微咳嗽,便干,隔日1行,苔白腻,脉濡缓。行,苔白腻,脉濡缓。上方去薏苡仁、白芷,加苍术上方去薏苡仁、白芷,加苍术10g、牛蒡子、牛蒡子10g。7剂。剂。 并嘱药后若无其它不适,停服中药,改以二黄颗并嘱药后若无其它不适,停服中药,改以二黄颗粒调理脾胃。粒调理脾胃。 按按 患儿主因头痛头晕月余来诊,曾做多项检患儿主因头痛头晕月余来诊,曾做多项检查,西医未作明确诊断。诊时家长背患儿入诊查,西医未作明确诊断。诊时家长背患儿入诊室,头晕不能睁眼,不能站立,不能自坐,头室,头晕不能睁眼,不能站立,不能自坐,头痛昏蒙,恶心欲吐。诊其舌苔厚腻满布,脉濡

40、痛昏蒙,恶心欲吐。诊其舌苔厚腻满布,脉濡弦滑略数。辨证属湿热中阻,痰热上蒙清窍之弦滑略数。辨证属湿热中阻,痰热上蒙清窍之眩晕。予化湿清热,化痰开窍中药日眩晕。予化湿清热,化痰开窍中药日1剂,剂,6剂晕痛大减,剂晕痛大减,13剂晕痛全消。初诊时患儿母剂晕痛全消。初诊时患儿母亲曾透露其因学习成绩欠佳而有厌学之念,木亲曾透露其因学习成绩欠佳而有厌学之念,木不疏土亦成湿热中阻之因,方取三仁、升降之不疏土亦成湿热中阻之因,方取三仁、升降之意,但宗化湿、透热之旨,灵活变通其药,收意,但宗化湿、透热之旨,灵活变通其药,收到良好疗效。到良好疗效。 开窍醒神止抽动开窍醒神止抽动 张某,男,张某,男,2001年年

41、11月月2日出生,石家庄市草日出生,石家庄市草场街小学学生。场街小学学生。 初诊(初诊(2009年年5月月4日):主因频繁叹气月余来日):主因频繁叹气月余来诊。家长代述:自半年前开始不经意间发现孩诊。家长代述:自半年前开始不经意间发现孩子时时叹气,询问孩子并无胸闷等症,曾做子时时叹气,询问孩子并无胸闷等症,曾做“心电图、拍胸片心电图、拍胸片”等检查,均未见异常,家等检查,均未见异常,家长稍作提醒亦能控制,近长稍作提醒亦能控制,近1个月叹气明显,精神个月叹气明显,精神不振,爱发脾气,睡眠欠佳,常诉头晕,不欲不振,爱发脾气,睡眠欠佳,常诉头晕,不欲饮食,大便稍干,偶有轻微腹痛。询问得知孩饮食,大便

42、稍干,偶有轻微腹痛。询问得知孩子作业较多,自我要求较高,学习成绩尚可。子作业较多,自我要求较高,学习成绩尚可。 诊其体瘦,神清疲惫,面色少华,头发干枯,诊其体瘦,神清疲惫,面色少华,头发干枯,时有深吸气后叹气,舌红,舌苔薄白略腻,脉时有深吸气后叹气,舌红,舌苔薄白略腻,脉濡滑,两关弦。诊断:多发性抽动症,证属脾濡滑,两关弦。诊断:多发性抽动症,证属脾虚,肝胃郁热。脾虚不运,易酿痰浊、痰热;虚,肝胃郁热。脾虚不运,易酿痰浊、痰热;课业繁重,易致郁火内生。肝风内扰,则现频课业繁重,易致郁火内生。肝风内扰,则现频繁叹气;痰火上蒙,则致头晕寐差。治则:急繁叹气;痰火上蒙,则致头晕寐差。治则:急则治标,

43、清肝泄热,化痰开窍。则治标,清肝泄热,化痰开窍。 处方:处方: 谷精草谷精草10g,草决明,草决明10g,预知子,预知子10g,石菖蒲,石菖蒲6g,瓜蒌,瓜蒌10g,郁金,郁金10g,远志,远志6g,半夏,半夏10g,厚朴厚朴6g,炒栀子,炒栀子10g,白芷,白芷6g,炙甘草,炙甘草3g。4剂。剂。 二诊(二诊(2009年年5月月8日):叹气已不明显,头晕日):叹气已不明显,头晕消失。舌质偏红,脉濡滑,关弦力稍减。消失。舌质偏红,脉濡滑,关弦力稍减。 守方守方5剂,继服。剂,继服。 三诊(三诊(2009年年5月月13日):未述任何不适,舌尖日):未述任何不适,舌尖偏红,舌苔白厚欠润,脉濡滑,关

44、弦力稍减。考偏红,舌苔白厚欠润,脉濡滑,关弦力稍减。考虑郁火伤阴,阴津亏虚,再加患儿素体脾虚,清虑郁火伤阴,阴津亏虚,再加患儿素体脾虚,清阳不升,浊阴不化,湿浊反不易去而见舌苔白厚阳不升,浊阴不化,湿浊反不易去而见舌苔白厚欠润。上方加玄参欠润。上方加玄参10g,蝉蜕,蝉蜕6g,陈皮,陈皮6g。玄参。玄参养阴生津而不碍湿;蝉蜕疏风透热,风能胜湿;养阴生津而不碍湿;蝉蜕疏风透热,风能胜湿;陈皮醒脾化湿。陈皮醒脾化湿。5剂,继服。剂,继服。 四诊(四诊(2009年年5月月18日):家长告知,已无不适,日):家长告知,已无不适,惟觉食欲欠佳。停服中药,改服二黄颗粒健脾胃,惟觉食欲欠佳。停服中药,改服二

45、黄颗粒健脾胃,助消化。助消化。 按按 患儿主因频繁叹气来诊,精神不振,患儿主因频繁叹气来诊,精神不振,爱发脾气,睡眠欠佳,常诉头晕,不欲饮爱发脾气,睡眠欠佳,常诉头晕,不欲饮食。诊其舌红,舌苔薄白略腻,脉濡滑,食。诊其舌红,舌苔薄白略腻,脉濡滑,两关弦。诊断多发性抽动症,证属脾虚,两关弦。诊断多发性抽动症,证属脾虚,肝胃郁热。急则治标,先与中药清肝泄热,肝胃郁热。急则治标,先与中药清肝泄热,化痰开窍;无不适后,继以中药成药健运化痰开窍;无不适后,继以中药成药健运脾胃,配合调理饮食,以期从根本上改善脾胃,配合调理饮食,以期从根本上改善患儿体质;并且告知家长适当放松孩子心患儿体质;并且告知家长适当

46、放松孩子心情,教会孩子如何减压,以防多发性抽动情,教会孩子如何减压,以防多发性抽动症复发。症复发。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属于儿童心理障碍,常小儿多发性抽动症属于儿童心理障碍,常因土虚木郁,而致脾虚肝旺,风阳上扰;因土虚木郁,而致脾虚肝旺,风阳上扰;或由情志不遂,而致木郁土壅,痰浊、痰或由情志不遂,而致木郁土壅,痰浊、痰热上蒙;病久可致郁火伤阴、气滞血瘀而热上蒙;病久可致郁火伤阴、气滞血瘀而成虚实夹杂之证。病机多与气、血、痰、成虚实夹杂之证。病机多与气、血、痰、火郁滞有关。治疗亦当祛其壅塞,清透郁火郁滞有关。治疗亦当祛其壅塞,清透郁热,因机相顾,展布气机。常依其肝火、热,因机相顾,展布气机。常依其肝

47、火、痰热之侧重,而以升降散合谷精草汤、三痰热之侧重,而以升降散合谷精草汤、三仁汤、菖蒲郁金汤(刘弼臣教授自拟方)仁汤、菖蒲郁金汤(刘弼臣教授自拟方)加减而治,同时结合心理疏导,每获良效。加减而治,同时结合心理疏导,每获良效。 咳嗽、泄泻、水肿案咳嗽、泄泻、水肿案 闰某,女,闰某,女,78岁岁 初诊(初诊(2011年年8月月9日):主因咳嗽、腹泻、下肢浮肿、日):主因咳嗽、腹泻、下肢浮肿、精神极差来诊。家人代述:精神极差来诊。家人代述:1个多月前患者因个多月前患者因“肺部感肺部感染染”,查血常规,查血常规“白细胞十几万白细胞十几万”、“红细胞低于正红细胞低于正常、血小板高于正常常、血小板高于正常

48、”,在其它医院以,在其它医院以“急性粒细胞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性白血病”收住院,经过收住院,经过“抗感染及对症治疗抗感染及对症治疗”,发,发热渐退,咳嗽减轻,但仍精神较差,不愿活动,纳呆热渐退,咳嗽减轻,但仍精神较差,不愿活动,纳呆食少,大便稀,小便少,下肢浮肿明显。胸片显示胸食少,大便稀,小便少,下肢浮肿明显。胸片显示胸腔积液,做心电图、心脏超声未见异常。病情好转出腔积液,做心电图、心脏超声未见异常。病情好转出院之后曾在它处服用中药,院之后曾在它处服用中药,“清热解毒,清肺化痰清热解毒,清肺化痰”为主,药后仍有咳嗽,气短,胸闷,脘痞,纳呆食少,为主,药后仍有咳嗽,气短,胸闷,脘痞,纳呆食少,大

49、便更稀,次数增多,日十余次,尿少,下肢浮肿来大便更稀,次数增多,日十余次,尿少,下肢浮肿来诊。身体羸瘦,面色萎黄,头倾含胸,目闭懒言,精诊。身体羸瘦,面色萎黄,头倾含胸,目闭懒言,精神极差,舌质暗淡,舌苔白厚略腻,脉沉濡缓。神极差,舌质暗淡,舌苔白厚略腻,脉沉濡缓。 中医诊断:中医诊断:1.咳嗽;咳嗽;2.泄泻;泄泻;3.水肿,证属阳虚水泛,水肿,证属阳虚水泛,痰湿内阻。阳虚气化不利,津液输布失常,水饮上痰湿内阻。阳虚气化不利,津液输布失常,水饮上凌心肺则咳嗽、胸闷、气短;湿浊中阻胃肠则脘痞、凌心肺则咳嗽、胸闷、气短;湿浊中阻胃肠则脘痞、纳呆食少、泄泻;津液不能蒸腾气化,水湿下趋则纳呆食少、泄泻;津液不能蒸腾气化,水湿下趋则见尿少、下肢浮肿。治宜温阳利水,化湿和中,肃见尿少、下肢浮肿。治宜温阳利水,化湿和中,肃肺化痰。方以苓桂术甘汤、平胃散合方加减。肺化痰。方以苓桂术甘汤、平胃散合方加减。 处方:处方: 茯苓茯苓12克,桂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