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综合布线基础_第1页
第二课综合布线基础_第2页
第二课综合布线基础_第3页
第二课综合布线基础_第4页
第二课综合布线基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综合布线是一个模块化、灵活性极高的建筑物综合布线是一个模块化、灵活性极高的建筑物或建筑群内的信息传输系统,是建筑物内的或建筑群内的信息传输系统,是建筑物内的“信息高速公路信息高速公路”。它既使语音、数据、图像。它既使语音、数据、图像通信设备和交换设备与其它信息管理系统彼此通信设备和交换设备与其它信息管理系统彼此相连,也使这些设备与外部通信网络相连接。相连,也使这些设备与外部通信网络相连接。 它包括建筑物到外部网络或电信局线路上的连它包括建筑物到外部网络或电信局线路上的连接点与工作区的语音或数据终端之间的所有电接点与工作区的语音或数据终端之间的所有电缆及相关联的布线部件。缆及相关联的布线部件。

2、综合布线系统由不同系列的部件组成,其中包综合布线系统由不同系列的部件组成,其中包括:传输介质、线路管理硬件(如配线架、连括:传输介质、线路管理硬件(如配线架、连接器、插座、插头、适配器)。传输电子线路、接器、插座、插头、适配器)。传输电子线路、电气保护设备等硬件。电气保护设备等硬件。 一个设计良好的综合布系统对其服务的设备应一个设计良好的综合布系统对其服务的设备应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并能互连许多不同通信设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并能互连许多不同通信设备。备。综合布线系统应为开放式网络拓扑结构,应能综合布线系统应为开放式网络拓扑结构,应能支持语音、数据、图像、多媒体业务等信息的支持语音、数据、图像、多媒

3、体业务等信息的传递。传递。具有优越的实用性、灵活性、兼容性、可靠性、具有优越的实用性、灵活性、兼容性、可靠性、前瞻性、经济性。前瞻性、经济性。 设计综合布线系统应采用开放式星型拓扑结构,设计综合布线系统应采用开放式星型拓扑结构,该结构下的每个分支子系统都是相对独立的单该结构下的每个分支子系统都是相对独立的单元,对每个分支单元系统改动都不影响其他子元,对每个分支单元系统改动都不影响其他子系统。只要改变结点连接就可使网络在星型、系统。只要改变结点连接就可使网络在星型、总线、环形等各种类型间进行转换。综合布线总线、环形等各种类型间进行转换。综合布线配线设备的典型设置与功能组合见图所示。配线设备的典型

4、设置与功能组合见图所示。BD建筑物配线设备建筑物配线设备FD楼层配线设备楼层配线设备CP集合点集合点TO信息插座信息插座TE终端设备终端设备CD建筑建筑群配线设备群配线设备严格按照严格按照TIA/EIA 568-ATIA/EIA 568-A、TIA/EIA TIA/EIA 568-B568-B及及ISO/IEC 11801ISO/IEC 11801标准设计系统,并连接标准设计系统,并连接众多满足国际网络标准的网络设备。如众多满足国际网络标准的网络设备。如 IEEE802.3IEEE802.3系列标准等。系列标准等。 1.1.工作区(系统中不含)工作区(系统中不含)2.2.配线子系统(水平布线子

5、系统)配线子系统(水平布线子系统)3.3.干线子系统干线子系统4.4.设备间设备间5.5.建筑群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6.6.管理管理7.7.进线间进线间工作区布线工作区布线光缆光缆铜缆铜缆设备间设备间建筑群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干线子系统干线子系统楼层配线架楼层配线架建筑物配线架建筑物配线架建筑群配线架建筑群配线架综合布线系统在进行系统配置设计时,应充分综合布线系统在进行系统配置设计时,应充分考虑用户近期与远期的实际需要与发展,使之考虑用户近期与远期的实际需要与发展,使之具有通用性和灵活性,尽量避免布线系统投入具有通用性和灵活性,尽量避免布线系统投入正常使用以后,较短的时间又要进行扩建与改正常使用以

6、后,较短的时间又要进行扩建与改建,造成资金浪费。建,造成资金浪费。一般来说,布线系统的水平配线应以远期需要一般来说,布线系统的水平配线应以远期需要为主,垂直干线应以近期实用为主。为主,垂直干线应以近期实用为主。 主干大多数都设置在建筑物弱电井,更换和扩主干大多数都设置在建筑物弱电井,更换和扩充比较省事,水平布线是在建筑物的天花板内充比较省事,水平布线是在建筑物的天花板内或管道里,施工费比初期投资的材料费高。或管道里,施工费比初期投资的材料费高。国际上各综合布线产品都只提国际上各综合布线产品都只提15/2515/25年质量保年质量保证体系,并不包括多少年的投资保证。证体系,并不包括多少年的投资保

7、证。获取建筑物平面图,评估安装设施的实际建筑获取建筑物平面图,评估安装设施的实际建筑物或建筑群环境。物或建筑群环境。 分析用户需求。分析用户需求。系统结构设计。以开放式为基准,尽量与大多系统结构设计。以开放式为基准,尽量与大多数厂家产品和设备兼容。数厂家产品和设备兼容。布线路由设计,选取传输介质。布线路由设计,选取传输介质。系统初步设计,成本估算。系统初步设计,成本估算。 在收到用户意见并签定合同书后:在收到用户意见并签定合同书后:1.1.绘制布线施工图绘制布线施工图2.2.编制布线用料清单(订货信息)编制布线用料清单(订货信息)3.3.完成详细的设计方案,它应包括:完成详细的设计方案,它应包

8、括: 1 1)电缆路由文档)电缆路由文档 2 2)光缆分配及管理)光缆分配及管理 3 3)布线与联接细节)布线与联接细节 4 4)光纤链路损耗预算)光纤链路损耗预算我们可以将综合布线系统设计资料采用数据库我们可以将综合布线系统设计资料采用数据库技术管理起来,可以从一开始就应当全面利用技术管理起来,可以从一开始就应当全面利用CADCAD技术对建筑物的需求分析、系统结构设计、技术对建筑物的需求分析、系统结构设计、布线路由设计,以及线缆参数、位置编码等一布线路由设计,以及线缆参数、位置编码等一系列的数据登录入库,使配线管理成为建筑集系列的数据登录入库,使配线管理成为建筑集成化总管理数据库系统的一个子

9、系统。成化总管理数据库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工作区布线工作区布线需要设置终端设备的独立区域。一个独立的需需要设置终端设备的独立区域。一个独立的需要设置终端设备要设置终端设备(TE)(TE)的区域宜划分为一个工作的区域宜划分为一个工作区。工作区应由配线子系统的信息插座模块区。工作区应由配线子系统的信息插座模块(TO)(TO)延伸到终端设备处的连接缆线及适配器组延伸到终端设备处的连接缆线及适配器组成。成。1.1.每一个工作区信息插座模块每一个工作区信息插座模块( (电、光电、光) )数量不数量不宜少于宜少于2 2个,并满足各种业务的需求。个,并满足各种业务的需求。2.2.底盒数量应以面板设置的开口数确

10、定,每一底盒数量应以面板设置的开口数确定,每一个底盒支持安装的信息点数量不宜大于个底盒支持安装的信息点数量不宜大于2 2个。个。 3.3.光纤信息插座模块安装的底盒大小应充分考光纤信息插座模块安装的底盒大小应充分考虑到水平光缆虑到水平光缆(2(2芯或芯或4 4芯芯) )终接处的光缆盘留空终接处的光缆盘留空间 和 满 足 光 缆 对 弯 曲 半 径 的 要 求 。间 和 满 足 光 缆 对 弯 曲 半 径 的 要 求 。4.4.工作区的信息插座模块应支持不同的终端设工作区的信息插座模块应支持不同的终端设备接入,每一个备接入,每一个8 8位模块通用插座应连接位模块通用插座应连接1 1根根4 4对对

11、绞电缆;对每一个双工或对对绞电缆;对每一个双工或2 2个单工光纤连个单工光纤连接器件及适配器连接接器件及适配器连接1 1根根2 2芯光缆。芯光缆。 由于目前建筑物的功能类型较多,大体上可以由于目前建筑物的功能类型较多,大体上可以分为商业、文化、媒体、体育、医院、学校、分为商业、文化、媒体、体育、医院、学校、交通、住宅、通用工业等类型,因此,对工作交通、住宅、通用工业等类型,因此,对工作区面积的划分应根据应用的场合做具体的分析区面积的划分应根据应用的场合做具体的分析后 确 定 , 工 作 区 面 积 需 求 可 参 照 下 图 。后 确 定 , 工 作 区 面 积 需 求 可 参 照 下 图 。

12、每个工作区的服务面积,应按不同的应用功能每个工作区的服务面积,应按不同的应用功能确定。确定。 对于应用场合,如终端设备的安装位置和数量对于应用场合,如终端设备的安装位置和数量无法确定时或使用彻底为大客户租用并考虑自无法确定时或使用彻底为大客户租用并考虑自设置计算机网络时,工作区面积可按区域(租设置计算机网络时,工作区面积可按区域(租用场地)面积确定。用场地)面积确定。 对于对于IDCIDC机房(数据通信托管业务机房或数据机房(数据通信托管业务机房或数据中心机房)可按机房每个配线架的设置区域考中心机房)可按机房每个配线架的设置区域考虑工作区面积。对于此类项目,涉及数据通信虑工作区面积。对于此类项

13、目,涉及数据通信设备的安装工程,应单独考虑实施方案。设备的安装工程,应单独考虑实施方案。(S S* *0.6 0.6 0.750.75)12345678线对线对2 2线对线对1 1线对线对4 4线对线对3 3W-O O W-G BL W-BL G W-BR BRT568B线序12345678线对线对3 3线对线对1 1线对线对4 4线对线对2 2W-G G W-O BL W-BL O W-BR BR T568A线序信息插座分为嵌入式和表面安装式两种信息插座分为嵌入式和表面安装式两种通常新建筑物采用嵌入式通常新建筑物采用嵌入式I/OI/O插座,已建成的插座,已建成的建筑物采用表面安装式的建筑物采

14、用表面安装式的I/OI/O插座。插座。我国常用我国常用86mm86mm86mm86mm。 在在ISOISOIEC 11801 2002-09IEC 11801 2002-09标准中,提出除了标准中,提出除了维持维持SCSC光纤连接器件用于工作区信息点以外,光纤连接器件用于工作区信息点以外,同时建议在设备间、电信间、集合点等区域使同时建议在设备间、电信间、集合点等区域使用用SFFSFF小型光纤连接器件及适配器。小型光纤小型光纤连接器件及适配器。小型光纤连接器件与传统的连接器件与传统的STST、SCSC光纤连接器件相比体光纤连接器件相比体积较小,可以灵活地使用于多种场合。目前积较小,可以灵活地使用

15、于多种场合。目前SFFSFF小型光纤连接器件被布线市场认可的主要小型光纤连接器件被布线市场认可的主要有有LCLC、MT-RJMT-RJ、VF-45VF-45、MUMU和和FJFJ。 1.1.设备的连接插座应与连接电缆的插头匹配,设备的连接插座应与连接电缆的插头匹配,不同的插座与插头之间应加装适配器;不同的插座与插头之间应加装适配器; 2.2.在连接使用信号的数模转换,光、电转换,在连接使用信号的数模转换,光、电转换,数据传输速率转换等相应的装置时,采用适配数据传输速率转换等相应的装置时,采用适配器;器; 3.3.对于网络规程的兼容,采用协议转换适配器;对于网络规程的兼容,采用协议转换适配器;

16、4.4.各种不同的终端设备或适配器均安装在工作各种不同的终端设备或适配器均安装在工作区的适当位置,并应考虑现场的电源与接地。区的适当位置,并应考虑现场的电源与接地。 电信间主要为楼层安装配线设备电信间主要为楼层安装配线设备( (为机柜、机为机柜、机架、机箱等安装方式架、机箱等安装方式) )和楼层计算机网络设备和楼层计算机网络设备(HUB(HUB或或SW)SW)的场地,并可考虑在该场地设置缆的场地,并可考虑在该场地设置缆线竖井、等电位接地体、电源插座、线竖井、等电位接地体、电源插座、UPSUPS配电配电箱等设施。在场地面积满足的情况下,也可设箱等设施。在场地面积满足的情况下,也可设置建筑物诸如安

17、防、消防、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置建筑物诸如安防、消防、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无线信号覆盖等系统的布缆线槽和功能模块的无线信号覆盖等系统的布缆线槽和功能模块的安装。安装。 如果综合布线系统与弱电系统设备合设于同一如果综合布线系统与弱电系统设备合设于同一场地,从建筑的角度出发,称为弱电间。场地,从建筑的角度出发,称为弱电间。由工作区的信息插座模块、信息由工作区的信息插座模块、信息插座模块至电信间配线设备插座模块至电信间配线设备(FD)(FD)的配线电缆和的配线电缆和光缆、电信间的配线设备及设备缆线和跳线等光缆、电信间的配线设备及设备缆线和跳线等组成。组成。1.1.配线子系统缆线应采用非屏蔽或屏蔽配线子系

18、统缆线应采用非屏蔽或屏蔽4 4对对对对绞电缆,在需要时也可采用室内多模或单模光绞电缆,在需要时也可采用室内多模或单模光缆。缆。 2.2.从电信间至每一个工作区水平光缆宜按从电信间至每一个工作区水平光缆宜按2 2芯芯光缆配置。光缆配置。 3.3.光纤至工作区域满足用户群或大客户使用时,光纤至工作区域满足用户群或大客户使用时,光纤芯数至少应有光纤芯数至少应有2 2芯备份,按芯备份,按4 4芯水平光缆配芯水平光缆配置。置。 4.4.连接至电信间的每一根水平电缆光缆应终连接至电信间的每一根水平电缆光缆应终接于相应的配线模块,配线模块与缆线容量相接于相应的配线模块,配线模块与缆线容量相适应。适应。 5.

19、5.根据工程提出的近期和远期终端设备的设置根据工程提出的近期和远期终端设备的设置要求,用户性质、网络构成及实际需要确定建要求,用户性质、网络构成及实际需要确定建筑物各层要安装信息插座模块的数量及其位置,筑物各层要安装信息插座模块的数量及其位置,配线应留有扩展余地。配线应留有扩展余地。 6.6.电信间电信间FDFD主干侧各类配线模块应按电话交换主干侧各类配线模块应按电话交换机、计算机网络的构成及主干电缆光缆的所机、计算机网络的构成及主干电缆光缆的所需容量要求及模块类型和规格的选用进行配置。需容量要求及模块类型和规格的选用进行配置。 7.7.电信间电信间FDFD采用的设备缆线和各类跳线宜按计采用的

20、设备缆线和各类跳线宜按计算机网络设备的使用端口容量和电话交换机的算机网络设备的使用端口容量和电话交换机的实装容量、业务的实际需求或信息点总数的比实装容量、业务的实际需求或信息点总数的比例进行配置,比例范围为例进行配置,比例范围为252550%50%。 8.18.1根根4 4对对绞电缆应全部固定终接在对对绞电缆应全部固定终接在1 1个个8 8位模位模块通用插座上。不允许将块通用插座上。不允许将1 1根根4 4对对绞电缆终接对对绞电缆终接在在2 2个或个或2 2个以上个以上8 8位模块通用插座上。位模块通用插座上。1.1.直接埋管式(智能小区)。直接埋管式(智能小区)。2.2.先走吊顶内线槽,再走

21、支管到信息出口的方先走吊顶内线槽,再走支管到信息出口的方式(商业大厦)。式(商业大厦)。3.3.地面线槽方式(大开间及后打隔断的建筑物,地面线槽方式(大开间及后打隔断的建筑物,如:大厅、写字楼的大办公室等)。如:大厅、写字楼的大办公室等)。 已建好的建筑物布线方法(旧楼改造)已建好的建筑物布线方法(旧楼改造)护壁板电缆管道布线法:表面安装槽护壁板电缆管道布线法:表面安装槽地板上导管布线法。地板上导管布线法。模制电缆管道布线法。模制电缆管道布线法。(前提是尽量不破坏原有建筑物的结构,同时(前提是尽量不破坏原有建筑物的结构,同时注意保持原有建筑物的美观)注意保持原有建筑物的美观)对于办公楼、综合楼

22、等商用建筑物或公共区域对于办公楼、综合楼等商用建筑物或公共区域大开间的场地,由于其使用对象数量的不确定大开间的场地,由于其使用对象数量的不确定性和流动性等因素,宜按开放办公室综合布线性和流动性等因素,宜按开放办公室综合布线系统要求进行设计,并应符合下列规定:系统要求进行设计,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采用多用户信息插座时,每一个多用户插座包采用多用户信息插座时,每一个多用户插座包括适当的备用量在内,宜能支持括适当的备用量在内,宜能支持1212个工作区所个工作区所需的需的8 8位模块通用插座;各段缆线长度可按下位模块通用插座;各段缆线长度可按下表选用,也可按以下公式计算。表选用,也可按以下公式计算。

23、C=(102-H)C=(102-H)1.21.2W=C-5W=C-5式中式中C=W+DC=W+D:工作区电缆、电信间跳线和设备:工作区电缆、电信间跳线和设备电缆的长度之和;电缆的长度之和;D D:电信间跳线和设备电缆的总长度;:电信间跳线和设备电缆的总长度;W W:工作区电缆的最大长度,且:工作区电缆的最大长度,且W22mW22m;H H:水平电缆的长度。:水平电缆的长度。 采用集合点时,集合点配线设备与采用集合点时,集合点配线设备与FDFD之间水平之间水平线缆的长度应大于线缆的长度应大于15m15m。集合点配线设备容量。集合点配线设备容量宜以满足宜以满足1212个工作区信息点需求设置。同一个

24、个工作区信息点需求设置。同一个水平电缆路由不允许超过一个集合点水平电缆路由不允许超过一个集合点(CP)(CP);从集合点引出的从集合点引出的CPCP线缆应终接于工作区的信息线缆应终接于工作区的信息插座或多用户信息插座上。插座或多用户信息插座上。多用户信息插座和集合点的配线设备应安装于多用户信息插座和集合点的配线设备应安装于墙体或柱子等建筑物固定的位置。墙体或柱子等建筑物固定的位置。 对于大厅的端点,可采用打地槽,铺设厚壁镀对于大厅的端点,可采用打地槽,铺设厚壁镀锌或薄壁电线管的方法。将电缆线引到地面接锌或薄壁电线管的方法。将电缆线引到地面接线盒。地面接线盒用铜面铝座制作,直径线盒。地面接线盒用

25、铜面铝座制作,直径10cm-12cm10cm-12cm,高,高5-8cm5-8cm,可调节高度。开放型办,可调节高度。开放型办公室布线系统对配线设备的选用及缆线的长度公室布线系统对配线设备的选用及缆线的长度有不同的要求。有不同的要求。 计算公式计算公式C=(102-H)C=(102-H)1.21.2针对针对2424号线规号线规(24AWG24AWG)的非屏蔽和屏蔽布线而言,如应用)的非屏蔽和屏蔽布线而言,如应用于于2626号线规(号线规(26AWG26AWG)的屏蔽布线系统,公式)的屏蔽布线系统,公式应为应为C=(102-H)C=(102-H)1.51.5。 工作区设备电缆的最大长度要求,工作

26、区设备电缆的最大长度要求,用户建筑用户建筑综合布线综合布线ISOISOIEC11801-2002IEC11801-2002中为中为20m20m,但,但在在商业建筑电信布线标准商业建筑电信布线标准TIATIAEIA 568 EIA 568 B.1-6.4.1.4B.1-6.4.1.4中为中为22m22m,我国采用的是,我国采用的是TIA/EIATIA/EIA为基准,即工作区设备电缆的最大长度要求为为基准,即工作区设备电缆的最大长度要求为2222米。米。 CPCP点由无跳线的连接器件组成,在电缆与光缆点由无跳线的连接器件组成,在电缆与光缆的永久链路中都可以存在。的永久链路中都可以存在。集合点配线箱

27、目前没有定型的产品,但箱体的集合点配线箱目前没有定型的产品,但箱体的大小应考虑至少满足大小应考虑至少满足1212个工作区所配置的信息个工作区所配置的信息点所连接点所连接4 4对对绞电缆的进、出箱体的布线空对对绞电缆的进、出箱体的布线空间和间和CPCP卡接模块的安装空间。卡接模块的安装空间。确定路由确定路由 根据建筑物结构、用途确定水平子系统设计方根据建筑物结构、用途确定水平子系统设计方案案确定信息插座的数量和类型确定信息插座的数量和类型确定交接间的位置确定交接间的位置 估算工作区和信息插座的总数。估算工作区和信息插座的总数。 确定信息插座类型。确定信息插座类型。 在水平线子系统工作单上注明每个

28、接线间所在水平线子系统工作单上注明每个接线间所服务的工作区数量和经过干线间服务的全部服务的工作区数量和经过干线间服务的全部工作区。工作区。 确定导线槽的类型与长度。确定导线槽的类型与长度。确定线缆类型确定线缆类型推荐的接线间与信息插座之间的水平布线优选推荐的接线间与信息插座之间的水平布线优选方案为方案为4 4对双绞线。(超对双绞线。(超5 5类双绞线、六类双绞类双绞线、六类双绞线)线) 水平线缆长度计算:水平线缆长度计算:确定布线方法和走向确定布线方法和走向确立每个干线配线间或交接间所要服务的区域确立每个干线配线间或交接间所要服务的区域确认离配线间最远的信息插座距离(确认离配线间最远的信息插座

29、距离(L L)确认离配线间最近的信息插座距离(确认离配线间最近的信息插座距离(S S) 按照可能采用的电缆路由测量每个电缆走线距离。按照可能采用的电缆路由测量每个电缆走线距离。 平均电缆长度平均电缆长度= =最远的(最远的(L L)和最近的()和最近的(S S)两条电缆)两条电缆路由的之和除以路由的之和除以2 2。 总电缆长度总电缆长度= =平均电缆长度平均电缆长度+ +备用部分(平均电缆长备用部分(平均电缆长度的度的10%10%)+ +端接容差端接容差T T米(米(4T104T10) 每楼层用线量的计算公式如下:每楼层用线量的计算公式如下:C =0.55C =0.55(L+SL+S)+ T+

30、 TN N个个C C:为每个楼层的用线量:为每个楼层的用线量L L:为最远的信息插座离配线间的距离。:为最远的信息插座离配线间的距离。S S:为:为最近的信息插座离配线间距离。最近的信息插座离配线间距离。N N:为每层楼:为每层楼的信息插座。的信息插座。S=9mS=9m,140 I/O140 I/O,L=22.5m(4.5+15+3)L=22.5m(4.5+15+3)平均总电缆长度平均总电缆长度=0.55(22.5+9)+6=23.325m=0.55(22.5+9)+6=23.325m23.32523.325* *140=3265.5140=3265.53265.5 /305=10.7 326

31、5.5 /305=10.7 共需线缆:共需线缆:1111箱。箱。工作区布线工作区布线光缆光缆铜缆铜缆设备间设备间建筑群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干线子系统干线子系统楼层配线架楼层配线架建筑物配线架建筑物配线架建筑群配线架建筑群配线架由设备间至电信间的干线电缆和由设备间至电信间的干线电缆和光缆,安装在设备间的建筑物配线设备光缆,安装在设备间的建筑物配线设备(BD)(BD)及及设备缆线和跳线组成。设备缆线和跳线组成。1.1.干线子系统所需要的电缆总对数和光纤总芯干线子系统所需要的电缆总对数和光纤总芯数,应满足工程的实际需求,并留有适当的备数,应满足工程的实际需求,并留有适当的备份容量。主干缆线宜设置电缆与

32、光缆,并互相份容量。主干缆线宜设置电缆与光缆,并互相作为备份路由。作为备份路由。2.2.干线子系统主干缆线应选择较短的安全的路干线子系统主干缆线应选择较短的安全的路由。主干电缆宜采用点对点终接,也可采用分由。主干电缆宜采用点对点终接,也可采用分支递减终接。支递减终接。 3.3.如果电话交换机和计算机主机设置在建筑物如果电话交换机和计算机主机设置在建筑物内不同的设备间,宜采用不同的主干缆线来分内不同的设备间,宜采用不同的主干缆线来分别满足语音和数据的需要。别满足语音和数据的需要。4.4.在同在同- -层若干电信间之间宜设置干线路由。层若干电信间之间宜设置干线路由。 5.5.主干电缆和光缆所需的容

33、量要求及配置应符主干电缆和光缆所需的容量要求及配置应符合合(1 1)对语音业务,大对数主干电缆的对数应)对语音业务,大对数主干电缆的对数应按每一个电话按每一个电话8 8位模块通用插座配置位模块通用插座配置1 1对线,并对线,并在总需求线对的基础上至少预留约在总需求线对的基础上至少预留约1010的备用的备用线对。线对。 (2 2)如语音信息点)如语音信息点8 8位模块通用插座连接位模块通用插座连接ISDNISDN用户终端设备,并采用用户终端设备,并采用S S接口接口(4(4线接口线接口) )时,相时,相应的主干电缆则应按应的主干电缆则应按2 2对线配置。对线配置。 (3 3)对于数据业务,应以集

34、线器)对于数据业务,应以集线器(HUB)(HUB)或交换或交换机机(SW)(SW)群群( (按按4 4个个HUBHUB或或SWSW组成组成1 1群群) );或以每个;或以每个HUBHUB或或SWSW设备设置设备设置1 1个主干端口配置。每个主干端口配置。每1 1群网群网络设备或每络设备或每4 4个网络设备宜考虑个网络设备宜考虑1 1个备份端口。个备份端口。主干端口为电端口时,应按主干端口为电端口时,应按4 4对线容量,为光对线容量,为光端口时则按端口时则按2 2芯光纤容量配置。芯光纤容量配置。 (4 4)当工作区至电信间的水平光缆延伸至设)当工作区至电信间的水平光缆延伸至设备间的光配线设备备间

35、的光配线设备(BD(BDCD)CD)时,主干光缆的容时,主干光缆的容量应包括所延伸的水平光缆光纤的容量在内。量应包括所延伸的水平光缆光纤的容量在内。(5 5)建筑物与建筑群配线设备处各类设备缆)建筑物与建筑群配线设备处各类设备缆线和跳线的配备宜按计算机网络设备的使用端线和跳线的配备宜按计算机网络设备的使用端口容量和电话交换机的实装容量、业务的实际口容量和电话交换机的实装容量、业务的实际需求或信息点总数的比例进行配置,比例范围需求或信息点总数的比例进行配置,比例范围为为252550%50%。 点对点端接是最简单、最直接的配线方法,电点对点端接是最简单、最直接的配线方法,电信间的每根干线电缆直接从

36、设备间延伸到指定信间的每根干线电缆直接从设备间延伸到指定的楼层电信间。分支递减终接是用的楼层电信间。分支递减终接是用1 1根大对数根大对数干线电缆来支持若干个电信间的通信容量,经干线电缆来支持若干个电信间的通信容量,经过电缆接头保护箱分出若干根小电缆,它们分过电缆接头保护箱分出若干根小电缆,它们分别延伸到相应的电信间,并终接于目的地的配别延伸到相应的电信间,并终接于目的地的配线设备。线设备。 干线子系统垂直通道有下列干线子系统垂直通道有下列1.1.电缆孔方式,通常用一根或数根外径电缆孔方式,通常用一根或数根外径6363102mm102mm的金属管预埋在楼板内,金属管高出地的金属管预埋在楼板内,

37、金属管高出地面面252550mm50mm,也可直接在楼板上预留一个大小,也可直接在楼板上预留一个大小适当的长方形孔洞;孔洞一般不小于适当的长方形孔洞;孔洞一般不小于600mm600mm400mm(400mm(也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确定也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确定) )。 2.2.管道方式,包括明管或暗管敷设。管道方式,包括明管或暗管敷设。3.3.电缆竖井方式,在新建工程中,推荐使用电电缆竖井方式,在新建工程中,推荐使用电缆竖井的方式。缆竖井的方式。 如果设备间与机房处于不同的地点,而且需要如果设备间与机房处于不同的地点,而且需要把语音电缆连至设备间,数据电缆连至计算机把语音电缆连至设备间,数据电缆连

38、至计算机房,则宜在设计中选取干线电缆的不同部分来房,则宜在设计中选取干线电缆的不同部分来分别满足不同路由语音和数据的需要。分别满足不同路由语音和数据的需要。 主干电缆敷设在弱电井内,移动、增加或改变主干电缆敷设在弱电井内,移动、增加或改变比较容易。可以分阶段随业务的增长安装主干比较容易。可以分阶段随业务的增长安装主干线缆。线缆。主干线缆根据建筑物的信息流量和有源设备的主干线缆根据建筑物的信息流量和有源设备的档次可选铜缆或光缆。档次可选铜缆或光缆。确定干线通道和电信间的数目:电信间的数量确定干线通道和电信间的数目:电信间的数量应按所服务的楼层范围及工作区面积来确定。应按所服务的楼层范围及工作区面

39、积来确定。如果该层信息点数量不大于如果该层信息点数量不大于400400个,水平缆线个,水平缆线长度在长度在90m90m范围以内,宜设置一个电信间;范围以内,宜设置一个电信间; 当超出这一范围时宜设两个或多个电信间;每当超出这一范围时宜设两个或多个电信间;每层的信息点数量数较少,且水平缆线长度不大层的信息点数量数较少,且水平缆线长度不大于于90m90m的情况下,宜几个楼层合设一个电信间。的情况下,宜几个楼层合设一个电信间。若电信间上下末对齐,可采用大小合适的电缆若电信间上下末对齐,可采用大小合适的电缆管道、托架系统。管道、托架系统。 确定每层楼的干线:在确定每层楼的干线类型确定每层楼的干线:在确

40、定每层楼的干线类型和数量时,应当根据水平配线子系统所有的各和数量时,应当根据水平配线子系统所有的各个语音、数据、图像等信息插座需求进行推算。个语音、数据、图像等信息插座需求进行推算。 通常都优先选用点到点端接方法,这种方法可通常都优先选用点到点端接方法,这种方法可能引起干线中的各根电缆长度各不相同,粗细能引起干线中的各根电缆长度各不相同,粗细也可能不同。在设计阶段,电缆的材料清单应也可能不同。在设计阶段,电缆的材料清单应反映出这一情况。此外,还要在施工图纸上详反映出这一情况。此外,还要在施工图纸上详细说明哪根线缆接到哪一楼层和哪个电信间。细说明哪根线缆接到哪一楼层和哪个电信间。 设备间是大楼的

41、电话交换机设备和计算机网络设备间是大楼的电话交换机设备和计算机网络设备,以及建筑物配线设备设备,以及建筑物配线设备(BD)(BD)安装的地点,安装的地点,也是进行网络管理的场所。对综合布线工程设也是进行网络管理的场所。对综合布线工程设计而言,设备间主要安装总配线设备。当信息计而言,设备间主要安装总配线设备。当信息通信设施与配线设备分别设置时考虑到设备电通信设施与配线设备分别设置时考虑到设备电缆有长度限制的要求,安装总配线架的设备间缆有长度限制的要求,安装总配线架的设备间与安装电话交换机及计算机主机的设备间之间与安装电话交换机及计算机主机的设备间之间的距离不宜太远。的距离不宜太远。 设备间位置应

42、根据设备的数量、规模、网络构设备间位置应根据设备的数量、规模、网络构成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成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每幢建筑物内应至少设置每幢建筑物内应至少设置1 1个设备间,如果电个设备间,如果电话交换机与计算机网络设备分别安装在不同的话交换机与计算机网络设备分别安装在不同的场地或根据安全需要,也可设置场地或根据安全需要,也可设置2 2个或个或2 2个以上个以上设备间,以满足不同业务的设备安装需要。设备间,以满足不同业务的设备安装需要。建筑物综合布线系统与外部配线网连接时,应建筑物综合布线系统与外部配线网连接时,应遵循相应的接口标准要求。遵循相应的接口标准要求。1.1.设备间宜处于干线子系统

43、的中间位置,并考设备间宜处于干线子系统的中间位置,并考虑主干缆线的传输距离与数量。虑主干缆线的传输距离与数量。2.2.设备间宜尽可能靠近建筑物线缆竖井位置,设备间宜尽可能靠近建筑物线缆竖井位置,有利于主干缆线的引入。有利于主干缆线的引入。3.3.设备间的位置宜便于设备接地。设备间的位置宜便于设备接地。4.4.设备间应尽量远离高低压变配电、电机、设备间应尽量远离高低压变配电、电机、X X射线、无线电发射等有干扰源存在的场地。射线、无线电发射等有干扰源存在的场地。 5.5.设备间室温度应为设备间室温度应为10103535。C C,相对湿度应为,相对湿度应为20208080,并应有良好的通风。,并应

44、有良好的通风。6.6.设备间内应有足够的设备安装空间,其使用设备间内应有足够的设备安装空间,其使用面积不应小于面积不应小于10m10m2 2,该面积不包括程控用户交,该面积不包括程控用户交换机、计算机网络设备等设施所需的面积在内。换机、计算机网络设备等设施所需的面积在内。7.7.设备间梁下净高不应小于设备间梁下净高不应小于2.5m2.5m,采用外开双,采用外开双扇门,门宽不应小于扇门,门宽不应小于1.5m1.5m。 8.8.设备间应防止有害气体设备间应防止有害气体( (如氯、碳水化合物、如氯、碳水化合物、硫化氢、氮氧化物、二氧化碳等硫化氢、氮氧化物、二氧化碳等) )侵入,并应侵入,并应有良好的

45、防尘措施,尘埃含量限值宜符合下表有良好的防尘措施,尘埃含量限值宜符合下表的规定。的规定。 9.9.在设备间内安装的在设备间内安装的BDBD配线设备干线侧容量应配线设备干线侧容量应与主干缆线的容量相一致。设备侧的容量应与与主干缆线的容量相一致。设备侧的容量应与设备端口容量相一致或与干线侧配线设备容量设备端口容量相一致或与干线侧配线设备容量相同。相同。10.BD10.BD配线设备与电话交换机及计算机网络设配线设备与电话交换机及计算机网络设备的连接方式亦应符合下图的规定。备的连接方式亦应符合下图的规定。 如果一个设备间以如果一个设备间以10m10m2 2计,大约能安装计,大约能安装5 5个个1919

46、”的机柜。在机柜中安装电话大对数电缆多对卡的机柜。在机柜中安装电话大对数电缆多对卡接式模块,数据主干缆线配线设备模块,大约接式模块,数据主干缆线配线设备模块,大约能支持总量为能支持总量为60006000个信息点所需个信息点所需( (其中电话和其中电话和数据信息点各占数据信息点各占5050) )的建筑物配线设备安装的建筑物配线设备安装空间。空间。管理应对工作区、电信间、设备间、进线间的管理应对工作区、电信间、设备间、进线间的配线设备、缆线、信息插座模块等设施按一定配线设备、缆线、信息插座模块等设施按一定的模式进行标识和记录。的模式进行标识和记录。对设备间、电信间、进线间和工作区的配线设对设备间、

47、电信间、进线间和工作区的配线设备、缆线、信息点等设施应按一定的模式进行备、缆线、信息点等设施应按一定的模式进行标识和记录,并宜标识和记录,并宜 1.1.综合布线系统工程宜采用计算机进行文档记综合布线系统工程宜采用计算机进行文档记录与保存,简单且规模较小的综合布线系统工录与保存,简单且规模较小的综合布线系统工程可按图纸资料等纸质文档进行管理,并做到程可按图纸资料等纸质文档进行管理,并做到记录准确、及时更新、便于查阅;文档资料应记录准确、及时更新、便于查阅;文档资料应实现汉化。实现汉化。 2.2.综合布线的每一电缆、光缆、配线设备、端综合布线的每一电缆、光缆、配线设备、端接点、接地装置、敷设管线等

48、组成部分均应给接点、接地装置、敷设管线等组成部分均应给定唯一的标识符,并设置标签。标识符应采用定唯一的标识符,并设置标签。标识符应采用相同数量的字母和数字等标明。相同数量的字母和数字等标明。3.3.电缆和光缆的两端均应标明相同的标识符。电缆和光缆的两端均应标明相同的标识符。4.4.设备间、电信间、进线间的配线设备宜采用设备间、电信间、进线间的配线设备宜采用统一的色标区别各类业务与用途的配线区。统一的色标区别各类业务与用途的配线区。 对于规模较大的布线系统工程,为提高布线工对于规模较大的布线系统工程,为提高布线工程维护水平与网络安全,宜采用电子配线设备程维护水平与网络安全,宜采用电子配线设备对信

49、息点或配线设备进行管理,以显示与记录对信息点或配线设备进行管理,以显示与记录配线设备的连接、使用及变更状况。配线设备的连接、使用及变更状况。 综合布线系统相关设施的工作状态信息应包括:综合布线系统相关设施的工作状态信息应包括:设备和缆线的用途、使用部门、组成局域网的设备和缆线的用途、使用部门、组成局域网的拓扑结构、传输信息速率、终端设备配置状况、拓扑结构、传输信息速率、终端设备配置状况、占用器件编号、色标、链路与信道的功能和各占用器件编号、色标、链路与信道的功能和各项主要指标参数及完好状况、故障记录等,还项主要指标参数及完好状况、故障记录等,还应包括设备位置和缆线走向等内容。应包括设备位置和缆

50、线走向等内容。 管理内容一般包括:管理方式、标识、色标、管理内容一般包括:管理方式、标识、色标、连接等。这些内容的实施,将给系统维护和管连接等。这些内容的实施,将给系统维护和管理带来很大的方便,有利于提高管理水平和工理带来很大的方便,有利于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特别是较为复杂的综合布线系统,如作效率。特别是较为复杂的综合布线系统,如采用计算机进行管理,其效果将十分明显。采用计算机进行管理,其效果将十分明显。 综合布线的各种配线设备,应用色标区分干线综合布线的各种配线设备,应用色标区分干线电缆、配线电缆或设备端点,同时,还应采用电缆、配线电缆或设备端点,同时,还应采用标签表明端接区域、物理位置

51、、编号、容量、标签表明端接区域、物理位置、编号、容量、规格等,以便维护人员在现场一目了然地加以规格等,以便维护人员在现场一目了然地加以识别。识别。 在每个配线区实现线路管理的方式是在各色标在每个配线区实现线路管理的方式是在各色标区域之间按应用的要求,采用跳线连接。色标区域之间按应用的要求,采用跳线连接。色标用来区分配线设备的性质,分别由按性质划分用来区分配线设备的性质,分别由按性质划分的配线模块组成,且按垂直或水平结构进行排的配线模块组成,且按垂直或水平结构进行排列。列。综合布线系统使用的标签可采用粘贴型和插入综合布线系统使用的标签可采用粘贴型和插入型。型。电缆和光缆的两端应采用不易脱落和磨损

52、的不电缆和光缆的两端应采用不易脱落和磨损的不干胶条标明相同的编号。干胶条标明相同的编号。 电子配线设备目前应用的技术有多种,在工程电子配线设备目前应用的技术有多种,在工程设计中应考虑到电子配线设备的功能,在管理设计中应考虑到电子配线设备的功能,在管理范围、组网方式、管理软件、工程投资等方面,范围、组网方式、管理软件、工程投资等方面,合理地加以选用。合理地加以选用。 管理部件管理部件110110交连硬件是为二级交接间、配线间和设备交连硬件是为二级交接间、配线间和设备间的连线端接而选定的综合布线系统标准配件。间的连线端接而选定的综合布线系统标准配件。一个完整的一个完整的110110交连系统包括交连

53、系统包括110110接线块和带有接线块和带有标签的标签夹条。标签的标签夹条。 RJ45RJ45快接式系统是由快接式系统是由RJ45RJ45主件和端接硬件组成。主件和端接硬件组成。光纤配线架是由光纤配线架主件和光纤耦合器光纤配线架是由光纤配线架主件和光纤耦合器组成。组成。 SC型ST型 进线间:进线间是建筑物外部通信和信息管线进线间:进线间是建筑物外部通信和信息管线的入口部位,并可作为入口设施和建筑群配线的入口部位,并可作为入口设施和建筑群配线设备的安装场地。设备的安装场地。 建筑群主干电缆和光缆、公用网和专用网电缆、建筑群主干电缆和光缆、公用网和专用网电缆、光缆及天线馈线等室外缆线进入建筑物时

54、,应光缆及天线馈线等室外缆线进入建筑物时,应在进线间成端转换成室内电缆、光缆,并在缆在进线间成端转换成室内电缆、光缆,并在缆线的终端处可由多家电信业务经营者设置入口线的终端处可由多家电信业务经营者设置入口设施,入口设施中的配线设备应按引入的电、设施,入口设施中的配线设备应按引入的电、光缆容量配置。光缆容量配置。 进线间一个建筑物宜设置进线间一个建筑物宜设置1 1个,一般位于地下个,一般位于地下层,外线宜从两个不同的路由引入进线间,有层,外线宜从两个不同的路由引入进线间,有利于与外部管道沟通。进线间与建筑物红外线利于与外部管道沟通。进线间与建筑物红外线范围内的人孔或手孔采用管道或通道的方式互范围

55、内的人孔或手孔采用管道或通道的方式互连。进线间因涉及因素较多,难以统一提出具连。进线间因涉及因素较多,难以统一提出具体所需面积,可根据建筑物实际情况,并参照体所需面积,可根据建筑物实际情况,并参照通信行业和国家的现行标准要求进行设计。布通信行业和国家的现行标准要求进行设计。布线国家标准只提出原则要求。线国家标准只提出原则要求。 1.1.电信业务经营者在进线间设置安装的入口配电信业务经营者在进线间设置安装的入口配线设备应与线设备应与BDBD或或CDCD之间敷设相应的连接电缆、之间敷设相应的连接电缆、光缆,实现路由互通。缆线类型与容量应与配光缆,实现路由互通。缆线类型与容量应与配线设备相一致。线设

56、备相一致。2.2.满足接入业务及多家电信业务经营者缆线接满足接入业务及多家电信业务经营者缆线接入的需求,并应留有入的需求,并应留有2 24 4孔的余量。孔的余量。 3.3.进线间应设置管道入口,与进线间无关的管进线间应设置管道入口,与进线间无关的管道不宜通过。道不宜通过。4.4.进线间应满足缆线的敷设路由、成端位置及进线间应满足缆线的敷设路由、成端位置及数量、光缆的盘长空间和缆线的弯曲半径、充数量、光缆的盘长空间和缆线的弯曲半径、充气维护设备、配线设备安装所需要的场地空间气维护设备、配线设备安装所需要的场地空间和面积。和面积。 5.5.进线间的大小应按进线间的进局管道最终容进线间的大小应按进线

57、间的进局管道最终容量及入口设施的最终容量设计。同时应考虑满量及入口设施的最终容量设计。同时应考虑满足多家电信业务经营者安装入口设施等设备的足多家电信业务经营者安装入口设施等设备的面积。面积。6.6.进线间入口管道口所有布放缆线和空闲的管进线间入口管道口所有布放缆线和空闲的管孔应采取防火材料封堵,做好防水处理。孔应采取防火材料封堵,做好防水处理。 7.7.进线间宜靠近外墙和在地下设置,以便于缆进线间宜靠近外墙和在地下设置,以便于缆线引入。进线间设计应线引入。进线间设计应进线间应防止渗水,宜设有抽排水装置。进线间应防止渗水,宜设有抽排水装置。进线间应与布线系统垂直竖井沟通。进线间应与布线系统垂直竖

58、井沟通。进线间应采用相应防火级别的防火门,门向外进线间应采用相应防火级别的防火门,门向外开,宽度不小于开,宽度不小于1000mm1000mm。进线间应设置防有害气体措施和通风装置,排进线间应设置防有害气体措施和通风装置,排风量按每小时不小于风量按每小时不小于5 5次容积计算。次容积计算。 1.1.工业级布线系统应能支持语音、数据、图像、工业级布线系统应能支持语音、数据、图像、视频、控制等信息的传递,并能应用于高温、视频、控制等信息的传递,并能应用于高温、潮湿、电磁干扰、撞击、振动、腐蚀气体、灰潮湿、电磁干扰、撞击、振动、腐蚀气体、灰尘等恶劣环境中。尘等恶劣环境中。 2.2.工业布线应用于工业环

59、境中具有良好环境条工业布线应用于工业环境中具有良好环境条件的办公区、控制室和生产区之间的交界场所、件的办公区、控制室和生产区之间的交界场所、生产区的信息点,工业级连接器件也可应用于生产区的信息点,工业级连接器件也可应用于室外环境中。室外环境中。3.3.在工业设备较为集中的区域应设置现场配线在工业设备较为集中的区域应设置现场配线设备。设备。 4.4.工业级布线系统宜采用星形网络拓扑结构。工业级布线系统宜采用星形网络拓扑结构。5.5.工业级配线设备应根据环境条件确定工业级配线设备应根据环境条件确定IPIP的防的防护等级。工业级布线系统产品选用应符合护等级。工业级布线系统产品选用应符合IPIP标标准

60、所提出的保护要求,国际防护(准所提出的保护要求,国际防护(IPIP)定级如)定级如下图。下图。 国际防护(国际防护(IPIP)采用二位数来区别防护等级,)采用二位数来区别防护等级,第第1 1位针对固体物质,第位针对固体物质,第2 2位针对液体。如位针对液体。如IP67IP67级别的意思就是:防护灰尘吸入和可沉浸在水级别的意思就是:防护灰尘吸入和可沉浸在水下下0.150.15lmlm深度。深度。 建筑群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应由连接多个建建筑群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应由连接多个建筑物之间的主干电缆和光缆、建筑群配线设备筑物之间的主干电缆和光缆、建筑群配线设备(CD)(CD)及设备缆线和跳线组成。及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