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专题训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_第1页
(完整版)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专题训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_第2页
(完整版)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专题训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_第3页
(完整版)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专题训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_第4页
(完整版)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专题训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专题训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一、单项选择题读“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系图”,完成12题。1. 松花江和珠江水文特征不同,关键是图中哪个箭头所起的作用()A. B.C.D.2. 能表示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箭头是()A. B.C.D.【解析】:第1题,河流的水文特征包括径流量大小、流量的季节变化、结冰期、含沙量等方面,而这些方面与河流流域内的气候密切相关。松花江地处东北,为温带季风气候区,而珠江流经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两条河流由于气候不同,而水文特征差异很大。表示水第2题,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的形态,主要是由于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图中文对地貌的影响。【答案】:1

2、.A2.B3. 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历史上由于植被破坏,加上降水变率大,导致水土流失,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表景观。这体现了黄土高原地理环境的A. 差异性B. 整体性C. 稳定性D. 周期性【解析】:一种自然因素的变化引起其他自然条件的变化,体现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答案】:3、B下图表示“一山之隔两重大”,关于该图原理的正确叙述是A. “一山之隔两重大”的形成是水圈一大气圈一岩石圈相互作用的结果B. “一山之隔两重大”的形成与构造运动无关C. 在山地背风坡形成冷而干的天气D. 暖湿气流在山地迎风坡形成丰富的对流雨【解析】:“一山之隔两重大”是山地的屏障作用的表现:山地对气流有屏障、抬升作用。冷气团遇

3、山受阻,越山之后不仅势力减弱,且因下沉增温,使一山之隔的两侧气候有明显的差异。背风坡往往形成“焚风效应”,C错;山地本身是地壳或隆起的产物,B错;“一山之隔两重大”的形成是水圈一大气圈一岩石圈一生物圈四个圈层相互作用的结果,A错。选D(D选项中把“对流雨”该成“地形雨”,因为“对流”为热力作用为主,而“地形”指动力抬升气流)。【答案】:4、D5、人类活动会导致某些自然要素的变化,进而带动其他要素的变化,其中水是比较容易受人类影响的自然要素。读图,按照方框I、II、III、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土壤水增多蒸腾加强库区蒸发量增大A. B.C.D.靳建水库1N|上植彼?I盖率曜大|1II导崖周围遂

4、水眼,m【解析】本题考查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修建水库一方面可导致土壤水增多(I),给植物生长提供更多的水分,从而使植被覆盖率增加,进一步导致蒸腾作用加强(III),水库周围降水增多;另一方面也会导致库区蒸发量增大(II),水库周围降水增多。根据题意,按照I、II、III排序即,选A。【答案】A6、由于人类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导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这一现象体现了A. 陆地环境的整体性B. 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C. 陆地环境各要素的孤立性D. 人类与环境不相统一【解析】:本题考查对陆地环境整体性的理解。陆地环境各要素是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如果某一要素改变,会导致其他

5、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人类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导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这一事例就充分体现了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答案】A7、当地表失去了植被保护后,地理环境受到的影响可能是()A.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加强B. 地表径流减少、水源缺乏C土壤趋于贫瘠化D.水土流失、土壤盐渍化【解析】:本题考查对陆地环境整体性的理解。陆地环境各要素是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如果某一要素改变,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可结合河流流域、黄土高原历史案例回答。【答案】:D读自然地带与水热条件关系图,AH表示不同的自然带,回答89题。(R为年辐射

6、差额,即热量收入;R/Lr为干燥指数,指数越大,表示越干燥)8、关于图中自然带的描述,正确的是A. ABr6D自然带的更替反映了山地垂直自然带变化B. ArBrAD自然带的更替主要体现了水分条件的差异C. A1AH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自然带变化D. AFrAH自然带的更替主要体现了热量条件的差异9、图中E自然带是A. 热带雨林带B. 温带草原带C温带荒漠带D. 热带草原带【解析】:8、由图中可知,R值越大,热量收入越多,纬度越低;R/Lr值越大,表示越干燥,越接近内陆。ArBr6D自然带的更替不仅可反映从低纬向高纬的变化,也可反映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它是以热量的变化为基础。AFrG

7、rH反映从沿海到内陆的变化,以水分条件的变化为基础。9、读图可知,E自然带反映热量高热带,水分适中草原,为热带草原带。【答案】8、C9、D10、世界上干湿度地带分异最明显的是哪个大陆的中纬度地区A. 北美大陆B. 南美大陆C. 亚欧大陆D. 非洲大陆【解析】本题考查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干湿度地带性表现为由沿海到内陆,随水分条件的递减,出现自然带的东西方向分异。由于中纬度亚欧大陆东西方向宽度最大,故干湿度地带性分异最明显。【答案】C读下面“澳大利亚自然带分布图”,回答1112题11. 地自然带的名称是()A.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C. 热带草原带D. 温带草原带12. 自然

8、带r体现的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是()A.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B. 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C.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D. 陆地环境的整体性【解析】地为地中海气候,r体现了自然带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答案】11.B12.B读北半球部分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完成1314题。13. 由图中四座山峰位置及海拔高度可知,垂直自然带最多的位于A. aB. bC. cD. d14、b与g气候类型最主要的差异在于()A. 气温的年较差B. 年内降水分配不均C. 降水集中季节不同D. 最冷月平均气温【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差异性的相关知识。13、:影响山体垂直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主要有山坡自然带谱的多少与山地所处的地

9、理纬度、山地海拔高度、相对高度及坡向等因素有关(如图).14、b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g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二者的主要差异是降水的集中季节不同。【答案】13、A14、C二、综合题13、读“我国北部地区自然带分布略图”,完成下列问题。(1) 写出图中各字母表示的自然带名称:A.;B.;C.<(2) 根据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可以判断图中自然带的分布体现了地域分异规律。这种自然带产生的原因是。(3) A自然带的气候类型是,B自然带的典型植被类型是,C自然带野生动物生态习性的显著特点是。【解析】试题分析:(1) 据图分析:A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为温带草

10、原带,C为温带荒漠带。(2) 自然带的东西更替体现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地带性的产生受水分条件影响较大,同时也是在一定的热量基础上进行的。从全球来看,这种分布特征在中纬度地区表现的特别明显。(3) 据图分析,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温带草原带的典型植被类型是温带草原,温带荒漠带野生动物生态习性的显著特点是耐干旱、善奔跑。【答案】(1)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2) 从沿海到内陆主要是水分受离海远近的影响,从大陆沿海往内陆方向递减。该规律在北半球中纬度亚欧大陆表现最为明显。(3) 温带季风气候温带草原耐干旱、善奔跑16、读下面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示意图,回

11、答下列问题。_i_便地一冬y*YM*f,:器'弟彝道内雄我魅口螃垦-规她域分异威麒蚪(1) 自然景观从"""的变化是以为基础产生的,产生的根本原因是。(2) 喜马拉雅山南坡复杂的景观变化近似于(A:r);B:r)的变化,产生的原因是。(3) 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而同纬度的为温带荒漠带,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是(4) 认识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对人类的农业生产有哪些指导意义?(5) .形成自然带的气候类型是,其气候特征是。(6) 自然带在南半球是否有分布?,判断理由是。【解析】(1)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影响因素是热量。(2) 由山麓到山顶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影响因素是热量与水分。(3) 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影响因素是水分。(4) 整体性表现为自然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某一要素的改变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自然环境的改变。这要求我们在资源开发和利用时,要树立综合利用、统筹兼顾的思想,在区域开发时要处理好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在生产活动中树立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的思想。要结合各地地理环境的特点及优势进行区域开发。(5) 自然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分布在大陆东岸,其气候是温带季风气候,气候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是寒冷干燥。(6) 自然带分布在50°N70°N之间,可判定为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