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有格物致知精神_第1页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_第2页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4年秋九年级语文备课组导学案 编号设计人: 执教人: 班级: 姓名: 预学评价:课 题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 型自读课课 时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格物致知”的内在含义以及普遍的现实意义。2、学习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方法。3、培养科学实验精神。学习重点学习格物致知精神,编写阅读提纲。学习难点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培养学生勤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精神。学习流程学习内容方法指导自主预习感受新知1、我从这篇课文中认识了 等生字,理解了 等词语。2、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 。3、我最喜欢的句段有 。4、我不理解的词语有 。5、我向小组提交的讨论的问题是 。大声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理解词义。导入新课

2、展示目标1、导入:有人说中国的孩子“高分低能”“会读书不会研究”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问题出在哪里呢?丁肇中教授的文章会给我们极大的启发。 2、呈现目标。检查预学任务导向检查:1、 生字正音。 丁肇中( ) 嘹望( ) 授予( ) 彷徨 ( ) 儒家( ) 埋没( )2、 词语解释。授予: 彷徨: 清谈: 袖手旁观: 不知所措: 【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2、请在文中用横线画出各段的中心句,然后分析归纳,理出课文的层次结构。第一部分( ) 第二部分( ) 第三部分( ) 第一层( ) 第二层( ) 第四部分( ) 1、 同桌互查,全班抽查。2、 引导学生列出提纲。3、 教师出示本节课的学

3、习任务。合作互学研读课文1、把在“预学”中遇到的疑难点,同小组成员进行交流解决。2、围绕以下问题深入探究课文:(1)课文的标题是“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那么“格物致知”是什么意思?它最早在什么地方提出来的? (2)在第三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说“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 (3)传统的中国教育所讲的“格物致知”与作者所提倡的“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不是一致的?造成这样结局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是怎样加以证明的? (4)结合课文第三部分说说:究竟怎样才能学到新的知识,作者是在怎样悟到“格物致知”的重要性的?而实验过程具有哪些特征? 1、交流后还未解决的问题做上标记。2、探究课文一定要在疏通字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3、紧扣文本,理由充分。4、做好记录,选好发言人。展示交流师生评学1、四个小问题每3个小组交流一个,其它小组补充纠正。2、提出疑难,全班讨论解决。老师帮助解答疑难:小结:作者运用道理、举例、对比的论证方法,使说理透彻,道理充分,更令人信服。整合训练巩固提高1、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